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35:34 | 查看全部
属于别离的四个词语
时间:2015-06-14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Ⅰ
  
  认识小信是在大二的夏天。那时候广院门口有个叫“西街”的小市场,破破烂烂的,生意却特别火暴。我记得街口有个卖青菜肉丝炒饭的,连店面都没有,生意却火暴得不行。小信就是这家卖炒饭的旁边的一个西瓜摊主。我们初次见她都有些惊讶,对于一个瘦瘦小小的女生独自出来卖西瓜颇有怀疑,可事实证明小信的生意是那个夏天里西街上最好的。
  
  她搞到一辆破烂的小汽车运西瓜,汽车后厢居然被她装上了一台冰柜,西瓜全部存放在冰柜里,那年北京的夏天骄阳似火,我们住的宿舍楼没有空调,结果可想而知,冰镇西瓜的出场让所有人眼睛都绿了。我常去买瓜,买得多了便渐渐与小信熟络了。
  
  我知道她是附近一所大学的学生,为了勤工俭学才出来卖瓜。她每天要5点起床跑到水果市场去进货,再赶着中午和晚上学生放学的时间出来卖瓜,我听着都觉得累。我说这么辛苦就少卖一点啊,你的学费应该早就攒够了吧。她笑了起来,摇摇头:不够。
  
  彼时我们坐在西街路口的台阶上,啃着她卖剩下的最后两块西瓜,“扑扑”地吐着西瓜籽儿。她说她赚的钱一半给自己付学费,另一半要寄去北方某个城市给她的男朋友。这个答案让我有点难以置信,说,难道他一个大男人,不能自己赚吗?她有些害羞地抿起嘴,说:他整天泡在实验室里,很忙的。再说他马上要考研了,不能分心,他家庭条件不太好,我想多寄些钱给他,让他把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那也不能花女人的钱啊,我语气很冲。小信只是笑,不再说话。
  
  小信每次都独自去上货,上百斤的西瓜,居然都一个人扛上车,比很多大老爷们儿还厉害。有一次,一个男人来买瓜,却动手动脚的。结果小信二话没说,一手拨了110,一手抓起西瓜刀逼住了他。警察赶到的时候,正看见她把半个西瓜一鼓作气扣在那男人的头上,红色汁液流了一地,远处看去,像一个戴绿帽子的男人被打得脑出血。
  
  我刚好赶到,看着她面无表情,握着西瓜刀的手却捏得死紧,手指都变了形。我把她的刀夺下来,抱住她,跟她说“没事了,没事了”。她居然还能“咯咯”笑出声来,说:“你干吗啊,我当然没事啊,现在有事的是那个绿帽子。”她一边笑,一边从我的怀里慢慢地滑坐在地上。我能感到她在剧烈地发抖,怎么也停不下来。
  
  那一年的京城还没有雾霾,夜色清凉如水。我们彼此紧紧倚靠着坐在那片满是狼藉、冰冷坚硬的水泥地上,头顶是偌大的、流离的漫漫星空。
  
  大四的冬天,是记忆里最冷的一个冬天。据说北方降了百年难得一遇的大雪,冰雪封城,所有人进不去也出不来,小信急了,她男朋友就在那座城市里。她觉得这雪降得太猛也太早,男朋友家里的冬衣应该还没有寄到,各个商场又都关门了,一定会把他冻坏的。于是考虑再三,她决定前往那座城市。
  
  我极力反对,但是显然反对无效。她买了满满一大包的冬衣,还有许多她男朋友喜欢吃的东西,又买了一张最便宜的大巴票——事实上,当时飞机和火车都停运,她也只能选择大巴。那个怀着满满爱和期待的小信,终于出发了。
  
  Ⅱ
  
  那场大雪下得出人意料地漫长而结实,大巴车在行进了大半天以后,在深夜被困在了高速公路上。前后都是车,当时距离小信要去的城市只有十几公里,却死活堵住了,寸步难行。小信心中焦急,于是她做了一个特别大胆的决定,下车步行。
  
