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4:30 | 查看全部
最好的时机随时存在
时间:2013-03-08 作者:小小Z 点击:3051次
  激烈的拳击赛开始,穿红色短裤的红方和穿白色短裤的白方,在拳击台上全力争夺拳王的宝座。
  
  第一回合打下来,几乎是一面倒的局面。红方的选手只顾着招架,勉强应付着白方选手凌厉的攻势,几乎没有出手的机会,如此这般地支撑到钟响。红方选手退到角落,不待教练开口,便立即向教练解释自己的战略。他告诉教练不用急,他的防守十分严密,只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白方选手一有破绽露出来,便可立即用重拳击倒对方。
  
  第二回合的情况与第一回合大同小异,但红方选手的防守似乎较第一回合来得困难,而对手的攻势亦随之更加猛烈,破绽似乎尚未出现。
  
  第三回合、第四回合、第五回合过去,红方选手的劣势丝毫未变。钟响后红方选手退回角落休息,不待他开口,教练终于忍不住了,“得了,干脆你明白告诉我,你是想拿冠军,还是想角逐诺贝尔和平奖?"
  
  如果人生的竞赛犹如拳王争霸,请问您想拿冠军,还是期望角逐和平奖呢?
  
  或许我们可以有许多的理由和借口,永远在等候下一次更佳的机会,好让自己得以奋力一击;但往往更常见到的结果是,终此一生抱怨怀才不遇,而让自己和家人过着平淡无奈的一般生活。
  
  了解自己的特质,勇往向前,再给自己一次机会,果敢地挥出漂亮的一拳,您将发现人生的确有其不同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4:39 | 查看全部
乐在其中
时间:2013-03-09 作者:小小Z 点击:1944次
  乐在其中
  
  如果你曾因为失败而泄气,请往下看。因为实现目标常常并不重要。且听我往下解释。
  
  两个小兄弟决定在屋后挖一个深洞。他们干得正欢时,两个大孩子停在一边看热闹。“你们在干吗呢?”其中一个问道。“我们打算挖一个洞,一直把地球挖穿!”小兄弟中有一个兴奋地主动搭腔。大孩子们笑起来,告诉小家伙们把地球挖穿是不可能的。沉默了好一会儿,一个孩子拾起一个装满蜘蛛、蠕虫和各色昆虫的罐子。他拿掉盖子,把里面的精彩内容展现在嘲弄者面前,然后轻声地、自信地说:“即使我们不能把地球挖穿,可瞧瞧我们挖地洞时的奇妙发现吧!”
  
  他们的目标过于雄心勃勃,却促使他们开挖起来。这正是目标的意义所在――促使我们按既定方向进发,换句话说,促使我们真正行动起来!
  
  但是,并非所有的目标都会圆满实现,并非所有的工作最终都能成功,并非所有的关系都能持久,并非所有的希望都能满足,并非所有的爱都能维系永远,并非所有的梦想都会实现。当你达不到目标时,也许你可以这么说:“没错儿,但瞧我这一路上的奇妙发现!看看我的努力带给生活的精彩!”
  
  生活其实也是一个挖掘的过程。我坚信最终真正重要的是乐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4:48 | 查看全部
走路,人不抬腿,再近也到不了
时间:2013-03-11 作者:小小Z 点击:4656次
  一个人要到某地去,路程很近。正因为近,这个人就不着急,迟迟不愿动身。“什么时候想走,一抬腿就到了。”他安慰自己。
  
  他每天要喝功夫茶,要打麻将牌;要看电视,要听音乐;要吃饭,要睡觉。总而言之,吃喝拉撒,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他太忙太忙。
  
  他没有忘记自己还要赶路。可是真到下决心要走时,就又安慰自己:“反正一抬腿就到了,喝足了茶再去也不晚。”“反正一抬腿就到了,过过牌瘾再去也不晚。”“反正一抬腿就到了,看会儿电视再去也不晚。”……
  
  ――路程虽然很近,这个人始终没能到达目的地。人不抬腿,再近也到不了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4:57 | 查看全部
怎样把水烧开
时间:2013-03-11 作者:小小Z 点击:4789次
  一位青年满怀烦恼地去找一位智者。

  他大学毕业后,曾豪情万丈地为自己树立了许多目标,可是几年下来,依然一事无成。他找到智者时,智者正在河边小屋里读书。智者微笑着听完青年的倾诉,对他说:“来,你先帮我烧壶开水!”
  
