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1.2025年1月1日
元旦征文:
时间荏苒,万象更新。我们将满怀喜悦和憧憬迎来2025年。新年伊始,开好头、起好步非常重要,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做好2025年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也正是我们奋楫扬帆、施展才华的大好时光。在“元旦”即将到来之际,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展示新面貌,讴歌新生活”为主题,推送来自生产一线的报道,讴歌广大劳动者奋斗在生产岗位的火热生活,以飨读者。
1.元旦即将来临 我们在工地上找“快乐”!
撰稿:李锦涛、董铁鑫
“父亲的工作辛不辛苦,我自己来看看就知道了”当这位来自四川省大凉山的彝族小伙在交流的过程中,他的脸上洋溢着阳光爽朗自信的笑容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作为盾构1号班组中唯一的父子组合,他们浓浓的父子情将一直感染着我们。
党员、管理人员进班组(以下简称两进人员)为父子“架起一座联络亲情的桥梁”
青岛市政的彝族工友阿果克哈今年55岁,他与11个同县工友们从大凉山来到青岛时,普通话会听不会讲,写字困难,沟通困难,面临工作无法开展局面一筹莫展。
这时,班组两进人员为此商量沟通解决办法,了解到他有一个小儿子阿果打富在新疆打工,经过沟通后,打富在外打工却一直惦念父亲,请求到工地照顾自己的父亲,在与班组长、两进人员的沟通下,打富辞去工作来到青岛,与父亲进入了体育馆站体文区间盾构左线1号班组一起工作。
阿果打富是一名不折不扣的“00后”,有着浓厚的青春气息,他说“虽然自己很多事情都是刚学,但是大家对我都很好”。
小小“翻译官”在班组起到“大作用”
在谈到自己父亲时,打富对自己能帮助到父亲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感到十分自豪。“我们的两进人员都很好,他们一直都很耐心地在与我们交流。”阿果打富说,自从他来到盾构班组后,他就成为了这个班组的小小“翻译官”。以往这个班组的工友们都说不清楚普通话,有了打富这个“传声筒”,交流起来完全没有问题。有了良好的沟通,盾构当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父子同乡齐上阵,利用“5831”工作法让班组安全文化和班组安全生产同行
“我们彝族汉子多得是干活的力气,效率也快,班组工友们职责分工很明确,各自负责一块,还通过互相监督共同进步。”盾构左线1号班组在他们的努力下,盾构一天推进6环左右,相比通常的日进3环,在全线路都是佼佼者。阿果克哈父子非常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的成绩。“虽然日常工作较为辛苦,但利用隐患排查和风险管控的奖励机制,可以获得更多的奖励,同时通过责任制落实、安全活动等活动的开展,使我们更加放心在工地的人身安全,家里也放心,尤其是我们班组长,每次晨会都将各类安全知识讲给我们。”在阿果打富的翻译下,阿果克哈非常激动地说。“我们干得快,推的多,虽然都很辛苦,但是为了让我们爷俩生活更好,家里非常放心我们在这干,我们的工作安全得到了保障”阿果克哈说着又泛起了泪光,“我以前很担心儿子到了这里会受苦,不习惯不适应,自己之前工作过许多地方,都因为语言不通而处处排挤,但是没想到儿子的态度很坚决,认为这里的人们气氛融洽,环境又好,坚持要与我干完这项工作。”阿果打富也表示,虽然各项施工指标、安全管理都非常严格,但在班组建设和两进人员的激励下,他们这个班组深受鼓舞,平时又友善体贴的包容关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一样的班组文化,让他们愿意坚持在青岛地铁15号线继续工作下去。
图片
人生成长和友谊是最宝贵的财富
当问到阿果打富在青岛地铁工作的这段日子里,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有没有什么帮助时,“班组的安全文化给我们很强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奋力工作,都保障了安全,形成分工明确的“全员安全管理”方式,这是一个有感动、有温暖的班组,这也许是我最宝贵的回忆之一,。”他非常爽朗的笑着说,“在工地上找到快乐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刚开始初来乍到,负责注浆的时候总是做不好,不仅父亲和同乡的工友们帮助我,其他同仁们也经常会给予我帮助,我也不愿意只拘泥于这点儿能力,在大家的帮助和指导下,像打螺丝、拼装、接水管等等除了注浆以外的作业,我现在都算是有了两把“刷子”,七七八八的也都上手理解了,相信将来在我以后的工作中,这些技能都会发挥很大的作用,这都要感谢帮助过我的人们,他们不仅教会了我干活,还与我缔结了深厚的友谊。”