  很久以后她每每跟我描述起这个场景我都无法想象,一个单薄的女孩儿,背着一个沉重的装满了冬衣的大包袱,一步一步地在大雪中行进了足足十几公里,她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那所大学在非常偏僻的郊区,夜里荒凉极了,如果偶有路人,周围的村落就会响起一声声凶狠的狗叫,十分吓人。然而最艰难的并不是这些,而是一条通往校门口的雪路。说是雪路,其实是东北下过一场夜雪之后,雪化水,水结冰,冰再盖雪,再结冰……这样一条长长的冰路。
  
  小信说她也不记得,自己背着包袱在那条冰路上摔了多少跤,只知道摔到最后整个人都麻木了,连周围的狗叫声也听不见了……她甚至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一个独身女孩行进在这样荒无人烟的地方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可是她终于还是走完了。她跌跌撞撞地到了传达室,请求老师通知那个男生,她来了。
  
  他终于出来了,远远地向她走过来,校门口唯一的一盏昏黄路灯下,大片大片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飘落下来,落在他黑色的大衣上。她望着他,看着他在她的面前站定。她张了张嘴,却发现浑身都冻僵了,居然已经说不出话来。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你怎么来了?”她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忽然想起身上的包裹,连忙摘下来,用冻得迟缓的手笨拙地打开,把衣服捧给他。他却只是皱着眉头看着那些衣服。她盯着他的眼睛看,然而脸上的表情从期待渐渐变成平静,最后又渐渐失去了所有的表情,他终于还是冲她点了点头:“这些衣服,我会穿的,可是——”下一句话刚要出口,却被她硬生生打断了,“谢谢你。”小信说。这是一句很荒谬的话,她为他顶风冒雪千里送衣,她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谢谢你”。
  
  可是她宁可先出口。只因为她更害怕听到他对她说出这句话。他说:“对不起。”她说:“没关系。”什么都不必说,也不必解释,有时候最简单的对白,你已经足够明白对方的心是冷是热。她抬起头,最后看他一眼:“再见。”她转过身向着来时那条冰路走去。“哎——”他喊她,大约是心里终于生出了一丝内疚,“天太冷了,要不然我帮你在学校借间寝室,你住一晚再走吧。”她回头,冲他笑了笑:“不必了。”她急匆匆地走,不敢再回头。
  
  她以为这条路将永无尽头,直到一辆车子停在她面前。司机摇下窗子,冲她喊:“闺女!这大半夜的,你要去哪儿啊?”她说出附近城市的名字,司机想了想说:“上来吧!”
  
  她终于还是上了车,死死地抱住胸前的小包,那里只剩下了一张回程的车票与10元钱,司机似乎毫无察觉,还在与她搭讪:“你是哪里人啊?怎么这么晚还在学校这边?一个人不害怕吗?……”
  
  她不吭声,只是浑身缩成一团,怔怔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却愈加心慌起来。直到车子停下,她整个人却已经因为高度紧张而昏昏欲睡。司机叫了她一声,她浑身一激灵,冷汗“刷”的就下来了。“到了,下车吧。”
  
  她茫然地推开车门,漫天的轻柔雪花在下一秒紧紧拥抱住了她,风静声和,四周的高楼灯火星星点点蔓延开去,专属于城市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脚下是坚实的地面,她终于不会再摔倒了。小信的泪水在一瞬间夺眶而出。
  
  那个大雪纷飞的北国夜晚中,所有的绝望、泪水、恐惧都显得那么微不足道。22岁的小信,失去又得到一些东西,也终于明白了自己真正的需要。不是甜蜜的西瓜,不是肆无忌惮付出的青春,也不是路灯下那一场灰飞烟灭的惨淡爱情。
  
  活着,并且只为自己好好活着,比这世间的一切都重要。
  
  Ⅲ
  
  上个星期我与小信重逢的时候,她已经是一家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总监。依然瘦削的身材,带着亲切熟悉的甜甜微笑,饭局结束时她抢着结账,我则抢着把她钱包里那张一家三口的合影拿过去看了很久。
  
