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1:45

一生的较量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823次   5岁之时,我们的较量是一场充满欢笑和泪水的游戏。不管谁输谁赢,均保持了一种纯洁与恬淡的向往。我们所需要的,或是能让我们得到片刻满足的,是那一枚裹着神秘彩色油纸的小小糖果,一根福利社的廉价的配过色素的冰棍,更或者是一句长辈的无关痛痒的赞扬。这些,仿佛是我们整个童年的全部,我们似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人生七苦为何物,更不懂成长将意味着什么。只是,单纯地梦想着要长大,像那些成群结队的大哥哥,可以轻轻纵身一跃,翻过那面遮蔽天日的白墙。就这样,我们与时光,与童年的伙伴,有了一种暗在的较量。
  
  10岁之时,我们的较量是一张白纸黑字的通知单。整个家庭的战斗,大部分都是为了这张白纸。我们曾因为自己在白纸上的名字稍微靠前,而得到了一生中最为完美的暑假。也曾因为自己的名字不幸落后,落得满身伤疤,以及一个以泪洗面的寒假。我们的人生已然开始,和那些伙伴之间,已经没有了太多的瓜葛。我们有了新的朋友,新的集体。我们的较量,是和一张白纸,和这张白纸上的人名。
  
  15岁之时,我们的较量是一场终生难忘的初恋。不管我们那时是否穿着朴质,是否沉默寡言,是否自卑如常,在心里,一定是有过那么一个影子的。在明媚的午后,清冷的雨夜,阴霾的雪天,我们无不怀念这个名字,并凭借这个名字来使我们懵懂的青春完满。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第一次受到了孤立。家长、老师、社会,没有一方赞同早恋。于是,我们那份纯美至极的情怀,注定只能悄然而至,又无形而逝了。因此,我们的内心有了一股逆潮的较量。在这股逆反的大潮里,有着无数的疑问和困惑,主角是我们,还有庞大到不知边缘的世界。
  
  20岁之时,一切懵懂的情怀已然渐渐平息。那些原本在我们心中困惑多时的疑问,愤世嫉俗的大潮,终究还是随时光流逝不解自醒,不退自平。我们开始懂得,爱情的由来,以及爱情本身所携附的责任。我们开始懂得将自己的内心包藏,严严实实地,不轻易向旁人透露,不再像那个如花的年纪,为脆弱到不知去向的未来伤神。我们懂得了思考,懂得了利弊权衡,于是,就懂得了人生的走向和意义。甚至,有了一种莫名的恐慌。此时的较量,是我们自己与自己的较量。
  
  30岁之时,我们虽说不上曾颠沛流离,但也经历了许多不平凡的磨难。此时的我们已有家室。原本那颗放荡不羁,天马行空的心灵,被牢牢地禁锢在一个名叫家的港湾里。我们开始懂得,多年前父母的良苦用心。我们不得不为整个家庭的开支而日夜劳作。于是,我们有了更为悲凄的较量。那便是渺小的我们,与整个社会洪流的较量。
  
  40岁之时,事业已如日中天,我们看惯了趋炎附势,名利权贵,渐渐明白,在这个庞大的社会机构里,其实有着很多的不公平和很多的潜在秩序。于是,我们不得不为之追逐,好让自己获得富足与安稳。力不从心的我们,还是放不下与名利的较量。
  
  60岁之时,我们有了后辈的后辈,开始将所有的精力和疼爱都倾注到那个小小的生命里。我们终于看透,人世的一切,不过是一场短暂的烟云。一切的浮华和权贵,仅仅是一场必将谢幕的电影。我们终于回到童年之时,与时光默默较量。
  
  70岁之时,我们不再倾心贪慕所有与尘俗名利相关的风景。我们终于看清,一生所蕴含的寓意。凄楚中,又有一些些懊恼。我们不再较量,因为我们知道,无论如何,终要面对时光的最后收场。
  
  这一生,我们唯独放不下,逃不了的是较量。可为何在最后的时刻里,我们就能看开?又为何看开这些,非要等到最后的时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1:58

平静的力量时间:2013-07-04 作者:未详 点击:1030次   那天,将写满了一张毛笔字的毛边纸拿给内行的同事看,他指了指前两行,赞叹说:“瞧这几笔,像模像样,可圈可点,一看就知道是心静时写的,看从这个字开始,你的心就乱了!”末了,他意味深长地说:“想啥?心不平静,下笔就无力无神。毛笔字练的就是静心!”
  