彝族工友们新年快乐
“如果说有什么心愿,那就是希望自己、父亲和工友们能够平平安安的,安全回家。”按照彝族的风俗,12月正是他们该回家过年的时候,他和父亲已经踏上了返乡的路途。
2.郑州铝业两带两创
助力绿色低碳“新中铝”建设 实现氮氧化物超低排放
郑州铝业焦留军报道
近日,郑州铝业生产管控中蒸发焙烧工序党支部的“党组织带党员创效”项目 《发挥党建+技术创新合力 持续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经过党支部的正确引领和广大党员的顽强拼搏,取得可喜成绩,获得了中铝股份有限公司“两带两创”优秀项目奖,该项目完成后该企业焙烧炉氮氧化物已降至50毫克每标准立方米烟气,达到环保A级企业排放标准,为建设绿色低碳新中铝做出了积极贡献。
党建引领聚焦问题求突破
由于之前郑州铝业焙烧炉氮氧化物排放达100毫克每立方米左右,存在排放超标风险,按照环保 A 类企业要
求,氮氧化物排放需控制在50毫克每立方米。为了企业持续发展,降低氮氧化物势在必行,但是, 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会大大增加企业运营成本。长期以来,蒸发焙烧工序党支部持续推动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工作的深度融合,在郑州铝业生产管控中心党委带领下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支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介入生产,将降低氮氧化物攻关项目列为党组织带党员创效项目,党支部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任福为负责人的降低氮氧化物攻关团队,将项目与党建+科技创新有机结合,持续开展攻关工作。
实干担当精准施策解难题
为了降低氮氧化物、同步降低天然气耗,郑州铝业生产管控中心蒸发焙烧工序党支部书记任福带领骨干党员
团队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多方查找资料,经过分析,攻关团队发现焙烧炉内氮氧化物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热力型氮氧化物。而控制热力型氮氧化物的关键参数是炉膛温度,故合理优化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混合过程,使得炉膛温度更加均匀,避免局部高温的出现是燃气低氮燃烧的关键。找到原因后,任福带领团队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对标行业先进和相关科研单位沟通,依靠科技创新展开技术攻关。党支部精心筹备,采取“逢修必改”的攻关措施,结合生产实际见缝插针精心组织逐步实施。6月份为配合中铝矿业公司E组倒组检修,蒸发焙烧工序党支部抓住焙烧炉停炉有利时机,对焙烧炉中心筒测算后适当加长,提高旋风收尘的分离效果;对预热冷却系统CO1、C02旋风筒中心筒进行贴补,提高换热效率;并将V19天然气调节阀由气动改为电动,实现天然气流量精准调控,降低主炉温度波动范围,减少了因天然气流量波动对氮氧化物排放产生的影响,同时,降低天然气消耗。
先锋引领科技攻关创佳绩
为了更好地实现焙烧炉"多级小流量分层"燃烧优化,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技术攻关团队现场攻关,团队成员深入研讨,大家通过现场实践论证,研发出了多级分层燃烧技术,对燃烧器喷嘴更新设计,将天然气喷嘴单层分布
改为交叉双层分布,实现分层燃烧,攻关团队利用原煤气枪孔增加了天然气枪,并且由4根增加为8根;并根据焙烧炉现有工况,将设计的喷嘴采用"短焰燃烧、充分扩散"技术。实施了“多喷口均匀布置”燃烧器改造,使天然气与助燃空气混合更加充分,炉膛温度更加均匀,温度场分布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抑制了热力型NOX的生成。
当时正值盛夏,党支部带领党员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战高温、斗酷暑发挥引领作用,顽强拼搏抢时间、赶进度,挥汗如雨轮流作业,圆满完成了攻关改造任务。
图片
经过一系列技术改造,截止目前,中铝矿业生产管控中心焙烧炉主炉温度显著降低,较好地实现了焙烧炉"多级小流量分层"燃烧优化技术,既实现了氮氧化物排放≤50毫克的目标,又大幅降低了天然气消耗。综合计算每年节约费用约499.56万元。
3.蒋钟书:焊花之下青春炫亮