  我本是不欲聊起以前的事情的,怕揭人伤疤不妥。倒是她坦然回忆,云淡风轻。我笑起来,想着,但凡可以轻松自嘲并一针见血,大多是真正的遗忘吧。临走的时候,我把那张照片还给她,递出去的一瞬间,却忽然扫到背面写了几个词。我没细看,但心里猛地一颤,然后手就下意识地松开了。
  
  在我们的心里,在每一棵盛放着灼灼花朵的树根下,究竟埋藏了多少永不能见天日的秘密。那些难以启齿的爱,那些刻骨铭心的故事,那早已辨不出色泽的一捧春泥。然而终究无法深挖细掘,一探究竟。因为所有的初绽,早在枝头就已定好答案。
  
  某次打电话给小信,终于鼓起勇气犹疑地问:“你照片背面的字,先生看到过吗?”她轻声地笑:“谁没有一张写着字的照片呢?”翻过去,是读不懂的词语;翻回来,是笑容明媚,一片朗朗春光里的幸福。
  
  谁不曾在青春里做过一个不计后果、只懂付出的傻瓜,一场感情如大雪将至,轰轰烈烈,无可挽回。对方却是那个轻描淡写的扫雪人,天明时,人与雪都悄然远去,了无痕迹。
  
  还是要谢谢那个人,不曾暴雪压城,城欲摧。幸好我们,不再爱人逾生命,幸好我们,终于等到雪霁天晴。这是最好的结局。
  
  不必畏惧,其实这世间所有曾经让你痛彻心扉的别离,无非都是四个词语。
  
  谢谢你。没关系。再见。不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35:45 | 查看全部
回家
时间:2015-06-14 作者:未详 点击:66次

  这条路线我走过很多遍,刚开始的时候得十个小时,因为是学生票,常常只能买到夜行慢车,到宁波天蒙蒙亮。到家的时候,外婆一定起床了,在门口看着,看到我了,倒折回屋里,去弄早饭。
  
  二十年了,她每年两次等我回家。而像其他没心肝的游子一样,我只觉外婆的等待天经地义,天下的外婆都这样。
  
  我大学室友的外婆有一次来,坐完长途汽车的红烧肉还是温的,而她外衣上的红烧肉汁,还让我们笑了一星期。可现在,我们都笑不出来了。
  
  夜行慢车很早就不坐了,以前一直遗憾看不到沿途的风景,现在上了火车就假寐。回家待的时间越来越短,每次也跟外婆说不上很多话。她一直操心的,以前是我是否吃得饱,现在是老公待我好不好。她是外公家的童养媳,童年吃不饱,外公待她也不好,所以她永远不明白什么减肥啊、女权啊……而这些事情,现在离她是更远了,因为现代医学宣布她到了弥留之际。
  
  我是接了妈妈的电话动身的,说是医生放弃了治疗,外婆也不愿待在医院。清晨的火车带我回家,一路都是广告:“送什么给亲人?”以前一直跟外婆说,要给她买世界上最大的电视,可现在她的眼睛因为怕光,已经睁不开,而且,就算睁开来,也看不清什么。幸好,她的听觉没坏。
  
  我刚进门,她就说:“你这么忙,还从上海回来?”之后一整天,她就没力气说第二句话。我在她床边坐了一个下午,又赶回了上海。
  
  回上海的列车在暮色里启动,跟我十八岁出门远行时一样,不过那时外婆还能帮我提箱子,一路不停地问我:“穿得够不够?”当时盛夏,我浑身是汗,是即将进入新世界的激动,对外婆甚至有些不耐烦。列车启动,把外婆的世界抛在身后,我还感到一阵轻松。但这些,现在都重重地还给我了。苍天在上,我多想再有一次机会,坐在外婆的床边,回想在她身边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35:56 | 查看全部
缺乏自信才会比来比去
时间:2015-06-14 作者:未详 点击:199次

  人有时候也很奇怪,会倚靠外在的东西,让自己有信心。
  
  譬如说我小时候,大部分的孩子经济条件不好,营养也不好。但有一个同学长得特别高大、壮硕,他走起路来就虎虎生风,特别有信心。
  
  人类的文明很有趣,慢慢发展下来,你会发现,人可以有各种方式使自己有信心,但前提是要有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丰富的文化支持。
  
