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3:50

 “我们的婚姻是会幸福、美满的”
  
  梁实秋在美国的这段时间,两人的情感经受了最严峻的考验。他们共同穿越了由舆论和亲情组成的惊涛骇浪,把爱’隋的小舟驶向幸福的彼岸。
  
  1975年3月29日,梁实秋提着一小箱书信,飞过太平洋,去台湾缔结他们的“宿缘”!
  
  按照两人的意愿,婚礼规模很小。这一天,的梁实秋竟比新娘子还光彩照人。他的礼服是韩菁清选的,是一身玫瑰色的西装,配着一条橘黄色花领带,胸前插着一束康乃馨,手上戴着韩菁清送他的戒指。比起当年那个穿着叠档裤子,裤角上缠着布带子的大学讲台上给学生讲英语文学的梁实秋,谁能不由衷地感叹爱情的伟大。
  
  满面喜色的梁实秋,在典礼上不拘任何俗套。他自兼司仪,站在大红喜宇前宣布婚礼开始,然后又自读结婚证书,随后在宾客们的欢笑声中,献上新郎致词:
  
  谢谢各位的光临,谢谢各位对我和韩小姐自勺婚女因自勺关心。
  
  我们两个人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最大的异,是年龄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有更多相同的地方,相同的兴趣,相同的话题,相同的感情。我相信,我们的婚姻是会幸福的、美满的。
  
  再一次谢谢各位!
  
  这天晚上,两个人先是大笑大闹,后来却在床上相拥而泣,感叹这份得之不易的爱情。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梁实秋和韩菁清却用他们的爱证明,婚姻是爱情的家园。别人结婚后是度蜜月,而他们度的是蜜年。他以她的快乐为原则,尊重她的生活习惯,两个人求同存异,和谐奇妙的统一在一起。
  
  梁实秋一向是晚上8时上床,清早5时左右醒来,洗一个澡就出去散步。走到身上微发汗的时候,就去老地方吃早点,然后买上几个糯米团子捎给韩菁清。往回走的这段路正好帮他消化早餐,等到了家时,人已神清气爽。他悄悄地给韩菁清榨一杯橙汁,放在她的床头,让她一醒来就可以喝到,并且提神健体。这时候的韩菁清还在睡梦中,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工作环境,他在上午的写作是最高效的,二百万字的英国文学史和许多报纸上的杂文都是利用这一段时间写成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4:02

 “我故后,你不必悲伤”
  
  已入老境的梁实秋不能不想一想身后的事。趁韩菁清赴港办事,他给她写了一封信:
  
  我首先告诉你,启从个年前在华美一晤我就爱你,到如今进入第十个年头。我依然爱你,我故后,你不必悲伤,因为我先你而去是我们早就料到的事。我对你没有什么不放心。我知道你能独立奋斗生存,你会安排你认为最好的生活方式。
  
  十年来你对我的爱,讨我的照顾,对我的宽容,对我的欣赏,对我所作的牺牲,我十分感激你。
  
  我故后,我们的两只猫,无论多困难,你要照顾它们,一如照顾我们俩的亲生的孩子。我知道这是不需要我吩咐的。
  
  清清,愿你幸福长乐!从这封信中,可见梁实秋对韩菁清的爱。他对她充满了感激,他的这种爱是无私的宽容的,也因此而感人至深。
  
  1987年11月2曰,梁实秋因突发心脏病而走到了他人生的尽头。他对韩菁清说的最后一句话是:“菁清,我对不起你,怕是不能陪你了!”
  
  由于临终前的呼喊,已经死去的梁实秋,还是张着嘴对着这个世界。也许是对这个世界他还有许多话要说,就这样离去他还心有不甘,因为他对于生活,对于爱情还有着深深的渴望。
  
  爱情也许不是生活的必需,但若没有它,人们的心就会荒凉。
  
  梁实秋是幸福的。他的一生拥有两份不同质的爱,与程季淑的爱是“水”质的,柔韧舒缓,与韩菁清的爱是”火”质的,热烈奔放。这两份爱充实了他的生命,并让他的生命迸发出绚丽的光彩。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他晚年的“移情”,而韩菁清是最理解他。她说:“他过去把他的爱全部献给了他的前妻,现在把他全部的爱献给了我——其实这不是两回事,就是一回事。他是一个感情真挚的人……”
  
