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5:33:58

世界以痛吻我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157次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这凝重的诗句,是泰戈尔的。
  
  我不知道这两句诗的原文是怎样写的,但却觉得翻译得妙。有一回,我的一个学生发来短信,说她被至爱的人辜负得很惨,她写道:我恨他,因为他让我恨了这世界!我慌忙把泰戈尔的这两句诗发给她,并解释说,那所有以痛吻我们的,都是要我们回报以歌的;如果我们以痛报痛、以恨报恨,甚至无休止地复制、扩大那痛与恨,那我们可就蚀本了。她痛苦不堪地回复我说:“可是老师,我真的无歌可唱啊!”世界不由分说地将那撕心裂肺的痛强加于我,我脆弱的生命,被“痛”的火舌舔舐得体无完肤了,连同我的喉咙—那歌声的通道—也即将被舔舐得焦糊了啊!这时候,你却隔岸观火般地要我‘回报以歌’,我哪里有歌可唱?”
  
  是啊,回望来路,我不也有过许多“无歌可唱”的时刻吗?
  
  我曾经是个不会消化痛苦的人。何止是不会消化,简直就是个痛苦的“放大器”。那一年,生活给了我一滴海水,我却以为整个海洋都被打翻了,于是,我的世界也被打翻了,我浑身战栗,却哭不出来,仿佛是,泪已让恨烘干;后来,生活又给了我一瓢海水,我哭了,却没有生出整个海洋被打翻的错觉;再后来,生活兜头泼过来一盆海水,我打了个寒战,转而告诉自己,这不过是一盆海水,再凶狂,也淹没不了岸;终于有一天,生活打翻了海洋给我看,我悲苦地承受着,却没有忘了从这悲苦中抬起头来,对惦念我的人说:“我没事儿,真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侥幸获得“痛吻”的豁免权。“痛吻”,是生活强行赠予我们的一件狰狞礼物,要也得要,不要也得要。只是,当我站在今天的风中,回忆起那一滴被我解读成海洋的海水时,禁不住发出了笑声。好为当年那个浑身战栗的自己难为情啊!如果可能,真想将自己送回岁月深处,让自己怡然倚在那个“一滴海水”事件上,洒脱地唱上几首歌。
  
  唱歌的心情是这样姗姗来迟。虽则滞后,但毕竟有来的理由啊,我更担忧的是,当“理由”被砍伐尽净的时候,我们的歌喉,将以怎样的方式颤动?
  
  从不消化痛苦到消化痛苦,这一个比一个更深的悲戚足迹,记录一个人真正长大的过程。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说这话的人是个被上帝亲吻过歌喉的伟大歌者。他以自己的灵魂歌唱。而拙于歌唱的我们,愿不愿意活在自己如歌的心情之中呢—不因“痛吻”的狰狞而贬抑了整个世界;学会将那个精神的自我送到一个更高的楼台上去俯瞰今天那个被负面事件包围了的自我;不虐待自我,始终对自我保持深度好感;相信歌声的力量,相信明快的音符里住着主宰明天的神;试着教自己说:拿出勇气去改变那能够改变的,拿出胸怀去接受那不能改变的,拿出智慧去区分这两者。
  
  不仅仅是如歌的心情,我们甚至还可以奉上自己的“行为艺术”啊!永记那年夏天,我和妹妹外出遇到冰雹,我们慌忙学着别人的样子脱掉外衣,却不约而同地往对方头上遮挡……世界“痛吻”着太多的人,当你想到分担别人的痛苦时,你自己的痛苦就会神奇地减淡。
  
  盼着自己能够说:世界以痛吻我,我要(而非“要我”)回报以歌!
  
