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0:05:59

你是我的谁时间:2013-03-15 作者:小小Z 点击:267次   我靠在门边问穿着军装进门的他,你找谁?上我家来干啥?
  
  他哈哈地笑,小孩,你是在我家。
  
  我家,我外婆家!我伸出手把着门不让他进。他放下行李,一下把我提起来放到了一边。
  
  我就势坐在地上大哭,直到他拿出一把牛奶糖,我才站起来,一边擦眼泪一边把糖往兜里装,嘴里还是追问,你到底来我家干吗?
  
  外婆在这个时候回来了,说,豆豆,他是舅舅,叫舅舅。
  
  舅舅是谁啊?我好奇地看着他,奇怪他和外婆那么亲近。而他们听我说完这句话,一起笑起来。笑着,他一把将我抱了起来,傻丫头,这么快就不认识我了,我还抱过你呢。
  
  他伸手把我举得很高,我的脑袋,几乎碰到院子里那棵枣树的树枝。我又紧张又兴奋,嘴巴里的糖吧嗒掉了出来,掉到了他的军帽上。
  
  他仰起头来晃动我小小的身体,是个好看的男子呢,英俊的眉眼,笔挺的军装。他说,他是我的舅舅。可是,舅舅到底是谁呢?
  
  那年,我4岁,父母还在甘肃,我跟着外婆回到苏北的乡下。他22岁,是有了3年军龄的志愿兵,我只在出生不久见过他一面。
  
  那次他探亲,顺便回来相亲,住了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他带着我到处玩,我已经习惯叫他舅舅了,可是每到晚上,还是会问外婆,为什么这个舅舅住在咱家里老不走啊?
  
  一个月后,他终于走了。走的时候,抱起我亲了亲。我说,舅舅你什么时候再来我们家玩啊?他大笑。让我莫名其妙。
  
  再见他的时候,他当爸爸了。那次他回来相的女孩成了他的妻,转年他们结了婚,结婚第三年,舅妈生了一个男孩。孩子刚刚满月,他就高兴地带着来到我们家。
  
  爸妈已经从甘肃回到了南京,我被接回城里读书了。7岁,读一年级。一年级课本里有这样的句子:爸爸的弟弟是叔叔,妈妈的兄弟是舅舅。
  
  再叫他舅舅的时候,我恍然大悟,说,呀!原来你是我妈妈的弟弟啊。
  
  而他的儿子,我也叫弟弟,是个白胖白胖的小孩。很沉,可他总让我抱,说,哄着弟弟玩。结果小孩尿湿了我的裤子,我不干了,把不听话的小孩塞给他。他说,怕什么,你小时候还尿过我的裤子呢。
  
  我登时不高兴了,7岁的女孩子已经害羞了,瞪着他,不叫他舅舅,也不再抱他的孩子。他戳我的额头,真是倔丫头。
  
  大一下学期,我恋爱了。也许年少时期一直顺从听话,叛逆期竟然推迟到了20岁,我喜欢的既不是同学也不是校友,是一个校外的男孩。一个和我完全不同、没有什么正当职业的男孩。是一个周末,我和同学去迪厅时碰上的,他那种淡漠而略带冷酷的眼神吸引了我。
  
  为了和他在一起,晚上我开始很晚回家,甚至开始逃课。
  
  家里很快知道了这件事,强烈反对,爸妈轮番展开攻势。只是他们没有想到一向顺从的我,竟然变得那么固执而不可理喻。
  
  没想到舅舅会来找我,而且不是去家里,直接去了学校,在学校门口等到我。那天原本是约好了去迪厅找那个男孩的。
  
  他在门口喊我的名字,我有些意外,低着头叫了声舅舅。他板着脸,说,走,跟我回家。
  
  我有事。我想躲开他。他挡在我面前,我知道你有事,那事你妈跟我说了,我不同意。
  
  我笑了一下,是嘲笑吧,我想,我爸妈都管不了我,他算什么?只是碍于面子,我没有直接说,只说,那是我的事,不用你们管。
  
  我们当然得管!他声音不大,但很有分量,你是个好姑娘,你和他不是一回事,他进过好几次派出所,他连高中都没毕业,他抽烟喝酒……豆豆,你不能和他在一起!
  
  你是我什么人啊?你有什么资格调查他?我终于愤怒了,一直以来所有积压在一起的反叛倾泻而出,他不好可是我愿意和他在一起,你没有权利管我!
  
  我从他身边冲向路的对面,我讨厌他们,尤其是他。他的自以为是,在那一刻,让我讨厌到了极点。
  
  我终于赢得了恋爱的自由。我已经过完了20岁生日,比妈妈高出了半头,爸妈无法再用压制小孩子的方式压制我。他又来找过我一次,我冲他大喊,我不认识你!
  
