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7:42
雕塑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情侣之间产生争执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把爱当成一把雕刻刀,时时刻刻都想用这把刀把对方雕塑成符合自己心中的理想。为了达到这个理想,在交往的过程中,当然就希望甚至迫使对方摒除以往的习惯和言行,以符合自己心中的理想形象。但是有谁愿意被雕塑成一个失去自我的人呢?于是“个性不合”、“志向不同”就成了雕刻刀下的“成品”,分手就成了唯一一条路。
每个人本身都是“艺术品”而不是“半成品”,人人都企望被欣赏而不愿意被雕塑。所以不要把爱当成一把雕刻刀,尽想把对方雕塑成什么模样;爱是一种艺术眼光,要懂得用什么角度欣赏对方。
如果每个人都懂得爱是艺术眼光而不是雕刻刀的道理,彼此间的争执又从何而起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7:58
我们点赞来过活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08次
●我们点赞来过活
是微信,而不是facebook,使中国人得以大规模呈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偷窥他人的日常生活。某些时候,点赞也是出于一刹那的惺惺相惜,片刻的审美共鸣,或者发自肺腑的利他心理。点赞让我们在虚伪中寻求温情,而这虚伪,也因此而变得真诚……在悲剧的黄昏,我们点赞来过活。
——宋石男
●肉身何其艰难
过去与未来,这一对好兄弟,它们一个是瘸子,动弹不得,一个是瞎子,摸索踯躅。于是瞎子背起瘸子,瘸子引着瞎子,合力拖拽起我的沉重肉身,在时光的弹雨中逃亡。偶尔它们也会相互背叛,瘸腿的过去瘫倒在路旁,瞎眼的未来独行到崖畔。但最终它们总会像老情人那样深深厌倦又牢牢捆绑,一次次返回我身上。
——逃亡者的恰恰
●专业与兴趣
有学生问,路老师,你先是鼓动大家“学点物理”,后来又丧心病狂地黑物理系,是何道理?我想说的是,学物理和学点物理是两码事,前者是专业,后者是兴趣。这跟找男朋友一样——靠他吃饭,那叫傍大款;不依赖,才算谈恋爱。
——华东理工大学教师路明
●所有梦想,都在蓝天之后
雾霾之下,任何大话都是可耻的。中国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中国人平均寿命低于所有敌人,创新能力低于所有敌人,唯独每一口呼吸的毒素高于所有敌人。还不行动?雾霾成分究竟是什么?这些原料谁还在使用?马上,立即,务必,停止!所有利润,都在生命之后。所有梦想,都在蓝天之后。
——池莉
●重启一代
ResetGeneration,指遇到复杂、难处理的情况时就选择离开那里,重新开始的年轻人。来源于电脑游戏中的“重置”功能。选择该功能后,玩家就可以重新开始;玩家陷入游戏僵局、无法破解时经常会用到重置功能。这些年轻人往往通过换工作、换伴侣、换朋友来“重置”他们的“人生游戏”,而不是像老一辈人那样努力去应对遇到的困难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式阅读
在德国的大街上,腋下夹着一本书,目光祥和,举止优雅,慢悠悠行走的,既有白发老者,又有高挑美女,还有身着蓝色工装的技工。德国产品让世界服气,产品来自科技,科技来自读书。德国式阅读是对阅读本身的一种敬重,看似迅捷便利的电子化阅读在大步流星朝前迈步时,我们是否也该自省一番?
