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
“班组职工庆华诞”主题征文(之二)
1.40年脚下风雨路
◎冀东油田 王晓雁
脚下是白色的沙子,前面还是白色的沙子,一条沙窝路曲曲折折伸向远方。迈出的脚踩下去就陷成一个坑,鞋里瞬间灌满了沙粒…
这是1981年,我从团新庄完小考到了迁安县一中初中部,这是我第一次进县城。虽说是县城,可当时的县城没有一辆公交车。当时从县城到我家二十里地,也没有公交车,每次月末回家,都是上高中的堂哥带着我走回去。由于是抄近路,有一半的路走的都是沙窝地。夏天光着脚走,冷天鞋里灌满了沙子,走走就得停下来倒沙子。堂哥是个不爱说话的人,我走不动了,他就远远的停下来等我,看我倒完沙子,就又头也不回地走起来,留给我的只有他并不宽阔的后背,我连诉苦都没处诉,只能紧跟他的背影走,忍着沙子硌脚的疼痛,一直往前走。
上高中时,村里开始有了自行车。当时堂姐凤儿也考到了县一中。这样月末回家就是堂姐骑着自行车带着我走,我终于不用步行了。天气晴朗还好,一次下大雾,我们正好走到沙河子陡坡处,由于能见度太低,我们下坡时,差点撞到一辆机动车上,堂姐紧急刹车,我赶紧跳下来。结果我从坡上滚了下去,裤子擦破了不说,膝盖和小腿全流了血。当我一瘸一拐包着纱布走进教室上自习时,同学们都吓坏了。遇见雪天就更难骑了。骑行在结冰的路面上,我们俩不停地摔跟头,好在我们都穿着厚厚的棉衣,要不然非摔得全身淤紫。
当时虽然有了县城到我们所在镇的公交,可到不了我们村子。而且我们为了省钱,很少有人坐。只有一回我在学校发高烧,回家才坐了一次。我真不知道,发着高烧的我是怎么顶着高烧下车后又走了整整五里地。反正到家后我就烧昏过去了,嘴里讲着自己也不知道的胡话。
1987年考上大学那年,我第一次坐上了北京去武汉的火车。那时还是简陋的绿皮火车。由于当时火车严重超员,坐火车经常没有座。一次我开学走的晚了点儿,结果我从北京一直站到河南信阳才终于等到了一个座。当时不光过道里坐满了人,车座下躺着人,连行李架上都坐满人。甚至有时厕所里都挤满人,乘客连厕所都上不了。坐车的拿什么的都有,有一次有个大爷居然带着几只活鸡上了车,结果中途一只鸡从口袋里飞出来,在车厢里扑啦啦乱飞,那场面真是混乱极了。
那时武汉到我们学校所在地荆州还没有火车,高速公路大家都没听说过。我们只能坐七八个小时的长途车整整颠簸一天,才能到达学校。那是我第一次坐那么长时间的汽车,感觉路一直往前延伸,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尽头。往往颠簸到最后,人就吐了。吐的七荤八素的滋味比小时候走沙窝路还难受。
90年分到冀东油田时,也是从唐山办事处坐一辆长途车颠簸了许久,司机说闻到臭味就到唐海了,因为当时的唐海有好几家造纸厂。
实习时到井场倒是有班车,可当时的班车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夏天热点倒能忍了,可到了冬天,一大早坐班车的我们经常手脚都冻肿了。回到家里一热,痒的忍不住用手抓,经常抓出了脓水,至今我的手脚还留着冻疮留下的疤。而且当时到井场的路况非常差,车比长途车可颠簸厉害多了。尤其是遇上雨天,原本就不平的路面变成了深深的泥坑,班车费好大的劲儿才能爬出来,所以经常走很长时间才能到工作的地点。
1992年油田唐海基地的主干道才开始修建。之前晴天天上尘土飞扬,脚下坑洼不平。雨天脚下则成了烂泥潭,走下去脚经常会陷在里边。修主干道时,我住在现在供应处院内的单身宿舍里,每天骑一辆新买的飞鸽牌自行车去大西头的钻井采油工艺研究所上班。当时由于我刚学会自行车,正在施工的路面又崎岖不平,我经常骑骑就摔下来,惹得修路的工人哈哈大笑。每天回到宿舍,都是蓬头垢面。那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路早一天修通,自己上下班不再尘土飞扬,自己不再摔跟头。
