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25:53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38次   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说不清是悲是喜,就那样悄无声息地行走,听着我轰隆隆碾过的得意的车轮。
  
  我读大学的时候,他才刚刚小学毕业,没有考入重点中学,有人见了他便嬉笑说:你姐姐当初读的可是最好的初中,你念的这所,她看都看不上眼呢。他也不争辩,白人家一眼,用力地甩一下书包,嗖一下跨上车走人。那车也是破旧的,他几次央求家人要辆新的,可父母总冷冷丢给他一句:你姐姐当初还没车可骑呢,不照样进了最好的中学,且年年考试第一。他不再言语,只拿起气筒,哼哧哼哧地给车打气,好像将自己心里的怨怒,也一并充入其中。
  
  在学校里,老师看他上课偷偷听流行歌曲,便用教鞭敲他的脑袋,挖苦他说:你和你姐姐一个爹妈生的孩子,怎么差别就那么大呢?他红了脸,将CD机关掉。下课后有同学围拢过来,将一本最新的杂志放在他面前,说:看你姐姐又发文章了,你那些经常被老师念的文章,不会是她替你写的吧,或者,是将你姐姐读书时的作文拿出来抄了一下?他并不气,拿过杂志,翻到我的那篇文章,趴在书桌上,默默地看完。
  
  我和他很少说话,放假回家,看到我他都不会喊一声姐姐,但他却会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笨手笨脚地去厨房做饭,烧了稀粥,炒了青菜,还炸了丸子。我坐在沙发上看书,他便端过来,说:吃吧。父母回来看到他烧的饭菜,尝一口,说:真成,怎么能吃?我替他解围:比我做得好吃多了。父亲便瞪眼:做饭好吃管什么用?学习要有你一半好我们也知足了。
  
  他与父母常常不知怎么就争吵起来。他也不是那种叛逆到跟父母气势汹汹吵闹的孩子,他只是争辩两句,便出了家门。家人从不去找他,也知道他没有钱,根本走不远,顶多是在小城里游逛到天黑,而后踩着稀薄的月光,寂寞地走回家去。开门后会自己去厨房里找吃的,剥一根大葱,啃一个凉了的馒头,老鼠一样咯吱咯吱吃完了,便上床睡觉。
  
  有时候我会出去寻他。在家门口父母不会经过的小巷子里,他坐在石凳上,低头用一根树枝胡乱地画着什么。我劝他回家,他始终不肯,只说:让我一个人待会儿。我的心突然很疼,扭头走开。
  
  年龄愈大,我们的话语愈少,后来他开始发短信给我。省钱,所以每一条短信都会很长,而我因为懒惰,回复给他,常常很短。大多是学习中的苦恼,或者与父母的矛盾,我总是教育多过沟通,他便淡淡回一句:看来你也不能真正理解我。我并不计较,删掉短信,继续自己的城市之旅。将不知如何寻找出路的他,丢弃在小城。
  
  他的QQ,灰色的头像,从未亮起,但签名档却总会更新。忽而明亮自信,忽而烦恼厌世。有时他会留言给我,碰到我在,也不多言,得到回复,便即刻止住,说:姐姐你忙,不扰。
  
  有一天在家,我无意中进入他的卧室,打开床前的抽屉,看到一本厚厚的留言册。心内好奇,打开来看,一页页地翻过去,心内便生出丝丝的疼痛。几乎每隔两页,便会看到别人给他的留言里,千篇一律地说:真羡慕你,有一个如此优秀的姐姐,有她一路帮扶着,想必你也会有美好幸福的未来。留言册的下面,是一本一本的杂志,我的文字,在其中光芒闪烁。而我出过的第一本书,已经翻看得书页脱落,却在抽屉的最里面,以它夺目的光泽,将他整个的年少时光,霸道地笼罩。
  