  舅舅没有说错,我和那个永远在午夜清醒白天沉睡的男孩,的确不是一回事。却没想到分手那么艰难。男孩在这个时候露出性格中最偏执的一面,不允许我离开他。他先是央求、道歉,然后就是恐吓……他去学校找我,堵在我回家的路上,有一次,手里还拿着刀子……
  
  我心力交瘁,悔不当初却不能诉苦。是我自己愿意的,当初他们那么阻止。
  
  那天下午放学,因为担心男孩会来纠缠,我几乎是夺路而逃,出了校门直奔向公交车站。过路的空当,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臂。我一慌,刚要用力甩开,听到一个声音说,豆豆,跑什么,是红灯。
  
  回头看,竟然是舅舅,我说不认识的男人。不知怎么,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他还是不放心我,过来看看。
  
  我哭得像个受尽委屈的孩子,边哭边诉苦。他拉住我的胳膊,不怕,豆豆,咱们去找他。
  
  我却不肯,实在不想再面对当初让我迷恋,如今恨不能彻底摆脱的那张苍白的脸。
  
  不怕,不怕,有舅舅呢。他拍我的背,哄着我。
  
  我还是摇头,我说我想回家。
  
  他叹口气,片刻,牵着我的手过马路,然后打车送我回家。
  
  路上,我一直不说话,快到家门口的时候,小声地求他,别跟我爸妈说,好吗?
  
  他摸摸我的头发,点点头。在离家几十米的地方,我们下了车。然后他一直看着我回家。短短的几十米,我一直没有回头,知道他在,却回不了头。
  
  第二天早上,却又在学校门口碰到他。他说,豆豆,以后他不会再来找你了,别担心了,你要好好念书,外婆说,想让你考研究生呢。说话的时候,他低着头,似乎在掩饰什么。
  
  可我还是看到了他额前的一大块青,和左眼角处不太清晰的伤痕……只叫了一声舅舅,我就说不出话来,眼圈也红了。
  
  没事没事,就那个瘦巴巴的小子,舅舅能打他仨。以后他不敢来找你了,快去上课吧。
  
  我不动,眼睛红红地看着他。他依旧高大挺拔,当兵练就的身体看起来依旧坚实,可毕竟是过了40岁的人了,发福了,和20多岁的年轻人动手,不吃亏才怪。
  
  一直进了教室,眼泪还没有掉完。那天,心里始终是疑惑,为什么他会对我那么好。课间的空隙拿了辞典来查,大意说,舅舅,是母亲的兄弟。有些地方,也叫娘舅,风俗中,是一个女孩子生命中很重要的人,出嫁后,娘舅就是说话最有分量的娘家人。
  
  那天,我终于知道了他是我的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0:06:15

爱他就要让他知道时间:2013-03-15 作者:小小Z 点击:1910次   爱他就要让他知道
  
  在爱情中,你一定要明白,什么是和自己有关的,什么是和自己无关的。而说到底,和自己有关的就是——你到底爱不爱我?而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则是——他和谁有感情瓜葛?他还有什么需要考虑的?他的父母是否接受我?因为所有这些事情和他是否爱你没有关系,只有当你们决定相爱以后,那些事情才需要被考虑,假如他不爱你,或者你不爱他,那些事情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许多人常常分不清这一点,总是被“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弄得糊里糊涂,结果是蹉跎了岁月和感情。
  
  另外,还要记住:爱一个人就要让他知道。
  
  对那些说“我还没有准备好”的人,你要尊重他们的想法,但一定不要消极等待——在一棵树下守得久了,碰上一只一头撞上的兔子也是可能的,但是,有几个成功的猎人是靠这种方法获得猎物的?你要学会像简·爱一样抓住时机,在感情的胶着状态,机智勇敢一举突破,你要想清楚,大不了,就是得到一个否定的答案,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呢?在感情方面,最坏的事情就是一直拖下去,没有结果。每天你都企盼事情有新的进展,但是一天结束了,什么都没有发生。拖来拖去,原本属于你的机会可能就会成为别人的。
  
  ——蔡浩摘自陈彤《爱他就要让他知道》
  
  世上有两种越轨,身体的越轨,情感的越轨。身体越轨最重要。因为情感越轨不一定会导致身体越轨,身体越轨却必然包含着情感越轨。我不相信一个人的身体和情感可以截然分开。如果用一个比喻的话,情感越轨是开花的轨,花不一定结果。而身体越轨则是结果的轨,结了果的就一定曾经开花。
  
  我相信,很多人都越过开花的轨。只要你够诚实,就该承认,对于自己的爱人,即使很爱,即使再爱,即使最爱,她,或者他,也不可能凝聚这世上所有令你心仪的光芒。那么,很有可能,在拥有了笃定的爱人之后,有一天,你就见到了这样一个人,有了这样一种爱情。
  
