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3:18
我敬畏的三个词时间:2014-09-14 作者:未详 点击:246次 其一蓦然回首。
急急匆匆,我们太忙了,吭哧吭哧,负荷太重了,喘息不已,我们太累了,抬头望去,道路太长了。需要偶尔停下脚步回望。蓦然回首,都是历史,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部历史。噢,那里有我母乳的丰盈,有我的襁褓片片,有我翻筋斗的稻场,有我爬上爬下的枫香树,有乡村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有职场的人头攒动川流不息,有失败,有成功,失败多于成功,有辛酸,有温馨,温馨多于辛酸,有同学之谊,此谊绵绵,有同志之谊,过眼烟云,有心仪的他她,却已在苍茫的远处……蓦然回首,无尽感慨,几多留恋。蓦然回首,使得匆忙的脚沉重的背疲劳的心得到瞬间的歇息,也勾起对自我历史的认同和敬畏。这个词,最适合放在日落而息的当口和年终岁尾。
其二潸然泪下。
哭有时比笑好。人在悲伤、兴奋、同情、焦虑和惆怅时都会潸然垂泪。研究表明,泪水中含有两种神经传导物质,排出这些物质,会起到缓解紧张情绪的作用。再强悍的人也需要潸然。怀念童年的生活会潸然,怀念逝去的亲人会潸然,怀念早夭的同学会潸然,怀念故土会潸然,怀念像落英般飘散的豆蔻年华会潸然,为那不期而遇会潸然,为那失之交臂会潸然,会因孩子的飞速成长潸然,会因乞讨的流浪儿潸然,会为日月更替生死轮回潸然
潸然泪下,是善意和悲悯。可惜,行色匆匆滚滚红尘中人,往往无暇或干脆忘记了潸然。这容易使人变得迟钝麻木粗俗乃至枯槁’潸然使人沉静,得到如醍醐灌顶般的清醒。这个词,适宜见缝插针到紧张生活的间隙。
其三欺乃一声。
欸乃一声山水绿,春天是有色彩的合唱。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有最先知道春江水暖的鸭鸭们的嘎嘎,有“牛羊下来”的哞眸咩咩,有被春草淹没的马蹄嘚嘚,有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有童稚的嬉戏,有浣女的密语,有喧嚣的市声,有希望的呼唤……也有我许多关于春天的憧憬和向往。这个词,适合放在生活的前头。
这就是人生。人生不是平滑的,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前进,时而驻足回望,驻足之后又是前进,时而兴奋,时而平静,平静之后又是兴奋。这就是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3:35
天涯海角也要回来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03次 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然而,“自古忠孝两难全”,一如生活中的我们,往往由于工作和其他的事情,要奔赴他乡,致使不能经常地陪伴在长辈面前侍奉老人。范春歌,曾获得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范长江新闻奖”,在中国传媒以远行采访著称。她倾诉真情的文字和她远行采访的文字一样,深深的爱,切切的情,涓涓地流淌在数不尽的字里行间……也许,这便是我读完这篇文章禁不住泪眼婆娑的缘由所在吧。
永远也不会忘记2001年的那个夏天。乘火车抵达山西太原,一出车站就包了一辆出租车,向两百多公里之外的老家——一个汾河边的小乡村奔去。刚刚回国放下行囊的我要去看望病中的姥姥。
汾河两岸的麦子成熟了,吹进车窗弥漫我的是久违的麦穗的醇香,那是我从小便熟悉的田野的气息。刚刚蹒跚学步,忙于创作的画家父母就将我寄养在汾河边的姥姥身旁,直到上学才将我接回。姥姥也随同来到了城市和我们共同生活,直到我结婚成家之后多年才回到她久别的家乡。
正午时分,太阳渐渐当顶,姥姥的家也愈来愈近,旅途上本来就一直悬挂的心仿佛顶到了嗓子眼,随着路程的缩短让我喘不过气来。从夜里上火车到早晨到站,我几次用手机拨打姥姥家的电话,都未有人接,而家人是知道我今天要赶回的。于是,一直有个不祥的预感,手术后的姥姥是否病情发生变化被重新送到了县城医院?
就在距村子不到30里的时候,我的手机骤然响起来,表妹带着哭腔说:“姐,你不用心急火燎地赶路了……姥姥两天前已去世了,我们不敢告诉你……眼下也瞒不住了……”她接下来的话我已经听不见了,只觉得那一片片金黄的麦田仿佛大团的火烧云从天上罩下来!