  突然想念10岁以前的他。在雨后的泥地里,我载不动他,他便啪一下跳下车去,在小路上一边奋力飞奔,一边回头看我,兴奋地大喊:姐姐,快点骑啊!你追不上我啦!我看着他两条瘦瘦的小腿,犹如鸟儿的翼翅,自由地在风里拍打,心底的温情,慢慢膨胀,成为一朵大大的棉花糖。
  
  那段记忆,我写入了书里,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看到,而我也会看到,他褪掉沉重的外壳,如一只蓬勃的大鸟,毫不犹豫地,飞离我锐利冷硬的光环。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26:05

谁敢欺负蒋小苏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02次   一
  
  年初,公司降薪,为了省钱,我换租了一套小的住处。是早些年的那种老建筑,红砖红瓦,地板和楼梯都是老式的木质结构。四层的楼房,三层、四层都空着,我选了三楼——反正都是漂泊,能安身就好。
  
  降薪,却又频繁加班,有天晚上,忙到快12点才回去。
  
  明明困倦,却睡不着,又赶上生理周期,莫名焦躁,在屋里走了几个来回。一不留神,碰翻放在桌边的杯子。杯子落在地板上,静夜里,发出清脆响声。
  
  就那样,在那扇门前站了许久,然后轻轻地说:小苏,你也是,好好保重。想起她那张坏脾气的小脸,我就轻轻笑起来。
  
  正想收起杯子的时候,听到敲门声。我吓了一跳,深更半夜,会是谁?
  
  你楼下的。是一个年轻女孩的声音。
  
  我靠近门边,强作镇定,有什么事吗?依然没有做开门的打算。
  
  你不用开门,我就是提醒你一声,不要在这么晚的时候制造噪音,会影响别人休息的。她的声音不算高,但很严厉。
  
  哦。我回了一声,对不起啊,刚才不小心把杯子碰掉了。
  
  你已经好几天在很晚的时候发出很大声响了。她不依不饶。不是偶然这一次。
  
  我一把就把门拉开了。
  
  楼道灯光里。我看清站在门外的女孩,20岁多点的样子,瘦瘦小小。比我低了一头。却穿了一件宽大的睡袍,窄窄的小脸,眉头皱着,一脸比我还坏的坏脾气。
  
  我努力克制着烦躁,将声音放平,我以前怎么影响你了?
  
  她把脸仰起来,瞪着我。好几个晚上了,我刚睡着就被你吵醒,你不停地在屋里走来走去,声音那么大……
  
  我怎么声音大了,我打断她,我的家我走路都不行?
  
  你的家你也要遵守公共道德,这房子是木地板,本来就容易传音……
  
  深夜12点半,两个年纪相仿的女孩,竟然就这样互不相让地吵了起来,直到邻居的门开了,一个看起来更坏脾气的胖胖的妇人冲我俩大吼一声,三更半夜的,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我俩一下住了口。她狠狠瞪我一眼。下了楼。我这才发现,她光着脚,连鞋子都没穿。
  
  我恨恨地回屋,窝在沙发里气了半天,最后,生着气睡着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26:18

  二
  
  第二天下班回来,穿着鞋咚咚咚走了几步,忽然想起什么,把鞋子甩掉了——不是怕她。只是怕麻烦,实在不想再看见那张坏脾气的小脸。
  
  可是三天后,我就知道了什么叫冤家路窄。上午,正在电脑前忙得不可开交时,办公室陈姐领着一个女孩走进来,喊我,恩泽,先停一下,清洗清洗电脑键盘。
  
  我停下手里的动作,抬起头。
  
  站在面前的女孩,瘦瘦小小,穿白衬衣和牛仔裤,背一个大大的工具包。只是小脸上的坏脾气不见了,一脸微笑。
  
  姐,你好,我是蒋小苏,我们公司今天免费为老客户清洗电脑键盘,麻烦你先让一下好吗?
  
  蒋小苏,名字挺好听,笑得也蛮好看,还叫姐?好像三天前的半夜,没有跟我吵过架一样。难道,她没有认出我?
  
