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0:51:40
旅游的病时间:2013-12-25 作者:未详 点击:203次 旅游是什么?“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坊间有阵子流行过这么一句俏皮话,颇可玩味。
也许这句话的发明者活腻了,但他代表了部分旅游者的心态。活腻了是一种什么状态?有点抑郁症的嫌疑。心理学家是这么说的:今天的普通人尽管可能有很短的乐趣和愉悦,但从根本上说他们是抑郁的。
怎么摆脱痛苦?情境的转换,能带来短暂的乐趣和愉悦。生活既然是道乏味的菜,那就撒上一些调料吧。“逃避”成了第一把胡椒面,并常以“旅游”的名目出现。很多设计精美、收费昂贵的酒店和度假村,名字或广告中常有escape、retreat、hideaway、sanctuary等字眼,不就是为了强化“逃避”的需要和正当性?
很多人说起自己居住、工作的城市,总是一副咬牙切齿、苦大仇深的样子。把生活的种种不如意一股脑儿都归咎于所在的城市,为了逃避城市对他们的迫害,旅游成了暂时的麻醉。多少“问题携带者”(指心中有成见却四处寻找答案的人)踏上了奔赴云南、西藏、尼泊尔、印度的旅程,他们在那里似乎找到了想找的东西。有感动,有生命的唤醒,洗了肺也洗了心,问题好像解决了。但一离开“香格里拉”,生活恢复了原来“丑恶”的面目,他们怅然若失。
麻醉会有副作用,会上瘾,会反弹。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安定的力量,发现美,创造生命的价值,对世界充满着好奇,那么去到异国他乡,看到的也只能是“别人活腻了的地方”。
你为什么踏上旅途?1965年,24岁的拳击手安藤忠雄路上了寻找柯布西耶的欧洲之旅,后来他成了建筑大师。他认为旅行就是离开日常的情性生活,进行有深度的思考,与自己对话交流的过程。
法国人德梅斯特写过一本有趣的书《在自己房间里的旅行》。作者因故获得了一个细细打量自己房间的机会,从椅子写到床,从镜子写到墙上的画,他以观察和想象记录了一次特殊的旅行。
最近“城市漫游”渐渐兴起。讨厌城市,通常是因为你并不了解所在的城市。固然很多城市的规划混乱、建筑丑陋、交通拥堵、空气污浊,总能找出一堆不是,但摒弃成见,走近它,你就能发现一些蒙尘的美。
美并不遥远,就在身边。从自己的房间,从所在的城市,就可以踏上旅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0:51:52
你究竟会不会说英文时间:2013-12-25 作者:未详 点击:220次 外企工作的人都会说英文,二十年前也许真的是这样的。但现在,外企里也不一定都有外国人,外企的工作语言也不全是英语,即便是,大家的英语水平也良莠不齐,从滔滔不绝到磕磕巴巴,最后到哑口无言。当然大家的简历上都写着英文流利,这可给人事部的招聘工作带来了问题,怎么判断候选人的英文能力呢?
