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屈联西

【征文活动】2016年父亲节征文

发表于 2016-5-21 09:36:2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1 12:11:52 | 查看全部
丈夫是家中的“天”
作为油二代的我,15年来外出劳务,女儿4岁时就交由丈夫抚养,愧疚之情伴随着我走过了“四海为家”的这些年。是在维抢修岗位工作的丈夫,肩负起了照顾老人和抚养女儿的重担,他以行动撑起了我心中的“天”。丈夫经常对我说:“行止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吃亏从善是福,知足常乐无忧。”这些年的经历,也证实了这番话的人生真谛。我作为石油儿女,诚挚的祝愿石油爸爸们:“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你们是单位的‘梁’,更是家中的‘天’!”
呼和浩特公司             赵慧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1 12:12:38 | 查看全部
父爱如山
    25年前,我继承了父业,成为一名油二代。作为外出劳务的一名女同志,15年来摸爬滚打、四海为家,身心健康成了父亲最大的担忧。在我担任山西市场经理的那三年,工作中的烦劳使身体逐渐消瘦,不善言谈的父亲总是望着我的脸,认真的叮嘱我:“在外一个人,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要少说话,多做事,不攀不比不争,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 印象最深的是2013年的春节,我从医院回家,父亲见我时哽咽说的话:“还是不知道照顾自己呀!”转脸就掉下眼泪的父亲,让我彻悟到了父亲的深爱。我祈望老父亲健康长寿,女儿会用非凡的业绩和健康的身体,来回报父亲!

中国石油管道北京(呼和浩特)输油气分公司    赵慧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1 22:47:39 | 查看全部
       《父亲节征文  》                                                           我的父亲
                  记忆深处,这些年,父亲为了支撑这个家,过度的劳累,早早的患上了病,一年365天都要吃药。每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的心非常痛,簌然落泪。我爱我的父亲,特别是他勤劳、坚强、担当的人生,一直影响着我、鼓励着我、指引着我……。
               父亲出生在1951年,有五个弟弟,父亲排行老大。爷爷天生眼睛就忘不见,加之家境贫寒,为了养活弟弟们。父亲很小的时候就牵着爷爷去等公分,常常被人欺负,这都不说,争不到公分时,还要被爷爷骂,坚强的父亲一次次的忍着,也在暗地里哭过,但父亲知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必须去面对。像父亲这样的年纪,本该是童年最美好的时光,也是无忧无虑的年纪,是上学的大好时机,可过早的承担了家里的重担,这或多或少让父亲的童年留下了遗憾。这在父亲心里是多么的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父亲也二十出头了,是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父亲幸运的和隔壁村的母亲相识、相知、相爱,到走进婚姻的殿堂,爷爷奶奶也在这个时候和父母亲分了家。这个新分的家,除了一口石磨,几乎什么都没有,饥寒交迫的岁月如年。就这样父亲和母亲在苦了年华中,相互鼓励、相互进步、相互关爱,爱情生了根、开了花、结了果,艰难的生下了我的两个姐姐、我、我的弟弟。
            父亲和母亲都不识字,一生纯朴善良、勤劳而憨厚,以种地为生。可在她们的心里,一直有个坚强的信念,再穷、再苦、再累,也要让自己的娃上学,不能在像她们一样,面对黄土背朝天,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生活,出门在外到处受气。我们是幸运的,出生在这样的家庭,虽然贫穷,但我们获得了上学的机会。
          父亲为了能供我们上学,白天除了帮母亲干活,晚上回来还要在煤油灯下用竹子编织背篓、簸箕、花篮、蒸碟等等,因为父亲心里清楚,四姊妹的学费不是个小数目,光靠那几亩贫瘠的土地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努力,必须克服、必须上进。
           没有农忙的时候,父亲就去其他村做瓦,也叫泥坯子,父亲做泥坯子的手艺,在当时的农村可是数一数二的,经常听到别人夸自己的父亲,我也因为父亲心巧手巧,而感到自豪。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骂过我,可这次,我的父亲发火了,骂了我。那时我小学刚刚毕业升初中,突然父亲病倒了,改手带血丝,去医院检查,胃溃疡,医生说我们也没有办法,听到这话的时候,我一下子蹦溃了,怎么会这样,父亲不是一直好好的吗?可父亲面不改色的说,天无绝人之路,一切都会好的。为了减经负担,我在心里也萌芽了辍学的念头,去打工,当我把这话对父亲说时,父亲发火了,骂了我,你以为打工好打,我和你妈这么辛苦为了谁?从那以后,我在也不敢提不读书的事。父亲的病也在四处求医中,忙忙有好转,但不能根治,经常要吃药,对于子女来说,是一生的痛。
            时间过的真快,如今,我已经大学毕业,有了自己的工作。有一次回家,无意间聊起,父亲说,幸亏你坚持读书,不然,我们将一辈子留下遗憾。
            我如今能有今天,要感谢我的父亲。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我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当我遇到困难时,想到父亲的勤劳、坚强,勇敢,这么多年,面对病魔,从末害怕,我的这点困难,不算什么。
           如今,我的父亲已是六旬多的人,加之病魔的困扰,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我要做的就是多抽点时间陪陪她们,多给她们打电话,用心的去做、用的去行动、尽自己的一份孝心。
          这就是我的父亲,种了一辈子的地,和广大天下的父亲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默默的支撑着这个家,无怨无悔。面对贫穷、面对困难、面对病魔,从没有害怕过。我也许不会不懂父亲的坚韧与大爱,也不会不懂父亲面对病魔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但我懂得去感恩,懂得去行动、懂得去用心做。
           再父亲节到来之际,祝我的父亲健康、幸福、平安,也祝天下所有父亲健康、幸福、平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2 15:40:34 | 查看全部
父亲的早餐