余下30里路,我不知道是怎么度过的。只知道当出租车开到姥姥家的大院时,眼前白花花的一片,有人举来一块白布迅速裹住我的头顶,披麻戴孝的族人闪开了一条道,我跌跌撞撞地从这条白色的河流中穿过去,只看见一口棺材躺在大槐树的绿阴下一一那是儿时姥姥搂着我讲童话的地方。
我跪下了。
得知姥姥病重的消息时,我尚在伊朗的德黑兰。当时,我正在海外寻访郑和下西洋的历史遗踪,伊朗是我计划中要造访的18个国家中的第11个;从2000年开始的“重走郑和路”计划,整个行程大约需要两年时间。无疑,这是我数次远行采访中时间和旅途最长的一次。
其时,姥姥85岁,已到耄耋之年。
记得2000年出发的那年,从北京办完前期签证的我直接回到了山西老家。只上过几天私塾的姥姥安静地听我坐在炕头絮絮叨叨,她像为儿时的我所做的那样,轻轻地摇着蒲扇。许久,姥姥停下了于中的扇子,说:“姥姥知道,你是在为国家干事,去吧。想姥姥的时候,就像上次在美国那样给我来个电话。但是别打多了,费钱。”
第一程完成了9个国家的采访后,我回到国内紧紧张张地开始办理下一程几个国家的签证。2001年的初夏,我再次去探望姥姥,同时向她辞行。已经86岁的姥姥,身体明显不如以往,双腿连跨过门槛都很困难。在老家的日子,我哪儿都不去,每天和姥姥坐在炕头上,望着窗外那棵枝叶婆娑的老槐树回忆我们共同生活的往事。姥姥说的最多的还是我童年的旧事。
我打小是姥姥和姨姨们给背大的。那时,大米在连粗粮都吃不饱的北方乡村当属稀罕物了,为了不委屈我这个从南方城市来的娃娃,姥姥及姨姨们每天都要设法给我蒸上一小碗用粗粮换来的白米饭。
姥姥问我记不记得仅挨过的一次打,我笑起来,怎么不记得呢?年幼的我在村里看什么都新鲜:母鸡孵蛋、小狗打架、石榴开花……有一同,我看中了亲戚家毛茸茸的长毛兔,硬是缠着人家将一窝12只小白兔都抱回了家。姥姥一再解释,生活贫困的那家亲戚全靠这些长毛兔换油盐钱。可是,小小的我脑瓜里根本没有贫穷的概念,姥姥示意舅舅强行将小兔拿走,我竟堵在院门口哭着死活不让走。于是,便有了后脑勺的一巴掌。
兔子被送走了,姥姥特意带我到那户亲戚家吃了一次饭。带苦涩味的掺野菜的玉米窝窝,让我平生第一回尝到了另一种生活的味道。姥姥说,从那以后,我竟懂事多了。
和姥姥坐着或躺着回忆往事的日子,是我一生最宁静、最温暖的时光。我甚至希望日子就这样过下去,永远。
可是,我还是得出发。姥姥早早起来煮好了20个鸡蛋,让我带在路上吃。望着她踉踉跄跄的身影,我怎么也忍不住泪水,便躲在储藏粮食的库房里抽泣。两扇厚厚的木门,是我儿时“藏猫猫”的地方。
“就这么点工夫,人跑哪儿去了?”我听见姥姥拄着拐杖在院里焦急地自言自语,接着又听见她苍老的呼唤声。我冲出去搂住她孱弱的肩,再也止不住放声大哭……
我的童年已经一去不复返。
行囊背好了,村里送行的亲友站满了院子。姥姥神情平静,可是当她拄着拐杖想站起来的时候,却挣扎了几次没有站起来,有人赶紧端来一把老藤椅,姥姥松开了我的手:“我就坐在这儿,看着你出门。”
快步走出院门的那一霎间,我回过头,坐在椅子上的姥姥向我微笑着轻轻扬了扬手,老人家的上方是那一树和她的发丝同样雪白的槐花……这幅场景让我铭心刻骨。
一个月后,我来到了伊朗。白天紧张的采访工作完成后,我想起已经半个月未与家人通话,便拨通了母亲的电话,得知姥姥住进了县城医院。在我记忆里,这是姥姥40来年第一次住院。
我当时是靠在旅馆的收银台打的电话,两腿顿时软下来,从旅馆敞开的大门望出去,一只乌鸦站在路边的电线杆上,发出悲切的叫声。德黑兰街头的乌鸦多极了,平素见怪不怪,而此时,这只孤单的黑鸟却仿佛向我预示某种凶兆。我记得在电话里只给妹妹简单地说了一句:“我要回来,即便在天涯海角也要回来!”
