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0:55

珍惜每一天时间:2013-07-13 作者:未详 点击:816次   在生活中,大家都知道,快乐不易得,不常得,相反,不快乐却易得,而且常得。不懂得快乐之道,由着快乐从身边滑过,是失败;同样,快乐本来不多,不知道珍惜快乐,不懂得寻找快乐,更不明白去创造快乐,同样也是一个失败者。
  
  为什么快乐少而不快乐多呢?因为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挑起生活重担的一生,也是风雨兼程的一生。一帆风顺,未必前途光明;日丽风和,未必春天常在;心想事成,未必路路畅通;幸福圆满,未必鲜花不败。晋人羊祜说过:“天下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这是人生体验的真谛。如何在崎岖的生活道路上,如何在坎坷的艰难日子里,使不如意事,少些,再少些,这就必须懂得快乐,寻找快乐。
  
  对上了年岁的人来讲,尤其要活出生命的质量来。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快活的时候多呢,还是不那么快活的时候多呢?没人做过这方面的统计。但是我想,“人生识字忧患始”,如果不是那么十分浑浑噩噩的话,稍稍有一点头脑,那些风风雨雨,那些沟沟坎坎,你会明白,快活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运碰上的,不快活则是随时随地在等待着你。因此,不如意事多,需要快乐的程度也就高,如同人不能缺乏维生素那样,快乐,其实就是人的心灵维生素。每增添一岁,需要快乐的程度,也就增加一分。人越是老,越是需要快乐,来调节身心,来支撑意念,来适应变化,来焕发精神,否则,老得有些累,有些倦,有些烦,有些厌,活得没劲头,过得不如意,思想一懈怠,百病也就要找上门来了。因此,要排除不快乐。在这个世界上,除了老年痴呆症,真正做到无忧无虑,也不容易,因此,有了不快乐,要想尽方法去解脱。譬如,不为不值得烦恼的事情伤脑筋,不为不应该激动的事情动感情;不为得到也不多什么,得不到也不少什么,后来想想倒是相当无所谓的事情生闲气;更不为其实不过是鸡毛蒜皮、芝麻绿豆、针头线脑、三瓜两枣的事情,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要明白所谓的生活质量,物质是要摆在第一位的,但不是唯一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物质虽是基础,量的增加或者扩大,不见得快乐也随之同比例地增加或者扩大的。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一个工薪阶层的成员,谁晚上睡觉更香甜呢?说不定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因为后者没有那么多值得焦心的事情。一个炙手可热的大员,一个打工饭的平民,谁在半夜有人敲门时不那么紧张呢?估计后者会因扰其清梦,愤而骂街,而前者则难免要心怀忐忑,颤抖着双手去开门。
  
  一般来讲,拿钱能买到的快乐,绝对不是真正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一去以后,那空虚和苦涩,更不是滋味。物质享受是有止境的,天天鱼翅,顿顿海参,最终有吃腻的一天。只有去寻找那种基本与别人无争无碍的享受,去体味那种既物质,更精神上的享受,去创造那种能够品尝得出来的,从心灵到感官的享受,享受才有文化,有品位,有水平,有质量,才能使自己活得充实,活得有滋味。
  
  当然,对那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快乐,在于事业的拼搏,目标的追求,相互的竞逐和不断的进取上;而对于走过了人生大半路程,“停车坐爱枫林晚”的老年人来讲,已过了“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年岁,则尤其不宜乱伤脑筋,乱动感情,乱生闲气,乱闹别扭地自找不快乐了。
  
  一个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人,与一个朝气蓬勃,早晨八九点钟太阳的人,是不能等同而言的。后者,来日方长,有足够的年龄资本,供其挥霍。前者,青春不再,韶华已逝,口袋里那张岁月支票,余额已经屈指可数,就不允许自己大手大脚了。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每一天,都很宝贵,要有意义地度过每一天。于是,从容一点,潇洒一点,开朗一点,明智一点,随和一点,放松一点,淡薄一点,想开一点,能够这样一点一点地做起来,便是寻找到老年人的快乐之本和健康之道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1:08