     因为在外地工作的关系,加上大倒班不能经常回家看望父母,所以只能隔天给他们打一次电话。每次打电话父亲总喜欢“汇报”这一两天他的一举一动,报一报平安,还会主动告诉我早餐又吃的面条。我也知道父亲每天早餐的习惯,就是一成不变的煮面条,我就问他天天这么吃不烦吗?他爽快地回答说:“一天三顿都不烦。”

    父亲吃面条的习惯是退休后养成的,图的是省事方便。其实,社区里有老年人食堂,还有许多早餐小吃店和摊位,花样也是繁多,要我认为买着吃既方便有省事多好,可耄耋之年的父亲就是不为所动,天天在家自己煮挂面吃,而且是一成不变,持之以恒,真让我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早餐的煮面条,也成了父亲一种不可替代的知足。

    要说父亲煮面条其实很简单,就是白水煮面。水烧开了放面条,等开锅后把火关成一环火,再煮几分钟,便大功告成。

    头天如果有剩菜的话,先从冰箱里拿出来,等面条煮好了直接捞在里面,冰箱里的凉加上刚刚出锅的热一综合,面条的温度适中,一拌就吃不用等放凉。如果没有剩菜的话,他就会摘一些自己种在花盆里的明叶草,洗一洗,用面汤一烫当菜,然后放点紫菜、虾皮,再配上四川产的天车牌辣酱或者湖北的腊八豆酱拌面条。有时候也煮一个荷包蛋增加营养。

    另外,两瓣大蒜是必备的配料,生吃大蒜能杀菌还有助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因知道大蒜必须与氧气结合后才能产生大蒜素,所以,父亲会先用刀拍碎让它充分氧化,增加其大蒜素,等面条拌好再一起吃。

    每天重复的简单是生活的真谛,回味才是温暖的味道。人生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没有剧本,不能彩排,更不能重来,生活中的平淡,或许折射出来的是丰富的人生。