回老家也很麻烦。虽然当时唐海和迁安都属于唐山管辖,但当时油田唐海到唐山的班车只有早晨6点一趟,而唐山到我们镇上的班车只有下午1点半一趟,等车就要等大半天。那个车站又没有候车厅,我们只能站在空旷的停车场上等。尤其是每年过年回家,都是冬天最寒冷的时候。那时我和刚结婚的丈夫穿着厚厚的棉大衣,提着单位发的鸡鸭鱼肉,在冰窖一样寒冷的停车场上冻得直打哆嗦。为了抵御寒冷,我们俩只能在停车场上不停地来回走动。可露在外边的手还是冻得生疼。实在没办法,一样冻得直哆嗦的丈夫抓起我那两只像冰块一样寒冷的手直接插进他的衣服里,用他的体温为我取暖。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心里忽然燃起了熊熊的炭火,我忽然明白了什么是爱。
坐在四处漏风的长途车里,两人依偎在一起取暖,破旧的汽车一路尘土从一个村镇驶向另一个村镇,那时是1994年。
1996年我们搬到了唐山。当时只有新华道上有2路车,后边的西山道上一辆公交车都没有。每次我去住在北新道上的堂姐家,只能乘2路到学院路口,从新华道到西山道,再到北新道,一路步行到堂姐家。
1997年,我27岁,自大学毕业分配到冀东油田已是第7年。当时我是油田电视台专题组的负责人,一人承担着选题、采访、撰稿、编导和主持多项工作。1997年的8月,我肚里的孩子已经7个月大了,按常规已不能四处奔波。可当时我们接到了宣传女劳模麻翠洁的任务。,为了真实再现女劳模扎根基层的感人形象,我决定依旧亲自下井场采访。
那时,唐山到唐海还没有高速公路,唐海到作业一区(现高尚堡油田)井上的路更是颠簸崎岖,家人很害怕我由于道路颠簸而早产。可我二话没说,一大早就和两个摄像乘采访车直奔作业一区。由于司机闹情绪,路上车一会儿一个急刹车,把我和摄像折腾个半死,尤其是我,为了防止急刹车碰到我的肚子,两只手死死抓住车椅扶手,两只脚死死抵住前面的固着物。从没担心过腹中孩子的我当时担心到了极点,担心我从没谋面的孩子可不要因为我的较真而离开我。可能是母亲的本能保护住了我的孩子,虽然一路上急刹车不断,险情叠出,摄像张有礼的头都被撞了一个大包,我却安然无恙。但下车时,由于过度的颠簸和担心,我的脸已黄的像张黄表纸,把等候我们的麻翠洁都吓了一跳,她没有想到我是这样的形象---挺着大大的肚子,小脸煞黄的来采访她。
2008年年底,正是我们工程造价中心年终结算的日子,为了方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我们从唐山前移到唐海办公。当时我们正赶上唐曹高速正式通车,油田从唐海到唐山的班车缩短至1小时。12月份的清晨正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日子,虽然屋外温度降到零下二十度,可坐在班车里的我们温暖如春,新购置的班车不仅全封闭而且全部装有空调,座椅也松软舒适。有时我睡不醒就美美地睡个回笼觉,一睁眼正好到唐海基地。有时心情好就戴上耳机听听手机里的歌,看看窗外高速路两旁的风景。高速全程畅通,没有丝毫颠簸。过去乘班车就需忍受寒冷和颠簸的日子已一去不再复返。
验收工程量时我们去了南堡联合站,当年那么遥远的路程感觉很快就到了,最起码快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路面也不再颠簸,坐在车里大家有说有笑,一边看着沿途的风景一边说着闲话,说着说着就到了目的地。
回到唐山就更方便了。公交车已经四通八达,出租车招手即停,同事都买了私家车。大家出门已不是烦恼没车坐,而是烦恼上下班高峰期开车堵车。
2018年回去参加侄女婚礼,我已经乘坐的是高铁了。唐山到滦河高铁站18分钟就到了。下车有公交车直达县城,县城到我们村子也有三趟直达的公交车往返了,乘坐一次只需3元钱,路面和高速也差不多。可坐公交车的已基本是老人和小孩,现在村里几乎家家都买了车。
回首间,小时候靠双脚走路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破旧漏风的班车也湮没在过去的日子里,绿皮火车也成了过往岁月的回忆,我们和祖国一起已经生活在一个高速出行的新时代。
2.不负矿山情