  韩菁清的这一席话,真是让世人汗颜,人们眼中看到的只是大学者梁实秋,而梁实秋自己在晚年却常说除了感情之外,他一无所有。韩菁清在接受叶永烈的访问时曾说过:“除了夫妻之情,忘年之恋之外,我想我们是最知已的。世上找一个善解人意的人已不大容易,能像我和他之间的‘了解’、‘知已’,我看历代至今没有多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4:13

“神童”魏永康沉浮录
时间:2015-02-16 作者:未详 点击:298次

  13岁考上重点大学读本科,成为当时湖南省年龄最小的大学生;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就在人们普遍看好他的前途时,中科院却在2003年将他劝退回家。他到底怎么了?
  
  打造出来的“神童”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于华容县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魏炳南是一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伤残军人,因打仗负伤一直瘫痪在床。母亲曾学梅是县百货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资过人的魏永康,成了这个家庭的全部希望。
  
  魏永康刚生下来两三个月时,曾学梅就教儿子识字,还经常读唐诗给儿子听。尽管魏永康还不会说话,但这种早期教育还是取得了不少效果。在母亲的倾心教育下。魏永康从2岁开始,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童”的故事。
  
  1985年,还只有2岁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时,他基本学完了初中阶段的课程,后来连小学也只读了二年级和六年级。1991年10月,仅8岁的魏永康连跳几级进入县属重点中学读书。13岁时,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2000年,17岁的魏永康大学毕业后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研究生。
  
  曾学梅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曾学梅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都包下了,包括给儿子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为了让儿子在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魏永康读高中的时候,曾学梅还亲自给他喂饭。后来读湘潭大学时,曾学梅也一直跟在儿子的身边“陪读”,照顾儿子的饮食起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4:26

  高才生被劝退回家
  
  来到北京读书后,魏永康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便执意不要母亲“陪读”,孤身一人北上求学。
  
  身边突然没了母亲的照料,魏永康感到很不适应,竟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一年冬天,他竟然穿着单衣、趿着拖鞋去天安门逛了一圈,周围的游客像看怪物一样使劲盯着他看。由于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2003年8月,已经读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被中科院劝退回家。
  
  从以前的“东方神童”到如今被劝退回家,生活似乎给魏永康开了个非常残酷的玩笑。最伤心的莫过于他的母亲曾学梅了。”现在我只要走出去,仿佛大家都在嘲笑我。”曾学梅苦笑着说。从中科院退学回家后,魏永康整天呆在房间里看书、玩电脑,其间还玩过几次“失踪”。所幸的是,他每次都平安地回家了。
  
  他的名字家喻户晓
  
  在华容县城,魏永康的名字简直无人不知。”可能有人不知道县委书记的名字,但魏永康在我们这里绝对是家喻户晓。”一位开出租车的师傅告诉记者。
  
  走进魏永康家,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写在四周墙壁上的“打油诗”。如“四面白墙成字墙,赏心悦目真添美”:“好苗错移栽,未成栋梁材,土地贫缺肥,园丁无能耐,已将好苗误,疾首痛心怀”等。魏永康说,这些全是他妈妈写下的。据了解,自儿子被劝退回家后,曾学梅便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作成“打油诗”写在墙上,迄今已有上百首。
  
  见到记者后,魏永康很有礼貌地给我们端茶倒水,忙完活后就走到房间里去了,始终书不离手。他对记者说,他目前正在温习功课,隹备再次参加研究生考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4:42

“神童”母子反思教育方法
  
  魏永康退学回家后,曾学梅这才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在母亲的教育下,魏永康慢慢“成熟”起来了。
  
  魏永康说,小时候妈妈总是把他关在家里看书,从来不许他出去玩。只要有女生打电话给他,他妈妈都说他不在家,担心分散他的精力。因此他养成了不爱说话的习惯,周围的同学也渐渐疏远了他。而后来读研之所以未能顺利毕业,也是因为与导师交流太少,毕业论文无人指导。谈到这些,他甚至有些恨母亲。
  
  曾学梅说:“中科院这个事发生之后,我才思考自己以前有没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现在我经常教他做家务,也欢迎其他同学找他交流,他自己的生活起居早已能够自理了。”
  