  我站到旁边,她飞快取出工具来开始清洗我的电脑键盘,动作利落熟练。边干活还边介绍键盘和电脑屏幕的正确清理方式。
  
  陈姐在旁边感慨,小姑娘蛮能吃苦,现在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但是肯干就饿不着……
  
  说话的当儿,蒋小苏干完了。姐,你看看,是不是干净了?那样小小的脸,笑成了一朵花。笑得我迫不得已回应一个微笑,谢谢了。
  
  姐,你满意就好。嘴巴甜得像抹了蜜,然后从包里掏出一张纸。麻烦姐给填一下意见单。然后,站在旁边用花开的表情看着我。
  
  这样的“监视”下,我只好在所有的满意后面打了钩。
  
  她深深鞠一躬,谢谢姐。
  
  陈姐还在感慨,这丫头,以后能有出息。而我,却咬着牙,真想把她喊回来问她一声,蒋小苏,你怎么这么会装呢?
  
  下班回去,走到二楼的时候,看到和我同位置的那扇门上,竟然贴着一张纸,我贴近看,上写:若蒋小苏不在家,请拨打……后面是电话号码。
  
  神经病。我嘟哝一声,正要转身离开,门忽然开了。蒋小苏,穿着宽大睡袍,光着脚站在门口看着我。确切说,是瞪着我。
  
  她的出现太突然,我掩饰着嗯了两声,只好转身走。
  
  听到她在身后说,我都能听出你走路的声音了。
  
  我回过头,我走路有特点吗?
  
  她指指我的鞋子,这栋楼上,就你穿这种细跟的鞋子,特别响。
  
  说话的时候,一点都没有笑,和白天嘴甜会笑开口闭口都叫姐的女孩又是判若两人。
  
  真服了她了。我不想再跟她说什么,继续上楼。听见她在身后说,我只希望你10点以后不要发出这样的声音行吗?我早上上班早,需要早休息。
  
  我再次回过头来,你事儿真多,住你楼上,算我倒霉。
  
  她咣地把门关上了。那一声,让我万分后悔上午没有在意见表上写上不满意的评语。
  
  进门,赌气一样,穿着高跟鞋来回走了几步,又觉得颓然,于是把鞋脱了,找软底拖鞋换上,决定不跟她计较,反正也不打算长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26:32


  
  过了一段时间,原本空着的楼上搬来新住户。一家三口,孩子四五岁的样子,很调皮。我压根没想过,原来这种木质地板的传音效果会那么强。孩子奔跑的小碎脚步,随意丢掉的物品,搬动物品的摩擦……所有声音如在耳边。
  
  那对夫妻,做小买卖,总有一个人回来很晚,开门,进屋,走路,脚步稍稍一重,我便会从梦中醒来,然后很久睡不着。
  
  忍无可忍,终于有天深夜,上楼去敲他们的门。耐着性子提醒,男人却很蛮横,谁让你住我楼下了,我们就这生活习惯。
  
  一句话惹怒了我,同他吵起来。没想到蒋小苏会上来,她的出现,让我语结,想,倒霉,看热闹的上来了。
  
  没想到,她却立场很坚定地站在我这边,用她布满坏脾气的小脸对着那个男人说,明明是你不对你还有理了?你懂不懂点公共道德!
  