  听了这话,我暗暗惊诧:刚才因为一些繁琐小事搅得我心慌意乱,那份平静的心态倏忽之间便消失了,所以字迹大变,形容溃散,而不能守一。再看字帖上的字,越看越爱,那力透纸背有棱有角好像要立起来的字,分明是空明的平静汇聚在笔端,那静似乎嘀嗒嘀嗒敲着写字人的心,从笔尖流溢出来。所以练书法功夫日久,练的就是深水流渊的平静。
  
  看《艺术人生》,当红青年演员陈坤说了一句话:“一个人引起别人注意,不是你伸长脖子,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吸引别人的注意,而我想做一个坐在人堆里,不说一句话,别人也能注意到你的人!”虽然他说的只是很表象的东西,但是说来说去,不说一句话坐在那里就能引起别人注意的,就是平静的吸引力和穿透力,那就是平静的力量。而这种平静不是乏味,不是空洞,不是苍白,而是丰富内心的秩序井然,是对自我的一种自觉的控制,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做人境界。
  
  但是平静的功夫并不仅仅是沉默,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审时度势,是一种气韵,是一种智慧,经过你时,便赋予了一种力量,一种可以战胜一切,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力量。出租车女司机遭遇劫匪,当刀顶在她的腰间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平静地用温和态度应对,硬是用平静的力量让穷凶极恶的劫匪自动放弃犯罪。被捕后,一名劫匪道出了女司机征服他的原因: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平静的被绑架者。这平静到让他们慌了神。这种平静就是机智,就是临危不惧,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英雄气慨。
  
  平静更是一种高贵。曾经看过龙门石窟的雕像,最吸引我的便是卢舍那的表情,据说是模仿女皇武则天的表情雕刻的,慈眉善目似有若无的笑容像是从骨子里流出来的,那笑容就是居高临下涵盖万物的平静,是一种让人大气也不敢出的尊贵。
  
  然而,大多的时候,平静的力量表现在一种常态中,临窗独坐,静心听得风在吹,树在摇,是一种悠闲的平静;身处喧嚣,毅然稳坐茹素,面对噪杂的你争我抢,弱水三千,我却只取一瓢来饮,是一种淡泊的平静;居高临下,俯瞰世事如常,如过眼云烟,是一种泰然的平静;面对挫折,一如既往,坚定不移向目标挺进,是一种坚韧的平静……
  
  平静包容着一切,平静征服着一切,平静无处不在。所以不必一味追求所谓的成功,而应追求一种平静的心态。因为有了平静的心态,成功就一定离你不远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2:10

上台与下台时间:2013-07-04 作者:未详 点击:952次   以配角的身份,主角的心情入戏,必能全力以赴;以主角的身份,配角的心情上台,将会敷衍了事。
  
  多年前,有位官员邀请我环岛讲经说法。我从台北出发,再到宜兰、花莲、台东、屏东、高雄、台中……当车子开到苗栗时,严重堵车,原本两线道的高速公路变成四路停车,所有车辆动弹不得。眼看接近6点举行餐会的时间,想到要信徒与地方长官等候,心里万分着急。那位长官打了一通电话,随即三部警车出现,两部警车在路肩为我们开道,一部警车随后。当时,高速公路上其他车子堵在原地,而我们的车子却能超速前行。随行的年轻徒众好生得意,我说:“假如警车不是载我们去赶赴会场,不是去讲经弘法,而是押着我们准备送到监狱囚牢,你们心中有什么想法?”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哦,那心情就不同了。”警车开道,警车是一般,向前行是一样,但目标不同,一时的得意洋洋也成了伤感。
  
  有人说人生如舞台,既有上台的时候,必然也会有下台的一刻。一般人上了台就好欢喜,大肆庆祝;一旦下台了,就失意落寞,好像人生死了一半。
  
  上台的时候确实值得欢喜,因为上台后,一是比较有机会表现,二是比较有空间发挥,三是比较有权力运用,四是比较容易实现理想,五是比较能够成功立业。而如果下了台,也不必沮丧,因为下台后,一是无官一身轻,二是可以给别人多一些机会,三是人生不一定占有,享有也是一种乐趣,四是不演戏,看戏更好。
  
  因此,不管上台、下台,应该以平常心看待。所谓上台,社会上的人当选董事长、总经理,佛教人士担任会长、住持等,都是上台。其实,人一出生就已站上了人生的舞台,就要做好演出的万全准备。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要各依自己的专长演出:有的人在讲台上展现魅力,有的人在戏台上带给别人欢乐,有的人在将台上接受职位。上了台就是一份荣耀,就有地位,就是高人一等。所以,人总是希望有上台的机会。
  
