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2:55

那线光明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67次   他提出要和她分手。
  
  她一年前患了角膜炎导致眼底白斑而最终失明了。他的父母说,她过去是个好女孩,可优秀健康的儿子没有义务一辈子照顾一个盲人。
  
  她曾以为6年的爱情能够经得起这场不同寻常的人生变故,他一直是她心灵最大的希望所在,是生活里唯一的那线光明。如果他离开,她怎么面对未来的生活?
  
  她哭得撕心裂肺,悲痛欲绝。但他始终没有安慰她,更没有收回那些话。黑暗中,她只听见他用寒冰般的声音丢下的一句话:“人生,总有些黑暗的隧道需要独自穿越。”
  
  她开始咬着牙根,恨他的残忍绝情,不由得想到了死。可为他殉情真的值吗?如果那样,没准他还会嘲笑她软弱无能、有依赖症吧?与其这样,倒不如让他知道,离开他,地球照样转,自己活得更好。
  
  很久以后,她做客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问,很多后天失明的人,短时间内都很难调整好心态,你为什么那么快就接受了现实,不但生活能自理,学会了盲文,还写出了书?
  
  她原本想说“亦舒说,恨往往比爱来得更有力量,更长久。正是恨给她勇气”,但最终,她还是把话吞了回去。她相信,无需刻薄,只要他看到节目,一定会为过去曾对她的不屑而感到脸红。这才是最好的报复。
  
  节目反响很大。红十字会突然联系她,说有人愿将角膜捐献给她。于是,上天就像开了个玩笑,让她经历了失明后又复明。
  
  手术醒来的那一刻,她想起他,突然恨意全消,甚至还升出一分感谢。她常常想起他的那句话,忽然就懂了很多:或许,正是他的离开,让她学会了独自面对人生,懂得自己就是那线光明;当她成功地穿越了那段爱情,也终于走出了人生最黑暗最漫长的隧道。此后,还有什么黑暗可以令她害怕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3:09

视线之外的视线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81次   一
  
  再一次回到家乡时,他又成了众人的焦点。
  
  他这次回来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剧组就在离他家不远的地方拍一部武戏,他在戏里客串了一个小角色,离家不远的他就想回来看看。上次,在电话里母亲说,你好好在外面忙,家里面有你的两个姐姐照顾着,不用操心。
  
  每一次都这样说,他也就心安理得地在外面忙着。天知道他是怎么“忙”,每天在电影制片厂门口等戏,成了他最“忙”的活儿,好在后来演得熟悉了,不必每天为了生活去那里等,但片酬不高,依旧半死不活地撑着。
  
  虽然这样,演戏依旧是他的理想。他喜欢回到家里,看同乡们围着他,问很多关于演戏的问题,这样,他心里的焦点就集中到了成就感上,作为一个男人,他认为这一点很重要。他就津津有味地讲拍戏过程中的有趣事、惊险事,还有穿帮的事。
  
  大家围在他周围听着,细槐树的树阴下,母亲忙着给大家端茶送水,都是乡里乡亲的,他的荣耀也是这个家的荣耀,那些人就心安理得地喝着茶水,然后听他讲故事。从小,他就因为父亲早早与母亲离婚而受了歧视和欺负,他感觉现在的他终于把局面回扭过来了。
  
  母亲有时也在送茶水的间隙里问上两句,但大都是遭大家笑的,这些乡亲们,也看过几本书,也知道演戏里面都是假的,但母亲却好像不知道,常常成为笑料。
  
  那次,他讲自己演一个小太监,被主人砍了一刀之后踢下山崖。突然母亲就在一边发问了,那山高不高?
  
  于是乡亲们就笑,笑母亲的无知,是善意而附和着自己理解的笑。他也笑,那只是个镜头转场而已,其实没什么。
  
  母亲也跟着笑了,边笑边说,你看我,什么也不懂。
  
  二
  
  知道他在附近不远地方拍戏,母亲竟然和姐姐一道来了剧组。
  
  母亲的到来,让他觉得有些手忙脚乱。剧组的人都是牛气哄哄的,每一个都不耐烦地组织清场。导演是个大胡子,更是满脸的威严,这些天脾气非常不好。大家都知道,这部戏投入少,而且制片人反复改剧本,导演几次想散摊子。
  
  那天,有他的一场戏。其实他在这部电视剧里,只是扮一个小随从的角色。戏份不多,但颇不好演,因为片酬尚可,他才接了下来。他新交了女友,又换租了大房子,一切都需要钱,他明知道业内这个导演的脾气非常不好,但还是硬了头皮答应。
  
  果然,在一场哭戏里,几次都哭不出来。
  
  导演火了,说,如果再哭不出来,你就给我滚蛋。
  
  他正琢磨着怎么去演这场哭戏时,一抬头就看到了剧务在推搡着母亲。他有些怔,没有想到母亲会来到这里,而此时,她正和姐姐以尽可能好的谦和态度对剧务笑,说,我就是想来看看我的儿子,他拍戏我从没看过。
  
  剧务了解后,勉强说,就一会儿。
  
  于是,他看到母亲往自己的方向一指。本来一心想投入地演一次的他,更哭不出来了,他对着母亲摆了下手,意思是不要打扰自己的工作。
  
  场记板再一次拍响,他不敢抬头看,因为母亲得到了允准后,一直站在不远的地方看着自己。这一看的话,他更入不了戏,入不了戏就拿不到钱,心高气傲的女友就要和自己分手,这样想,他就真有了点感觉。
  
  眼泪就这样下来了,直到导演喊了停,他才收回了眼泪。一场戏总算拍完了,他走出来找母亲,母亲看到他怔了下,问了句,真哭啊?
  