  我正在气头上,听她说“公共道德”这四个字,却差点笑出来。她很爱拿这四个字说事。
  
  来了帮忙的,那男人口气弱了一些,有本事你们别住这里,搬到好地方去,那里不吵。
  
  我还没开口,就听见蒋小苏口齿伶俐地说,我们当然会有本事搬走,并且很快。但你们还是应该注意言行,别让你们的孩子以后也做这样不讲公德的人。
  
  男人愣了一下,终于住口。蒋小苏瞪他一眼,像当初瞪我时一样的眼神。拉我一把,走。
  
  于是我就乖乖地,跟着这个比我小比我个头低的女孩走了。
  
  走到我门口时,蒋小苏松开我,恩泽姐,以前我不是故意找茬的,我体质不好,睡眠很差,你的鞋子又太响。
  
  我的脸一下就红了。她又叫了我姐,还记住了我的名字。为掩饰尴尬,我岔开话题,你怎么老光着脚,地上那么脏,天气凉了。
  
  我搬过来以后发现,楼梯和地板太能传音了,干脆就光着脚,多洗几次就是了。
  
  她一歪头,笑了一下。这轻轻一笑,有点狡黯,又有点羞涩和纯真。蒋小苏,原来挺好看。
  
  那天晚上之后,楼上明显安静许多。每次我回来,也会把脚步放到最轻。
  
  但是并没有因此和蒋小苏有更多交集,依然和以前一样,几乎见不到。
  
  一天中午,陈姐过来找我闲聊,说,键盘又脏得不行了,当时应该买那个丫头两瓶清洗液的,留了她的名片,结果又弄丢了。
  
  我诧异地问,她是卖清洗液的吗?
  
  你以为她真是来白干活的?陈姐说,只是她和别的推销员不一样,帮你干了活,想买就买,不买她也不提。是啊,我怎么当时没明白呢?难怪她在门上贴纸条,原来,她是做推销的。我笑起来,我帮你找她。
  
  下班回来,径直走到蒋小苏的门前,忽然发现门上贴的纸上换了内容:蒋小苏已搬走。
  
  我愣在门前。想起她那天对那个男人说的话,她可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搬到了更好的地方?
  
  心里,莫名地有了一丝惆怅,正欲转身时,忽然发现白纸的下面,还有一行铅笔写得很轻很小的字,凑近过去,看到蒋小苏的最后留言:恩泽姐,一个人在外面,好好保重。
  
  就那样,在那扇门前站了许久,然后轻轻地说:小苏,你也是,好好保重。想起她那张坏脾气的小脸,我就轻轻笑起来。是的,她脾气坏,会跟人讲公共道德,并且刻苦努力有职业操守,谁敢欺负她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27:57

台湾往事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85次   《楚留香》流行
  
  1982年,影响台湾社会最巨大的不是政治事件,而是港剧《楚留香》的播放。这是第一部正式引进台湾的港剧。每到《楚留香》播放的礼拜六晚上,街上的人都没了,店也都关了,出租车索性也不跑了,通通都回家看《楚留香》。
  
  《楚留香》影响到了各种层面。各种以“留香”、“无花”为名的餐饮茶艺馆开了一堆,酒店小姐也多了一堆“蓉蓉”。死小孩如我,虽然不会粤语,但一定都会唱主题曲的最后一句“千山我独行,不必相送”,玩游戏时最常用的招式变成了“弹指神功”。
  
  后来许多台湾艺人群起抗议港剧的侵略,说是造成工作机会受到威胁。而当局也开始讨论这些社会现象,甚至规定港剧只能播四个月。
  
  同时,因为港产武侠剧实在太轰动,当局又把它给禁掉,导致录影带开始流行起来,许多出租店也开始出租盗版的港剧。台湾有个年代电视台,当初就是以代理出版港剧录影带而起家的。
  
  “四大天王”抢滩台湾流行歌坛
  
  20世纪90年代初的台湾歌坛,掀起了港星大举入侵的新高潮。主要原因是台湾本地唱片市场开始萎缩,而像国际唱片品牌如宝丽金,开始推出刘德华、黎明等人的专辑,其外形和包装都是台湾本地歌星无法比拟的。
  
  在这期间,香港娱乐媒体首次将“四大天王”称谓给予了张学友、刘德华、黎明、郭富城四人。港星抢攻台湾市场,也表示台湾是华语流行歌坛的重镇。如郭富城,在台湾大红后也红回香港去,另一个红回香港的是杜德伟。那几年,会跳舞的歌星特别受欢迎。
  
