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18:44
山谷里最富有的人时间:2013-06-23 作者:未详 点击:3106次 山谷里最富有的人
在一座山谷里住着一位非常有钱的农场主,名叫卡尔,他经常废寝忘食地骑着马围着他那片宽阔的农场转悠,欣赏着他的宝贵资产。一天,正当卡尔骑他着心爱的马在农场上巡视时,他看到了汉斯——当地的一位老农夫。卡尔骑马走过时,汉斯正在一棵树下坐着。卡尔问他:“你在干啥呢?”
汉斯说:“我正在感谢上天赐我食物。”
卡尔不屑一顾地说:“如果我只能吃那么差的东西,我不会感谢它。”
汉斯回答:“上天给了我需要的一切,我当然应该感谢。”老农夫又想起了什么,接着说:“对了,今天遇到你真是太巧了,因为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在梦里有个声音告诉我:‘山谷里最富有的人今天夜里会死掉。’我不知道这个梦说的是谁,但我觉得应该告诉你。”
卡尔吼叫起来:“梦都是荒唐的!”说完就骑马走开了,可他无法忘记汉斯说的“山谷里最富有的人今天夜里会死掉”这句话,因为谁都知道他是山谷里最富有的人,所以当天晚上,他把医生请到了家里,并把汉斯的话告诉给了医生。医生给他做了全面的检查,然后对这位有钱的农场主说:“卡尔,放心吧,你的身体就像一匹马那样壮实,你不可能今天夜里就死的。”
尽管如此,为了保险起见,医生还是陪着卡尔留了下来,他们打了一夜的牌。第二天早上,医生告辞回去,卡尔向医生道歉,因为自己误信一个老头的梦而搅得医生一夜没睡。上午九点时,一个报信的人来敲卡尔的门。
“什么事?”卡尔问他。
来人向他报告说:“是汉斯,他昨天夜里死在了睡梦中。”
哲理:知足常乐,安心而度,更是观心身也轻;贪得无厌,怨费心思,终日心烦难平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19:04
自然的魔术时间:2013-06-22 作者:未详 点击:1543次 在一次巡回演出中,道格·汉宁来到加拿大北部一个冰天雪地的小镇,给爱斯基摩人表演魔术。他表演了几个节目后,穿着毛皮大衣的爱斯基摩人坐在那儿,不笑,不出声,直到表演结束也不鼓掌。
道格·汉宁奇怪地问:“你们喜欢这些节目吗?”他们说:“喜欢。”道格·汉宁又问:“你们喜欢魔术吗?”其中一人回答:“干吗要变魔术?这个世界已经很神奇了。”
道格·汉宁说:“但是,我可以凭空变出兔子和鸽子来呀。”“你为什么要做那种事情呢?”爱斯基摩人说,“到了春天,北极到处都会出现海豹,也不知它们是从哪里来的,真是神奇,这不就是魔术吗?”道格·汉宁拿出一个银色的道具球说:“我能让这个银色的球飞来飞去,这才是魔术!”不料,爱斯基摩人说:“每天,都会有一颗大火球浮在空中,不但给我们温暖,也照亮了世界,这是多么神奇的魔术啊!何必要去表演呢?”
接着,爱斯基摩人凑在一起,交头接耳了一会儿,然后,走上来一个人,面带微笑地说:“现在,我们终于搞清楚你为什么要做那些表演了。看你表演的人已经忘记了魔术是什么,你所做的事情,是在提醒他们、唤醒他们对魔术的回忆。你做得不错!”
道格·汉宁悄悄地掉下了眼泪,他告诉爱斯基摩人:“谢谢你们给我上了一课。我现在知道什么是魔术了,我以前竟然不知道。”
哲理:心中藏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19:21
香蛇对生命的渴望时间:2013-06-22 作者:未详 点击:1492次 在圭亚那山区的村庄里,经常可见一种很小的蛇,这种蛇无毒且性格温顺,身上还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在几米远的地方都可以闻到,这种香味有防虫、防蚊等作用,人们都管它叫香蛇。
圭亚那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因为自然环境多雨,气候潮湿,因此,在乡村有大量的蚊子滋生。在这种情况下,当地人便捕捉香蛇来驱蚊。香蛇被捉后,当地妇女就会将它的身体卷曲起来,绞成一种美丽的“花斑”,然后用特殊的胶水洒在它身上定型,制成美丽的耳环戴在耳朵上,既漂亮了自己又能驱赶蚊虫。
可这样却害惨了香蛇,它们不但要承受身体被强度卷曲所带来的痛苦,更要承受化学胶水浸浊身体所带来的疼痛,甚至要面对被饿死的境遇。一个动物保护组织企图改变香蛇这一悲惨的命运,可当地人却强调他们并没有害死香蛇。而事实也证明,许多香蛇被制成耳环后真的没有死,那么,是什么力量让香蛇在遭受如此摧残之后还活着呢?
