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18:37

扔掉金子的人时间:2013-08-20 作者:未详 点击:1170次   在上世纪末,美国一位年轻人在清理自家的池塘时,发现了一块金子,这块金子足有2。7公斤重。这件事立即在美国引起轰动。
  
  是谁扔掉了这块金子呢?

  扔掉金子的正是这位年轻人的爷爷,那他为什么要扔掉金子呢?

  年轻人最初也不得其解,后来,他在家中找到了他爷爷写于50年前的一篇日记,并把它刊登在美国《新闻周刊》上。

  爷爷在日记里写道:

      昨天,我在溪水里发现了一大块金子,进城卖掉它吗?那就会有成百上千的人拥向这儿来淘金,我和妻子亲手用一根根圆木搭建的棚屋、挥洒汗水开垦的菜园和屋后的池塘,还有傍晚的火堆、忠诚的猎狗、美味的炖肉,以及山雀、树木、天空和草原,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这些美好和自由,将不复存在。我宁愿看到它被扔进池塘溅起的水花,也不愿眼睁睁看着这一切从我眼前消失。其实,我扔掉的只是一块金属,而保住的却是我生命中最为宝贵的金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18:51

人生感悟:棋悟时间:2013-08-20 作者:未详 点击:1934次   下中国象棋,无论要厅堂还是市井都是件快事。“啪”移动棋子,随即一声“将”,那是何等豪爽!弈棋不只是棋盘上的较量,功夫则在棋外。民间曾有“河界三分阔,智谋万丈深”、“象棋似布阵,点子如点兵”之类的说法。弈棋作为一项智力活动,魅力十足。其实,玩棋也是一种心态,下棋交友,情投意合的手谈营造出一种氛围乃至一种心境。宋代赵师秀《约客》一诗写道:“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已约好的棋友过了半夜咋还不来?等待中拿起棋子轻轻敲击桌面,灯花朵朵落下……其中情致怎能由一个“闲”概括得了?
  
  于是,下得就不仅仅是棋,视为一种共享,一个待揭之谜,一册有趣的读本。尽管自家棋术总也没多大长进,纯属业余的。即便如此,仍乐此不疲。从中也感悟出为人处世的道理。
  
  北宋黄庭坚言棋有三败:一者欺敌,二者不辨局,三者多错,确为经验之谈,体会颇深,切莫脑袋一热便抛却在脑后。
  
  取胜别寄托于对方的失误,要尽可能减少自家的失误。
  
  再一再二,不可再三再四;
  
  在算计对方时,露出破绽更易被对方利用;
  
  乱套时莫荒,慢慢梳理;
  
  不创新,毋宁输;
  
  别总按自家思路,打自家算盘,认清对手的意图很重要;
  
  失误就是在在帮对手的忙,自己打自己;
  
  高看自己与缺乏信心,两者相通;
  
  目标别太单一,总琢磨赢,失去欣赏过程的态态,结果可能总赢不了;
  
  下棋就是下棋,急啥?心地旁骛才有气度;
  
  别抱着奚落对方的心态,结果可能怠慢了自己;
  
  总赢棋会乏味,有输有赢方有兴趣味,“胜固欣然,败亦可喜”,在输输赢赢中享受乐趣;
  
  不要力图一蹴而就,等待是必要的,与寻求战机有关;
  
  得意不可再往,无长胜将军;
  
  要有悠闲的心态,别总急嗑嗑的;
  
  形成一种气势和威慑,逼其就范;
  
  别让对手牵着走;
  
  自以为攻势很顺,也许正是要中招的前奏;
  
  “推磨”的方法只能是偶尔开开心,羞辱对手的方式最好少用,甚至不用;
  
  首先要坦承不是高手,如果接二连三地赢棋,那就更不是高手;
  
  别总夸过五关斩六将的荣耀,也有走麦城的显眼时候;
  
  如果你有80%的把握取胜,要想到此刻是否正开始20%的失误;
  
  破釜沉舟取胜是偶然,而缩头缩尾导致失败却是常态;
  
  赢棋也是对方配合的结果;
  
