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7:16 | 查看全部
到沙漠里养鱼
时间:2013-02-05 作者:小小Z 点击:1272次

  以色列的内盖夫沙漠,虽然没有中国的毛乌素沙漠和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那么著名,但也是幅员辽阔寸草不生,不适宜人类生存。众所周知,以色列是个弹丸之地,与巴勒斯坦因土地之争,硝烟弥漫烽火连天,但他们却有着非常发达的农业、畜牧业,境内湖泊沟汊不多,竟然也是水产品出口国。他们的如此众多的水产品难道是从天而降?原来,聪明智慧的以色列人,把死亡之海的沙漠当成了水产品养殖基地,这真的让人匪夷所思,就连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感到不可思议,为此,他们发表的《全球沙漠展望》报告称,沙漠蕴含着巨大经济潜力!
  
  阿莱夫是到沙漠里养鱼虾的始作俑者。他创办的以他名字命名的阿莱夫水产品公司,立足沙漠,经过十来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色列最大的水产品养殖开发公司。他的旗下,还有一个沙漠水产品养殖研究所,这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是什么促使阿莱夫异想天开地要在沙漠里投资养鱼呢?
  
  阿莱夫在到沙漠开发水产品养殖之前,就在他的家乡从事水产品养殖,限于条件,总是上不了规模,还常常因与巴勒斯坦人的战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阿莱夫为此很是苦恼,但也无可奈何。一次他到内盖夫沙漠游玩,不慎迷路。他在沙漠里苦苦挣扎三天,水尽粮绝。最大的问题是严重脱水,他企图寻找到沙漠里的水,算他幸运,眼前,还真的出现了一个沙漠湖泊,在那个干旱的地带,那水主要是冰川融化积蓄的。水倒是清澈见底,但又苦又涩,活命要紧,阿莱夫不顾一切地喝了下去。就是这趟惊心动魄的死亡之旅,让他产生了幻想。沙漠深处竟深藏不露那一片未曾开垦的水域,既然有一片水域,应该有更多的沙漠湖泊存在。这些湖泊,若是能投资养殖,那将是一笔巨大财富。他把这个想法向家人说了,家人以为他是在沙漠里惊魂,神经错乱了,沙漠里的湖泊若能养殖,还会等到今天吗!
  
  阿莱夫执著地开始搜索沙漠里养鱼的资料,但一无所获。这个世界上,迄今为止,从没有谁首开在沙漠养殖的先河。他怀着一线希望,到希伯来大学水产学院请教在沙漠里养鱼的可行性,那里的教授说,我们研究的一直是常规养殖,至于利用沙漠湖泊资源养鱼,对不起,我们还从未涉及过。阿莱夫失望了,但他并不死心,他一直耿耿于怀。都是水,沙漠里的湖泊为什么“另类”,就像沙漠不能种作物一样不能养鱼吗?常言道,有水就有鱼,难道那里真的不适宜鱼类生长?他专程到那个湖泊实地考察,结果,让他很扫兴,水底捞月,偌大的湖泊,一个鱼虾也没捕着。这么说,沙漠里的湖泊真的不长鱼吗?经过化验,那里的水含盐量很高,苦涩不堪,这是不是沙漠里的水不长鱼虾的真正原因?不,根据科学判断,这恰恰说明沙漠里的水是最适合鱼类生息的,否则,同样是苦涩的大海为什么成了鱼的家乡!一意孤行的阿莱夫带着鱼苗出发了,他将那些鱼苗放养在一个小的湖荡里,年底,再到那里捕捞,唉,你还别说,那些鱼比他在自己的鱼塘里放养的同样的鱼长得还大还肥。阿莱夫欢欣鼓舞,于是,他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那块不毛之地,自然没人在乎,阿莱夫得到了免费使用的许可。
  
  阿莱夫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生产的鱼,因为是出自远离尘嚣的沙漠,没有污染,正宗的绿色产品,进入市场,供不应求。现在,他将自己的水产品,注册成沙漠商标,成了声名远播的品牌,这样,他的鱼在价格上就比同类鱼虾高出20%。在他的影响下,以色列人在沙漠里养鱼,蔚然成风。
  
  在谈到养鱼的成功经验时,阿莱夫深有感触地说:“在一些人认为,沙漠是个灰姑娘,游离于人们的视线之外,没有人真正想过沙漠,似乎那里什么都不可能;但只要想得到,就能做得到;只要去行动就有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7:33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老妈不烦
时间:2013-02-06 作者:小小Z 点击:1045次

  王刚是个游戏迷,平时下了班回家,就往电脑前一坐,什么单机游戏、网络游戏,他都恨不得一网打尽,简直就是废寝忘食。
  
  可他偏偏摊上了个爱管事的老妈,平时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也就罢了,最近她老人家还不远千里从老家赶到王刚的蜗居,监督起他的饮食起居来。
  
  从此,晚上只要王刚一打开游戏页面,老妈就马上勒令他关机。王刚便改变作息,等老妈睡着了再玩。可没得瑟两天,这天半夜,王刚才蹑手蹑脚打开电脑,进入游戏界面,忽然,电脑屏幕黑了!这时,灯亮了,老妈已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他身后,手里拿着拔掉的插头,说:“少跟我耍花枪!赶紧滚上床!”
  