一位科学家观察到了两个细节:一是香蛇被捉后,闭上眼睛任人摆布完全不反抗,二是它的身体开始变干往往是从尾巴开始的。科学家确定这是对生的渴望而采取的一种身体调节。不反抗,是在保存体力;从尾巴开始变干,是要保护身体最重要的头部。几天后,被捉的香蛇的身体机能开始下降,香味也逐渐消失,当地人便会将它抛弃而寻找新的香蛇。而此刻的香蛇虽然已奄奄一息,但只要一接触地面,一接触到草叶,它就会使出最后一点力量迅速地补充食物和水,然后待在原地静养,不久后便会恢复过来。因此,许多香蛇一生被捉到好多次,但每次都能顽强地活下来。
香蛇的命运固然可怜,但它对生的渴望却给了我们深刻的启迪。面临绝境,许多人会不知不觉地选择放弃,进而失去生命,为什么不学一学香蛇,努力调整自己,顽强地活下去呢?
哲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忍辱负重,绝境重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19:42
放下,或者练习,警世小故事时间:2013-06-22 作者:未详 点击:2128次 网上流传一则警世小故事,一女子因情爱之苦向智者求助:“师父,为什么我还不能放手?”智者示意女子握起桌子上的杯子,女子照做了。智者向杯内倒开水,水溢了出来,烫着她的手,她大叫着松开,杯子被砸碎在地上。智者开口道:“不放手只因你没有真的觉得痛。”千百年来,那些俯首求助的情爱受困者问的无非就是——我们要这爱恋,可是很痛怎么办?长辈的答案常常是“放下就不痛”。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世间可与“求不得”一较的苦楚便是“不放下”。遭到倾心者的拒绝,不放下;被无情者抛弃,不放下;明明婚姻不幸,为了孩子,不放下。
女友与一个比自己大20岁的男人痴缠5年。她现年30,他已50,且离异有子,她中邪一样要跟他一起过——哪怕5年间被残忍地抛弃过两次。父母以死相逼,他没房没车没钱都不要紧,但岂能放心将女儿托付给这样不负责任的男人?父母与她交谈无数次,但她心意不变。“执著”在此是个贬义词。问她,你不觉得被他伤害了一次又一次吗?这样的人值得吗?她摇头说:“我并没有觉得被伤害,在一起时很开心就可以了。”那些令旁人听了都暴跳如雷、为她打抱不平的伤害,却并没有进入当事人的内心,究竟是她的愚蠢还是幸运?幸福究竟是旁人的冷眼判断还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感受?到头来只能长叹一声,“子非鱼焉知鱼不乐”。
自古的圣贤道理仔细去想其实很玄妙。“长痛不如短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类俗语都是告诫人们遇事不要太过执著,要懂得变通,适时收手。而“滴水能穿石”、“坚持就是胜利”这类俗语又是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不懈不怠的真理。可是圣贤只说“长痛不如短痛”,而并没有说“何为长痛”“何为短痛”。那么,她那在世人眼中皆不被看好的恋情,究竟是“长痛”还是“黎明前的黑暗”?
从小巴赫进入中巴赫,唯一一支《波兰舞曲》卡在那里过不去。小巴赫的最难曲目,像卡在喉咙里的一根不上不下的鱼刺。三个声部,左手控制其一,右手控制其二,难点在于右手的两个声部音量需强弱交替,可是一只手才有五根手指啊,她练到崩溃。情爱一事,答案只此两项,“放下”或者“练习”。要紧握那烫手的杯也可以,那就练习。练七情和六欲,练智慧与勇气。练“被伤害”后对痛感产生的抗体,练到一只手掌、五根手指可以分管悲欢离合四个声部,合成新的自己。
哲理:舍得之间,有舍才有得;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拿得起是一种自信,放得下是一种解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19:59
丰富的空无时间:2013-06-20 作者:未详 点击:1417次 一流的思考,不是要告诉你怎么从“实有”里看出“虚无”,而是要教你如何从“空无”里看出“妙有”。
一位画家的画颇有禅意,人称“禅画师”。
某人来向他求画,他随手拿出一幅给对方,那人一看,竟然是一张白纸,当场失望地愣住了。
禅画师解释说:“先生,在这幅画里,你可以看到一头牛,它正在吃草。”
某人问:“草在哪儿?我怎么没看见?”
