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3:39 | 查看全部
你自己选择
时间:2017-06-09 作者:未详 点击:2413次
  有一天,一个年轻人问萨特:“我有个困惑已久的问题,我想参军,为国效力,但是,家中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太好,需要我照顾……怎么办?”
  
  萨特回答:“你自己选择。”
  
  青年说:“您是大师呀。正因为我拿不定主意,才向您请教呀!”
  
  于是萨特连续回答了三遍:
  
  “你自己選择。”
  
  “你自己选择。”
  
  “你自己选择。”
  
  青年提出的问题,有些类似于中国古代的“忠孝不能两全”。但是萨特的回答斩钉截铁,就是“你自己选择”。在萨特看来,个人必须独自承担自主选择的后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3:49 | 查看全部
笼中之鸟
时间:2017-06-08 作者:未详 点击:2081次
  感觉到处是门却到处无门。
  
  它渴望飞出牢笼却无法飞离,便踡缩在漂亮的单杠上,蹲成一种飞状,默默想着心事,想着在绿色的林海歌唱的使命,抱着最后的希望等盼奇迹。
  
  它若一头负重的老牛,跳跃的动作迟缓而凝重。
  
  彩色的羽毛下面,隐藏着孤独与忧伤。苦盼的眼睛,从门里向外窥探:阳光灿烂而空气混浊。
  
  它绝望地鸣叫,似乎在求救:山谷没有鸟粪、草会枯的。
  
  面对购买者的微笑,它若惊弓之鸟,惊恐地喘着粗气,五脏六腑在瑟瑟发抖,眼泪一滴滴地落下,变成春雨。
  
  它痛恨出卖自己的商人,恨不得用钻头般的爪嘴,啄碎商人的内脏。它希望猎人将乌黑的枪管朝着地面射击,或者网碎如土,或者改行,或者在密林中猝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4:00 | 查看全部
一杯羊羹
时间:2017-06-06 作者:未详 点击:1342次
  《左传》中记载着一个羊斟惭羹的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互相攻伐。公元前607年,郑国攻打宋国。有个叫羊斟的人,是宋军主帅华元所坐战车的车夫。大战之前,华元为了鼓舞士气,熬了不少的羊羹给部下吃,可是偏偏羊斟没有分到。华元因为军务繁忙,也没有顾及到此事。
  
  羊斟见身边的人都吃得津津有味,不禁怒火中烧:“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跟着统帅好处多,可我为什么这么倒霉!这不是诚心作践我吗?有仇不报非君子!等着我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吧!”
  
  第二天,华元乘着羊斟驾的战车出征。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之时,羊斟猛甩马鞭,驾着战车风驰电掣般向郑军的营地驶去。车上的华元大惊,喊道:“你晕头了吗?这是去哪儿啊?那边是敌营啊!”羊斟回过头答道:“昨天给不给一杯羊羹吃,由你说了算。今天战车往哪里驾,由我说了算。我就要把你作为俘虏,交给郑军。”结果华元被俘,宋军大败。
  
  羊斟的这件事,被史学家作为以私害公的典型写入史册。因为他把一杯羊羹看得比国家还重要,所以遗臭万年。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以其私憾,败国殄民。”
  
  羊斟惭羹的故事已经过去两千多年了,但今人依然可以从不同角度品味它们的启示:少分了一杯羊羹,得罪了一个小人;得罪了一个小人,引发了一次背叛;引发了一次背叛,输掉了一场战争;输掉了一场战争,亡掉了一个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4:09 | 查看全部
扑满哲学
时间:2017-06-05 作者:未详 点击:1336次
  汉武帝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公孙弘被国士举荐入京。当时邹长倩送给他一个扑满,要他警戒“入而不出,积而不散”的危险。
  
  其实邹长倩所提出的“扑滿哲学”,不仅是提醒公孙弘一人,而且要提醒每一个人:当我们只知道进而不知道退,只知道积聚而不知道散施,只知道不足而不知道知足,那么这幕击破扑满的悲剧,迟早会上演。
  
  元代诗人艾性夫曾有扑满诗道:“区区小器安足怜,黄金塞坞脐亦然!”像董卓一样,造了个万岁坞,藏了黄金无数,结果被人杀死后,肚子上的脂肪也被当作灯油去点火了。这诗讥笑那扑满小器,也嘲讽了多少贪婪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4:21 | 查看全部
树的什么部分最重要
时间:2017-05-31 作者:未详 点击:2544次
  一日,老师问弟子们:“一棵树的什么部分最重要?”
  