  就这样,王刚虽然心有不甘,和老妈斗智斗勇,可都最终败下阵来。面对老妈的唠叨,他也只能回敬一句:“您怎么就这么烦呢?”
  
  正当他无计可施的时候,乡下大哥打来电话,说小侄子闹着要学习机,让王刚给买一台。放下电话,王刚眉头一舒,乐了。他赶紧一溜小跑直奔学习机专卖店。他乐啥?学习机买回来,谁给大哥送去?老妈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回到家,王刚把学习机往老妈手上一送,心头还偷着乐,总算可以把烦人的老妈打发回老家了。老妈似乎猜透他的心思,应下差事的同时,没忘了给他泼瓢冷水:“别以为往后就没人管你了,告诉你,我很快就回来。”
  
  王刚嘴上虽然应声说是,心里却已算计好了,老家离得远,路上得两天;老屋很久没人居住,一定脏得不行,加上后园的杂草,这一收拾,老妈一去一回至少得一个礼拜。这些时间足够他把一款新版的游戏玩到通关。
  
  不想,老妈临出发的头一天,竟然变本加厉折腾起来。她不但不让王刚打游戏,还拎着他的耳朵,手把手逼着他学自己的绝活。王刚听了,不由嗤之以鼻,啥“绝活”,不就是“鸡脑壳”吗?
  
  这“鸡脑壳”是王刚老家的一种面制食品,类似于水煮面疙瘩,形状有点像鸡头。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老妈做出来的“鸡脑壳”不光劲道,口感也特好,在老家颇为人称道。
  
  虽然心头一百个不愿意,但想到曙光即将到来,王刚还是全力配合,和面、揉面,丝毫不敢懈怠。“鸡脑壳”做好,老妈一尝就赞不绝口:“不错,是老妈真传!”
  
  第二天一早,老妈打了几个电话联络熟人后,就准备着出发了。王刚跟老妈道了别,也直奔公司去了。坐在办公室里,王刚正展望着网上的游戏场景,邻座的小马冲他努努嘴:“瞧,你妈来了。”怎么可能?这会儿她应上车了才对呀!可由不得不信,就眨眼的工夫,老妈已急吼吼走到王刚跟前,说是还钥匙。离开时,老妈不知哪根神经搭错,竟然当着所有同事的面往王刚脸上贴金:“大家知道吗?我儿子脑瓜可好使了,昨天一晚的工夫,就学会了我‘鸡脑壳’的绝活,做出的那个味儿,啧啧,都跟我差不离!”
  
  王刚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脖子根,赶紧把老妈往门外推。可她老人家不肯消停,回过头还向里面吆喝:“我没瞎白话,要是不信,大伙儿可以叫他露一手。”
  
  老妈压根想不到,就这一吆喝,可把她儿子坑苦啦!和王刚一个办公室坐着的,除了科长老张,全是些小年轻,整天巴望着蹭个饭局,现在有人主动邀请,哪有不乐意的?老妈前脚出门,小马后脚就报名:“王刚,去你府上尝个鲜,咋样?”“算我一个。”“还有我。”这下不得了,科室里三十多号人,几乎所有人都向他抛出了“绣球”。
  
  看着这颇为壮观的场面,王刚心头直抱怨。可毕竟大家一个办公室呆着,低头不见抬头见,既然张了嘴,就不能驳了人家面子。王刚只好憋出笑脸,一一应承下来。
  
  考虑到吃客太多,为缓解压力,小马提议分期分批上门,还热心拟了一份表格。小马自诩劳苦功高,日程表上他是一天不落。
  
  就这样,王刚在家摆起流水席,甭管中午晚上,一到饭点,就有同事找上门。随小马头一拨上门的是科室仅有的几名女同事,饭局还算顺利,毕竟现学现卖,王刚是特别上心,最后赢得大家一致好评。第二回再做,他俨然以熟手自居,动作上一麻溜,质量就有所下滑。“鸡脑壳”一上桌,小马就皱起了眉头,说:“这味道咋跟上次不一样了?”他这一抱怨,其他男同胞的眼睛就齐刷刷瞄向了王刚,王刚便知道情况不妙。
  
  不出所料,第二天办公室流言四起,说王刚男女两重天,重色轻友。为挽回影响,又一拨男同事上门,王刚使出了浑身解数。可仓促之中,他发现灶台上独家配料已所剩无几。这配料是老妈苦心琢磨出的,堪称秘方。少了它,“鸡脑壳”味道大打折扣。
  
  小马又开始煽风点火,听得王刚心头窝火,又不好发作,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提升“鸡脑壳”品质,堵住小马破嘴。配料不用担心,王刚知道在橱柜的顶层,装有百合根、车前草、板蓝根等十多种晒枯的草药、野菜,老妈那神奇的配料就出自这根根草草。他赶紧每样各取一些,混在一块碾成末。
  
  本以为这下料齐了,可等到下一轮饭局,“鸡脑壳”还是没能在小马这头“过审”,王刚又落个大花脸。不过他算弄明白了,老妈那配料得讲个比例搭配。为了尊严,王刚跟小马打了个赌,不问老妈,靠自己破解老妈的秘方。可这谈何容易?一连两天,他熬红两眼,琢磨出一道道配方,均以失败告终。每回饭局上,小马那刻薄的点评倒没少听。直到第五天晚上,王刚拿着配料用鼻子一嗅,心头一阵狂喜,是老妈那味儿!
  