◎湘煤集团周源山矿党群部 祝芒成
“风雨兼程向前闯,顽强拼搏争荣光。我们在煤海中搏击风浪,我们在以“取向正、全力拼”无奋斗不湘煤的企业精神,干就干最好,做就做个样。——题记
作为湘煤人,我骄傲和自豪,虽然没有人生的轰轰烈烈,也没有为湘煤作出多大贡献,但我愿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把青春热血奉献于矿山,为矿山的和谐发展而努力,为今天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骄傲。
2004年6月,怀揣着美好的梦想来到了周源山,成为一名了矿工。穿上崭新的工作服,戴上闪闪发亮的胶壳帽和耀眼的矿灯,跟师傅们在地球深处开始挖掘乌金的第一天,我便立下誓言:矢志不渝、终生不悔,干就干出个样子。时光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我在矿山这片沃土上快速成长,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熟练掌握了采煤技术。2年后,从一个一窍不通的新工人逐渐成长为一名业务精、技术硬、能力强的采煤班班长。那时,我心更加地扑在工作上。在工作中,我始终把一个“细”字放在心头。细心观察,掌握全班组每一位职工的业务能力及技术特点,每次分工时,根据职工不同的技术要求做到细分工,使人、岗相匹配,从而确保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开展。进入工作面时,首先现场检查一遍,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有一次,进入工作面后发现发现溜尾下20块处,有10多块槽板煤壁松动,压口压力大,需要及时加强支护。我及时向调度室作了汇报,安排职工到风巷背材料,自已爬上去,凭着平时积累的经验,观察顶板动态后,带领一位有经验的老工人,加兀梁、刨支柱等,用实际行动感动了班组职工,调动了班组职工的积极性,班组职工立即投入到的战斗中,经过近2个小时的奋战,将木垛接好。处理好安全隐患后,又回到自已的岗位上。多年来,我所带的班组产量、安全生产标准化等工作,始终名列前茅。从2004到2011年间,我年年出满勤、干满点,一心扑在工作上,有一次,由于工作面煤层薄、顶板破碎,我第一个冲上前,在井下连续奋战11小时,将危险区域的支柱全部回收完。正是凭借这种“拼命三郎式”的苦干实干,得到党支部的认可,2008年的一天,我递交了人生第一份入党申请书,想着终于有了入党机会,内心兴奋不已。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始终以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怕吃苦、工作上踏实勤学任劳任怨。终于在2011年7月,通过了党支部的考察培养。我被组织发展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在当时采一队张书记找我谈话时,激动地流下眼泪。在预备党员的一年里,我积极进取,向身边的党员学习,积极参加党支部组织的党课学习。在2012年7月,我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候就是要冲在前。”这是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12年11月份,工作面初采时,整个工作面遇到伪板越来越厚,顶板破碎、压力大,支护困难。为了保证整个采面的安全,11月份没有休息一天,每班带领工友们打支柱、移梁、挂防倒绳等。并要求工友们坚持按章操作,以排梁成组超前迈步,不要移同步排梁,不超宽,保证排梁组距离不超过0.8米,顶板背实背严,支柱打牢打对山,并督查员工的每处接顶。就这样,在我模范带头下,有效的控制了破碎顶板。提前6天完成11月份产量。在工区引起很大反响!