  在台湾本土歌坛方面,“小虎队”的成功带动了许多男孩团体纷纷成立,但大多是昙花一现,只有香港来的“草蜢”大有接班的声势。兵役问题一直是许多偶像型男艺人心中的痛。一旦服役,就意味着接近两年的时间从舞台上消失,马上会被观众忘掉。“小虎队”的陈志朋是乖乖去当兵了,为了抢攻“小虎队”留下来的这个偶像市场,各家公司纷纷推出偶像型新人,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小旋风”林志颖。当时,初中班上曾有女生一天之内把林志颖专辑听坏的纪录。
  
  不过,20世纪90年代初的流行音乐,对所谓“文艺青年”来说,最受欢迎的应该是优客李林。当年他们第一张专辑里的那首《认错》,林志炫那悠扬的假音犹如天籁般惊艳歌坛。后来的《少年游》几乎成为每次郊外活动大家必唱的歌曲之一。
  
  也不是所有的歌曲都形象正面。当时有位歌星叫李明依,总是以叛逆形象出现。她歌里的歌词“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成为一个口号在广告里大肆播放,后来,为了避免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相关广告歌曲即遭禁播。
  
  台湾掀起的“上海热”
  
  2000年9月,台湾某知名商业杂志的封面,用了上海的那张经典照片——隔黄浦江远眺陆家嘴大厦群。豪迈的五个大字作为标题——“前进大上海”,好不震撼。当期用着大量的篇幅报道上海这几年来的巨大变化,最后的结论就是,上海越来越繁荣,到上海发展肯定机会无穷,创造美丽前景与人生……
  
  而这一年稍早以前,有个在上海做生意的台商陈彬,写了一本《我的上海经验》,描述他生意中遇到的种种以及上海与台湾生活习惯的不同。当时媒体号称,台湾经香港转上海的班机上,几乎人手一本《我的上海经验》。
  
  从那时候开始,台湾掀起了一股“上海热”,市面上出现一堆与上海相关的书籍,教你怎么在上海买房子,怎么在上海做生意,怎么在上海生活等。媒体也开始大力吹捧上海。
  
  当时,台湾政局基本上还是动荡不安,再加上股市大跌,媒体整天报道负面新闻,民众简直对台湾失去了信心。而那几年的大陆,经济快速发展,上海尤其突出。所以,“上海热”可以说是结合了不满现实、追求发展、媒体大力吹捧、民众心理集体焦虑之下出现的如宗教神话般的造神运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28:18

陈丹青:书是自己的房间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88次   抄书、偷书、借书、还书,是我们青少年时代大约有过一点求知欲的青年共同的记忆。“我们这拨人”书单,有俄国的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契诃夫、托尔斯泰,美国的杰克·伦敦、海明威,法国的作家巴尔扎克,英国的狄更斯、哈代等。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你不要告诉人家你是读书人,你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个身份。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
  
  陈寅恪先生周游列国,至少通20多种语言,可是他在清华填表时只填了两种通晓的语言,梵语和德语。在香港逃亡时,日本人到他家里要挟他出来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当时楼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来和日本人交涉,是很流利的日语,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语这么好,但是不到万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会讲日语,这就是教养。
  
  我读书实在是少,但是在我读过的书当中,它实在是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还有非常多的不知道……因为所有书交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你要自以为非。
  
  一本好书会让我安静下来,会让我有内心生活,我每天爬起来出去都是应酬、都是谋生、都是作假,但是片刻的安静都是读书带来的,法国人蒙田有句话,大意是人类一切灾难在于人回到家还安静不下来。我很庆幸我没有变成在自己的房间里面安静不下来的人,这和我这么多年多多少少读书有很大的关系。书最大的好处是让你安静下来。
  
  弗吉尼亚·伍尔芙说,“若以书而论,每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给你一个庇护,让你安静下来。”我在桥底下睡过觉,两三个男孩挤在窄床上也睡过,但是我的青少年时期真的非常快乐,大概就是因为有书。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28:27

北斗人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90次   小赵其实不小,论年龄,三十好几,论工作职务,名片上是项目经理。可是她有时却很“小”,就是小孩子的“小”,爱闹,爱笑,笑起来声震屋瓦。
  