修补时间:2013-07-13 作者:未详 点击:578次   东西用久了,便会磨损。小到一双鞋子,大到整个天空。于是诞生了修补这个行当。从业人员从街头古朴的老鞋匠,到谁都未曾谋面的一位叫做女娲的神仙。
  
  只有珍贵的东西,才需要修补。我们不会修补一次性的筷子和菲薄的面巾纸,但若损坏的是一双象牙筷子和一幅名贵字画,又是家传的珍宝和友人的馈赠,那就大不一样了。你会焦灼地打探哪里有技术高超的工匠,为了让它们最大限度地恢复原貌,不惜殚精竭虑。
  
  我们修补,是因为我们怀有深情。在那破损物件的皱褶里,掩藏着岁月的经纬和激情的图案。那是情感之手留下的独一无二的指纹,只属于特定的人和特定的刹那。
  
  考古人员修复文物,所费的精力,绝对大于再造一件新品。比如一个陶罐,掉了耳朵,破了边沿,漏了帮底,假若它是新出厂的,肯定扔在垃圾箱里,但在修复者眼里,它们是不可替代的唯一。于是绞尽脑汁,将它复原到美艳绝伦。陶罐里盛着凝固的历史和永恒的时间。
  
  修补是一个工程,需要大耐心,大勇气,大智慧。耐心是为了对付那旷日持久的精雕细刻,勇气是为了在漫长的修复过程中,坚定自己的信念和抵御他人的不屑。智慧是为了使原先的破损处,变得更加牢靠而美观。
  
  人们常常担心修补过的器物,是否还有价值。也许在外观上会遗有痕迹,但在内在品质上,修补处该更具强韧的优势。听一位师傅说,锔过的碗,假如再摔于地,哪怕别处都碎成指甲盖大的碗碴,但被锔钉箍过的瓷片,依旧牢牢地拢在一起。
  
  爱情是我们一生中最需精心保养的器皿,它具备可资修补的一切要素。爱是珍贵的,爱是久远的,爱是有历史的,爱是渗透了情感的,爱是无价之宝。
  
  爱情的修理工,不能假手他人,只能是我们自己。当我们签下爱情契约的时候,也随手填写了它的保修单。我们既是爱情的制造者,也是它的使用者和维修者。这种三合一的身份,使人自豪幸福也使人尴尬操劳。爱情系统一旦出了故障,我们无法怨天尤人,只有痛定思痛地查找短路,更换原件,改善各种环境和条件……
  
  古书上说,假如宝玉有了裂纹,可用锦缎包裹,肌肤相亲,昼夜不离身,如此三年。那美玉得了人的体温滋养,就会渐渐弥合,直至天衣无缝,成为人间至宝。
  
  不知这法子补玉是否灵验?若以此法修补爱情,将它放进两颗胸膛,以血脉灌溉,以精神哺育,以意志坚持,以柔情陶冶,它定会枯木逢春,重新郁郁葱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1:21

站在人生的边上时间:2013-07-14 作者:未详 点击:411次   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

  按基督教的说法,人生一世是考验。

  人死了,好人的灵魂升天。不好不坏又好又坏的人,灵魂受到了该当的惩罚,或得到充分的净化之后,例如经过炼狱里的烧炼,也能升天。我认为这种考验不公平。人生在世,遭遇不同,天赋不同。有人生在富裕的家里,又天生性情和顺,生活幸运,做一个好人很现成。若处境贫困,生性顽劣,生活艰苦,堕落比较容易。
  
  佛家轮回之说,说来也有道理。考验一次不够,再来一次。但因果之说,也使我困惑。因因果果,第一个因是什么呢?当然,各种宗教的各种说法,都不属我自问自答的探索。但是,我尊重一切宗教。不过,宗教讲的是来世,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能有什么价值。
  