  为给小马以最有力的还击,在第六天中午的饭局—也就是日程表上的最后一顿,王刚使出浑身解数。这一次的“鸡脑壳”没给他丢脸,大家一开吃就跷起大拇指……
  
  心头石块落地后,王刚猛然想起,这些天只顾琢磨“鸡脑壳”,把“正事”给撂一边了。就在他打算用剩下的时间好好耍两把游戏,又出了变故。下午汇报工作,他发现老张黑着个脸,心里一寻思,王刚猜出个十之八九了:这几天只顾招待那帮小年轻,把头儿给冷落了,老张能没想法?汇报完工作,王刚诚惶诚恐发出邀请:“科长,要是您不嫌弃,晚上到我家尝尝那‘鸡脑壳’咋样?”
  
  老张脸上顿时放晴:“嫌弃啥?大鱼大肉早就吃腻了,还正想换个口味呢。”
  
  不曾想,这老张连放了他两次鸽子,到第七天晚饭才大驾光临。因为心情不好,这回的“鸡脑壳”味道实在不咋的,可老张毫不挑剔。吃完,他和颜悦色地说:“小王,这几天受了不少委屈吧?不是大家成心难为你,没办法,都是你妈意思。”
  
  经他这么一点,王刚才想起来,老妈临走那天打的那几个电话,说是联络熟人,却神秘兮兮的。这下他如梦初醒:原来一切都是老妈布下的局。
  
  是啊,老妈此举可谓一箭双雕:他生活无规律,时常饥一顿饱一顿,前些日子还犯了老胃病。老妈担心这七天他重蹈覆辙,才想出这歪招,让同事蹭饭的同时,也让他填饱肚子。除此之外,王刚回想起来,就这短短的一星期,自己认识两三年都只是点头打招呼的同事,现在都跟自己称兄道弟起来。原来,老妈还想告诉他,人与人之间,就像“鸡脑壳”的秘方,需要用心调配……
  
  想到这,他心头不由暖烘烘的。
  
  送走老张不久,门外响起熟悉的脚步声,王刚赶紧开门。老妈的目光在他脸上审视一阵,俏皮地说:“怎么,烦人的老妈回来了,你不欢迎?”
  
  王刚赶紧从她手中接过行李,回敬一句:“岂敢,亲爱的老妈,您老人家一点儿都不招人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7:45 | 查看全部
对成功的欲望大于对失败的恐惧
时间:2013-02-09 作者:小小Z 点击:1193次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充满了挣扎,这对谁都一样,唯一的区别在于如何应对它们。下面是李嘉诚在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分享的他的成功秘方:
  
  也许你们都听过我如何挣扎求存、抗争命运变幻无常的故事,但你们可能不知道,我在与你们同龄的时候,多次拒绝放弃理想以换取眼前的安逸。我一直深信,如果世界上有任何“成功秘方”,其中最关键的元素必定是你对成功的欲望远远大于对失败的恐惧。这心态像是刀锋——锐化你对什么是“可能”的触觉和激发你的梦想;这心态像是预警系统,令你对自满情绪和停滞时刻警惕,令你审慎律己、敢爱、敢说实话、敢当万绿丛中的那点红。
  
  当你到我这个年龄,你不会想带着后悔和遗憾感慨,曾经是开朗、热情、自信的你,却选择无梦和无理想地过了一辈子。你曾经正直无畏,真诚和勇气烙在你那颗赤子之心上,但面对生活冷酷的考验,你选择了放弃理想、原则和目标,在道德路上迷失了你的灵魂、你的谦卑和爱贡献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48:08 | 查看全部
对手的画像
时间:2013-02-10 作者:小小Z 点击:1013次

  倘若你连你的对手都能容纳,你还会有什么对手?
  
  对手是你镜子中的另一个自己,他总会在某个时候给予你提醒。
  
  如果老不见雨下,难免会忘了备伞;如果感觉不到对手存在,也无法展现你的能耐。
  
  学习对手——倘若他称得上是你的对手,他就有值得你高看的一面。
  
  如果他是你光明正大的对手,你就应该给予他尊重;如果他采取了小动作,甚或有不敢示人的阴谋诡计,那他早就不是你的对手了,你就得像对待小人一样,给予他足够的轻蔑和防范。
  
  对于与自己磕磕碰碰的人,也给予莞尔一笑,因为这种概率对茫茫宇宙来说,几近于零,那也是你此生的奇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56:07 | 查看全部
人人都容易犯的毛病
时间:2013-02-20 作者:小小Z 点击:1432次

  成功
  
  今日为了国家、民族,要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的精神。革命不一定要自己看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
  