  他摇了摇头,假哭。母亲却急了,那泪也有假?他不知道如何对一辈子没出过乡村的母亲解释,悄悄拉住了母亲的手臂。
  
  8岁之后他在母亲面前只哭过一次,那就是他要离开家时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本来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文化馆的工作干得好好的,也算是个县里的工作人员,但却突然铁了心要到北京闯,只那一次,让母亲方寸大乱。
  
  下面的戏份不重,他就有闲,陪着母亲一起去景区吃饭和游玩。结账时,他随手掏出钱来,母亲却突然在旁边说,钱怎么能乱放,我看你几个口袋都有。
  
  他笑了,自己就是那样散漫的一个人,眼看快三十的人了还不会照顾自己。
  
  景区很漂亮,有游船,他租了一条,慢慢划着往湖心走。他看着母亲小心翼翼的样子,笑说,妈,你看这里的风景多美。可是母亲却问,这里的水深吗?他又笑了,母亲到底是没见过世面,问的问题真煞风景。
  
  又过了两天,又有他的一场戏,这次是室内戏,由于是仿古建筑,所以他发现了一个角度,既能让母亲看到拍戏又不至于让里面的人发现。
  
  是一场有些惊险的戏,主人在屋里读书时,有刺客过来行凶,他为了保护主人甘心挡了刺客走投无路时砸过来的玉屏风。戏拍得很顺利,他也很投入,分成了两个部分来拍,当他拍完了,正想着预备给明天就要走的母亲带点什么时,一抬头就看到导演身后站着母亲。
  
  他有些愣,很长时间不笑的导演却笑了。
  
  原来屏风砸他的戏拍了两次,每一次都是他用胳膊挡住泡沫塑料做成的屏风,然后他再应声倒地。第一次刚拍完,他刚刚倒下时,没想到母亲却在外面急了,喊,假的也不行,他那只胳膊,小时候受过伤,折过一次,接上了。
  
  他没听到,但导演听到了。就在他补妆的时候,母亲竟然闯进来了,对导演说,他那只胳膊受过伤。导演先是皱起了眉头,后来就轻轻地笑了。
  
  再后来,与其他剧务一起吃饭时,有个剧务就说,导演后来还叹息了一声,说了句真好。后来他才知道,导演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
  
  他听了,觉得心里潮潮的。
  
  母亲终于要走了,他收拾好母亲的行李,一件件装进了姐姐带来的背包,临上车时,他说了句,我会打电话的。没想到母亲却说,没事就别打电话,多贵。
  
  三
  
  后来,他在另一部戏里终于演了一个二号男主角,演一个孩子的父亲。可是,没做过父亲的他,总是演不好,不是眼神不到位,就是没有把握好度,他很苦恼。
  
  那天,他很烦,就跑到马路上抽烟。抽着抽着,就看到小区里停下了一辆车,一个男人从车里走下来,拉开一边车门,走下来一位老太太,男子的手扶着老太太走向小区。他突然想,自己多久没有这样扶过母亲了?
  
  突然就很冲动,掏出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
  
  电话很久才通,传来母亲的声音时,他竟然有些恍惚,不知道说什么好。最后还是泛泛地问了句,身体还好吧,姐姐们常来家里吧。
  
  母亲一一笑着回答。然后就笑着告诉他,已经攒了两百多个小柴鸡蛋了,因为他最爱吃这个。还告诉他,她每天看北京的天气预报。末了,又说,现在天热了,要是游泳时可一定注意。他水性不好。这一点,一直被母亲记着。因为他在很小的时候,差一点儿被河水冲走。
  
  挂了电话,他想想,自己还真是多灾多难的,怪不得母亲一直不放心他。他小时候从树上掉下来摔折过胳膊,又差点儿被水冲走,再小的时候有疝气,一哭就犯,想着想着,他心里突然就有了灵光一闪。
  
  第二天,他找到编剧,问能不能改几个地方?编剧傲慢地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这已经是定下的剧本了,不太可能改。
  
  他没有气馁,继续罗列剧中的几个细节,他扳起指头数,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听着听着,编剧愣了,问,谁让你这样改的?他搔了下头,说,我妈。
  
  改完之后的戏,果然很出彩。拍完这部戏,他又想回老家了。
  
  他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母亲不是无知,也不是不知道拍戏是假,而是以她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儿子永远有需要自己呵护的地方,这也正是她的焦点所在。
  
