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3:11
平常心的人生感悟时间:2013-06-13 作者:未详 点击:6919次 平常心的人生感悟
1。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支配不了的,比如运气和机会,舆论和毁誉,那就不去管它们,顺其自然吧。
世上有一些东西,是你自己可以支配的,比如兴趣和志向,处世和做人,那就在这些方面好好地努力,至于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就顺其自然吧。
2。我们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职业,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谊,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决于许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达到的。因此,如果我们尽了力,结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们也应该坦然地接受。人生原本就是有缺憾的,在人生中需要妥协。不肯妥协,和自己过不去,其实是一种痴愚,是对人生的无知。
3。要有平常心。人到中年以后,也许在社会上取得了一点儿虚名浮利,这时候就应该牢记一无所有的从前。事实上,谁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不是一个普通的生命?有平常心的人,看己看人都能除去名利的伪饰。
4。人过中年,就应该基本戒除功利心、贪心、野心,给善心、闲心、平常心让出地盘,它们都源自一种看破红尘名利、回归生命本质的觉悟。如果没有这个觉悟会怎样呢?据说老年人容易变得冷漠、贪婪、自负,这也许就是答案吧。
5。在青年时期,人有虚荣心和野心是很正常的。成熟的标志是能够认识自我,认清了自己的天赋方向,外在的虚荣心和野心就被内在的目标取代了。
6。人在年轻时会给自己确立许多目标,安排许多任务,入世是基本的倾向。中年以后,就应该多少有一点出世的心态了。所谓出世,并非纯然消极,而是与世间的事务和功利拉开一个距离,活得洒脱一些。一个人的实力未必表现为在名利山上攀得高,真有实力的人还能支配自己的人生走向,适时地退出竞赛,省下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享受生命的乐趣。
7。野心倘若肯下降为平常心,同时也就上升成了慧心。
8。在现代社会里生活,忙也许是常态。但是,常态之“常”,指的是经常,而非正常。倘若被常态禁锢,把经常误认做正常,心就会在忙中沉沦和迷失。警觉到常态未必正常,在忙中保持心的从容,这是一种觉悟,也是一种幸福。
9。对于忙,我始终有一种警惕。我确立了两个界限,第一要忙得愉快,只为自己真正喜欢的事忙;第二要忙得有分寸,做多么喜欢的事也不让自己忙昏了头。其实,正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应该从容,心灵是清明而活泼的,才能把事情做好,也才能享受做事的快乐。
10。生而为人,忙于人类的事务本无可非议,重要的是保持心的从容。
11。一个人有能力做神,却生而为人,他就成了哲人。
苏格拉底说:“我知道我一无所知。”他心中有神的全知,所以知道人归根到底是无知的,别的人却把人的一知半解当成了全知。
心中有完美,同时又把不完美作为人的命运承受下来,这就是哲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3:26
诠释偏见时间:2013-06-14 作者:未详 点击:808次 朋友家的狗,只要一随地小便,就会被扯着身子带到厕所里教育一番,训它下次不要再犯……结果,后面的状况是:那狗狗每次在客厅撒尿后,总是自觉地跑到厕所去待一会儿再出来。
这就是偏见。
偏见常常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冰箱里有5个鸡蛋,第一个对第二个说:你看,第五个鸡蛋有毛毛哦!好可怕!第二个对第三个说:你看,第五个鸡蛋有毛毛哦,好可怕好可怕!第三个对第四个说:你看,第五个鸡蛋有毛毛……第五个“鸡蛋”听到了,冷冷回道:“你们有没有搞错?我是猕猴桃!”
这就是偏见。
偏见就是没有经过自己思考的人云亦云。
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老师问学生们。
学生们哄堂大笑:“珠穆朗玛峰啊!”“那第二高峰呢?”学生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
老师在黑板上写:“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这就是偏见。
偏见就是侧重与忽略。
1960年,美国史上第一次电视竞选辩论,尼克松与肯尼迪对决,竞选辩论也在电台同步直播。看电视的人都认为肯尼迪赢了,而听收音机直播的人均觉得尼克松赢了。
这就是偏见。
有偏见的人常常过分依赖于一种感觉。
有个人,从小就认为黑人低人一等,从不和他们有肢体接触,可他在念研究生时发生了车祸,双目失明。
“我最苦恼的是,我弄不清楚对方是不是黑人!”他向心理辅导员倾诉,当辅导员说自己就是黑人时,偏见消失了。“我失去了视力,也失去了偏见,多么幸福的事!”
