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08:16:39
大家早上好,今天12月9日星期二,农历十月初十八,今天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43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2天。1935年的今天北平学生“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爆发。今天还是“国际反腐败日”,就此呼吁每一个人为清廉和守法、为克服全球性的腐败威胁,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今天还是“世界足球日”,祝愿爱踢足球的兄弟们越踢越健康,越踢越精神!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白天晴,3-4级西南风,最高气温零下12度,今日夜间小雪,2-3级西南风,最低气温零下17度。气温虽回暖但一定要预防感冒的发生。尽量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
太阳落了还会升起,不幸的日子总有尽头,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慢下来,把日子过成诗,简单而精致。春有百花夏有浓荫,秋有硕果冬有白雪。一个季节有一个季节的风景。人生也一样,人总是要长大的,我们也要坦然面对人生的四季,懂得欣赏自己,欣赏每一日每一时,即便垂垂老矣,还可以有纯粹的哭、纯粹的笑、纯粹的幸福、纯粹的味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8:58:10
李开复:并非所有沉默都是金时间:2014-10-02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他和9个副总裁一起,被送到一个偏僻的小岛深处。小岛上荒无人烟,像是被世人遗忘了很多年,但他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秘密至极的训练基地。
这是公司的决策。当他从千万人中脱颖而出,坐上这个足以俯视全球同行产业的宝座时,他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他会像个受审的犯人一样,被轰隆隆的列车载往一个从不曾去过的地方,在那儿接受别开生面的岗前培训。
他有些害怕,他真不知道在这个幽暗的小岛上能做些什么。他甚至有些怀疑,这是不是魔鬼军训的基地?难道上任之前还得把我们折磨得身强体健?他几乎什么招式都想过,但几乎都无法与现实吻合。
他和另外9人被带到了一个封闭的屋子里。教练走了,留给他们一个绝对自由的任务:随便聊聊。
他们起初有些尴尬,慢慢就变得熟络起来。他们从天气谈到工作,再从工作谈到当前的形势,乐此不疲。于是,原本清冷异常的小屋,恍然变得开阔而又热闹起来,像个集市,抑或没人管束的球场。
交谈让他们欢愉,也让他们心生烦躁,唇枪舌剑。他们在政治和经济的见解上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他们地位相当,均有学识,因此,谁也不甘就此在旁人面前落败,只好不停地交谈,不停地用新的事实去证明自己的论点绝对正确。
吵嚷声越来越大,这个原本清冷的小屋,变得愈加闭塞。他们争得面红耳赤,争得拍桌拂袖,但没有一人站起来制止他们,他们几乎都身陷重围之中,无法脱离。最后,是教练的开门和怒吼,将他们从自己声音的世界里揪扯出来。
他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投票实验。他和他们一样,必须按照讨厌的程度,将在场的所有人排序,包括自己在内。
他们都是极有修养之人,当然不能将自己排成最受欢迎的那一位,当然,也不能屈身将自己列成最让人讨厌的朋友。绝对经济的头脑让他们毫无例外地将自己放到了中上的位置。剩下的便根据先前谈话的第一印象,一一就座。
片刻之后,每个人手里都有了那么一张排序卡。结果,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最让人讨厌,最不招人喜欢的,竟有两位。一位是刚才说话最多,争吵最凶的,一位是从始至终,均保持微笑和沉默不语的。
我们似乎可以揣测,吵嚷之人,说话最多之人为何会让人觉得厌恶的因素,但绝对难以想象,微笑和沉默这两大优点,也会成为让人心生不悦的缘由。
最后,通过逐一问答,他终于知道。说话最多,不代表懂得多。只能说明在同等单位时间的条件下,出错的几率比旁人多。微笑和沉默,不代表你的谦卑与和蔼,只能让人觉得,你是因为没有想法,才导致始末如一的无话可说。
这个实验里的他,便是绝对权威的语音识别专家,当日的Google中国区总裁,今时的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8:58:29
总有一颗种子落地会开花时间:2014-10-02 作者:未详 点击:242次 在农展馆南里10号有幢中国文联大楼,在那里有我的一张办公桌。
许多人听说我是自行求职来到这里的,第二句话就问:“你是不是托了什么关系?”我轻轻地摇了摇头,同时看见有那么一个风尘仆仆的小伙子,在多年以前,在北京的大街小巷疲惫而富于梦想地行走着……
工作着是美丽的,更何况是一份渴慕已久而又来之不易的工作。
那年1月,我还是武汉大学四年级学生,却不得不提前考虑分配问题。我爱搞创作,当然知道扎根什么地点、什么单位对我所具备的意义。
寒假,我坐上开往北京的火车。下车拿起地图,头就开始发晕了:那么多熟悉或不熟悉的地名,那么多公共汽车和地铁的线路,密密麻麻。北京太大了,许多初来乍到的外地人都这么说。
在此之前我从没到过北京,没和任何北京人有过较密切的联系,唯一的就是几年前在《诗刊》发过稿件,责任编辑的名字我还记得,但那能成为我找工作的筹码吗?