  别人只看到他拍戏后的光彩,却往往会忽视他的危险;别人往往会感觉他在这个年龄的成功,但只有母亲会想象到他的恐惧和有可能发生的不测;他浏览美景时,也只有母亲会问水深不深。
  
  他想,这次回去,也是自己好好对焦一下母亲的时刻了,人生中有些与你息息相关的焦点,就是这样被你至亲的人关注着,体贴着,又有什么理由不能反过来,寻找一下她的焦点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3:22

如果那时的月光还在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74次   编辑意见:
  
  我们曾经不止一次想象,如果……但我们却常常忘记,有四样东西一去不返:出口之言,射出之箭,过去的时间,错过的机会。要我说,还有一样也会一去不返,那就是逝去的生命。总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母亲或者父亲会弃我们而去,他们在我们的生命里,曾经扮演着爱的角色,也扮演着令我们怨甚至恨的角色,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离去的那一天,我们的世界便永远不再完整。于是,我们便想,如果……如果……如果她(他)还在,那该有多好!
  
  我时常想象那天的月光—
  
  凌晨三时,电话铃惊醒了我,话筒里姐哭泣着叫唤着,当夜她正守在生病的母亲身边。我慌乱着开门、下楼、飞奔,冲到医院,冲到母亲床边。
  
  “妈怎么了?”我急切地问姐。姐不回答,搂着母亲的头,悲切地哭泣。“我妈怎么了?”我转身问周围,几个白大褂立在一边,没有人回答我。我大声尖叫着,一次又一次:“妈妈,妈妈!”她也不回答我。她安静地睡去,花白的头发,透着汗湿,几缕散落在额前。他们用白色的床单,把妈妈抬上担架。“你们不许这样!”我阻拦着,没有人理会我。
  
  月光下,妈妈弱小的身子,孤零零地罩着白单子,静静躺着。她从小相依为命的姐姐,我78岁的姨妈,拄着拐杖,被搀扶着,泣不成声。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洒在妈妈身上,蟋蟀凄切地叫着。一辆车迅速开来,接走了我的妈妈。
  
  多么熟悉的月光!妈妈是一名护士,经常值夜班。她穿白大褂,轻盈地穿过医院内的走廊,在病人身边,轻声问候着,时而低身掖一下病人白色的被子。
  
  月光洒进走廊,跟在她背后,柔和,宁静。白天的喧闹,病人痛苦的神情,随着夜晚的来临、月色的照映,渐渐散去。这月光仿佛一剂神奇的良药,使病人安静睡下。妈妈回到值班室,做着棉棒,消毒针管,第二天备用的器具一会儿就在她灵巧的手中清理好了。
  
  医院离家远,没有路灯。下夜班,要经过一片坟地,母亲牵着我的手,四周黑乎乎的,时而传来狗的嘶叫声。这时,关于鬼的种种传说和模样,一下子跑到眼前。听着自己清晰的脚步声,我越发紧张。知道我害怕,妈妈叫我看天上。月亮,散发着清辉,柔情地抚慰了我的恐惧。打这时起,我喜欢看月光。
  
  月光仍是那么柔和,母亲一天天老去,老得再也不能照顾别人了。38年护士时光,流逝了一个个月夜。她的腰不再挺直,佝偻了,走路蹒跚,头发花白,有时唠叨。
  
  今夜的月光,静静地洒在她脸上,不再是一剂良药。病人、家人曾那么依恋的她,睡在白色床单里,一如她曾掖过的白色被子,不再醒来。抬头看着月光,我想要月光的帮助,可是,只有眼泪如决堤般漫过。
  
  我与妈妈相处的时间并不多,从九岁到二十多岁,跟姨妈生活,十几年的时间被学习、考试、工作所占去,后来成家,一直没有同妈妈一起生活。在妈妈临走前两天,她对我说,她吃不下饭,想吃零食。我跑到医院附近的商店,买了一大包十多样零食。妈妈见了,笑着说我傻,又不是买不到,买得太多吃不了。见我一一拿出来,妈妈看了一下,只是吃了一块饼干。整理她的遗物时,那包零食原样放在柜子里。
  
  妈妈养育我们几个,工作时间颠来倒去,有时刚刚为我们做好饭菜,就到了上班时间,只好拿着饭盒往医院赶。到了医院,病人又等着她,只好不吃,就这样落下胃病。妈妈喜欢备着零食,胃疼起来,就吃上一点。
  
  姐说,妈妈一直担心我。她临走的那个白天,刚刚打完吊瓶,操着虚弱的身体,反复念叨我,不要熬夜,好像有话要对我讲。可是,我没有一点心灵感应,上班、下班,在最后一个能够见到她的夜晚,沉沉睡去。如果知道今生缘尽,我愿放下所有,守在她身边。
  