  青年看见墙角放着一把极大的水壶,旁边是一个小火灶,可是没发现柴火,于是便出去找。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来,装满一壶水,放在灶台上,在灶内放了些柴火便烧了起来。可是由于壶太大,那捆柴火烧尽了,水也没开。于是他跑出去继续找柴火,等找到了足够的柴火回来,那壶水已凉得差不多了。这回他学聪明了,没有急于点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火。由于柴火准备得足,水不一会儿就烧开了。
  
  智者忽然问他:“如果没有足够的柴火,你该怎样把水烧开?"
  
  青年想了一会儿,摇摇头。智者说:“如果那样,就把壶里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智者接着说:“你一开始踌躇满志,树立了太多的目标,就像这个大壶装的水太多一样,而你又没有足够多的柴火,所以不能把水烧开。要想把水烧开,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准备柴火!”
  
  青年顿时大悟。回去后,他把计划中所列的目标划掉了许多,只留下最近的几个,同时利用业务时间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几年后,他的目标基本上都实现了。
  
  只有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另外,我们只有不断地捡拾那些“柴火”,才能使人生逐渐加温,最终才会让生命沸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5:11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挑剔的客人
时间:2013-03-16 作者:小小Z 点击:3818次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如今又出了一个新行当,他能取得成功吗?
  
  郑同是个宾馆服务生。这天,他负责的楼层来了个女客人。此人长发披肩,身材苗条,提着个旅行箱,是个漂亮姑娘。
  
  郑同帮姑娘开了房门,刚要转身离开,姑娘却叫住了他:“你先别走,等我看看房间。”
  
  开了门,姑娘就脱掉高跟鞋,赤脚走了进去。她伸手摸了摸茶几,拉开窗帘望了望,又在床上坐了坐,还到卫生间门口闻了闻。
  
  郑同正纳闷呢,姑娘对他说:“这房间我不太满意,能不能换一间?”郑同点点头,又给她开了隔壁一间客房。不料,姑娘察看了一番,还是不满意。郑同只好又给她开了一间。就这样,一连看了三间,姑娘都不满意,她要求再看看对面那间。
  
  郑同有些为难地说:“对面那间不是我负责的。不过你要看的话,我可以给你开门。”于是,他下楼拿来钥匙,给姑娘开了门。姑娘依旧赤脚走了进去,但只走了几步就退了出来。她看着脚底的灰尘皱起了眉头。
  
  郑同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打扫房间的时候不够仔细。”姑娘看着他笑了:“不是你负责的房间你也道歉?算了,看了这几间,我还是觉得第一间最好,我还是要那间吧。”
  
  得,闹了半天又回到了起点。不过,郑同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没有半点的不耐烦。姑娘对他的服务好像挺满意,关门前还伸出手来和他握手:“谢谢你了,我叫汤莹。能告诉我你的名字吗?”郑同也介绍了一下自己,就走了。
  
  郑同来到电梯口,碰到了客房部经理汪宇民,汪宇民问他:“听说来了个很挑剔的客人?”郑同回答说:“也没什么。只是多看了几间房间,现在已经住下了。”汪宇民哼了一声说:“如果是故意找茬,也不能由着她。”
  
  正说着呢,汤莹也来到了电梯口。郑同告诉汪宇民:“就是这位客人。”可汪宇民却两眼发直,似乎没听到他说的话。这个汪宇民人长得帅,会交际,常自吹没有他追不到的女孩子,这下看来又动了心。果然,汪宇民立刻和汤莹搭起讪来。郑同找个理由先走了。
  