  天气多好哇!连花儿都想唱歌了!真想问问远方那个说自己“无歌可唱”的女孩,今天可有唱歌的心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5:34:08

互联网公司变革网民生活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154次   站在时代起点,每个人、每个公司、每个产业都在思考何去何从,在交流不息和游走不定的互联网时代,个人的命运又不单单由自己掌控,可能是接到的某通电话,可能是查阅的某篇文章,也可能是擦肩而过的某个场景,改变一直从身边开启。
  
  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互联网公司变革了网民生活。其改变的速度和方式甚至令我们瞠目结舌。自从有了网络以后,就有人把所有的业余时间泡在了网上,在网上交友、聊天,甚至结婚、过日子。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网络支撑起他们的事业和工作,比如网上购物、旅游、咨询、餐饮、住宿以及一些习文弄墨者(或应称为敲键盘者)。网络一断,他们的事业就会受挫。
  
  网络就在这样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给人们以安全感,使人们在公众面前可以随时逃遁;其重复性和夸张性,又给人们以不安全感,使人们的隐私可以随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并飞快地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新闻。网络就这样创造着无限的可能性,也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乐趣。
  
  而在移动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的每一天,不管从业者赚钱与否,这都将是亿万用户深切领悟的时代。难怪张涛在感慨大众点评网移动业务发展迅猛时激动不已:“感谢乔布斯,真的感谢乔布斯!我们一直在等移动互联网,等了很多年。”
  
  这是“你懂的、我懂的、大家都懂的”的每一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5:34:21

迷路总比无路好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890次   有一位喜欢野外探险的人,一次在乞力马扎罗山迷路,和同伴走散了,在一座大森林里过了一个晚上。不敢在地上栖息,他选择了树上,渴了吸树液,饥了掏鸟蛋。整个夜晚,他都与自己对话,谈过去,说将来,最后集中到了现在。在第二天黎明时分,已经万念俱灰的他重新选择了前进。
  
  在走过数条曲曲折折的路后,他幸运地跨出大森林,却又进入了另外一座迷宫:周围密不透风的树,看不到天空,更无法观察到北极星的下落。他不敢上树,树上有一种奇怪的蜘蛛,树上是它们的领域,一旦侵袭,被咬后毒性大发,后果不堪设想。
  
  他在树缝里钻了一整天时间,期间,几只不知名的小动物咬伤了他的腿部,鲜血淋淋的,他的小腿开始萎缩。但他依然不敢停下来,一旦停下来,死亡是唯一的道路。幸运的,他遇到了一个猎人。在猎人的小屋里,他大病一场,那个土著的猎人,用放血的方式救了他一命。他头一次感到了恐怖,大哭起来。
  
  那个猎人笑了起来,用土著语告诉他:“迷路好呀,总比无路可走好得多吧?”
  
  他豁然开朗,从此以后,无论遇到多么棘手的难题,总会想到那位非洲猎人的微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5:34:33

好一朵白玫瑰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99次   张爱玲眼中的白玫瑰是衣服上的白饭粒。我最近,也偶尔认识了一朵白玫瑰。姑娘二十七八岁,大学毕业,腰肢纤细,虽然有一点青春痘,还是看得出面容秀丽。
  
  她现在的几个大烦恼是这样的:
  
  第一,工作的事。她负责手机维修,是生产线上的维修工,而且“他们让中专生来管我们大学生”!她是本科,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拉长、督导往往是由操作工提上来的。她给经理写信,闹得满城风雨;工程师职位空缺,她也竞争过,总是落选。她就痛骂企业用人机制有问题,“只要那些会拍马屁的”。
  
  第二大烦恼,她急切地想嫁人。她从来没谈过恋爱,也没有男人追求过她,亲戚和同事给她介绍过不少,大多是一面之后,再无下文。因为她很重视学历,有一次,才坐下来五分钟,她就问对方:“你是什么大学毕业的?”对方答:“复旦大学。”她问:“哦,是一类大学吧?”对方一愣,随即就站起来:“我还有事。”她绝对不是看不起复旦,她是真不知道。
  
  第三件烦恼,是她想考研,她想读工程心理学,全国这样的院校共有三处,分别是北大、中科院以及浙大,共招八人。我说:“你怎么考得上呢?”她说:“浙大应该可以吧?”我说:“你知道浙大是什么水平吗?”她渐渐生起气来:“不就和联大差不多吗?”我笑:“你在和比你高考高200分的人竞争。”她有点发急:“那,研究生对北京考生有优惠政策吗?”
  