庆幸的是,这位编辑宽厚地接待了我,并给他的报社朋友写了信。
这家报社坐落在一幢破落的小楼里。我找到了那个小头头,得到的是他一句“搞创作的人是不会安心于本职工作的”和一脸冷漠。
还有别的路可走。我拿着南京一位文学老师写的推荐信,按响了出版界元老李先生的门铃。一位穿着黑坎肩的老人打开门,邀我到客厅坐下。他从厨房端来一杯热咖啡,温暖的水气蒸得我眼睛有点潮湿。
李先生戴上老花镜,很认真地翻阅我的资料。“你在写作方面挺有才能,确实该到北京来。”我刚要讲述求职的困难,他微笑了一下:“不用说了,我都知道,但我很喜欢想干点事业的年轻人。”他立即给几个出版社的同志写了信。我怀揣着这些温暖的信,万分感激地告别了李先生。
剩下的几天里我东南西北地跑。通过各种线索,找了十几家单位,大到中央部委,小到只有十几个人的皮包出版公司,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去问一问。我清晰地记得每一次问路、进门登记、交谈情况以及兴奋或者失望地出门时的情景。北京的许多胡同都留下过我的足迹。有时一天跑四五个地方,转十几趟车,碰了数不清的冷脸,也因之而结识了一些师长和朋友。更使我高兴的是,有三家单位留下了材料,让我回去听消息……坐在返回的火车上,我趴在茶几上香甜地睡了一天,觉得这一星期的劳累统统是必要的。
也许我把许多事想得太简单了。一个月过去,有两家单位给我回了信,表示爱莫能助。于是第二天,我又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
4月份进京是我最辛劳的一次。我仍住在诗友处,早出晚归。白天跑单位,我选择最适宜的方式与之交谈,头脑中深藏一个算盘,许多场合处理得很机智。但在路上却顿时松懈下来,体会到来自骨子里的一种累,感觉视线时常乱飘,迟钝而缺乏目的。我的眼中只有一个个单位所在的地点以及抵达和返回的路线,其他一切都与我毫无瓜葛。我被机械的思维控制着。偶尔找一家街头餐馆吃东西,仅是为了把奔波时耗费的精力延续下去。晚饭时我可以喝点儿啤酒,使眼前的景物恍惚一些,无端地对自身滋长了几分怜爱。我要好好地跟自己相处,以便共同克服外界的压力。
我知道:此时为职业而奔波的大学生岂止我一个?是的,他们仍会做梦,却已懂得把梦想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在使自身与社会之间获得桥梁。他们为之付出的一切,都将被证明是有价值的,无论最终实现与否。
哪一本书里说过:抛一百颗种子到空中,至少有一颗会落地开花。5月中旬,我收到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的一封信,说他们慎重地开会讨论过了,考虑到我家不在北京,而单位暂时没有集体宿舍,如果我有什么亲戚可以提供住房担保,这事才存留着一线希望。我不由得想到了在北京求职时认识的朋友小栗。
初次进京时南京一位好友给了我小栗的地址,我找到了小栗,并且一见如故,他很希望我能留在北京,他说现在想干点事情的朋友是越来越少了。最后他说:“如果没地方住,就在我这里搭张床。大话我不敢说,至少一两年没问题。”他话说得很实在,反而比有些把胸脯拍得嘭嘭响的人更让我觉得可靠。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又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
坐了一天一夜的硬座,我于凌晨4点钟到达北京。我几乎是在正常上班的时间来到这里,好在人事干部已在了。我拿出那封信,很诚恳地述说了匆匆前来的目的和心情,并说信中提及的那个障碍我可以克服。
“你能不能写个协议书,以便我们向上级部门申报时有所依据。”
我答应第二天把信送来。事情并不是很乐观,我的心情没有办法不沉重。从农展馆到三里河,几乎要横穿北京,天突然下起大雨,我只好等,等待中我冷得直打颤,头脑一片空白。还好老天有眼,雨说停就停,我蹚着人行道上一洼洼积水,走到小栗家门前,小栗还没下班。此刻我已心力交瘁,突然想到前面有家电影院,灵机一动,随便买了张票,在电影院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第二天我拿着小栗的签名信交给了单位,上面写着我几年之内可以住在他处,请单位不用为我的住房问题操心。单位也很诚恳地告诉我,如果有条件他们会尽力为我着想的。其实我对这一切都能理解,我来北京是为了创业,根本没有资格苛求于生活。正因为有这种想法,我相信自己是不至于白来的。我目前缺乏的仅仅是一个可供驻扎下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位置。