  不一会儿,汪宇民就找到郑同,让他送些一次性用品到汤莹的房间去。郑同有些疑惑:“这些东西,咱们宾馆现在不是不提供了吗?”汪宇民有些不耐烦:“让你送你就送吧,问那么多干什么?如果她问起,你就说是客房部特别提供的。”
  
  郑同把东西送到了汤莹的房间。汤莹只说了声“谢谢”,并没有多问。
  
  第二天,汪宇民原本轮到休息,但他却精心打扮地来了,手中还捧着一大束鲜花。郑同远远看见汪宇民去敲汤莹的房门,他不禁摇摇头,走开了。
  
  到了下午,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汤莹从外面回来,淋得跟落汤鸡似的。郑同忙上前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汤莹摇摇头,说:“不用了。我明天就要走了,所以想去附近转转,没想到突然下大雨了。”听说汤莹明天就走,郑同心里竟有些怅然若失。
  
  可到了第二天中午,汤莹没有退房,甚至连门都没有出。郑同不由得担心起来,他借客房服务的机会敲了敲汤莹的门。汤莹披着外套来开门,脸色很憔悴,显然是昨天淋雨着了凉。郑同赶忙跑回自己的储物间,拿出感冒药给汤莹送了过去。
  
  第二天上午,汤莹找到郑同说:“谢谢你的药,我的感冒好多了。你今天有空吗?我想请你陪我出去走走。”郑同正好下午休息,就高兴地答应了。不料,恰好被一旁的汪宇民听到了,他气得鼻子都歪了:“我约她出去她不答应,她却主动约你出去?是不是你给她吃错药了?”郑同心里高兴,也不和他计较。
  
  下午,郑同和汤莹一起出了宾馆。汤莹这才说道:“其实,我来这里是为了工作,本来昨天我就该走了,因为生病才留下的。所以今天索性给自己放一天假,好好放松一下。”
  
  郑同诧异地问:“你不是来度假的吗?怎么变成了工作?”
  
  汤莹抿嘴笑了:“我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告诉你也无妨。其实,我是个酒店试睡员,负责体验酒店的各项服务,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写成报告,发布在网上。那天我故意找借口换房间,就是想看看你们的卫生状况。你打理的房间我很满意,但别人打理的,我的评价就不高了。”
  
  汤莹看了看郑同吃惊的表情,接着说:“其实我这工作并不轻松,我要马不停蹄地跑很多酒店,经常觉得很累,所以想找个朋友轻松地玩一下。我觉得你人不错,所以才约你出来,咱们好好玩半天吧。”郑同听完,高兴地点点头。
  
  那天下午,两人去了很多地方,玩得非常开心。不料,两人刚回到酒店,就有人通知郑同,说是总经理找他。郑同急急忙忙赶去了。
  
  就在总经理办公室门外,郑同碰到了汪宇民。汪宇民满脸的不高兴,连招呼也不打就走了。郑同心情忐忑地进了办公室,总经理笑着问他:“小郑,你下午是不是和一个叫汤莹的客人出去了?”郑同心里咯噔了一下,点了点头。
  
  “我给你看样东西。”说着,总经理把桌上的电脑屏幕转过来给他看。郑同一看,页面上正是汤莹发布在旅游网站上评价本酒店的文章,但评价内容大多比较负面,比如酒店房间的卫生不尽如人意、向客人提供一次性用品不够环保等等。
  
  总经理又说:“这个汤莹是个酒店试睡员,对我们的酒店做出了很多负面评价,影响很不好。从文章上看,汤莹对你的评价还不错,我想请你和她联系,让她修改这些负面评价。”
  
  见郑同有些犹豫,总经理接着说:“这件事成功与否,关系到酒店的荣誉。我可以告诉你,汪宇民肯定不能再做客房部经理了,如果你能让汤莹修改评价,他的位置就是你的。如果不行,你也不用在这里干了。”
  
  走出办公室,郑同心情特别沉重。在大堂里,他正好碰上已经退房的汤莹。两人一起走出宾馆,汤莹见他闷闷不乐的样子,就问:“怎么啦,是不是被领导批评了?”
  
