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4:44 | 查看全部
太多的选择
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447次

  前面有阴影,你看到的是晦暗,还是背后一直跟着的阳光?
  
  外面吹着风,你是无奈地拨弄乱发,还是将风筝放飞高高的蓝天?
  
  天空下着雨,你是抱怨地上的泥泞,还是等待雨后的彩虹?
  
  漆黑的夜里,你是缩在屋中一角,还是走出屋外仰望星星?
  
  一个人的时候,你是觉得孤单寂寞,还是去寻心灵的宁静角落?
  
  你要当一个乐观的心灵富翁,还是沮丧的心灵乞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4:48 | 查看全部
在自己的故事里破茧成蝶
  
  文/荞麦
  
  在漫长的青春岁月里,我一直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会成为夏蓝蓝。
  
  第一次期末考试,她的成绩排在了班里的第三名。那时候的我黑且瘦,齐耳的短发,穿姐姐的洗得发白的校服,摇摆不定的学习成绩……我时常想,哪怕我能成为夏蓝蓝毛衣上的那一颗红纽扣也是好的。
  
  每次见到我,夏蓝蓝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嗨,高闪闪!”那时候的我就像是路边一棵蒙尘的小草,看到夏蓝蓝我总是远远躲开,我害怕她身上那种耀眼的光环会刺痛我年少自卑的心。
  
  我悄悄喜欢同班的阿文,那个高高瘦瘦总是喜欢穿白色衬衣的男孩子。那天在校园里,我远远地看到夏蓝蓝和阿文一起有说有笑地走过来。那天晚上我流了很久的泪,觉得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鸭。
  
  高三那年,夏蓝蓝毫无悬念地考上了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我只考进了省内一所普普通通的二本院校。大学四年我异常努力,把别人约会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毕业之后因为成绩优秀,很多公司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最后我选择留在一所学校做一名教师。
  
  我向我想要的生活,一步一步走近。原来黑黑瘦瘦的我在工作之后,愈发充满了女性柔美的气息。
  
  在学校里我很受学生欢迎,他们亲切地称呼我“闪闪惹人爱”老师。开始有同事约我去看电影,开始有男孩子说喜欢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4:56 | 查看全部
 我将年少的心事讲给后来的男友听,他捏捏我的鼻子,微笑着说,“傻丫头,你不知道你现在有多美。你是我见过的工作状态最饱满的女孩子,而且无论对谁都热心帮助,我最看重的就是你这颗善良的心。”
  
  后来我跟这个男孩子结了婚,生活从最初的清苦到最后的逐渐富裕,我对生活的热爱始终不减,态度积极得像一棵向日葵。
  
  生活在不知不觉中赋予了我更多美丽的东西,我开始明白,自信是女孩子身上最漂亮的锦衣,穿上它,每个女孩子都可以变成美丽的公主,因为生活总是偏爱热情善良的人。
  
  毕业很多年之后,高中同学聚会,我再一次见到了夏蓝蓝。她还是那样美丽。只是此时的我站在她身边,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自卑。
  
  我经常将我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我会告诉那些也如曾经的我一样自卑的少年们,只要你不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在经过岁月的磨砺之后,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翅膀,在自己的岁月里破茧成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5:03 | 查看全部
最实用的时间管理贴:为什么我们不能坚持?
  
  文/秋叶
  
  很多大学生来信给我诉说一样苦恼: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特别郁闷的是有同学说:我发现自己以前做一件事还能坚持到最后,现在大学了就不能坚持下去,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吗?
  
  要坚持做一件事情,其实是需要意志力——也就是自我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绝大部分人,包括我在内,天生都是有意志薄弱的时刻,能总是做到自我控制是很难的。
  
  为什么这位大学生觉得自己原来能坚持而现在不能坚持,我想他说的以前应该指高中阶段吧。我给他的答案是想想你原来为什么容易坚持?
  