  临行时,魏永康和母亲一道送我们出门。当魏永康看到我们的采访车时,竟然拔腿就往家里跑,我们很是不解。车子发动了,只见魏永康跑出来,腼腆地将一块西瓜送到司机面前:“司机叔叔辛苦了,请吃块西瓜!”无论司机怎么推脱,他都坚持递上。“永康现在真的长大了,懂得关心别人了!”曾学梅在旁边欣慰地说。曾学梅还告诉记者,儿子现在非常体贴瘫痪在床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为父亲端茶送水。相关链接:
  
  又见“神童”魏永康
  
  2006年1月8日晚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播出的一期元旦特别节目——2005,改变(下)中,当第三位出场的老朋友魏永康亮相时,我们为又见“神童”今曰之风采不禁喜极而泣。
  
  曾记得:昔日被捧为“神童”的魏永康,在刚满17岁时就考上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研究生,而在2003年8月,已经上了三年研究生的他却被中科院退学回家,原因是”长期生活不能自理,并且知识结构不适应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模式”。当时,我们为魏永康扼腕叹息,也对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环境开始产生质疑。从魏永康的成长经历看,其天资聪颖、智力过人、痴迷读书,他4岁开始读书,8岁就念初中,13岁便跨入大学校门,如此一帆风顺的少年就学路,理所当然地博得了”神童”和“天才少年”的称誉。本来,这样一位十分难得、十分宝贵的人才,这样一颗在高能物理领域很有希望的新星,应该是宠爱有加、唯恐失去才对,但无情的事实是:“天才”偏偏遇到了“从天上摔到地下”的严酷境地。
  
  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长必有所短。魏永康作为正常人,其精力和能力自然也是有所能有所不能的,因而,他在学习读书方面显示其“神童”和”天才”的特殊本领,而在生活和自立方面则暴露出“弱智”和”残缺”的自然本能,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记得邓小平同志在寄望于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与振兴时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中国需要有100个。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从某种意义上说,魏永康正是未来陈景润式的人物,可惜的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只因为其“生活不能自理”和所谓的”知识结构不适应其研究模式”这样非本质和品德性的问题,纵然抛弃了这样一位难得的人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4:54

  值得庆幸的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邢光谦教授在偶然看到魏永康的事迹报道和经历后,费尽周折后找到了他,并与他长谈,觉得魏永康所拥有的数学、物理等知识和其天生的读书习惯,可以在航天领域有所成就,随后通过严格的面试,破格成为邢教授的学生,并在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上班,从事国家二期”探月工程”有关动力控制的高科技研究工作,可以说魏永康幸逢了”从地下一跃到天上”的良机。
  
  魏永康能有今曰,无疑是因为有了邢光谦教授这样一位真正的伯乐,在当今研究生、博士生就业如此困难的大环境中,邢光谦教授独具慧眼识英才,把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劝退回家的肄业学生,毅然招到自己的麾下,并推到国家高新技术的前沿岗位,挑起国家建设的栋梁,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的胆识和何等的心胸:据资料反映邢光谦教授是一位美籍华人,曾经是北大校友会会长,长期在中国航天技术研究院和美国NASA宇航局从事航天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目前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导航、控制和动力学的首席专家。人们有理由要问:如果邢光谦教授不是美籍华人还能做出这样的选择、还敢有这样的作为吗?如果换一位其他的教授能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会愿意做这样的伯乐吗?
  
  诚然,我们在为邢光谦教授击掌叫好的同时,应该感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领导所给予邢光谦教授的支持和信任,同时,我们更期待着魏永康同志不辜负恩师的期望,在未来的航天领域做出杰出的成就,为国家的二期“探月工程”贡献聪明才智,实现平生做一名科学家的美好愿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5:12