  她没有任何业余爱好,也没什么朋友,中专学历的工人,她不屑结交,其他同事都不搭理她;她不会做饭洗衣,不懂交水电费、买煤气。我说:“这样你还能嫁谁呢?”她杏眼圆睁:“难道他结婚就是为了找一个保姆?现在男女平等了,谁干都可以。”我说:“那人家什么都会干,还找你干吗?”她愤愤地说:“我会修手机。”的确,这是她唯一懂得的事。
  
  她一向觉得自己聪明过人,怀才不遇,公司让她当维修工是大材小用,男人们都对她置之不理是有眼无珠。所以她对所有的批评都很敏感,稍微有点刺激,直接的反应就是:“瞎说!”“你才什么都不懂呢。”说完这一句,就该哭了。
  
  为了脸上的几个痘痘,她一向大费周章。她去种了一种据说可对痘痘免疫的疫苗,一针1800元。我差点晕过去,对她揭穿这不过是激素,她半信半疑。后来好不容易相信了,可是还要去做下一个疗程:“可是真的有用呀,痘痘好了。”我说:“会有副作用的。”她根本不信我:“人家得甲亢的人都打激素的,都没事。”
  
  我忽然明白家庭暴力从何而来:如果她是我老婆或者女儿,我一定一句话也不说,过去拳打脚踢。
  
  她不是我什么人,虽然她曾经对我说:你是对我最好的人。但我的好,她也不曾反馈过,感恩也是一种能力。她不是坏人,她笨得没有能力坏,但她也不能算好人,因为好,是最需要智慧、判断和行动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5:34:51

别再为小事抓狂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814次   许多人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在“为小事抓狂”,结果完全忽略了生命的神奇与美妙。掌握自己的情绪,让内心变得安静而有力。
  
  我们经常为了一些事情抓狂,但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只是在钻牛角尖,把问题扩大而已。
  
  比方说,有个陌生人在路上突然超车插到我们前面,我们就一整天无法释怀,还说服自己应该要生气。我们不断在心中假想冲突的画面,有些人还会四处告诉别人这件倒霉事,就是不肯轻易忘怀。
  
  不妨同情一下这个超车的人,并且感叹一下匆匆忙忙有多痛苦。这样一来,我们既可以维持自己内心的平衡,还可以避免把别人的问题扯到自己的身上来。
  
  不必执著自己才是那个“对的”
  
  好好想一想,我们是否曾经被某人纠正,然后还向对方说:“真谢谢你,让我知道我错了,你才是对的。”或者当你纠正别人,或牺牲他们来证明你自己是“对的”时,是否有人曾经向你道谢?当然没有。事实上,人人都讨厌被纠正。我们都希望自己的立场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了解。
  
  想变得更平静、更有爱心,最好的策略就是,练习让别人享受“对”的乐趣,把荣耀归于他们。当某人说“我真的觉得最重要的是……”或说任何话来纠正你,让他们的论点成立就是了。
  
  认同批评,是化解尴尬的良机
  
  我们经常为了一点小小的批评就气急败坏,把它当做一桩紧急事故,急着为自己辩护,仿佛在打仗一样。这样的反应会白白耗费大量心力。认同批评可以化解尴尬的处境,满足别人表达意见的需求,也可能为你提供一个机会,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或许是给你一个保持心情平静的机会。
  
  我第一次有意识地接受别人的批评,是多年前妻子对我说:“有时你太多话了。”我难过了一下,才决定同意她的看法。我回答她:“你说得对,我有时候是太多话了。”我发现我自在的反应能帮助她放松,几分钟后她说:“知道吗?你真好说话。”从此我就知道,对批评做出反应并不会让它消失,事实上,负面反应通常会让批评的人更确信他们对你的看法,不如认同批评。
  
  不知道今天轮到谁倒垃圾,那就你去倒吧!
  
  我们一不小心,就很容易痛恨日常生活的责任义务。有一回,在情绪低落时,我算出自己平均每天要做1000件不同的事情。当然,在我心情较好的时候,这个数字就会大幅下降。
  
  一想到这件事,我就惊讶自己为何如此轻易就记住了我所做的杂事,以及要负担的责任。可是同时,我也轻易地忘记我的妻子每天要做的一切。
  
  如果你老在计算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很难变成一个知足的人。让家人少做一点,总比忧虑计较今天轮到谁去倒垃圾,更能让你的人生过得快乐一点,这无疑可以让你省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更重要的事情。
  