显然,你不能像一般群众那样假设外国公司出来的人都会说英文,对较低的职位来说很容易,但对较高的职位,一般都采取面谈的方式,你总不能跟一个财务总监说:现在咱们来考下英语……人家不拍案而起才怪。
其实,在中高级别职位的面试中,很多HR是选择相信候选人会英语的。按常理来说,你上过大学,在美国企业工作了五年以上,并且曾经汇报给外籍老板……总不至于不懂英文吧?所以,一些HR也会象征性地问一下:你的英文程度怎么样?就像不负责任的体检医生一样,并不测量你的身高体重,全由自己报数。为什么不考?原因不明。也许是不好意思;也许是HR自己英文就不太好;也许是这份工作并不需要很高的英文水平,或者下一轮就要见外国老板,不会说英文你也敢去吗?你不要托大,这世界上是有真的勇士的。有一次HR带着一个候选人去总经理办公室,HR一离开,就剩下一对中外友人大眼瞪小眼。老板气得要死,从此以后,总经理面试都必须像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一样,旁边坐着翻译,以备不时之需。
还有的HR,考英文的方式就是让对方做一个简短的英语介绍。这实际上说明不了问题,英文介绍可以请人帮忙写下来背诵的。想知道应聘者英文水平如何,没有别的办法,必须和他用英语对话。但全程英文面试呢,又没有这个必要,对招聘经理的要求也太高,而且,两个中国人,像表演节目一样用英语交谈不可笑吗?最得体的方法,是有礼貌地说:我们认为以您的背景,英文一定没有问题。但出于惯例,还是需要和您用英文对话一下。
最可怕的是有的HR,自己英文已经词不达意,还不事先说明,一张嘴就用荒腔走板的英文提问。应聘者一时也不知他究竟是想考自己英文,还是喜欢秀英文,于是就先用中文回答了他的问题。HR也改口用中文,没想到几个回合之后,他又开始说洋泾浜英文,拜托,您在搞什么啊?是在DEMO本公司员工平均英文水平吗?还是在跟应聘者做游戏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0:52:03
当猴子们学会用钱时间:2013-12-25 作者:未详 点击:80次 基思·陈是经济学副教授,在耶鲁大学任教。亚当·斯密说过,只有人类才有货币交易的本领。陈的问题是:“如果我能教会猴子使用货币,那又会是什么情形呢?”
陈选择的理想猴子是僧帽猴。“它们的头很小,”陈说,“主要关心食物和交配,就像欲壑难填的饿死鬼,永远也吃不饱。”
耶鲁纽黑文医院的心理学家劳里·桑托斯给他提供了七只僧帽猴——四只雌的,三只雄的。其中最重要的一只猴子,取了中央情报局特工的名字:费利克斯。这些猴子共同生活在一个很大的开放式笼子里。笼子的一侧连着个很小的笼子,这就是实验场地,一次可以容纳一只猴子参与实验。陈在直径为一英寸的小银盘中间钻了个眼,这就是货币,“有点像中国古代的铜钱”。
实验的第一步,让猴子认识到硬币是有价值的——这费了不少工夫。陈和他的同事给某只猴子一个硬币后,就会亮出食物。只要那只猴子将硬币扔给他们,就会得到食物。这样持续了好几个月,猴子终于明白:硬币可用来换食物。将12枚硬币放在一个托盘里,这是一只猴子的最大预算;然后给它提供食物,例如一个人卖果冻,另一人卖苹果片。这时,猴子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把硬币送到不同的研究人员手中,随后得到已分好的“好吃的”。
费利克斯最喜欢的食物是果冻,通常情况下,它用一枚硬币就能获得三个。如果一枚硬币突然只能买到两个,它会如何反应呢?令陈吃惊的是,费利克斯和其他猴子的反应十分理性。某种食物的价格上涨时,猴子们就会少买;价格下降时,就会多买。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法则不仅适用于人类,而且同样对猴子有效:需求曲线必定向下。
一天,实验室里奇怪的一幕发生了:费利克斯疾速跑进实验室,但它没有拾起托盘上的12枚硬币去买食物;相反,它将整盘硬币扔回了它们的公共生活区,接着逃离实验室,冲进公共生活区去找硬币——银行打劫,然后越狱逃跑!