  譬如说我虽然很矮,可是我在另一方面很高大,可能是在心灵方面,或者精神方面,或者有某一方面特殊技能。我很期盼有这样的一种社会,这样的文化出现,让每一个人有自己不同的价值。
  
  我们的社会的确已经在走向多元,举例来说,现在有很多地方都要求“无障碍空间”的设计。我小时候哪里有这种东西?残废就残废嘛。可是我们现在也不用这样的称呼了,因为他并没有废。
  
  这不只是一个名称的改变,而是人们重新思考,过去所做的判断对不对,过去的残就是废,就是没有用的人,但现在发现他不是,他可能有其他很强的能力可以发展出来。
  
  我想这就是多元社会一个最大的基础,人不是被制化的。制化,就是用英文分数、数学分数就决定这个学生好或不好。不把人制化,才能让人身上的其他元素有机会被发现,丰富他的自信。我们的社会是慢慢地往这一个方向在走,但同时有一些干扰,例如重商主义、唯利是图的价值观,又会让多元趋向单一。单一化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声音:“考上大学有什么用,歌手接一个广告就有数百万入口袋,那才实在。”所以,价值的单一化,是我们所担心的。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该是每一个角色都有他自己的定位,有他不同的定位过程,每个人都能够满足于他扮演的角色。这个观念在欧洲一些先进国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他们长期以来重视生命的价值,所以他们的自信,不是建立在与别人的比较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49:33 | 查看全部
藏在围城里的秘密
时间:2014-11-27 作者:未详 点击:122次

  他们结婚已三年,孩子刚好两岁。现在一切都好,日子过得很幸福。
  
  然而最初,他们交往的时候,她的父母一直是反对的。包括所有的亲戚也都反对。理由很简单,他出生于农村,家里的条件很不好。而且,农村出身的,自然就会有一帮穷亲戚,以后相处起来会很麻烦。
  
  面对重重的阻力,她不是没有想过放弃,只是,几年的恋爱,并不是说放下就能放得下的。
  
  最终,他们还是牵手走上了结婚的红地毯。甚至直到他们结婚后,她的父母也只是勉强接受了他。
  
  婚后,她才渐渐知道,当初所有的亲戚之所以和她的父母一样劝阻他们结婚,不过是因为她的母亲见说服不了她,于是搬来亲戚们当救兵。不过事情已经过去,婚后,他们的感情一直很好,而且,他在单位也得到提升,她的家人对他的感觉也慢慢好起来。有时,和家人在一起聊天,偶有人提起当初如何阻止他们在一起的事,她便自豪地说:我嫁的是绩优股,潜力型的。说着,脸上便溢满幸福的笑。是的,她要让当初反对他们在一起的所有的人看到她的幸福。
  
  突如其来的改变,是在他们的儿子刚刚两岁的时候到来的。那时候,他们刚刚换了大房子,又请了保姆,家里每个月的开支很大。因此手头很是紧张。可偏偏在这个时候,他的哥哥却被诊断出患了胃癌,并且已经到了晚期。
  
  虽然明知道治愈的希望很小,可是哥哥毕竟只有40出头,家里所有的人都主张治疗。想到哥哥的病以及不足十岁的两个侄儿,他感到从没有过的心痛。
  
  家里只有他们兄弟两个,而且,哥哥高中毕业后就去深圳一家电子厂打工。他上大学的几年间,哥哥常常背着父母,给他寄来零花钱。如今,他自然无法坐视不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49:45 | 查看全部
 可是,家里并没有什么积蓄,新换的房子,下来就40多万,加上装修,他们把所有的钱都投了进去。如今,家里的存折上只剩下两万多元的存款。
  
  他和她商量说,先给支援两万吧。
  
  她说好。
  
  虽然心里有隐约的不快,可是也只能如此了。
  
  然而,事情并不像她想像的那样简单。两万元,对于一个癌症患者来说,只是杯水车薪。哥哥家境并不好,长期以来,靠着哥哥在外做工赚些钱,只能勉强够一家人糊口,根本没有任何积蓄。家里没有什么人可以指望了,于是,他的父母又给他打了电话。
  