    有吃有喝,自己能动才叫有质量的生活,经历过饥饿也就知道生活中的孰轻孰重,为吃而烦恼不值得,再好的东西终究会成为过眼云烟,不断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过程能给你带来货真价实的快乐,令人忘却烦恼,这是父亲的人生感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2 17:01:22 | 查看全部
情浓似血
人们都说父爱如山,父爱似海,给人高大伟岸和博大深邃的感觉,而在我的心中,在我的记忆中,眼前总是晃动着身材高大的父亲那张曾经因为失血过多而略显苍白的脸,鲜红的血、苍白的脸、上学的学费,构成了我记忆中永恒的一幕。
那是在上个世纪的70年代末期,我在乡下的一所中学读高中,将要参加高考的喜悦,却因为经济原因经受了一场考验。兄弟三个都要交学费的现实,难住了我们这个本来就经济困难的家庭,加上母亲的身体不好,一直都要看病吃药,我一度萌生了放弃高考的念头。而父亲总是严肃的对我说,你一定要考大学,要进城读书。因为我知道,在我们这个大家族中,当时还没有一个大学生,就是文化程度最高的大哥,也只有初中毕业,因为大我10 岁的大哥正在准备读高中时,遭遇了文化革命,从而失去了机会,因此,在国家恢复高考后,我成为了村中第一个有高考资格的人,父亲认为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弃。他说,学费不用你们管,到时一定会有的。
等到新学期开学前的一天,父亲把我们兄弟三个叫到面前,一一分发学费,并关照一定要好好学习,当时我们都兴奋极了,也不管父亲的钱是从何处来的,只记得当时父亲的脸显得十分苍白,平时高大很有劲的身影,也显得有点力不从心的样子。后来,一直等到我毕业分配进厂工作后的那年春节,无意中从母亲口中得知,当年父亲是利用与医院熟人的关系,到医院抽了200cc的血,得到了20元的补贴,才让我们交了学费,就是在自己读书的几年中,因为家庭经济紧张,父亲也曾经悄悄的到医院献血,得到一些补贴来供我们兄弟三个读书。在我的记忆中,只记得父亲曾经为了抢救一个受伤的乡亲而献血,没有想到居然为了我们的学习,而用自己的血换来我们的学费。也许是父亲比血更浓的爱子之情感染了我,让自己在当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终于如愿以偿。
达•芬奇说,父亲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往事如烟,岁月蹉跎,惟有情浓似血的父爱让我感动,让我难忘。
曹建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4 08:25:00 | 查看全部
原谅你的别样表达方式
我常常觉得我爸一定不爱我,要不他怎么从不抱我?要不他怎么从不带我去玩?要不他怎么从不像别的爸爸那样给我讲故事?要不他怎么从不关心我的学习?要不他怎么从不接送我上学放学?
我爸是石油工人,经常一走就是十天半个月,家里家外,大事小情全都靠妈妈独自承担。好不容易,我爸休息回家,却不是骂我姐,就是打我哥,要不就是训斥我妈“慈母多败儿”,把我们几个吓得胆战心惊。虽然,他从来没打骂过我,但他让我觉得他是一颗隐藏在我身边的炸弹,随时都能要了我的命一样提心吊胆。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单位有政策,职工留在乡下的子女可以随职工农转非进到城。这样,我就从农村人一下变成城里人。本来全家团圆是件喜事,但我一想到要天天和炸弹住在一起就寝食难安,以至于天天无精打采;我的口音,我的习惯,我的穿着让我和城里地孩子泾渭分明,总被人嘲笑是“土包子”;老师讲课的方式我也一时摸不透;对新环境不适应带来的恐慌……这让原来一直是班级第一的我在其中考试时只考了个班级第七,从来没有的挫败感让我回到家就痛苦的大哭,本希望他能像别人的爸爸那样安慰我,“没事儿,下次努力就好。”但他却眉头一皱,眼睛一瞪,不耐烦地说:“哭什么哭,你那些都是借口,为自己找理由。听不懂就找老师问,同学们嘲笑,你就考第一,让他们佩服,别在这儿腆着脸哭,有脸哭没脸要强。”从此,我知道,自强是战胜嘲笑最有力的武器,努力是前进唯一的途径,不过我也开始对他敬而远之。
在乡下时,所有孩子都是自己上学放学,遇到刮风下雨也是自己跑回家。可进城后,完全不同,大多数家长都会接送孩子,即使没时间接送,天气不好时,也一定会提前等在大门口送雨具厚衣服,我却一如既往的独自面对。每当看着校门口挨挨挤挤翘首企盼的家长,我多希望那里会出现爸爸的身影,但每次都只能落寞地收回羡慕的目光,挺起瘦弱的肩膀,假装坚强的冲进雨里,任凭雨水冲凉滚烫的眼泪。冰凉的雨水让我更加坚定地认为,他不爱我。没人爱的小孩要自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躲避风雨,学会坚强。
从小,我就是个勤奋上进的孩子。无论春秋冬夏,还是严寒酷暑,总是第一个到达班级,开门,扫地,冬天生炉子,夏天开窗户。虽然到城里不用拿班级的钥匙,但我仍然会早早到校。印象中只有一次,那时刚到城里,因为担心迟到,半夜起来好几次,临近凌晨才睡着,结果一下睡过头,没赶上班车,只好央求爸爸用自行车送我。
路上,行人川流不息,车来车往,却看不到几个背书包的身影。
我有点着急,忍不住催促我爸:“爸,能不能快点,别迟到了。”没成想,他冷冷地说:“催什么催,怕迟到,就早点起床。”我连忙解释:“昨晚就怕迟到,起来好几遍,没睡好。”他不耐烦的说:“如果自己心里有,就能想办法叫醒自己。你还是有依靠,知道我能送你。我没时间,也没体力折腾。自己的事要自己解决,谁也不能代替你过你的人生。告诉你,只此一次,下不为例。”那声音和着初秋的凉,透过每个毛孔,一直钻进我的心,又延伸到四肢。当时对自己说,你一定不是他亲生的,不要再麻烦人家了,以后不论何时都要有自制力,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上中学后,他突然开始管我,管束到了让我无法忍受的地步,不准大笑,不准大叫,不准手拄桌子,不准穿短裙子,不准劈腿坐,不准浓妆艳抹,最过分的是不准和男同学来往。为这,他曾关我一个礼拜的禁闭。