  允许计划有变通
  
  我喜欢在清晨时光写作。可是,如果我4岁的女儿提早起床,上楼来看我,那又该怎么办呢?或者我计划先去晨跑再去上班,结果却接到办公室打来的紧急电话。在这种时候,需要问的问题是,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坚守写作进度比较重要,还是陪4岁女儿重要?少跑30分钟晨跑,值得你生气吗?想做一个心平气和的人,显然大部分时候变通比坚持计划更重要。如果你把随机应变当作目标,就会发现一些奇妙的事情:你会感到更放松,却又不会让进度停摆。你甚至可以变得更有效率,因为你不必把精力浪费在生气或烦恼上。你周围的人也会变得更自在,不会觉得在你身旁如履薄冰。
  
  先向他人伸出你的手
  
  我有一位朋友,身体状况不是很好。她最近告诉我,她已经将近3年没有跟儿子说话了。“为什么呢?”我问。她说,她跟儿子为了儿媳妇的事情意见不合,除非他先打电话来,否则她不愿意再跟他说话。当我建议她先采取主动时,她起先抗拒说:“我不能这么做,应该道歉的人是他。”她真的宁死也不愿先向她的独子示好。不过,在我的温和鼓励之下,她终于决定采取主动。出乎她意料的是,她儿子很感激她有心先打来电话,所以也向她道歉了。
  
  通常就是这样,只要有人把握机会先伸出手,往往双方都能获益。如果我们继续维持愤怒,心中的怒火就会把芝麻绿豆的“小事”,变成真正的“大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5:35:02

常做久安,无关快慢时间:2014-10-07 作者:未详 点击:150次   我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写作和赛车两个工种看着截然不同,你是如何平衡的?我一般都这么回答:还好,都要坐着。有一个记者明显没有领会到点,回去发了一篇稿子,说这两个职业都要坐着,这说明,只要坐着就有可能做成。
  
  我很敬佩他自圆其说的本领,但毫无疑问,他是对的。虽然这世界是多说多错,多做多错,且他人的苛责和嫉恨往往不是因为你做得太少而是因为你做得太多,但这不妨碍你做得更多。多错一些又如何,我每一场拉力赛比赛都会犯大概一百个错误,一百个弯道中我有五十个会后悔,因为过去以后才知道,还能以更快的速度进弯。那又怎么样,只要是人类,都是这样比赛的,这不妨碍我赢,因为对手往往会错更多。当然很多时候我也会输,要做的很简单,学着点人家赢的人怎么开车的,而不是去问观众。
  
  这就是竞技体育教给我的。从十几年前,我的生活里就没有了教师这个概念。有朋友说,生活是你的老师。这是扯淡,因为生活这个词太大了,生活是你的××,这是个永远对的句式。永远正确就是无意义,百搭就是白搭。那些冷冰冰的钢铁让我的生活变得繁忙,无暇去抑郁,无暇去饭局,无暇去附庸风雅。我是一个害怕飞行和痛恨早起的人,只有这堆机械组成的钢铁能让我飞个老远起个大早,那堆钢铁不光是我的热爱,还是我的教师。
  
  我的这个职业告诉我很多在写作生涯里无法学到的,比如你开得越拼命,往往圈速会越慢;比如预热几分钟比磨合几个月更重要;比如观众只记得第一名和撞车的;比如只要没结束,什么都有可能;比如你觉得自己很强,你就会很强,但你永远没有你觉得的那么强,反之也是。
  
  朋友问我,你老说你小时候就喜欢赛车,你小时候是不是只喜欢这个?我说不是,我小时候喜欢的可多了,可等我长大了,我只记得这个。我曾经也是一个主编,写过一次刊首语,里面有一句:我们总是要怀有理想的,无论多少的现实,多少的打击,多少的嘲讽都改变不了。世界是这样现实,但我们都拥有处置自己的权利,愿这个东西化为蛛网的时候,你还能回忆起自己当年冒险的旅程。
  
  我一直觉得,每一次冒险都是平静生活的基石,常做着才能长坐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7:08:19

曾经错过的微风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还听得见蝉鸣吗?
  
  刚刚接了爷爷和奶奶打来的电话,问得不多,答得不多。奶奶问我:“为什么不给家里打电话?”
  
