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09:42
我的免费邮箱原来是25M的,用起来蛮方便,容量也足够大,我根本没有那么多的邮件需要存放。
可现在,不少网站开始扩展邮箱容量,原先25M的免费邮箱扩大到260M。我时常在想,那260M的空间等我使用完,自己该老了吧。
有天去一家杂志社,编辑用的hotmail只有5M的空间。我说:“换个雅虎、网易大容量邮箱吧。”
编辑说:“5M已经够我用了,我接收的都是圈子里朋友发的稿子,我认为他们的文字是最优秀的。”
编辑很固执,但他的栏目真的精致得无可挑剔。
而另一位在媒体做副刊的编辑有次对我说起这样一件事。以前他的邮箱是免费的,容量也小,每次向读者约稿时,总是告诉他们每周只能发一篇稿子,因为多了,邮箱就放不下了。后来他升级到了收费邮箱,容量扩大了20倍。他就公告所有作者,以后可以多给我发稿了。
结果,稿件像雪片似的飞来,最多的一天他收到了400多封。他每天花两个小时进行回复,后来实在不胜其烦,不再回复了。不久,有作者投诉到领导那里,领导关照他:“要善待每篇来稿。”
许多事情就是那么奇怪,本来是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自己却会像夸父追日一样去拥有。
我的一位朋友想买车,当时定下来就是7万元左右的赛欧。可是不少人告诉他,加2万可以买奇瑞,加3万可以买菱帅,加4万可以买威驰……他拿不定主意了,最后,一咬牙买了辆帕萨特。结果家中余钱全部用完,日子一下子过得紧巴起来。朋友有次对我说:“咱工作好像就是为了养这辆车。”
很少有人会拷问一下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么?常常是这样,房子越大越好,钱越多越好,工作越轻松越好,太太越漂亮越好……
其实,我们的快乐,我们的真正需要都不会随着欲望增长,就像大厦的地基,楼造得再高,地基却永远只有一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10:02
那是在1917年圣诞节前数周。欧洲原本美丽的冬日风景因战争而蒙上阴影。
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军伏在自己战壕内,另一方则是美军。双方的枪炮声不断响起,在他们之间是一条狭长的无人地带。一位受伤的年轻德国士兵试图爬过那无人地带。结果被带钩的铁丝缠住,发出痛苦的哀号,不住地呜咽着。
在枪炮声之间,附近的美军都听得到他的尖叫。一位美军士兵无法再忍受,爬出战壕,匍匐着向那德国士兵爬过去。其余的美军明白了他的意图后,便停止了射击,但德军仍炮火不辍,直到一位军官明白过来,才命令停火。无人地带顿时出现了一阵奇怪的沉寂。年轻的美国士兵爬到德国士兵身边,帮他摆脱了铁钩的纠缠,扶起他向德军的战壕走去,交给迎接的人之后,转身准备离去。
忽然,一只手搭上了他的肩膀。回过头来,原来是一位佩戴着铁十字荣誉勋章——德国最高勇气标志——德军军官,他从自己制服上扯下勋章,别在美军士兵胸前,让他走回自己的阵营。
当美国士兵安全抵达己方战壕时,双方又恢复了那毫无道理的战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10:26
父亲是一个名老战士。50年代初,在一次剿匪中。父亲和战友们走散了。黄昏,父亲从一块巨岩后走出来,迎面撞上一个国民党残匪。父亲和匪徒几乎同时端起步枪指向了对方。
父亲明白,要想保住性命,必须一方投降。
双方对峙着,目光对着目光,枪口对着枪口,意志对着意志,一直对峙着。
当时父亲已经有三天没吃东西了,加上连日的疲惫奔波,他明白自己渐渐体力不支。但是,有一个念头一直支撑着他:必须一方投降,而投降的决不能是自己。
看上去匪徒的精神并不比父亲强多少:邋遢而破烂的黄皮军装快要辨认不出颜色了,双目无光,惊恐的面部蜡黄蜡黄的,十足的惊弓之鸟。
父亲端着枪,山一般的身躯矗立着,威严而坚毅的目光直逼匪徒。
半个小时慢慢过去了,匪徒渐渐支撑不住了,端起的枪在颤抖,手在颤抖,双腿也在颤抖。突然,匪徒摔掉步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父亲连连求饶。
父亲露出了微笑。他竭力控制住自己,才没有晕厥。接着,父亲顺手扯来一根葛藤将匪徒双手反捆起来。他拿过匪徒的枪,才发现枪里没有子弹。
这时,父亲再也坚持不住了,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其实,父亲的枪里也没有子弹了。
事后父亲感叹: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和挫折,哪怕还有一口气,决不能趴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10:38
打破模式就是机会——
20世纪40年代,方块糖是用具有防湿性纸张包装的。但是,密封纸张不管有多厚,不管有多少层,时间长一些后,方块糖仍会因受到空气的侵袭而渐渐变潮,甚至变黄。各家制糖公司动员了不少专家,耗费了不少资金,就是找不到有效的防潮方法。
他是一家制糖公司的普通职员,因为每天都接触方糖,对方糖的性能很熟悉,也常常为方糖受潮变湿苦恼。工作之余,他就琢磨着怎样才能够找到一个有效的防潮方法,他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效果。这天,他异想天开地想,能不能反思维尝试一下呢?于是,他在方糖的包装纸上开了一个小孔,空气的对流使得方糖受潮现象一下迎刃而解,解决了很多专家都头疼的问题。