  小赵闹起来就是一个小孩子。有一回在朋友家侃大山,我坐在她旁边,不知怎么说到兴奋处,她张口就朝我的左手臂上咬了一口,痛得我发誓记她一辈子的账。
  
  小赵名顺超,因其名字中有一个“超”字,每次听到电话响,一看到是她的电话号码,我心想,“超级报料”来了。
  
  时不时有这个“超级报料”,让我体验到“给比拿愉快”的感受。小赵是深圳市的五星级义工,去年考了一个社工证,立志做一个“助人自助”的人,现供职于深圳市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是一家非营利的民间组织机构,专门为政府、企业、个人等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正适合小赵这样的人施展身手。她不忘适当的时候就来“报料”:“国庆节我们北斗义工要跟一家残疾人企业欢度国庆,举行中秋联欢活动,顺便要为一对残疾人朋友举行婚礼,你要赞助月饼,有多少给多少。”“国庆节后第二天我们在体育馆北门口搞募捐活动,你收拾点你不穿或很少穿的衣服捐过来,帮助一下山区的孩子们吧。”“把你小孩读过不要的故事书都整理出来,我们要给深圳华阳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建一个图书室。”她在电话里总是一点不见外,与其说她是启发你献爱心,可不如说是她发号施令要你行善。她会拿话来威逼利谤我:“善有善报啊!”
  
  小赵真的不小。干劲蛮大的。她二十来岁开始干义工,一干就是十几年,其中的大——大的干劲,大的心胸,大的目光,大的愿望,应是一般小心思的人所不能理解的吧?
  
  那天看她给我的名片,一张小小的浅绿色卡片,正面印着小赵的单位地址和名称,我看着“北斗”两个字,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北斗星。这也让我联想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卡片的背面是16个字:“为民解困,助人自助。关爱生命,奉献社会。”这是他们“北斗人”的工作理念,应该说与“譬如北展,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异曲同工。
  
  香港人称社工为北斗星,喻为照亮人的人生和前途。作为社工的小赵,她的大笑能感染人自然不难找到答案,她在深圳无房无车,但是她总是满脸自豪感:“我有很多朋友!”一旦她认准了的人,她会“咬”住不放。自然,她“咬”住的人,亦能感受到不一样的“痛”感,痛快,或是来自生命中一些无法言说的疼痛。这种疼痛在喧嚣浮躁的时代里,会让你停下来寻找方向。它像北斗星一样,指示你明了从何处来。走向何处,指引你找到生命最初和最后的痛感,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51:08

我们这儿的人都很讲感情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21次   他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一帆风顺上了大学。如果这样一直走下去,大学毕业,找个白领的工作,朝九晚五,提职加薪,买车买房,人生一赢在一条线上跑。
  
  毕业那年,他看了西部计划招募志愿者的宣传,突然决定去支教一年。想法很简单,去过一过不一样的生活,权当是旅游了。
  
  他去了陕西的一个小地方。那里漫天黄土,很像西部电影里的荒凉。学校倒不小。十里八村的孩子都来这儿上学,他教英语。
  
  第一节课他就傻了眼,初二的学生,怎么可能连26个字母都念不标准。他用录音机录了音,一遍一遍重复那些字母。
  
  他中规中矩地教,孩子们也很努力地学,可是,一次考试下来,他教的班居然是年级倒数第一。那天,他的天空都是灰的。
  
  他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见到树,就问这是什么,用英语回答。回答不出,他就罚,罚他们去跑一百米,罚他们把树叶吹响。孩子们慢慢地都喜欢上了这个阳光灿烂的老师,他们觉得他特哥们儿。比如,李铁淘气把篮球筐弄坏了,他自己花钱修好了,没有告诉校长。再比如,萍萍英语没考及格,他把卷子悄悄给她,卷子他都改好了,分数也打高了,他说;这是我们俩的秘密。
  
  再上课时,李铁不再手脚乱动了,老师够意思,咱也得有表示。萍萍再考试,分数自己涨了上去,她可不想再让老师为难。
  
  一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他带的班英语成绩全年级第一。家长们来拿通知书时,脸上都笑开了花,他们说:这大城市来的娃儿就是有本事。
  