人心永远向着善的故事
时间:2015-02-15 作者:未详 点击:2162次

人心永远向着善的故事一

  从报上读到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贩子拐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小男孩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哭,一直叫着人贩子叔叔,并且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说:“叔叔,我最爱吃这种糖了,你的孩子也喜欢吃糖吗?叔叔,给你吃,挺甜的。”这时,人贩子才想起自己也有一个家,也有一个5岁的女儿,女儿也喜欢吃糖,每次吃糖,都要送进他嘴里一颗,亲亲地问道:“爸爸,甜吗?”人贩子这才意识到,生活在最困苦的时候,也有它甜的一面。小男孩的一句话,搅起了人贩子还没有完全泯灭的良心,也搅起了他对人间亲情的珍爱之情,他决定投案自首。案子破了以后,除了他,案犯里所有的人全被判了死刑,只有他判了15年。可以说,是他心中那点残存的善良救了他,因为如果那次他没有送回孩子,没有投案自首,迟早有一天他会被逮到,最终也会被判处死刑。
  
人心永远向着善的故事二

  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刑期中的囚犯,在服劳役修路时,捡到1OOO元钱,他立即交给监管警察。意想不到的是,对方却满脸鄙夷地对他说:“拿自己的钱变花样来讨好,企图找资本减刑,你别来这一套!”囚犯心灰意冷,心想:这世界上没有人会相信自己了。晚上,他越狱了。在逃跑途中,他大肆抢劫,并登上了开往边境的火车。火车太挤,他只得站在厕所门口。此时,有位漂亮的姑娘如厕,关门时发现门扣坏了,她很有礼貌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他一愣,看到那姑娘纯洁无瑕的脸,他庄重地点了点头。他像一位忠诚的卫士,把守着门。因为姑娘的这句话,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在下一站,他下车到派出所投案自首。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5:23

人心永远向着善的故事三

  20世纪初,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工读学校时,曾留下一个经典的教育故事:

  当时,来工读学校就读的学生多是有问题的青少年,偷摸行为更是普遍的现象。其中,一个男生更是有名的“小偷”。然而,马卡连柯却将一大笔钱交给他,让他进城采购学校急需的物品。马卡连柯的这个决定让学生们大吃一惊:这不是让“小偷”变“大偷”吗?他拿这么多钱肯定不回来了!那个有名的“小偷”也大受震撼,心跳不止,他怎么也想不到,有崇高威望的老师会如此信任自己。结果,他比任何人都认真地完成了采购任务,并从此信心大增。可以说,由于巨大的信任,独自携巨款购物一事,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
  
  人心永远向着善。

  任何一个人在他的良心还没有完全泯灭之前,只要有人激起他心中残存的善良,也许就能拯救一个即将滑向深渊的灵魂。而拯救一个灵魂其实很简单,简单到仅仅需要一句信任的话而已。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5:35

忧郁是一件时髦的事
时间:2015-02-15 作者:未详 点击:216次

  现代人好像特别喜欢一个词——郁闷。有一天,听见一位中年朋友也大喊郁闷,便问他,你们喊的郁闷是什么情绪呀?他说:直译,就是忧郁、烦闷。我说我可知你底,你其实并不忧郁呀?
  
  他笑了笑不好意思地说:忧郁现在已经成为一种装饰了。
  
  嘿,太奇怪了!令人忌讳的忧郁竟然成了一种装饰!
  
  这词时髦哩!朋友说。他还加了一句:与时俱进呗,跟着年轻人的感觉走。
  
  后来由于工作的原因,常与一些年轻人亲密接触,有天忽然听到一个女生说,她们班上很多女生都暗恋一个男生,问其为什么,说是她们认为他是真正的忧郁王子。
  
  女生还说,由于这个男生的关系,班上的男生女生近来都集体忧郁了。
  
  天哪!
  
  当那女孩问我忧郁是否是一种美的情愫时,我想起了那位中年朋友的话,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按我们这种年纪的人理解,在你们,忧郁不过是一种装饰。
  
  装饰?女生睁大眼睛望我:“你的意思是我们矫情?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然后她然然笑了,她承认,她也喜欢大喊郁闷并非真的郁闷,确实是郁闷这个词时髦。但是她说,不过她搞不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认为她们是在把忧郁当成一种装饰。
  
  这还真得好好想想。
  
  是不是这年年岁岁花样相似的日子很无聊呀,似致人们总喜欢花样翻新地玩点什么怪异。早些年玩深沉,然后玩天真,然后玩奔放玩保守现在又开始玩忧郁了。
  
  我想起有那么些岁月,由于社会和历史的原因人们多半都被饥饿、猜举、恐惧、伪信仰、不敢说真话痛苦地折磨过,忧郁便不知不觉在他们的情绪里盘下根来。那时,人人脸上好像都带着三分忧郁。我告诉那女生,如果你与很多的忧郁者长时间亲密接触,就会发现“忧郁”并非一种美的情愫,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的沉重。以致你突然看见一个很开朗很阳光的人,便会被吸引。我认为向往“阳光”才应该是人的本性……
  
  没想到我话还没说完,那女生突然拍手喊道:“我懂了,现在的生活总体来说阳光明媚,所以忧郁王子就成了稀有动物,所以……”
  
  听了她的话,我也差点喊出了那两个字——郁闷!
  