●手机三贱客
“wifi信号弱”、“手机电量不足”和“长时间加载”。这三种状况不仅令手机低头族们无法忍受,也令“强迫症患者”抓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8:09
我们点赞来过活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10次
●我们点赞来过活
是微信,而不是facebook,使中国人得以大规模呈现自己的日常生活,同时偷窥他人的日常生活。某些时候,点赞也是出于一刹那的惺惺相惜,片刻的审美共鸣,或者发自肺腑的利他心理。点赞让我们在虚伪中寻求温情,而这虚伪,也因此而变得真诚……在悲剧的黄昏,我们点赞来过活。
——宋石男
●肉身何其艰难
过去与未来,这一对好兄弟,它们一个是瘸子,动弹不得,一个是瞎子,摸索踯躅。于是瞎子背起瘸子,瘸子引着瞎子,合力拖拽起我的沉重肉身,在时光的弹雨中逃亡。偶尔它们也会相互背叛,瘸腿的过去瘫倒在路旁,瞎眼的未来独行到崖畔。但最终它们总会像老情人那样深深厌倦又牢牢捆绑,一次次返回我身上。
——逃亡者的恰恰
●专业与兴趣
有学生问,路老师,你先是鼓动大家“学点物理”,后来又丧心病狂地黑物理系,是何道理?我想说的是,学物理和学点物理是两码事,前者是专业,后者是兴趣。这跟找男朋友一样——靠他吃饭,那叫傍大款;不依赖,才算谈恋爱。
——华东理工大学教师路明
●所有梦想,都在蓝天之后
雾霾之下,任何大话都是可耻的。中国全世界癌症发病率最高,中国人平均寿命低于所有敌人,创新能力低于所有敌人,唯独每一口呼吸的毒素高于所有敌人。还不行动?雾霾成分究竟是什么?这些原料谁还在使用?马上,立即,务必,停止!所有利润,都在生命之后。所有梦想,都在蓝天之后。
——池莉
●重启一代
ResetGeneration,指遇到复杂、难处理的情况时就选择离开那里,重新开始的年轻人。来源于电脑游戏中的“重置”功能。选择该功能后,玩家就可以重新开始;玩家陷入游戏僵局、无法破解时经常会用到重置功能。这些年轻人往往通过换工作、换伴侣、换朋友来“重置”他们的“人生游戏”,而不是像老一辈人那样努力去应对遇到的困难并从中吸取经验。
●德式阅读
在德国的大街上,腋下夹着一本书,目光祥和,举止优雅,慢悠悠行走的,既有白发老者,又有高挑美女,还有身着蓝色工装的技工。德国产品让世界服气,产品来自科技,科技来自读书。德国式阅读是对阅读本身的一种敬重,看似迅捷便利的电子化阅读在大步流星朝前迈步时,我们是否也该自省一番?
●手机三贱客
“wifi信号弱”、“手机电量不足”和“长时间加载”。这三种状况不仅令手机低头族们无法忍受,也令“强迫症患者”抓狂。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8:22
我从城中村来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一
我毕业的那一年住进了学校对面的城中村,叫毛坡。租了一户农民的二楼小房子,四方四正的一间,80块钱一个月,只一张小床,上厕所得下楼。就这,也住了好几户人。
我有两个邻居,一个男的,是工人,总穿蓝颜色的工作服,走路嗤嗤的,声响不大,缓慢得像个老人;另外一个邻居,是位三十岁左右的妈妈,带着个小孩子,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总看到她蹲在水龙头那里洗衣服洗床单。还有四个邻居,都住在二楼,离得不近,也没时间去注意。大家都那么忙,忙得见面都没时间笑。
老李那时候进了屋子连圈也转不过来,躺床上两只脚还得蜷起来。
他现在回忆起来还不忘挖苦:有咱家厕所大没?有没?
我就理直气壮地回:有!