       晚饭过后,在设备林立、管线纵横的广西石化压缩机场内,伴随着一阵又一阵毕毕剥剥的声响,一束不时泛起的火光,给原本沉静的车间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顺着火光看去,一个标有“中国石油”的红色身影,蜷伏在一台压缩机组的旁边,手里不断挥舞的焊枪,不停地向外吞吐着焊花与“火龙”。透过厚厚的玻璃眼罩,在焊花与火龙的辉映里,一张黝黑而不乏俊秀的脸庞,便开始映入了我们的眼帘——那便是全国优秀农民工,广西区“向上 向善青年”蒋钟书又在加班加点的焊接作业了。
        作为焊接能手,蒋钟书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有限公司的焊接骨干;也是近年来,在严格落实新型产业工人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所培养出来的青年技能人才。多年来,蒋钟书积极响应国家、自治区及和公司关于“端牢能源饭碗”的使命征召,十四年如一日的奔赴在中国石油炼化业务转型升级的项目建设一线,先后参加了广西石化、江苏LNG、抚顺石化、唐山LNG、宁夏大化肥、马来西亚炼油厂、泉州石化、唐山LNG二期、广东石化等国内外数10个重点示范项目的建设工作。
       弧光之下,点亮人生。蒋钟书1991年5月出生在广西泉州的一个普通家庭, 2009年7月自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毕业。毕业伊始,他便怀揣着焊接修心,石油强国的初心愿望,从老一辈石油人的手中,接过了那把曾经闪耀在“三线”建设一线的焊枪,成为“我为祖国献石油”中的一员。
        接枪只在一瞬间,奋步已过数十年。成为一名国企焊工之后,蒋钟书便在以赛促进,精益求精的道路上拼命奔跑。 2018年,在由全国工程建设系统举办的中国技能大赛-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竞赛中崭露头角,一举拿下了全国焊工个人总分第三十四名的好成绩,被授予第十四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竞赛“优胜奖”。从此,一颗练技修心,跻身一流的梦想之种,便开始在他的心中悄无声息的发芽了。2020年,在广西第六届农民工技能大赛中,蒋钟书凭借着高超的焊技,拿下了焊接项目一等奖;至此,便一发不可收拾。2021年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职业技能大赛中,他再一次以孤勇战群雄,一举夺得了大赛金奖。同年,在广西第七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也成功折得焊工组第一名的“桂冠”,取得了一年包揽“双冠”的喜人成绩。此后,相继获得了 “广西技术能手”,“全国优秀农民工奖章”和“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让人眼前一亮的青春荣誉。在铁水奔流与焊花飞溅的时代序曲中,逐渐绽放出靓丽多彩的青春人生。
      立足一线,解围纾困。既是年纪轻轻,早已满身光环,但蒋钟书却从来不曾傲娇,也从没来没有在 “自我充电”与“予人光明”的道路上做半点停留。而是一如既往的转战公司转型升级的各大项目建设现场,并多次担任急、难、险、重焊接任务的负责人。
        叶落才知秋深,浪高方见风疾。2020年春节前夕,随着武汉“封城”消息的传出,一时间项目建设现场涌现出大面积的“返乡潮”。各关键技能岗位出现“一匠难求”的被动局面。尤其是能从事TP347H合金钢大制氢炉集合管线焊接的人员一时间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据了解,TP347H合金钢大制氢炉集合管线焊接是整个项目检修过程中的“蜀道之难”。受长时间运行影响,已经老化的高铬镍材质集合管线极易出现出现裂纹。此外,受工期影响,集合管线必须在一周之内全面完成,如不能按时完成,整个石化厂每天将面临数百万元的经济损失,在材质与工期的双重限制下,完成焊接任务的难度瞬时直线飙升。   
      2022年,在广东石化120万吨/年乙烯项目中,乙烯压缩机超高压蒸汽SS管道最后4道P91合金材质的黄金口焊接更是决定着这个“南海巨无霸”能否如期中交,顺利投产的关键一环。对于P91合金这种特殊材质,仅管壁厚度就达到了30mm,焊接前要把焊缝加热到200~250℃的温度才能施焊。对此,蒋钟书带领团队,深入考察,精准施焊,有效通过用铝箔胶纸封堵管口,往管道焊缝中注入氩气等方式,顺利完成黄金口的全部焊接工作,并一次性检测合格率达到100%。