  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现在的事业成就,一条是千秋的事业,像宋朝的三个大儒——朱熹、程颐、程颢,官做得并不大,但他们在学说上留名千古,永远有地位。
  
  反之,人若有房子,有钞票、财产,不见得是成功。
  
  权力欲是乱源
  
  孟子是圣贤,圣贤的思想,处处是为了大多数人普遍的、平等的和长远的利益着想,要大家“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历代帝王出来打天下时,口里都是说为人民解倒悬之苦,而事实上是为了满足他们个人的权力欲。
  
  过去由英雄主义一变而跃登帝王宝座的帝王与强盗,都一样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和动乱。
  
  君子与小人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与小人的分别是什么呢?周是包罗万象,就是一个圆满的圆圈。他说一个君子做人处世,对每一个人都一样,不是说对张三好,对李四则不好,这就不对了,这就叫比而不周。你拿张三跟自己比较,合适一点,就对他好,不大喜欢李四这个人,就对他不好,这就是“比”。因此君子周而不比。
  
  小人呢?相反,是比而不周,只跟自己要好的人做朋友,什么事都以“我”为中心、为标准,这样就不能普遍。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孔子说君子的思想中心在道德,违背道德的事不干,小人则不管道德不道德,只要有土地就做了。古时的土地,相当于现代的财富。
  
  有钱就是好的,小人想念的都是财富、利益。
  
  君子是怀畏刑法,小人只是怀思福惠——处处讲利害,只要有好处就做了。
  
  名实之间
  
  古人有一种新的观念产生,往往不敢直说是自己的新观念,一定假托古人。如古人作诗,常常有好东西,却不敢出名,而假托古人。
  
  最著名的例子是着《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古代从事文学的人,几乎没有不读他的《文心雕龙》的,这本书达到了中国古代最高文法的境界。
  
  当他想成名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去拜访当时很有名的大文豪沈约,请求指教推荐。沈约把他的文章瞄了一眼放在一旁,对他说:“还早呢,年轻人,慢慢来。”这一下,刘勰受了相当大的打击,但他非常聪明,懂得沈约的心理,一声不响地回去了。等了半年,他把原来的那篇文章稍稍变动了一下,然后再送给沈约,说这篇文章是一位古代大文豪绝世的稿子,被他找到了,请沈约指数。沈约接过来阅读,一字一叹,大为叫好。等沈约读完并且赞美了半天,刘勰才说:“这就是半年前送来请你批评,你说不好的那篇文章!”
  
  再举一个近代的实例。以前在上海出品“无敌牌”牙粉的家庭工业社大老板,年轻穷困时投稿谋生,都被退稿。后来办了家庭工业社,执上海工商业界牛耳,各报纸杂志都以高额稿酬请他写文章,他把过去被退回的文稿再度寄出去应付,登出来以后,人人都说好。
  
  从这两个故事我们看到,所谓的成名与不成名实在没有什么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56:23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一躬到底
时间:2013-02-20 作者:小小Z 点击:1134次

  孩子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孩子更关系整个国家的未来。因此,教育问题始终牵动着我们的心……
  
  叶奶奶的鞠躬
  
  我是一个老师,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学校任职。最近,我们学校董事会决定:户口不在本地的学生要交择校费。因此家庭条件不好的择校生都相继离校了。
  
  我班上有个叫叶峰的择校生,家庭条件最差。一天下午,叶峰的奶奶拖着病腿来找我帮忙。尽管情况让人同情,可我也是爱莫能助。
  
  看我不答应,叶奶奶一个劲地央求我,我只好敷衍了她一句,说帮她问问。没想到叶奶奶当了真,她的神情立刻轻松起来,并且努力站直了身子,冲着我深深鞠了一躬。
  
  我措手不及,急忙去扶,心里很是不安:我只是个上班讲课,到月领工资的小老师,这事是有心无力,没法子。目前,我也只能多抓抓叶峰的学习了。叶峰这孩子有认真劲,也挺懂事,相信提高些成绩是没问题的。
  
  有些话真是不能说太早,叶峰也许是知道自己留校的时间不多了,接下来几天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经常迟到早退,上课也不积极发言了,让他到黑板前做题,总是说不会。更让我生气的是,他连个人卫生都不注意了,经常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两只手也黑乎乎的。我告诫了他几回,他不但不当回事,还旷起课来。
  
  一天课间操的时候,我把叶峰叫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等他走后,教语文的陈老师劝我消消气,照她的话说,叶峰估计是交不起钱,也念不了几天了,何苦这么操心?话虽如此,可一想到叶奶奶那一躬,我心里就不是滋味。
  
  陈老师又说:“你瞧,叶峰又和张凯玩呢,最近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疯。”
  
  我往外一看,校长的儿子张凯正踩着滑板,在操场上潇洒地穿行,而叶峰则跟在他后面狂奔。张凯的好动调皮是出了名的,校长劝不了他,老师更不敢管他,叶峰怎么和他混在一起了呢?
  
