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1:05 | 查看全部
世界上最愚蠢的下属,是我们广东俗语所谓:“跟官做事都不知道官的姓。”那就是说,连老板最基本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可以取悦老板?要建功立业,总要首先获得老板给予表现才华的机会才成。
  
  在我身边干活的一些年轻同事,到今天都还没有弄明白做人的重要性。只识做事,事倍功半,非常可惜。
  
  今天就有个傻同事让我训斥一顿,因为嘱咐他为我做的事,没有在我想起该宗公事之前完成任务,要我提问:“按时完工没有?”答案是:“没有。”如果要我问起来,提供的答案是:“完成了。”也只不过是和我打个“平手”,何况没有完成,给老板印象之差,可以是万劫不复的。没有一个老板会给下属多过三次迟迟“不交卷”的机会。为什么这同事不曾完成任务呢?能力不足吗?偷懒吗?都不是。他全副精力时间去做非我嘱咐他的公事,偏就把我说要做的放在次要或更次要的地位,这就是他不识做人,而非不识做事。
  
  做下属的应该训练自己,能在老板未开口嘱咐要做的事,已经洞察老板心意,赶紧完成,主动报告,这就是他不只识做事而且识做人。我肯定告诉你,先识做人,后识做事,会赢得一定漂亮极了。能抓到让老板为自己表现的能力感动一次的机会,在职场上是一帆风顺的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1:13 | 查看全部
人要有“放下”的智慧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705次

  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所以对于膨胀的欲望,人应该有“放下”的智慧。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普希金《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1:22 | 查看全部
 中国的哲学里,其实一直不缺少这样的理性和智慧,但人们总是“身后多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贪婪是人的本性,或者说是人性的阴暗面。依靠道德劝诫和文学的说教能使人清醒一些,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于是,佛教就用“万事皆空,万物皆无”来试图扼制人的贪欲,因为贪欲是万恶之源,也是人生诸般痛苦的根源。于是,就有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1:30 | 查看全部
不妨看轻自己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1616次

  年长的人总是忘不了给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忠告: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这忠告,包含着几缕沧桑,但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超越。
  
  诗人鲁藜写道:“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
  
  看轻自己是一种人生哲学,看轻自己才能“飞”起来。有一个寓言说得非常形象,人问天使:“为什么你能飞,而我们却飞不起来呢?”
  
  天使笑而不答。
  
  上帝笑了笑,对人说:“人啊,你对世界的贡献有多少?你的价值又是多少呢?”
  
  人回答:“世界是我创造的,我是世界的主宰,世界为我而生,我为世间万物之灵。”
  
  上帝又问天使:“天使,你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1:42 | 查看全部
天使说:“我什么都不是,我也没有多少贡献。至于我的价值,还是留给别人去说吧。”
  
  上帝说:“这就是答案,你明白了吗?”
  
  人回答说:“我还是有些不明白。”
  
  上帝说:“天使之所以能飞,是因为他把自己看得很轻,轻得像鹅毛,于是就能飞起来;你不会飞,是因为你把自己凌驾于万物之上,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就失去了飞翔的本领。”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角,总把自己看得太重,而偏偏又把别人看得太轻。为此,总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以为自己博学多才,满腹经纶,一心想干大事,创大业;总以为别人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唯独自己最行;总以为自己成绩最大,功劳最多,记功评奖、加薪晋级不在话下。否则,就不高兴,牢骚满腹,怪话连篇。自认为怀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别人的优秀;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把自己看得太重的人,心理容易失去平衡,个性往往脆弱,实际表现为独断、骄横、傲慢、盛气凌人、与社会格格不入……这种人,外界不仅不会接受,反而会遭到嘲笑和孤立,使你变得停滞不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1:52 | 查看全部
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为人处世,盲目自信就会把自己置于一种不利的位置。越是看轻自己,越易被人看重。你真诚的谦卑,将使大家折服,他们乐意在你周围歌唱;你力所不及的柔弱,会为大家所同情,他们愿意倾其所有,助你强盛。看轻你自己,才能轻装上阵,没有任何负担地踏上漫漫征程,你的人生路途才能获得更多帮助和教益。
  
  看轻自己是一种风度,一种境界,一种修养。其实,把自己看轻,这是光明磊落的心灵折射,是无私无畏的自然反映,是正直坦诚的自由流露。看轻自己的人总是很知足,对获得的成功珍惜有加。一个人富有了,仍然不忘看轻自己,他将不会自傲和奢侈;一个人身居高位,仍然看轻自己,他将不会专横和贪婪。当你从困惑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看轻自己,其实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境界:超凡脱俗,淡泊平和。
  
  看轻自己是人生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享受。看轻自己是对人的真实本性和历史真正趋向的理解和把握,是对人性和历史的继承和超越。看轻自己,能够成就人的操守,闪烁灵魂的美丽。只有看轻自己,并不断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够不断汲取教训、加强修炼、净化灵魂、提升品质,才会为别人的成功而欣喜,为自己的善解人意而高兴。
  
  把自己看轻,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而是清醒中的一种经营。也不是鄙视自己,压抑自己,埋怨自己,也不要你去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相反,看轻自己能使你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
  
  为人处世,不妨看轻自己,生活中就会多几分快乐。在家庭中,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一言九鼎”的家长,才能更好地与孩子沟通,与爱人和谐相处。在事业上,即使春风得意,大权在握,也不妨看轻自己,不要把自己当成众人之上的“楚霸王”。这样,才能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盟友,听取更多的有益于事业发展的意见,让自己脚踏实地去拓展事业,创造辉煌。在朋友圈子里,不妨看轻自己,才能结识到推心置腹的哥们儿,让自己时刻头脑清醒,让自己永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把自己看轻,才能获得智慧与快乐,飞越坎坎坷坷,拥有和谐的人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2:00 | 查看全部
修心五“知”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1446次

