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屈联西

豫光:技术创新  永无止境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36:40 | 查看全部
2000年2月19日,锑渣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技改项目建成投产。2001年至2004年,上马了铋渣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烟灰、一次渣、二次渣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粗铋中有价金属综合回收和锑的综合回收及其深加工——锑白生产线等项目。项目占地面积35000余平方米。火法系统年处理能力达到处理各种渣4000余吨,2006年,锑白年产量700吨(设计年生产能力1200吨)。湿法系统设计年产铋金属量100吨,2006年,实际产量为140吨。

10万吨电锌工程综合回收项目。公司10万吨电锌工程设计之初,就把资源综合回收作为一个重要部分纳入了初步设计。在工程投产后的短短1年多时间里,公司先后完成了精镉、银浮选、铟锗回收等资源综合回收工程。

银浮选工程。该工程于2005年3月份立项,同年7月开始建设,总投资2850余万元,工程经过近一年的紧张施工,于2006年6月5日正式完工,其中土建于2006年4月底基本完工。6月6日,以水代矿联动试车,6月8日正式投料生产。每年产银金属量为12吨。年实现利润为234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共计2850万元,15个月即可收回投资成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36:57 | 查看全部
铟锗回收工程。氧化锌工段铟锗回收工程于2005年5月10日立项,12月3日开始施工,2006年1月正式完工。1月18日投产。项目总投资160万元,所有资金由企业自筹。项目年设计产铟10吨,实际达到并超出设计产能,按每吨金属铟绵400万元/吨计算,年销售收入约4000万元,利润在2500万元左右。

粗镉回收项目。该项目于2006年1月10日申请立项,总投资50万元,2月10日,项目批复,3月10日开工建设,3月30日建成投产。项目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粗镉300吨,2006年12月实际生产能力为240吨。按粗镉3.5万元/吨计算,年新增销售收入1050万元、利润700万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37:15 | 查看全部
精镉回收工程。该工程于2006年5月开工建设,2006年8月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42万元。设计产量月产精镉30吨。2006年12月,月产量达到了15吨。按预期年产300吨精镉,精镉3.8万元/吨计算,预期可增加销售收入1140万元。

2006年9月19日,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环资[2006]2092号文《国家发展改革办公厅关于重点领域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评估意见的复函》,公司试点方案通过评审,豫光成为国家首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豫光也是第一批河南省城市矿产示范试点单位及再生铅行业标准起草单位,也工信部、环保部公布第一批符合《再生铅行业准入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41:18 | 查看全部
铅锌铜三驾马车  拉动巨型有色航母
春风送暖,阳光明媚;彩旗飘扬,锣鼓齐响。 2011年3月16日上午9点38分,豫光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工程开工奠基仪式在玉川产业集聚区隆重举行。市委书记赵素萍、市委副书记、市长何雄等市领导出席开工仪式并奠基。市政协副主席、公司董事长杨安国介绍说,豫光的快速发展得益于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公司先后投资17亿元建成30万吨电锌一期、二期工程,投资4亿元建成8万吨熔池熔炼直接炼铅环保治理工程,投资2.5亿元建成2条年产18万吨废旧铅酸蓄电池综合利用工程。“十二五”期间,公司将加快发展,努力形成100万吨铅、锌、铜冶炼生产规模,实现总量规模比“十一五”末期翻一番的发展目标,主营业务收入力争实现300亿元,利税实现25亿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41:31 | 查看全部
公司自1998年开始,就利用铜浮渣回收铜、铅,产生粗铜。2008年,开始尝试富氧底吹炼铜工艺,开展铅冰铜底吹连续吹炼技术的开发及工业化试验研究工作。随着技术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完善,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富氧底吹连续炼铜新技术,获得国家专利。

2012年4月,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利用我公司铜冶炼技术以及实验基地,以豫光为主体,加上东营某公司的参与,共同进行“铜锍连续吹炼”这个国家863计划的课题研发,同年6月,“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试验”成功进行,不仅为铜锍底吹连续吹炼产业化设计提供了工艺和工程上的必备参数,也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底吹连续炼铜产业化成功应用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41:51 | 查看全部
在进行“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试验”时,豫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王拥军,是“冷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试验”的主要指挥者。来豫光20多年,王拥军不仅目睹了豫光最原始的烧结锅时代,也见证了烧结机到氧气底吹及直接炼铅技术的快速发展过程。他是从一线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铅冶炼技术专家,豫光给了他成就梦想的舞台。王拥军记得最清楚的是,2001年公司刚有粗铜的时候,他还在熔炼一厂工作。有一次做试验,铜锍流出来,把他的左脚全部烧伤,类似的触目惊心的险情还有许多,正是这些多年实验,付出的灼痛代价,让豫光科技工作者汲取了宝贵的经验,为以后的每一次实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从不倨傲,将忠诚留给了企业,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和自己的实验团队并肩作战。作为感动豫光的十大人物之一,在成绩面前,在奖励面前,他想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团队。谈到“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试验”的成功,他说,我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成功是大家共同艰辛努力的结果。熟悉王拥军的职工说:“他没有一点副总的架子,和我们一起同吃,同睡,同熬夜。”刚刚接触王拥军的新职工说:“我太佩服这样的领导了,有这样的领导是我们的福气。” 

