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5:50
自己是自己的吗?时间:2013-08-14 作者:未详 点击:797次 在我的生活里,我就是主角。
对于他人的生活,我们充其量只是一份暗示、一种鼓励、启发、还有真诚的关爱。
这些态度,可能因而丰富了他人的生活,但这没有可能发展为——代办他人的生命。
我们当不起完全为另一个生命而活——即使他人给予这份权利。坚持自己该做的事情,是一种勇气。
绝对不做那些良知不允许的事,是另一种勇气。
不要害怕拒绝他人,如果自己的理由出于正当。当一个人开口提出要求的时候,他的心里根本预备好了两种答案。所以,给他任何一个其中的答案,都是意料中的。
原谅他人的错误,不一定全是美德。
漠视自己的错误,倒是一种最不负责的释放。
过分为己,是为自私自利。
完全舍我,也是虐待了一个生灵——自己。
自怜、自恋、自苦、自负、自轻、自弃、自伤、自恨、自利、自私、自顾、自反、自欺加自杀,都是因为自己。
自用、自在、自行、自助、自足、自信、自律、自爱、自得、自觉、自新、自卫、自由和自然,也都仍是出于自己。
自己是什么?
自己是谁?
自己是自己的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6:07
完美与遗憾时间:2013-08-15 作者:未详 点击:1009次 追求是为了增强幸福感
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永远完美的东西,就像你认为已经一切准备就绪,结果等到了机场才发现没有带身份证。
我们永远都会有追求,就我自己体会而言,追求是为了增加幸福感。
说到遗憾,却总是存在的。追求了会有遗憾,不追求也会有遗憾。追求了,你没有得到会有遗憾,但还是要追求。如果每天浑浑噩噩地过去,你会发现生命没有意义。
我们只要开始唱一首歌,那就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把它唱完,不管好不好听,都不能半途而废。杨振宁教授晚年与翁帆相知,就是一种人生的“奇迹”,他的人生这首歌唱得完满、唱得响亮。
用脑袋指挥你“走路”
人要有追求,但是追求不要过分,要选择自己三五年之内可实现的目标去追求。我少年时代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我用了三年的时间追求这一个目标,最后终于考上了北京大学,我实现了门己离开农村的目标。
人生的起点没有办法选择,所有人的起点都不一样,但是坦白说人生的终点是可以由我们门己去选择的。你要设计怎样的程序,打开怎样的生命界面,要看自己是怎样的系统。在这个世界永远不可能是枪指挥脑袋,是脑袋指挥枪。你能走多远,主要是看你的脑袋指挥你走了多远。
大家来到这个世界,唱人生这首歌,我最反对的就是动不动就了断自己的行为。经常会有人问我,新东方没了,我会怎么样?我告诉他们,如果有一天新东方没有了,我还是我,跟以往一样。因为新东方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我没有损失什么;而我还活着,并且从新东方中吸取了经验,所以我可以从头开始,我也有可能会再有“新西方”;我还可以开一个讲座,告诉人家新东方是如何没有的,分享我失败的经验。
在机会和金钱中,选择前者
给一个人一百万或者一千万,供吃供喝,但是不让他做任何事情。这样看来他的人生似乎什么都不缺,但是其实什么都缺。因为幸福是在做事情有成就、和朋友的交往中得到的。在机会和金钱中,我们很多大学生选择前者,这非常聪明。
如果生活中没有痛苦,那么生命就没有了意义,同时也正是因为生命有了意义,才更加需要追求和努力。我问过李宁,为什么当世界冠军站到领奖台上的时候总是泪流满面,这应该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才对,但为什么没有人笑着拿奖?李宁说,当站在冠军领奖台上的那一刻,感觉到已过去十几年的汗水和伤痕都得到了承认,不由自主便留下了幸福的眼泪。
当有一天我们遭遇失恋、失败、痛苦,仍然可以哈哈一笑,那么我们的生命就精彩了。
犯再大的错也不要放弃
有人讲来世,但我始终认为要努力做到今生今世每一天都过好就好,为何要期待来世,若到了来世发现也不过如此,那还要期待再一个来世吗?耐心加上等待,同时相信每一天都会过得精彩,我们也便不再需要期待来世。
生命中需要等待,但是不能被动去等待,一定要主动。人生中有困境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抱怨,考虑我能得到什么,这是一个主题。永远不要认为困境会一辈子跟着你,曼德拉被困了那么多年,最终还足解放了南非,成为第一位黑人总统。