  可是,没有如果。我为她选了最后一身衣服,枣红色外套,刺绣凤凰;白色棉袜,能够养脚;黑色布鞋,是她喜欢的样式。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她静静躺着,脸庞如月光般宁静、柔和。亲友们悲恸着,几十年悲欢离合,鲜活的日子戛然而止。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她)渐行渐远。上学了,工作了,父母一回回叮嘱、目送你渐渐成长。此时,目送母亲,渐行渐远,落寞的心境悲怆而无助。
  
  素年锦时,几十岁消逝。平和朴素,花团锦簇,像月光般流转、散去。夜色深沉,独在异乡,听着蛐蛐孤寂的鸣声,我想象与妈妈一起牵手走过宛若月光的夜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3:33

哭泣的冰川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46次   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也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最大的蓄水池。2010年,最新评估显示,冰川年消融速度是2000年以来的两倍。这一时段也正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为温暖的10年。科学家们认为,造成冰川融化的罪魁祸首正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量的碳排放破坏了生态平衡。冬季过于干燥,夏天过于炎热,都在加速着冰川融化。
  
  冰川的加速融化与消退对环境和人类福祉有着极大的影响,全球冰川消融将带来洪水、泥石流、海平面上升等系列灾害。那如果南北极冰川全部融化,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京津冀地区的北京、天津、秦皇岛、唐山将沉入海底;江苏和上海消失;广州和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平原被淹没……
  
  冰川看似宏伟坚固,内里却是水的柔弱。一个十字路口摆在人们面前:是为保卫冰川而战,还是放任自流?
  
  减少碳排放,你懂的。
  
  →北极冰川,遥远而纯洁的圣地。冰川是最主要的淡水资源,地球上70%的淡水蕴藏于此。同时,冰川也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寒暑表。
  
  →北极的“原住民”们已经在遭受冰川消融造成的生存危机。没有海冰,北极熊就无法生存。若不改善,据估计,2050年将是北极熊绝种的大限。
  
  ←碎裂松散的浮冰群反而给科考船创造了更有利的航行条件。船能够轻易劈开冰块,驶进很多以前不能到达的角落。
  
  ←更大量的融水形成了真正的“湖泊”。科学家可以在湖面上从容泛舟。世界上有数十亿人口饮用冰川融水、依靠冰川水灌溉、发电。如今,冰川过度消融将带来淡水危机。
  
  →近几年的全球变暖,使生活在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渔民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难。10年前,大片的冰原还围绕着他们的村庄。然近几年,他们房屋下面的“土地”开始解冻,房子有坍塌的危险。大的冰块也在消失。
  
  ←海豹面临灭绝,也间接威胁到因纽特人的生存。现在,北极圈内已经出现了蟑螂、蚊子这样的昆虫,而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由于全球变暖,围绕美国阿拉斯加州爱斯基摩人村庄的楚克其海已不再像几世纪以来那样全面结冰,这就使得这片土地存在被淹没的危险,这里的村民不得不在9年内搬离该地,他们将成为全球变暖的首批难民。
  
  ←海豹面临灭绝,也间接威胁到因纽特人的生存。现在,北极圈内已经出现了蟑螂、蚊子这样的昆虫,而这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由于全球变暖,围绕美国阿拉斯加州爱斯基摩人村庄的楚克其海已不再像几世纪以来那样全面结冰,这就使得这片土地存在被淹没的危险,这里的村民不得不在9年内搬离该地,他们将成为全球变暖的首批难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3:43

批评你不是我的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89次   你自认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今早因塞车而开会迟到,匆匆忙忙赶进办公室,却看见主管拉着一张脸,扯高嗓门对你放炮:“你怎么搞的,每次都迟到,这么不负责任,以后谁敢信任你?”
  
  合力做着一个重要的团队项目,几个同事中就你出力最多,真是鞠躬尽瘁、呕心沥血,然而客户对成品仍不满意,这下其中一位同事对你大鸣大放:“都是你这个猪头啦,独断独行不听建议,整个案子都被你搞砸了!”
  
  身处这种难堪的局面,你心中的第一个念头会是什么?
  
  有人恐怕立刻就冒出了一股怒火:“你怎么可以用这种态度对我?!”士可杀,不可辱,于是暴跳如雷,开始恶言反击,来证明自己是真理的一方,不容污蔑。
  
  另一些人则会感到羞愧不已,无地自容:“我真是一无是处,连这点事都做不好!”而陷入自怨自艾的郁闷之中。
  
  然而,批评之言也许令人难堪,但许多时候,批评就如同裹了利刃的藏宝图,虽然有伤手的可能,但会是一个人自我成长的重要指引。
  
  聪明的EQ高手,该怎么做呢?
  