  上台时很得意、很风光,然而上台就是一份责任,就有一份使命,上台后要能看得远,要能演得出色、精彩,尤其要能演得称职、得体——众目睽睽、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实在容不得有所差错。
  
  上台、下台都各有因缘。因此上台后,要感谢各种因缘的成就,要努力胜任愉快,要做好随时下台的准备,要留下成就给后人。一旦功成身退下台后,则应为团体有接棒人而欢喜,为自己过去所做的贡献而欢喜,为自己有机会转换岗位再学习而感谢,未来有缘分还要再回来帮忙。
  
  总之,人生有上台、下台的时候,上台也好,下台也罢,都要欢喜。最重要的是,在人生的舞台上,无论扮演什么角色都应该以主角的心情尽力演出。能如实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就是成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2:22

把握关键10分钟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1758次   这个故事,是我听一位长者讲述的。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作为一名工程兵参加了开发藏北的任务。有一次,部队的运输连临时接到一项任务,安排一位驾车技术比较精湛的小战士去接送货物。为了防止意外,连长配发给他一支手枪,还有20余发子弹。
  
  在返回途中,他驾驶的汽车出了故障,等他将故障排除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凭借经验驾驶汽车继续前行。然而,在不知不觉间他竟把车驶进一片开阔的荒原地。当他意识到不对劲时,才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
  
  那名小战士在那片荒原地上辗转了几个小时,也没有找到公路。汽车戛然而止,原来油箱里的油已经用光了,需要下车从备用油桶里抽取。于是,他决定暂时在驾驶室里过一夜,待天亮后再加油。
  
  青藏高原的冬夜,寒风刺骨。不久,驾驶室内的暖空气便被寒气吞噬了。忽然,他发现远处有几十个像鬼火一样绿盈盈的“小灯笼”朝这里飘过来。那是一群野狼,少说也有20只。青藏高原的狼凶狠残暴,他早有耳闻。现在竟遇上了狼群,他的心“怦怦”乱跳起来。他立即掏出手枪,压上子弹。
  
  狼群已将汽车包围,它们那凶残贪婪的目光刺穿了夜色。他压抑着内心的恐惧,与狼群对峙着。饥饿的狼群首先发起了攻击,朝驾驶室扑过来。他麻利地摇下车窗,瞄准狼群射了两枪。只听一声惨嚎,一只狼倒在地上。
  
  枪声将狼群震慑住了,它们稍一犹豫便慌乱地散去。小战士长吁了一口气,他估计受惊的狼群不会再来袭击了。但为了保险,他还是决定摸黑下车加油。只是,刚才又惊又乏,他依靠在座椅上稍稍喘息了一会儿。10分钟后,他正准备下车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一个个鬼魂一样恐怖的“小灯笼”又飘了过来,而且数量比刚才多了一倍。
  
  这次,它们径直扑了过来。他又摇下车窗,朝着狼群连射两枪,又有一只狼中弹了。可是整个狼群只退后了很少的一点距离,他在车内依稀能听到野狼哄抢和撕扯“猎物”的声音。饥饿凶暴的野狼,居然毫无顾忌地吞食同类的尸体,这令他顿感毛骨悚然。他与狼群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近距离的拉锯战,直到射完最后一发子弹。狼群再一次扑了上来。这一次,它们好像经过了一番预谋,一些狼从驾驶室两侧跳起,扑打车窗,以吸引小战士的注意力;另一些则钻到车底下,狠命地撕咬车胎。有两个车胎被咬爆了,满载货物的车厢朝一侧严重倾斜过去……数日后,运输连的战士们在一些当地牧民的帮助下,才找到了这辆失踪的运输车。被困在车厢里的小战士已经牺牲了。狼群也早已经离开,只有那被狼抓挠得面目全非的车厢,在向人们默默讲述着曾经发生过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战士们在驾驶室里发现了一张纸条,是那位小战士在牺牲前留下的:“如果开始我能够把握住那10分钟,足可以给车子加上油……”
  
  只是10分钟的放松,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战士的悲剧在令人垂泪的同时,是否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

  人生有许多转机,就像那位牺牲的战士的遭遇一样,稍纵即逝,但如果把握住了,我们就会迎来一片全新的天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2:35

沉默是一种美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1601次   沉默是一种美
  
  因为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后,隐藏着世界的秘密。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永恒之歌。
  