随后,异乎寻常的情形发生了:一只公猴没有将抢到的钱换取吃的,反而向一只母猴走去,把钱给了它。这是“利他主义精神”感召下的自觉的金钱捐赠行为吗?不!在抚摸了母猴几秒钟后,那两只僧帽猴竟然发生了关系。而且一待好事结束,拿到硬币的母猴立即将硬币交给陈,买到了一些吃的。
一旦猴子们手里有了钱,它们就会迫不及待地去“嫖娼”,同样也可以料想,猴子谋杀者、猴子恐怖主义者、引发全球变暖的猴子污染者肯定会充斥世界,不得片刻安宁。毫无疑问,下几代的猴子就会出场,替它们的先辈收拾残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0:52:18
大一女VS研一女:差异见证成长时间:2013-12-25 作者:未详 点击:200次 连衣裙,墨镜,高跟鞋,太阳伞,中长发微卷……
T恤,牛仔裤,运动鞋,棒球帽,短发……
虽然都是以大学新生的身份出现在高校的迎新现场,但两个女生的形象和气质截然不同,她们一个是“80后”研一女生,一个是“90后”大一女生。她们的差别不仅仅是外在形象。
在新生报到处,研一女生说:“给我分一个离教室近点的寝室……还有,这些注册手续都办得差不多了,有什么事打名册表上的电话……”说完,甩了甩微卷的头发,健步离开。
大一女生说:“学姐,综合楼在哪里啊?今天报名的人多不多啊?床位是不是要自己提前去抢?”还没等迎新人员回答完,她便开始东张西望,急不可耐地拉着爸爸妈妈奔向寝室。
之后,卷发MM赴了个饭局,和导师师兄师姐共聚一堂。她,出生于1987年,一个简单行李箱,一张火车票,把她送进了研究生院的大门。
而短发MM在父母帮她打扫完寝室卫生准备返程时,突然鼻子一酸,和妈妈哭成了一团。她,出生于1992年,被父母带进大学校园。
网络上把研一女和大一女进行对比的帖子流传甚多,比如:
大一女生有想法,想要高分过六级,回头做成功小白领,
研一女生有理想,考公务员、找工作,但是轻易不考博。
大一女生认为时间过得很慢,毕业遥遥无期;
研一女生觉得时间会过得很快,时光转瞬即逝。
大一女生很庆幸自己赶上了好时候,大学这么好考;
研一女生很懊悔自己生于八十年代,工作这么难找。
渴望依赖VS宁愿独立
大一女生的寝室:一个学生的妈妈正在打扫寝室卫生,拖地、擦洗门窗,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不一会儿的工夫,寝室就明亮如新。稍后这位妈妈跟同屋的女孩们谈心,说着说着眼泪止不住地掉了下来。此时,一名身着运动装的小姑娘推门而入,见到此情此景,顿时条件反射,大哭起来。
大哭的女生叫小月。“刚来学校的时候我就订好了一个月后国庆长假回家的飞机票,从来没离开过家,很想家。有一天晚上,一个人咬着被角偷偷哭,听到临床也有抽泣声,拉开被子一看,原来大家都想家了。”
而读研一的小丁,则显得驾轻就熟了。自己一个人坐火车来到长沙,一个人把行李箱搬到六楼的寝室,大到电风扇、凉席,小到脸盆、牙刷,她都自己一趟又一趟搬回来。“经历了几年大学生活,我早就习惯自己照顾自己了,第一天跟同寝室的女生见面,也就是简单寒暄互相介绍,便各干各的了。也许都是成年人了,有的甚至都经过了社会的历练,少了点激情……”
群居动物VS独行侠
说起第一次入住集体宿舍,大一女生小童难以掩饰自己的激动心情:“第一天到学校的时候,立刻就认识了宿舍里的三个好姐妹,然后下午我们马上相约出去采购生活用品,晚上大家一起在水池边洗衣服。新生活新朋友,大家对未来都很憧憬。”
大一女生上课一起,吃饭一起,逛街一起,甚至连上厕所都要结伴而行。“我从不习惯一个人去食堂吃饭,看到别人在一起吃,会觉得自己特别孤单。”小童说,如果哪天宿舍的姐妹有事,她一定会打电话找隔壁或者同班的同学一起去食堂。如果没有人一起,她宁愿一个人在宿舍吃泡面。
而谈及社团和学生会,小童更是滔滔不绝。她说高中的时候就很向往大学生活,老师经常告诉他们“大学生活很精彩”。“刚入学那会儿,看到学生会和各种社团招募,我就马上报名了,我现在同时参加了街舞社和文学社。”
上课、看书、写论文。教室,寝室、图书馆,三点一线。刚读研一的小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由于研究生学制只有两年,怎样最有效率地利用时间,成为她必须思考的问题。“由于寝室的同学专业方向不一样,时间碰不到一块,所以,我总是单独行动。一个人去泡图书馆查资料,一个人去食堂吃饭,一个人去听学校的各种讲座,一个人自习……”
小孟说,同学们忙碌的方向都不一样,有的专心跟着导师做课题,有的要准备英语考试,有的准备考公务员,还有的早早就开始了社会实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和计划,各自忙碌着又充实着。
恋爱VS相亲
在各种版本的“大学攻略”里,恋爱常常雄踞榜首。“不在大学里谈一场恋爱,大学算是白活了。”“攻略”里如是写道。就算没有熟读所谓的大学攻略,在校园这样一个充斥着浪漫气息的地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有谁不曾期待某次难忘的“邂逅”呢?