  郑同吃了一惊:“你怎么知道?”
  
  汤莹说:“汪宇民刚才对我说,你捅了篓子,要倒霉了。他的话我当然不相信,不过我还是有些担心,正想找你呢。”
  
  郑同很感动,就告诉了她总经理交代给自己的任务。
  
  汤莹停住了脚步,愧疚地说:“那篇文章我不能修改,那个网站的设置就是这样,除非直接删除。但我想我的评价是客观的,你们酒店的确存在这些问题,所以我不会删除,这关系到我的职业道德。对不起,我可能要害你丢饭碗了。”
  
  郑同却笑了:“我不是来请求你修改评价的。换了我,我也不会做违背自己原则的事。其实,我出来打工,不是为了挣那点工资。你有没有听说过银顶山?”
  
  汤莹点点头:“知道,那是一个正在开发的旅游区。”
  
  郑同神秘地笑了笑,说:“其实我家就在那里经营酒店。我出来工作,是为了锻炼自己。现在是时候辞职回去,大干一场了。到时,我想请你也去我的酒店看看,给我们一个评价。不知你有没有兴趣?”
  
  汤莹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开发新酒店也是我们试睡员的职责之一。我当然有兴趣。不过……”汤莹顿了顿又说,“我们有一个原则,不能私下接受酒店的邀请,以免影响评价的公正性。但是,我想以朋友的身份去你那里小住一段,你欢迎吗?”
  
  “太好了,当然欢迎!”郑同高兴得一把握住了汤莹的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5:28 | 查看全部
是富是穷看硬币,洛克菲勒一个著名的励志故事
时间:2013-03-17 作者:小小Z 点击:2533次
  关于洛克菲勒有一个著名的励志故事。有一次,洛克菲勒给一个乞丐一张纸币,不留意带出了衣袋里的一枚硬币。硬币在地上划了一个圈,掉进沟里,洛克菲勒费了很大的劲才将之捡起。

  乞丐说:如果我也是像您一样的富翁,我就不会要这枚硬币了。

  而洛克菲勒说:“这也许就是你至今仍是乞丐的原因吧。”
  
  最近,有一项实验证明,事实与故事相反。
  
  英国剑桥大学的心理学家对14名志愿者进行了一项实验。

  每次,当这些志愿者通过一项电脑测试时,都会获得一枚20美分的硬币,作为奖励。
  
  研究人员向一位志愿者展示两幅抽象画中的一幅。正确的画面后,会出现一幅硬币的画面——也就是得到的奖励;错误的画面,则会出现一张杂乱无章的硬币图像。
  
  研究人员这样指导志愿者:如果他们知道硬币的画面出现了,就按下一个按钮,然后继续按足够长的时间,来表示他们对这个图像有多确定。研究人员认为,志愿者学这项任务越快,就越显示20美分在他们心里很重要。
  
  志愿者们的奖励额从0~3万英镑,平均数大约是10250英镑。研究人员发现,比起更富有的同伴,奖励数额尾端的志愿者的按键速度比他们快1/3。
  
  接着,研究人员重复做这个实验,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用核磁共振机观测志愿者的大脑。结果,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脑有三块区域出现亮点,而富人的大脑出现亮点的时间比穷人要慢。
  
  心理学家认为,实验结果显示富人不像穷人那样珍惜小硬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事实与故事并不总是一致的,并不总是值得推敲的,而生活中的任何一个故事、任何一种现象,都不是既定的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5:41 | 查看全部
名人演讲:把口水变成钱
时间:2013-03-20 作者:小小Z 点击:2118次
  据说在西方,演讲作为一门伟大的技艺,是伴随着宗教的兴盛而日益成熟起来的。牧师们站在荒野的土堆上,或者是站在教堂的台阶上,“把死的说成活的”。为了最有效地撒播那些上帝的福音,他们唯有个个“像有权柄的人”,铿锵有力地去表达他们语言的智慧和技巧。
  
