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0:05 | 查看全部
戈壁滩的树根
时间:2017-03-26 作者:未详 点击:1870次
  朋友从事根雕艺术,一次,我到他的创作室参观,见墙角一堆未经雕刻的树根,造型十分奇特。我问朋友,是从哪片林子里找来这些奇形怪状的树根。
  
  朋友说不是从林子里找来的,而是专门从戈壁滩带回来的,林子里是长不出这样的树根的。
  
  戈壁滩环境恶劣,不利于树木的生存和生长,应该说戈壁滩树根稀少,而林子里树根丰富,为什么不到林子里找而偏要到荒凉的戈壁滩找树根呢?
  
  朋友说,林子里的树,都是在常态的环境下生长出来的,所以从那里生长出来的树根也是“常态”的,没有什么可造价值。戈壁滩环境恶劣,在那里生存下来的树根,必定经过了无数的磨难,是磨难造就了那里的树根木质坚硬,造型离奇,成为根雕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可造之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0:16 | 查看全部
侮人取祸
时间:2017-03-21 作者:未详 点击:1719次
  关于“侮人取祸”的故事,中国历史上数不胜数。所以古语有云:“以言语讥人,取祸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术;以势力折人,招尤之未远:以道德化人,得誉之流长。”
  
  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一个“侮人取祸”的鬼故事:有个人正在夜读,忽然听到窗棂上有声音,他仔细一看,只见窗纸裂开了一道缝,有两只像瓜子那样大的小手正在扒着窗纸,随即就有一个小人跳了进来,他穿着彩色衣服和红色鞋子,头上梳着双髻,长得眉清目秀,却只有两寸多高。小人拖着案头的笔旋转着跳舞,在砚台上往来践踏,拖带着墨汁,把书本都弄脏了。这人开始时很是惊讶,但他坐看了好一会儿后,觉得那个小人没有什么能耐,就伸手去捉,一下子就捉住了。小人蜷曲在他手心里,呦呦地叫着像虫子在鸣叫,听起来好像在喊饶命。这人恨透了小人,就顺手把他放在火上烧死了,满屋都发出烧枯柳枝时的那种气味,但并没有发生其他什么变异。
  
  纪晓岚记录这个故事后,在后面发表了一段感慨,他说:“这个小鬼刚刚修炼成人形,还没有一点幻术,就放肆地以欺负人来取笑为乐,人们听了之后应该引以为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0:25 | 查看全部
没人捆住你
时间:2017-03-07 作者:未详 点击:6336次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摆脱烦恼的秘诀。
  
  他来到山脚下,在一片绿草丛中,看见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奏着悠扬的笛声,逍遥自在。他问:“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摆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就没有烦恼了。”
  
  他試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又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位老人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
  
  他深深鞠了一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人笑着问:“有谁把你捆住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0:37 | 查看全部
破题
时间:2017-03-04 作者:未详 点击:2542次
  小猫感慨地对老猫说:“猫喜欢吃鱼,却不会游泳,很难抓到鱼。鱼喜欢吃蚯蚓,却上不了岸,很难吃到蚯蚓。上天给我们安排了很多诱惑,却总是让我们求之不得。老爸您说,这种难题有解吗?”
  
  老猫沉思片刻,对小猫说:“想办法,就有办法。我们不会游泳,不必去深水区冒险,但可以在浅滩池塘沟渠有所作为。我们没本事抓大鱼,但可以抓些小鱼小虾。鱼喜欢吃蚯蚓,蚯蚓喜欢吃烂苹果,烂苹果很容易找到。如果我们在浅水湾、水塘边投放烂苹果,那么,我们就能抓到较大的鱼。”
  
  “在适宜的环境里建造食物链,利用可控资源拉长食物链,将食物链链接到自己,就能吃到想吃的东西。”小猫顿悟,兴奋地回应老爸。
  
  老猫满意地点点头,开怀大笑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0:49 | 查看全部
看脚下
时间:2017-03-01 作者:未详 点击:3705次
  我很喜欢禅宗的一个公案:
  
  五祖法演禅师门下有3个杰出的弟子,佛果克勤、佛鉴慧勤、佛眼清远,时人号称“三佛”。
  
  有一天,法演带着3个弟子,在山下的凉亭夜话。回寺的时候,灯突然灭了。在黑暗中,法演叫每一位弟子说出自己的心境。
  
  佛鉴说:“彩凤丹宵。”
  
  佛眼说:“铁蛇横古路。”
  
  佛果说:“看脚下!”
  