对于大一女生小吴来说,这次邂逅似乎比预期中来得早一些,因为她和男朋友结识于军训。他们的爱情单纯而透明,“我们在一起话题还蛮多的,性格也很像。”尽管和男友感情不错,但被问及“有想过将来要嫁给他吗”这个问题时,她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表情,并且坦言:“这个好像太早了点吧,而且大学的恋爱,注重的就是感觉,如果能维系到毕业应该就很不错了吧。重点是过程。”
而当初这些“大学攻略”的缔造者,现在显然难以接受小吴的看法了。“不以婚姻为前提的恋爱都是耍流氓!”研一女生小樊如是说。
“白天愁论文,晚上愁嫁人”,网络上常常这样形容女研究生。对于二十多岁的小樊来说,在有了毕业就分手的经历后,对待感情的态度也越来越慎重。可在外人看来,爱情才是女硕士研究的王道。连导师都开始为她的人生大事出谋划策了,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相亲之路铺在了小樊面前。
对方是个男博士,尽管十分厌恶相亲这种形式,但出于给导师面子,小樊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不仅如此,小樊的妈妈也开始给她物色相亲对象,据说单位稳定,收人不错,年底回家过年就可以张罗这事了。小樊时常感叹:“只是刚刚迈入‘准剩女’的行列,怎么就真把我当灭绝师太了。”
其实,导师和父母的担心并不是完全没道理。大三男生小张就表示,“如果要交女朋友的话肯定以大一小妹妹为优先考虑对象。大一给人感觉就是年轻有活力,研一的女生,就给人一种压迫感,没朝气,死读书。而且女人学历越高会让男人越有压力。”
你是曾经的我我是未来的你
“大专生是小龙女,本科生是黄蓉,研究生是李莫愁,博士生是灭绝师太。”这一说法流传甚广。而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90后”则同样被一些“标签党”定义为“非主流”一代,说她们自我、自私。但事实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质,无所谓好与不好,也实在不必将其对立起来。
事实上,大一女生在不断走向成熟,而研一女生也曾经历过懵懂的青春时光,她们不是对立的,而是人生的两个阶段。她们之间的差异,是成长的见证。
“回忆过去的我,向未来的你致敬。”一位即将保送研究生的女孩如是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0:52:32
明星开潮店时间:2013-12-25 作者:未详 点击:116次 上午9点半。林俊杰在机场吃了个汉堡王,预备飞往演出所在的城市。在出发前,他刚刚回复了一堆邮件,内容多半是关于新店开张事宜。他9月25日在广州开个唱,27号就要到上海为新天地三期的SMG新店开幕。SMG是林俊杰两年前自创的潮牌SMUDGE的简称,上海店是它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第一站。
这个时候,李灿森已经到了香港的Subcrew办公室。说他在潮流界的地位比在演艺圈更高,应该不会有人反对。他的Subcrew品牌已经做了5年,售卖Subcrew产品的UNITY也开出了好几家,9月和10月又要在长沙和成都各开一家新店。
李晨则趁着录影的间隙和生产商打了一通电话,又联系了新店铺的负责人。他每周在几家卫视和网站有三档周播节目和一档日播节目,还经常去浙江台和湖南台做一些客串节目,除此之外的精力,几乎全都用在两家NPC店上。NPC是NewProjectCenter的缩写,除了卖李晨自己的品牌NicisComing,也代理一些其他潮牌。