左右我们行为的最大困扰是偏见,影响我们行为的最大阻碍是偏执。
平心静气地看待问题,与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美德。
各种偏见,都是由只从自己出发,而忘记世界的辽阔造成的,比如所谓正常人对残疾人,所谓城里人对农村人……偏见可以是高估自我,也可能是因为贬低了别人。
在判断有可能失准的情况下,先宽待;避免偏见,最仁慈智慧的选择,是教养。
亦舒说,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觉,自己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因为,人越成熟,偏见也会越来越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3:41
别让金钱割断了人性的纽带时间:2013-06-15 作者:未详 点击:632次 什么割断了人性的纽带
当你闭上眼睛时,必定开启了心灵的窗户。这一点是人与生俱来的,却鲜有人懂得去享受。我们生怕遗漏,我们害怕失去,我们睁大着眼睛、绷紧着神经,我们过得一天比一天累。
有一天,我在路上碰到两个并非乞丐模样的人,他们说自己是外地人,钱包被偷了,需要20元钱买车票,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们。我没有想过他们说的是真还是假,只想着能帮就帮了。
因为不经思考就给了路人20元钱,有被骗的嫌疑,所以我遭到了朋友的耻笑,朋友一个“傻”字便把我概括了。至今,我也没弄明白,我的做法是太善良,还是太傻?或者是朋友想得太多?但我愿意相信那两个人是真的遇到了困难,我小小的帮助也许能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走出困境。
我常常感动于温暖的故事,感动于人们的善良,感动于人与人之间至真至诚的美丽瞬间。每次听到感动人心的故事,我总喜欢记录下来,希望某一天或许能出版成集,把这种感动带给更多的人。
前不久,我就记录了一个发生在母亲身上的故事:一次她去超市买了几大袋东西,出门时,由于双手被占着无法拉开门,走在她后面的一个女孩快走了两步,帮母亲拉开了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母亲走出后才松手。当母亲道谢时,那个女孩说:“我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希望她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也会有人为她开门。”母亲讲的这件小事,在我的心头温暖了许久。
一日,我因患病去医院输液。年轻的小护士为我扎了两针也没有把针扎进血管,针眼处泛起了青包。疼痛之时我正想抱怨几句,抬头却看到小护士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于是我安慰她说:“不要紧,再来一次!”第三针果然成功了。小护士连声说:“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太紧张了,要不是您的鼓励,我真不敢给您扎了,真是太感谢了。”我告诉她,我有个和她差不多大的表妹,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真希望她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我愿大家都有将心比心的宽容,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真诚和理解。
只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现代物质社会的浸染下变得异常脆弱,存款、房子、财产等,这些就能轻易地将人性扭曲,将情谊割断。亲人、爱人、朋友之间的关系,不再是靠感情来维系,金钱关系上升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第一要素。
我们曾经看到为了分得一套房子,姐妹几个翻脸成仇人,前半辈子是相亲相爱的亲人,后半辈子却是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曾经我们也看到一些生意人为了各自的利益,搞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富了一个人,苦了一群人;曾经我们还看到朋友之间为了争夺利益,大打出手,对簿公堂,昔日感情荡然无存……
温暖的故事在减少,丑恶的故事在增加,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报纸上看到发生在南京的一个真实事件。夫妻两人结婚四年,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男方偷偷转移了夫妻两人做生意赚来的十几万元钱,只答应分给女方很少的一部分,女方心理当然不平衡。于是在一天夜里,女方叫上自己的哥哥、父亲、表哥等五六名亲戚,拿着刀、木棒等凶器,守在男方经过的路上,准备用要挟的手段把钱要过来。结果可想而知,男方的两只胳膊都被砍断,头部左右各被砍了一刀,到现在还一直处于昏迷状态。
那些让他们不顾夫妻情面,争来夺去的十几万元钱,现在用来缴付医药费恐怕都不够吧!女方还落得一个伤害罪,被判入狱。这是何必呢?机关算尽,争来斗去,都是为了身外之物,将感情置之不顾,将人性的丑恶充分暴露。
然而,贪婪真的让人快乐吗?得到金钱就意味着拥有一切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人们往往要在妻离子散、遭万人唾弃后才能醒悟。
一天,一个富人去拜访一位哲人,请教他为什么自己有钱后反而和亲戚朋友处不好关系,身边的人都说他变得越发狭隘自私了。哲人将他带到窗前,问:“向外看,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了外面世界的很多人。”哲人又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人笑了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银子’。但就是因为这一点‘银子’,便让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世界了。”
这是一个如此简单的道理!