那天晚上,我睁眼到天明,天明就给姥姥家打电话,妹妹却在电话里告诉我,母亲说姥姥的病情稳定了,正在恢复当中,不需几日就出院了,有她和亲友们守护在身边就足够,让我千万冷静不要贸然赶回国,否则,不但余下几国的签证都将作废,还会严重影响计划好的采访行程。
听到姥姥病情好转的消息,我心情渐渐好了许多,接下来,每隔两日就给家里通个电话。我请母亲转告姥姥,一定要把这次挺过去,等着我回家。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我亲爱的姥姥还是没有能等到我回家的这一天。
在老槐树下姥姥的棺木前,母亲告诉我,实际上姥姥很早就进入昏迷状态了,但为了不影响我的采访,他们没有透露实情。我不甘心地问:“姥姥病重的时候很希望我能在她身边吧?”母亲点点头:“姥姥内心当然希望,但始终没有说过一句让你回家。”
为了能让我见到姥姥的最后一面,入土仪式特意延迟了一天。家人打开棺木,让我再看姥姥一眼。我伏在姥姥的脸颊上,轻声呼唤她:“我回来了,你能看我一眼吗?姥姥,我最亲爱的姥姥!”
一个月后,赴沙特阿拉伯的签证办妥了。当我重新踏上“重走郑和路”行程的时候,背囊里多了一样物品,那是我离开汾河边的老家时,从姥姥的坟头带走的一把黄土。
2002年7月12日,从域外飞来的班机徐徐落在机场,我走下舷梯,深深呼吸着祖国的空气,将手指触地,然后紧紧地贴在唇边——我以这种方式纪念了一个结束:历经两年完成了对郑和航线上的18个国家的采访。
2005年6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了我的《重走郑和航线摄影展》。在那天的影展开幕式上,我说,重走郑和路之后我得到的所有赞誉,都不能弥补我失去亲人的痛苦,生命的历程只有一次,那是无法重走的。由此,我也深深体会了郑和及当年跟随他远航的数万名航海者所付出的代价,乃至他们身后的亲人们。他们以对国家的忠诚、不凡的勇气乃至血肉之躯,铺就了一条海上通途,铺就了一条和平之路。这使得我以更深的敬意面对我探索的历史和历史人物。
同年7月11日,我和所有的中国人一起迎来了“郑和下西洋六百周年纪典”。
这一天,我反复默念着一个中国普通妇女的名字,那是我的汾河边的姥姥——卫月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3:48
她来过这个城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75次 1
那一年的暑假,读大二的他因着什么事负气离家出走,提早回了省城的学校。半个月后,她辗转接到他打来的催缴学费的电话。思虑再三,她决定只身前往省城。
开往省城的长途客车上,由于超载,她坐了一个小马扎,挤在过道里,怀抱碎花布缝制的包裹,一动不动。包里装着的,是他一学期的学费。
下了车,都市的喧嚣水—样倾泻而来,让她陡然间有些不知所措。有公交车驶来,她被挤攘的人群裹挟到车上,她告诉售票员他学校的名字,却被告知坐反了方向。她下来,到马路对面换车,大小车辆不停地驶过,本就头晕目眩的她更是无措。绿灯亮,她伸手拉住人家自行车的后座,想以此渡到对面。骑车人有些愠怒,可回头看了看她,便放慢脚步,不但陪她过了马路,还送她上了对的公交车。
有人给她让座,她是有些累了,可她连连摆手说“不坐不坐”,还不忘说出一个生硬的“谢谢”。她要站在售票员身边,一遍遍嘱托售票员到站了千万不要忘记提醒她。
见到他时,已经是在她问了第十几个同学之后。他从外面跑回宿舍,看到她在他的床铺边坐着,讶异到说不出话来。她递给他包裹说,学费都在里面,一路没敢松手。他接过来,包上带着些许温热,是她的。他转身拎了饭盒去食堂买了两个包子一份稀饭,几百里的路,要起多早才能这么早就赶到这里啊!