  因为我们最真实的自我是沉默的,人与人之间真正的沟通是超越语言的。
  
  倾听沉默,就是倾听灵魂之歌。
  
  当少男少女由两小无猜的嬉笑转入羞怯的沉默时,最初的爱情来临了。
  
  当诗人由热情奔放的高歌转入忧郁的沉默时,真正的灵感来临了。
  
  沉默是神来临时的永恒仪式。
  
  在两性亲昵中,从温言细语到甜言蜜语到花言巧语,语言愈夸张,爱情愈稀薄。达到了顶点,便会发生一个转折,双方恶言相向,爱变成了恨。
  
  真实的感情往往找不到语言,真正的两心契合也不需要语言,谓之默契。
  
  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都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不独爱情如此。
  
  世上一切重大的事情,包括阴谋与爱情,诞生与死亡,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
  
  在家庭中,夫妇吵嘴并不可怕,倘若相对无言,你就要留心了。
  
  在社会上,风潮迭起并不可怕,倘若万马齐喑,你就要留心了。
  
  艾略特说,世界并非在惊天动地的“砰”的一声中,而是在几乎听不见的“哧”的一声中完结的。
  
  末日的来临往往悄无声息。
  
  死神喜欢蹑行,当我们听见它的脚步声时,我们甚至来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当然,真正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诞生也是在沉默中酝酿的。
  
  广告造就不了文豪。
  
  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在最深重的苦难中,没有呻吟,没有哭泣。沉默是绝望者最后的尊严。
  
  在最可怕的屈辱中,没有诅咒,没有叹息。沉默是复仇者最高的轻蔑。
  
  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它不出声,不张扬,埋得很深。
  
  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它仍然在工作着,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直达人心的最深处。
  
  沉默是语言之母,一切原创的、伟大的语言皆孕育于沉默。
  
  但语言自身又会繁殖语言,它们与沉默所隔的世代越来越久远,其品质也越来越蜕化。
  
  还有比一切语言更伟大的真理,沉默把它们留给了自己。
  
  语言是存在的家;沉默是语言的家。
  
  饶舌者扼杀沉默,败坏语言,犯下了双重罪过。
  
  话语是一种权力——这个时髦的命题使得那些爱说话的人欣喜若狂,他们越发爱说话了,在说话时还摆出了一副大权在握的架势。
  
  我的趣味正相反。我的一贯信念是:沉默比话语更接近本质,美比权力更有价值。
  
  在这样的对比中,你们应该察觉到我提出了一个相反的命题:沉默是一种美。
  
  自己对自己说话,是谁在说?谁在听?有时候是灵魂在说,上帝在听。有时候是上帝在说,灵魂在听。自己对自己说话——这是灵魂与上帝之间的交流,在这个场合之外,既没有灵魂,也没有上帝。
  
  如果生活只是对他人说话和听他人说话,神圣性就荡然无存。
  
  所以,我怀疑现代哲学中的一切时髦的对话理论,更不必说现代媒体上的一切时髦的对话表演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2:47

看向光明时间:2013-07-05 作者:未详 点击:926次   朋友拿了一个算命游戏来测验我:“请各用两个字的词语来形容下列事物:狗、猫、鼠、咖啡、海洋。不可以思考太久,请用直觉回答。”
  
  我拿了笔在纸上写下:狗——忠实;猫——温暖;鼠——勤劳;咖啡——享受;海洋——壮阔。答案揭晓,他说:“狗,代表自己的性格;猫,代表你对朋友和伙伴的感想;鼠,代表你的敌人;咖啡是你的性爱感觉;海洋是你的人生观。”
  
  我看了答案后莞尔一笑。我忠实?也不一定啦!但我喜欢当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我自己养猫,对猫没有任何负面印象。所有被我列入朋友和伙伴的人,确实都是温暖的。
  
  敌人嘛,人生在世难免会有一些。也不知为什么,就是有人会看我们不顺眼,在网络世界,不少人喜欢躲在暗处乱“咬”,像老鼠一样。
  
  人生在世,如果能活得“波澜壮阔”,把性和爱当成享受,也就死而无憾了。“你这个人还挺乐观的,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用负面的形容词嘛!”朋友说。
  
  其实,我不算是个天性乐观的人,做每件事之前,我通常会假设事情最糟糕的一面:如果失败了,我该怎么办呢?如果最糟糕的结果摆在我面前仍然担负得起的话,我才会去想要怎么执行。
  