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济源市第二批学术技术带头人、济源市十佳群众贴心人等诸多荣誉的王拥军说:“全国最先进的底吹技术在豫光,最广泛的底吹技术仍在豫光,我们有实验炉做平台,又有各种专业人才做基础,所有的底吹技术在豫光都将成功突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42:04 | 查看全部
刘素红,“冷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试验”的另一位指挥者。将柔性创新和理性思维,用在她身上,再恰当不过。这位外表文静、说起话来温文尔雅却别有一番理念的女中豪杰,在清一色男性的实验作战现场,为紧张、火热的实验现场增添了一抹亮色。同时,她理性强势的一面,又像战场上的指挥官,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带领大伙儿勇往直前。

刘素红说,是豫光给了她体现自身价值的舞台。作为技术专业人才,她认为,一个企业日常管理创新带来的效益是有限的,而设备、技术、工艺的创新,则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她说,在分厂那会儿,她就从事实验工作,感触最深的就是,小实验在实验室发挥的作用并不大,投入到工艺中却能光芒四射。她举例告诉记者,豫光的第一个底吹炼金、银项目投入生产后,每吨阳极泥能耗降低为企业节约成本1000多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42:18 | 查看全部
她认为,作为技术人员,即使你再有想法,如果没有平台,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就会遥不可及。豫光的创新平台,给了科技工作者源源不断的动力,当自己的成果变成专利的时候,那种沉甸甸的感觉其实就是收获,更是价值的体现。

作为指挥官,刘素红说,豫光金铅集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东营方圆三家企业在实验期间,所有参与实验的人员每天必须会议碰面,随时调整思路和指标,这为实验奠定了基础。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来保证实验的成功,是三家企业共同的目标。她说,虽然是三方实验,但实验责任主体还在豫光,因为实验成功的前提是保证安全。这些年来,经她所做的实验就有4个,铅冰铜实验就是在她的指导下成功完成的。她认为,经验和思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三方合作实验的过程中,有一次探讨实验炉可能冒渣的问题,东营方圆不同意将氧量往下降。刘素红拿出她指挥官的威严:“必须降下来!”就在降低氧量6小时后,炉子开始冒渣,当晚冒渣2次,在继续降低氧量的同时,白天又冒渣4次,在场的所有人员都为她的果敢叫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42:32 | 查看全部
刘素红告诉记者,炉况是需要长时间观察的,这个实验如果放在别的企业,别说26天,就是两个26天也不可能做成功。豫光成功了,并且第三天放出的粗铜经过化验,就达到了97.7%的出人意料的好结果,经过工艺操作条件的不断完善,粗铜品位稳定在98.5%以上,硫稳定在0.7%以下。

实际上,刘素红的付出和她的所得是对等的。只要跟这个项目有关的会议,她不论多忙,即使出差在外地,都会赶回来参加。她记住了权威炼铜专家陈知若感慨的话语:“如果不来现场看一看,将是我一生的遗憾。”她记住了三门峡某黄金冶炼企业最初的可研方案是底吹加闪速工艺,因为豫光实验的成功,他们立刻将方案变为了底吹加底吹……刘素红,无愧“冷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试验”的指挥者。

我们看到,正是刘素红理性的果敢,使中国恩菲的“底吹连续吹炼技术”从理论想法变为现实。在她果断说出“不”字的刹那,便让人不敢小视这位有内涵的女技术专家。她的敬业精神和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为“冷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试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豫光有这样一群对技术精益求精、对企业无限忠诚、对工作满腔热忱的科技工作者,有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实现梦想的舞台,注定了它的每一次腾飞都是必然的。当家人杨安国倡导的“要上就上最好的技术”,让我们看到,底吹连续吹炼工艺如何落地,豫光给出了精彩的回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5-31 22:42:48 | 查看全部
冷铜锍底吹连续吹炼试验成功后,公司迅速着手建设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工程,汇集本地及周边冶炼企业的除铜渣,进行集中处理,实现资源的高效综合回收,解决落后、分散的有价金属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行业第一家将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工艺应用于综合回收铜及有价金属的冶炼企业,实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效统一。

冶炼渣处理技术改造工程包括配料、连吹、精炼、电解、净液、硫酸、选矿及制氧、供电、供水、污酸污水处理等工序,投资20亿元,占地600余亩。项目自201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一年多的时间里,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公司各部门密切配合,努力克服资金筹措困难,发扬团结拼搏、创新求实的豫光精神,以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攻坚克难,赶工期,赶进度,使项目得以顺利进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