很少有人知道,著名的慈善家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曾被薄薄的一层“银子”蒙住过双眼。
洛克菲勒出身贫寒,创业初期勤劳肯干,人们都夸他是个好青年。可当他富甲一方后,便变得贪婪冷酷起来,宾夕法尼亚州油田地带的居民深受其害,对他恨之入骨。有的居民甚至以他为原型制作木偶,并放在绞刑架上将“他”“绞死”,以解心头之恨。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威胁信被送进他的办公室,连他的兄弟也不齿他的行径,而将儿子的坟墓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园中迁出,说:“在洛克菲勒支配的土地上,我的儿子无法安眠!”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是在众叛亲离中度过的。当洛克菲勒53岁时,他疾病缠身,人瘦得像木乃伊一样。医生告诉他必须在金钱和生命中选择一个。这时洛克菲勒才领悟到,是贪婪这个恶魔控制了他的身心。他听从了医生的劝告,退休回家,开始学打高尔夫球,去剧院看喜剧,还常常跟邻居闲聊,他开始过一种与世无争的平淡生活。
后来,洛克菲勒开始考虑如何把巨额财产捐给别人。起初人们并不接受,可是通过他的努力,人们慢慢地相信了他的诚意。洛克菲勒创办了不少福利事业,还帮助黑人。他一生至少赚进了10亿美元,捐出的就有7。5亿,人们开始用另一种眼光来看他。
洛克菲勒的前半生在金钱中迷失了方向,后半生千金散尽,他得到了用金钱买不到的平静、快乐、健康和长寿,以及别人的尊敬和爱戴。这正印证了“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这一亘古不变的真理。
金钱固然重要,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一个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便会迷失自己的世界,也领略不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的人永远不会快乐,也永远寻找不到生命的真谛。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钱财乃身外之物,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机关算尽,反误了人间最真的情谊。
别让金钱割断了人性的纽带,人生一程,同行是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4:00
放下所有的复杂时间:2013-06-15 作者:未详 点击:891次 放下所有的复杂
一
我一直以为穷人是最缺钱的。
我有一个表叔,穷人,侍弄土地,修理地球。我还有一个表舅,富人,开一家大厂子,身家千万。因为亲戚家办喜事,他们聚到了一起。
一整天,表舅不断地打电话,内容大体是收款、入账、催款之类的。声音大得吓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又哭笑不得。倒是表叔,脸上没看出喜,也没看出忧,规规矩矩地迎来送往,全天没说出一个“钱”字。
那一天,我觉得,富人看起来比穷人更缺钱。
二
我有一个朋友,表面上温和恭顺,但一转身就骂我。
当然了,他骂我的事,是他的朋友告诉我的。
你说,我的朋友是朋友吗?他的朋友算朋友吗?都不能算。
当着面的事,看起来很热闹,却总是云山雾罩的,让人心里没底。只有一转身,你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质来。
现实中,有的人,假得一本正经,装得海枯石烂,假装得扑朔迷离。在这样的深度和厚度中,你只好晕头转向。
三
有一天,我看一个人,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我问他,你怎么了?他愣了,说,没怎么啊!
走近了才发现,他没戴眼镜。他还是他,不过是没戴眼镜,为什么怎么看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呢?