生命中也充满了希望,犯再大的错误也不要放弃。其实犯错没关系,但是犯过之后从中学会生活,那么这个错误便值得去犯。
有几句话我要送给人家:不要等到被人爱上了再去爱别人,不要等到寂寞了才想起朋友的重要,不要等到有了好工作再去工作,不要等到拥有了很多再去和人分享。你即使什么都没有也可以分享,你至少可以跟别人分享笑脸,不能说我们已经拥有很多,我们才要分享。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6:29
大隐之隐时间:2013-08-15 作者:未详 点击:458次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在距西安市区一小时车程的终南山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千多位修行者隐居山谷,过着和一千多年前的人们一样的生活。他们不接待生客,不用手机,连敲门都有暗号,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些修行者大多都很有学养。初看到这条新闻,为这些所谓的“隐居者”的勇气所感动,毕竟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真正放下身外之物,偏居一隅,甘做一个苦行僧”?可是他们的行为却无法得到社会的尊敬与认可,与其说他们是隐居山林,不如说是一种躲避现实的逃离。
古往今来,隐者无数,以其飘逸、自由、独立、无忧的生活状况,令多少人羡慕与心向往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充满着多少怡然自得的洒脱与无所牵绊。在追求自我精神的自由与外在闲适的生活道路上,人们一直都没有停下匆匆奔跑的步伐。古人以一种相对与世隔绝的方式,走进山林,成为隐士,但生活在今天的我们,虽心向往之却非得走进大山,过洞穴生活吗?
隐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国学大师季羡林在世时,晚年每天在那只小白猫的陪伴下,迎着朝霞送走晚霞,坐在未名湖畔,看着宁远的湖面,一言不发、静心而坐,虽身处于喧嚣的闹市之中,但心无牵绊,简单自在,潜心研究学术,晚年著作等身,影响深远。谁又能说,他不是一个超然于物外的隐士?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多少人为了名利奔波劳累,惶惶不可终日,内心如着魔般,始终无法安宁与镇定,整日里流连于声色犬马,穿梭于酒林歌池而不能自拔,在霓虹闪烁的光鲜背影下,又有多少烦乱而孤寂的灵魂游离于身外呢?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那些所谓的看破红尘归隐于山林,只是一个形式上的“隐”而已,如果心中看不穿,放不下,即使走进山林,也难耐内心的孤寂与彷徨。真正的隐者,应该是在最世俗的市朝之中排除嘈杂与名利纷争的干扰,始终怀着一颗坚定的心,大智若愚,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自得其乐,这才能称得上是大隐之隐,居于心灵之上的笃定与淡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6:41
自己羡慕自己时间:2013-08-16 作者:未详 点击:589次 年轻人羡慕别人,老年人羡慕自己。这差不多是一个通例。
我过去说过,现在的人不愿意当自己,都想当别人,粉丝实际上是由一帮想当某个人的团体组织。他们恨不能跟自己的偶像嫁接一体,或者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伴其左右,共度朝夕。锅里的饭比碗里的香,那山总比这山高,这一番心情古已有之。现代的传媒强化了这一种价值观。各行各业的明星通过传媒加大了大众的自卑感,生出脱离皮囊追偶像而去的仙人之念,尽管偶像们也是皮囊裹身,没什么仙气,最多替药品代言。美容与整容更是自我厌倦的表现,明目张胆当别人,当一个自己都不认识但好看的人。古人给父母写信,自称“不肖子”。肖者像也,不肖即不像,谦称自己跟父母比起来差得太远。整过容的人离父母更远,姓相近,貌相远,相当远。
人不像点谁,都感到寂寞。消费催生了民众的集体表演欲望,服饰发式相貌朝商品社会提供的样本看齐,然后整瘪钱包。这是与DNA的生死决战。