  不是说,“留下些声名”吗?这就是说,能留下的是身后之名。但名与实是不相符的。“一将成名万骨枯”,但战争中奉献生命的“无名英雄”更受世人的崇敬与爱戴。我国首都天安门广场上,正中不是有个“人民英雄纪念碑”吗?人世间得到功勋的人,都有赖无数默默无闻的人,为他们做出贡献。默默无闻的老百姓,他们活了一辈子,就毫无价值吗?从个人的角度看,他们自己没有任何收获,但是从人类社会集体的角度看,他们的功绩是历代累积的经验和智慧。人类的文明是社会集体共同造成的。况且身后之名,又有什么价值呢?声名,活着也许对自己有用,死后只能被人利用了。苏格拉底坚信灵魂不灭,坚信绝对的真、善、美、公正等道德概念,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宁愿饮鸩就义,不肯苟且偷生。因信念而选择死亡,历史上这是第一宗,被称为仅次于基督之死。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到头来只成了一批又一批的尸体,人生一世,还说得到什么价值呢?
  
  匹夫匹妇,各有品德。为人一世,都有或多或少的修养。俗语:“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得”就是得到的功德,有多少功德就有多少价值。修来的功德不在肉体上而在灵魂上。所以,只有相信灵魂不灭,才能对人生有价值观,而相信灵魂不灭,得是有信仰的人。有了信仰,人生才有价值。
  
  其实,信仰是感性的,不是纯由理性推断出来的。人类天生对大自然有敬畏之心。统治者只是借人类对神明的敬畏,顺水推舟,因势利导,为宗教定下了隆重的仪式。虔信宗教的,不限于愚夫愚妇。大智大慧的人、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大文学家等信仰上帝的虔诚,远胜于愚夫愚妇。
  
  一个人有了信仰,对人生才能有正确的价值观。佛家爱说人生如空花泡影,一切皆空。佛家否定一切,唯独对信心肯定又肯定。“若复有人……能生信心……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得如是无量福德……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为什么呢?因为我佛无相,非但看不见,也无从想象。能感悟到佛的存在,需有“宿根”“宿慧”,也就是说,需有经久的锻炼。如能把信仰传授于人,就是助人得福,功德无量。
  
  我站在人生边上,向后看,是要探索人生的价值。

  人活一辈子,锻炼了一辈子,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成绩。能有成绩,就不是虚生此世了。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离开人世了。灵魂既然不死,就和灵魂自称的“我”,还在一处呢。
  
  这个世界好比一座大熔炉,烧炼出一批又一批品质不同而且和原先的品质也不相同的灵魂。

  有关这些灵魂的问题,我能知道什么?我只能胡思乱想罢了。我无从问起,也无从回答。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为不知。”我的自问自答,只可以到此为止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1:35

输”与“没有赢”的区别于此时间:2013-07-14 作者:未详 点击:1030次   今天你参加纽约市的演讲比赛,没能进入决赛,我和你的母亲一起去地铁车站接你,不是为了安慰,而是为了鼓励!记得你上车时,我问你的第一句话吗?我问:“你是输了?还是没有赢?”你当时不解,说:“这有什么分别?”我没回答,只是再问你,下星期在史泰登岛的另一场比赛,你还打算参加吗?你十分坚决地说:“要!”于是我说:“那么你今天是没有赢,而不是输了!”
  
  一个输了的人,如果继续努力,打算赢回来,那么他今天的输,就不是真输,而是“没有赢”。相反地,如果他失去了再战斗的勇气,那就是真输了!
  
  小时候,我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里面说“英雄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击败”。当时只觉得那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话,却不太了解其中的意思。
  
  后来又读尼采的作品,其中有一句名言:“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我也不太懂,心想,已经受苦了,为什么还要被剥夺悲观的权利呢?
  
  直到自己经过这几十年的奋斗争战,不断地跌倒,再爬起来,才渐渐体会那两段话的道理:
  
  英雄的肉体可以被毁灭,但是精神和斗志不能被击败。受苦的人,因为要克服困境,所以不但不能悲观,而且要比别人更积极!
  