  他宿舍的窗户不知是谁加了保暖层,他门口不知是谁放了鸡蛋和时令蔬菜。他走在路上,就会有人拉他去家里吃饭。他从来没觉得自己这么重要过。他渐渐地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的孩子,这里的人。
  
  可是,一年的期限到了。家里打电话催他回去了,工作都替他找好了,是很好的单位。
  
  他犹豫着跟学生们说了,唧唧喳喳的课堂一下子变得很安静。很久,萍萍说:老师,您能留下来吗?我们保证听话。
  
  他转过头去,他的难过不想让孩子们看见。他自己的心里也经历着一场战争:是走,还是留?
  
  那天傍晚,他的门被敲响了。一个男生把一个手绢包放在他的书桌上,说:老师,这杏可甜了。
  
  他问哪来的,男生说自己家树上摘的!他去过男生家,他家里只有很少的一块地,家徒四壁,哪里有一棵果树?
  
  他盯着男生的目光,又问了一句:哪来的?男生低下头:我在别人家树上摘的。已然是哭腔。他的火一下子冲上头顶,他说:我都白教你们了,怎么能偷东西?男生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吃了杏,你就不会想走了吧?
  
  他的火气顿时变成了一汪水,很清很柔。曾有一天他买来两瓶维生素放在班里,说这里春天吃不到水果,人会缺维生素……这孩子以为是因为吃不到水果他才走的吧?
  
  整整一夜他都没睡着,翻来覆去。这一年,他跟他的娃儿们在一起,那些单纯的快乐是他不曾有过的。
  
  第二天,他去加签了一年。
  
  一年很快又过去了,他真的舍不得那些脸被晒得麻麻的孩子,他也合不得那些喊他老师喊他去家里吃饭的乡亲们,他决定永远地留下来。他跟孩子们说这些时,孩子们都哭了,他也哭了。
  
  那年同学聚会,他回去了。见到那些穿名牌的同学朋友,他们高谈阔论,动不动就提钱,谁挣得多,谁挣得少。他坐在一边,等大家都问他这些年过得怎样时,他才很自豪地说起他的那些娃儿,说起男生送来的杏,男生从来没尝过那杏,那杏很苦很酸,但是他当宝贝似的全吃了。还有,家长们总是送他荞麦面、糜子面……还真吃不惯,他呵呵地笑,末了加上一句:我们那儿的人都很讲感情。
  
  那次聚会之后,很多同学去了他教学的小镇,他给他们做家长送的荞麦面鱼儿,他们有些羡慕他,他们说:你怎么说舍就把城市的灯红酒绿都舍了呢?
  
  他望着窗外的一棵杨树,想了一会儿,说的还是那句话:我们这儿的人都很讲感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51:19

小保姆丁香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51次   因双方父母都在外地,我请家政公司帮忙介绍一个保姆。
  
  第二天,家政公司的人便把一个叫丁香的四川女孩带来了。小姑娘又瘦又小,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件宽大的旧衬衫,配上紧巴巴的裤子,一点也不合身。我看她老实,本想雇她,可又觉得她太小了。小姑娘看出我的心思,就说:“叔叔,您放心,我7岁就开始煮全家人的饭了,有不懂的您只要告诉我,叫我啷个做我就啷个做,保证听您的话!”我心一软,就是她了。
  
  谁知第一顿饭丁香就没煮好,把饭烧糊了。我和妻子什么也没说,她却伤心地哭了一扬,说:“我平时在家里吃的都是窝头,煮米饭还是头一回,水放少了。”妻子说:“不要紧,慢慢就好了。”她却说:“白花花的大米,好可惜哟!”我们故意争煳锅巴吃,还嚼得咔嚓直响,说煳锅巴能帮助消化,小姑娘这才破涕为笑。
  
