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4:31 | 查看全部
19世纪以前,鞋匠制鞋时左右脚的鞋样完全一样。
  
  1666年的伦敦大火中,半个城市被烧毁,但只伤了6个人。
  
  19世纪,英国海军为了破除礼拜五行船不吉利的迷信,造了一艘新船。船名叫礼拜五,下水日挑礼拜五,船长的名字也叫礼拜五,开航日还是礼拜五。结果这艘新船一去不复返,音讯全无。
  
  马克·吐温晚年每天抽40支雪茄。他出生那年(1835年),哈雷彗星飞越地球,去世那年(1910年),哈雷再次飞临。
  
  勿忘我的名字来自一位德国骑士。他在河边采摘勿忘我给他的情人,结果溺水而死。
  
  英文里,同样是“裸”,naked的意思是“不设防、无保护”,nude的意思是“不穿衣”。同样是“市”,town是“市镇”,不能称city(城市),区别在于有没有大教堂……
  
  好玩、冷门、无用——不知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用书》的确是枕边、厕上的良伴。这两本书已不能算新书,但它碎片化的分类和编排,与当下新媒体的编辑思想如出一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4:41 | 查看全部
  说到新媒体,UIS早就开始经营网络了。出人意料的是,它的网站一反常规编书路线,求“全”忌“碎”,出手多是“无用知识”的大块文章,零打碎敲的什锦拼盘被压缩得几乎无容身之地。另外,“无用”的选题标准似乎在逐渐淡化。“冷门”和“有趣”成了主要诉求。
  
  这类大块文章也很好看。UIS不知不觉地正在网络上编纂着一部欧美文明的暗黑历史。我喜欢读历史上的各种骗局,最精彩的,当然是骗子之王维克多·拉斯体格的故事。
  
  拉斯体格生于1890年,死于1947年。他是捷克人,混迹于美国和欧洲。他穿着考究,有“催眠般的魅力”,会5国语言,用过22个假名。他什么人都敢骗,什么钱都敢拿,什么局都敢设。
  
  他骗过美国最有名的黑帮大佬艾尔·卡彭。他告诉卡彭,他有大生意需要投资,卡彭给了他5万美元(至少相当于现在的500万)。他把5万美元锁进保险箱,2个月后,他带着这些钱又找到卡彭,平静地说:“我生意失败了,但我不能坑朋友,你的钱我一分不少还给你。”卡彭大为感动,抽了1000美元给他——他算好了就骗这1000美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4:50 | 查看全部
 1925年,他在巴黎顶级的克里雍大酒店以政府邮电部次长的身份宴请5位钢材商人。他淡淡地说,政府决定要拆埃菲尔铁塔,7000吨钢材卖给他们,让他们分别报个价。还说,文化界对这个世博会建筑很有意见。大仲马说,这个建筑令人作呕。莫泊桑说,不拆了这个瘦骨嶙峋的金字塔,无颜面对后人。政府一来没钱维护,二来从善如流,让他们好自为之。宴毕,他又向踊跃报价的商人索贿——扫清了他们最后的一点怀疑。他笑纳了贿赂后立刻离开法国,上当的商人后来都不敢报案。这是他一生中最有名的骗局。
  
  1936年,拉斯体格因欺诈罪被美国联邦政府投入大狱,最终病死狱中。临死前,他给骗子同行们留下遗言,一共10条。“无用知识”网站对拉斯体格的报道极其详细,唯独漏了他最后的“十诫”。我猜他们有点作茧自缚,落进自设的“无用”陷阱,生怕无法自圆其说。因为这“十诫”太有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4:58 | 查看全部
 一、永远耐心倾听对方诉说;二、永远生机勃勃;三、让对方先表明政治倾向,然后附和;四、让对方先表明宗教立场,然后附和;五、轻微地暗示性话题,但不要发挥,除非对方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六、不要谈论任何疾病,除非对方特别关注;七、不要打听对方的私人情况(最终他自己会说);八、永远不要自吹自擂,自然明确地显示你的分量;九、永远衣冠整洁;十、永远不要喝醉。
  
  这不仅仅是给骗子的箴言。对所有积极社交人士、商业谈判人士、对新媒体跃跃欲试者、企图攀龙附凤的人士,这是前辈的度人金针。其实,社交、谈判等,离大大小小骗局的距离并不遥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5:11 | 查看全部
慈禧的另一个世界
时间:2014-08-30 作者:未详 点击:109次

  梳妆台前的美人
  
  1644年立朝的大清帝国总共延续268年,从1861年至1908年,它的实际统治者是慈禧太后。
  
  47年间,慈禧发动过两次政变,三度垂帘听政,两决皇储,乾纲独断,原因何在?除去她的个性、能力,梁启超在《论正统》中有分析:千百年来,历代最高统治者自诩受命于天,独掌专权,是为正统。专制制度到清代已高度成熟,皇权正统思想也深入人心——吴可读以服毒自尽为同治争嗣子,戊戌变法之后慈禧欲废光绪,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那句“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宜防”都是实证。慈禧精于弄权,但她的手段也并非高深莫测,在历次维护皇权的争斗中,助其屹立不倒的,是那面正统的旗帜。
  
  几位见过晚年太后的西方人将她描述为身板挺直、面目秀丽、长着一双鹰眼、有着明显的鞑靼人容貌特征的女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5:21 | 查看全部
“她的面容与其说美丽,不如说是活跃动人。她的肤色稍带橄榄色,照亮她脸膛的是掩在睫毛后面的漆黑双眸,其中含着恩宠时的笑意和暴怒时的闪电。”
  