  别管语气,想想道理
  
  要取得藏宝图,首先要练的功夫就是得卸除伤人的利刃。沟通学者们发现,让一个人动气的,往往不是说话的内容,而是对方的说话态度。所以你我常会因为“你这是什么态度”而心不平、气不和起来。
  
  然而,如果你能了解,当别人伤害自己的时候,也正表示他在受到伤害,就能对对方犀利伤人的说话态度多一份体谅,甚至同情:“他心情受伤了,所以EQ不好。”那么就不会因态度而气,造成模糊焦点的状况,而忘了探索态度背后的大好道理。
  
  换句话说,请想办法只听道理,别管语气。例如,前面的批评:“都是你这个猪头,独断独行不听建议,整个案子都被你搞砸了!”原来听到耳里是:“你这个猪头,这都是你的错!”而现在,想想道理,别管语气,听到的就会是:“你在过程中都不接受我们大家的建议。”对了,这下藏宝图已经现身,快快想想,他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要是果真如此,那你可就挖到宝了,经过这一次经验,你就知道该如何改善自己的团队工作EQ。
  
  在经过思考后,若是发现对方的批评,不无几分道理,给你一个建议,不妨这样回应:“你说的对,我有时候太心急,就忽略了跟大家讨论的重要,下次我会更注意些。”或者,也可以借力使力,找出更多信息:“你觉得我哪一个部分特别给你这种感受?”线索愈多,进步的速度就愈快。
  
  对于无理批评,以柔克刚
  
  万一对方的话没道理,是误解扭曲,或恶意中伤,这样如果动气,就更会让对方伤人的念头得逞。所以以柔克刚,不硬碰硬,是当下最好的做法:“你说的也许对,我也许并不是每件事都问过大家的意思,那你觉得我可以怎么做,才能让小组运作得更好?”
  
  要不,可以心平气和地说:“你说的也许对,虽然我自己原先并没这个感觉,让我回去再多想想,好吧?”这么一来你就不会因为批评而失去心情、赔上人情。更何况,见不贤而内自省,看到别人无理批评时的恶形恶状,本身就是个极佳的学习机会,更该提醒自己,万万不可像对方一般无理。
  
  面对批评时,自卑的人郁闷,自傲的人动怒,唯有自信的人,才懂得合宜应对,造就真正的进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3:55

爱,是从甜开始的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138次   这一阵子,网上“神马都是浮云”是个火热的句子。对徐悲鸿先生来说,那马画得确是神马。这里不说徐先生的神马,说有关他的三颗水果糖。
  
  徐先生出差也好,应酬也好,总是带三颗糖回来。一颗给女儿,一颗给儿子,一颗给妻子廖静文。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月里,能有一颗糖来默默地甜蜜,胜过言语无数。
  
  1953年的某天,徐先生参加一个宴会,突发脑溢血,被送往医院抢救,三天后,永离人世。廖静文在他衣服的口袋里,发现了三颗还没有来得及给妻儿的水果糖。
  
  廖静文将那三颗糖放在书柜里,几年后,饱满的硬糖融化了,糖纸像一件宽大的衣服,一点也不合身,可那是她的念想。再后来被抄家,自然,那糖纸不见了。
  
  徐先生去世时,廖静文30岁,现在已经80多岁了,那么多的日子那么多的事情,想起那三颗糖依然老泪纵横,难以忘怀。
  
  我看这个故事时,运动了一下喉结,好像闻到糖的甜。我喜欢这个细节,喜欢这个甜蜜的习惯。于是,我跟一个朋友说了徐悲鸿的水果糖和糖纸。
  
  朋友有点不以为然,原因是她看过蒋碧薇的一本自传。蒋碧薇何许人也?徐先生前妻,当年她和他私奔轰动一时。蒋在自传说,当年徐爱上了女学生孙多慈时,吃宴席时,也会包些糖果,有时她恶作剧,趁着徐先生离开,将糖果藏了,徐先生找不着,悻悻而去……
  
  朋友说,凡事都有三面,你一面,我一面,故事本身一面。你感动了,是因为你想感动了。
  
  话题到这里就结束了,其实,他说的这个情节,我也注意到了。可在此时,我依然被感动了,因为廖静文,一生那么长,她单独地活着,写徐悲鸿的书,奔走创办徐悲鸿的美术馆……她愿意,她做了,不同凡响,生来就是做廖静文的。而那三颗水果糖,沾满糖的糖纸,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能让人记住的,常常就是一些小细节,其实我的生活里也有水果糖纸,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陕南农村,依然贫苦。有一回,我的一个伙伴,很意外地有了一颗水果糖,绿色的胶纸裹着,像是一块磁铁,拉得我们的眼珠不肯挪动,似乎咽下的口水都轰然作响。小伙伴是慷慨的,他允许我们一人舔一下,临到他时,一不小心,水果糖落在地上,正要去捡时,却被一只鸡飞快地吞了下去!他哭了,但没有一会儿,他破涕为笑,一个聪明的伙伴说,不是还有糖纸吗?
  