  与牧师们一样,政治家们面对的同样是一群散乱而各行其是的人。牧师们面对的是一个宗教广场,政治家们面对的是一个政治广场。他们同样需要走入人群中去,或者站在高处大声宣讲。政治家需要尽最大可能地去鼓动人们来追随他,遵从他所立下的纲领、立下的“道”,而不是动辄使用武器。
  
  牧师与政治家,是把演讲这门修辞艺术发挥到极致的人,因为他们需要布道,需要熟练地运用上帝赐予的那张嘴。马丁·路德·金凭借他的演说从德国的一个城市走到另一个城市,一路颁布新戒律,确立了新教伦理。马丁·路德·金面对百万美国人群,说出了“我有一个梦想”,民权运动终于推动了民权宪法的诞生。一番说辞,可抵百万雄兵;一番激情告白,自有欢呼雷鸣。
  
  在杰出的演说可以带来追随者众之外,它还可以用来赚钱。在商业化的时代,演讲已经成为一种赚钱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在演讲者本人、主办方、听众之间已经完全可以构筑成一条不停运转的商业链条。
  
  里根、克林顿——美国“前”总统;奥尔布赖特、鲍威尔——美国“前”国务卿;撒切尔夫人、梅杰——英国“前”首相;瓦文萨——波兰“前”总统;拉莫斯——菲律宾“前”总统;桑切斯——哥斯达黎加“前”总统;格林斯潘——“前”美联储主席;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上月球也是美国“前”宇航员⋯⋯在成千上万的引退政商名流中,在很多已经辉煌不再但是荣誉和头衔将跟随一生的杰出人士中,他们都选择了去经营另外一个事业,那就是与一些演讲经纪公司签约,在本土或全球范围内进行布道、演讲,像那些影视明星一样,去进行倾情演出。
  
  与影视明星们不同的是,他们的听众与观众更精英、更专业化,也更舍得出钱,有人愿意花26万元人民币,就是为了听克林顿的一场演讲,与他对话、合影;有公司愿意出资200万美元,就是为了得到里根短短20分钟的金玉良言。在“演讲产业”的链条中,演讲人、主办者、捧场者都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得到了他们商业化的全方位实现。在一场一场的演讲中,那些演讲嘉宾得以维持一贯的风光体面,证明曾经的权力和历久弥新的人生智慧,依然在有效地影响着这个世界,并且用此换来比退休金多得多的巨额报酬。另外,也成就了一些靠经营名流演讲、为权力人物搭起公开的贩卖舞台的经纪公司,他们把名人演讲做成了可以大赢其利的商品。同样,那些为自己的双耳支付了巨额金钱的人,也受用了一番听觉盛宴,并且有了可资炫耀的资本,甚至,还可以搭上名流们的便车,进入一个更具名气和财富的上流社会。
  
  这是种新的生财之道,也是买、卖、中介三方共赢的新阳光产业。在国外,这一产业早已颇成规模,蔚为壮观,也光明正大。在中国,也正在开始运作、生发,虽然有时不免遮遮掩掩。当经济学家闹出出场费的新闻时,这个行业已经起步;当领导们开始由训导式的“讲话”变为诱导式的“演讲”时,这个行业已经开始出现新机。如果一定要为这个产业的未来描画出一番美景的话,你只要去看看,有多少个企业和个人,正在想方设法通过听名人演讲去沾光、去获取资讯,就可以想见演讲产业将有多么大的市场。
  