  我忍不住就冲了出去,喊叶峰回来上课。万没想到,叶峰连我这个班主任的话也不听了。这下我可气坏了,我拨通了叶奶奶的电话,正想把这事告诉她,没想到老太太第一句就是:“刘老师,是不是择校费的事成了,我天天念佛保佑呢……”
  
  我呆了一呆,只能含含糊糊地说:“还……没消息呢。”
  
  叶奶奶叹了口气说:“他爸妈都在外面打工,他爸病了,这两个月一分钱都没寄回来,这孩子要再念不上书,我怎么有脸去见他的爸妈?听说有个孩子被校长的车子刮了,免了择校费,他就动了念头,琢磨着让校长的车碰一下。我一听就哭了,咱就算不念了,也不能动这念头啊……”
  
  我都不知道怎么放下电话的,只能不断地对自己说:不能放弃他。
  
  操场上的车祸
  
  下午上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抄了一道题,让叶峰到前面来做。听我的声音很严厉,叶峰慢腾腾地走到前面来,他伸手拿粉笔的时候全班哄堂大笑───他的手黑得像刚从墨汁里捞出来一样。我气得直接让他回座位上去,并且下了最后通牒:明天要不把手洗干净,就别来上学了!我就没见过这么脏的学生。
  
  但叶峰真让我失望,他第二天早上又迟到了。只见他满头大汗地进了班级,坐在椅子上也心不在焉,不断地低头往下面看,还露出得意的笑。按我的经验,他又在搞小动作,于是我趁他不注意,一把抓起他的手,把他手心里的一张小纸条打落在地。同学们却又一次爆笑起来,因为他的手还是那么黑!
  
  我忍无可忍了,马上拨通了叶奶奶的电话,让她把叶峰领回去。为了震慑叶峰,我按了“免提”,可我刚提了一句他的手,叶奶奶就哽咽地说:“刘老师,你原谅他吧,他为了凑学费,每天都帮邻居搬蜂窝煤,才把手弄成这样的。昨天你说洗不干净手就不让上学,他回家又是洗涤灵又是洗衣粉的,可还是洗不掉,他后来用的是钢丝抹布,把左手都擦出血了。右手他没敢洗,他是怕拿不了笔呀……”
  
  教室里安静极了,所有孩子都呆呆地看着叶峰,他却只盯着被我打掉的纸条,想弯腰去捡,却被我一把拉住。我抓起他的左手,果然红肿得像充了气的皮球,上面还有丝丝血痕。我的嗓子好像被堵住了,刚想向叶峰道个歉,下课铃却在这时响了,窗外立刻有人喊起来:“叶峰,快出来!”又是张凯来找叶峰玩了。
  
  张凯这一嗓子,就跟圣旨似的,叶峰都不等我说下课就奔出去了。还没等我回味过来,叶峰的同桌捡起了那张纸条,我接过来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欠叶峰比赛钱五百,张凯,日期正是今天。结合这些天的种种情况,我突然明白过来了:叶峰是用双腿在和张凯的滑板比赛!
  
  我拿着欠条冲到了操场上。此时,叶峰已经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张凯是个滑板高手,他时快时慢,总不把叶峰落得太远,却始终超过他一米左右,这让叶峰更加拼命地追了,可是怎么追也追不上,真不敢想象早上这场比赛叶峰是怎么赢的?
  
  跟着我出来围观的同学们都喊了起来:“叶峰,加油,加油!”我看着两个人快跑到大门口了,而叶峰和张凯只有一步之差,我也不由自主地低声喊着:“加油,加油!”
  
  就在这时候,校门口的自动门开了,一辆小汽车从外面驶进来,速度虽然很慢,可张凯的滑板却正朝着汽车滑过去,偏偏张凯边滑还边回头逗着叶峰,这下非得撞上不可。
  
  但叶峰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一下子就赶上了张凯,还用力把他推了出去。
  
  “吱”的一声,叶峰倒在了汽车下,我们赶紧跑过去,张校长从汽车上下来,也吓得脸色发白。
  
  我扶起叶峰,看到他的手上流出了鲜血。叶峰只说了一句话:“张凯,我又赢了……”就晕了过去。
  
  张校长的决定
  
  叶峰被送进医院,叶奶奶很快赶来,还明确表示:不用赔偿。我给张校长打了电话,把这情况一汇报,听得出校长觉得很惊诧。我早就想好了,又趁机提了叶峰的择校费,张校长心情好得很,既然学生家长这么通情达理,择校费的事也好商量。
  
  本以为这事算有个结果,没想到回到校长办公室时,张校长却说:“我可听说了,那孩子的手是自己弄伤的,不是我撞的。”
  
  这事我当然知道,叶峰根本就没被撞伤,只是摔倒的时候划破了左手,这才流了血。至于他晕倒,那是因为体力消耗过大。可我想帮叶峰这个忙,就没揭开这层窗户纸,现在也只好实话实说了,最后还说:“再怎么样,叶峰也救了张凯呀!”
  