老年人不再羡慕别人,多大的明星都成不了他们的偶像。老年人考虑得更多是活,而不关心活的花样。能活着已经很好,为什么要像别人那样活?老年人像柿子秧、茄子秧一样知道植物与水土光照的关系,不想变成豆腐秧或肉秧。一人一体,一人一道,是老人对生的体悟。他们羡慕过去的“我”。看过去的照片,老人崇拜自己年轻时候的力量、干劲、勇气和满头乌发。如果问他们想当什么人,老年人的回答一定是当过去的自己。人老了,甚至弄不清自己年轻时有那么大的力气,能吃那么多的饭,为什么酣睡不醒?这些一般人不屑讨论的问题成了老年人神游化外的课题。一切源于年轻,一切都没人替他回答。所有人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情都会产生陌生感与敬畏心,世界在他们眼里越发不可理解。科学、哲学在许多细小的事物上发射出光芒,就像当年曾在儿童眼前放射过一样。老年人越来越想当自己,通过自己来探究整个宇宙。年轻人还在忙着当别人,远离自己。丰子恺说:天下事往往如此。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6:53
未必人人要做“杜拉拉”时间:2013-08-16 作者:未详 点击:693次 爱德华隔三差五就来游说一下海伦:“最近怎么样,考虑换个环境了吗?”“有个职位很适合你,薪水很高,建议你考虑一下呀!”“你怎么还不动心呀,这么好的公司这么好的职位……”
爱德华是个猎头,他的职责是为客户猎到最合适的人才,而海伦对于爱德华来说无疑是具有竞争能力并能卖出好价钱的绝好人选。
海伦在一家外资公司就任职业经理人已5年之久,以海伦的教育背景及工作资历,爱德华认为她完全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现在,爱德华手中有个职位,那家公司在行业内是赫赫有名的大公司,而且空缺的职位是总监。假使买卖成功,海伦的薪水至少能够翻上一倍或不止,这应该说不是一个没有诱惑力的机会。但是,海伦还是坚定地对着话筒再一次说不了。海伦说:“爱德华,你知道的,多赚一分钱得多出一分力,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我嘛,上有老下有小,有份差不多的工作就行了。我可不想做‘杜拉拉’。”
爱德华对着话筒直摇头:“放弃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我建议你还是再考虑一下吧。”海伦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她心里很清楚,以自己喜欢求稳不喜欢有太大压力的个性而言,做个女强人绝不是自己的理想也并不适合自己。就拿加班来说,海伦有好些同事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第二天还能继续精神抖擞地按时前来上班。但是海伦不行,她偶尔一两次加班到10点之后,整个晚上的睡眠质量就差得一塌糊涂,第二天上班整个人就恹恹地提不起精神。海伦喜欢的生活方式是守着一份压力不算太大薪水还可以的安稳工作,她要多些空闲时间来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她并不羡慕公司里的“杜拉拉”们,作为一个外企人,她太有体会,要削尖脑袋往上爬需要付出多么大的成本。在一拨一拨汹涌后浪的猛烈推撞下,能守住经理职位已然辛苦,她再也不想继续往上爬,即使有现成的机会也不心动,因为她的好友艾米就是一个绝好的例子。
海伦的好友艾米最近新换了工作。艾米曾经在一家国际知名品牌公司做营运部经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新换的一份工作竟然是营运部助理经理,且公司品牌的知名度还赶不及上家。每个认识艾米的人都以为她是疯了,连海伦起初也无法理解艾米的举动。
约了艾米出来喝茶。艾米说喝杯普洱吧,养胃。原来,之前过度劳累的工作使艾米患上严重的胃病。她工作忙起来,常要到下午3点才吃午餐,有时候甚至是午餐晚餐并一顿。作为营运部经理,她的心情没法不被销售生意的好坏所左右,每天晚上各店铺来报数,要是一天的销售业绩走势不好,她就整晚睡不着觉。她的胃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紊乱的作息时间和提心吊胆的工作心情下日渐走向衰退,她喝过中药,吃过西药,但是柔弱的胃还是时不时就疼了起来。终于,艾米放弃了她的“杜拉拉”理想,她原先的计划是三年内做到总监的位置,但是现在,如果不停下来,她不敢相信,三年后,她的胃会不会出大毛病?