  警惕温柔的陷阱,下棋是摆在桌面的“阴谋”,棋盘上波诡云谲、尔虞我诈都明明白白放在那儿,你看不透,那怨不得旁人;
  
  首尾相顾,不贪求蝇头小利而失去大势,处变不惊,审时度势是明智之举;
  
  珍惜每一枚子,有时可能在输在一个小卒上;
  
  讲究阵势,每一步都要堂堂正正,有时为占点便宜,却埋下了被绝杀的种子;
  
  树立全局意识,这样自家棋子就有了内在联系,而不是散沙一盘,棋局会得心应手,反之则处处受制,捉襟见肘;
  
  不贪,不虚,不浮,不躁为下棋之道,也是处世之道;
  
  棋品即人品,棋风如作风,豪放粗犷或谨慎细腻,尽在棋中……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19:05

人生也须和它们一起冬眠时间:2013-08-20 作者:未详 点击:514次   大雪尚未落下,山上和大地上的一些动物就已经进入冬眠了。其实在我们的一生之中,特别是最寒冷的时候,也有必要进入冬眠,或长或短,给生命积蓄力量。
  
  青蛙的冬眠是深藏地下,因为它们没有毛或羽毛,所以身体体温调节能力很差,若是不冬眠,会被冻僵致死。在生活之中,有时候我们遇到艰难的境遇,如果不能去改变去适应,就让心沉静下来,待到春暖花开,就又是一个美丽的天地。
  
  常常会有几个同病相怜的人,有着相同的坎坷,有着相同的失落,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同样的寒冷。就像蛇一样,蛇们是互相搂抱在一起冬眠,互相取暖,度过寒冬。若是单独一条,便会冻死。大家一起,彼此安慰,互相鼓励,那份温暖便会在真诚的心间流淌,如此,再长的冬季又有什么可怕?
  
  熊的冬眠,比较与众不同,严格来说属于半冬眠。一般到秋天的时候,它们就会四处找食物,大吃特吃,将自己喂养得胖胖的。这样,冬天的时候,它们躲在树洞里,就靠身上的脂肪来提供养料。若是天气晴好,它们会醒来,走出树洞,继续寻找食物。这也像极了一些人,他们平时努力充实自己,以期在困难来临时有足够的应对能力。而且即使在困难中,也不会忘了继续充实自己。
  
  还有一些人像蝙蝠一样,蝙蝠冬眠时都是倒挂在山洞里,吊在那里许久。它们之所以这样倒挂着,是因为它们的腿部无力,很难靠腿的力量起飞,所以这种姿势,只要松开岩石,就会凌空而飞了。而那些人也是如此,他们在逆境之中,就是以这种最危险的姿势坚持着,待困难一过,便倏然而飞。所以,有时候,走到悬崖边上,也许正是飞翔的开始,而那短暂的停留,正是在蕴酿飞翔的力量。
  
  更多的时候,我们在艰难的时候,更要学会保护自己。因为你落难之时,会有很多居心不良的人想伤害你,想从你这里得到好处。就如刺猬一般,刺猬冬眠时,抱成一团,缩进洞穴里,尖刺根根向外直立。这样,有冬季觅食的动物发现它们,也无处下口。人也是这样,越是难捱的时候,越要保护好自己,因为只有自己完好,才能度过长冬。
  
  由此可知,冬眠并不是一种逃避,更是一种积极的应对手段。那是一种凝聚力量的过程,是沉甸心灵的时刻。所以,当你看到哪个人于失败的挫折中变得很沉默很平静,就像是很麻木的样子,千万不要以为他已被击垮,更有可能他正处于冬眠之中,说不定哪一天,他就会豁然醒来,一飞冲天。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19:20

那些,与幸福无关时间:2013-08-21 作者:未详 点击:668次   与幸福无关
  
  一
  
  赚钱以及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有时只是一种方便,而非幸福。
  
  譬如买车与备手机,好处是代步与吸纳传播资讯,把一个人很快地从甲地运到乙地及至庚地辛地,还能及时和很多人谈话并听取他们的意见。简言之,可以多办事,但不一定和幸福有关。坐车幸福吗?如果不论效率,与坐在家中沙发上无甚差别。打手机更谈不上幸福,它不是过新年与吃饺子。虽然有人站在马路边欣欣然以手机通话,仿佛幸福。
  