  “……”
  
  是害怕吧,害怕自己无法面对这里的生活,逃回老家,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乡村。
  
  不知怎的,哭了。在渐凉的秋季,我却打开了电风扇,只是微风,将我送入梦里。
  
  蝉聒噪着,不知疲倦。青蛙在田里也跟着起哄。明明是在夜里。
  
  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月光从窗外拂过我的脸庞。我和奶奶睡在一起,喊热。她拿起一把蒲扇,轻轻地、轻轻地扇着,把我头上的汗珠和心里的烦躁扇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伴着那缕缕微风,我安静地睡着了。
  
  像每天早上一样,奶奶早早就下地干活了。爷爷叫我起床,我立马爬起来,洗一把脸就跑去敲邻居家的门,找小伙伴玩了。
  
  傍晚,玩了一天的我回家,饭菜已经烧好了。天才刚刚黑,我就又躺到了床上。微风,又是那微风,把我轻轻地、轻轻地抚至安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子就像流水一样过去,伴我入眠的却始终是那微风。家里有空调、有风扇,而我却不愿意感受那种风—机械的风。
  
  有多少年了,多少年不曾感受过那柔和的微风,不曾看见过那轻摇蒲扇、面带微笑的奶奶。我明白,我已错过了它,也错过了他们。
  
  醒来,眼角依旧带泪,感到一阵透骨的冷。风扇“嗡嗡”作响,吹来带着寒意的风,机械地轰鸣着。这样机械的风、机械的冷,我却必须面对它,甚至把它变成自己。
  
  长叹一声,把风扇关上,却感觉屋里还是冷,走到窗户边上,看着无星的天空,打开了窗户,扑面而来的竟然是蝉鸣,它们聒噪着,一如从前。
  
  忽然一阵微风吹来,带着些微夏日的暑气,转瞬即逝。我想,它或许到过吧。
  
  到过我那魂牵梦绕的地方—故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7:08:39

以色列的家长怎样引导孩子读书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89次   在以色列工作的老陈告诉我,他看到以色列的家庭教育时,相信了这是个热爱读书的民族,因为那是一种从小培养的生活习惯:有生活,就要读书。
  
  老陈是我的老友,回国跟我聊天,他跟我说起了他的同事凯恩教育儿子的故事。
  
  凯恩的儿子海曼已经上小学了,每天凯恩都会检查儿子的书桌。凯恩让儿子在书中看到的位置嵌进一枚书签,如果海曼看完一本书,凯恩会放上一本新书;如果海曼还在继续读同一本书,凯恩会在书签上留下这样的一行字:如果你在三天之内看完这本书的话,你将可以获得一本更棒的新书,选择权完全归你,还会有一件神秘礼物和新书一同出现。
  
  凯恩将海曼看过的书列进读书表,这张表里详细记录了海曼翻开第一页和合上最后一页的时间。除此之外,每一本书都被分类:漫画、动物、植物、雕塑、世界旅游、历史……
  
  一段时间以来,凯恩发现海曼没有列出历史书籍,甚至未曾动过放在书桌上的历史类的书。在凯恩看来,读书就像吃饭,挑食一定会导致营养不良。凯恩把儿子最爱看的漫画书放在了那本历史书上,附上了几行小字:我知道你很爱这个系列的漫画书,如果你认真地看完这本历史书,你会得到三本这个系列的漫画书;如果你能交给我一本关于这本历史书的读后感和读书笔记,那么你将会拥有这个系列漫画的全部书籍。
  
  如凯恩所料,海曼交给了凯恩一本读书笔记,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海曼已经完全走进了书里。凯恩的这个判断被证明是正确的,海曼开始主动提出要看历史类书籍的要求了。当然,淘气的海曼并不总是听话的,凯恩发现,一连一个多星期,海曼夹在书中的书签都没动过:他已经一个多星期没有看书了,甚至连功课也不再积极去做了。
  
  凯恩来到海曼的房间,抽屉上了锁,桌上的书已经两周没动过了,尽管凯恩用尽了“诱饵”。每晚,海曼屋里的灯都要亮到深夜,凯恩敲门的时候,发现海曼匆忙把笔记本合上塞进抽屉里,桌上有一张女孩的照片。凯恩断定,自己的儿子恋爱了,正是懵懂的爱情让他放弃了读书。
  