  张校长也很头疼:“董事会决定的事,我也不好开口子呀。这要是我的车撞的,反倒好说了……”
  
  我听明白了,只要叶峰坚持说是校长的车撞伤的,那校长就能给董事会一个交待。我兴冲冲地跑回医院,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叶奶奶。我原以为她会高兴,没想到老太太看着病床上的孙子,慈祥地说:“从小到大就叫他别撒谎,现在不能为了有书念,就教他撒谎坑人呀。”
  
  我的脸红了,我的自作聪明在这位质朴的老人面前不堪一击。叶奶奶从她的包里掏出一沓钱递给我,我看见她的手也是乌黑乌黑的。
  
  叶奶奶还说:“我们一会儿就出院了,择校费已经有五千了,刘老师你先交给学校吧。还有几天时间,我们再想招……别让校长怪张凯,那也是个好孩子。”
  
  我把钱交给张校长,不够的钱请他从我的工资里扣。张校长说:“这不是让我为难吗?你也没责任呀,你不欠他们什么!”
  
  我站直了身子,向着校长深深鞠了一躬:“我欠!我欠老人家的一个鞠躬,现在我把这个鞠躬送给您,您把叶峰留下吧。我知道钱还不够……”
  
  “钱够了,爸爸!”办公室的门开了,张凯领着一群同学进来了,他们伸出小手,把手里大大小小的钱,全都放在了校长的办公桌上。
  
  张校长有些激动了,但他看到张凯还拿了张纸条,上面记着欠叶峰的钱,不由又瞪圆了眼睛骂道:“你都学会赌博了?”
  
  “不是的,”几个孩子抢着说,“张凯是故意输给叶峰的,他想帮助叶峰,又怕你不答应,才想出这个主意的……校长,钱是不是还不够啊?”
  
  我一听,愣了。张校长更是惊讶地看着儿子,好半天他才说出话来:“钱够了,够了!刘老师,我再跟董事会说说,咱们得想想办法,别光留下叶峰,争取把走的孩子都找回来。今天你和这些孩子给我上了一课,我应该给你们鞠一躬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56:37 | 查看全部
[青春励志] 捐款白条
时间:2013-02-22 作者:小小Z 点击:786次

  捐款白条
  
  小周大学毕业后在一所初中任教,担任初三年级的班主任。工作不久,就赶上了一次全国性的募捐活动,为一个地震灾区捐款。
  
  同学们捐款都很踊跃,第二天,班长李红就把捐款交给了小周。李红说:“老师,咱们班就学习委员没捐款,他交了一张自己画的支票。”说着,递给小周一张纸片。小周接过来一看,纸片是模仿支票画出来的,上面写着几个字:本人捐款给地震灾区二百元。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五年后兑现,按照年息5%计算,到期本息一并结清。最下面竟然还有一个方章,一看就是学生自己刻的萝卜章:杨强。
  
  小周看完心里十分恼火:初三学生正值青春期,性格叛逆很正常,可是也别这么恶作剧啊!他克制着情绪,对李红说:“把杨强给我喊来,对了,他学习成绩怎么样啊?”
  
  李红说:“老师您不知道啊,他是咱们班的珠穆朗玛峰——无人超越的高度。”
  
  一会儿,杨强来了,小周把纸片拍在桌子上,问:“这是怎么回事?玩个性,作秀?”杨强的脸一下子红得像大苹果,他低声说:“老师,我是认真的,您看,我还按手印了呢。”
  
  小周翻过纸片,果然,纸片背面按着清晰的食指手印,他顿时哭笑不得:“按手印有什么用啊?五年后,人家灾区人民难道会拿着这个找你兑现吗?捐款自愿,你不捐没什么,但不该忽悠人家。”
  
  杨强听了,脸更红了:“老师,五年后,我……我会主动把钱汇过去的。”
  
  小周看着他认真的样子,叹了口气,改变了语气说:“你先回班吧,支票先放在我这里好吗?”
  
  杨强点点头,向小周鞠了一躬,说:“老师,男子汉一诺千金,我会做到的。”说完就转身离开了。
  
  当天放学后,小周喊住班长李红,打算按照家庭住址一起去杨强家做个家访。两人来到城市边缘一片破旧的平房区,小周艰难地辨认着墙上斑驳的门牌号码,绕了半天,终于在一个小院前站下。院门是破木头钉的油毡,门上了锁,家里竟然没人。小周对李红说:“这样吧,晚上我自己来,你先回家。”
  
  李红却说:“不,老师,我也想来,我们七点在他家门口集合好吗?”小周想了想,点头答应了。
  
  晚上七点,小周和李红准时到了杨强家门前,这回门没上锁,两人就在外面呼喊杨强的名字。许久,他们看到杨强走了出来,看到老师和同学,他显得有点慌乱。走进院子,小周才发现院里有辆破三轮车,三轮车上有几个纸盒子,盒子里有芹菜、黄瓜等菜蔬。
  
  进了屋,小周和李红发现,屋子里竟然点着蜡烛。杨强朝黑暗的里屋喊了一句:“妈,老师来了。”里屋传来一个微弱的声音:“快让老师坐,给老师倒水。”杨强走到墙边,拽亮了电灯,屋子里一下子亮堂了不少,他赶紧吹熄了蜡烛。小周看到,蜡烛旁边摆放着打开的书本。
  