  据说徒步穿过沙漠,唯一可能的办法,是等待夜晚,以最快的速度走到有荫庇的下一站,中途不论多么疲劳,也不能倒下,否则第二天烈日升起,加上沙上炙人的辐射,只有死路一条。
  
  在冰天雪地中历险的人,也都知道,凡是在中途说“我撑不下去了,让我躺下来喘口气”的同伴,必然很快就会死亡,因为当他不再走、不再动,他的体温会迅速降低,跟着就被冻死。
  
  记得陈光霖伯伯吗?他曾经自己请愿当战斗蛙人,是一个浑身是胆、充满斗志的人。他说过一段我永远不会忘记的话:
  
  “当你的左眼被打到时,右眼还得瞪得大大的,才能看清敌人,也才能有机会还手。如果右眼同时闭上,那么不但右眼也要挨拳,只怕命都难保。”
  
  可不是吗?

  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不但要有跌倒之后再爬起的毅力,拾起武器再战的勇气,而且从被击败的那一刻,就要开始下一波的奋斗,甚至不允许自己倒下,不准许自己悲观。

  那么,我们就不是彻底输,只是暂时地“没有赢”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1:46

生命的空隙时间:2013-07-14 作者:未详 点击:1355次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给自己的生命留下一点空隙,就像两车之间的安全距离——一点缓冲的余地,可以随时调整自己。

  生活的空间,需借清理挪减而留出;心灵的空间,则经思考开悟而扩展。

  打桥牌时,我们手中的牌不论好坏,都要把它打到淋漓尽致;
  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而是我们处理它的方法和态度。
  假如我们转身面向阳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阴影里。

  拿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是我们自己;
  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也是我们自己的手。

  因此,要时时心存好意,脚走好路,身行好事。
  
  光明使我们看见许多东西,也使我们看不见许多东西。假如没有黑夜,我们便看不到闪亮的星辰。
  因此,即使我们曾经一度承受痛苦磨难,也不会完全没有价值。它可使我们的意志更坚定,思想、人格更成熟。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多是负担,是另一种失去;少非不足,是另一种有余;舍弃也不一定是失去,而是另一种更宽阔的拥有。
  
  美好的生活应该是时时拥有一颗轻松自在的心,不管外界如何变化,自己都能有一片清静的天地。
  清静不在热闹繁杂中,更不在一颗所求太多的心中,放下挂碍,开阔心胸,心里自然清静无忧。
  
  喜悦能让心灵保持明亮,并且拥有一种永恒的宁静。
  心念意境如能清明开朗,则展现于周遭的环境,都是美好而善良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1:59

聪明人·精明人·高明人时间:2013-07-14 作者:未详 点击:1745次   聪明人·精明人·高明人

  聪明人自知,精明人自负,高明人自省。
  
  聪明人计算,精明人算计,高明人设计。
  
  聪明人是人才,精明人是干才,高明人是英才。
  
  聪明人能正确展示自己的聪明,精明人急于表现自己的聪明,高明人善于掩饰自己的聪明。
  
  聪明人能顺势而为,精明人能借势而为,高明人能造势而为。
  
  聪明人知其然,精明人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高明人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
  
  聪明人能改造生活,精明人能适应生活,高明人能选择生活。
  
  聪明人会说,精明人会听,高明人会问。
  
  聪明人看得懂,精明人看得准,高明人看得透。
  
  聪明人关心身体健康,精明人爱护身体健康,高明人珍惜身体健康。
  
  聪明人眼观十里,精明人眼观百里,高明人眼观千里之外。
  
  聪明人有智商,精明人有智力,高明人有智慧。
  
  聪明人等待机会,精明人抓住机会,高明人创造机会。
  
  聪明人广交朋友,精明人勤交朋友,高明人精交朋友。
  
  聪明人争取,精明人智取,高明人舍取。
  
  聪明人乐于放弃,精明人勇于放弃,高明人善于放弃。
  
  聪明人有小智慧,精明人有大智慧,高明人有超智慧。
  
  聪明人该说时会说,精明人不该说时不说,高明人知道何时该说何时不该说。
  
  聪明人总是总结别人的失误来提醒自己,精明人总是总结自己的失误来提醒自己,高明人总是用如何避免失误来提醒自己。
  
  聪明人美化了生活,精明人丰富了生活,高明人深化了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2:11