  这种爱情,虽然长在固定的篱笆之内,却也长在你必经的路旁。你可以拒绝采摘的诱惑,却无法拒绝沁入肺腑的芬芳。只是,你也知道:爱着,但是什么也不要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使是真的有千树万树的繁花在一瞬间把彼此的心照得夜如白昼,也不过是静静的,静静的,不闻半点声响。
  
  这种只开花的爱情,往往没有什么结果。因为它自身发生的过程和意义,就是一种最美的结果。当然,如果把这种爱情延伸下去,也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婚姻和具体的家庭。但是,只要有适当的理性,人们就会自觉地终止了这种可能。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才会只留温暖,不留伤害。
  
  ——蔡浩摘自乔叶《开花的轨和结果的轨》
  
  信物很重要。禅宗说:“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意思说,两人默契到了某种境界,不需用文字沟通,更别说信物。但我不行,我想我一辈子都达不到、也不想达到那种境界。人需要人,需要体温、呼吸,需要看到、摸到对方。如果看不到,也希望有个东西可以代表对方。纯心灵的爱,就像气球,虽然很大,但永远飘忽不定。而且一刺就没了,毫无妥协的余地。
  
  如今的时代,情侣间大部分的诺言,都不会实现。但一份美好的信物,可以让我们怀念起那勇于发誓的昨天。
  
  ——王文华《我曾为她许下诺言》
  
  男人分两种:一种喜欢戴安娜;一种喜欢卡米拉。女人也分两种:一种喜欢许别人一个未来;一种喜欢让别人许自己一个未来。戴安娜是后一种女人,而卡米拉是前一种。
  
  很多年前,一个叫徐志摩的诗人爱上了一个叫林徽因的姑娘,他热烈地追求她,求她许自己一个未来,但被拒绝了——林徽因选择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她并不是不肯给徐志摩一个未来,我猜她是更愿意和梁思成共创未来——他们一起走遍大江南北,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夫妇二人共同被尊为学术领袖。而至于徐志摩呢?如果没有风流艳事,真不知道还有谁会谈论他。徐志摩这样的男人,能给女人以什么未来呢?
  
  对于大部分女人来说,未来其实就是余生。
  
  女人选择爱情,本质上无非是选择和谁过一辈子——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懂得“选择”,她们只懂得挑拣。她们不知道选择意味着承诺,而挑拣从来只考虑性能价格比,所以对于一个精于挑拣的女人来说,其实是很难有未来的——因为她的眼光太短,但人生却很长,总有她看不到的地方。而一个懂得选择的女人,也许会经历坎坷风雨,不过她终会有未来——因为当没有许她一个未来的时候,她会给自己许一个未来,甚至给别人许一个未来。
  
  ——陈彤《谁能许你一个未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0:06:26

爱情交通规则时间:2013-03-15 作者:小小Z 点击:298次   人生是一条由情和爱编织的五彩飘带。飘飞在天,她是彩虹一弯霞光四射,让你疯、让你闹、让你哭、让你笑;化落为地,她是长路一生事故频发,让你爱、让你恨、让你跑、让你跌。
  
  当每个人驾着自己情感的列车、轿车、摩托车、自行车、大马车,飞驶在漫漫人生长路的时候,一些人顺利地从友情的田间小径,驶入爱情的高速公路,接着悠然飞驰在亲情的沙滩海岸;而更多的人难免擦车、追尾、碰撞,磕磕绊绊地走完一生的历程;还有一些人则更惨了,要么是车毁心亡,要么是情残爱伤,要么是罚款扣照。
  
  其实,漫漫的人生长路是由三段路面连接和延伸开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友情路、爱情路、亲情路。每条路都有各自的色彩标志,每条路都有各自的交通规则,熟悉色彩标志的含义,掌握交通规则的重点,你才可以安心、安全地驶完一生的情感路程。
  
  友情路是黄色的。行驶在友情路上的男男女女,那黄色给你以温暖,给你以恬静,更多的是给你一种柔柔的等待。前面的车,后面的车,左边的车,右边的车,擦肩而过,回眸一瞥,都不禁会令你为之心动。但是,你不能轻易地招手、示好、亲近,否则,你就成了好色的商标、流氓的嫌疑、作风的败类、癞蛤蟆的兄弟。只有那辆让你最最心动的车,自始至终地与你同行着,驶了久远久远的路程,或在前头默默地给你引路导航,或偷偷地脉脉地跟在你的背后不声不响、不言不语,为你保驾护航,你才可以果敢地靠上去蹭她。保不准这一瞬间,黄色友情路上的黄色跑车就水到渠成地驶入红色的爱情路面了。
  