  一会儿,杨强搀扶着一个瘦弱的中年妇女从里屋走出来,杨强介绍着:“妈,这是我们的新班主任周老师,这是我妈妈。”杨强扶妈妈坐下,自己却转身出去了。
  
  杨强的妈妈开始向小周和李红介绍起自家的情况。原来,杨强的爸爸前年生病去世了,杨强的母亲没工作,也没有城市户口,身体还不好,娘俩一分钱收入都没有了。幸亏有个卖菜的亲戚可怜他们,杨强每天下课后就去市场帮亲戚卖菜,挣点微薄的收入,娘俩就这么着生活了两年。
  
  一切都明白了,小周没想到,杨强的家境如此困难。他想起自己对那张“捐款白条”的误解,不由得很是愧疚。
  
  一会儿,杨强回来了,手里拿着两瓶矿泉水,递给小周和李红。小周接过水瓶,感到塑料瓶上还留有杨强双手的余温——这平房区附近根本没有像样的超市,这水很可能是杨强跑了很远才买来的。小周心头一热,他没有再提起捐款的事,而是和杨强母亲拉了一会儿家常,两人就告辞了。
  
  回去的路上,李红也很激动,她向小周建议,应该组织同学们资助杨强,帮他渡过难关,但小周却隐约感到,这个坚强的孩子隐瞒了自家情况这么久,他未必会接受大家的帮助。
  
  最后果然如此,杨强只接受了大家给的笔和本子,其他一概拒绝了。
  
  中考前夕,小周又一次去了杨强家,这次,他是带着红十字会的干部去的。小周故意选择了傍晚前去,红十字会的干部看到屋里点着蜡烛,杨强光着膀子,在门窗紧闭的闷热屋内苦读,不禁好奇地问小周:“这孩子为什么不开窗户呀?”小周答道:“点蜡烛能省电,开窗户有风,会让蜡烛火苗飘忽不定。”听到这个回答,红十字会的干部都沉默了。
  
  中考过后,杨强顺利地被一所重点高中录取了,在红十字会的资助下,他每月都能领到一笔生活补助,可以让母子两人吃上饱饭。课余时间,杨强不用再去菜场打工,终于可以专心学习了。
  
  转眼几年过去,小周已成了一名资深教师。有一天,他收到杨强寄来的一封信和一张汇款单,杨强在信上说,自己考入了一所知名大学的物理系,学校免除了他部分学费,还为他找了实验室的工作。汇款单上的三百元钱就是他第一个月勤工俭学的工资。
  
  小周打开汇款单,见单子上只有一句留言:男子汉一诺千金。小周明白,这是杨强归还给自己替他垫付的捐款。于是,小周来到办公室,打开抽屉,找出珍藏多年的那张捐款“支票”,快递给了杨强……
  
  时光匆匆,很快又是四年过去了,这天,小周收到一张附了信的请柬,杨强在信上说,他已大学毕业,邀请老师参加他和李红的婚礼。小周顿时猜到了,当年自己替杨强垫付捐款的事情,应该就是李红“泄密”的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56:53 | 查看全部
拨亮心中的目标
时间:2013-02-24 作者:小小Z 点击:1490次

  美国财务顾问协会的前总裁刘易斯·沃克,有一次接受记者有关稳健投资方面的采访。

  聊了一会儿,记者问:“到底是什么因素,使人无法成功?”
  
  沃克回答:“模糊不清的目标。”
  
  记者请沃克进一步解释。
  
  沃克说:“在几分钟前,我就问你,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说,希望有一天可以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这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目标。问题出在‘有一天’的表述不够明确,因为不够明确,成功的机会也就不大。”  
  接着,沃克又说:“如果你真的希望在山上买一栋小屋,你必须先找出那座山,算出小屋的价值,然后,考虑通货膨胀,算出5年后这栋小屋是多少钱。接着,你还必须算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每个月要存多少钱。如果真的这么做了,你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拥有一栋山上的小屋。但如果你只是说说而已,梦想就可能不会实现。梦想是愉快的,没有配合实际行动的模糊梦想,只是妄想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57:11 | 查看全部
不要掉进人生的陷阱
时间:2013-02-27 作者:小小Z 点击:1546次

  在一个鸡尾酒会上,张先生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千元大钞,向所有来宾宣布,他要将这张千元大钞拍卖给出价最高的朋友,大家互相竞价,以50元为单位,到没有人再加价为止。出价最高的人,只要付给张先生他所开的价码,即可获得这张千元大钞;出价第二高的人,不但无法获得千元大钞,还需将他所开的价码如数付给张先生。
  
  这个别开生面的“以钱买钱”的拍卖会,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开始时,100元、150元、200元……竞价声此起彼伏,到价码抬高到500元时,步调缓和了下来,只剩下几个人在竞价。最后,只剩下王先生和林先生相持不下。
  
  当王先生喊出950元时,张先生弹一弹他手上的千元大钞,暧昧地看着林先生,林先生似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1050元!这时会场里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张先生转而得意地看着王先生,等待他加价或者退出,王先生咬一咬牙说:2050元!人群里起了更大的骚动,林先生摆一摆手,喝口鸡尾酒,表示退出这个“疯狂的拍卖游戏”。
  