有过只是一过时间:2013-07-14 作者:未详 点击:748次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叫吕坤的人,进士及第,从知县做到刑部侍郎。

  按说官也不算小了,但他总觉得在朝廷中不得志,于是称病辞归,闭门著书。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呻吟语》,洋洋大观,今日读之仍通篇哲理,让人钦佩其思想通达。

  例如,他说:“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道理说得多简单明了,办法结论都告诉我们了,那我们犯了错误还有什么理由回避,甚至信誓旦旦地做回天无力的辩解呢?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面子的确很值钱,认错改过很伤面子,但不认错不仅伤了面子,还伤骨子。

  与其里外都伤,不如伤外保里;其实公众大都通情达理,自古至今,没有人去纠缠一个闻过则改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2:21

生命的真正脊梁:精神时间:2013-07-15 作者:未详 点击:455次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加德纳原来是位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

  他认为,在美国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病人是被吓死的,其余才是真正病死的。
  
  他曾做过一个实验:让一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1988年,他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遭到了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生命也就变形了。
  
  现在,加德纳是美国横渡大西洋——3V俱乐部的心理教练。在他的指导下,一个叫伯来奥的人一举成名。这位男子驾着独木舟从法国的布勒斯特出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历时6个半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创造了单人独舟横渡大西洋的吉尼斯世界记录。
  
  有人怀疑,加德纳是不是在拿运动员做实验。加德纳反驳说:“我从没做过什么实验,我只是在证实精神的作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2:31

有心最要紧时间:2013-07-16 作者:未详 点击:385次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是千真万确的。有心自然有策略、有计划、有目标,再加上会有恒心、有毅力,不成功的机会相对要低。
  
  “心”很多时候就是力量之所在。
  
  为什么有一些朋友很久都没有见面,其实主要是因为没“心”去见面,所以就变成了没时间、没机会见面。我常跟我的同事开玩笑说:“世界上办不成功的事多半是没有下死劲对准那件事来办。如果有哪一个月,我没有给你发工资,哪怕怎么困难,你都会想尽办法把我翻出来,因为你一门心思就全放在要你应得的那份工资上。”
  
  我曾说过,心思是无穷无尽的“资源”,用多一点心思,受惠无穷。不单是夫妻,哪怕朋友与同事,多放点心思在对方身上,是既经济又实惠又能感动人的行为。要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彼此“有心”很有必要。我自问是个对朋友相当有心的人,我也有很多对我很有心的朋友。以下就是让我很感动的一个例子。
  
  话说我初进香港财经界,服务的新鸿基证券集团,只有两位女性在管理层的高位。一个是我,掌管集团所有后勤部门,另一位是玛利,她是大律师,辖下是公司法律和秘书部门。在集团的职位和职权上,我们各有千秋,可绝没有同性相妒相拒,相反,我俩非常的惺惺相惜,更由于在行政管理理念与职业女性甘苦上的意见相当的不谋而合,因此成为了好朋友。彼此做同事3年之后,各奔前程,见面机会有如“牛郎织女”,一年顶多一次。但一有金融风暴发生,玛利必定打电话来问“你没事吧?”当我回应“还成”。她就说“只要你好,我就放心了”。这无疑就是有“心”的表现。的确,以我们的心思,长久有效而且温馨地保持了友谊,且日益深厚。
  
  玛利知道我有一个“怪僻”,就是喜欢“毛毛熊”。都一把年纪了,偏爱抱毛毛熊。于是每一年我生日,玛利都准时送给我一个毛毛熊。我一向是把它们放在床上。过了十年八载,床上放不下这么多毛毛熊了,而且我老公对它们不太客气,一回家,就一手把它们扫落地上,自己跳上床蒙头大睡。于是,我另找安置它们的地方。就让它们排列坐在楼梯上,一级坐一个毛毛熊,到现在,20多个坐得满满的。每次回到香港的家,就想起玛利,和我们这一段温馨的友谊。
  
  最近玛利退休了。我送了她一个手表和一张字条,写着:“我本来很心痛花一笔钱给你买这块手表。后来细心的计算一下,认识你30余年,一共超过1万天,不少于262800小时,就别算多少分与秒了。以每天计算,我也只不过一天为你花几块,不算贵了,你收下吧!”
  