  爱情路是红色的。像火焰一样的跑车,像火光一样的路面,像火山一样喷薄汹涌的爱情路上,那一辆辆嗖嗖而过、风驰电掣的情感跑车,无疑像万千摄氏度之高的激情的岩浆。红色是颠鸾倒凤的标志,也是警示惊醒的警告。在这一路面上行驶,感情上允许你疯狂激越、爱死爱活;理性上却容不得你三心二意,更容不得你“这山望着那山高,那山有棵好樱桃”。一心一意放开马力地开好自己的跑车,其他红色的跑车就是一盏盏飞流的红灯,你必得避开她,或停下来等待。有些车闯了红灯,撞了人家的跑车,撞烂了人家的爱情,也撞坏了自己的幸福。在一生的行程中,这一段路面最让人动情、动心、泪流满面、心怀柔肠,但也是重大事故的多发地。沿着红色的爱情路一直开下去,转过山盟海誓的谷口,绕过天长地久的山岭,驶过卿卿我我的峰脉,不知不觉间,迎面而来的就是绵绵无垠的绿色亲情路。
  
  亲情路是绿色的。自然的绿色,自在的绿色,率性的绿色,没有了友情路上独自相思的凄美和苦苦寂寞的等待,没有了爱情路上穷追不舍的激动和谨小慎微的胆怯,剩下的只有被经年岁月沉淀下来的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所谓“食色,性也”的花儿都枯落了,唯有相濡以沫的你我,任凭亲情的绿色一点点地浸染着心中的相知、相识,浸染着手中的方向盘和脚下的油门、离合器,缓缓地行驶、行驶,车轮过处,飞溅起的都是绿意和夕阳的余晖。
  
  熟这些简单的交通规则,并小心地行驶一生后,你才知道,其实,换另一种角度看,说白了,爱情就是个中转站,前头是友情,后头是亲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0:06:37

爱与吻时间:2013-03-15 作者:小小Z 点击:248次   有一个词很美:以吻封缄。美到何种程度,无需我再饶舌。尽管在洁癖主义者看来,这有些不大合乎个人卫生,特别是细菌无所不在的今天,但,谁又能否认,正是这个词的存在,使吻这个忽而名词忽而动词的词,闪烁出钻石一样的光芒。
  
  相信所有的爱情,都要经过吻这个关卡。这样说,指的是古代,相信那时的两个有情人,一张嘴如果想与另一张唇进行对接,其难度不亚于今日一流的显微外科大夫把一根断了的手指重新接上。所以,只有古人才会写出“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今人不同了,现代的吻,失去了感情关卡的困难指数,接吻不再是一种心灵的攻关拔寨,而是简单得嘴到擒来。如果说它也有难度指数的话,那顶多是一个欲望的传达室而已:我要吻你了,亲爱的,请把你的激情(不必是真情)拿出来,把你皮肤(不必是心脏的)上的电拿出来,把你的“力比多”(没有力比多,有瓶装的肾上腺素也成)拿出来,把你舌尖尖上的蜜(没有蜜,糖精也可凑合凑合)拿出来……
  
  被心爱的人吻,无疑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更重要的是,这种幸福,具有很强的私密性,至少,不应该像范进中举一般,疯狂地张扬。记得张学友有一首歌,叫《吻别》,“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现在看来,这句歌词已经大大地落后,这是“爱情菜鸟”所为,真正的高手,已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就像手机刚兴时,怕自己拿那个大砖头没人看见,非得跑到热闹的地方“喂喂喂”。现在的爱情高手早就到了“虽千万人,吾往也”的地步。
  
  最可恶的是,接吻的商业化,我说的是,不时见诸报端的,某月某日(特别是情人节)某对恋人(姑且称为恋人),在某某商场举行的接吻大赛中,一吻惊人,以×小时×分,击败众多参赛选手,获得冠军。据说,接吻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不断地被这样那样的人,不,是这样那样的嘴唇刷新。人类的可恶就在这里,再神圣的东东,都可以被拉下水,都可以创纪录,并让后人来破。一破再破的结果,恐怕是唇干舌破,接吻看来也是一项力气活儿,身体不能不好,具体的零部件更不能不好。
  
  有多少吻与爱有关?
  
  如果两张越贴越近的脸,并不是因为爱情的向心力,而是风中的两片树叶,风来时,相依相偎,风过后,各自东西。若果如此,那么,我们又到哪里去找纯洁的吻,深情的吻,坚定不移的吻,一吻订终身的吻,不顾一切的吻,就此别过的吻……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我是一个“吻的卫道士”(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而是想说,至少,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吻,不应该是流水对落花的吻、浮云对树梢的吻,至少,不应该有随便与轻易。
  