现在的艾米,虽然职位下降了,只是助理经理,听上去不那么荣光了,但是她不再需要肩挑一个部门的压力,她开始有时间陪朋友出来喝喝茶聊聊天,她的胃开始走上好转,在海伦眼里,现在的艾米,生活质量和状态只有比从前要好。
有得有失,有失有得,这是职场上永远颠扑不破的真理。假如工作不单纯只是为了赚钱和所谓的荣光,那么,还有什么必要非要做个“杜拉拉”呢?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7:07
痛了,就会放下了,红尘中的取舍|人生感悟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2247次 人生路上,一路走来,历经坎坷与风霜。
年已不惑,我以为一切都放得下了。
我以为我真的参透了人生,具云水禅心,心博大开阔。
但最终我发现自己在自欺欺人。所谓的一切看透,只是表象。
实际上,面对曾经伤害了自己的人,我依然满腔愤怒。
当我的热心遭遇冷漠,我无法淡定地说,随他去。
但我最终原谅了自己内心深处的脆弱,或者说是软弱。
因为我知道,是人就有弱点,是人就有“软肋”。
与同一个人分手两次,20年的时光水一样流逝。
有一天不期而遇,猛抬头看到他那两道来不及躲闪的目光,愤慨便如潮水一样袭来。
记忆流转,不堪回首的片昔一幕一幕出现。
我流逝的青春,我最美好的岁月,都在他赐予我的磨难中艰辛地度过。
人生,相逢不如怀念。这样的人,宁可一生不见。
虽然我知道,明智的人,应该收集生命中快乐的记忆。
但实际上,耿耿于怀的,偏偏是那些不愉快的事。
尤其是曾经的伤害,我记得尤为清晰。
直到有一天,读到一则故事,心才豁然开朗,不再纠结。
一个苦者对一介高僧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
高僧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
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
于是,高僧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不停往里面注入热水,直到水溢出来。
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
和尚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
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了。”
痛了,就会放下了。
这句话我感同身受。
我终于不再自责,曾经的人生中我曾伤害过别人。
因为那时的我太年轻,没有经验,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感受,忽略了别人的自尊。
我终于不再心怀怨愤,为我曾经付出的真诚,而对方竟不屑理会。
人生路上,我终于有了一份难得的感恩之心。
感谢生命中曾作害过我的人,因为他磨练了我的意志;
感谢生命中曾欺骗过的我的,因为他增进了我的见识;
感谢生命中间放弃过我的人,因为他教导了我应自立;
感谢生命中曾绊倒过我的人,因为他强化了我的能力;
感谢生命中曾愚弄过我的人,因为他增进了我的智慧。
人世间,感谢所有使我坚定成长的人。
使我在崎岖的人生路上,勇者无惧。
最终放下所有心灵的负荷,轻装前进。
红尘中,没有什么是入不下的。
痛了,你就放下了。
不惑之年的我,放下了心灵所有的负荷,一颗心自由而宁静。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7:34
心灵的温度,将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时间:2013-08-17 作者:未详 点击:885次 就在我们快要大学毕业的时候,最后一堂课,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把我们带到了物理实验室。
老教授取出了一个玻璃容器,往容器里注入了半容器清水,教授说:“这是常态下的水,如果把它倒进小溪里,它将能流入大河,然后和许多水一道涌入大海。”
教授把盛水的容器放进一旁的冰柜说:“现在我们将它制冷。”
过了一会儿,容器端出来了,容器里的水凝结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冰,教授说:“零度以下,这些水就成了冰,冰是水的另一种形态,但水成了冰,它就再也不能流动了。就象南极内陆的一些永远不会融化的冰,它们的全部空间就是那狭小的一点地方。”
