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3:54:10 | 查看全部
你拥有什么?
时间:2013-07-18 作者:未详 点击:1005次

  希腊国王曾问著名的立法者梭仑:“告诉我,我的生活过得好吗?”梭仑回答道:“没有人能回答您的问题。”这位古代的法理学家认为,只要生活还在继续,就不能断定一个人的生活是幸福还是忧愁。因为,可能在一夜之间,命运的转变会将你从幸福的高处打入悲伤的谷底;或者相反,从悲伤的谷底推向幸福的顶峰。
  
  一个人的财运也是如此。许多财务经理会告诉你,除非你将财富兑换成现金,否则一切都只存在于理论上。比如,你拥有的股票或房产,就是这么个概念。你从它们身上得不到任何即时的实际好处。你只有在将所拥有的房产或股票卖掉后得到现金,再用现金购买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时,才能获得它们的价值。如果没有将这些资产转换成现金,它们的价值将永远只存在于想象中。所以,无论这些资产是失去还是获得,都与你的生活质量没有多少关联。把资产变成现金后,它们的价值就成了现实。即使是这样,这种价值也只是相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3:54:19 | 查看全部
首先,对于每个个体而言,资产是相对的。例如,一个拥有10万卢比净资产的人,如果其中的5万卢比变成现金,将明显改善他的生活方式。而如果给一个千万、亿万或者十亿万富翁5万卢比的现金,他的生活将不会有任何不同。
  
  不止如此。在上个世纪50年代,拥有10万卢比就已经非常富裕了。而在今天,印度理工学院的一个毕业生起始月薪就可以达到10万卢比。然而,二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能截然不同,赚得更少的前辈们,与赚得更多的后生比起来,显然有更高程度的满足感。
  
  金钱和财富不是绝对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现实领域。没有哪个人是绝对富裕的,富不富只是相对而言。这就是为什么“财富榜”只是以他们的“估计”财富为依据。“财富榜”总向人们展示一种歪曲的图景,美国1970年的首富保罗·盖蒂有一句话说得好:“亿万富翁只不过是历史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3:54:28 | 查看全部
不止是通货膨胀使货币贬值。技术、科学和医学的进步,也在改变财富的概念。在古印度阿克巴王朝时期,即使是最显赫的权贵,想做心脏外科手术也是不可能的。而在20世纪60年代,一个加入了医疗保险的普通富人,就可以支付得起手术的费用。今天,这样的手术更是连中产阶级都可以接受了。还有各种各样的国外旅游、长距离通讯、卫生设施和气候控制系统,这在过去都是不可想象的。
  
  人们只有认识到获得和失去是同一个过程的相同面——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是硬币的同一面——才能对目前的经济下滑,有一个正确的远景看法。要知道,即使是在当今经济危机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无论是从食品、居住,还是医疗卫生以及其他方面来说,我们的生活状况还是远远好于过去。
  
  这是我们应该铭记于心的东西。据报道,印度富豪阿尼尔·安巴尼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风暴中,账面损失达300亿美元,被认为是“年度资产波动最大”的富翁之首。媒体戏称,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阿尼尔又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获得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3:54:38 | 查看全部
但是,尽管面临财富的突然大幅缩水,阿尼尔却并不会比以前更穷。财富不是绝对的,它不仅仅是用某种东西去衡量,阿尼尔所谓的损失,将会被他那个富裕阶层等量的损失所抵消。也就是说,虽然他的“财富高度”缩短了几英尺,别人也同样地比先前矮了几英尺。
  
  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谎言?哲学家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谎言,因为没有绝对的真理。有多少真理,就有多少希望。每一个希望都可能是正确的。
  
  幸运和不幸、失和得,不会是永恒的状态,谁也不会永远存在。按照哲学家康德所说,存在有许多种形式。我们不妨也这样说:“真理只是相对于希望而言的。”
  
  所以,当事情走向阴暗面,而你感觉未来除了灾难,就什么也没有了的时候,请记住梭仑的话:“忧伤和幸福二者都只是想象中的估计。”就像某个人在“福布斯财富榜”上的财富排名一样。谁说印度富豪巨额财富的“失去”,不是一种“名声”或其他方面的获得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3:54:44 | 查看全部
人总是在临界点上犹豫
时间:2013-07-18 作者:未详 点击:910次

  去香港时朋友总要拉着我去吃海鲜,不是鲤鱼门就是西贡。

  早年吃海鲜是天大的事,那时候都不叫海鲜,叫海产品,主要是带鱼和黄花鱼,全是冻得硬邦邦的,摆在柜台上毫无生气。但就是这样的“海鲜”也是很少能吃上的,在困难时期,带鱼就是人间至味,所以我这年纪的人至今还会觉得带鱼好吃。
  