禅画师说:“草被牛吃光了。”
某人问:“那牛呢?”
禅画师说:“那头牛把草吃光后,当然就走开了。”
不要以为这是无厘头的笑话,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房间里就挂着一幅这样的“空白画”,那是他最喜欢的画,因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空白的画布上。而这也正是苏东坡所说的“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只有善于思考,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能从“空无”中看出它的“无限的可能性”。
佛陀在灵山会上,出示手中的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你们说说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各说是青、黄、红、白的颜色。
佛陀将摩尼珠收回,张开空空的手掌,又问:“那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又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异口同声地说:“世尊,您现在手中一无所有,哪有什么摩尼珠呢?”
佛陀于是说:“我拿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辨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你们却视而不见,这岂不是颠倒了?”
佛陀空手中那颗看不见的宝珠,指的是我们人人都有的“自性”(或佛性),它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一应俱全,亲近它、了解它、听从它、实现它,就是生命的圆满之道。
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对周遭的“空”和“无”做另一番思考,学习去体会“空无”的丰富意义,生命就不会再那么空洞、虚无与荒凉。
哲理: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用眼能看到表象,用心才能看到真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20:17
把一切看得简单些时间:2013-06-19 作者:未详 点击:3964次 家里有一块厚厚的木板,宽约30厘米、长约4米。父亲把它平放在院子里,对着将要到外面做事的儿子笑着说:“走过去。”
这还不容易?儿子踩上去,从这头跑到那头,从那头又跑到这头,跟走平地没有什么区别。
在父亲面前,为了显示自己的能耐,儿子还闭着眼睛走了一回,单腿跳跃着走了一回,甚至翻着跟头走了一回。而且每一回,儿子都走得非常干净利索,连中途掉下来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父亲笑了笑,带儿子来到后山上,把木板架在一条深深的沟坎上,说:“走过去。”
儿子看了看黑糊糊的沟底,立即傻了眼。
父亲笑道:“不是一样的吗?它没变长,也没变窄啊。”
儿子盯着那木板,额头渗出了细汗。
父亲往沟的那边一指,说:“黑莓果都熟透了。你要是不从这过去,就要绕过沟底了,但这至少要半天的工夫,才能吃到黑莓果呢!”儿子从小就喜欢吃黑莓果,到现在更甚一些,这一点,父亲很清楚。
“黑莓果”三字,使儿子流出了口水。可他还是不敢过,一只脚刚触到木板,就慌忙缩了回来。
父亲叹了一口气,说:“为什么不过去呢?”
儿子低下头说:“除了木板和沟的两边,我还看见了沟底。真的很深啊!”
父亲问道:“那又怎么样呢?”
儿子说:“不光这样。我还想象到,从木板上掉到沟底,是非常惨的,那与掉到平地上,一点也不一样。”
父亲说:“可是在家里,你已经走得很熟练了,根本不可能掉下去。”
儿子默然不语。
父亲微笑着,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儿子:“儿子,你把这条路想得太复杂了,你被自己吓坏了。来,试一试,把它看得简单一些。这里只有木板和沟的两边,别的什么也没有。来,试一试吧!”
听了这话,儿子咬了咬牙,终于鼓起了勇气。他按照父亲说的,迈动脚步,果然两三下就走过去了。
儿子很高兴,认为这是他人生的头一个大成功。他告别了父亲,离开了家乡,去到大都市纽约,开始了新的生活。
若干年后,儿子成就了一番事业,将动听的歌声传遍了整个世界。文中这个儿子,就是美国著名的音乐家凯里。
凯里在总结自己成功经验的时候写道:“成功,其实真的很简单,把它想得过于复杂,就会丧失自信,变得胆怯。让成功的路简单一些,每一个人都会成功!”