  除了煮饭、照顾孩子,丁香还争着给我们洗衣服、收拾屋子。她爱定,笑起来天真烂漫。我们每天工作都很辛苦,但回到家,一见活泼可爱的丁香,看到家中收拾得井井有条,孩子被她照顾得妥妥帖帖,就都不觉得累了。最奇怪的是半个多月过去,她从来没有提起给家里打电话或联系。
  
  时间一长,我们才慢慢地了解到丁香家里的一些情况。她家姐妹3个,她最大。靠种地为生的父亲在她10岁那年患了肝癌,为治病负债累累,母亲前两年扔下她姐妹3人离家出走,不久父亲也撒手人寰。因为家穷,她升初中后只读了半年就停学了,现在她家中只有80岁的奶奶和两个幼小的妹妹相依为命,她只好自己跑出来挣点钱,寄回家做祖孙三人的生活费和还债。
  
  那天妻子悄悄问我:“我看这个小姑娘家里挺困难的,咱们能不能每个月加200元给她?”我点了点头。
  
  月底当我把700元钱给丁香时,她问:“怎么变成700元了?不是说500元吗?”我说:“你别管,给你就拿着吧。”她有些犹豫,我说:“是你记错了,当时跟你说的就是700元!”
  
  丁香在我们家做了一年零三个月的保姆。这天,她接到老家邻居打来的电话,说她奶奶病重住院,可能撑不了多久,要她尽快赶回去。我们买了些衣服和食品送给她,并结算了工资。第二天,我把丁香送到火车站,帮她买好车票,送她上了车。
  
  回到家里,才发现在丁香的卧室枕头边有张纸条,还有3000元钱。纸上写着:“叔叔:我没记错,是您记错了,当初讲的就是每月500元。也许有了这些钱,够给奶奶看病和给妹妹交学费了,可我越想心里越害怕,您和阿姨对我恩重如山,我怕将来你们想起丁香,说这姑娘没有良心!今天我把多给的钱退给您,心里轻松了好多,想着和你们分别,也许永远也见不看了,我很难过。希望以后有机会您和阿姨到我们乡下来玩,丁香。”
  
  看了纸条,我和妻子呆呆地站在那里,半晌说不出话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20 17:51:52

怎样做大国时间:2014-01-28 作者:未详 点击:180次   中国的经济发展势头要想维持,就不能仅仅靠等着外国公司的订单,等着外国的投资。中国必须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世界金融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度复杂的经济体系。
  
  中国没有基督教的传统,但是,从“天下为公”的传统中,照样可以发展出“信托责任”的理念。什么时候中国的企业家能把自己的财富看成是社会的信托,中国的市场经济就算成熟了。
  
  中国必须重新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特别是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要日益集约化。政府和社会不仅要鼓励人们减少住房面积,而且要倡导公共交通出行。
  
  一个被低油价娇惯坏了的社会是不可能有竞争力的。能源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谁能有效地回应这一挑战,谁就能在竞争中先声夺人。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发展的资源和能源成本,仍是大国应该追求的发展目标。
  
  中国人口政策的既定目标还是要让人口适当地下降。但是,必须避免“急刹车”所带来的意外伤害。要“缓刹车”,就得提前行动20年,通过渐进的政策转型,在人口下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口的急剧老龄化。
  
  政府要站在老百姓一边,帮助他们创造出内需来。具体地说,政府刺激经济的计划,除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外,还要加强社会服务的质量,比如,医疗、教育、退休金等。必须使每个劳动力创造较高的附加值,才能有足够的人均剩余价值来抚养老龄化人口。
  
  片面鼓励消费的政策,如果短期内刺激了经济,长期却破坏了经济的伦理,那么我们宁愿忍受一下短期的阵痛。
  
  文明的习惯是公共秩序的一部分。要建立公共秩序,就必须先有公共生活。否则,文明的习惯并不能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自然形成。
  
  中国首先需要的是教育平等权。这个平等权的基本精神是:每个孩子都应当享有同样数额的教育经费。富家子弟需要更优异的教育,可以自己花钱上私立学校。但是,上学的基本权利是平等的。
页: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