那是初二的寒假,恰逢元宵节,我和姐姐以及她的朋友逛灯会,偶遇我同桌和其他几个同学,应邀我和他们七八个人在璀璨的烟花下留下了我学生生涯唯一一张除了毕业照外有男生的合影。拿到照片后,我藏在床下。谁知,还是被拥有法西斯一样无孔不入的搜查力的我爸发现,为此,家里掀起一场轩然大波,他怒气冲冲地责骂:“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能随随便便和男孩子照相,疯疯癫癫成何体统?自己不知道自爱,怎么能得到尊重?这个礼拜不准出去,在家反省。”他的小题大做令我觉得分外压抑,再也不敢和男同学有过多来往,说话行事也多了份温婉,但不再奢求得到他的爱。
我也曾希望在我生病时,他能嘘寒问暖;我也曾希望我学习骑自行车时,他能扶着车子;我也曾希望放学回来吃到他做的饭菜;我曾希望我远行时,能看到他目送的身影……但希望总是落空,一颗心一次又一次高高狠狠地摔在地上,徒留纵横交错过的裂痕,父女关系渐行渐远,我对他除了淡漠便是无视,分离没有想念,相见也无言。
工作后,他不再责骂我,可我始终感到背后有一双虎视眈眈的眼睛在时刻盯着我,如影随形,令我不敢有丝毫放松,更不敢出现一差半错,但每每又总是咬牙切齿的厌烦。
他每次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都恶劣地回到不一定,听着他落寞的回答,心里有种报复后的快乐。
妈妈去世后,失去唯一的纽带,我更是很少回去。
去年,他在妈妈去世后找的老伴离开,没人照顾耄耋之年的他,哥哥姐姐都没时间不说,他们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自顾不暇,如何照顾老人?经过协商,只有我时间和工作都随意且相对年轻(我比他们小十几岁),可以承担照顾他的重担,从此我就在他家安营扎寨。
开始我还能忍耐他的反复无常,但只过了不到一个月,我就和他大吵了一驾,气得我跑到姐姐家,不停抱怨,期间提起小时候那些事,更是义愤填膺地说他根本就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从来就不爱我。
姐姐看看我说:“他其实最疼你,只是他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你忘了,小时候他每次回家都给你带好吃的,咱三个只有你可以从他兜里捡钱,只有你可以和他睡一个床,只有你怀孕时他想方设法给你淘换你爱吃的东西。别总记得他的不好,多想想他的温暖。”
姐姐的话如一习春风吹化蒙在我心上的坚冰积雪,冰雪消融那一刻,我看见了许多。
我看见4、5岁我坐在他怀里吃着那个年代很少有孩子吃的到的点心;我看到7岁的我穿着村里同龄孩子中唯一一双红皮鞋,快乐得奔跑,笑声飘荡中爸爸站在门口嘴角上扬;我看到14岁生日那天,我出车祸时他匆匆来到时脑门上密密麻麻的汗水,和他看我脚趾能动时如释重负的瘫软;我看见我生病不想吃饭,他给我花够全家吃两天菜钱买来的面包;我看见怀孕后,在春寒料峭的3月份节省的他坐火车给我送南方空运过来的大杏子;我看到生孩子后没奶水,他一天一条粘鱼,一个猪蹄的买,收拾,炖……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被我藏起来的事儿无不透露出爱的信息,只是我当时被放大的不满所蒙蔽,他又不会表达,让我们蹉跎这些岁月。
如今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情绪中仔细品味,我发现父爱是若隐若现的,就如天空有阴晴,月亮有圆缺,海水有涨落,父爱的表达也各不相同,你只能抓住时机,用心观察才会发现。
父爱像丁香,只有当岁月走过,你才渐渐品出那淡淡的清香;父爱像细雨,润物无声,深情无言,却在你的灵魂深处为你撑起一片绿荫;父爱像松树,四季常青,不畏严寒,他用那高大粗壮的身躯在风雨飘摇中,为你遮风避雨;父爱像名著,只有细细品过之后,才能感悟他的博大精深,领略生命与爱的厚重。
现在看来,正是我爸那种不善于表达的父爱,正是他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让我长成为如今这个自尊,自爱,自强,自立,自制,自律的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好吧,我原谅他的不会表达,原谅他别样的表达方式。
他会原谅我多年的误解,对抗和冷淡吗?
一定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14:40:45 | 查看全部
悼父亲
在父亲节即将到来的时候,84岁的父亲却因病仙逝而去。让人不能释怀的是,父亲平常精神状态、身体很好,而这一次发病,只住了5天院就离开了人世。
提到男人,多数人都会评价:比女人要坚强。
其实,他们是把一生中遇到的屈辱、失落、挫败、病痛、沮丧甚至生活的压力和人生的沉重,全部隐忍在了心中,不肯轻易表现出来罢了。所有的这些隐忍聚集内心,就像一个又一个的电脑病毒累积,到最后导致崩盘、死机。
我是一名石油管道员工,从35年前参加工作起,就常年在外地工作,不能经常回家陪伴老人,尤其是在新疆塔里木工作的18年间,尽管每次休假我都要回河北老家,但一年中也只是屈指可数的两到三次,至多有十来天,春节陪他们过年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随着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但他们从来不给子女添麻烦,家里有活自己干,有病住院时,也因我在外地工作、怕我分心而不告诉我,常常是我向家里打电话时,才会得知老人住院的消息。
做子女的要在老人在世时常回家看看,多尽孝道,以免留下终身遗憾,等到老人离世后再做什么都于事无补了。放心吧,父亲,我们会照顾好老母亲的,您老一路走好。
                           呼和浩特分公司   李福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8:23:54 | 查看全部