对演艺明星来说,这个生意的赚钱速度比靠艺人工作赚钱慢多了,很少有人会真的投入。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尽管也有一些明星参与或者创立品牌,却并不直接经营。
但也有人正在试着从明星向生意人转变。
林俊杰在中午过后抵达目的地。在去酒店的路上,他和SMG的同事们开了个电话会议,这是他在下午彩排之前唯一能捉住的一段用于生意的时间。偶然有几分钟时间还可以上一下微博。在SMG新店开张之前,他已经在微博发布了不少产品图片,微博头像也是他自己穿着SMG产品的造型。林俊杰在微博上有将近91万粉丝,随便一条记录就能引来几百条回复,这些粉丝随着他一起成长,其中很大一部分人已经从当年的学生变成了如今SMG的目标顾客:刚进社会,有些经济收入,热衷于消费潮牌。他们关注自己偶像的所有言行,支持他在事业上的每个动作,也包括自创的潮牌和终于开到上海来的店面。
身为主持人,李晨和一圈明星朋友们的粉丝加起来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他的曝光机会可能比其他明星更多一些,除了可以穿着NPC出售的衣饰出现在自己主持的节目里,身边的明星朋友也经常会穿着NicisComing的T恤出镜。“但我也不能总是穿自家品牌的衣服,必须经常穿其他品牌的好东西,重要的是让他们信赖你对时尚产品的品位。”
李灿森中午在香港著名的眼镜店“上目”解决了午饭,半小时后,他要在这里做媒体专访,内容是Subcrew即将与上目合作推出的日本手制眼镜。他的名字就像一张标签,已然是其他潮牌们最热衷于合作的对象。在6个小时里会有八家媒体采访他,包括四本杂志、两份报纸和两家网站,这当然也是明星身份带来的好处。
晚上9点,李灿森又回到Subcrew办公室。Subcrew的团队人不多,从设计、面料选择到工厂出货时间表,事无巨细,都需要一起参与。李灿森觉得当面讨论和在网上讨论是不一样的,“会有更好的主意跳出来”。这几天他们话题的重心是2011年夏季的设计和选料,接下来则转移到长沙分店的开张事宜。
这边的林俊杰也忙得不可开交。利用演唱会开始前的化妆和发型时间,他跟设计师在线讨论设计稿;演唱会结束后,再回到酒店开会,除了演唱会的检讨会议,就是和SMG的生意伙伴通过Skype开会,在那之后,他会躺下来用iPad看会儿书和资料。
在这个生意规模普遍不大的行业里,现金流一直是个问题。李晨很担心卖不掉的衣服变成库存,盈利就会被牵制住。“服装业的风险很大一部分就在于更新速度太快,所以我一直在存货方面有困惑。有时候由于设计上的偏差,或者对市场反应的错误预估,就会产生库存。衣服卖掉了就是钱,卖不掉就是占着仓库的废物。”李晨觉得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来科学治理库存。“现在我们品牌还很小,建立治理系统就趁现在了。否则以后店做大了,一旦出现什么错误,一积存就是很大的量,那种损失我们就承担不起了。”
一方面怕出现压货,一方面又没法靠两家店铺来消化太大的产量,所以NPC在生产方面只能下小订单。而且由于出货时间和追单都做不到像大品牌那样规范,很少会有大工厂来将就它们,质量方面要做到像大品牌那样的标准就很难。
这不是NPC一家碰到的问题,大多独立潮牌都面临着这种尴尬局面。李晨为此甚至考虑过自己开工厂,但他计算过,要同时有10个以上差不多规模的品牌才敢开厂,否则产能一定会浪费。“假如内地的潮流市场真正成规模了,我们才可以考虑自己开厂,大家共享产能。”李晨说,“但现在这种可能性很小。”
