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2:15

人生的高度时间:2013-07-19 作者:未详 点击:1754次   一天,有位哲学家带弟子出行。

  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

  弟子们争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思想!”
  
  哲学家微笑着点点头:“那么,有另外一种东西,跑得比乌龟慢,当春花怒放时,它还停留在冬天,当头发雪白时,它仍然是个小孩子的模样,那又是什么?”
  
  弟子不知如何回答。哲学家继续说:“还有,不前进也不后退,没出生也不死亡,始终漂浮在一个定点。谁能告诉我,这又是什么?”
  
  弟子更加茫然,面面相觑。
  
  “答案都是思想!它们是思想的三种表现,换个角度来看,也可比喻成三种人生。”
  
  望着聚精会神的弟子,哲学家解释说:“第一种是积极奋斗的人生。当一个人不断力争上游,对明天永远充满希望和信心,这种人的心灵不受时空限制,他就好比一支射出的箭,总有一天会超越光速,驾驭万物之上。”
  
  “第二种是懒惰的人生。他永远落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捡拾他人丢弃的东西,这种人注定被遗忘。”
  
  “第三种是醉生梦死的人生。当一个人放弃努力、苟且偷生时,他的命运是冰封的,没有任何机会来敲门,不快乐也无所谓痛苦。这是一个注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壳漂浮于海中,不存在于现实世界,也不在梦境里……”
  
  弟子大悟。

  播种怎样的人生态度,将收获怎样的生命高度和深度。

  人的一生中,要紧处只有几步,如何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态度至关重要。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2:30

强大的老鼠时间:2013-07-18 作者:未详 点击:1431次   根据合众国际社中国台北报道,台湾的消防员们十分喜爱一条奇长无比的剧毒蝮蛇。

  一天,他们往蝮蛇的笼子里投掷了一只小小的老鼠,作为它的点心。

  但是,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那只小老鼠居然强有力地转过身来,杀死了那个庞然大物。
  
  在毒蛇的张开的大嘴和犀利的长牙的攻击范围内,这只毛茸茸的啮齿动物进出自若,游刃有余,它不时地飞奔过去咬一口,然后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溜走,它坚持不断地攻击,经过30分钟的激烈战斗,蝮蛇死去了。“而这只小老鼠却几乎毫发无损。”一名消防员跟《每日电讯报》这样说道。
  
  当事情处在艰难的境地时,请想起这只小老鼠。

  请不要放弃,保持乐观的心态,满怀希望,不断祈祷,继续努力,勇往直前,会有人在你身边支持你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2:49

青花瓷瓶的人生启示哲理时间:2013-07-17 作者:未详 点击:1519次   在上课前,心理学教授让学生到办公室,一人搬一个青花瓷瓶去教室。他告诉学生,瓷瓶每个才50块,放心搬。学生们一听,每人抄起一个瓷瓶,向教室跑去。开始上课了,教授先问:“这些青花瓷瓶值多少钱?”学生们抢答说,50块一个。教授听了,笑着说:“其实,这种青花瓷瓶,起码20000块一个。”学生们都瞪大了双眼。他们还有点后怕,万一刚才一失手,那不惨了?
  
  这时,教授的手机响了。挂了电话,教授无奈地说:“看来还得请大家帮忙把瓷瓶搬回去。”然后,他扫视了一圈,问,“愿意帮忙的,举手!”教室里鸦雀无声,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教授便问大家,为何不肯帮忙。学生们都说,怕摔了,赔不起。听完,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字:“无知者无畏,心态决定成败。”学生们若有所悟,纷纷点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教授突然拿起一个瓷瓶,摔在地上,他说:“这些瓷瓶呀,50块也不值!现在,有同学愿意搬吗?”这回,学生们又都举起手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3:07

房间里的大象时间:2013-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483次   人们常说,沉默是金。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

  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皇帝的新装”是个典型的“房间里的大象”,但“皇帝的新装”只是个隐喻。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地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头大象。成百上千个人坐在一起煞有介事地开会,但谁都明白这个会只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在那个会议厅里,同样站着一头大象。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对认同感、归属感的强烈需要,大约是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密码,这个密码有时候会成为勇气的源泉,有时候却让我们蒙上了自己的眼睛。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头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头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囔“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头充气大象瞬间瘪下去。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