  我猜测我的回答对他没有帮助,因为很少人能从过去的经历中学到经验。除非他懂得把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情拆解成一件件相互独立的细节并加以审慎的思考。下面的文字就谈谈我的分析,我希望除了分析坚持以外,也让你们看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模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5:06 | 查看全部
用他人的眼睛看世界
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355次

  东村和西村隔着条小河,由于没有桥,两村的人往来必须绕很远的道。有位热心的年轻人用家里的横梁在河上架起一座独木桥,东西两村的人都高兴了好一阵子,也称赞了好一阵子。但不久,赞扬声就变成了埋怨声,“一根木头也能算是桥?”“平时走过还要摇三摇,碰上雨天可叫人怎么过啊?”“要是孩子、老人……”“再譬如说扛一袋或拎一包什么的……”
  
  大多数人都习惯了这样对别人品头论足、说三道四,而忘了青年人用自家横梁方便百姓的用心良苦。“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们怎么也不想想:没有独木桥的时候,绕很远的道才能到河对岸,他们埋怨过谁?又有谁可以让他们埋怨?
  
  两个禅师在地里耕种,忽然一条蛇爬过来,瘦禅师连忙用锄头把它挑到附近小道上。待他回来,胖禅师紧合双掌说:“出家人修心自然,何必要打扰一条蛇的生活?”瘦禅师看看远方,道:“那边有个孩童,如果一会儿蛇爬过去吓到孩子,咬到孩子,如何是好?你修得心太小了。”胖禅师不语。
  
  很多人就像这名胖禅师一样,遇事只知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没想到别人的用心。从自己的眼睛看问题,总是有些狭隘和短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5:12 | 查看全部
1、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按时自习,按时睡觉。
  
  在一个有规律的生活里,人是容易有相对固定的受控时间去完成自己既定的目标。到了大学阶段,课表不是天天相同,生活也开始多了很多可能性,这意味着你的生活变得丰富的同时,你获得各种自由的同时你开始失去你过去养成的节奏感。你开始慢慢更容易变成被不同的事情推动去行动的人,而不是坚持在固定的时间干一点什么的人。
  
  这种被碎片化事情推动的现象,不仅仅是在大学,一直到了职场,都会越来越严重。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你最好要让自己有一些固定的时间去做固定的事情的习惯。
  
  我为什么总是建议大家做一些小事情?比如每天坚持在某个固定的时间写日记,练字,锻炼,一切你喜欢的事情都好,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哪怕就15分钟,进行宗教的祷告都好。这些小事情会慢慢形成你新的时间锚点,有了这些时间锚点,你才能在不同的环境里慢慢养成你生活中的新节奏感。有了时间节奏感的人,才能逐渐掌控自己的时间,开始为自己的目标取得进展。
  
  有很多朋友问我每天坚持回答大学生的问题累不累?我的答案是不累。如果没有意外中断的话,我每天大概是晚上10点到12点间才进行回复工作,虽然我要回复很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都是集中快速回复,不需要我随时响应,而且我在固定的时间响应工作,也使我的工作保持在我能承受的节奏内,我的工作压力依然受控。
  
  要是我养成随时看后台信息,随时看消息回应的习惯,这样会让我陷入碎片化响应的模式中,嗯,这不正是很多人刷微博的状态吗?这种模式会让你的兴趣和精力无法有效集中到一个主题上,进而导致你所有的事情都随注意力转移,而不是随意志力坚持。
  
  大家要明白,对自己时间无法掌控的人更容易觉得累,而不是对自己时间有掌控的人,我们只是更有产出。按你的工作状态和方法做到这些产出是很累,但在我看来,我不过是在玩游戏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5:14 | 查看全部
 一位商人从一山民手里购得一只鹦鹉,居然会讲人话,甚是喜欢。一次,这位商人犯了事被捕入狱,关了十多天才放出来。回家后愤愤不平,不停地叹息。鹦鹉听到后说:“先生在大牢里呆了才几天就吃不消了,我被你用笼子关了这么多年,你可曾听见我抱怨过你一句?”商人闻言大惊,哭泣着将这只鹦鹉放归山林。
  
  一个餐馆老板考评他的员工:“如果上餐时手上的托盘没端稳,又救之不及,该怎么办呢?”大部分人答不出来,救之不及时唯有让托盘掉下来,还能怎么办呢?老板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用最后一点力量使托盘掉向远离客人的地方,如果周围都有客人,则倒向大人远离小孩,倒向男人远离女人,倒向人的身体远离人的要害部位。
  
  生活中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这种为别人着想的换位思考。
  
  古往今来,从孔老夫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地域、种族、宗教和文化的人们说着大意相同的话。
  
  克努泡特金在《互助论:进化的一种因素》里证明,只有互助性强的生物群才能生存。对人类而言,换位思考是互助的前提。换个位置,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看问题就会比较客观和公正,可防止主观和片面;对人的要求就不会太苛刻,对自己也不会太宽容;将心比心,才能心安理得,知足常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5:20 | 查看全部
2、我们没有找到好的志同道合者互相激励
  
  再观察高中和大学的不同,很大一个原因在于高中的同学往往都是类似的行为模式,而大学里的同学各自兴趣不同,也许你想上自习的时候,你的好基友邀请来一盘“撸啊撸(LOL)”,这个时候你的事情重要还是朋友之间的响应重要?
  