在这个夏天,每天我走出单位的玻璃大门,取出自行车回家去。从三里河到农展馆,我天天都横穿北京,这不能说不是一种幸福。
在生活如意的时候,我常常想起那半年五味俱全的日子,那虽然涉世未深却苦苦追求的心,并且深深地为之骄傲。那青春的每一下心跳我都记得,因为它是多么真实而且值得怀念。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8:58:48
向央视主播学“四式”求职面试法时间:2014-10-02 作者:未详 点击:160次 踏进中央电视台就意味着成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一夜之间就能成名,且往往拥有不菲的身价。如此名利双收,怎不让广大求职者眼馋羡慕呢?这些主持人一定有求职应聘面试的高招吧?的确如此!小编特意精选毕福剑的举手式、李咏的进行式、熊邦欣的过去式、周涛的将来式这“四式”成功求职面试法,相信聪明的你能够从中举一反三、得到裨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8:59:01
举手式
(武术术语,动手之前的姿势,从该姿势可以看出何门何派,借指求职者在求职面试前的心理状态)
代表人物:毕福剑
成功案例:大智若愚,轻松应聘
20世纪80年代,毕福剑从部队退伍到地方后,曾有一段时间在家待业。一天,他在街头看到北京广播学院导演系招生的广告,便抱着“玩一把”的心态报了名,没想到近千名应试者只有他笑到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毕福剑感叹地说:“我做梦也想不到这么幸运的事会落到我头上。当初若知道只招一人,打死我也不敢报名啊!”毕业后,毕福剑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工作。试想:如果毕福剑事前知道北京广播学院只招一人,他敢去报名吗?如果毕福剑没有北京广播学院的过硬文凭,他能分到中央电视台工作吗?所以说,越是重要的应试越要有大智若愚的轻松心态。
事后诸葛:毕福剑成功的案例告诉职场人:在重要的应聘面试前,有些情况是不能去了解打听的,有时模糊一些,粗放一些,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智若愚一些,往往能减轻心理压力,从而增加应聘面试的成功几率。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8:59:14
进行式
(面试进行时的随机应变)
代表人物:李咏
成功案例:答题出错,自圆其说
1991年,李咏刚从北京广播学院毕业,就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面试那天,中央电视台把内部的闭路电视打开,台里所有人都能看到面试的画面;考场台下也黑压压地全是人,初出茅庐的李咏有点儿慌。他及时调整心态,逐渐适应了这种场面。当时中东正进行海湾战争,考官就问海湾都有哪些国家。李咏搜肠刮肚说了一些,唯独少了伊拉克,台下马上就有人质问,李咏想都没想,脱口而出:“联合国正制裁呢,那是‘敌’国呀!”一句话,台下的人全乐了,李咏由此给考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遂顺利地进入了中央电视台,为今后成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后诸葛:其实,李咏的辩解可说是答非所问、风牛马不相及,为什么效果却出奇地好呢?这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招的是主持人,不是地理学家。考官要的就是应聘者处理危机时的镇定自若、答辩时的反应敏捷以及潇洒的台风。所以,应聘者在面试遇到危机时,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见招化招,不要太计较答对答错。因为,面试题有时根本就没有正确答案,或者只是看你答题时的表现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8:59:27