哲理:化繁就简,去伪求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20:30
冲动的刺鱼时间:2013-06-19 作者:未详 点击:3878次 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生活着一种叫刺鱼的小鱼,它们体型小,身体细长,一般最大不超过15厘米;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有些生活在海水中。它们生来活泼敏锐,热情好动。
刺鱼的背鳍前面有两根或多根能活动的棘刺,腹部有一根棘刺和一小片鳍刺,全身无鳞,在体侧常有骨片保护。这样进可攻退可守的装备应该会家丁兴旺吧,然而这种鱼的数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有些品种甚至濒临灭绝。科学家克莱德•鲍尔为了解开这一疑惑决定进行实地考察。
原来,在刺鱼生活的水域常栖息着大群生性凶猛的食鱼蜘蛛,这种蜘蛛从不结网,常常用纤长的后腿抓住水面岩壁或树叶,用其余触肢轻轻拍打水面。它可不是游手好闲闹着玩儿,它是一个了不起的阴谋家。在水下,活泼好动的刺鱼察觉到水面的异常,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便直接冲上水面准备拔刀相助。这可犯下了大错误。老谋深算的蜘蛛正等着猎物自己上门呢,转眼间刺鱼就成了阶下囚。还不到0。42秒,刺鱼就被抓住并被打昏,成了食鱼蜘蛛的佳肴。
刺鱼因过分热心冲动而送命。在生活中,我们为做好一件事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却因为一件突如其来的事,让我们冲昏头脑作出错误的判断,甚至功亏一篑。冲动不仅于事无补,往往还会造成让我们难以承担的后果。因此,在冲动的时候用理智控制自己的行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哲理:深思熟虑,步步为营;恃强横行,不如谋定而后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20:52
树木的生存智慧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1954次 长白山是一座死火山,山脚下土层厚的地方森林茂密,但是随着海拔的增加,覆盖山体的便都是黑色的火山石和白色的火山灰了。恶劣的生存环境,使高大的乔木,甚至是灌木都望而却步了。
但站在海拔400米向上望去,竟有一片片火样的颜色。向上攀登时,我才发现,那是一种成片的矮小植物正在绽放的花朵。
当地人告诉我,这种开花的植物叫做高山杜鹃。
我仔细观察这些高山杜鹃,它们只有几厘米高,它们几乎是贴着地面生长。虽然它们的生长环境是没有养料的火山岩,但那花朵却如一团团火焰在迎风怒放,高山杜鹃生机勃勃,比山下的高大树木更加盎然。管理人员告诉我,高山杜鹃之所以能在寸草不生的碎岩上生存,并绽放成一道美丽风景,最根本的原因是矮小,它们的植株只有几厘米,这达到了木本植物的极限。这使它们对养料的需求也达到了极限。而且,山上可以吹折树木的强风也不会波及到这些矮小的植物。
所处位置越高,处世态度越要低调。虽说高处不胜寒,但高处仍然有风景,我想,这其中的玄机值得玩味。
长白山脚下,锦江大峡谷边的原始森林里,有许多倒下的大树,游人见此,均感奇怪:这么粗壮高大的树怎么会轻易倒下呢?
一位导游这样解释:这些大树的问题是出在树根上。一棵树的生长,不只是地上部分的生长,上面生长的同时,地下的根系也要随之生长。地上与地下的生长是成正比的,可以这样说,地上的树有多高,地下的根就有多长,只有地下的根系发达,才能为地上的枝干提供足够的水分、养料,也才会有足够的力量支撑地上的部分。倒下的这些树,都是根系不发达,根扎得不够深的树。这样,大的风雨袭来,它们便会轰然倒下,并且,如果根基不牢,越高大的树,就越容易倒下。
我看了看那倒下的大树的树根,果然如他所说。
所有的事物都依赖于根基,根基不牢,再恢宏的伟业也会在一瞬间回归到零。
在长白山茫茫林海中穿行,常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稀疏生长或独自生长的树木,树身都不会太高,而且它们的枝干也弯曲不直。但成片的树木则每一棵都高大挺拔,从不旁逸斜出。
阳光、水分是树木生存发展必需的条件,按这个生存法则,占有阳光、空间多的树木一定会比那些只顶着头上巴掌大一块天的树木要长得好。但为什么生存环境优裕的树木反而没有环境恶劣的树木高大挺拔?正在我迷惑不解时,一个当地人这样说,树也如同人一样,稀疏的树木因为没有竞争存在,就懒散着随意生长,这往往使它们长得奇形怪状,最终不会成材;而长在一起的树木,每个个体要想生存,就必须让自己长得高大强壮,这样才能争得有限的阳光、水分等生存资源,从而存活下来。最终它们长成了令人敬佩的栋梁之材。
竞争,往往是让生命自强不息、锻炼成才的最好方法。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21:08
牛奶糖也能穿透椰子壳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697次 一所大学物理系的活动中有一则实验,是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