  当时她正在拖地,他正在沙发上看报。他的手机响了,她离手机近,就拿了递给他,看到屏幕上显示是他老家那边的来电,就已经料到是什么事了。
  
  他接电话的时候,是跑到书房里关上门接的。出来的时候,也并不说什么。她也不问。事情就这样过去了。
  
  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得知他哥哥得了重病,她忽然就开始害怕老家的电话了。因为,对于她来说,每一次电话,都是一次索取,毕竟,他们也只是普通人。再说,自己也有孩子要养育。甚至,到了这个时候,她忽然感到,母亲当初劝阻她的话是有些道理的。如果不是和自己有血脉关系的亲人,纵使是夫妻,谁又愿意与别人一次次共同承担苦难呢?
  
  那天,她正在办公室里忙碌,突然接到他的电话,问她有没有看到他西装口袋里的一个信封。她先是诧异地说没有看到,然后问信封里装着什么,他淡淡地说是公司的一个收据什么的,没事的。然后就挂了电话。
  
  从他说话的口气看得出来,他有些慌张。正好那天下午她没什么事,就提前下班回家了。打开柜子,找遍了他常穿的几套衣服,终于在一个蓝色的西装贴胸的口袋里找到一个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出乎她意料的是,打开一看,里面并不是他说的什么收据之类,而是一叠现金,她数了数,是5000元。她还看到信封里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他哥哥的名字,下面是银行的卡号。
  
  她的心,在瞬间似乎被人用什么东西重重地击打了一下。她清晰地记得,他早上上班前,穿了一套和这套颜色相似的西装,看来是穿错了吧。原来,他竟有这样的秘密瞒着她。如果夫妻之间需要的是忠诚,那么,这是否足以证明他对她不够忠诚?
  
  她犹豫再三,最终把钱放回原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49:56 | 查看全部
晚上他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卧室。她看在眼里,心里明了,却装作什么也不知道的样子。
  
  晚上,孩子睡了,他也睡着了。她却没有丝毫的睡意。于是打开电脑上了网。去一个她常去的女性论坛上转转,看一些帖子,感受着别人的喜怒哀乐。后来,她把压抑在自己心里的这件事也发在论坛上。
  
  第二天来看,竟然有不少人回帖。大多是劝慰她的。其中有一条这样写道:同为女人,我也有过类似你这样的经历。后来才明白,男人这样做,并没有什么错,要是一个人连自己的兄弟姐妹这样有血缘关系的亲人都不爱,又如何能真正爱自己的妻子呢……
  
  她一点点地看着,心里忽然就豁然明亮起来。想想也是,爱情并不只是两个人的事,他现在是她的老公,可是这并没有改变他是哥哥的弟弟,是父母的儿子,正如她虽然嫁给了他,并没有改变她是父母的女儿,是弟弟的姐姐一样。这种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改变不了的。既然她爱他,为什么要限制他作为一个弟弟对哥哥的关爱呢?
  
  这样想着,她忽然决定,要让这个真相大白的发现成为他们之间永远的秘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50:09 | 查看全部
奇招百出的世界各国征兵动员
时间:2014-11-27 作者:未详 点击:152次

  面对并不安定的国际形势,世界各国军队都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军队建设向着减少数量、提高质量的精兵之路迈进。其中,对新兵征募工作的改革也尤为突出,以不断适应新军事变革发展的需要。
  
  美国:降低标准
  
  广告造势、国籍当筹码
  
  美国是无可争议的军事强国,可是现在征兵却越来越不容易。美国军方绞尽脑汁,可谓软硬兼施。
  
  首先是铺天盖地的宣传。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每年征兵的宣传经费都在1亿美元以上。他们每年向适龄青年邮寄2000万份宣传材料和各类杂志,开展各种公益活动。
  
  美军还针对应征对象的年轻人心理特征搞了多种花样。例如通过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举行“军旅生活体验”活动,幸运者能到军营中住几天,并可以学开F-15战斗机。西点军校还专门开发了一款游戏软件,名叫“美利坚军队”,玩家可以在线接受各种军事训练,或者在各个战场完成军事任务。
  