  凯恩没有一丝怒气。第二天晚上,他再一次敲响了儿子的门,用温和的语气说:“也许,这本书可以帮到你。”海曼接过来一看,是《普希金情诗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将感情写得如此美丽的,在书里,我们可以看到更美的爱情,当然,如果你喜欢摘抄,没有比这更好的诗集了。”凯恩继续说着,此时的海曼正愕然地看着父亲。
  
  海曼桌上的书又“活”了起来,这个时候,海曼会把自己想看的书列成书单放在书桌上:艾略特的《荒原》、泰戈尔的《飞鸟集》、雪莱的《致云雀》。凯恩发现儿子竟然喜欢上了诗歌,“也许海曼将成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凯恩这样想着,乐滋滋地拿着书单进了书店。周末的时候,父子俩还会一起去小区旁的图书馆里“泡馆”,在回来的路上,还要去书店逛上一圈,看看能否与好书有个惊奇的邂逅。
  
  “读书,尤其是课本外的书,不一定能帮你找个好工作,但是读出来的智慧却是好工作换不来的。”凯恩对海曼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7:08:53

一天最多做七件事时间:2014-10-05 作者:未详 点击:372次   每天忙不完的突发任务,把无数职场人弄得焦头烂额。别忘了,效率决定竞争力,保持清醒的头脑、合理安排每天的工作,也许就能出奇制胜、事半功倍。
  
  日本效率专家松本幸夫建议,手头任务一大堆时,最好先把任务分类,找出优先顺序。可以按“紧急”、“重要”两个标准,先做“紧急又重要”的事情,接着快速完成“紧急不重要”的任务;“重要不紧急”和“不紧急不重要”的任务,则可以暂时放在一边。
  
  微软公司创办人比尔·盖茨根据自己的经验提醒大家:每人每天大概最多只能做七件重要的事,比如开讨论会、发通知邮件、拜访客户等。如果一天的工作清单上超过七件,就不必再列了。因为,不一定每件事都非要“今天”完成,否则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先“思考”再“行动”。对于一些需要详细考虑的任务,不必匆忙着手,可以利用吃饭、散步等时间先琢磨,累积到了一定阶段,你自然会才思如泉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4 17:09:08

画晴时间:2014-10-06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编辑意见:喜欢被余光中评为“健笔如云,焕美如诗”的张晓风,她的散文以诗性的语言而著称,古典诗词歌赋典故在她的笔下层出不穷,看完《画晴》,不仅仅是跟随她在晴天的乡村里欣赏了沿途的景致,而且透过她瑰丽的文字领略到了冬天里的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机,是一篇非常值得细细品味的好文。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理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我走下台阶,独自微笑着、欢喜着。四下一个人也没有,我就觉得自己也没有了。天地间只有一团喜悦、一腔温柔、一片勃勃然的生机,我走向田畦,就以为自己是一株恬然的菜花;我举袂迎风,就觉得自己是一缕宛转的气流:我抬头望天,却又把自己误以为明灿的阳光。我的心从来没有这样宽广过,恍惚中忆起一句经文:“上帝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第一次那样深切地体会到造物主的深心,我就忽然热爱起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东西来了。我那样渴切地想对每一个人说声早安。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人在这种日子里是真不该再有所安排和计划的。在这种阳光中如果不带有几分醉意,凡事随兴而行,就显得太不调和了。
  
  转了好几班车,来到一条曲折的黄泥路。天晴了,路刚晒干,温温软软的,让人感觉到大地的脉搏。一路走着,不觉到了。我站在竹篱面前,连吠门的小狗也没有一只。门上斜挂了一把小铃,我独自摇了半天,猜想大概是没人了。低头细看,才发现一个极小的铜锁——她也出去了。
  
  我又站了许久,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想要留个纸条,却又说不出造访的目的。其实我并不那么渴望见她的。我只想消磨一个极好的太阳天,只想到乡村里去看看五谷六畜们是怎样欣赏这个日子的。
  
  抬头望去,远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颇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
  
  我信步徐行,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石头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温热的阳光。
  
  悠然地望着天,心恍然回到往古的年代,那时候必然也是一个久雨后的晴天,一个村野之人,在耕作之余,到禾场上去晒太阳。他的小狗在他的身边打着滚儿,弄得一身的草。他酣然地躺着,傻傻地笑着,觉得没人经历过这样的幸福。于是,他兴奋起来,喘着气去叩王室的门,要把这宗秘密公布出来。他万没有想到所有听见的人都掩袖窃笑,从此把他当做一个典故来打趣。
  
  他有什么错呢?因为他发现的真理太简单吗?但经过这么多个世纪,他所体味的幸福仍然不是坐在暖气机边的人所能体解的。如果我们肯早日离开阴深黑暗的垫居,回到热热亮亮的光中,那该多美呢!
  