李晨说自己最近胖了一些,朋友推荐的减肥药必须在饭前40分钟服用,可是他总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吃上饭,平时录影的间隙都用来应付服装生意,变数时常发生。
他一整天都在说话,白天主持节目,半夜就和潘玮柏通过Skype聊公司的事,接下来要找谁做联名,还要引进哪些品牌到NPC来卖。尽管是两人一起开的店,但实际经营层面的大部分事务都是李晨在管,他偶然会想,要不要专注过来做服装生意?他相信做潮牌、开潮店会大有前途,由于服装业究竟是一个可以做到标准化的行业,好的模式可以复制,能在上海北京开好的店,在其他地方也能复制出来,假如机会足够好,规模就可以做到很大。
林俊杰也希望SMG品牌能做得更大,他想让它成为一个能代表亚洲走向全球市场的品牌,而终极目标则是成为HighFashion的一员。“我们重视的不是品牌和明星身份的关联,而是高设计和高质量的产品,这样消费群就可以扩大很多,不局限于粉丝消费者。”
靠着明星的光环做生意不会是长久之道。当消费者逐渐成熟,眼界也更加开阔,不会由于一个明星就狂热地盲目追捧他的品牌,“他们就会很轻易看出我们的不足之处。”李晨清楚这一点,“这种局面早晚会到来,我们必须要在那之前把该改进的都自己做到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0:52:43
猫的成长史时间:2013-12-25 作者:未详 点击:203次 和所有的大学宿舍一样,复旦的南区也到处都是猫。这些猫春天耍流氓,夏天生孩子。秋天搞地盘,冬天不知道去了哪里。我搬进南区的时候,这些猫刚生完孩子正在搞地盘。而我们楼下的这只猫,很显然是只套的,不要带小孩,他的工作早在春天就已经完成。那个夏天,他翘着尾巴。年富力强,充满了优越感和自尊心,看着我们搬进宿舍,挥汗如雨进进出出。
从本质上说,一只生长在宿舍园区的野猫,他的身份是乞食者,然而他更像一个戏子,以各种我见犹怜的娇憨姿态来换取他的衣食无忧。他很会选,选择了中文系外文系女生接,这些浪漫而充满母性的女生们,往往对可爱的生物格外敏感。为了谋生,他变得不那么阳刚,因为阳刚对乞食是没有用的,他总是带有一种阴柔的美,像小媳妇一样,通晓人性,知进退。讲分寸。
他常常半卧在我们的寝室楼前,一身雪白的毛永远没有一点脏污和瑕疵,当我们傍晚下课满身疲惫地回到寝室时,他那慵懒的姿势让你对悠闲的生活充满无比的渴望。如果你手上提7吃的,他会慢悠悠地站起身,走到你的身边,在你的脚边蹭来蹭去,发出猫所特有的楚楚可怜的声音。你分他一小份食物,他回报你一声满意的叫声,于是大家皆大欢喜,他吃到了东西,而你因为被需要和被吹捧而满足。
我们楼下,一直只有这一只猫。我想,虽然他在我们面前是个伪娘,但如果有别的猫觊觎18号楼这吃穿不愁的风水宝地,那时他就会一展雄风,把他们全部撂倒。这也许正是他生活艰辛的地两年的工夫,
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离开18号楼。他的世界已经急转直下,无力回天。今年的春天,不知道是母猫们营养充足,还是公猫们精力充沛,总之小猫特别地多。夏天一到,我就看见那些跌跌爬爬的小猫崽子,路都不大会走,却已经要为自己的生存而战斗。可是18号楼下一直很太平,我们的白猫依旧悠然自得,独享我们的宠爱。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只小猫,甜甜地睡在我的车篮里,一群女生围着他,赞叹着他的可爱和娇弱。入侵者。这是明日张胆的入侵,难道白猫就这样坐视不管吗?他没有,他蹲在车蓝边,看着我们方,也许他慵懒的姿势下面总是埋藏着一根时时紧绷的神经,但我总是会无端地嫉妒他。每每看见他躺在阳光下晒太阳,整个身子成大字形展开,浑身油光发亮,眼睛满足地眯成一条线,我总会恨恨地想,这年头,猫比人活得还像个人样儿。