  吻还是不吻,这是一个问题。
  
  我曾经把一种学名叫勿忘我的花,故意地错叫成吻忘我。现在看来,我是叫对了。吻忘我,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非常投入地吻,达到了忘我的境界,相信,这种境界,许多人都能达到,因为,接吻早就从古时候的感情活儿变成现代人的一项技术活儿,其难度系数不大,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抱得像一个人似的一对对儿就是明证。再一个就是,吻不再是爱情的标记,它只是现代人从肉体走向肉体的一个前奏。就像一个人用唇,在另一个人的唇上,盖的一个图章,没有感情的印泥参与其中,所以,你在对方的唇上也就留不下任何印记。“空口无凭”,如果毁约了,你急也没有用,吻忘我,如果吻了我,你就忘了我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0:06:47

酒杯上跳舞的神时间:2013-03-15 作者:小小Z 点击:232次   作为我的徐州老乡之一,刘伶与刘邦、李后主、刘禹锡等人一样,是个不会生锈的名字。只是别人的身份证都有详细的出生年月,而他却生焉不详、死焉不详。这厮身材短小,容貌丑陋,沉默寡言(既如此,名字还叫什么伶牙俐齿的“伶”),不善交际,做过小官,曾为建威参军。可能是受老庄影响太深了,有一天,晋武帝司马炎问他一些治国方略,他大谈“无为而治”,说什么天下本来是好好的,就因你们这些人不会管理才管坏了的,他这么一“无为”不要紧,晋武帝认为他无用。刘伶先生的官运也就到此为止。
  
  刘伶经常乘鹿车出行,据说在佛家眼里,羊拉车、鹿拉车和牛拉车代表大、中、小三种境界。在小境界里的人最多,因为牛车太普遍了。大境界则非一般人所能享受,只有晋武帝才能享受这种“专利”。刘伶的鹿车,大概相当于今天的奥迪A6吧,排气量当然是2。4的那种。不过,他与阮籍不同,阮是酒后驾车,按新交通法,要吊销驾照或者拘留。而刘伶却是酒后坐车,也就是说他配了司机。当然,这车也有租来的可能。刘伶如果仅仅是乘鹿车,携一壶酒,倒也罢了,关键是他还让人拿着锄头跟着,并对跟随的人说:“我死了便就地埋我。”
  
  刘伶这样的人,按理说是不该结婚的,因为喝酒影响科学育儿,且影响夫妻之间做销魂之事。但是,刘伶却结了婚,还有些怕老婆。比如有一次他向妻子要酒喝,其妻砸毁了酒器,哭着劝他说:“老公,你喝得太多了,酒伤身体,你要是不戒酒呀咱俩就民政局拿离婚证去!”听罢此言,刘伶出了一身冷汗,不得不做出一副妥协状:“好,老婆,你说得对,只是我自己难以控制,只有当着鬼神的面发誓赌咒才可以戒掉。”其妻信以为真,马上供酒肉于神前,让刘伶发誓。刘伶跪于神前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哈哈,誓刚发完,就一把抓过酒肉,大吃大喝,一会儿就呼呼地睡去。搞得他老婆想拉他去民政局都扯不起人来。
  
  刘伶最有意思的事情,莫过于他酒后放达,有时干脆脱得一丝不挂地呆在屋中,由此说来,刘伶应该是吾国行为艺术的先驱。这么一祼,当然有人讥讽他。只听刘伶说:“我以天地作为房屋,以居室作为衣裤,各位先生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子中来呢?”
  
  刘伶嗜酒,却从没醉过,至少没有大醉过,常对人讲:“我什么时候得一大醉才妙。”他老婆听了,气愤不过,就找几个学生,把他扔进酒缸,第二天一看,酒缸干了,刘伶却坐在缸里似醉非醉地说:“你们许我一大醉,如何叫我闲坐在这里?”
  
  刘伶也不是好鸟,酒后也爱惹是生非,有一次不知什么原因与别人争执起来,气得那人要把他打得满地找牙。谁知刘伶却嬉皮笑脸地说:“俺这鸡肋一样的胸怎么放得下你那尊贵的拳头呢!”那人一听,乐了,大笑而去。
  
  光凭这句话,谁能说刘伶真的醉了呢?我看他比谁都清醒。人间日月短,壶里乾坤长,他善于饮酒,勇于醉酒,乐于发酒疯,多少俗事,都可以让酒摆平。大概也正是鉴于此,司马王朝的“尊贵的拳头”,才没有挥到他“鸡肋一样的胸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3:42:20

找情人前,先爱只猫时间:2013-03-12 作者:小小Z 点击:1344次   “别做情人,做只猫”,这是音乐剧《恋人絮语》落幕前的歌。如果你养过猫,又刚好做过情人,或有过情人,你会承认:当只猫真是诸法皆空,能爱猫才能爱人。
  