  头顶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叶子不多,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了下来。暖风过处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唉,这样温柔的阳光,对于庸碌的人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几遇呢?
  
  坐在这样的树下,又使我想起自己平日对人品的观察。我常常觉得自己的浮躁和浅薄就像“夏日之日”,常使人厌恶、回避。于是在深心之中,总不免暗暗地向往着一个境界——“冬日之日”。那是光明的,却毫不刺眼:是暖热的,却不致灼人。什么时候我才能那样含蕴,那样温柔敦厚而又那样深沉呢?
  
  渐近日午,光线更明朗了,一切景物的色调开始变得浓重。记得读过段成式的作品,独爱其中一句:“坐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想不到我也有缘领略这份静趣。其实我所欣赏的,前人已经欣赏了;我所感受的,前人也已经感受了。但是,为什么这些经历依旧是这么深,这么新鲜昵?想着想着,便不觉沉然欲睡。
  
  等到醒来,发现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我在草场上迂回漫步。难得这么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依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光辉却仍旧不减,在一天之中,我往往偏爱这一刻。我知道有人歌颂朝云,有人爱恋晚霞,至于耀眼的日升和幽邃的黑夜都惯受人们的钟爱。唯有这样平凡的下午,没有一点彩色和光芒的时刻,常常会被人们遗忘。但我却不能自禁地喜爱并且瞻仰这份宁静、恬淡和收敛。我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茫茫草原,就只交付于我和那看羊的孩子吗?叫我们如何消受得完呢?偶抬头,只见微云掠空,斜斜地排着,像一首短诗,像一阕不规则的小令。看着看着,就忍不住发出许多奇想。记得元曲中有一段述说一个人不能写信的理由:“不是无情思,过青江,买不得天样纸。”而现在,天空的蓝笺已平铺在我头上,我却又苦于没有云样的笔。其实即使有笔如云,也不过随写随抹,何尝尽责描绘造物之奇。至于和风动草,大概本来也想低吟几句云的作品,只是云彩总爱反复地更改着。叫风声无从传布。如果有人学会云的速记,把天上的文章流传几篇到人间,却又该多么好呢。
  
  正在痴想之间,发现不但云朵的形状变幻着,连它的颜色也奇异地转换了。牧羊的孩子不知何时已把他的羊聚拢了,村落里炊烟袅升,他也就隐向一片暮霭中去了。
  
  我站起身来,摸摸石头还有一些余温,而空气中却沁进几分凉意了。有一群孩子走过,每人抱着一怀枯枝干草,忽然见到我就停下来,互相低语着。
  
  “她有点奇怪,不是吗?”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人来远足的。”
  
  “我知道,”有一个较老成的孩子说,“他们有的人喜欢到这里来画图的。”
  
  “可是,我没有看见她的纸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画好了,藏起来了。”
  
  得到满意的结论以后,他们又作一行归去了。远处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红墙,我望着他们各自走回他们的家,心中不禁恍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两侧壁立的大厦,人行其间,抬头只见一线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荫的幽谷了。而这里,在这不知名的原野中,却是遍地泛滥着阳光。人生际遇不同,相去多么远啊!
  
  我转身离去,落日在我身后画着红艳的圆。遥遥地看到陈的家,也已经有了灯光,想她必是倦游归来了,我迟疑了一下,没有走过去摇铃,我已拜望过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走到车站,总觉得手里比来的时候多了一些东西,低头看看,依然只是那一本旧书。这使我忽然迷惑起来,难道我真的携有一张画吗?像那个孩子所说的“画好了,藏起来了”?
  
  归途上,当我独行在黑茫茫的暮色中,我就开始接触那幅画了。它是用淡墨染成晴郊图,画在平整的心灵素宣上,在每一个阴黑的地方向我展示。
页: 1747 1748 1749 1750 1751 1752 1753 1754 1755 1756 [1757] 1758 1759 1760 1761 1762 1763 1764 1765 1766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