这个叫科鲁索的人将自己的发明专利出售给制糖公司,得到100万美元的回报。
一个小孔100万美元,很多人在获悉了科鲁索由一个普通工人成为百万富翁只是缘于一个小孔后,纷纷扼腕,甚至有的人觉得不公平。这个世界上的智慧从来就没有专家和贫民、大师和百姓之分,敢于梦想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一根羽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11:01
一个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那人摸摸鼻子走了。
只要心灵健康,别人怎么想都影响不了我们。若我们一味地在乎别人的想法或说法,就会失去自主权。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11:20
在美国芝加哥市的西北角,有一个名叫罗爱德的小镇。前不久,该镇的教育机构为镇里一位女教师举办了一次摄影展览,展出的都是该教师以女儿为主人公的生活照片。出人意料的是,从美国各地来了2800多位记者,打破了美国个人摄影展览采访记者人数的历史纪录。
这位女教师叫露依丝,今年45岁,自1991年起一直在当地小学任教。她生活很一般,与众不同的是,就是坚持每天给女儿珍妮照一张像,从女儿出生到20周岁,足足照了20年,照了7300多张。她把这项活动称为,女儿每天都是新的。
展览馆共有八层展厅,平心而论,这些照片本身都没有什么高超之处,从拍摄技术到画面内容,都很是平凡,甚至有千篇一律之嫌。
然而,就是这些平凡的照片轰动了整个美国,扬名于世界,因为它体现了露依丝对女儿珍妮永恒的爱。去年,露依丝因此被评为优秀教师。
永恒就是美丽,执着就是艺术,平凡铸就伟大。这是人们对露依丝这一活动的评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11:29
我11岁的时候,举家前往新罕布什尔湖的岛上别墅度假。那里是绝佳的钓鱼圣地。我和父亲扛着钓竿,在鲈鱼节开始前的午夜,去过过钓瘾。在我们这儿,只有在鲈鱼节的时候才允许钓鲈鱼。
突然间,有什么东西沉甸甸地拽着我的鱼竿的那头。我慢慢地把钓线拉回来,——一条我们见过的最大的鲈鱼!
父亲擦着了火柴,看着表说:“10点,再过2小时鲈鱼节才开始。你必须把它放掉,孩子!”
“爸爸!……”我不理解,大声地哭起来。
父亲沉默着,他已经很明白地表明,这个决定是不能改变的。没办法,我只好把鲈鱼放回湖水里。
这是23年前的事了。现在我是纽约市一名小有成就的建筑师。那次父亲让我放走的只不过是一条鱼,但是我从此学会了自律。我在建筑设计上从不投机取巧,在同行中颇有口碑,就连亲朋好友把股市内部消息透露给我,胜算有十成的时候,我也会婉言谢绝。诚实是我生活中的信条,也是教育孩子的准则。
“放回去,孩子!”当时听起来冷冰冰的话,现在却温暖地留在我的心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6 16:11:51
她站在台上,带点诡谲地看着台下的学生;偶尔她口中也会咿咿唔唔的,不知在说些什么。但是,她的听力很好,只要对方猜中或说出她的意见,她就会乐意得大叫一声,歪歪斜斜地向你走来,送给你一张用她的画制作的明信片。
她叫黄美廉,一位自小就患脑性麻痹的病人。脑性麻痹夺去了她肢体的平衡感,也夺走了她发声讲话的能力。她昂然面对,迎向一切的不可能,终于获得了加州大学艺术博士学位。
全场的学生都被她不能控制自如的肢体动作震慑住了。这是一场倾倒生命、与生命相遇的演讲会。
“请问黄博士,”一个学生小声地问,“你从小就长成这个样子,请问你怎么看你自己?你都没有怨恨吗?”
演讲会的主持人心头一紧,真是太不成熟了,怎么可能当着面,在大庭广众面前问这个问题,太刺激人了,他很担心黄美廉受不了。
“我怎么看自己?”黄美廉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
她停下笔来,歪着头,回头看着发问的同学,然后嫣然一笑,回过头来。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写了起来:
一、我好可爱!
二、我的腿很长很美!
三、爸爸妈妈这么爱我!
四、上帝这么爱我!
五、我会画画!我会写稿!
六、我有只可爱的猫!
七、还有…
忽然,教室内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讲话。她回过头来平静地看着大家,再回过头去,在黑板上写下了她的结论:“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没有的。”
掌声由学生群中响起。
登高的温石
发表于 2014-4-6 16:22:37
小故事里体现出来的智慧人生!从新宇老师的帖子里,总是能够学到许多知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4-7 08:27:08
大家早上好,新周开启快乐起航,清明假期最后一天,今天4月7日星期一,农历三月初八。白天阳光极好,让我们步行沐浴春日暖阳中,人生最好的旅行,就是我们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发现一种久违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