  养过猫的人都知道。猫和狗截然不同。猫绝不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它才不跟你玩握手、坐下、打滚、捡球,那是狗儿的把戏。你永远别奢望猫一个命令一个动作,它偶然走到你脚边蹭一下,娇滴滴地说声“喵”,已是回报你的养育之恩。养它、爱它。是你心甘情愿,是你情不自禁,它不欠你。
  
  猫最迷人的是睡姿。它的四脚可以打成8字结,可以收拢成一个大圆形,可以四脚朝天,可以五体投地,可以仰天呼噜。可以埋头做梦。看猫睡觉。你知道“幸福”应该就是那样的画面。只有猫能、因为它不取悦任何人。
  
  猫,做它自己。它不受训练,不会改变,爱猫人都知道让猫做它自己。
  
  什么是爱?你爱我吗?你不爱我吗?你爱我比较多,或我爱你比较多?你到底有没有替我想,或我才应该替你想?你爱的只是你自己的爱?
  
  猫不取悦人,但它的自由自在,却真正取悦了你。你在情场的挫折、职场的失意,在猫身上,都成了一个呵欠、一个懒腰。它不在乎人的眼光,它是猫,它是它自己。它启示了你。它不迎合、巴结你。但,你就是爱它的酷样。你不是犯贱。你是真的在爱。无所求。
  
  真正的爱,无求。如果你真喜欢一个人,让他做自己,让他自由。控制或占有,只会杀了爱情。如果你能爱猫,才有资格做个爱人的情人;如果你能像猫,才能做个被爱的情人。不要扭曲自己,不要扭曲别人。爱和被爱,自由,自在。当爱消失时,不要自杀,不要杀人。
  
  爱只猫或做只猫,先别急着做情人或找情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3:42:36

读书人四型时间:2013-03-13 作者:小小Z 点击:192次   读书人四型作者:梅桑榆
  
  明人谢肇于《五杂俎》一书中说,爱书者之中有那么三种人,一种是慕一时之虚名,只为装潢书架,以资炫耀;一种是穷尽心力,广为搜求,只为增加藏书数量;第三种人虽然爱书而又勤奋读书,博学多识,但却不能加以运用,“记诵如流,寸觚莫展”。前两种人病在爱书而不读书,后一种人病在天分太低,只能读死书。
  
  其实,装潢书架总比装潢酒柜显得儒雅,也比在房中挂上赵公元帅巨像或其大如斗的“发”字要少一些俗气。藏书也是一种收藏,藏家并不一定因为收藏什么就要去学习什么。而读书不能运用,只是智慧问题,真是博学多识,何愁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依我看来,爱书而不读书与读书不能运用均不能称之为“病”,倒是有些爱书或读书的人应该以“病”称之。这些人大约可分为四种类型:
  
  其一,记几句名人名言,背几条伟人语录,开会发言东引一句,西引一段;背几首古诗,读几篇古文,与人交谈忽而“诗曰”,忽而“子云”。引来引去,就那么几句话。言必称孔孟,其实不懂孔孟;言必称马列,其实不懂马列。咬文嚼字,故弄玄虚,不为其他,只为唬人。此谓装点门面型。
  
  其二,也曾秉烛挑灯,也曾悬梁刺股,说起来,也称得上爱书嗜书,算起来,也吃了多年的寒窗苦,但一出校门,便视书为仇,从此手不染卷。谋职业,靠的是一纸文凭;评职称,靠的是文凭一纸,再加胡须一把;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全靠吃那几年苦读的老本。即使是老本吃尽,也不思读书,即使是知识灯光日渐暗淡,也不思“充电”啊。此谓一劳永逸型。
  
  其三,别人读《老子》《庄子》,他也读《老子》《庄子》;别人读弗洛伊德、萨特,他也读弗洛伊德、萨特。今日掀起《论语》热,他跟着大伙读《论语》;明日掀起《易经》热,他跟着大伙读《易经》。而读这读那的目的,不是为了做学问,也不是为了写文章,只不过是为了跟个风头,赶个浪潮。而所读过的书,也好比羊从绑扎不牢的栅栏挤出,只给主人留下几根羊毛。此谓跟风赶浪型。
  
  其四,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用人看成分;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用人看文凭。这一变不打紧,令多少人仰天长叹:“久有凌云志,一心想当官。只恨学历低,手无敲门砖。”于是有的上电大、夜大,有的读函授、刊授,有的搞脱产进修……有的人读书二三载,有的人假读书三五周,一旦文凭到手,就像甩掉手中的蝎子一样把书丢掉。明人西湖居士所著《郁输袍·春游》:“小生:‘二兄为何不作诗?’丑:‘这是敲门砖,敲开便丢下它。我们既做了官,作诗何用?’”这段简短的对话,可以充分揭示这些人的心态。此谓寻砖敲门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3:42:52

国人也有不大声嚷嚷的时候时间:2013-03-13 作者:小小Z 点击:125次   说中国人嚷嚷,那主要是指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在其他一些场合,中国人其实很少开腔,即便说话,声音也没有什么底气。
  