  1904年8月5日,美国女画家卡尔进宫为慈禧画像。她后来记道:“太后全体各部极为相称。面貌之佳,适与其柔荑之手、苗条之身、黑漆之发,相得而益彰。盖太后广额丰颐(史书载,武则天方额广颐),明眸隆佳,眉目如画,樱口又适其鼻,下额极广阔,而并不带有一毫顽强态度。耳官平整,齿洁白如编贝。嫣然一笑,姿态横生,令人自然欣悦……如以明珰满身,珠翠盈头,其一副纤丽庄严之姿态,真有非笔墨所能形容者。”慈禧当年69岁,卡尔瞧着仿佛40出头。
  
  参照北京故宫博物院图书馆所藏慈禧大幅染色照片,在众多扮演过慈禧的现代人当中,日本女演员田中裕子在2010年的慈禧扮相似乎最为接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5:30 | 查看全部
关于慈禧的身世,有满汉两个版本,分别在正史和野史间行走,从中或可窥见书写者的心态。史学界采用满人说:父亲惠征,祖上三代都是清朝中级官员,母亲富察氏。那拉氏家谱中记载着她出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十日(1835年11月29日),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据说出生后,有男差8人、妇差8人负责她的生活起居。也有太监回忆,太后晚年常说昔日家中困难,她曾为人代做袜底,贴补家用。
  
  皇室满文宗谱玉牒中记载着她在咸丰朝的晋升:由进宫时的兰贵人而懿嫔,而懿妃,进而懿贵妃。21岁那年,她为咸丰诞下了第一位皇子,母凭子贵。
  
  这是一位“少而慧黠”“心思灵敏、突过于人”的女性。她曾对德龄说起青春往事:“入宫后,宫人以我美,咸妒我,但皆为我所制。”
  
  慈禧爱美,她曾对德龄说:“一个女人没心肠打扮自己,还活什么意思呢?寻常妇女,把装饰当成专给别人瞧的玩意儿……这真是太看轻自己了。即使只剩下我一个人在宫里,我对于装饰还是要讲究的。”正如贴身宫女何荣所见,年轻时色冠六宫的太后头上戴的、身上穿的、脚底踩的,没有一处不讲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5:39 | 查看全部
 她的衣服、首饰、衣料、绣花鞋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由5个太监共同管理。她最喜欢淡红和淡蓝色的衣服,其上花团锦簇,均为手绣;她的睡衣前后都有金色团龙,所用丝线极细软;大典时才穿的绣花鞋四面缀满珍珠,鞋底很高——前来觐见的外国人常对她修长的身材印象颇深。她最爱的首饰是一个翡翠戒指、头上的几朵珠花、两把张之洞进贡的檀香木扁方以及一件由珍珠串起的披肩。进宫时咸丰帝所赐的一对珍珠耳钉常年戴着从不摘下,她只需每日根据服饰另配一副——她有4个耳洞。何荣说,太后的东西,多是天下独一份的,因为没人比她更高贵。
  
  直到晚年,她周身的肌肤依旧柔滑细嫩,一双手尤其白腻,堪比少女,或应归功于御制的玫瑰香皂、耐冬花露、脂油,每10天一茶匙的珍珠粉,滚面用的玉棍,掺有极少量铅的米粉,由玫瑰花精炼的胭脂,以及她从年轻时就开始喝的每天大半茶碗的人乳——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宫档案中,确有长居宫中、专供太后乳汁的妇女名单。
  
  保养双手及长指甲是耗费功夫的事情,梳头、洗澡更是大工程。每天早、中、晚,慈禧共停留在梳妆台前两三个时辰。她要一丝不苟地出现在群臣面前,隔着一道纱屏,君临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5:48 | 查看全部
 黄纱屏后的主人
  
  美国传教士何德兰1888年来华,在汇文书院任职,亲历清王朝最后20多年。他的妻子是慈禧太后和其母亲,隆裕皇后的妹妹以及众多格格、福晋的家庭医生。他在回忆录里描写了晚清官员上朝的情形——
  
  要是你半夜里跟我一起来到前门口,你会听见大门带着凄厉的吱嘎声荡开,过一会儿就有许多马车和骡子载着官员们去上朝,隆隆声和骡蹄踩在石头地上的嘚嘚声响成一片。要是你跟我在那里待到天亮之前的一小时,你就会看到他们像悄无声息的幽灵一样盘腿坐在未装弹簧的马车后座上回家去。
  
  在垂帘听政的日子里,慈禧清晨5到6点起床,有时4点即强起,唯恐王公大臣说闲话。二三十岁的慈禧,想为大清朝守住江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5:59 | 查看全部
其时,清朝200年来尚无垂帘问政的先例。在慈禧手上,诞生了11条“垂帘章程”,核心是一切政务由两宫太后裁定,集大权于一身。于是,养心殿上,雍正手书的“中正仁和”匾额下,载淳坐在宽大的红木宝座上,从6岁坐到17岁;他的身后,是八扇精致的黄色纱屏,纱屏后设御案,慈安居南,慈禧居北。议政王奕率内廷诸臣六部九卿在前殿肃立,殿外是顶戴花翎、袍褂朝珠的王公大臣们。此时年号已由慈禧眼中不祥的“祺祥”改为“同治”,所发上谕,都是以同治帝的名义。
  
  这12年间,在恭亲王的帮助下,慈禧一步步学习如何处理内忧外患:太平军定都南京已8年,捻军仍活跃,中亚浩罕汗国阿古柏率军入侵新疆,沙俄侵占伊犁……
  
  她的学识,在男人的世界里本不足道,但与同时代的宫中贵妇相比,她粗通汉文,善于学习,字写得“端腴”,也因此有过一段在咸丰帝身边“披览各省章奏,通晓大事”乃至“代笔批答奏章”的实习期。
  
  她能说满语,但不识满文,至于汉语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