  有人不想多办事,也不想到哪里去以及跟别人谈话。因为这样会妨碍他们宁静(实际是幸福)的生活,如庄子与梭罗。
  
  汽车、手机对他们属于累赘,不及书画与琴棋有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做了许多事情,但必定不是拼命打手机以及开车游走所成。乾坤在手岂不比爱立信在手更好?就是羊毫在手、糖块在手乃至小人书在手也比方向盘在手更愉快,也更安全。因为前者乃享受,后者是劳役或伪享受,与幸福无关。
  
  有人说国外流行这样的口号:“少赚一点儿,少花一点儿,少病一点儿。”
  
  二
  
  人有时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如果把一个人的消费愿望摊开,广告导引占三成,名牌奢侈品之类。模仿他人占三成,譬如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自觉不自觉的模仿。还有三成是践行童年以及青少年时的未遂之愿,在此,潜意识发生作用。人本能的满足只占一成,饮食男女而已。
  
  所以,日日觥筹并不幸福。因为广告导引与追随潮流所满足的只是转瞬即逝的虚荣心,证明他已经成了某种人,譬如富人。证明完了也就完了,无它。而满足童年的愿望属于今天多吃几个包子填充往年某日的饥饿,满足的只是一种幻象。而本能的满足,只需一箪食、一瓢饮,一位贤惠的女人(或者体贴的丈夫)和一张竹榻。
  
  但人们不甘心于简朴,虽然简朴离真理近而离虚荣远。人用力证明自己是重要的,于是以十分的努力去满足一分的愿望。然而,这与幸福无关。
  
  三
  
  如果有钱并有闲,想从食色层面提升并扩展自己的幸福,需要文化的介入。或者说,文化限制着人的幸福。尼采说:“我发现了一种幸福——歌剧!”对那些与古典音乐无缘的人来说,歌剧则不是幸福,你无法领受《图兰朵》之中“今夜无人入睡”带来的视听盛宴。明仁天皇迷恋海洋微生物,丘吉尔迷恋油画,爱因斯坦迷恋小提琴,是文化上的幸福,也是大幸福。他们也是有钱的人,倘无文化,也只能蹈人口腹餍足之途,否则怎么办?
  
  一些有钱人易烦恼,因为他们的消费与性格有关,与文化无关;与面子有关,与愉快无关;与时尚有关,与需要无关。
  
  四
  
  不久前,我假道太行山区远游,听到那里的农人期盼到年底能添一头驴或牛,帮助运输或种地。到了县城,听到酒桌上争说当科长或两室一厅的住房。在北京,听朋友交流打高尔夫球的体会——上果岭与入洞等等。而到了深圳,几位巨富比较各自的健康状况、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后者在每分升血液中多1mg,心肌梗塞的发生率便会下降3%。
  
  我想到,太行山农人的甘油三脂和HDL一定好到让深圳的富豪倾心。目前,在深圳这座全国人均年龄最年轻的城市,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的“三高”发病率居全国第一。
  
  这样,又想起海因里希·伯尔那篇小说,一个渔夫在海边晒太阳,有游客劝他工作等等。此文为人熟知,内容我不重复了。总之,人的努力常常会使目标回到原地,换句话说,很多人也许不知自己的幸福在哪里。
  
  有时,人只为温饱而工作,却没有办法去为幸福而谋划。谋划的结果大多是财富或满足,离幸福仍然很远。
  
  因为幸福太简单,简单到我们难以置信。
  
  五
  
  财富积累的速度如果和人的品位修养提高的速度不成正比的话,人就成了“享受盲”。
  
  说实话,在静夜暗室,谁知道茅台醇厚何在?宋版书雅洁何在?更别说深窥“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种精微的妙谛,包括体味不出某伟人说过的“长沙城隍庙的臭豆腐就是好吃”这样本真的滋味。没时间,没心情,也没鉴赏力。当今缺少像王世襄、金受申、老舍一班集雅玩、游戏与享受于一身的生活大师。他们才是生活的主人。
  
  有些人的钱只有两种用途:吃饭和吃药。或者说盛年吃饭、暮年吃药。
  
  财富来得太快了,使许多人准备不足。他们背着财富的重负,跋涉于前往幸福的道路上。
  
  幸福离他们还很远。
  
  六
  
  为什么穷人离幸福很近?
  