  在法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中除了法国本国人,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据我观察,上课时有这么一个现象挺有意思,不论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还是来自非洲、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争相发言、讨论或提问,唯独来自中、日、韩的学生正襟危坐,闷头记笔记。遇有不明白的问题,总是选择课间或下课以后与老师个别讨论。
  
  记得有一次我课下向老师提问,法国老师略带责备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怎么不早些在课上提出来,也好让所有同学都受到启发。”
  
  后来,我到了国际组织工作,同事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国际组织条条框框多,有文山,也有会海,大事小事都要开会讨论。每次开会,绝少冷场,特别是来自印、巴、孟南亚次大陆的职员发言满嘴里跑舌头,滔滔不绝,好像生怕别人把他们当哑巴。只有我们东亚中、日、韩的职员沉得住气,轻易不打开话匣子。
  
  我把这种现象戏称为“东亚沉默”。扪心自问,东亚人为什么喜欢沉默呢?
  
  首先,我们语言能力明显不如人家,毕竟英语也好,法语也好,都不是我们的母语。一个韩国同事就说,我们东亚人舌头偏硬,发音不准,所以没有准备不轻易发言,以免出错尴尬。
  
  这就牵涉出“东亚沉默”的另一个原因:保全面子,而且不仅是要保全自己的面子,老师和上司的面子也跟着一起保。就拿上课提问来说吧,万一老师答不出来,岂不有失人家师道尊严。
  
  不过,面子问题只是表面现象,“东亚沉默”还有更深刻的文化背景。那部在东方影响深远的著作里面三番五次地提到“君子欲讷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也就是说做个“君子”说话要小心谨慎。
  
  孔子身体力行,一次与弟子们在一起开会时就冒了一句:“予欲无言。”(“我不想说话了。”)弟子们不解:如果您不说话,我们还传述什么呢?孔子的回答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意思是,天不说话,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
  
  孔老夫子意犹未尽,还上纲上线地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把花言巧语的人都打入不大仁义的另类。虽然说我们中间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读过《论语》,但是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也懂得了“闷声发大财”的道理,这恰又与孔子所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谋求官职的机会就在其中了”),不谋而合。
  
  所以,在这里为我们自己说句公道话,咱中国人,也不是不分场合什么时候都大声嚷嚷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3:43:10

国人也有不大声嚷嚷的时候时间:2013-03-13 作者:小小Z 点击:125次   说中国人嚷嚷,那主要是指在公共场所旁若无人地大声说话。在其他一些场合,中国人其实很少开腔,即便说话,声音也没有什么底气。
  
  在法国读书的时候,同学中除了法国本国人,还有不少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据我观察,上课时有这么一个现象挺有意思,不论是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还是来自非洲、南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都争相发言、讨论或提问,唯独来自中、日、韩的学生正襟危坐,闷头记笔记。遇有不明白的问题,总是选择课间或下课以后与老师个别讨论。
  
  记得有一次我课下向老师提问,法国老师略带责备地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怎么不早些在课上提出来,也好让所有同学都受到启发。”
  
  后来,我到了国际组织工作,同事更是来自世界各地。国际组织条条框框多,有文山,也有会海,大事小事都要开会讨论。每次开会,绝少冷场,特别是来自印、巴、孟南亚次大陆的职员发言满嘴里跑舌头,滔滔不绝,好像生怕别人把他们当哑巴。只有我们东亚中、日、韩的职员沉得住气,轻易不打开话匣子。
  
  我把这种现象戏称为“东亚沉默”。扪心自问,东亚人为什么喜欢沉默呢?
  
  首先,我们语言能力明显不如人家,毕竟英语也好,法语也好,都不是我们的母语。一个韩国同事就说,我们东亚人舌头偏硬,发音不准,所以没有准备不轻易发言,以免出错尴尬。
  
  这就牵涉出“东亚沉默”的另一个原因:保全面子,而且不仅是要保全自己的面子,老师和上司的面子也跟着一起保。就拿上课提问来说吧,万一老师答不出来,岂不有失人家师道尊严。
  
  不过,面子问题只是表面现象,“东亚沉默”还有更深刻的文化背景。那部在东方影响深远的著作里面三番五次地提到“君子欲讷于言”、“敏于事而慎于言”,也就是说做个“君子”说话要小心谨慎。
  
  孔子身体力行,一次与弟子们在一起开会时就冒了一句:“予欲无言。”(“我不想说话了。”)弟子们不解:如果您不说话,我们还传述什么呢?孔子的回答是:“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意思是,天不说话,四季照样运行,百物照样生长。
  