  法演当场给佛果印可,说:“将来能传扬我的宗风的只有你呀!”后来,佛果克勤禅师果然使宗风大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1:30 | 查看全部
心灵的最高境界
时间:2017-02-22 作者:未详 点击:5670次
  有位樵夫生性愚钝,有天他上山砍柴,不经意地看见一只从未见过的动物,于是他上前问:“你到底是谁?”那动物开口说:“我叫‘领悟’。”
  
  樵夫心想:“我就是缺少‘领悟’啊!把它捉回去算了!”这时,“领悟”就说:“你现在想捉我吗?”
  
  樵夫吓了一跳:“我心里想的事它都知道!那么我不妨装出一副不在意的模样,趁它不注意时赶紧捉住它!”结果,“领悟”又对他说:“你现在又想假装成不在意的模样来欺骗我,等我不注意时,将我捉住。”
  
  樵夫的心事都被“领悟”看穿,所以就很生气:“真是可恶!为什么它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呢?”谁知,这种想法马上又被“领悟”发现。它又开口:“你因为没有捉住我而生气吧!”
  
  于是,樵夫從内心检讨:“我心中所想的事,好像反应在镜子里一般,完全被‘领悟’看清。我应该把它忘记,专心砍柴。我本来就是为了砍柴才来到山上的,我实在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樵夫想到这里,就挥起斧头,用心地砍柴。
  
  一不小心,斧头掉下来,却意外地压在“领悟”上面,“领悟”立刻被樵夫捉住了。
  
  故事有几分禅机,寓意也半隐半明,稳定一下心态,自然就会领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1:41 | 查看全部
大师与萝卜头
时间:2017-02-21 作者:未详 点击:3808次
  有这么一则禅宗公案。
  
  某僧人问赵州从稔禅师:“听说你亲自见到了南泉普愿禅师,是吗?”
  
  赵州从稔禅师答道:“镇州出大萝卜头。”
  
  僧人问赵州禅师是否见到了南泉禅师,自然是想要得知两位佛门前辈会面之状,进而窥见真法。不料赵州禅师竟然顾左右而言他,说起了镇州的特产萝卜头。
  
  佛家讲究摒除“人我执”和“法我执”。前者是执著于物质利益和人体感官,后者则是执著于真法与大道。这个僧人作为出家人,大抵能够多少破除人我执,可惜仍然执著于探求所谓真法,非要关心一下赵州和南泉两位“偶像级”禅师的会面。面对这个“追星族”,赵州禅师驴唇不对马嘴的回答,或许也算是一种另类的当头棒喝:见到了,或者没见到,还有见的是谁,又有什么用呢?执迷于这些,还不如去关心一下“大萝卜头”!
  
  于是想起钱钟书用来拒绝拜访者的一句话:“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的确,如果真法是“鸡蛋”,那么禅师们就是“母鸡”,为了参悟而去盲目崇拜追随大禅师,无疑是走了岔路。
  
  不得不承认,我们似乎正处在一个盛产“大师”的时代。随着各种媒体上大师们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自然也有大量的围观者崇敬仰慕。且不论这些大师们本身有真有假、良莠不齐,单就这种盲目的“追星”,对于真正提升自我有多少好处,实在值得商榷。真正的大师,最重要的是学术涵养、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我们真正应该尊重的,自然也是这些宝贵的“无形资产”。若是见了“大师”名号,就争先恐后地把其奉若神明,反而忽视了他们真正的思想成就,大概也算是一种不可取的“执”吧。
  
  所以,下次有人问:“你知道那个××奖获得者某某某大师吗?”不妨回答:“镇州出大萝卜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1:53 | 查看全部
僧人的飞瓦魔术
时间:2017-02-17 作者:未详 点击:1729次
  明朝时,有几位僧人打算在山上建一座寺庙,当他们选好地址,准备动工时,发现山高路险,搬运砖瓦十分困难,如果增加工人来做这件事,必将耗费过多的银子。
  
  正当大家犯愁时,有一位僧人忽然笑着说:“别发愁了,只管先去把需要的砖瓦买来,至于如何搬运,我自有妙计。”大家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把砖瓦都堆积在山脚下。
  
  接下来,那位僧人下山来到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大张旗鼓地告诉大家:“我们打算在山上建寺庙,因为我懂得飞瓦的技术,根本不用工匠。”村民们听了自然非常好奇,他们全都跑到山脚下去瞧热闹,人越聚越多,最后竟然来了几千人。
  