2013年7月,根据工作需要,我调到井检队,主要负责皮带的保养、维护和运输工作,一干就是11年。2016年,我负责24集中运道的上链式溜子和3部皮带的保养、维护和运输工作。了解井检队的人都知道:机运工作贵在“细”,一个“点”工作不倒位就会影响一条“线”。自从当了班长之后,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总是每班提前下井,有人车也不坐,从—370一直巡查皮带、溜子到—630。特别是进入四季度以来,公司掀起了“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劳动竞赛热潮,我就像打了“兴奋剂”,一连上了60多个班,没有休一天。
当年7月的一个中班,24—630皮带因堆煤保护不起作用,导致皮带头及巷道堆满了煤。得知情况后,我即将—600皮带停下,拿起铲子,三步并两步匆忙赶到现场,与司溜工彭师傅一起先将皮带头的余煤铲去一部份,以保证不停皮带,不影响生产。按照队里的规定:“谁堆的煤,谁负责铲。”彭师傅今年已经50多岁了,又受过伤,加上巷道里温度高,短时间内将巷道里落下的余煤全部铲干净,他的体力根本吃不消。就这样,我与彭师傅一边开动皮带,一边奋力铲煤,不一会,两人的衣服全都湿透了,套鞋里都能倒出水来。出班时,100多米长的皮带道里仍然留下了一半的余煤未铲干净。第二天中班,我俩各自带上两套衣服和一大瓶水,提前一小时就赶到昨天落煤的地点,又马不停蹄地铲起煤来。11月12日晚班,我正在放斗口,发现溜子声音异常,于是,立即停下溜子进行查看,当查到溜头处,发现链轮断了,链条掉道有40多米长,中上部还有两处断环。怎么办?采三、采四队正在出煤,本队3名司溜工又没有“空”前来帮忙,从地面派人又影响生产。于是,我一人“硬着头”、“死撑着”,一个人把第二台溜子头脱链轮取下来,又跑到第三台溜子处背来一台新脱链轮装上,再把40余米长的链条扶正。2020年,在32——760安装2台皮带,为了顺利完成皮带安装任务,我和机修班职工密切配合,急难险重冲在前,边摸索、边安装。不论条件多艰苦、地形多复杂都没有掉队。
2022年4月,我把行动不便的老母亲接到资兴,边工作边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在工作中,我依旧严把安全关,没有因为家里琐碎事情而影响工作,也没有出现过一次违章作业,每月上班的天数达到28天以上。还坚持写稿。
回顾在矿山的20年,我的内心依然激情澎湃,这当中不仅是感慨,更多的是感激党的恩情,是矿山锻炼了我,是党培养了教育我。让我一个吃不饱饭的农村穷孩子成长为一个普通的矿工,并有机会在矿山干出一番事业,获得了“采掘能手”、“优秀共产党员”、集团公司“优秀通讯员”等一些荣誉,也得到了进一步成长。一句誓言,一生坚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以百倍的努力,将矿山的乐章吟唱得更加美妙,信念在永恒坚守中闪光,我的心中迸发出您的名字——我的湘煤我的家!
3.光辉岁月 逐梦前行
◎山西省大同市晋能控股煤业集团四老沟矿 魏国军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这一首《歌唱祖国》,唱出了我对祖国的心声。
从小我就对为了新中国建设,多少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内心充满浓浓的敬意与向往。小时候,家住矿山,一到夏天,矿上的篮球场上总会播放一些革命战争题材的电影,如:《董存瑞》、《狼牙山五壮士》、《智取威虎山》、《孔繁森》等。每当看到银幕上的英雄形象时,我的内心激动不已。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不惜流血牺牲的共产党员的形象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我敬佩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感叹他们勇往直前的勇气,更赞赏他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廉洁态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慢慢地明白了——那镰刀和锤头组成的图案,代表着奉献,代表着责任,更代表着遇到困难必须不屈不挠、奋勇向前。随着对党的深入了解和认识,我渐渐明白,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让他们有这样先进的政治觉悟。
在我成长的路上,通过书本上学习和了解,我们党在建党初期,经历了许多波澜壮阔、风云变幻的历史瞬间,同时也涌现出了我党许多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我慢慢的懂得了外婆为什么把党当做最大的恩人,为什么让我们铭记党的恩情。在烽火连年的战乱时期,共产党人用英勇杀敌、宁死不屈、保家卫国的革命理想与敌人顽强作战。在改革开放的和平年代,祖国哪里需要他们,他们都会义不容辞地甘当先锋。在疫情防控的地方,有他们勇往直前的担当;在抗震救灾的地方,有他们奋不顾身的身影;在脱贫攻坚的地方,有他们弹精竭虑的付出。每逢过节,当我们全家人享受幸福团圆的时候,又有多少党员为了工作的需要,毫无怨言地坚守在岗位上,把对亲人的思念深埋心底,始终将党的宗旨牢记于心,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他们身上处处彰显着共产党人高贵的品质和优良的革命传统。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召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神舟号”载人飞船的升空、嫦娥五号飞船的登月、脱贫攻坚取得的胜利…一桩桩事件,无不证明着祖国的繁荣富强。这些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辉煌业绩,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党的惠民政策更是暖了咱老百姓的心窝。