她没吃。她说,一见你,只顾着兴奋,一点儿也不饿:她说,你要团结同学,你看你同学多好,要不是他们,我怎么也找不到你啊;她说,我要走了,庄稼要赶活。
他借了自行车送她,她坐在后座上,他将繁华指给她看,她却说,这里的一切我都不稀罕,除了你。
回校的路上,他暗自想,一定要打拼出来点什么,接她回这个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4:02
2
打拼一份新天地,谈何容易?
毕业后,他租住在都市村庄,做着薪水微薄的工作,强装笑颜迎合着周遭的一切。有次打电话,她偶然在他口中听到房东的儿子要结婚。两日后,他下班回家看到她,在他租住的院落里,她正堆着一脸笑近乎诌媚地和房东说话,身旁放着的是一大包弹制好的棉花。那棉花是她一朵朵采摘下来的,她采摘的何止是棉花,更多的是希望,棉花卖了钱,就可以又偿还一些他上学欠下的债。但这次她却当作礼被送给房东,她说:孩子还小,身边又没个人儿,多亏有你帮忙照顾着。
他煮了面条给她,还特意买了大个儿的西瓜给她吃。她只吃了两小块西瓜,便说要躺一会儿。他没强求,他知道她本是不能赶远路的,常常提劲过足,落得头痛难忍。一刻钟后,她要回家,猪啊牛的都离不开她。
是中午,夏天的炙热也无法阻挡她。她不要他送,让他赶快去上班,别耽误了。
她一个人赶往车站,刚刚坐稳,肚子便疼痛至极,好不容易,她挪到卫生间,却腹泻到无法站立。她强忍着疼痛,挪到车旁,希望马上就到点的车等等她,回家的就这一班,错过了她就没了去处。全车的人都担心她估计是急性肠胃炎,这种病情怎么可以坐长途。有人要她给他打电话,她却连电话号码都不记得。她说,就是知道,也不会打,他刚刚上班,请假出来领导会不高兴。
当然,这是他后来才知道的。他回家,她也不讲给他听,只从邻居那里,他听到,那一次乘车,差一点要了她的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4:12
3
那一年的春节,他接她到城里过。
邻居都说她终于熬出了头,到了享福的时候。她也这么觉得,至少他在她身边。城市那么大,她仍是一个人不敢过马路,仍是分不清东两南北,但她觉得心安,早上做好饭,喊他起床;晚上下班,她热好饭等他。她何曾想到给的爱太多,会让人有一种窒息感。下班到点不回家,朝着他回家的方向再三张望的她,会不止一次地担心他会不会在路上出了什么事。正值盛年,除了工作,他还有不少的事要做,比如,哥们儿时不时小聚一下,见个网友或谈个恋爱,这些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应酬。她不反对,也不支持,只要她能看到他,做什么事都行,否则,她要催他,快一点再快一点。终于,因老家有事,她要回去一趟时,他平静地答应,平静到像是早就准备好了这个答案。
她不再来,他也不再催她。
直到他有了孩子。他要她来。邻居说又要享福去了,她说,哪里是福,在那里,整颗心都在他身上,一点闪失也不能有,不像在老家,只知道他在城里,不愁吃穿就好。
可是,她还是来了。像从前一样,又和从前不一样,从前,是两个人的饭;现在是四个人的饭,还有四个人的衣。同一屋檐下,岂能时时和谐。婆媳相处是千古难题,她却和他的妻从无隔阂。只有一次,他深夜醒来,路过她的屋,听到她极力掩饰的啜泣声。自那次,他才知道,原来并不是无隔阂,而是她心里揣着一个忍字。那么多的事,只顾在外挣钱的他却从未留意。他委婉地向妻子求证,妻子说,都是事实,没办法,谁让她那么笨拙。
是的,她总是忘记关天然气总开关,她总是习惯菠菜豆腐一起炒,她总是深浅衣服一起洗……纵使她再多不对,我们能不能坐下来,温柔地和她说话,像对待孩子那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4:21
4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她越来越像孩子了呢?