  直视沉默也就是抵抗制度性遗忘和集体性否认的压力,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被压迫者的痛苦和我们自己的软弱。

  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

  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头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3:31

人生要如何“修炼”时间:2013-07-16 作者:未详 点击:1359次   人生要如何“修炼”
  
  人这一生所为何来?稻盛和夫对于此问题有一句精彩的解答: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人生的整个过程就像磨刀,生存的目的和价值就在于努力不懈地付出、脚踏实地地行动、兢兢业业地求道,以提升心性,修养精神,使自己能够带着比出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人世。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
  
  乍一听这个观点,有人也许会直观地觉得这简直就是假、大、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这就是他在《活法》一书中的独特观点,看似简单、虚化,实则直达事物本质。的确,人只要活着一天,就得应付衣食所需,需要金钱让自己能过最起码的生活。而修炼灵魂会不会太虚幻了?换一个角度想,我们仅仅就只为财产、地位、名利活着吗?为什么有人富裕却不知足?为什么有人不断地追求权力与地位而无法自拔?为什么有人丰衣足食、家庭和睦还无法满足?为什么有人甘愿成为丑闻主角,甚至去犯罪?生活的意义、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电影《非诚勿扰》里最经典的台词,莫过于“人生是一场修炼”了。人生的修炼就是要修自己,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下去学会生活,无论处在任何优劣环境和状态下,都能够坦然面对,不会因为环境与状态的改变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就像佛语说过的:天若下雨了,正好在家休息,可以安静地看看书;天晴了,可以出来晒晒太阳,开心地外出访友或做自己该做的事务;天冷了,跑步御寒可以锻炼身体。所谓“大智若愚”,是说大智慧者心胸博大,自然容纳万象,也就见怪不怪。所以贫穷的时候是在考验你的意志是否坚强,低落的时候不可轻言放弃,烦恼的时候需要自我调节。每一种环境,都是对自我的考验,都是人生的修炼。那么,一个人的人生究竟该如何去修炼呢?
  
  从孤独到无畏
  
  人这一生,无论你达到多么高的境界,孤独是必须的修炼。当你实力不够强大的时候,人人都离你远远的,正所谓,有钱时朋友来认识你,没钱时你才能认清朋友。孤独在于当你艰难的时候,没有人会雪中送炭;孤独在于当你有成就的时候,很多人会来锦上添花。而大部分人最难熬的就是这个阶段,这个时候,人最孤独。成功者注定是终生孤独的,因为一个没有经受过孤独的人,不可能真正地成熟;孤独发自内心是与生俱来的。孤独不是清高,而是思考;孤独不是封锁自我,更不是拒绝。
  
  孤独是在等待中积蓄能量,厚积薄发。当你学会了受伤时一个人舔伤口,你才懂得从一个地方跌倒了不仅能爬起来,而且还能迈开步伐走起来的价值;你才知道打掉的牙不能下咽而要吐出来的无畏。你才觉得通天的大路才是致命的诱惑,而羊肠小道却在引领你探寻光明!你需要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疗伤,你需要重复跌倒爬起,你需要伶俐、清醒、敏捷,你需要一次又一次面对黑暗,你需要在九死才得的一生中迎接每一个日出和日落。你才知道失败原来是人生的主旋律!孤独将你一步步引向了无畏,或者说只有孤独过,才能真正的无畏。
  
  在危机中学会感恩和成长
  
  成功是什么?成功是躲在危险里的天使。危险是不可预料的,预料到了也没有用,因为你并不知道危险的过程与后果。危险早晚要来临,它不随你的心情与财富,也不随你的回避与防范。有时候,危险没有发生并不代表不存在。但无论危机多么复杂,你都要明白这只是个新开始。就像无论彩虹多么美丽,你都要明白它永远不是最后。危险注定伴随人的生命一起成长。
  