“现在,我们来看水的第三种状态。”教授边说边把盛冰的玻璃容器放到了酒精炉上,点燃火焰后,过了一会,冰渐渐融化了,后来被完全烧沸了。咕嘟咕嘟地翻腾出一缕缕乳白色的水蒸气。片刻后,容器里的水蒸发掉了。教授关掉酒精炉让同学们一个个验看玻璃容器说:“谁能说出那些水到哪儿支了呢?”我们好奇地看着教授,不明白这一最后一堂课,学识渊博的教授为什么给我们做这么简单的实验。
教授问我们:“现在水到哪里去了?它们蒸发到空气里,飘进辽阔无边的天空去了。”教授笑了:“你们可不要小看这个简单的实验哦!这里面有着大道理。”
教授说,水有三种状态,人生也是如此。水的状态是温度决定的,人生的状态也是由自己心灵的温度决定的。教授说:“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温度是零度以下,那么这个人的生活状态不会是冰,他的整个人生世界也就不过是他双脚站的地方那么大;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和人生抱着平态的心态,那么他就是一捧常态下的水,他能奔流进大河、大海,但他永远都离不开大地;假如一个人对生活有着100度的高温,那么他就会成为水蒸气,成为云朵,他将飞翔起来,他不仅拥有大地,还将拥有天空,他的世界和宇宙一样辽阔。”
教授微笑着说:“让你们对人生的心态最少保持在100度,这样的你们的人生世界一定会变得最大。”
实验室里响起了雷鸣般掌声,那一刻我们记住了教授的话:心灵的温度将会决定一个人的一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7:50
容人之长,容人之短时间:2013-08-18 作者:未详 点击:1237次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做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
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同情。
同情是以利己的本能为基础的,由之出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就是同情了。
利己和同情两者都不可缺。
没有利己,对自己的生命麻木,便如同石头,对别人的生命必冷漠;
只知利己,不能推己及人,没有同情,便如同禽兽,对别人的生命必冷酷。
利己是生命的第一本能,同情是生命的第二本能,后者由前者派生。
所谓同情,就是推己及人,知道别人也是一个有利己之本能的生命,因而不可损人。
法治社会的秩序即建立在利己与同情的兼顾之上,其实质通俗地说就是保护利己,惩罚损人,亦即规则下的自由。
在一个社会中,如果利己的行为都得到保护,损人的行为都受到惩罚,这样的社会就一定是一个既有活力又有秩序的社会。
同情,即人与人以生命相待,乃是道德的基础。
没有同情,人就不是人,社会就不是人呆的地方。
人是怎么沦为兽的?就是从同情心的麻木和死灭开始的,由此下去可以干一切坏事。
所以,善良是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区分好人和坏人最初的也是最后的界限。
人如果没有同情心,就远不如禽兽,比禽兽坏无数倍。
猛兽的残暴仅限于本能,绝不会超出生存所需要的程度。
人残酷起来却没有边,完全和生存无关,为了龌龊的利益,为了畸形的欲望,为了变态的心理,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只有在人类之中,才会产生千奇百怪的酷刑。
善待动物,至少不虐待动物,这不仅是对地球上其他生命的尊重,也是人类自身精神上道德上纯洁化的需要。
可以断定,一个虐待动物的民族,一定也不会尊重人的生命。
人的生命感一旦麻木,心肠一旦变冷酷,同类岂在话下。
一个对同类真正有同情心的人,把同情心延伸到动物身上,实在是最自然的事情。
同样,那些肆意虐待和残害动物的家伙,我们可以断定他们对同类也一定是冷酷的。
因此,是否善待动物,所涉及的就不只是动物的命运,其结果也会体现在人身上,对道德发生重大影响。
在这个意义上,保护动物就是保护人道,救赎动物就是人类的精神自救。
善良的人有宽容之心,既容人之短,能原谅;
又容人之长,不嫉妒。
在我看来,容人之优秀是更难的,对于一个开放社会也是更重要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8:01
永不消极时间:2013-08-19 作者:未详 点击:795次 在一条昏暗偏僻的乡间小道上,一个推销员的汽车爆胎了。他想换上备用轮胎,但发现没带千斤顶。看见不远的一家农舍有灯光,他大喜,向农舍走去。但很快,他就思绪翻滚:“如果人家不开门……”,“如果他们没有千斤顶……”,“即使这个家伙有千斤顶,但他不借给我,又怎么办?”他越想越不安。农民打开门时,这个推销员竟直接给了他一拳,吼道:“把你那破千斤顶收起来!”