  如同朴素离美很近那样,穷人的愿望低而单纯。人在风雪路上疾走,倘遇暖屋烤火,是一种幸福。把汗湿的鞋垫伸出来,手脚并感炉火的温暖,与封侯何异?这时,倘有一杯热茶与点心,更让人喜出望外。这样的例子太多,如避雨之乐,推重载之车上坡幸无顶风之乐,在街头捡一张旧报纸读到精妙故事之乐,在快餐店吃饭忽闻老板宣布啤酒免费之乐,走夜路无狼尾随之乐。穷人太容易快乐了,因为愿望低,“望外”之喜于是多多。
  
  有钱人所以享受不到这些货真价实的幸福,是因为此类幸福需要风雪、推车、捡报纸以及走夜路这些条件。
  
  穷人的幸福差不多是以温饱不逮为前提的,它在那时翩翩光临。满足了温饱,幸福却变得悭吝,它的阈值升高了。
  
  除非你有意过一种简单的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19:36

世界只是寄居处时间:2013-08-21 作者:未详 点击:471次   在亚马逊丛林旅行时,碰到一对来自德国的夫妇,三十多岁,黄金般闪亮的年龄。
  
  夫妻两人,眸子炯炯生光,嘴角含笑,一看便知道是热爱生活的人。
  
  交谈起来后,才知道他们离家出国,浪迹天涯,已经足足九个月。他们计划用两年的时间环游整个世界,然后回去著书立说。
  
  夫妻两人,过去都是在大学教书的,共同的愿望便是看世界、游世界、写世界。
  
  他们储存工作所赚回来的每一分每一毫,数目一够,便辞去教职,整装出发。
  
  旅行的目的,对他们而言,是感受,不是享受。
  
  在尚未开化的原始丛林里,他们曾受土著的侵袭,几乎成了锅中肉。
  
  在广袤无边的沙漠中,他们迷失方向,差点被烈日活活地晒干。
  
  在南非,他们遇上一场充满血腥味的种族冲突事件,几乎成了无辜的牺牲品。
  
  在烽火连天的伊朗境内,他们又差点成了炮灰,命丧异乡。
  
  每一段经历,每一个回忆,都充满了冷汗直流的惊险故事。
  
  屡屡以生命作为代价去换取生活的经验,值得吗?
  
  在丛林摇晃的烛光下,我们的话题触及到生命的价值。
  
  这位德国朋友说:“每个由产道挣扎降生的人,都是旅者,世界是我们暂时寄居的地方。没有长生不老的人,也不会有永无尽头的旅程。旅程什么时候完结,我一点也不在乎,我只在乎自己有没有在这段有限的旅程里,把我的寄居处看得透透彻彻。”这话,漂亮。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19:49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时间:2013-08-22 作者:未详 点击:921次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如果我们问一个正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

  如果我们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温暖”。

  如果我们拿同样的问题问一个寂寞孤独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当这些基本需求都获得满足后,是否还有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呢?

  当然,每一个人都需要食物,每一个人都需要爱与关怀。

  不过除了这些以外,还有一些东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20:01

凡事只求八分好时间:2013-08-22 作者:未详 点击:708次   小时候,常听老辈人讲:“吃饭只要八分饱,凡事只求八分好。”那时候,并不太懂这句话的含义。现在即将退休了,注意养生保健,才领悟这句话的真正内含。
  
  “吃饭只要八分饱,凡事只求八分好。”这句话,不仅仅是一种适度的人生追求和生活理念,而且从生理、心理、哲理的角度看,更是一种科学的养生观念,很值得提倡。
  
  从生理养生角度看,“凡事只求八分好”符合人体健康的需求。人体是一架科学而精密的机器,需要一些舒缓的空间和休整的时间,器官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才能保证正常运转。如吃饭八分饱,胃才能更好地吸收消化,才能保持身体健康;人的心脏每0。8秒跳动一下,每分钟75下左右,才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锻炼使出八分劲,免得精疲力竭,才能起到健身的作用;老年人只求八分健康就应庆幸,因身体机能退化,有点小病小灾就属自然;每天劳作使出八分精力,留两分余地,人体才能继续积蓄力量,更好地释放生命能量。
  