  那小小的方型糖纸成了他的宝贝,因为上面总有糖的甜气。后来,我跟祖父一起,去我二姑家,翻很多山,过很多河,走啊走啊,总是走不到,我不时想要折身回去,总算是到了。二姑拿出几颗水果糖的那刻,我跳起来了,我知道打开那闪光绿色的糖纸的结果。
  
  可这一次打开,却让我失望。绿纸包的竟然不是水果糖,而是自家做的玉米糖。二姑说,吃呀,你看糖纸多好看。
  
  糖纸的确好看,我突然想起伙伴那张糖纸,于是小心地将那些纸收好,准备回家后让他们分享。当然,这些糖纸把他们高兴坏了。
  
  我因此喜欢去二姑家,希望能拿到更多的糖纸。其实,第二次去时,二姑没有糖纸给我。二姑说,那些绿光胶纸是从一个大盒子上揭下来的,太像糖纸了,就想着做着“水果糖”的。
  
  那时,二姑也是30多岁,一转眼30年就过去了。每次看她,都会想起那些糖纸。前些天,二姑去世了。我回想了她的后半生,也是从水果糖纸开始的,是从甜开始的。
  
  甜蜜只有一面,就是甜蜜。甜蜜的真相,就是甜蜜。那包裹糖的纸,是一颗酿蜜的心。谁甜,谁知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4:06

你有多么拼命过时间:2014-09-13 作者:未详 点击:283次   我们一直说怎么成功的都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我们一直说怎么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为何还不遂人愿,今天,问问自己—
  
  蚂蚁:高考的时候吃饭都在背题,实习的时候一个月8天8夜没睡觉,人从160瘦到70多斤,加班到夜里2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9458:高三整整一年完全持续一个状态,吃饭从来都是在食堂到学校的路上,一路快走一路吃,晚上躺到床上一分钟内肯定睡着,那日子过得真叫一个充实。
  
  Maomj:我最拼的那会儿应该是高考的时候。每天早上5点30左右起床,跑到学校跑步。6点跑完步,开始上早自习,中间去买个早餐,然后继续自习。白天上课,中午除了吃饭和午休30分钟外就继续自习。下午下课后就吃个晚饭,然后继续自习到晚上11点学校熄灯就回家,洗漱,继续自习,一般学到晚上2点睡觉,然后第二天早上5点30起。每天从学校到家里的路程大概有十几分钟我都嫌浪费时间,自己做了学习小卡片在路上边走边看。就这样坚持了快一年,最后高考成绩是我们班的第一。这是我整个读书生涯中成绩最好的一次。成绩出来之后还是有很多人很吃惊的。
  
  魏武王:那次投标,7天6夜没回家,在办公室连续加班,每天只睡2个小时不到。
  
  六一零:大学期末考试的前一晚,自己拿了两个凳子,一个坐着一个放书,在走廊里一直背到第二天早上去参加考试。不要学我啊,应该平时就要好好学习!!!
  
  豆角:没有非常拼命的时候,只是上学期考研时,早上5点起床学习,半夜1点以后睡觉。为了省时间,都不在食堂吃,大冬天在教室旁边的小卖部买冷面包吃,早饭都在去自习的路上边走边吃,实在想吃点热乎的,就加速跑到食堂的包子铺,买几个热腾腾的包子,边吃边看书。
  
  豌豆与花妮:大学的时候减肥,每天至少1500米吧,外加不怎么吃东西,坚持了两三个月,减掉35斤。然后考研,每天5:50起床,接近凌晨1点睡觉,坚持了8个月。暑假的时候上海刮台风,学校的树连根拔起来好几棵,水漫到和图书馆的台阶齐平,我穿拖鞋去图书馆看书,整个图书馆只有4个人,就是我所在的考研小团队,呵呵,最后大家的成绩可以说是惊人的高了。然后考CFA,准备时间不充分,考前5天共睡了10个小时,飘去考场,再飘回来,回来以后鞋都没脱睡了16个小时。这是我最拼的几次了。
  
  猫咪:高三暑假,天天转一个小时以上呼啦圈,腰都红肿发青了,痛得很,但是坚持,有效果。毕业后第一份正式工作,有一个多月时间特别忙,每天从早上9点到晚上11点,周末无休。现在的工作,去年圣诞节开始加班,准备投标,我们小组三个人,负责三个案子,完全不同业务,每天不停和设计师、文案策划、创意总监等等开会讨论修改,再开会讨论修改,然后从客户那里探到口风之后反复开会讨论修改,提案是2月份,头天晚上准备到早上6点,回家洗澡,然后直接上场。那段时间不单是忙,压力大到早上起来刷牙都会产生幻觉。
  
  Verylovelyo:我本来是学计算机的,结果毕业后找了一个证券公司的工作,隔行如隔山,真是啥都不懂啊,股票基金都傻傻分不清楚,更别提什么期货期权权证。公司规定,必须一个月内考下证券从业资格证,考不下来就卷铺盖闪人。好几本书啊!最后,我在公司旁租的房子里,整整宅了十多天,连吃泡面都觉得浪费时间,每天火腿肠加沙琪玛,后来连嘘嘘都是火腿肠的味道,严重缺乏营养和维生素,每天起床来都晕眼花,手指头全是肉刺,牙龈每时每刻都在流血。每天2点睡觉,7点起来,除了睡觉,眼睛没有离开书,肩膀也肿了,想捶又够不到,就拿雨伞狠狠地敲。不过后来我还是顺利地完成了这个艰难的任务。
  