听了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哈哈大笑,因为它嘲笑了典型的“自我挫败主义者”的作风。
下面的两个人也一样。
弗兰是某公司广告部经理的秘书,一个令许多人羡慕的职位。但弗兰并不这样认为,他总在心里一个劲儿告诉自己:“我不过是个秘书罢了。”马克是某大型购物中心的售货员,月薪3000美元,收入不算低,但他老是这样提醒自己:“我只是个售货员而已。”他们都没意识到,采用“不过”、“只是”这样的词汇,实际上是在贬低自己的工作,也贬低了自己。
远离消极词汇,你就远离了自我伤害。对于弗兰和马克来说,把那些自我伤害的词语去除之后,这样说就不会令人觉得消极了:“我是个售货员。”“我是个秘书。”而且,这两种说法潜伏着积极的后续语,比如,“我正在踏上更高的阶梯”。
不管你喜不喜欢,你的思想就是导航仪,指引着你在人生的大海上前行。
控制了你的思想,就掌控了一切。
正如英国大诗人约翰·弥尔顿所写的:你的心态能让地狱变为天堂,也能让天堂变为地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5 17:18:13
心安胜良药时间:2013-08-19 作者:未详 点击:547次 英国侦探小说家柯南·道尔年轻时曾行医十余年。一次,他和朋友尤克金去参加一个酒会,酒会开始不久,一个叫蒙格的绅士突然发病,抱头躺地叫痛。
有知情人说:“蒙格患脑神经痛多年,发作时必须立即吃一种特效止痛药,刚才他说参加酒会来得匆忙忘了带药,不想真的发病了。”
柯南·道尔上前为他做了简单的诊查,说:“蒙格先生,我和你一样患有脑神经痛,我带的止痛药比你吃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吃一片马上就会见效。”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瓶,倒出一片药,让蒙格吃了下去。
不一会儿,蒙格的头果然不疼了,他抹了一把额角的汗水,握着柯南·道尔的手连声道谢。
尤克金在一旁感到奇怪,他把柯南·道尔拉到僻静的地方问:“从没听说你有过脑神经痛,你怎么会带止痛药?”
柯南·道尔说:“蒙格一头痛必须立即吃药已是多年习惯,神经痛实际是心境焦虑,吃下药心境安然了,神经就会松弛下来,头也就自然不痛了,我给他的药不过是抑制胃酸的苏打片。”
几年后,柯南·道尔在他的一篇小说里,刻画了一个抢劫巨款的罪犯在逃亡生涯中,患了严重的心境焦虑症:失眠、烦躁、眩晕……让他痛不欲生,虽然他腰缠万贯,历看名医,吃遍贵重药品均疗效甚微。后来,他投案自首,在监狱里不吃任何药物,竟白昼心安脑清、夜晚酣然熟睡,逃亡时所有的病症全消失了……
柯南·道尔在评论心境焦虑时说:心境安然百倍胜过良药,只有心境才是让人自由驰骋的天地,心境可以把地狱变成天堂,也可以把天堂变成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