那是我的第一个家,在繁华城市边缘的边缘。现在想想不觉得苦,可当时呀,老以为自己会崩溃。
我在西稍门附近上班,做图书,专门写诸如《性格决定命运》、《人生不设限》之类的东西,写得理屈词穷的,特没劲。八点上班,签到,六点下班,签退。我经常早晨六点多就要起床,趁着曙光,步行大约十分钟去村子附近的公交站牌,等一趟322。只有这一路公交车是开往西稍门的,很拥挤,人最多,有时候贴着门站,被司机师傅喊:让开点行不?别挡着后视镜啊!那些年还比较乖,不顶嘴,就照着他的要求往另外一个方向努力挣,低声跟身边的人说着: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挺着身子坚持将近一个半小时,才能到单位。根本就没吃过什么早饭,每一回都慌慌张张,打着减肥的旗号遭践身体。
中午随便买些东西将就一下,有时候是一张饼,有时候是一个菜夹馍,有时候干脆下楼转一圈,再折回来,跟办公室的人说:吃得好饱。然后,趴在桌子上使劲睡,口水能流好几平方米。睡醒来了还恍惚得不行,头重脚轻,对着一沓资料发呆,没有计划,没有规划,没有野心,更谈不上梦想。
等到下午下班已经有点魂不附体,跳上322,堵的堵,停的停,到达时,天也黑得差不多了。摸着灯火走进村子,大学生们还在三五成群地吃吃喝喝着,一个个小店门庭若市。而我,得潜入所剩无几的菜市场,搜寻一点可以下饭的东西或者一只凉得差不多的馒头。
往往此时,就悲从中来。
这日子呀。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8:33
二
冬天时候,我搬去了离繁华地方近一点的政法大学对面的西崔村,租的房子大一些,在四楼,一张床,一张桌子,还有卫生间,那时候感觉特别好。价格也高,两百一个月。不过,负担得起。
北方的冬天真的是冷,只能用电褥子,可电褥子能暖的地方不多,往往早上起床时,整张脸都冰透了,拿手一摸,感觉像是别人的一样麻木。就给自己出馊主意,买那种夹棉的门帘,横挂起来,挡住窗户,玻璃隔风不隔寒气,心想:我拉个厚窗帘,看你再来冻老子。
结果是收效甚微。太甚微了。
可是心理作用大,老觉得暖和一些了,就整天整天地拉着厚帘子,屋子里黑的呀。好在那会儿也不咋读书,手冷得舍不得放出来接受空气的洗礼。那个冬天有段时间好像挺有钱的,一得瑟就跑去华润万家买了个美的电暖器,整晚整晚地烧,也没多么暖,总比没有强很多,至少这张脸在每天早晨起来时能感到是自己的了。
城中村那些房东都挺黑的,人不坏,但特别贪小利。人来人往也多,不在乎租客的那点交情。他们靠电费赚钱,一度一块,明显高过统一价。所以,可想而知,我那个月的电费能吓死好几个人,不敢再用。
后来春天,暖了。周末的时候,我喜欢跑去房顶晒衣服晒被子,借着明媚的光,把自己一晒就是一个下午。一天中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跑去村口那里,吃两块钱的臭豆腐,酣畅淋漓,再咝咝咝地吸着口水,把逛了几十遍的地摊再逛一遍。只逛不买,看看就好。
我也摆过地摊,从康复路批发来很多手链,铺在一张自己的大披肩上,坐在学校门口绿化带的水泥栏上,睁着一双眼巴巴地盯着每一个从政法大学走出来的大学生,希望他们能喜欢我的东西,能光顾最好。第一个下午什么也没卖出去,我跟老李嘀咕:是不是定价太高了?要不要降一点点?老李看我一眼:难不成白送吗?后来不卖了,全部收起来装袋子里,来了朋友就送,这一个那一个到最后都拿完了。
有一个邻居,我喊他浩哥,是西安外国语大学的毕业生,毕业了好几年,就住在我楼下。他信耶稣,平时并不见上班,倒是每天早晨跟很多其他的租客一起念一些基督教的东西。我往往就在他们的歌唱中醒来,心里是各种愤愤不平。浩哥挺文艺的,遗憾的是女人气挺重。他总是特别穷,隔三差五借二三十块钱,过几天又还。
还住着小杨哥,是技术宅,在西高新上班,房间里堆满各种电脑部件,眼镜跟酒瓶底一样厚,看得人眼花缭乱。他瘦高瘦高,背微微弯,很正经,连女朋友都没谈,自己过得特别节省。我后来听浩哥八卦,隐约得知小杨哥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要承担的,比我们多很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8:50
三
在西安的最后半年,工资涨了,有了富足,咬咬牙,雇了辆快捷,搬去一个北二环的小区。再没见过那些一起住的奋斗者。
小区就是好,冬暖夏凉,视野开阔,不用跟房东打交道,按时汇去房租就行。到这时,才知道自己从前过得那叫一个啥呀。
我更加勤恳地上班,在同事的带领下,进入真正的阅读,得了工夫就买本书,夜夜睡前读。这样的阅读到底有没有用,不得而知,但在书本的照耀下,我踏实了许多。
在这份难得的踏实里,梦想大致的轮廓也越来越清晰。
一起租小区的某姑娘没事跟我探讨:我就受不了那个味儿。
我好像跟她说过自己再也不会回去城中村:也不是受不了那个味儿,就是老觉得少了点什么。糊里糊涂的,总被高楼挡着视线,看不到更远的东西。