  爱琴海:最拼是考GRE的时候吧。一直是一个比较散漫的人,结果大三快结束的时候忽然非常想出国。为了能赶上当年的申请,报了暑假的GRE。那时候一本厚厚的红宝书,上面的单词我只认识20%。期末考试完直接回家开始复习,45天后考GRE。45天里出过2次家门,共计不到2小时,每天从起床开始到晚上睡觉一直在学习,不是在背单词就是在做题目。到了考试那天红宝书上的单词竟然能认识80%了。后来再也没有这么拼命过了,但是很怀念那样单调却充实的生活——原来人有理想的时候是那么地强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4:53

给陌生人依偎的肩膀时间:2014-09-12 作者:未详 点击:133次   好像好多次了,我都收到来自山西某镇煤矿的信件。我不知道写信的是谁,因为他给我的信件从来不留姓名。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给我写信,因为在他的信中除了谈煤矿的生活,很少涉及我。
  
  那该是一个不大的煤矿,下井的条件并不好,也处处充满着危险,他经常提到巷道深处的寂寞和黑暗,还有冰冷的石头以及不温暖的煤炭。生活是艰苦的,然而更贫乏的是精神生活。从初中毕业辍学打工后,他一直保持着看书的习惯,仅有的几本书几乎都翻烂了。矿工们常常聚在一起胡侃一些荤段子,他不愿听,就独自坐在工棚后边的山梁上,望着对面的大山发愣。我很想写信安慰安慰他,那年高考落榜,我曾经在大同打过工,我知道一个读书人在那种境地里的落寞、无助和内心的荒凉。然而,他并没有留下姓名。难道他只是需要这样一个单程的倾诉,把内心的一切郁闷、烦扰、落寞全写出来,交给我看?
  
  我还是想写封信给他。因为在这样的一个年龄段里,在人生最重要的路口上,需要有人帮他一把,否则他会少了奋进的勇气,极有可能被生活磨掉了锐气,而最终落入平庸的境地,像他周围的人一样。有一次,我试着拨打了他所在地区的114台,查到那家煤矿的电话,我稀里糊涂地说了半天要找的人,事实上我根本说不清楚。这唯一的希望也断了。
  
  沉默了一个月后,我又收到了他的信件。他说,这一段时间,他和领班闹了意见,矿上说不想要他了,周围的矿工也嫌他不合群。他说:“矿上不收留我,我收留我,谁都不要我的时候,我也要我。”他还在信中谈到:有一次矿上接到了一个河北的长途电话,说要找一个写信的年轻人,我没告诉他们写信的人就是我。但是我猜想那个打电话的人该是你,我也希望是你。你知道吗?那一天,我很激动。其实,我一直没有什么奢望,我只是希望你收到信的时候,认真读就是了,我很希望能有一个像你一样的哥哥,给你写信,就是在我孤单的时候,想象着依偎在你的肩膀旁边,然后,静静地让你听着一个头发蓬乱的弟弟,一点一点地诉说遭遇。
  
  —哦,亲爱的弟弟。这一封信,你才让我彻底地弄清了事情的原委。让我高兴的是,你并不缺乏坚强,你说谁都不要你的时候,你也要你。我也希望天底下所有像你一样在困难中挣扎的人,都有着这样一份坚强。这一封信让我明白,静静地去倾听别人的诉说,有时候也能给孤单无依的人以依偎的肩膀,我才知道,有一种帮助,其实需要的并不多,只要默默地,亮出你的肩膀,一个在尊严中活着的人,就得到了最好的依靠。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5:11

今天你是谁时间:2014-09-12 作者:未详 点击:106次   奶奶敲开我卧室的门,她来看看我今天穿什么衣服去学校。校长说我们每天穿的衣服要能够告诉世界今天我们真正是谁,但校长也强调了,不可以走极端。我希望校长说的极端就是我妹妹沃比今早穿的衣服——在地球上都很少见,更不用说在学校里了。今天穿什么呢?之前我已经考虑好几天了。戈尔登先生在英语课上要我们考虑清楚,自己究竟要当一个笑话还是当一首诗。
  
  我们学校已经是一个“小联合国”了,里面有来自几十个国家的学生,我们大多数不敢跟自己的小圈子以外的同学说话,所以往往不能很好地相互理解。校长想让我们用着装来告诉世界我们真正是谁,这实在是一个可以让我们交流的奇妙方法。男生们对此抱怨很多,可我们女生都感到高兴,因为我们喜欢用衣服来表现自己。我穿上了妈妈的红短裙,我转圈的时候它会像雨伞一样张开。在短裙的上面,我要披上从姐姐乌玛那里要来的蓝色旧纱丽,在纱丽之上我要穿上爸爸那件在灯光下会变换颜色的衬衫,衬衫有点儿长,但我可以挽起袖子来。爸爸说穿那件衬衫跳舞最好,没有舞伴也会跳得很高兴。最后,我从沃比的衣柜里找了一双1974年出厂的平底鞋来穿,沃比收藏了很多古董鞋,她在写科幻小说的时候穿。她说那样更容易进入状态,当然,没有人知道她所说的状态指的是什么。
  