自从她年迈的父母相继离世之后吗?她24岁离开父母嫁人,就不分昼夜地操持着整个小家。要照顾他的孩子,作为长女,即便她的父母病重,她也只是回去伺候了三天便返回了城。公司运转的关键期,她说不能耽误了他。
父母病逝,办完后事的她返城,表情平静,看不出伤。只一日清晨,他起床去卫生间,看到她蜷在沙发上,像一只急需抚慰的瘦弱小猫。他有种想走过去抱抱她的冲动,但他却吐出一句,那么冷,都不知道盖。随后丢了毯子给她。
他学不会表达,也不会婉转,别说这些,在她这里,在外周旋自如的他连最基本的礼仪都做不到。从来没有帮她刷过一次碗,从来没有帮她洗过一次衣,从来没有和她聊过一次天。他做的也不少,买高级羽绒衣给她,尽管她几乎从未穿过;带她去看小桥流水或高楼大厦,尽管她一再以人这一辈子哪有看完的景致而婉拒;给她找了大小戏场的戏票,尽管每次她接住票的时候都要讲讲他小时候她带着看戏的趣事,可每次他说的永远是忙得快要失心疯,哪里还有什么闲情逸致。
她从来不会和他计较这些。唯有一件事,她计较得很,那便是她回家的日期。她给他的理由是,虽然已经几个年头,可还是觉得老家那里才是她真正的家。她见他不吐话,便自定了期限,孙子上了幼儿园,就到了出城之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4:31
5
哪知,离孙子上学还有半个月,她却谋了份职,在小区里做保洁员,扫扫地,清清垃圾,每月650元。他不要她做,不要说650元,6500我也给你!我什么时候让你缺了钱?她不听。他再劝,你别忘了,我让你在这儿是让你享福的。
她没作声,她知道,他是嫌她这份工。可是,他哪里知道,这是她唯一留在这个城市也是唯一可以以继续留在他身边的理由啊!从很早开始,她就有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如果孙子上了幼儿园,她在这个家就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不挣钱,还要吃他的喝他的,他挣个钱,也不易啊!
她做了这份工,做得让领导和小区业主都相当满意。她发了第一份工资,兴奋异常,这么多年,她第一次手里有了钱,毫无担负地想花哪就花哪,她要他寄100元钱给一个远房亲戚,他2岁时,若不是这个亲戚借给她的2元钱,她就无法给他看病,不然他就成了肺炎。
她做了工,但晚饭仍是她做好,尽管他很少回家吃,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应酬怎么会那么多。有一晚,仍在应酬的饭局上,他接到电话,告知她在家门口出了车祸。这时他才知道,她每天不但做好晚饭等他,饭后还到家附近的路口接他,她怕他喝酒,怕他晚回会遇到坏人……
他开着车去寻她,一路上,二七塔,百货大楼,文化路……和12年前他用自行车载着她没什么两样,不一样的是,她从抵触城市,现在已经变为这个城市的一部分,她之所以努力让这个快速发展的城市接纳她,还不都是为了他!他眼里有着泪,他这一路驶过,怎么走着走着,像是替她重新走完这大半生了呢,他想起来她生他时难产,想起来她被丈夫抛弃,想起来她几十年的孤苦,想起来她初次来这个城,是的是的,这么多年,都没有兑现自己的承诺,好好地陪着她,看这一路的风景。妈,你等等我!妈,我们在这个城市不再是过客……妈,等我!