       躬身施教,培桃育李。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及高技能人才方阵中的一员,蒋钟书不仅是同事眼中有口皆碑的 “领头羊”。同时,也是行业新人心中乐教好施的“劝学者”和“善师者”。他一面善于学习,注重自我提高。另一方面,躬身施教,热心助人。其中,2021年摘得“广西区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焊接项目银奖”的年轻小将——杨振,一度就是在他的循循善诱和以身垂范下,逐渐登上“焊坛”,成为新一代技能强桂、焊接报国的技能新秀,2024年期间,2人合力相继取得了广西区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二和第三及全国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第九和第27名的喜人成绩,开创了广西区在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的最好成绩。
、
图片:蒋钟书在工作中
4.元旦新章(二则)
中铁三局四公司党委宣传部/杨丽丽文
雪落在旧岁的肩头
寂静了山川河流
寒枝在风里沉默
记忆在雾霭中朦胧
街头的红灯笼
晕染着黑夜的温度
孩子的笑声
惊落了树梢的霜露
时针与分针相拥
敲响元旦的晨钟
第一缕阳光
翻开夜的书页
字里行间都是期许
我们在时光里起笔
绘就生活的绚丽
烟火冲向天空
点燃希望的脚步
岁月的辙痕
印下过往的珍重
我们种下希望的种子
让每一份坚持都有回响
让每一次拼搏都有快乐
让爱与善意如春风化雨
润泽崭新的时光
风雪筑路人
雪纷纷扬扬
落在筑路的征程上
那屹立在寒山之巅的道标
牢牢嵌在峭壁间的钢钎
它们已坚守了数季、数年
它们已适应了
狂舞的暴雪、呼啸的山风
它们的身躯披满了霜雪 
如披上战甲的银色卫士
仿佛要随着晨曦的曙光
一同奋战,一同向前
在雪花纷飞的荒野里
是筑路人深深浅浅的足迹
那一串又一串坚定的印记
和条条道路一并延展
你能从他们挥洒的汗珠
和挺直的脊梁上
感受到他们的热忱从未消减
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澎湃的建设激情
它们奔腾着、呼啸着
气势磅礴,锐不可当
像奋进的号角传向远方的天际
在孤寂的夜里
即便风疾如刀、寒雪如鞭
那些竖起的桥墩依然刚强矗立
它们伸展着双臂
连接着远方每一个村落的每一条小径
每一个旅人归心似箭的每一个念想
你看那一面面飘扬的旗帜
它们欢快地摇曳着胜利的信念
蜿蜒的道路就像系在山河间的丝带
诉说着筑路人的拼搏与奉献
你看,那些筑路人的身影
他们刚强如铁
在大雪纷飞中
屹立成最夺目的一抹中铁蓝!
诗歌配图
5.“最美项目人”的“炼成记”
颜爽,女,1992年生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作为国网青岛市即墨区供电公司唯一一名女性项目专责,她以学促干、攻坚克难,顺利完成了GG1A开关柜改造工程、主变重过载治理工作和单母线改分段工程的项目实施工作,改善了变电设备运行环境,极大程度缓解了即墨片区用电压力。
前不久,培训结束的颜爽被分到了变电检修工区,在这里她遇到了工作生涯的第一次挑战——赶在高负荷来临前完成即墨所辖变电站全部GG1A开关柜的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从这一刻起,她开始了与时间的赛跑……
争分夺秒,凝心聚力夯基础
项目实施一环紧扣一环,难题也是一个接着一个,快速补充项目管理专业知识更是当务之急。为了读懂估算书,她就跑到施工单位请教技经专家,每一笔费用如何计算,她都问的明明白白;为了理清合同签订细节,她把往年的施工合同都翻了出来,仔细研究每项条款;为了保障施工进度,她积极与供应商、物资中心对接技术协议和交货期,保证开工前物料应到尽到……在这段时间里,现场和办公桌前两点一线,变电站内留下了她的足迹,办公桌的灯光伴随她度过多少个夜晚。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赶在迎峰度冬前,108面开关柜全部改造完毕,大家勠力同心,提交了一份完美的电力保供答卷。
精益求精,不负韶华攀高峰
面对一个个工作难题,她大胆细致、勇敢突破,但她深知要想真正把项目管细、干好,就要深入施工现场,亲自动手去干。正值公司推行建设核心业务班组,工区决定自主实施35kV王村变电站单母线分段改造的工作。颜爽立刻抓住了这次机会,主动请缨参与现场工作,作业前她多次参与现场勘察,提前进行紧线实训,通过一遍又一遍的练习来弥补她在臂力和耐力上的不足,即便胳膊肿胀疼痛,她也咬牙坚持,直到将作业流程熟记于心。当天现场作业点在7米高的门型架处,她克服惧高心理,全力以赴,和搭档完美配合,不到2小时就完成了3回母线的紧线工作,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今,颜爽正一步步成长为变电检修专业项目管理的“行家里手”,她用信仰之光照亮青春航程,用拼搏奋斗擦亮青春底色,用过硬本领托起青春梦想,巾帼铿锵不负芳华,她在平凡岗位上用青春书写绚丽风采。
图片:颜爽在工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