  修心五“知”
  
  当人们回答别人的提问:“你知道吗?”人们会习惯地回答:“知道。”却不知,知道二字有深意。道者,人生之道、经营之道……真能知“道”、明“道”、行“道”,并不容易。孔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生活中,有些知识、技能可直观地求知而获,而有些隐形的“知识”、“规则”却不一定人人皆知,即使知道,也难做到知行合一。由知道、开悟理解而能自觉行动执行,方为真知的境界。
  
  知足
  
  知足,是人们耳熟能详、众所周知的,同时也是难以做到的。在炫富、攀比、社会功利宣传的大环境之下,更难让人知足而安宁。知足,不是不作为、不上进、不奋斗,而是在工作进取的过程中保持内心的愉悦,就是每天反省、珍惜、看到自己拥有的。而不渴求、急求暂不可得或永不可得的名利。知足使人感到平静、安详、达观、超脱。佛曰:人们往往因“得不到”而痛苦。知足,就是为得到而满足,不为“得不到”而庸人自扰,去掉妄念,才能使自己心灵快乐,精神富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2:08 | 查看全部
知止
  
  现在人们求发展似乎是越大越好,拥有、得到的物质财富越多越好,买东西越贵越有档次,读书一定要上名校……这些生活主旋律影响着人们如赛车在高速公路一路狂奔而不知止。高速公路有休息区、减速板、加油站、收费区,长途路程也是分阶段完成的。而人生途中这些“区”是无形的,人的工作、事业发展等各领域中,都有一个看不见的、无形的“减速板”,智者能够看到它而为人生之车适当“减速”。知止,能遏止自己内心的欲望,适时休息。而多数人则于狂奔中不知“减速”,其后果,轻则遭遇“减速板”致车猛烈颠簸,损财、致病灾等,遭人生小挫折;重则车毁人亡,人生事业、工作前途全军覆没。在人生长途“车”的行进中,知道“减速”,才能安全、稳定地跑完全程。

  知命
  
  南怀瑾云“中国文化对于人生最高修养原则是四个字:乐天知命”。哲学家叔本华提醒世人说:“一种适当的认命,是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准备。”命运不是迷信,而是客观存在,知命是人们对自己的天赋、能力、命运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积极地把握“运”、创造“运”,对自己不苛求;凡事量力而行。有此境界,则人们对世之喧不动于心,不羡他人,不妒贤嫉能,生活处之泰然,所以能平静地在自己人生轨道上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2:17 | 查看全部
 知度
  
  “知度”,就是要不断把自身行为、思想调剂至适度,饮食、支出、情绪、运动、追求、劳动、人际交往、享乐、求财等一切,都要注意一个“度”字。有十分力气,留三分;有一斤的酒量,喝六分正好。轮胎打气,打到十二分必爆胎,物极必反盛极则衰,知道把握“度”者,才能稳定前行。“乐极”与“气极”、“怒极”都不好,而应保持适度的冷静与清醒。欢乐、顺心时,主动去降温,避免激情过大;遇苦闷或情绪转入低谷时,要换个积极的想法,静极则动,闹极则寻冷,闷极则寻人诉说……知度,心理自然处于愉悦平衡状态,身体机能必然和谐即可内外不为邪气所伤而无病。
  
  知时
  
  法拉第说:“所谓的强者是既有意志,又能等待时机的人。”时者,命运、工作、事业发展中的时机。时来运转、时不再来、时过境迁……都讲的是时机。时机是隐形的,唯有智者能敏锐地捕捉到它。工作、生活、命运中的“时”是什么?是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所处的时空、时间段,应当做什么,不做什么,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该抓住机遇,努力奋进还是该隐退以待时,积累力量,等待时机。知时者,能冷静地看待当下自己所处人生时间段,不焦不躁,处逆境不倒志,处顺境不张狂。知时者,能清楚看待自己人生的盛衰荣辱,过了事业鼎盛期,就不急求、妄求再次大红大紫,而甘于平淡、平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26 15:42:25 | 查看全部
机会源自哪里
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991次

  在立志出人头地的人眼中,生活中的任何环境都可以成为有力的机遇。只要善于发现,每个人都有机会。同样一幅画可能会触动一个人的灵魂,令他入迷;而另外一个人却看不出任何不同之处,显得无动于衷。一本书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另外一个人却认为它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机会”在人们的手中,“成功的门”在一个人的灵魂之眼里。
  
  在人生中,我们身边重大的机会正在悄悄地溜走,它们看似无关紧要,像那些在远处看来很渺小,但是走近之后却发现十分宏伟的景物一样。但是,那些被我们嘲笑的人却利用这些看似渺小的机会,取得了很高的声望,获得了财富。在我们看来毫无价值并将其丢掉的机会,却被他们抓住利用,获得了成功。
  
  良好的开端和机会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而寻找并发展它们的力量也在我们自己体内。有时候,这意味着我们呆在原地克服所有的困难和失望;有时候,这意味着丢弃所有的东西,与一切旧的事物断绝联系,重新启程。同是一朵花,蜜蜂从中采到了蜜,而蜘蛛却找到了毒药。相同的材料,有人利用它建立了一座宫殿,有人利用它建立了一座小木屋。同理,有人竭尽全力看到并捉住了良机,而有人却认为这次机会是困难和局限的化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