  见过生命的坠落吗?知道坠落的瞬间感受吗?知道坠落后要化做粒粒尘埃吗?知道尘埃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吗?知道来过和离去一样平淡、寂静吗?生,不容易,活,不容易,生活更不容易。我们与每一个同行者的擦肩而过,可能都是不可挽留。因此,我十分珍惜经过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可能是家人,是朋友,是合作者,是陌生人,是老人,是小孩儿,是男男女女,是芸芸众生。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你的意志;感谢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你的双腿;感谢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你的智慧;感谢蔑视你的人,因为他唤醒你的自尊;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你独立;感谢支持你的人,因为他坚定你的信念。
  
  看透人生的三重境界
  
  有人说,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每个人在涉世之初,都会有属于自己人生之初的纯洁无瑕,所以每个人第一眼见到的这个世界都不复杂。但随着年龄渐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这个世界的问题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进入这个阶段,人是激愤不平。这个时候的自己,不愿意再轻易地相信什么人或事。人到了这个时候看山也感慨,看水也叹息。一个人倘若停留在人生的这一阶段,那就苦了这条性命了。人就会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停地攀登,总想着争强好胜,与人计较。想着怎么做人,如何处世等,结果却是绞尽脑汁的机关算尽,却也永无休止和满足的一天。
  
  如果不懂得修炼,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这样会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却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也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炼,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终于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这个时候便会专心致志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不与旁人有任何计较。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面对芜杂世俗之事,一笑了之,这个时候的人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修炼人人可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可;就如同古人云: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人一生的寿命不到百年,要想活得精彩,不愧对自己的人生,当然更要懂得自我修炼。人生是在不断修炼自己的同时,逐步来完善自己的一种过程。每个人都必须去认真了解自己的能力,并用它来创造自己人生的辉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4:12

留有余地的智慧时间:2013-07-14 作者:未详 点击:1142次 集留有余地的智慧
  
  有位英国雕塑家,作品屡获大奖。

  一次记者采访他,请教雕塑的秘诀。

  雕塑家说:“所谓秘诀,只有两点:第一是要把鼻子雕大一点,第二是要把眼睛雕小一点。”
  
  记者不解地问:“鼻子大眼睛小,那雕出的人像不是太难看了吗?”
  
  雕塑家解释道:“鼻子大眼睛小,就有修改的余地。你想,如果鼻子大了,还可以往小里修改;眼睛小了,还可以向外扩大。反之,如果一开始鼻子雕小了,就再也无法加大了;眼睛雕大了,也没办法改小了。”
  
  记者茅塞顿开。

  这位雕塑家的智慧,对做人也是一种启示:

  为人处世,要为自己和他人留一些余地,话不可说满,事不可做绝。只有这样,你才能行动自如,别人也会更加自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4:25

智慧胜于珍珠时间:2013-07-13 作者:未详 点击:750次   社会上有的是聪明人,但称得上智慧者的,却是凤毛麟角、海天片羽。
  
  常人眼里,聪明人指的是得风气之先者,其间又有大、小之别。交通路口抢着闯红灯者,排队之处试图加塞者,子女入学、医院看病力图用金钱开道者,见缝插针,投机取巧,俱属于小聪明。大聪明则不然,经过认真比较之后,在大事上见地深刻,例如,透过金钱、女色、官位上的花团锦簇,红火热闹,知道其背后往往潜伏着不测与危险,这就是一种大聪明。
  
  大聪明固然高于小聪明,可与智慧相比,仍然是两码事。
  
  “说金钱是罪恶,都在捞;说女色是祸水,都想要;说高处不胜寒,都在爬;说天堂最美好,都不去。”这样的世态人情延续了数千年,似乎也并不违背对立统一的生活规程,可这一连串四个“都”字,却清晰地挑明了聪明与智慧之间的界限。聪明人虽然在这类大关节上深有所悟,实践中却身不由己,无论如何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只好进入“都”字的行列。也正因为聪明与智慧不是一个层面,生活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现象,时或可见。
  