  从心理养生角度看,“凡事只求八分好”体现知足常乐的思想。俗话说,“人心足,处处福”。如果事事追求最好,企求圆满,永不满足,往往会适得其反。为什么有人会有“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苦恼,就是缺乏知足常乐的心态。
  
  我们常常发现这种现象:有时候,希望越高,投入越多,压力越重,反而失望越大。最后接受不了失败的残酷现实,只好走向绝路。
  
  所以,凡事不求尽善尽美,但求八分就行。做事使出十分力气,只抱八分成功期望就好。人生太多不如意,凡事只求八分好。这样心情就会坦然,心里就会满足,情绪就能放松,身心就会舒畅。这样,就可以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一切,以宽松的生活态度对人处世,才能领悟“八分好”的生活韵味,才会享受到和谐人生的乐趣。
  
  从哲理养生角度看,“凡事只求八分好”蕴涵中庸之道的精髓。养生之道万万千,很重要的一点,则体现一个“度”字。因“过犹不及”啊。凡事不求过激过度,但求舒缓适度。凡事不过满、不极端、不偏执,才能以适度的方式应对世事。凡事在不尽处——势不用尽,话不说尽,福不享尽,事不做尽,则意味最长。
  
  凡事留有一点余地、留有一寸心路,才会有耐力把路走得更好更远,才能有能力把事业做大做强。写到这里,想到陕西三原城隍庙的一副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阔处行。”这副对联可以说浓缩了我国古贤“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人生哲学,闪烁着哲理养生的智慧光芒。
  
  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高寿到89岁,他最喜欢的名言就是这副对联,而且还当做“荣氏家规”,使荣氏集团一百多年里显示出高超的生存发展智慧,给人们留下了研究、借鉴的宝贵财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20:12

接受自己的和别人的时间:2013-08-22 作者:未详 点击:2829次   接受自己的失败总比接受别人的失败容易。自己的失败总是有理由的,譬如时不我与,对手太奸险等。别人的失败却是活该的。
  
  接受自己的成功比接受别人的成功容易。自己成功是运气加努力,别人成功纯粹是运气。
  
  接受自己的际遇比接受别人的际遇容易。自己的际遇好,是自己应得的,际遇不好,是命中注定;别人的际遇不好,是他没有上进心,别人的际遇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
  
  接受自己的软弱比接受别人的软弱容易。自己软弱,是因为很多人需要自己照顾,所以不能随便逞强;别人软弱,就是无胆匪类,没骨气。
  
  接受自己出卖朋友比接受别人出卖朋友容易。自己出卖朋友,是情义两难全,出卖他,也是无可奈何;别人出卖朋友,则是无情无义。
  
  接受自己出洋相比接受别人出洋相容易。自己出洋相,其实是故意娱乐大家;别人出洋相,却是出得特别难看。
  
  接受自己变心比接受别人变心容易。自己变心是情至义尽,别人变心是寡情薄幸。
  
  只有一件事情,是我们接受别人比接受自己容易,那就是赞美。自己的赞美,也许是自欺;别人的称赞,却是真心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20:25

做一滴净水时间:2013-08-22 作者:未详 点击:1596次   做一滴净水
  
  l
  
  古希腊第一个哲人泰勒斯说:万物都从水中来。空气是呼吸的水,江河是流转的水,云是飘飞的水,植物是站立的水,人和动物是行动的水,石头和金属,在一定的高温下也会还原成液态,它们是静默的水……
  
  水,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水,无所不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在。水,转动着整个世界,世界因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2
  
  水,本身就是生命。
  
  日本科学家在低温实验室以高速显微摄影的方式,发现水具有记忆、复制、感受和传达信息的能力。他先取纯净的泉水进行实验,拍摄的照片显示美丽的结晶状;他又用受污染的河水进行同样的实验,得到的结晶图案却是混乱而丑陋的。他又在纸上分别写上美好和凶恶的词语,贴在玻璃试管上让水样“读”,结果“读”了前者的水样美丽精致,后者的扭曲破碎……
  