就是那种感觉,走不出去的感觉。我不要那样子,我要去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哪怕,心中所怀的理想天寒地冻。
四
我也从城中村来,想念那里的地摊和背心,还有三块五毛钱的西红柿鸡蛋面。
但是,不能退回去。
朝前走,走多远是多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9:04
着急,缘于内心的迷惘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许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让人越来越感到慌张。
我们的内心正在成为海量信息与新生事物的跑马场,我们忙不迭地更换时装、车、包,生怕自己被世界遗忘;我们急急忙忙旅游、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离去,似乎生怕驻足原地,就会忘记前行的方向。于是,我们变得焦躁不安却又心安理得,见怪不怪于新事物的出现与消亡,不是因为淡定,而是因为迷惘。
可不可以不着急,可不可以不慌张,可不可以停下来,喘口气,想想自己来时的方向?
还记得汪国真的诗句吗?“如果你是种子,何必为还没有结出果实而着急。如果你就是你,那就静静微笑,沉默不语。”
●着急改名
信阳师范学院等7所院校拟更名的消息,引发网友关注。有人认为,校名“前缀”由地方变成河南,显得更“高大上”;也有人认为,新校名没了地方特色,断了传统,失了味道。
想想看,这些年,全国很多院校刮起“改名风”。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今,竟有300余所高校更名。本来,“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名字只是一个称呼,与学问高下并无直接关系。何况,一所大学尤其是历史久远的大学,其校名不仅承载着传统、更代表着学校的底蕴与内在的文化精神,频频更名,不仅是对历史的丢弃,也是对文化传承的割裂。
看看世界著名大学,有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这样的“大学”,也有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这样的“学院”,还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这样的“分校”。不论是大学、学院,还是分校,这样的校名并不妨碍它们作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声誉和地位。
这样看来,大学若真想为自身的发展添把火,着急改名并非上策,还得从育人与科研这些真本事上下功夫。毕竟,“实至”方能“名归”。
●着急成长
周一美术、周二彩陶、周三合唱、周四英语、周五钢琴、周末数学……北京徐女士为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被称为“最着急”家长。
有关家长因焦虑而揠苗助长的事例,我们见得太多,也批判得太多。今天不想再讲大道理,只想换个角度来想一想。
对成年的我们来说,时时会这样想:如果我的童年慢慢来,我可以在童年的储蓄罐里,多储藏一些回忆的糖果,然后在一个长大后的夜里偷偷地拿出来慢慢品尝……已经成年的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幻想,又怎有权利去剥夺属于孩子的童年时光。
还记得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吗?“小孙儿大概只有5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嘴笑着,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着急表态
“像你这样的滚蛋!永远不要来香格里拉!”“一路下来,一分钱没有消费的话,比卖淫更可耻。”……在云南发生的导游言语伤害游客事件,让人气愤、寒心。幸而有关部门在事件发生后立刻表态,要求当事旅行社立即整改,“严肃处理、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从重从快、零容忍”。
要说监管部门快速表态的魄力值得称赞,可在称赞之余,我们不禁要问,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止一次发生,相关法律也对不能强迫游客消费作出明确规定,那为何类似事件还屡次发生呢?对公众来说,在主管部门的“第一时间表态”之外,是不是更希望看到的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行动力呢?