  有个关于马克·吐温的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次,马克·吐温去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牧师精彩的演说让他很感动,因此他准备捐一笔钱。十分钟后,他开始对演讲感到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仍未讲完,他决定一文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出于愤怒,不仅没有捐钱,而且还从牧师的盘子里拿走了两块钱。马克·吐温的故事将不会发生在我们今天商业性的演讲当中了,因为,你所听到的每一分钟演讲,都已经预先付款,而且,那个大牌的演讲人,也不会让你免费地去听他多讲哪怕是一秒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5:54 | 查看全部
截雾取水
时间:2013-03-26 作者:小小Z 点击:1059次
  智利北部有一个叫丘恩贡果的小村子,这里西临太平洋,北靠阿塔卡玛沙漠。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太平洋冷湿气流与沙漠上的高温气流终年交融,形成了多雾的气候。可浓雾丝毫无益于这片干涸的土地,因为白天强烈的日晒会使浓雾很快蒸发殆尽。
  
  一直以来,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看不到绿色。
  
  加拿大一位名叫罗伯特的物理学家来到这里。除了村子里的人,他没有发现多少生命迹象。但不久后,他突然有了一个重要发现,那就是这里处处蛛网密布。这说明蜘蛛在这里四处繁衍。
  
  为什么只有蜘蛛能在如此干旱的环境里生存下来呢?罗伯特把目光锁定在这些蜘蛛网上。
  
  借助电子显微镜,他发现这些蜘蛛丝具有很强的亲水性,极易吸收雾气中的水分。而这些水分,正是蜘蛛能在这里生生不息的源泉。
  
  人类为什么不能像蜘蛛织网那样截雾取水呢?
  
  在智利政府的支持下,罗伯特研制出一种人造纤维网,选择当地雾气最浓的地段排成网阵。这样,穿行其间的雾气被反复拦截,形成大的水滴。这些水滴滴到网下的流槽里,就成了新的水源。
  
  如今,罗伯特的人造蜘蛛网平均每天可截水10580升,而在浓雾季节,每天可截水131000升,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生活之需,还可以灌溉土地,目前,这里已长出了百年不见的鲜花和青绿的蔬菜。
  
  可见,世界上从来没有真正的绝境,有的只是绝望的思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6:51 | 查看全部
两根葱敲开成功大门
时间:2013-02-02 作者:小小Z 点击:2055次

  有个女孩大学毕业没找工作,而是摆摊卖菜。

  旁边出摊的是一位中年阿姨。

  阿姨好心向她传授“生意经”,比如通常二十根小葱绑成一把,每把少放两根,积少成多,这样就能多赚一笔。
  
  但女孩有自己的想法。她将小葱捆扎得整整齐齐,迎接顾客。一星期之后,她的顾客果然越来越多,还都是回头客。阿姨问她秘诀在哪儿。

  女孩微微一笑,指着小葱说:“秘密就在这里!”
  
  原来,女孩不仅没有听从阿姨的告诫,反而把每把小葱都增加到二十二根。她早就算过了,多送两根葱,还是有钱赚的。那些买菜的人,发现她的小葱分量格外足,就会买别的菜。菜卖得多,自然也赚得多。
  
  坚持多给顾客一点儿是女孩卖菜的原则,也为她赚足了人气。女孩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已经是一位蔬菜批发商了。她不贪图小利,用两根葱敲开了成功的大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7:03 | 查看全部
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时间:2013-02-04 作者:小小Z 点击:1193次

  2007年10月22日,法拉利车队芬兰车手莱科宁赢得了F1世锦赛最后一站巴西大奖赛的胜利,最终成为年度车手总冠军。赛前最大热门迈凯轮车队的汉密尔顿、阿隆索分别排在本站第7位和第3位,最终屈居年度亚军和季军。
  
  对于今年的世界冠军,莱科宁从来没有想过放弃;就是这种坚定不移,帮助他梦想成真。“在赛季的某些时候我们并非处于最强状态,但我们一直坚信会扭转局势。我们从来都相信,我们会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莱科宁,今年最多时曾落后领先者26分,巴西大奖赛决战前落后7分。“即便是在艰难时期,我们仍然团结在一起没有放弃。尽管曾经落后很多,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赢得世界冠军。”
  
  莱科宁能获得世界冠军,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