他知道,上苍对他真的是太过于眷顾,她只是一点小伤。出院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带着儿子,陪着她一同走那条十多年前走过的路,他一直想知道不识字的她怎样一点点地在这么大的城市把他找到的。过马路时,他看到貌似有乡下来的母亲,他会帮她,就像她初次来这个城,别人也没有嫌她拉了自己车子的后座,一定是那人也想到了,如果自己的母亲来到这个城,希望也有人这样帮助她。帮完那母亲,他过来拉她和儿子的手,绿灯亮起时,她的手正好握在他的手里,她还听到他附在耳边说:妈,在这个城市里,我再也不要你像从前那样孤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4:41
再不相爱就老了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213次 “再不相爱我们就老了,我用一生去歌唱,只要有你在身旁……”轻易就将我击中。年轻的仓央嘉措吟诵着情歌,情歌里,有世间人们向往、动人的爱——纯洁得像天山的雪。我想,尽管这般完美的爱情稀薄如同拉萨日光,然而,面对长亭又短亭的生命,爱,依然是我们的青春渡向成熟、最完美的一场壮行吧。
朝圣般去爱。匍匐,实在是爱情的最佳姿势。有民国女子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就是甘愿,甘愿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姑侄两人,到底流淌着民国落寞贵族的血统,个性清奇,连爱情亦是不能流俗,不能模仿的传奇。是23岁遇到的胡兰成,清高孤傲的张爱玲一下子就低到尘埃里。可惜,乱世荡子的情爱也是兵荒马乱,他给不了她要的现世安稳。而她呢,醉笑陪君三千场,一场太过用力的爱情耗尽了她的能量。孤傲如她,亦“只能萎谢了”。不相爱就老了,她苍老得像30年前的旧月亮,高寒而薄凉。
张爱玲笔下的姑姑——张茂渊有着“清平的机智见识”。25岁的时候,张茂渊在上海开往英国的轮船上,遇到留学的李开弟。才子佳人,他给她朗诵拜伦的诗,翩若惊鸿。这一段航程美得惊心动魄,连同他种在她心里。后来,李开弟还是娶了未婚妻。去参加他的婚礼,张茂渊说:“如果今生等不到你,我等来世。”这一等,半个世纪。直至50年后,昔日佳人才子终相遇,78岁的张茂渊如愿嫁给79岁的李开弟。白发苍颜,一生如梦。
都老了。人老了,心也旧了吧。苍颜白发里,回想青春年华,最好的时光。那长长的光阴里,都没有和你在一起,多么叫人神伤!或者,只有这样的女子才配得起这样的传奇。但我还是愿意,若人生只如初见,最好的时光是我们相爱,我平凡的生命亦因爱而年轻,而努力。老了的时候,长长的一生里,我们是彼此的温暖和伴侣。生活不需要宿命般的传奇,只要一起变老就是我想要的,最美妙的传奇。
她们的相爱,一个苍老,一个苍绿。就这样历尽沦桑,错过了人生最好的时光。
我们总想来日方长,可光阴却有那么多来不及。上天不会留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彷徨,伤害、争吵,或者冷战、背叛。要相爱,趁现在。和一个人一起变老,老了。坐在墙根上晒太阳。有大把的旧可怀了,你说,年轻那会儿真好啊!他坐旁边,亦张着缺了牙的嘴,跟你念叨,是呀,真好真好。年轻那会儿爱情就像一只温柔的羊羔,有把劳草,它都冲咱们咩咩地叫……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4:52
爱的特快专递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29次 她剧烈地咳嗽着,他慌里慌张地翻找着所有的抽屉,终于找到了治咳嗽感冒的药,但他仍然感到遗憾,她平日里吃的那种特效药,由于自己的疏忽,已无库存。
她平日里身体不好,小时候落下的病根,一遇阴冷下雪的天气便会咳嗽不止。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买不起空调,他经常为此“一声叹息”。
拿着找到的药,他急忙扶她起来,将药给她喂了下去。十来分钟后,药力可能起了作用,她安稳了许多,她招呼他:将我的公文包拿来,明天一早我还得出差。
他答应了一声,嘴里说道:天太冷了,你又病着,请个假吧。
她苦笑:那哪行,这趟差事非去不可,我已经答应客户了,没事的,放心吧,我这是老毛病了,心里有底。