因为,只有真正给予违规者以严惩,让违规者对制度与法律心存敬畏,才能让市场越来越规范,法律的尊严也才能真正得以体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9:17
创造开放的“厨房”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63次
乔布斯曾经创造出全世界最棒的个人电脑:苹果。它仅有12磅重,仅用10只螺丝钉组装,塑胶外壳美观时尚,看上去就像一部漂亮的打字机。人们都不敢相信这部小机器竟能在大荧光屏上连续显示出壮观的、如同万花筒般的色彩。1980年,《华尔街日报》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但仅仅5年后,苹果电脑就在竞争中败给了IBM电脑,1985年9月17日,乔布斯被迫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成功需要更好的产品和技术,但只有更好的产品和技术却难以取得可持续发展的伟大成功。
苹果个人电脑失败的核心不是产品不够好,而是商业模式自我封闭,不和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只想吃独食,拒绝和别人兼容。它最后输给了更开放的“IBM”计算机联盟。
苹果的iPad不仅颠覆了音乐播放器、颠覆了随声听和Mp3,也颠覆了整个音乐产业的运作方式和赚钱方式。正是iPad的一炮走红,直接启发了乔布斯把iPad的商业模式复制到市场更加广阔的手机产业:一部颠覆传统手机概念的iPhone诞生了。它的出现使整个信息产业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人们看见一种基于手机整合各行业资源从而改变世界的模式横空出世了!
苹果商业模式是对手机发明者摩托罗拉公司关于“手机是人类唯一电话”的颠覆,也是对全球当时最大的数码时尚产品和娱乐内容公司索尼的商业模式的颠覆。其实,索尼才是最有资源率先创造出“苹果”模式的。索尼公司既有“随声听”、MP3、手机等终端移动工具,又有全球最丰富的音乐、游戏、影视等内容,但它没有把它们进行营销协同捆绑,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苹果抓住了这个简单而伟大的机会。
乔布斯创造的苹果商业模式靠的根本不是什么独创的技术,而是靠对跨行业资源的整合。一句话点破就是:卖象牙筷子只有捆绑满汉全席才能赚大钱!乔布斯知道人们买音乐播放器随声听和Mp3不仅希望更酷更简单好用,而且还希望能够更方便、更便宜地通过手中的播放器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音乐、游戏等丰富多彩的内容。这才是音乐播放器、游戏机存在的核心价值。
乔布斯的iPad和iPhone从产品层面看当然比竞争对手更时尚、更酷、更傻瓜化。但是他为这两双“筷子”创造的开放合作的“厨房”才是苹果赚大钱的根本。iPad的创新是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登录iTunes音乐库,iTunes就像一个神奇的“厨房”,可以为iPad用户源源不断地提供上百万首乐曲,每下载一首仅需几美分。
iPad模式的成功极大鼓励了乔布斯以更极致的产品创新先后推出了两双更吸引眼球的“筷子”:替代传统手机的“iPhone”和替代笔记本电脑的“iPad”。这次为这两双“筷子”配备的“厨房”叫AppStore,这是一个由全世界内容和应用开发者各显神通的大平台,在里面为近5亿用户源源不断地“做菜”。
iPhone不仅能通过Wi-Fi上网,更可以在没有Wi-Fi的地方走移动通信网络3G、4G、5G……上网。乔布斯利用苹果时尚酷筷“iPhone”对手机用户的影响力,利诱和胁迫了全世界180多家日子不太好过的通信运营商替自己打工,通过补贴巨额的资费向数亿用户包销苹果手机,还能通过独家合作方式从许多运营商的上网流量套餐资费中再分一笔钱。
做几双好筷子控制几亿用户,又利用对用户的影响力控制全球通信网络运营商,最后把用户购买力转化为对“厨师”内容、应用开发者的吸引力。
做一件事,赚了至少三份钱:苹果手机利润率高达50%,iPad利润率也达到了25%。从富士康代工苹果产品和全球消费者身上先把“筷子”钱赚到手。然后又从全球独家合作的运营商身上可持续地分流量费,或者节省巨大的市场推广费用。这是苹果赚到的第二份钱。最后通过AppStore的销售或广告收入分成,苹果公司可持续地赚到了第三份钱。
正是由于乔布斯“三双筷子捆绑满汉全席”的移动信息化商业模式的创新,2012年8月苹果公司以市值6325亿美元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值钱的公司,超过了当时微软(2567。8亿美元)、谷歌(2214。8亿美元)、Facebook(414。3亿美元)、亚马逊(1112。6亿美元)四大全球领先科技公司的总市值(6309。5亿美元)。