牛奶糖的质地很柔软,椰子壳的质地很坚硬,用牛奶糖戳破椰子壳,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应用物理学的原理,竟然可以轻松办到。
学生用手将牛奶糖捏成像图钉的样子,平放在地上,针尖朝上,然后以垂直的角度,将椰子掷下,牛奶糖果真把椰子壳刺破一个洞。
古人王阳明以“格物致知”的理论,阐述人生道理,我们现代人同样可以在物理实验中,发现生活的智慧。
柔软的牛奶糖能戳破坚硬的椰子壳,说明了“以柔克刚”的成功之道。只要使对了力气,柔软的力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强大功效,就是俗话说的“四两拨千斤”。
当我亲眼看到这个实验时,内心产生很大的震动。
每个人都必须摒除主观的成见,认识各种特质,才能找到其中的可能性。若受限于日常的生活经验,往往忽视了尚未发挥的潜力,也看不到别人内在的能量,实在很可惜。
一个人不要妄自菲薄,以为自己没什么大才能,成不了气候。其实,只要塑造成另一种形状,或是摆对位置,就能发挥潜在的力量,令人刮目相看。同样的道理,我们也不要看轻别人,表面上的弱小,内在里可能有你意想不到的巨大能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8 10:21:26
好做的事与把事做好时间:2013-06-17 作者:未详 点击:1241次 我们经常本末倒置,当我们搞砸一件事时,我们会说这件事太难做了,所以没做好。而到底是事情难做,还是我们没做好?谁都不知道。
正确的观念是:把事情做好,就算难做也好做。没把事情做好,就算好做也难做!
遇到一个许久没见的同事,我关心地问:“现在在做什么?”他回答:“我现在开了一间小店,可是实在很难做。”他接着反问:“何先生,你知道有什么事比较好做吗?我想找一个比较好做的事。”我无言以对。
每一个人都在寻找好做的事、容易做的事。公务员碰面会问:你那个缺好吗?意思是说:工作轻松吗?责任轻吗?薪水待遇高吗?生意人碰头会问:你那个生意好做吗?意思是说:竞争激不激烈?好不好赚?一般工作者相遇,问的也是工作好不好做,意思是是否“事少、钱多、离家近”。
我无言以对的原因是,世界上哪有好做的事,哪有轻松的事,哪有容易的事?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偏偏都这样想,每天都在找好做的事,许多人找了一辈子,什么也没找到,换来的是一生一世的蹉跎!
我听过一个医生家族告诫下一代学医要学皮肤科,千万别当外科医生,因为美容整形当红,好赚又没风险,外科医生太辛苦又危险。我还听过一对父母要自己的孩子长大后当老师,不是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而是为了可以收补习费,而且退休后生活优裕而轻松。
这其实都是令人伤感的说法,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拣轻松、好做的事做,那辛苦的事谁来做?社会又会变成如何的急功近利?
撇开社会的公益不谈,就个人的角度来看,工作趋吉避凶理所当然,但问题是一味地找寻好做的事,真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吗?
我个人是不相信这个说法的,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好做的事,更不相信有容易赚的钱,更没有简单料理的生意!
我不相信“好做”,我只相信“做好”,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任何事只要你能把它做好,最后都会有好结果的。
一个人只想找好做的事,根本是认知上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没有好做的事,用一辈子寻寻觅觅,也不可能找到,结果只会落一个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不切实际的批评。
寻找好做的事,是聪明人的思考,是用巧,是走快捷方式。选一件事,把事情做透、做好,是笨人的事,是痴人的思考,有的是傻劲,有的是执著。
好走的路,熙来攘往,人声鼎沸,大家都挤在一起,就算有好做的事,也早有人捷足先登,八字不够好、不够硬的人是抢不到的。而就算你有机会遇到,没一会儿,跟进的人也人满为患,一旦大家都跳进去做,好做的事也变成难做了。
“做好”的路,参与者较少,因为笨人不多。但是因为是做好,要靠苦力、靠耐力、靠死力,而一旦做好,别人就算闻香而来,跟进学步,也并不容易,这是管理学上所谓的“进入障碍”,也是所谓的核心竞争力。
舍“好做”,就“做好”,是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的成功要素,不再犹豫、不再寻找,在谁也看不上眼的领域每天倒腾一点,虽然很艰难、很慢,但你竞争对手少,而且慢慢地他们也都退出了,这样十几年二十年下来,你成功的机会几乎是百分之百。这正是不争的智慧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