  弟子们纷纷回答,有的说是枝,有的说是叶,有的说是花,还有的说是果。他们还各自说出一通重要的理由。
  
  而老师却说:“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果,都是看得见的表象,而表象永远都不是最重要的。”
  
  “那么一棵树的什么部分最重要呢?”弟子们问。
  
  “根最重要。一棵树没有根,就会死亡,”老师说,“但根却长在我们看不见的地里。世上最重要的东西,也像根一样,往往隐藏在生命的深处。那么,一个人什么最重要呢?”
  
  “看不见的心灵最重要。”一个弟子答。
  
  “树没有了最重要的根会死,但为什么一些缺失心灵和美德的人,却活得好好的呢?”一个弟子持反对意见。
  
  “一些缺失心灵和美德的人,他们也会死,因为他们的精神死了,他们活着的,只是一身皮囊。”老师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4:30 | 查看全部
一杯水的重量
时间:2017-05-30 作者:未详 点击:4658次
  有一位讲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大家都认真地听着。寂静的教室里传出一个浑厚的声音:“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说着,讲师拿起一杯水。有人说200克,也有人说300克。“是的,它只有200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讲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200克而已,拿多久又会怎么样!”
  
  讲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1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1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1天呢?1个星期呢?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讲师继续说道:“其实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这如同把压力放在身上,不管压力是否很重,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越来越沉重而无法承担。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才能拿得更久。所以,我们所承担的压力,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放下,然后再重新拿起来,如此才可承担更久。”
  
  启示:学会调整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一直背负压力必然走不远,最好的释压方式就是调整心态,适当的时候放下负担,好好休息一下,把心态调整到最佳,才能走得更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4:39 | 查看全部
黄鳝的尾巴
时间:2017-05-29 作者:未详 点击:1493次
  在山乡采风时,我看见一个捕黄鳝的人,他手里拿着的那只小巧精致的捕捉笼引起了我的兴趣。
  
  那個笼子的体积不大,进口由一圈轻薄的篾片编织而成,朝里呈旋涡状。捕黄鳝时,往笼子里放些蚯蚓、螺肉、蝇蛆等做诱饵,就能引诱贪吃的黄鳝从进口钻进去。

  其实,这个捕黄鳝的笼子并没有什么复杂的机关,关键在于那一圈篾片。原来,黄鳝的尾部特别敏感,只要一碰触硬物就会向前游动,不知后退。人们根据它的这个特点设计了捕捉笼的进口,让钻进笼子的黄鳝老老实实待在里面不出来。倘若黄鳝敢于后退,那么这个笼子是无法囚禁住它的。
  
  黄鳝的尾巴是黄鳝的敏感点,也是它的缺点和弱点,使它鼓不起勇气后退,从而无法摆脱接下来的命运。若能鼓起勇气后退,那么黄鳝的命运将大有不同。
  
  在我们的人生里,也有这样或那样像黄鳝的尾巴一样的“敏感点”,那是我们不愿也不想去提起、去碰触、去直面乃至去克服的缺点和弱点,因此常常被人操控和利用,从而逃不出那只事先设计好的“樊笼”。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毫无弱点的人,有的只是懂得改正缺点,知道弥补自己短处的成功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4:49 | 查看全部
鸟不是光靠翅膀飞
时间:2017-05-25 作者:未详 点击:2380次
  课堂上,老师问:“鸟是靠什么飞翔的?”
  
  “翅膀!”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鸟光靠翅膀就能飞吗?”老师问。
  
  学生们想:“鸟不光靠翅膀飞,难道还需要靠别的来飞吗?”老师说:“如果空中没有空气,鸟光有翅膀能飞吗?正因为空中有了空气,鸟扇动的翅膀,才能在空气中产生气流,从而载起鸟的飞翔。如果鸟的四周没有空气,就是鸟的翅膀再大,鸟的翅膀扇动得再有力,也无法让它飞起来。”
  