  孔老夫子意犹未尽,还上纲上线地说:“巧言令色,鲜矣仁”,把花言巧语的人都打入不大仁义的另类。虽然说我们中间很多人可能并没有读过《论语》,但是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也懂得了“闷声发大财”的道理,这恰又与孔子所说:“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说话少出错,做事少后悔,谋求官职的机会就在其中了”),不谋而合。
  
  所以,在这里为我们自己说句公道话,咱中国人,也不是不分场合什么时候都大声嚷嚷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18 13:43:30

打给爱情的电话时间:2013-03-13 作者:小小Z 点击:498次   从我住进病房的那一刻起,对面床上的那对夫妻便一直小声地争吵着,女人想走,男人要留。
  
  听护士讲,女人患的是胶质细胞瘤,脑瘤的一种,致癌率极高。
  
  从他们断断续续的争吵中,一个农村家庭的影子渐渐在我面前清晰起来:女人46岁,有两个孩子,女儿去年刚考上大学,儿子念高一;12亩地、6头猪、1头牛,是他们全部的家当。
  
  医院的走廊里有一部插磁卡的电话,就安在病房门外三四米远的地方,几乎每个傍晚,男人都要到走廊上给家里打电话。
  
  男人的声音很大,虽然每次他都刻意关上病房的门,可病房里还是听得清清楚楚。
  
  每天,男人都在事无巨细地问儿子,牛和猪是否都喂饱了,院门插了没有,嘱咐儿子别学得太晚影响了第二天上课。最后,千篇一律地以一句“你妈的病没什么大碍,过几天我们就回去了”作为结尾。
  
  女人住进来的第四天,医院安排了开颅手术。
  
  麻醉前,女人突然抓住了男人的胳膊,说:“他爸,我要是下不了手术台,用被窝把我埋在房后的林子里就行。咱不办事儿,不花那个冤枉钱,你这回一定要听我的啊!”女人的声音颤抖着,泪汩汩地淌了下来。
  
  “嗯,你就甭操那心了。”男人说。
  
  护士推走了女人,男人和两个亲戚跟了出去。
  
  只过了一会儿,男人便被妻哥扯了回来。20分钟后,男人又出去了,过了一会儿,又被妻哥扯了回来。如此反复了五六次,终于,女人在大家的簇拥下被推了回来。
  
  女人头上缠着雪白的纱布,脸色有些苍白,眼睛微微地闭着,像是睡着了。
  
  那个傍晚,不知是忘了还是别的原因,男人没给家里打电话。
  
  第二天上午,女人醒了,虽不能说话,却微笑着瞅着男人。男人高兴地搓着手,跑到楼下买了许多糖,送到了医生办公室,送到了护士台,还给了我和邻床的山西老太太每人一把。
  
  女人看上去精神还不错,摘掉氧气罩的第一天,便又开始闹着回家。男人无奈,只得像哄孩子似的不停地给女人讲各种看来的、听来的新鲜事儿,打发时间。
  
  一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每天傍晚,男人又开始站到楼道的磁卡电话旁,喋喋不休地嘱咐起了儿子。还是那么大的嗓门儿,还是那些琐碎的事儿,千篇一律的内容我都能背出来了。
  
  一天晚上,我从水房出来,男人正站在电话旁边大声唠叨着:“牛一天喂两回就行,冬天又不干活儿,饿着点儿没事儿,猪你可得给我喂好了啊,养足了膘儿,年根儿能卖个好价钱。你妈恢复得挺好,医生说再巩固几天就能出院了……”
  
  男人自顾自地说着,一边的我看得目瞪口呆。那一刻,我惊奇地发现,电话机上根本没插磁卡!
  
  撂了电话,男人下意识地抬头,看到我脸上错愕的表情。
  
  我指了指电话,男人这才意识到,自己忘了往电话上面插磁卡了。
  
  “嘘——”男人的食指放在嘴边,示意我别出声。
  
  “赵大哥,这会儿不担心你家的猪和牛了?”我一脸疑惑地瞅着男人,小声问了一句。
  
  “牛和猪早托俺妻哥卖掉凑手术费了。”男人低低地回答,随即冲我做了个鬼脸儿,用手指了指病房的门。
  
  我恍然大悟,原来,男人的电话不是打给家中儿子的,而是“打”给病床上的妻子的!
  
  那一刻,我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为他,为她,为他们的爱情。
  
  原来,尘世间还有如此让人动容的真情。没有玫瑰的浪漫和海誓山盟的矫情,他们的爱,早已被细细密密的岁月针脚缝合成一件贴身的衣服,体己、暖身,相依为命。那份细腻而隽永的恩情,在朝朝暮暮的相依相伴中,沉淀出了人世间最美的爱情旋律,平凡,质朴,入骨入髓。
页: 1554 1555 1556 1557 1558 1559 1560 1561 1562 1563 [1564] 1565 1566 1567 1568 1569 1570 1571 1572 157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