  这是一个很麻烦的问题。你和怎样的人交往越多,你就越可能变成怎样的人。
  
  在高中,因为有各种制度和外力约束,大家都被集体化成一种行为模式,往往能为某个特定的目标长期全力以赴,互相追赶激励,很多人觉得自己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很有充实感,和这个环境是分不开的。
  
  我上班以后和我很多从小玩到大的老乡关系越来越淡,倒是和一些不在一个城市的朋友关系很好。我发现一个特点,我们这些玩得好的人往往是同一个生活节奏的人。
  
  比如我的红颜知己“萧秋水”,我们就成为一种互相激励的关系。我的进步是她努力的理由,她的灵感是我工作的推进,我们彼此成为对方的激励,最好的同伴教育。顺便说一句她也有微信公众账号,想关注的自己可以去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5:29 | 查看全部
3、我们没有选择一个更适合目标的环境
  
  在大学往往缺乏和你有同样目标的同伴,这也导致你很难一个人特立独行下去,毕竟人是群体性动物,很难摆脱从众的自然基因行为模式。
  
  在一些211、985高校,为什么大家大学上自习的氛围依然浓厚?因为这里最大的行为模式就是考研和出国,或者加入优质精英社团。一旦你进入这样的学校,你很容易被这样的氛围同化,也就变成这样的人。
  
  在高中即便你的同学不求上进,我也不太担心你不会坚持,因为班主任,家长,班委会,学校构成了一张网,为你设计好了每天的行为模式。中国的高中不如看做是一种学习集中营模式更为恰当,它的升学率成功是以牺牲人的个性,人的自由意志为代价的。
  
  但这种模式在短期内能让你在某个点上快速突破,脱颖而出,所以还是有其存在的理由。到了大学,无论是班主任还是辅导员,又或者是班委会和学校,对你的管理是很粗放的,没有人天天监督你上自习,甚至是上课!
  
  在这种环境下很多人才会发现没有外力约束,他很难建立对自己的行为控制能力。
  
  不仅仅是大学,即便是在职场,我也是比较反对在家办公这种模式。真正办过公司的人都知道,让新员工在家办公而不是集中到办公室管理,不但不会产生工作效率,往往还可能毁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因为他会养成很糟糕的工作习惯。
  
  绝大部分人离开环境的约束就一无所成。想享受自由的生活前提是你自己为自己选择了某种有控制的生活。
  
  这是像我这样经过十几年修炼的人才能勉强做到的功力。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考研时那么多人会去报考研班,一需要同伴环境,二也需要上课的环境。没有这个环境,他们无法约束自己的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15:15:31 | 查看全部
点燃第101次希望之火
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78次

  鲁本6岁那年,他的父亲因商业诈骗入狱。不久,母亲便抛下他不知去向。于是,小鲁本被爷爷接到乡下去生活。缺乏父母关爱的鲁本,性格开始变得消极而孤僻。
  
  第二年,爷爷把小鲁本送到乡村一所小学去念书。在学校里,他整日一声不吭,安静地独坐教室一隅。课余时间,他拒绝参加一切文体和娱乐活动,经常独处在自己的世界里。
  
  过度的自闭让鲁本的学习成绩愈来愈糟。不久,他又戴上了近视眼镜。坐在教室后排,他根本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尽管如此,他却从不找老师说明,依旧默默地坐着,表情木讷,平静得犹如一潭死水。
  
  读五年级时,年轻的摩纳老师成了他的班主任。新老师身材魁梧、目光睿智,走起路来很帅气。他刚从城里的大学毕业,热情爽朗的性格让乡下孩子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充满阳光的大男孩儿。每到课余时间,孩子们都围坐在他身边,听他讲大城市的新鲜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