天堂里的爸爸

天堂里的爸爸
爸爸离开我们已经六七年了,每年只有在清明才会想起他。不知是他离开我们时间太久,还是他留给我的印象太模糊。
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印象里围绕在身边的总是妈妈,妈妈的疼爱和斥责伴随了我的童年。爸爸因小时候家里穷,14岁就被送去当兵了,退伍复员后先后在济源钢铁厂,铁路公司工作,先后做过钢铁工人,铁路经警,开过火车,当过火车调度员,最后在一个火车小站的站长岗位上退休了。那时候家里有个拿工资的人,大家都羡慕的不得了,爸爸兄弟姊妹五个,他是家中长子,由于爷爷过世早,他承担了家中所有的重担,弟妹的学习生活以及成家立业,他一样都没有落下。
到了该上小学的年纪,妈妈把我和弟弟接到身边,爸爸也因工作调动,到了一个离家只有十几里的小站,我们才有了和爸爸接触的时间。印象中,爸爸总是骑着一辆二八大自行车,车后面装有两个自制的铁丝编的框子,每次回家框里都装着码的整整齐齐的黑煤球,也是从那时起,我们告别了做饭烧散煤的历史,妈妈再也不用因散煤质量不好也烧不着火。原来爸爸趁着休息的时间把自己积攒的散煤打成煤球,又一个个地驮回家。那时经济不好,外公利用自己修自行车手艺在外面揽到了安装自行车的活,爸爸没日没夜地干,终于学会了安装自行车的技术,妈妈下班,我和弟弟放学,都到安装现场,装一些简单的零件,拧螺丝;安轮胎,装辐条都是爸爸的,全家都动手,当时乡里90%的自行车都出自爸爸的双手。为了能改善生活,爸爸又跟人家学习打地基,当时打一座房的地基五元钱,已经很不错了。自从开辟这项收入,爸爸利用晚上的时间去为人家打地基,每当他回家时,我们都已经睡下了,早上他还得骑车骑十几里的路程到工作岗位,与爸爸相处的时间又少了。但是为了这个家,爸爸从没有怨言,总是辛辛苦苦地忙碌工作着。
如今,我和弟弟已经长大,爸爸却因为疾病离开了我们。多少次,梦里听到爸爸说帮我带孩子,醒来才意识到,爸爸已在天堂。他虽然不善于言语,表达自己的感情,但他对自己孩子,对家庭的爱始终都在,愿天堂里的爸爸安好。
                                                 刘亚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5-26 18:32:57 | 查看全部
4学习交流.gif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