他遗憾地低下头,忽然间猛捶自己一下:都怪我,那种药家里没了,我早该想到今天会下雪的,白天没去买,要不我马上去吧。
她阻止了他:外面大雪纷纷,卖这种药的地方至少得在4公里以外,别去了,睡吧,说不定我出差的城市就有卖的,没事的。
她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他却睡不着。最终,他起了身,将沙发上放着的一床被子叠成一个条状,然后放在她身旁,她动了动身,搂着被子睡着了。
他出来时,已经是子夜时分,纷纷扬扬的大雪弥漫着这座小城,他的目的地是4公里外的那家药店,只有那里,才会通宵营业。
4公里的路程,本来不算长,但夜深雪大,他几次摔倒在地上。
三个小时后他同到了家里,怀里揣着十来盒那种特效药,她正熟睡着,睡梦中说着呓语,偶尔会有几声咳嗽打破这个宁静无涯的夜。
他从抽屉里轻轻掏出一张特快专递来,他在上面胡乱地写着什么,然后将那几盒药塞进特快专递里。
他一夜未睡,6点多的时候他开始为她做饭,然后假装有人找似的开门对着雪花说了些废话,然后手里拿着那份鼓囊囊的特快专递跑了进来,他像个孩子似的大声呼喊着:亲爱的,起床了。
她早就醒了,只是觉得喉咙痒得厉害,赖在床上没起来,听到他吆喝,她抬头看见一脸兴奋的他,他继续说道:我给忘了,我托喜顺给你捎药了,今天早上刚到的,用的特快专递,看,够你吃一阵子了。
她也兴奋不已,迅速地起床、吃药,然后他徒步送她去远在三公里外的火车站。
他挥舞着手在寒风中,她的眼角淌满了晶莹的泪水。他回来时发现丢了昨晚买药的发票,他嘴里喃喃自语着:丢哪儿了,老糊涂了。
三天后他收到了一份特快专递,是她从另一个城市邮来的,里面有一条白围巾,她在信里写道:有了这条白围巾,相信你不会再害怕这个寒冬。
随信跌落的,是一张雪白的发票,时间是4天前的那个深夜,内容是那种特效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09:55:08
爱的特快专递时间:2014-09-15 作者:未详 点击:129次 她剧烈地咳嗽着,他慌里慌张地翻找着所有的抽屉,终于找到了治咳嗽感冒的药,但他仍然感到遗憾,她平日里吃的那种特效药,由于自己的疏忽,已无库存。
她平日里身体不好,小时候落下的病根,一遇阴冷下雪的天气便会咳嗽不止。他们的生活捉襟见肘,买不起空调,他经常为此“一声叹息”。
拿着找到的药,他急忙扶她起来,将药给她喂了下去。十来分钟后,药力可能起了作用,她安稳了许多,她招呼他:将我的公文包拿来,明天一早我还得出差。
他答应了一声,嘴里说道:天太冷了,你又病着,请个假吧。
她苦笑:那哪行,这趟差事非去不可,我已经答应客户了,没事的,放心吧,我这是老毛病了,心里有底。
他遗憾地低下头,忽然间猛捶自己一下:都怪我,那种药家里没了,我早该想到今天会下雪的,白天没去买,要不我马上去吧。
她阻止了他:外面大雪纷纷,卖这种药的地方至少得在4公里以外,别去了,睡吧,说不定我出差的城市就有卖的,没事的。
她在他的怀里睡着了,他却睡不着。最终,他起了身,将沙发上放着的一床被子叠成一个条状,然后放在她身旁,她动了动身,搂着被子睡着了。
他出来时,已经是子夜时分,纷纷扬扬的大雪弥漫着这座小城,他的目的地是4公里外的那家药店,只有那里,才会通宵营业。
4公里的路程,本来不算长,但夜深雪大,他几次摔倒在地上。
三个小时后他同到了家里,怀里揣着十来盒那种特效药,她正熟睡着,睡梦中说着呓语,偶尔会有几声咳嗽打破这个宁静无涯的夜。
他从抽屉里轻轻掏出一张特快专递来,他在上面胡乱地写着什么,然后将那几盒药塞进特快专递里。
他一夜未睡,6点多的时候他开始为她做饭,然后假装有人找似的开门对着雪花说了些废话,然后手里拿着那份鼓囊囊的特快专递跑了进来,他像个孩子似的大声呼喊着:亲爱的,起床了。
她早就醒了,只是觉得喉咙痒得厉害,赖在床上没起来,听到他吆喝,她抬头看见一脸兴奋的他,他继续说道:我给忘了,我托喜顺给你捎药了,今天早上刚到的,用的特快专递,看,够你吃一阵子了。
她也兴奋不已,迅速地起床、吃药,然后他徒步送她去远在三公里外的火车站。
他挥舞着手在寒风中,她的眼角淌满了晶莹的泪水。他回来时发现丢了昨晚买药的发票,他嘴里喃喃自语着:丢哪儿了,老糊涂了。
三天后他收到了一份特快专递,是她从另一个城市邮来的,里面有一条白围巾,她在信里写道:有了这条白围巾,相信你不会再害怕这个寒冬。
随信跌落的,是一张雪白的发票,时间是4天前的那个深夜,内容是那种特效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