  结果,王先生付出2050元,买到那张1000元的钞票,而林先生则白白付出了1050元。两人“平分秋色”,各损失的1050元都进了张先生的腰包。
  
  陷阱的3个特征
  
  这个游戏是耶鲁大学经济学家苏必克发明的。拍卖钱的人,几乎屡试不爽地从这种拍卖里“赚到钱”。它是一个具体而微妙的“人生陷阱”,参与竞价的林先生和王先生,在这个“陷阱”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后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自古以来,人类为捕杀动物所设的“陷阱”,通常有下列3个特征:
  
  1。有一个明显的诱饵。
  
  2。通往诱饵之路是单向的,可进不可出。
  
  3。越想挣脱,就陷得越深。
  
  人生路上的大小“陷阱”多少也与此类似。社会心理学家泰格曾对参加“千元大钞拍卖游戏”的人加以分析,结果发现掉入“陷阱”的人,通常有两个动机:一个是经济上的,一个是人际关系上的。
  
  经济动机包括渴望赢得那张千元大钞、想赢回他的损失、想避免更多的损失;人际关系动机包括渴望挽回面子、证明自己是最好的玩家、处罚对手等等。
  
  千元大钞就是一个明显的诱饵。开始时,大家都想以廉价而容易的方式去赢得它,希望自己所出的价码是最后的价码,大家都这么想,就不断地互相竞价。
  
  当进行一段时间后,也就是出价相当高时,相持不下的两人都发现自己掉进一个“陷阱”中,但已不能全身而退,他们都已投资了相当多,只有再增加投资以期摆脱困境。
  
  当出价等于“奖金”时,竞争者开始感到焦虑和不安,发现自己的愚蠢,但已身不由己。
  
  当出价高过奖金时,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是“损失者”,不过,为了挽回面子或处罚对方,他不惜“牺牲”地再抬高价码,“好让对手损失得更惨重”。
  
  人生到处有“陷阱”
  
  在日常生活里,大至商场上的竞争,小至等候公交车,都有“陷阱”在等待着你。
  
  譬如公交车平常是15分钟一班,当你花在等待上的时间超过10分钟时,你会开始烦躁不安,但通常你会继续等下去。等到超过15分钟公交车还不来时,你除了咒骂外,也开始感到后悔——应该在15分钟前就走路或坐计程车的。但通常你还会继续等下去,因为你已经“投资了那么多的时间”,不甘心现在改坐计程车,结果越陷越深,直到公交车姗姗来迟,你心理的困境才获得破解。
  
  但人生有很多目标并不像公交车那样“必定会来”,而且投资的也不仅仅是“个人的时间”而已。如何避免掉进“陷阱”是一门不小的学问。心理学家鲁宾的建议是:
  
  1。确立你投入的极限或预先的约定,譬如投资多少钱或多少时间。
  
  2。极限一经确立,就要坚持到底。譬如邀约异性,本来约定“有一次拒绝就放弃”,不可改为“5次里面有3次拒绝才放弃”。
  
  3。自己打定主意,不必看别人。事实证明,两个陌生人在一起等公交车,“脱身”的机会就大为减少,因为“别人也在等”。
  
  4。提醒自己继续投入的代价。
  
  5。保持警觉。
  
  这些方法大家也许都知道,但“知易行难”,一旦掉进人生的“陷阱”,抽身是不太容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4 15:57:23 | 查看全部
成功或失败的理由,我没有时间
时间:2013-03-02 作者:小小Z 点击:3506次

  有个人很喜欢绘画,小时候被人称为神童画家,他的心里便有了当画家的梦想。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先是忙于考理想的大学,又在大学毕业后忙于找一个好的工作,工作后为了发展还要忙于业务和人际关系,每天忙得焦头烂额。

  一天,他找一份资料时。不经意间发现了小学时参加绘画比赛得的一摞获奖证书。看着褪了色的证书,想起年少时的梦,他的心不由得一阵悸动。

  最后他无奈地叹道:我没有时间啊!要不我一定会成为画家的。
  
  有一天他在街上偶遇一个老朋友,那是他小学时美术班的同学,虽然多年没见,他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因为这个昔日的同学早已成了闻名全国的国画大师,他曾在无数报纸上看过他的照片。聊了一些当年的事后,他们都很有感触。

  然后这个年轻的国画大师便告辞了、说:我要回去画画了,没有时间和你多聊了。这些年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就是因为没时间去做别的事啊!看着朋友远去的背影,他怔在那里。当年在美术班里,他的成绩远远比这个同学好,可是时过境迁,他已成为一个太普通的人了。
  
  命运真是捉弄人,他没有成为画家的理由是没有时间,而他的同学成为国画大师的理由也是没有时间。只是前者是没有时间去为了梦想而努力,后者却是没有时间去做梦想以外的事情,这样就造成了迥然不同的结局。

  哲学家费尔德曾精辟地说成功与失败的分水岭可以用这么5个字来表达——我没有时间!

  对于理想来说,只有把它变成脚下的路和生命的一部分,你才能用全部的时间去奔向它,如果你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把梦想挤远,那梦想只能是你怅然回首时一个遗憾的梦。

  无论道路有多坎坷,只要你在不停地走,就一定能达到梦想的远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