  有人会问,而今市场经济,那些能挣大钱的腰缠万贯者,难道不能归入智慧者之列?眼下城市畸形发展,空气逐日恶劣,而富人大腕们纷纷以金钱开道,想方设法地往大城市涌,挤得房价居高难下,连政府也熬煎,富人们在市场上智商不低,可他们这种群体性的趋向,分明与“智慧”又拉开距离了。鲁迅早就认为,众多的聪明人不能支持这个世界。财壮气粗的富豪大腕们,充其量也可能只是聪明人而已。
  
  词典解释,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之类的能力。依此类推,我们的科学院自应是智慧者荟萃之所了。然而,举世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1995年湖南省政府第四次推荐,才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起码可以说明,智慧二字很不寻常,词典上对其含义的阐释,并非尽善尽美。
  
  有人认为美德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甚至说拥有美德,也就拥有了智慧。我觉得二者有联系,却难以画等号。美德是做人处世的基本道德,它是智慧的基础。我以为,不计得失地埋头苦干,襟怀天下而奉献社会,几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愈挫愈奋一如袁隆平者,才不愧是一个纯粹的有智慧的人。人说袁隆平始终像个老农民,怎么也看不出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有以美德为底衬的智者,才能以默无声息的质朴形象出现于生活之中,俗谓之“大智若愚”。
  
  蚌病成珠,智慧的珍珠不可能是天生的。每个人的生命智慧,许多是从跌倒、挫折中逐渐获取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4:42

向山顶爬的人生哲理时间:2013-07-12 作者:未详 点击:1663次   男孩是学校里的尖子生。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口,说他考重点大学一定没问题。可世事难料,他落榜了,他的分数别说是重点,连进普通大学都不够。虽然谁也没有说他一句,可他自己却承受不了这个打击。

  他跑去爬山,站在山上迎着风。可天公不作美,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他感觉脚下的山石在滑动,他非常害怕,慌慌张张地向山下走去。
  
  走到半山腰,他遇见了一个山民,正在费力地向上爬。
  
  男孩忍不住冲着山民大喊道:“大叔,别往上爬了,山上面的风雨更厉害。”
  
  山民抬起头看了一眼正要下山的他喊道:“傻小子,别往山下走,如果山体滑坡了,会把你埋在下面的,这个时候不如往山上爬,虽然风雨大点,但是只要避过松软的泥土,找到一块稳定的大石头栖身,就会比较安全。”男孩觉得有道理,改变了方向,迎着风雨和山民一起往山上爬去,找到了一块稳定的大石头,躲在后面,算是安全了。雨过天晴之后,男孩很感激山民救了他一命,山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

  “这没什么。我也是经历了危险之后才学会自保。记住,爬山时遇见风雨,你逃避它,反而很快会被它淹没。迎向它,你反而有一线生机。”
  
  男孩听完山民的话,茅塞顿开。

  人生的确就像爬山一样,在挫折面前不应该低下头,而是应该勇敢地迎上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5:08

空碗给了我一个启示时间:2013-07-12 作者:未详 点击:1828次   这样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那些乞丐托着空碗来村庄乞食。当他们那特有的哀声响起时,母亲都会施出一碗米饭。久而久之,我们都会抢着去做这样的事情,每当我们眉开眼笑地将来者的空碗装满,马上就收获了满足的快乐。
  
  记得有一次,不是来了一个,而是一大家子,乞丐夫妇带着两个孩子,结果我们和邻居同时舀出了饭菜。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是同样的空碗,因为伸到不同的人家门口,结果得到了不同的食物。
  
  空碗给了我一个启示,它教人懂得选择。
  
  成人后从书本上看到另一种乞食,那就是和尚的托钵化缘。
  
  过去释迦牟尼在世时,教导弟子乞食时必须次第进行,不可弃富择穷。这是完全违背世俗之见的修行,它体现了佛门众生平等的原则,给所有的在家人一个培福的机会——供僧是做功德。因此僧人也必须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同时它也包含着一个训练,对食物好坏不产生分别之心,只要能养身济命就行。
  
  从这样的一个了解中,我又得到了一个看似相反实为相通的启示,它教人不要攀缘。
  
  后来又听说了一个禅的故事,一个年轻和尚向一个老和尚求法,和尚前辈便为和尚晚生倒茶,茶水溢出来还不停手,晚生提醒前辈茶满了,前辈借机说道,唯有空碗才能接受,你装满了自家的东西又怎能再受我的茶水?
  