可是再好的日子,总还是有尽头的。不过是围绕着那只可爱的小花猫,他试图引起我们的注意,可是我们的全部注意力都在那熟睡的小猫身上。白猫没有靠过来贴着我们打转撒娇,也许是因为他觉得即使这样也再难挽回我们的心。他这么老练,这种残忍的事情,他见多了,甚至,做多了。他变脏了,身上全是落叶和尘土。是怎样衰老的身与心,才能让一个弄臣、一个戏子不再爱护自己的行头?他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名角儿已经登场,小猫崽子在我们的聒噪下缓缓抬起双眼,懒散而优雅地离开车蓝,缓步而去。他那细小的背影还没能散发出足够的气场,但是那骄傲的范儿,却已经颇有乃父之风。
现在楼下有两只猫。老白猫仍然守在楼下的者地方,可是那种撒娇的神态已经荡然无存。他一身落叶,颓唐而期盼地注视着来来往往的人们,希望他们能施舍一,最食物。而另一只小花猫,他根本不用着急,他不
用做什么,就会有母性泛滥的女人们送来食物,他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我不知道动物会不会有老去之后的悲哀和凄凉。
其实我们也都在经历这样的轮回,诞生、旺盛、衰老和死亡,只是在动物那里,这样的轮回显得赤裸而残忍。但是这种揣度和伤怀在动物看来也许是非常可笑的。小猫只要享受就好,再大一点,他自然又学会了弄臣的那一套,生活蒸蒸日上起来,而老猫早就超然物外,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就像等待一个必然到来的节日。他们谁都没有像我们这样,想不开,看不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4:36:47
纵使相逢也不识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364次 几年前,我在博客上贴了一篇游记,写绵山风景区的。不久,收到一封署名阿郎的陌生朋友的邮件,说起自己游览绵山的感受。一来二去,我们便成了朋友。
阿郎的邮件很短,通常只有几句话,很像现在流行的微博。比如:我今天看了一场好看的电影,女主角很漂亮。或者:前几天去东北,我在飞机上碰到了宋祖英,她戴着墨镜,但我还是认出了她。我的回信也很简略,就像是和街边遇到的熟人打招呼。你好吗?忙什么?我一切都好,老样子。就是这些三言两语的邮件,连接起了我们的友谊。
有一次,阿郎来我居住的城市出差,他在信里写道:这里环境很好,空气清洁,草木葱茏。我看了很高兴,回信祝他玩得开心。
我们心照不宣,谁也没提出见面。网友见面是多么俗套的情节,我们甚至连相片都不曾交换。
我在信中谈到帕慕克的小说,阿郎说手里正好有一本他的《伊斯坦布尔》,不如送给我,让我把地址告诉他。两天后,我收到他寄来的快递,快递单留有他的手机号码,我便给他发了条短信。我说,书已收到,谢谢。那以后,我们之间的联系不再依靠网络邮件,改成收发短信。短信仍旧和邮件一样,言简意赅。细究起来,又都是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们,就是这样的。
这世上还真有离奇巧合之事。不久前,我乘火车去北京,我的旁边坐了一位戴眼镜的男士。我刚买的一瓶绿茶饮料怎么也拧不开盖子,他便主动相助。隔一会儿,我看到他从包里拿出一本书,是《瓦尔登湖》。我一怔、联想到阿郎新近提到过这本书。可是,难道会有这么巧的事?