  不过我想,也许她是对的,生活的底色本该五彩斑斓,有句话怎么讲一物以稀为贵!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忧郁少了,所以忧郁便成了一种装饰,就像黄金最后并非只作货币流通,更多的时候被打造成各种装饰品一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5-6-9 09:45:53

要住就住不舒适的家
时间:2015-02-15 作者:未详 点击:254次

  在选择新居时,大部分人对房子的首选要求是:舒适——要有宁静的环境、光滑的墙壁和地面以及合理的布局。然而,居住在纽约的日本艺术家荒川修作和他的妻子、诗人玛德琳·琴斯对此嗤之以鼻,他们最近在东京向世人展示了一套小型的居民住宅,这套住宅具有房子的所有特点,唯独与舒适和宁静不沾边。这对夫妇的设计理念是:“人们,尤其是老年人,不应该总是休息,慢慢等待衰老。”荒川修作坚信老人们应该住在一个刺激他们感官、为生命带来第二春的环境中。
  
  怀着这样的想法,荒川和琴斯设计了一栋名为“天命逆转阁楼”的包括9套房子的住宅。住宅的外墙用鲜艳的蓝色、粉红色、红色、黄色等明亮色彩妆点,远看就如同肯德基或麦当劳中吸引小孩子的室内游乐场。而房子内部的特色就是各种各样的小陷阱。在铺着纹理剖光地板的客厅,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会有个小倾斜;厨房是下沉的,而书房配的是有凹陷的地板。电器开关在墙上的位置难以预料,所以不得不伸手乱摸一气。通往阳台的玻璃门非常矮小,使人不得不弯下身,爬进阳台。在这个家里,人们还会经常失去平衡,好不容易找回重心,抓到一个支撑物,然后又接着被绊倒。此外,整个房子里没有壁橱。总之,居民将不得不自己找到生活在那里的方法,因为房子只提供了部分解决方法。
  
  “你将会学着怎样找出生活法则。”荒川说。10分钟的磕磕碰碰足以把最健康的年轻人搞到头昏脑胀,但荒川认为那正是此建筑的用意所在。“它让你惊醒、触动你的本能,所以你会生活得更好、更长久,甚至到永远。”
  
  整栋建筑2005年10月完成,其中每套房子售价76.3万美元,相当于同一居民区一套房子的两倍。但荒川和琴斯已接到数十个咨询电话。一位名叫濑沪内寂听的83岁的通俗作家已在其顶楼购买了一套住宅。
  
  日本著名承包商竹中公司建造了这栋住宅,每套房子都达到建筑标准。艺术家们对可能造成的伤害或诉讼并不担心,但他们要确定每一个购买者在签订合同前都充分理解了这套房子的理念。
  
  这并不是荒川和琴斯第一次设计具有危险性结构的建筑。1O年前,这对搭档开设了天命逆转地:养老公园,一座位于日本中部岐阜的主题公园。这个公园充满了让人失去平衡的弯曲表面和令人失去方向感的游乐设施。虽然游客经常摔倒,但目前为止,没有人起诉公园。
  
  荒川和琴斯希望“天命逆转阁楼”在日本以外也能流行。每套房子由巨大的混凝土块构成,并能事先组合,这让大规模生产“天命逆转阁楼”成为可能。据荒川称,他们正和巴黎及新泽西州对此感兴趣的群体商谈。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把整个社区都变成一座“天命逆转之城”,让所有年龄段的人们在不安宁的建筑中生活、工作和学习。
  
  “这将是一次革新”,荒川说,“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页: 2874 2875 2876 2877 2878 2879 2880 2881 2882 2883 [2884] 2885 2886 2887 2888 2889 2890 2891 2892 289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