我摘下眼镜,照镜子,吓了一跳,原来,看自己比看别人还不顺眼。
后来,与人相处,即使觉得对方说话做事别扭,我也赶紧原谅他。因为,在原谅之前,我先想到了自己的别扭。
四
我很少在学生面前读自己的文章。
读的时候紧张,读完了就更紧张了。自我卖弄的嫌疑,常常让我不敢抬眼看学生,那种感觉,就像是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发现,遂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读别人的文章,情形就大不一样了。我可以高声大气地夸赞,可以居高临下地褒扬,脸不红,心不慌,甚至敢用自己的威势,逼迫学生们生出与我一样的钦佩来。
这个世界,没有比夸赞别人更让人心安理得的事了。
五
去采访一个老人,他在“文革”中差一点被迫害致死。
谈起过往,他欷歔感慨。不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那些曾经迫害过他的人。他说,他们现在过得很不容易,过得很苦很苦。
“怎么这个人没心没肺的,像个‘二百五’?”回来的路上,同去采访的小伙子,觉得老人实在有点令人匪夷所思,于是,说了这么一句难听的话。小伙子的意思是,你的仇人倒霉了,你该高兴才对啊。
我笑笑,没说什么。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比海还深的宽恕。
六
前几年,在北京碰到一哥们儿。他说,你挺好,活得简单。
我不知道他什么意思。我以为,他说我只会教书,干不了别的。后来,我懂了,他那是在夸我呢。
原因是这些年我有了一些欲望,欲望让我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人一复杂,就痛苦连连。
现在,我恨不得把所有让我复杂的事都放下。人要想快乐,不用求签,不用敬神,放下一点,就快乐一点。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4:13
别被过去的往事,囚禁一生时间:2013-06-15 作者:未详 点击:4557次 一个人在他25岁时因为被人陷害,在牢房里待了10年。后来沉冤昭雪,终于走出了监狱。出狱后,他开始了几十年如一日的反复控诉、咒骂:“我真不幸,在最年轻有为的时候竟遭受冤屈,在监狱度过本应是最美好的一段时光。监狱里简直不是人待的地方,狭窄得连转身都困难,唯一的狭小窗口里几乎看不到阳光;冬天寒冷难忍,夏天蚊虫叮咬……真不明白,上帝为什么不惩罚那个陷害我的家伙,即使将他千刀万剐,也难解我心头之恨啊!”
75岁那年,在贫病交加中,他终于卧床不起。弥留之际,牧师来到他的床边对他说:“可怜的孩子,去天堂之前,忏悔你在人世间的一切罪行吧……”
牧师的话音刚落,病床上的他声嘶力竭地叫喊起来:“我没有什么需要忏悔!我需要的是诅咒!诅咒那个造成我不幸命运的人……”
牧师问:“你因受冤屈在监狱待了多少年?离开监狱后又生活了多少年?”
他恶狠狠地将数字告诉了牧师。
牧师长叹了一口气,说:“可怜的人,你真是世上最不幸的人,对你的不幸,我真的感到万分同情和悲痛!他人囚禁了你区区10年,而当你走出监狱本应获得永久自由的时候,你却用心底的仇恨、抱怨、诅咒又囚禁了自己整整40年!”
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和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给自己编织了一个“心理牢笼”,别人做得不对,就一味地诅咒、憎恨;
自己做错了一丁点儿事情,就念念不忘,责备自己的过失;
有些人总是唠叨自己的坎坷往事,身体疾病,或抱怨自己的不平遭遇和生活苦难;
有些人还喜欢把自己不懂的事情塞满脑袋,把一些不相干的事与自己联系在一起,造成不必要的心理障碍。
殊不知,对那些过去的往事、不平的经历,一味地责怪和抱怨是于事无补的。
如果总是对想不通、想不开的事情患得患失,就很容易使自己失去判断力,最后被囚禁的就是自己的整个人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4:24
给自己的生活留点遗憾时间:2013-06-15 作者:未详 点击:1283次 从前,有位乐师能演奏许多首乐曲。
有一次,乐师被一位大富翁请到府中表演,一曲优美的乐曲令富翁听得很高兴,便对乐师说,如果你能照今天的曲目演奏下去,昼夜不息,我可以送你百亩良田。
乐师毫不在意,反问富翁:“若我一直演奏下去,你真的能一直听下去吗?”
富翁以为乐师不敢接受这个苛刻的条件,便答道:“当然,只要你能演奏,我就能一直听下去。”
乐师很高兴地接受了条件,开始演奏。如水的曲调在富翁的屋里铺开,而富翁则闭着眼睛尽情地欣赏。乐师果然功力非凡,他三天三夜未曾停息,一遍又一遍地演奏着优美的旋律。
第四天,富翁实在受不了了。现在他听着这首曲子再也感受不到那动听的旋律,那些音符全部变成了令他烦躁不安的噪音。
第五天,富翁认输了,十分懊恼地给了乐师百亩良田。
这其实是对一种生活的诠释。
许多东西之所以美好,是因为我们只能拥有一次。
人们常说,画放远看更美,山放远看更壮,花放远闻更香。
人也一样,站在远处给生活留点距离,永远给自己的生活留点遗憾,这样的人生,才会令人充满希望。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4:37
命运的紫罗兰时间:2013-06-17 作者:未详 点击:755次 命运的紫罗兰
一
登天难,求人比登天更难;黄连苦,贫穷比黄连更苦。
春冰薄,人情比春冰更薄;江湖险,人心比江湖更险。
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测其险,可以处世矣!可以应变矣!