  这一长达八年、试验上千次的研究证明:水是有生命的,是懂得感情的,和人类一样有着喜善憎恶的天性。
  
  3
  
  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孔子观大水而兴叹:水,博施万物却似无所作为,似德;流向卑下,弯曲必循其理,似义;浩浩荡荡,奔流不竭,似道;决堵而行,奔腾若雷,赴跌万仞之谷而不惧,似勇;注入容器,必然均平,似法;盈满后不概而平,似正;本质柔弱,无微不至,似察;出出入入,反复冲刷,鲜洁物质,似善化;千折不回,不改东向,似志。
  
  我豁然明白了,人的本性中为何具有如许崇高而美善的德性,原来那本是水的先天禀赋。水构成了我们的生命,自然也成就了我们的灵魂。
  
  是啊,我们生命的胚胎是在羊水里孕育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接受的第一馈赠,是母亲的奶水;在我们活着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是水在供养;而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肉体会以腐烂的方式还原成了水。
  
  水,是生命的最初,也是生命的最后。
  
  每一种生命的轮回,其实都是水的轮回。
  
  4
  
  遥想逐水而居的先民,我想,他们从汤汤之水里看到的不仅是种族的繁衍,他们同时也看到了头顶的星空,还有自己淳朴的笑脸。那一刻,必有一个智慧的心灵,神启般蓦然感悟于天、地、人、水的合一,顿时,他泪流满面,一轮辉煌的朝阳从波光潋滟的心灵的水面冉冉升起,他看到了文明,水灵灵的文明、母性的文明、永恒的文明!
  
  5
  
  然而,时至今日,有多少水,活生生的水,在我们的眼前已经或正在死去。
  
  那一架架干涸的河床,不再流淌云彩和鸟影;磷磷的乱石仿佛凝固的悲泪,作出无声的控诉;迷离的荒草恰似愤世的遗言,被夕阳宣读;那一条条淤满垃圾的河道,如一根根长期便秘的直肠,散发着冲天的恶臭;那积污纳垢的池塘,是一只只烂掉了明眸的眼眶,空望蓝天;即便是万水归宗的大海,已不堪污染和中毒之苦,一次次扬起巨浪的拳头,砸向人类。
  
  是的,它恨啦,对于那些忘恩负义、以恶报德的罪魁祸首,谁不恨呢?而它们的恨,不正是人类自身的最大的耻辱和最大的背叛吗?!而这样的耻辱和背叛,只有人类自己来洗雪、忏悔和救赎。
  
  是的,我们别无选择。如果,我们还热爱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本质上同化天道,做回一滴净水,与同类,与万物,与宇宙,互渗交融、相养相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6:20:37

一只船的航行时间:2013-08-23 作者:未详 点击:613次   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的船上两人已经精疲力竭,丧失水与食物多日的两人虽然历尽拼搏,努力想要将船靠近岸边,但终于没有成功,也没能获救,相继死去。无人驾驶的船失去了人的指挥,只能在大海上随风雨飘摇。
  
  一群鸟儿飞过,看着海中无拘无束的船儿,羡慕地说:“船真幸福啊,可以在蔚蓝的大海上散步,无忧无虑,更可以品味阳光、蓝天。难为我们啊,还要为生存而四处奔波。”
  
  一朵云飘过,由衷地赞美海中的船儿:“茫茫大海中,你却可以不负重荷,不必坎坷,不必蹉跎。内心无声,让沉默成为大海中一道格外的风景。”
  
  船儿叹了一口气说:“唉,其实你和鸟儿都错了。我是一只失去方向的船,没有前程与目标,对于我来说,任何时候的风都是逆风,任何情况对于我都是逆境。自从我的主人死去后,我不知道,我的目标在哪里,我了不知道,我的归途在哪里。我现在只能四处飘荡,最终我只能被大海吞噬。”
  
  不错,即使再美的光环下,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失去目标,就会失去一切。
页: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