  奶奶看到我的打扮,惊讶得睁大了眼睛,呆呆地看着。她还没来得及开口,我就指着自己说:“妈妈的衣服、爸爸的衣服,还有乌玛的、沃比的。”
  
  奶奶一下子明白了我为什么要这样穿,她说她知道了我是谁,知道了我将选择成为谁。我不记得我什么时候在哪里听过同样的话了。奶奶抱紧我,在我脸上亲了几下。这是我们波多黎各人的一种礼节。我闭上眼睛,突然闻到了一股熟悉的香气,待我睁眼时,看到了一片星空——奶奶已经把她的纱巾蒙在我的头上。
  
  这一天,我在学校里表现得非常优雅。即使有人取笑我的穿着,我也不去理会他们,我会想起奶奶跟我说的话:“我知道你是谁,也知道你将选择成为谁。”当我走进教室时,戈尔登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了,他看我的眼神好像在问:“玛丽亚,今天你是谁?”我昂首挺胸走进去,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他:今天我是一首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9 10:05:24

微笑着比什么都重要时间:2014-09-12 作者:未详 点击:159次   当凯瑟琳转学来和我同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丑小鸭。在同龄人的眼里,凯瑟琳简直就是完美的代名词,她的相貌和身材都无可挑剔,脸上常常露出笑容。她品学兼优,又是校体操队的主力,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境也非常优越,父母都是大学教师,还来我们学校做过演讲。而我住在贫民区,父亲是个货车司机,母亲则是个没文化的家庭主妇。并且,我长得一点都不漂亮,是那种又黑又胖的女孩,学习成绩也不太好。
  
  我觉得我和她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我从不主动和凯瑟琳讲话,甚至不敢正眼瞅她。在我的潜意识里,丑小鸭和白天鹅交朋友是件异想天开的事。
  
  凯瑟琳却主动找我聊天,她像对其他同学那样对待我,热情而真诚。
  
  有一次,我只是随口问了她一个问题,她却细致耐心地给我讲解。那个时候,我心里有种微微的感动。
  
  对凯瑟琳主动报以微笑是我14岁生日那天的事。在我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人会想起我的生日。
  
  10月9日那天上午,凯瑟琳递给我一个包装精美的音乐盒。她微笑着看着我,目光真诚。“生日快乐!”她那清脆温柔的声音飘过来,令我不知所措,我当时会做的便是咧开嘴巴,向她做出一个有点夸张的笑容。“你的牙齿可真白真整齐呀,笑起来多好看啊。”凯瑟琳由衷地称赞着。
  
  从那天起,我每天上学的第一件事就是微笑着和凯瑟琳打招呼。我并不是她最要好的朋友,但我一直把她当成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主动和其他同学交往,大家都说我温和了许多。我还跟凯瑟琳打球练操,体重减轻了不少。
  
  如果不是那次意外,环绕在凯瑟琳头顶上的那道幸运的光环永远不会褪去。一场意外的车祸使凯瑟琳失去了左手。完美的凯瑟琳不再完美了。去医院看望她的时候,她左手已经截掉,人还处于昏迷状态。凝视着她那美丽依旧的脸,想到她平时给我的帮助以及给我带来的快乐,我不禁大哭起来。
  
  一星期后,由于父亲被公司派到新泽西工作,我们不得不暂时分离。我离开了我最喜欢的朋友凯瑟琳,但我不敢给她打电话,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我只是默默地给她写信,向她倾诉我对她的同情、思念和感激,但这些信我从来没有寄出过。
  
  一年后,我家又搬了回来,一放下行李,我就直奔凯瑟琳的住处。她正哼着歌在浇花,左手装了假肢,假手戴了手套,这样看去,她比从前更加动人。欣喜的泪水从我眼里流了出来,我们俩在大呼小叫中紧紧拥抱。
  
  我用心地观察凯瑟琳,惊异地发现在她身上竟然找不到一丝我想象中的颓废和无奈。我的眼睛再次湿润:“凯瑟琳,你真的很了不起!”
  
  “甄妮,我给你看一样东西。”凯瑟琳把我带到书房。我看到一个玻璃柜,里面整整齐齐地排放着几十个手套。它们款式不同,质地各异,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右手的手套。
  
  “它们让我更真实地面对现在的我。”凯瑟琳让我摸着她戴着漂亮手套的冰冷的假手,“我可以扔掉这些根本不用的右手套,但我无法抛弃事实。它们在这里天天提醒我,我失去了左手但还有右手。我现在不是还像从前那样开心吗?而且,我的右手比以前更灵活了。”
  
  我心中尘封一年多的同情和遗憾在这一瞬间竟给冉冉飘起的暖意带走了。
  
  是的,永远不要绝望,只要心里开着一扇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小窗,即使失去了左手,但还有右手。14岁那年,凯瑟琳以她的乐观感染着我,并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让我懂得了微笑着走向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页: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