二
当爱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要立刻告诉他,更要紧的是给你的意中人打电话,你应恳求他不要忘记,并且最好立刻就打。
当死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要正告他,他拨错电话号码了!
当凶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一听出他的声音便应沉默,待听完他的主要意思以后,你再轻轻地挂上电话。
当懒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根本不必听他的唠叨,你要立刻给他唱一首快乐活泼的歌曲。
三
应变的最高境界,是抱定初衷,矢志不渝,以不变应万变。次之,是屈以求伸。再次之,是暂作壁上观。最次之,是舍弃无求。倘改弦易辙,则逸出了应变的范畴。
处世之术的最高境界,是全靠一片天籁。次之,是大事不糊涂,小事全糊涂。再次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次之,才是心细如丝,锱铢必较。
四
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必有自我招引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我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相连。在逆境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是痛苦的,往往也是难堪的,然而必须迈出这一步。
五
那些对你说“我早就跟你讲过,不要如何如何”的人,他们现在的话你完全可以一句也不要听。那些对你说“我早就想到了,可一直没好意思跟你讲”的人,他们现在的话听不听都可。那些直接对你的现状提出建议的人,他们的话才值得倾听。
六
用自己的逆境与别人的顺境相比,是糊涂。用自己现在的逆境同自己以往的顺境相比,是愚蠢。用自己的逆境和他人的逆境相比,是卑微。
七
一片叶子落到你的肩膀上,如一只手将你轻拍。
落叶是刚刚结束的生命。它以变化了的色泽、正在失去的柔软,以及开始蜷曲的形体,向你展示着一个生命那最后阶段的依恋与惆怅。
落叶跌在你的肩上,如轻拍轻抚,提醒着你:请珍惜!
八
倘若世人都堕入“甘于贫苦”的精神境界,那么,世上也就不会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革命了,也就不会有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了,也就不会有反对法西斯和种族歧视的斗争存在了,整个人类社会怕也难走向繁荣昌明了。
九
经常产生自我渺小感的人,也许客观上达到了伟大。
经常产生自我伟大感的人,大半客观上恰恰渺小。
当着别人特别是当着大庭广众声称自己渺小的,他心中未必真的有渺小感。
当着别人特别是当着大庭广众声称自己伟大的,他心中也未必真有伟大感。
经常测量自己在渺小和伟大之间的位置,并冷静得出恰当结论的人,是必能有所成就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4:52
那个你一生都在伤害的人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621次 那个你一生都在伤害的人,其实是你的母亲。
在你一岁的时候,除了睡觉、号啕和吃奶,你再不管其他事。那时家贫,没有奶粉、鲜奶、饼干和麦乳精……母乳是你最营养最廉价的食品。可是贫苦的生活让体弱多病的母亲根本没有足够的乳汁喂养你。然而,每一天母亲都会将干瘪的乳头塞进你的嘴里。母亲期待它能被你贪婪的嘴巴吮出一两滴乳汁。你吮,嘴里叼着母亲的乳头,没深没浅。终有一天你将母亲的乳头吮出了鲜血。母亲是痛着的,但她不敢将乳头从你嘴里拔出,她知道你会哭闹,更知道鲜血是有营养的。长大后你喜欢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说你受尽苦难,你说你小时候从没有吃饱,你说你之所以这样聪明是因为喝了足够多的母乳。但是,你从不知,那些乳汁里面,其实流淌着母亲太多的鲜血。母亲痛,但因了你的安静,母亲无比快乐。
十岁的时候,你读小学二年级。你讨厌上学,你认为上学是世间最无聊的事情。你开始逃学、掏鸟窝、爬峭壁、摸鱼虾,将弹弓对准邻家的窗子……你所有开心的游戏都与上学和功课毫无关系。你功课不好,母亲并不怪你,可是你逃学,伤透了母亲的心。学费是她一分钱一分钱从土里刨出来的。灯下的母亲苦口婆心,你听不进去。你不但逃学,还有了退学的打算。母亲终于打了你,巴掌落在你的头顶,很轻。可是你哭了,号啕。后来,你终于继续上学了。母亲痛,但因了你重新走进校门,母亲无比快乐。