在和平安康的社会,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我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参加工作以后,我对党充满了敬意和向往。2003年12月,学校毕业后的我,分配到煤矿当了一名技术工人。当时我所在的综采队,主要负责机组的日常检修和巡检任务。每天与采煤机、移动变电站、馈电开关打交道,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在此后的时间里,我继续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把自己的严格要求带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很快我向单位党组织递交了我的入党申请书。经过不懈的努力,我凭借着精湛的业务水平与严谨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认可。并于2009年10月,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为了一名党员,现在回想起入党时的情景,仿佛还历历在目。面对那鲜红的党旗,握紧拳头发出那洪亮而坚定的铮铮誓言,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仿佛在耳畔回荡。在此后的工作中,我从一名技术员工逐步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磨练,现在的我对党的认识更加深刻,在工作、生活中都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因为现在的我深深明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份沉甸甸的责任。为了这份责任,我要更加努力工作,把工作做好,不仅要无愧于心,还要无愧于党、无愧于企业。
今年恰逢建国75周年,回顾党的奋斗历程,从苦难到辉煌,让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走过了千山万水。放眼未来,我们还要迎战暴风骤雨,继承党的光荣传统,把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让我们追随党的足迹,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4.回故乡的路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七五煤业公司 谢安群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回望75年来祖国的沧桑巨变,感受着身边“衣食住行”的变化,步入不惑之年的我常常感慨万千。
1979年,我出生在山东省曲阜市的一个小山村,在我8岁那年便跟随着父母离开了故乡,搬家去了外地。30多年来,每一次重回故乡,眼前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变化的是故乡越来越美的容颜,不变的是我对故乡深深地依恋。
小的时候,故乡很穷,村里茅草屋随处可见,每家每户门前的路面也破烂不堪。每逢下雨时节,泥泞的道路异常难走,低洼处总是积满了雨水,走不了几步,鞋底就会沾满了厚厚的稀泥。姥姥家离我家有十几里的山路,母亲时常带着我和姐姐去看望姥姥,为了节省时间,我们常常抄近道前往,途中要翻过一座山,山路崎岖不平,凌乱的乱石块硌的脚底生疼。那时,村里的自行车也不常见,要是谁家骑着自行车去走亲戚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当时父亲是民办教师,教学的地方离我家有30多里路,为了回家方便,父亲攒钱买了一辆自行车。每逢周末的时候,父亲便骑着他的自行车往家赶,每次当我看到自行车甭提有多高兴了,常常让父亲骑车带着我在村里转转。我坐在横梁上,双手紧紧抓着车把的中间,不时拧几下车铃铛,清脆的声响便令我非常地开心。
父亲姊妹七个,他排行老二,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离开故乡后,老家里的红白事,父亲都要往家赶。那时候坐车很不方便,车次也少,公共汽车只能开到城里的车站,每次都是我叔骑自行车去城里接父亲,回去的时候还要再送到车站,回一次老家光来回就耽误好长时间。因为回一次老家就是受罪,所以父亲领我回老家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时间过得好快,2000年我参加了工作。工作了2年,单位兴起了学车热,我也报考了驾校,顺利拿到了驾照。2006年,我们家花十多万买了一辆私家车。有了轿车以后,再回故乡方便多了,当天就能够打来回,坐在车里,父母感慨地说:“现在的生活在过去真是想都不敢想,现在咱家住上了商品房,开上了私家车,生活真是越来越好。”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速度如火如荼,我们老家从城里到村里的道路也重新修建了。如今再回老家,乡村的路全是厚厚的水泥路面,平坦又宽敞,路两旁种上了两排高大的杨树,开车行驶在道路上,心情很是惬意。村里每家每户门前的土路也规整了,下雨天不再泥泞难走。如今,老家的村里二层楼房随处可见,现代化家用电器也应有尽有,乡亲们下地干活,也都骑上了电动车。村里开通了城乡公交车,村里的乡亲去县城转一转,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
从以前步行、自行车,到如今的高铁、飞机、网约车……交通工具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人们亲身见证着交通方式的巨大变化,享受着越来越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服务,这一切,都是我们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的真实写照。
我们一定要珍视今天所拥有的幸福生活,因为党的正确领导和好的政策,也让我切身感受到回故乡的路变得不再艰难和遥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