  老师从鸟的飞翔,说到了人生。“同学们,如果哪一天,当你们的梦想‘飞’起来的时候,你们要记住,让你们‘飞’起来的,不只是你们自己的‘翅膀’,更有你们周边的人和那周边的环境。”老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5:01 | 查看全部
知道与做到
时间:2017-05-22 作者:未详 点击:3350次
  看到一则小故事:有一次,美国通用电气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应邀来中国给企业管理人员讲课。然而,听完课,很多人却感到大失所望。他们问杰克·韦尔奇:“您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杰克·韦尔奇回答:“那是因为你们只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
  
  “知道”与“做到”,也就是知与行的关系,实在不是一个有新意的话题。可是因为二者脱节导致的天壤之别,又让人觉得总有发不完的感叹。
  
  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贤一直在强调“行”的重要性。《荀子》有云:“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朱子语类辑略》载有朱熹的类似观点:“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王夫之亦曾论述:“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以得行之效也。”《孔子家语》则说:“知而弗为,莫如勿知。”言下之意,知道了却不去做,还不如不知道。可见,“做到”比“知道”重要,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道理。
  
  从“知道”到“做到”,需要付诸行动,克服种种困难。有的人,尽管“知道”却无法“做到”,原因大致有两个:一个是身上有一股惰性,总想不劳而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再一个就是停留在“知道”的空谈,光说不练,潜意识里从不把干实事当回事。可见,同样“知道”的事情,有人“做到”,有人“做不到”,差别就在肯不肯实干。“做不到”的人,或耽误于懒性子,或耽误于光说不练做表面文章,而耽误于空谈者尤其多。我们都知道,空谈误国、误事、误人,害处无穷。可是,在很多时候,有的人又偏偏热衷于空谈而不自知。到头来,成功对他来说,也就只能是一种空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45:26 | 查看全部
生存之道:如何成为自己的“超级英雄”
时间:2017-05-17 作者:未详 点击:1843次
  美洲豹是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世界上仅存17只,其中有一只生活在秘鲁的国家动物园。
  
  其实,美洲豹既不是豹,也不是虎,它身上的花纹比较像豹,但整个身体的形状又更接近于虎,体型大小介于虎和豹之间,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猫科动物。为保护这只豹,秘鲁人从大自然里圈出1500英亩的山地修了豹园,让它自由生活。参观过豹园的人都说,这儿真是豹的天堂,里面有山有水,山上花木葱茏,山下溪水潺潺。还有成群结队的牛、羊、兔供老豹享用。奇怪的是,没人见这只老豹捕捉过猎物(它只吃管理员送来的肉食),也没人见过它威风凛凛地从山上冲下来。它常躺在装有空调的豹房,吃了睡,睡了吃。
  
  一些市民说它太孤独了。说一只没有爱情、没有伴侣的老豹,怎么能有精神呢?于是大家自愿集资,又通过外交渠道,与哥伦比亚和巴拉圭达成协议,定期从他们那儿租雌豹来陪它生活。
  
  然而,这项人道主义之举,并没给那只美洲豹带来多大改观,它最多陪女友走出豹房,到阳光下站一站,不久又回到它睡卧的地方。人们不知道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
  
  一天,一位来参观的市民说,对手是原动力。它没有对手,怎么能不懒洋洋?豹是林中之王,你们放一群只吃草的小动物,能提起它的兴趣吗?这么大的豹园,不弄几只狼来,至少也得放几条豺狗吧?豹园领导听他说得有理,就捉了3只豺狗投进豹园。
  
  这一招果然灵验,自从3只豺狗进了豹园,美洲豹不再睡懒觉了,也很少回豹房。它时而站在山顶引颈长啸;时而冲下山来,雄赳赳地满园巡逻;时而冲到豺狗面前,放肆地挑衅。没多久,它还让巴拉圭的一只雌豹下了只小豹崽……
  
  对手是促使一切生物生存下来的最好的原动力。一只没有对手的生物,一定是死气沉沉的生物。一个没有对手的民族必定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民族。同样,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组织如果没有了对手,也很可能要走向怠惰和没落。
  
  美洲豹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毫无斗志,失去了它该有的威武;当它周围有几只强劲的豺狗时,它的斗志才被激发,重振美洲豹的威风。赛场上,旗鼓相当的两个对手之间的较量才是精彩的。人生处处如赛场,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对手,他可以让你产生不竭的动力和昂扬的斗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