过去式
(即使招聘“结束”了,也仍然不放弃)
代表人物:熊邦欣
成功案例:看似结束,实没结束
2006年下半年,在加拿大担任电台主播的熊邦欣得知中央电视台正在招考英语主持人,她毅然辞去待遇丰厚的工作,来到北京报考,谁知招聘工作已经结束了。失望的她没有放弃,通过熟人打听到还没有最后确定人选,便将自己在电台工作的片段制成DVD,连同有关材料寄给中央电视台,不久便收到面试通知。在加拿大出生的她英语功底扎实,又有电台工作的经历,这些让她顺利地得到中央电视台的正式录用,幸运地成为了第九频道的新闻主播。
事后诸葛:从真正意义上来讲,一次招聘活动,应当是确定了最佳人选才算结束。熊邦欣没有赶上面试、复试,仍然没有放弃;一了解到还没有确定人选的信息,便果断出击,并一击而中。熊邦欣的成功告诉求职的人们:在任何一次求职应聘中,只要得知招聘单位没有确定最终人选,而你也认为自己确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即使你没有赶上报考、面试时间(甚至于初试、复试被淘汰),仍然不要放弃,通过各种途径来予以弥补,或许也能“柳暗花明”。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8:59:43
将来式
(单位没有空缺,创造等待空缺的机会。反过来说,如果单位允许你等待,这就说明你有机会)
代表人物:周涛
成功案例:无中生有,求得“待机”
周涛大学毕业后到某市电视台求职,由于种种原因遭到了拒绝,但她并没有灰心,而是施了“苦肉计”——要求留在传达室扫地、打水、送报纸打杂。看到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自己名下屈才,电视台领导不忍心,于是破格让周涛上镜试播,有备而来的周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使出看家本领,把节目做得非常精彩,不但征服了观众,还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赞赏。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周涛由勤杂工变成了主持人,后来又调到中央电视台,成为全国著名的金牌主持。
事后诸葛:因为单位没有招聘计划而使自己的求职意愿难以实现时,不要立即走开;要像周涛那样,适当降低求职要求,往往可以得到大树的“阴凉”。因为在一个自己看好的、有发展潜力的公司工作,即使是从最底层干起,也是有发展前途的。所以,求职中应学会以退为进,有时候要放弃眼前、局部利益,尽管从当时来看似乎有点儿吃亏,但从长远来说,这样的放弃是值得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9:00:22
跪下来与学生合影时间:2014-10-02 作者:未详 点击:278次 这天,有“全美最好老师”之称的雷夫应邀来到上海演讲,全国诸多教育专家、教师和学生代表参与了交流活动,还有两名杭州的小学生代表也慕名来见心中的偶像老师。
雷夫一见到两个孩子,立刻从座位上弹起来,热情地和她们打招呼。
演讲结束后,两个孩子还幸运地获得了与雷夫老师合影的机会。
当时,雷夫站在她俩中间,准备合影,可摄影师的镜头摆弄了很久,却迟迟没有按下快门。
原来,由于雷夫太高大,两个孩子太矮小,镜头处理十分尴尬,摄影师又不敢贸然开口。
就在此刻,雷夫察觉到了什么,面对镜头,他很自然地跪下了右腿。
这样一来,两个孩子反比雷夫高出了半个头。
这一跪,让一位笔直站在学生堆里合影的校长,表情僵硬,思绪万千。有多少教师动辄用职业表情对人、用职业腔调说话,习惯了鹤立鸡群般的合影,保持了身段,却留下了与学生的距离。
这位校长自问:下一次与孩子合影,就算不跪,我能不能蹲下来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9 19:00:41
人生“三碗面”时间:2014-10-03 作者:未详 点击:354次 面条是北方人的传统饮食,菜面谐调,制作简单,历史悠久,品种有阳春面、油泼面、炸酱面、哈拉面、刀削面、蒸面、烩面、拉面等等。人们借它的细长体型,用来寓意长寿,赋予联系的象征。今天我说的“三碗面”,是人生的三种“联系面条”,每个人都应该吃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