我看他读得津津有味,忍不住掏出手机发了条短信阿郎你好,忙什么?晕,他的手机果真嘀嘀响了。他拿出手机看了看,给我回复:我在火车上,进京途中。
一路上,他看他的书,我呢,侧目悄悄打量他。他的模样与我想象中差不多,文质彬彬,书生气十足。啊,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我知道他的很多事情:他有牙病,常去看牙医。他有个十岁的女儿,喜欢弹钢琴。他热爱古典文学,熟诸《红楼梦》,就是他告诉我贾琏的哥哥名叫贾瑚,早夭。此前,我一直弄不明白贾琏既被称为琏二爷,兄长又是谁?我了解他这么多,然而,我们却是陌生人,纵使相逢也不识。
犹豫再三,我还是没有与阿郎相认。现在,我与阿郎仍旧会有短信交流。我没有告诉他,我见过他。如果我们的友谊能够持续到白发苍苍的那一天,也许我会问他:阿郎,你可记得,火车上,曾为一个拧不开瓶盖的女子启开了瓶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4:37:22
不要显示你的美德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463次 一位弟子宣布了要向他人传播真理的意向之后,大师提议他先做一个测试,“你去举办一场演讲,到时我会亲自去听讲,好判断你是否做好准备了。”演讲非常鼓舞人心。在演讲结束前,一位乞丐走到演讲者面前,演讲者站起来,把自己的斗篷给了这位乞丐,从而向全体听众进行启迪。
演讲结束后,大师说:“你的语言充满了味道,孩子,但你还是没有准备好。”“您为什么说我没有准备好呢?”弟子沮丧地说。
“两个原因。你没有给那个人一个机会让他说出自己的需要。再就是,你不应该高高在上,用你的美德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4:37:39
开始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昨天狂风过后,我走过花园,看见一株老树倒下去了。我在心中叹息,老树的生命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在说:“看看它身边的幼苗吧,一切才刚开始!”
秋冬近了。在凉风之中,我自己沉吟着道:“一年了,又快是一年的结束了。”但我听见造物者在说:“听听春天的脚步声吧,她会带着新的一年到来。一切才刚开始!”
当我后悔没有从小就学好一门学问的时候,我埋怨自己,并且迟了。但我听到造物者说:“从今天起去学它吧。永远不太迟,一切才刚开始!”
我遇见一个失恋的青年,他颓丧地说:“完了,一切全完了。”我便以从造物者那里学来的语气,对他说:“你的爱情并没有失去,因为它根本还没有开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1-23 14:37:49
唤醒梦想时间:2013-12-24 作者:未详 点击:375次 突然接到一个朋友的请柬——星期日下午五点,他的摄影展开幕。
吃惊!做生意做得很成功的朋友,竟然是个摄影师?
打电话去道贺,朋友在电话那头大笑道:“什么摄影师?只是爱好而已。”
出席摄影展开幕式的人很多,并不全是商界人士,有些看起来外型完全是个艺术家,他们似乎都和朋友非常熟悉,笑意盎然的朋友高兴地迎接到来的诸位宾客。
开幕式过后有个小型的茶话会,来宾们有说有笑,互相交流。
听到有人说:“真意外,没想到那么会做生意的人居然充满艺术性。”
朋友在致词时,说出心声:“摄影是我的梦,做生意是为了吃饭。赚钱永远也嫌不够,但是我感兴趣的事,如果一生没有做到,恐怕以后要后悔的。”
他把赚钱的时间用来赚自己的快乐。
摄影展呈现的,是一个人走向他梦想的境界。为此,他肯定放弃了一些东西,但他的收获却至大无比。
到了这个年龄,发现快乐才是最难的,也才是最重要的。
离开摄影展,我朝着泊车的位置走去。就在这么一小段路上,从前沉淀在心底里的一些梦想仿佛被唤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