  这个故事再次给我启示,它教人不要自满。
  
  而我们的现状往往是这样的:愿意要更好的,但又不愿放弃已有的。这就是我们的困境。我们看不到空碗的无限潜能,不敢轻易将碗洗刷干净,因此我们的碗里百味俱全,包括已变质的残羹剩饭,也因此我们永远难尝无上滋味。
  
  世上美食甚多,然人胃口有限,既如此,何必嚼食劣质滋味?
  
  我愿手托一只空碗,向高门上乞讨。我相信最善于施舍的必定备有妙食,也必定怀着怜悯之情,他们不会放出恶狗咬你,他们吃什么你也能吃到什么,这是多么方便的途径。若共吃一锅美食,门里、门外有些什么区别?施主、受者又分什么贵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1 16:45:32

好心态有九戒时间:2013-07-11 作者:未详 点击:1278次   好心态有九戒
  
  “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人们对幸福的感受,其实与外界关系不大。只要心态调节好了,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能感到安乐幸福。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轻松面对生活的九种心态吧。
  
  戒躁。一本书没看几分钟就跑去看电视,等人超过了5分钟就火冒三丈,在新单位没工作几个月,就想怎么还不升职、加薪……如果你经常有这些浮躁的行为,试着想一想,农民从播种到收获需要近一年的辛勤劳作。实际上,学习、工作、人际关系……任何事情也是一样。只有克制浮躁,耐心付出,才能成功。
  
  戒卑。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别因为物质条件、外貌、才能等不如别人就自卑。你的心灵、个性和才能也同样能让人刮目相看。如果你是一个苹果,那么就试着去做一个更好的苹果,别把自己去和橘子、桃李等做比较。
  
  戒傲。因为某方面超过了别人就以为自己事事比人强,连言谈举止间都带着傲气。这不仅会惹人反感,还会制约你的发展。“谦则受教有地,可取善无穷。”未来能否有发展取决于你是否有谦敬之心。
  
  戒妒。看到别人幸福、成功,就产生了妒忌心,希望看到别人栽跟头,甚至阻碍、破坏他人。就如同盆子里的螃蟹,自己爬不上去,就把爬上去的螃蟹拉下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嫉妒,不如用这有限的精力,经营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让别人赞叹艳羡。
  
  戒愁。印度有首古老的诗歌:“假若困境可解,何必心烦意乱;假若困境无解,郁郁寡欢又有何用。”遇到困难时,忧愁不仅没用,还会占用心理资源,妨碍我们找到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若能平心静气,把握住当下,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事情往往会迎刃而解。
  
  戒慎。谨言慎行固然必要,但是对别人脸色过分敏感,做事总提心吊胆,担心犯错误,只会缩手缩脚,一事无成。不犯错永远不会成长。该做的事就大胆做,该说的话就大胆说。如此心地才有一种坦然、豪气,人生才有一番风景。
  
  戒悲。人生难免有不幸,若总是沉浸于不幸中,心灵就会永远禁锢在过去。古人说“人生之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树不会停在一个伤痕处再不生长,当它成为一棵参天大树时,树疤就成为沧桑过去的一个小小痕迹了。
  
  戒疑。别人私语,就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遇到了“倒霉事”,就怀疑是周围人有心为之……多疑会让人对所有人失去信任,生活在孤独恐惧的小圈子里。心底无私天地宽,不妨学会信任,多与人为善,收获的也是别人的关怀、温暖,而心中的疑云也会自然消散。
  
  戒怒。心理学家实验发现,人愤怒时所呼出的气体,可以凝结成紫色的液体,而这种液体竟能让小白鼠中毒而死。因此生气不仅会伤害别人,更大的受害者是自己。爱生气的人,若能常看到他人的优点,找到事情好的一面,就会生出感恩心,愤怒也会自然消散了。
页: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