  玛利欣然收下,且向我回了礼,是一张写了我名字的慈善捐款收据,且有一个粉红的水晶球,并愿我常常摸摸水晶球就可以心想事成。我把它放在办公室里,非多摸几遍不可,我的愿望恰恰正如玛利一样,早点“退”出江湖,而不“休”于生活呢。
  
  友谊真好,知道有人疼自己,在别人的生活上脑海里有自己的份儿,那种感觉往往是奋斗力量的源泉。如何可以与朋友加强这种生活的力量和幸福感?只要有心,自然有好办法,不必花费而力量无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22:52

人生的落点时间:2013-07-16 作者:未详 点击:544次   在雪地里行走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它极容易使人患上雪盲症,看不见路线以致迷失方向。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雪盲症的发生是大面积积雪反射强光后,眼睛受到紫外线辐射灼伤所致。因此,部队在雪地行军时士兵们会戴上墨镜。然而,即使戴上墨镜,士兵还是同样会得雪盲症。
  
  经美国的一个权威部门研究得出,强烈的光线只是会对眼睛造成伤害,引发雪盲症的主要因素是雪地里空无一物。人的眼睛其实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的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落点,要是过长时间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为紧张而视线模糊甚至失明。
  
  美国陆军依此找出对付雪盲症的办法——他们派先驱部队提前在行军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这样在一望无垠的白雪中,便出现了一个个醒目的标志,人搜索的目光就有了落点,就不会因为长时间的空白引起视神经紧张。
  
  没有落点的雪地会导致失明,没有落点的金鸡独立会失去平衡……所有的眼睛都在不知疲倦地搜索着这个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喧哗热闹,不怕光怪陆离,却怕空空一片,寂寞了然。一个刚加完夜班拖着疲惫的身子往家里走的人,在万家灯火中,远远地看到了自己家里的那盏灯,这时即使再疲倦,他也会加快步伐往前走,因为他知道在温馨的灯光下,贤惠的妻子一定已经为他准备了可口的饭菜,可爱的女儿正等着搂他的脖子向他撒娇,跟他说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此时,这盏灯光,这个温馨的家,就是他的落点;高三的莘莘学子不知疲倦,夜以继日地学习,6月的那场关乎前途的高考是他们的落点;参加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比赛的重点是他们的落点……每个人都朝着自己的落点在前进。
  
  反之,没有落点的人是痛苦、空虚的。一个人如果搜索不到亲情的落点,他很可能会孤单绝望;如果搜索不到友情的落点,他很可能会怀疑世间的真诚;如果搜索不到事业的落点,他可能会迷茫颓废……当一个遭遇了太多挫折、打击、冷遇的人一步步走向楼顶,打算用一种决绝的方式结束生命时,这时候,也许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真诚的笑容就能够把他从绝望中拯救出来,让他感受到生活还有希望,还是有人会关心他,在乎他的。而这温暖的话语,真诚的笑容,就是得以让他重新鼓起勇气继续生活下去的的落点。
  
  人生的路程,也要经过很多“雪地”,当我们在这些“雪地”里行走时,只有找到了落点,才不会慌乱,才会铆足了劲大踏步往前走,为了实现目标而奋斗。

  否则,会像患上雪盲症一样迷失在人生的旅途中,而茫然不知所措。

  因此,我们的眼睛一定要努力搜寻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落点,然后,向着落点前进,让我们的心灵时刻有导航的旗帜。
页: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