苹果公司对我们最大的启示:
一是在这个时代必须通过手机与其他传统产业的融合才能取得非常规的成功。
二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远远不够,只有商业模式的颠覆性变革才有可能成为“投入少,赚钱最多”的龙头“轻公司”。苹果公司在产业链上获取了近50%的行业利润,比起当年微软和英特尔联盟在计算机领域的“暴利”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4:59:48
为什么穷人总是作出坏决定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92次
人们很难透彻地解释为何穷人总是作出坏决定。人们通常把贫穷当成学术性问题讨论,因此搞不清其中缘由。我们知道“贫穷”和“糟糕的决定”之间有联系,却没人站在穷人的立场解释原因。
休息是富人才有的奢侈权利。我每天早上6点起床,去上学,然后工作。接下来照顾孩子,只有半个小时换衣服,就要开始第二份工作。12点半下班后,我回到学校完成剩下的课程,下课后继续工作。次日凌晨3点上床睡觉。我每周有两天的休息日,我会利用这段时间来打扫房间、喝点马蒂尼酒,并把落下的功课补上。
我第一次怀孕时住在汽车旅馆,屋子里有个迷你冰箱和微波炉。我每天吃罐装的花生酱和2美元12个的冷冻卷饼。就算有炉子,我也没钱做牛肉卷饼吃。虽然没有做任何的产前检查,但我知道怀孕时需吃肉,于是,我很聪明地吃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来补充营养。
要是有了炉灶、锅和调料,你就必须做饭,无论当时你有多累或做饭这件事多让人抓狂。做饭并不伟大,但它真实。我已学会放下过中产阶级日子的企图。曾经的那些尝试不仅没让生活变得更好,挫败感反而让你觉得更糟。生活教会我不要去做无谓的尝试,想办法找到便宜又可口的食物才是我们需要做的。垃圾食品是我们买得起的最好的食物,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我们拥有的乐趣本来就不多。
方便的生活并不属于我们,2001年爱国者法案通过后,穷人连开立银行账户都很困难。如果没有银行账户,你就要花更长的时间去兑换一张支票,拿现金支付账单。现在,多数汽车旅馆采取“没信用卡就不租房”的政策,我曾怀揣1000美元在雨中四处游荡了5个小时却租不到一个房间,即便我提出用500美元现金和手机做担保。
大多数穷人没有精神抑郁。我们知道自己永远不会从疲劳中解放出来;我们永远不会对未来抱有希望;我们也永远得不到假期。我们知道,正是穷人的生活状态使我们无法摆脱贫穷。我们并不是不想活得更好。
我可以胜任法律文秘的工作,但我已经不止一次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因为我“不符合公司的形象”。这只是“穷人滚远点”的温和表达方式而已。我可以当个不必抛头露面的厨子,老板仍然认为我不符合“企业形象”。我确实不漂亮,错过了整牙的年纪,肤色灰暗得像每夜都不睡觉。美丽是一件当你负担得起就能够得到的事物,为了获得美丽,你需要工作,而不够美丽,你又得不到工作。
我抽烟。虽然这很费钱,却是最好的选择。我总是筋疲力尽,烟就像兴奋剂。当我累得不想再走一步的时候,吸一口烟就能再走一个小时;当我感到愤怒得无法控制,或是为完不成事情而焦急时,抽烟可以让我感觉好一点,哪怕只有一分钟。我知道吸烟是个坏习惯,但这是我唯一有机会获得,并且可以将我从崩溃或爆发边缘拉回来的事情。
贫穷会让希望变得渺茫,切断长远打算的思路,如果有人能让你在一小时中觉得自己是可爱的,你会愿意付出一切。无论下个月可能发生什么,都漠不关心。我们从不作长期的打算,因为这只会令作为穷人的我们心碎。
通过这篇文章,我想得到的并不是同情,只是想说明,可能在一些人看来,我们做了许多糟糕的决定。然而,这就是我们的生活,也是穷人的防御机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这当然是种自暴自弃的想法,但它也是安全的。希望这些可以帮助你们理解穷人的想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5-13 15:03:42
用经济学视角看段子
时间:2015-05-04 作者:未详 点击:158次
段子1:贷款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华尔街的银行生意一落千丈,经常三天见不到一个客户,银行的经理们急得不行。有一天,一位开着劳斯莱斯的企业家来到银行:“经理,我要贷款500美元。”银行的经理很纳闷,开着豪车来银行只为500美元的贷款?难道这个家伙已经破产了?银行经理上下打量了一番企业家,问道:“你有抵押物吗?”