  香港的海鲜圣地,近一点儿的是鲤鱼门,稍远些的在西贡。一进入这个地区,发现这里既不像餐馆,又不像市场。每个客人都在外面市场中的海鲜面前驻足挑选,挑选好后进入餐馆等候厨师们的烹饪。充满生机的海鲜市场我就不去详尽描述了,硕大无朋的花花海鱼悠闲地游来游去,还不知死亡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澳洲龙虾不是从海里游到香港,而是坐海轮被贩到香港,在池中张牙舞爪也免不了一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3:54:52 | 查看全部
我喜欢生食海鲜,平时在一般餐馆不太敢吃,怕吃坏肚子。到了香港,感觉安全一些,遂放开肚皮,连吃了三天海鲜刺生。然后胃就掉链子了,先是腹泻,后来又胃不适,本以为吃几片药就会好,但至今仍是不好不坏,半好半坏,让人心烦。
  
  人总是在临界点上犹豫。

  临界是一种状态,左右都不逢源,不知倾向哪一边更好一些。

  佛教密宗中有“把持”一说,就是让芸芸众生在临界时保持坚定,不能飘忽不定。

  但我们凡人一般都把持不住,大都一放纵就豁了出去,结果就像我这样,快活了嘴,委屈了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0:30 | 查看全部
困难永远只有一个
时间:2013-07-10 作者:未详 点击:755次

  人们的所谓烦恼,多数是因为将能力与困难相比,能力显得太脆弱而形成的沮丧。
  
  然而,每个人都不缺少能力。能力如同使麦子生长的阳光一样,以不为人知的方式支持着生长。它是缓慢的,而任何明显的力量,譬如海浪和飓风,都不会形成一种生命的成长。
  
  成长必然是缓慢的,但缓慢不同于停滞,虽然有时两者会很像。即使如此,它也不应该成为怀疑自己能力的理由。
  
  所以说,忍耐或者说等待,是驱逐烦恼的风,是和能力对称的另一只船桨。在这一点上,日夜生长着的庄稼,由开花到结果的树木,都是我们的启蒙者。
  
  那么,困难是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0:39 | 查看全部
是使理想变得锋利的磨石,是促使睡者大叫而醒的噩梦,是过河时不得不从身后搬到前面的石头。
  
  困难还有一种特性,它像麻雀一样密集地落在前方所有的枝头上。使人灰心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目睹的麻雀或者说困难太多。换句话说,我们的知性误导了自己,一下子了解了太多的困难。
  
  买车的困难是没有钱,生病的困难是缺少体育锻炼,上班的困难是上司的脸色难看,结婚的困难是缺少住房……这样的困难可以永远罗列下去。即使在成功者那里,困难也是一堆:贷款、利息、时间、睡眠等等。当一个人把所有的困难依次想一遍的时候,生活里的阳光也就黯然了。
  
  事实上,困难永远只有一个。
  
  我们要克服的困难只是一件需要马上去做的事,它可能仅仅是:
  
  修一下自行车。
  
  把下午要用的文案写好。
  
  去开一个会、回信、慢跑20分钟、向你冒犯过的人道歉等等。
  
  它只是一件事,甚至说不上困难。而成功像被乌鸦啄石子丢入瓶里的水一样,慢慢升起来。
  
  这件事或这个困难,仅仅是乌鸦嘴里那粒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0:48 | 查看全部
领取生活
时间:2013-07-10 作者:未详 点击:482次

  秋来了,玉簪花开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吧!
  
  在花的香气中,我却惶惶然,为时光易逝而无成绩不安。
  
  有人将朱敦儒那首《西江月》译成英文寄给我。原文是: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青史几番青梦,黄泉多少奇才,不需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0:55 | 查看全部
做事容易做人难
时间:2013-07-10 作者:未详 点击:725次

  我集团的名字叫“勤+缘”,因为我笃信勤奋加上机缘,就等于成功,这是一条万试万灵的方程式,其实也就是一条后天奋斗加上先天条件、主观努力加上客观因素就必有成的道理。
  
  除了“勤+缘”方程式外,另一条成功原则可以是“做事+做人”等于必胜。
  
  做事聪明干练,做人却一塌糊涂,成功机会可以说几乎等于零。有时候,做事做得稍差,但做人无微不至、惹人好感,一样会风生水起。故此,识做事真不如识做人。
  
  如何识做人,原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重要的是积极地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你想人人待你不薄,你先对人人厚爱。识做人的人一定先要心细,以能够洞悉别人之所欲,也一定要宏量,以愿意成全别人之所望,最后才轮到一定要能干,以能达成别人之所冀。我认为后者最容易,世界上有能力、识做事的人真不少。该做什么事才能取悦对象目标?这就需要细心体察了。
  
  大老板身边的左右手,固然有本事。我可以断言,他们的本事一定包括晓得“读到”老板脑子里的问题与心上的期望。洞悉老板的心事永远是决胜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