  这时,那位僧人早已换上普通人的衣服,装成佣人的样子往山上挑瓦。村民们看到只有他一个人在忙碌,因为急着想看僧人如何不用工匠而用魔术建寺庙,就一起动手帮忙运送砖瓦。没过多久,大家就把一大堆砖瓦全都搬运完了。直到这时,僧人才重新穿上自己的衣服出现,他笑着对大家说:“我所说的飞瓦魔术,就是像今天这样让你们一起来帮忙搬瓦呀!”村民们听了,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
  
  遇到困难的事情,一味地发愁不能解决问题,一个看似奇葩的办法也许就能迎来转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2:03 | 查看全部
宋太祖的开门哲学
时间:2017-02-11 作者:未详 点击:2750次
  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后,立即下了一道命令:凡是他办公的地方,办公时间殿门必须全部打开。丞相范质不解。宋太祖说:“这就好像是我的内心,赤诚待人,公正无私,人们都可以通过殿门看到呀!”这种开门哲学不仅使宋太祖赢得了好人缘,而且对北宋早期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宋建立后,国力强大。一次,吴越国君钱到汴京城朝拜宋太祖。钱到达京城后,立即派人到皇宫打探风声。打探的人回来说:“宋太祖办公室的殿门都开着呢!”钱听后便把心放了下来。因为,宋太祖的殿门全部打开,就说明他没有什么阴谋。其实,宋朝上下官员都请求扣留钱,然后占领吴越国的封地。宋太祖说:“钱前来朝拜,以示友谊,我怎么能使用阴谋诡计占领他的封地呢?”宋太祖下令放钱回国,任何人不允许阻拦。在告别的时候,宋太祖把群臣的奏章封存在一个箱子里,当作礼物送给钱,并告诉他在途中秘密观看。钱看了那些奏章,既感激又害怕。若不是宋太祖开门办公,自己的小命早没有了。回到封地后,钱主动归顺了大宋。
  
  北宋统一中国后,那些亡国的君臣和子民对宋太祖的承诺持怀疑态度,整日人心惶惶,担心被宋太祖杀死。南汉后主刘就是其中之一。刘在位的时候,喜欢在酒中下毒毒死大臣。归顺大宋后,宋太祖请刘吃饭,斟酒赐给刘。刘怀疑酒中有毒,跪下哭着说:“臣的罪不容饶恕,陛下既然饶我不死,我愿意当大宋的普通百姓,不敢喝这杯酒呀!”宋太祖笑着说:“我身为大宋天子,向来是开门办公,赤诚待人,怎么会做你那样卑鄙下流之事呢?”宋太祖说着,端起刘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接着,又重新给刘倒了一杯酒。这件事传开后,那些归顺的君臣子民便放下了心,大宋很快就稳定下来。
  
  公元961年7月9日,宋太祖把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赵彦徽等开国大将请到皇宫里喝酒。他把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这些开国大将一个个吓出了一身冷汗。第二天,大家都称病交出兵权,回家养老。宋太祖赏赐这些大将诸多金银财宝,成功收回了兵权,巩固了自己的皇权。
  
  开门哲学说到底就是敞开自己的心扉,以诚待人。其实,人与人之间相处最大的难题是信任问题,久而久之便造成诸多矛盾。而开门处世哲学可以增加互信,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0 20:52:15 | 查看全部
试着去改变自己
时间:2017-02-02 作者:未详 点击:6308次
  古代有一位得道的高僧,法力无边,能把阻挡自己行进的大山移动,令世人惊诧不已。一日,有人问高僧:“如果把山移不过来,怎么办?”众人皆仰视倾听,高僧淡淡一笑:“山不过来,我过去!”
  
  这是何等旷达乐观的姿态!其实,成功并非只有唯一的诠释,条条道路通罗马,偏拗地坚持只会无端地浪费时间,是过分的迂腐拘泥,调整一下心态和思路往往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态度决定高度,一条路走到黑摔得遍体鳞伤却不思变通,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李白《长歌行》中有“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的诗句,说一男子为等约会的女子,在河水暴涨的时候,宁可抱住桥柱被水淹死,也不愿离开约定的地点。诚信精神固然可嘉,但失去了生命,纵然有美好的意愿又有什么意义?
  
  针对现实生活,美国著名哲学家罗曼·W·皮尔写下了《态度决定一切》,强调积极思维的效用,
  
  改变不了世界,那就要试着去改变自己,当前的社会依然遵守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个人作为小气候不可能改变大环境,成功无坦途,但我们可先融入其中去适应它,再逐渐地去影响、改变它。
  对于棘手的困难,台湾的成功实业家严长寿说:“怕它,就要研究它。”
  对任何艰难险阻永不妥协,另辟蹊径,然后再竭尽全力求其完美,这才是成功人生的标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