二十岁的时候,你高中毕业。你渴望上大学,可是,母亲再无能力供养你继续读书。整个暑假你闷在家里,吃饭干活,几乎一言不发。临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你终于鼓起勇气,与母亲商量。你说能不能再借点钱?只要借够第一年的钱,剩下的三年,你自己想办法。母亲叹了一口气,说,我再试试。她出门,却站在门口,不知往哪里走。该借的都借了,她再也借不到一分钱。后来她只能去到镇医院——她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卖掉自己的血。那些日子母亲每隔两天就跑一趟医院,直到血贩子见到她就把她往外轰。其实你也知道母亲是去卖血,你想劝阻母亲,可是你想到校园里的柳树,想到宽敞的图书馆,想到亮晶晶的大学校徽,你佯装不知,你变成世界上最冷血最无情的动物。开学前一天,钱终于攒够,你知道母亲身体需要大补,你想给她留下一点钱,可是你最终也没有那样做。你钻进驶往城里的公共汽车,当汽车驶离大山时,你还是流下了眼泪。你仍然年幼,年幼的你如同一个自私冷漠的索命鬼。母亲痛,但因了你离开大山,母亲无比快乐。
三十岁的时候,你爱上一位妖艳的女子。那时你已有家庭,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有令人羡慕的职业和地位,可是为了那个女子,你宁愿放弃这一切。你带着那个女子回到老家,母亲为你烧了最可口的饭菜,又将最好的房间让给你们。可是临睡前她唤你出来,她说她不应该干涉你的生活,可是你应该考虑清楚。你听不进去,你认为所有人的话都是错误的,包括你的母亲。母亲哭了,那天母亲为你流下眼泪,她说相信我,你会后悔的。你慌了,忙说好,先不急着离婚,容我考虑考虑。其实你欺骗了母亲,你根本没有考虑,回到城里,你很快就离了婚,很快就娶了那个女子。半年后母亲听说你的事情,去城里看你,却被你的新欢堵在门口。她知道母亲曾经对你说过什么,于是对母亲怀恨在心。那天她将母亲毒打,她下手很重,母亲满脸乌青。尽管婚后你很快对那个女人产生反感,但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你痛下决心与她分手。你仍然年幼,年幼的你如同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般让母亲心惊肉跳。母亲痛,但因了你终于回归,母亲无比快乐。
你四十岁的时候,母亲已经老了。你的事业蒸蒸日上,你的生活变得从未有过的充实和繁忙。当然有时候你会偷得一日闲,正好利用这点时间去拜访你的上司和朋友,却唯独不去看望你的母亲。你知道该陪陪她,可是,你总会为自己的不回家找出诸多理由。而在你心里,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陪母亲既不会对工作有帮助,又不会对人际有帮助。你给母亲打电话,你说周末开会。母亲总会嘱咐你别太累。每次母亲都这样说,只要你不累,母亲便满足了。最后一次,你必须赶回去,因为母亲病了。母亲说她很少生病,可是你知道母亲不可能很少生病。这一次,你只知道母亲病了,却不知道她已病危。你握着母亲的手,泪如泉涌。可是你总算回来了,母亲竟然在弥留之际,露出了笑容。母亲说你累吗?你说,不累。母亲说怎么才回来?你想跟母亲说实话,你想说,你其实刚刚跟局长打了一会儿牌。你怕母亲伤心,你只好说,开会。母亲是伴着你的谎言走的,最后一刻,你仍然将她欺骗。是的,你仍然年幼,年幼的你如同一个只会撒谎的小男孩。也许母亲知道你在说谎,母亲痛,但因了你能够陪她离开,母亲安详并且快乐。
五十岁的时候、六十岁的时候、七十岁的时候……也许,母亲已经去世了。你想她,但无论你如何想她,你也无法再见到她。可是假如母亲仍然在世,我想,你仍然会伤害她。你的伤害将会伴她一生,撒谎、冷漠、自私、不守承诺、自以为是……然后,在她离去的时候,你对她的伤害才戛然而止。你伤害母亲,因为母亲太过爱你。因为这世上,只有母亲不会记仇。你因为母亲太过爱你而伤害她,因为母亲不会记仇而伤害她,你的生命里,只有母亲是安全的。
请收敛一些,收敛一些,再收敛一些。因为她是你的母亲,因为你只能够拥有她一次。不求你如何爱她——无论你如何爱她,也远不及她给你的爱真切博大;不要再伤害她——因为无论如何,无论她对你如何不满,她绝不会伤害你。哪怕一点点,哪怕一点点中的一点点。
那个你一生都在伤害的人,除了你的母亲,或许还有你的父亲,你的兄弟,你的姐妹,你的爱人,或者,你最好的朋友……我想说,趁他们还活着,趁你还活着,让伤害,到此为止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5:03
快慢之争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735次 有一个拳击手非常刻苦也很聪明,他每天练拳十小时以上,而且非常注重提高速度,他认为快速就是制胜的不二法门。经过努力,他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仅是出拳,连躲闪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有了如此迅速的攻击与防守,他的成绩扶摇直上,连赢了99场比赛,那些拳手都不如他快,最终在比快的过程中落败了。如果能赢得第100场比赛,他将成为新一代的拳王。