  美国甚至还以国籍为筹码,引诱那些梦想取得美国国籍的移民。他们规定,加入美军可以大大加快获得美国国籍的进度,甚至还召集仅仅取得短期居留权的人参军,以填补部队人力的不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50:20 | 查看全部
 俄罗斯:“增肥”训练保留兵员
  
  据俄罗斯新闻媒体报道,“身高体瘦已成为俄罗斯青年的典型特征,男性变得越来越苗条,这已严重影响了俄军的整体素质”。为解决这一问题,俄军在各地建立了数个“增肥中心”,俄政府部门每年为这些机构提供60余万卢布的资助,以使过瘦的新兵迅速增加体重。
  
  2006年11月,俄国防部在莫斯科举行首届全军“棒小伙”竞赛,俄国防部首长,各军兵种、军区、舰队司令,俄国家杜马议员和莫斯科政府代表向获胜者颁奖。之后俄军各部队中都出现了参赛热潮。
  
  日本:征兵海报
  
  清凉美女上阵
  
  受《和平宪法》的制约,日本自卫队在新兵的征募方式、方法上,采取与世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的做法。在日本,凡是具有日本国籍、服刑期满、受免职处分满二年,未参与组织或参加反政府暴力政党及团体的均有资格应募。然而,近年来,由于出生率不断下滑,越来越多的日本适龄青年拒绝加入自卫队服役。为此,日本自卫队推出全新征兵宣传计划,征兵海报一改以往的军营绿底色为天蓝色背景,而日本最红美少女组合“早安少女组”15个女孩子的靓丽身影占据了海报的主要位置,在海报的下部才是征兵的实质内容。自卫队负责招募新兵的官员表示,这样做能使自卫队摆脱以往过于严肃的形象,更加贴近年轻人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50:34 | 查看全部
 澳大利亚:采取先试
  
  从军一年的办法招募
  
  澳大利亚每年大约有3。4万名学生在完成12年级的课程后,会选择背包出国旅行或是做义工。为解决兵源不足的问题,澳大利亚国防部出台了新招:让那些有当兵愿望的人先当兵一年,如果愿意继续在军队待下去,便与国防部签约服役4年。澳大利亚国防部长说,这个被称为“先试再参”的计划,目标锁定当地数以万计的高中毕业生。澳大利亚于2008年正式实施这个征兵计划。
  
  以色列:美女名模
  
  到各征兵站点做广告
  
  在以色列当兵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反以色列武装分子随时都会对你发动致命的袭击。而为了鼓动年轻人参军的热情,以色列政府用起了“美人计”:包括以色列小姐在内的诸多名模、美女到各个征兵站点做广告。这成了以色列街头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英国:靠悬赏、兵托征兵
  
  由于英军新兵招募工作进展不顺,英国国防部想出了一个应急招数:任何说服朋友加入步兵团的英军士兵都将得到500英镑酬劳,希望以此缓解目前愈发严重的征兵危机。不仅如此,英国军方还另辟蹊径,从监狱招兵。当然,他们招兵的地点仅限于少年感化院,招募对象仅限于罪行较轻者。有种族动机罪行、性犯罪和毒品犯罪的青少年,不在征召之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3:50:43 | 查看全部
 德国:对身材偏胖者拒之门外
  
  近年来,德军士兵体质日益恶化,主要是肥胖。据统计,德国防军40%的官兵到40岁以后体重超标,10%的人深受肥胖之苦,肥胖已成为德军战斗力的无形杀手。据分析,标准工作日制、自由配餐、高工资、服役过于舒适是德军士兵肥胖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德军司令部已向官兵的啤酒肚开火,开设减肥训练营,制订计划,强制减肥。把所有体重严重超标的军人集中起来,进行为期3周的军事集训,并经常急行军,举办各种体育活动。为了征募更多身体素质过硬的新兵,德军已严格体检标准,对于那些身材偏胖、身体素质差的应征者一概不予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