企业家笑眯眯地指着门口的劳斯莱斯:“你觉得这辆车够抵押吗?”他将汽车资料摆在银行经理面前,一查抵押信息,没有任何抵押记录。银行经理放心地向企业家贷出了500美元,并将劳斯莱斯开到银行的地下车库。一个月后,企业家来还钱,加上利息一共是510美元,银行经理查到企业家个人银行账户有数百万美元,于是很不解地问他为何要借款500美元,企业家笑了笑说:“10美元停车一个月,在华尔街是永远找不到这样的停车场的。”
☆经济学启示
银行经理听完企业家的话一定会崩溃。金融危机把银行业变得像乞丐,没想到望眼欲穿等来的客户只是为了停车。没错,这就是交易。既然双方达成了交易,就一定要执行下去。企业家贷款的真正目的是在停车费昂贵的华尔街找到一个便宜的停车场所,他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用贷款的方式掩盖了自己真正的交易目的。在商场中,这种使交易的另一方混淆或者误信,从而获得交易的行为就是经济学中的欺骗性交易。
中国有一句俗语:商场如战场。通过不正当竞争手段获取订单的行为犹如杀鸡取卵,最终倒霉的还是自己。企业家通过看上去正常的交易手段,获取了银行经理的信任,但他在银行经理那里的个人信用将降低。
段子2:狙击手
有一场相当残酷的战争持续了两个月,交战的双方都派出了最精锐的部队。A集团军司令部最后被困在一个山头,将军整天都能听到啪啪的枪响,可就是找不到子弹是从哪里射出来的。有一天,将军觉得被围得窝囊,为了鼓舞士气,决定亲自到前线战斗。将军正要冲到防御工事前,突然被一位士兵拉住了。
士兵严肃地向将军报告:“将军!前方20米的地方有一个狙击手。”将军一听火冒三丈,厉声质问士兵:“既然发现狙击手,为什么不将他干掉?”士兵说:“将军,没必要干掉他,他的枪法很烂,这几天开了很多枪,没有打死一个人。”将军呵斥道:“那也必须干掉他。”士兵突然提高嗓门说:“将军!你疯了吗?难道你要让他们换一个比较准的吗?”
☆经济学启示
有两家面包店,第一家卖的面包松软香甜,美味可口,童叟无欺,第二家卖的面包干瘪粗糙,缺斤短两,甚至还有过期的。可第二家的价格只有第一家的一半,很快,第一家就关门歇业了。很多人都想不明白这件事,其实早在400多年前,英国的经济学家格雷欣就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劣币跟良币在同一个市场流通,最终良币退出市场,劣币充斥整个市场。后来人们将格雷欣的发现称为“劣币驱逐良币”,劣质面包充斥市场,优质面包只有退出市场。士兵为什么要干掉烂狙击手呢?让低水平的狙击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那么高水平的狙击手就自然无法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