很快,第100场比赛的对手出现了,这同样是一名连胜了99场的高手,同样以快速著称。
比赛的那一天,两人在赛场上一交手就立刻亮出自己的绝技,打得越来越快,渐渐地,他觉得自己似乎在和另一个自己过招,对手的每一招似乎都在自己的算计之中,但因为速度不相上下,两人都无法战胜对方。
为了争取胜利,他咬着牙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这时,他看到了对手眼中的一丝慌乱,他得意地想,对方一定是体力不支跟不上自己的速度了,不出三招,自己一定能打倒他。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仅仅过了一招,比赛就分出了胜负,令人惊奇的是,被打倒在地的一方竟然是速度越来越快的他。
面对高速运转的他,对方只是突然放慢了速度,然后,他就惊愕地发现,自己的脸主动撞上了对方的拳头。
原来,在超过极限的速度下,他只能习惯性地打出每一招,而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对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突然放慢速度,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倒下的那一刻,他才终于明白,快速其实只是拳法中的一招而已,如果过于执著于速度,就会成为速度的奴隶,也会败在速度上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往往因为过于执著于某件事情而丧失自我,从而导致失败,我想,作为一个心存理想的人,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时刻保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掌控方向,即使暂时失败也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快与慢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21:25:15
要学会认输这一堂课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948次 这一课没有哪个学校开设,这一课却人人都应学会,这一课叫学会认输。
学会认输,就是在陷进泥塘的时候,知道及时爬起来,远远地离开那个泥塘。有人说,这个谁不会呀!不会的人多了。那个泥塘也许是个“国有单位”,也许是个投资项目,也许是个“三角”或“多角”恋爱,也许是个当作家的梦。有的人在这样的泥塘里是怎样想的?他们会想,让人家看见我爬出来一身污泥多难为情呀;会想,也许这个泥塘是个宝坑呢;还会想,泥塘就泥塘,我认了,只要我不说,没人知道!甚至会想,就是泥塘也没关系,我是一朵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也!
学会认输,就是在被狗咬了一口时,不去下决心也要咬狗一口;就是在被蚊子叮了一口以后,不到蚊子法庭去讨公道。有人会说,这有什么不懂,又不是傻子。不过在现实生活中,被另一类狗咬以后,我们很难做到不去跟狗较劲。至少我们常见到这样的人,他不承认现实中有“蚊子”和“走狗”。他永远都在抱怨蚊子的可耻和狗的卑鄙,像蚊子一样,与蚊子喋喋不休,并且总是张口就来一句“真是的,气死我了……”来证明他正与狗在讲理。
学会认输,就是上错了公共汽车时,及时地下车,另外坐一辆车。这也好懂,只是人们这样的行为,一旦不是在公共汽车上出现,自己就不太愿意下车了。比方说,如果是一桩婚姻,一个写了一半的剧本,一个正从事的发明,难!于是就努力向售票员证明是他的错,是他没有阻止自己登上汽车;于是就努力说服司机改变行车路线,教育他向着自己的正确路线前进;于是就下决心消灭这辆汽车,因为消灭一个错误是件伟大的事业;于是说坚持坐到底,因为在999次失败后也许就是最后的成功。
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词汇弄昏了头,以不屈不挠、百折不回的精神坚持死不认输,从而输掉了自己!学会认输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识,泥塘教过我们,蚊子和狗也教过我们,只是我们一离开这些“老师”,就不愿意从上错了的车上走下来。也真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