  在我看来,与其担忧未来,不如享受一些小小的、确定的幸福。冬日的阳光是幸福,和朋友相聚是幸福,好好吃一顿饭是幸福,看一场电影也是幸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2:58

孩子眼中的爱时间:2013-07-06 作者:未详 点击:322次   几年前,我跟华姿一起去四川灾区采访。有一天去一所学校,学校的志愿者将那天的上课内容定为“理想与爱”。课结束时,志愿者请华姿也为孩子讲点什么。于是华姿讲了一个故事。
  
  从前,有个粮食仓库里有许多老鼠,它们每天要吃掉许多粮食。村民们决定把它们赶出仓库。它们采用烟熏的方式,将老鼠熏出粮仓。这天,熏过烟后,村民们进粮仓查看情况,发现许多老鼠都从大门跑掉了,但有两只老鼠,一只拼命往墙角跑,一只拼命把它往大门方向拉。朝墙角跑,必定会被熏死,大门方向才是生路。为什么那只老鼠要往墙角跑呢?一个村民仔细观察后发现,那只朝墙角跑的老鼠双目失明了。村民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另一只老鼠是在救它瞎了眼睛的同类。
  
  大家有些感动,纷纷猜测它们是什么关系。有人说是夫妻关系,有人说是兄弟关系,有人说是恋人关系,也有人说是母子关系,莫衷一是。这时,一个孩子说了一句话,让所有人都怔住了。“为什么一定要有关系呢?”孩子问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3:23

棋形与胜负时间:2013-07-06 作者:未详 点击:341次   相传东莱自古就有许多高超的棋手和琴师,还有一些擅长舞剑的异士。传说海边最有名的一位棋手终日面对一个棋盘、两个棋罐,静待高手前来对弈。都说这位老人棋技高超,几乎没有人能够战胜他。但到了后来人们才发现,有时候老人赢了棋非但不高兴,还要发出长长的叹息。原来他不仅要赢棋,还要摆出一局好看的棋形。对他来说,赢了棋且棋形好看,才是最高兴的事情;输了棋但棋形尚好,也还不错;最糟糕的莫过于出现一个丑陋的棋形了,这时无论赢输都让他败兴。
  
  讲究棋形,对他来说究竟怎样的棋形才算好看,大概局外人没法知道。讲究棋形,对他来说就是重视下棋全部过程,重视每一个局部,而不仅仅是那个结果。结果只是整个事件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它代替不了其他的部分。
  
  相传那个莱国人由于过分注重棋形,终于导致了连连失败。不少虚荣的毛头小子也拥到老人那里,以赢了老家伙多少盘棋而自傲,到处标榜自己。他们发现老人输棋越来越多,却越来越高兴。这种情形只是到了许久之后,才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因为老人按下一子的时候几乎不假思索,出手飞快,双眼眯着,似乎不再仔细分辨棋局,却能十有八九赢棋。这样的对弈进行下去,不知多少人败下阵来。大家这才弄明白一个问题,就是老人的棋术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出子不加盘算,直奔心目中那个好的棋形,而这个形又随着棋局自然而然地在棋盘上衍生出来,就像一朵花儿在阳光雨露下自然而然地开放一样。随着一个理想棋形的生成,一局棋也就完成了。老人眼里只有一个完美的棋形,而不知道输赢。满脸微笑看着终结的棋盘,这时并不关注也不知道彼此谁赢谁输,而只知道这局棋的形态是美观的,他因此而满意和高兴。
  
  世上的许多事情与莱国人的那一盘棋是一样的,其中所包含的道理其实都是相同的。手段与结果,这二者之间的关系,莱国人用一盘棋表述得清清楚楚了。有人为了最终能够取胜,任何手段都不会顾忌,哪里还会在乎什么棋形的美丑。而那种极度追求完美,信守一种义理的观念,会在生活中形成很大的影响,以至于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改变一个时期的政治和经济格局。
  
  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个宋襄公打仗的故事,今天看就不仅是有趣和可笑了。那是一场楚国前来进攻宋国,宋襄公亲自率军自卫的战役。黎明时分,楚军开始渡河了,有人向宋襄公建议说,敌军渡到一半的时候我们就杀过去吧,这样一定能够取胜。宋襄公说:我们在人家渡河的时候就开打,这算什么仁义之师!一直等到敌军渡过河,布阵完毕,宋襄公才宣布开战。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一直冲在最前头,英勇无畏地战到了敌阵中央,身负重伤。
  
  这个故事中的宋襄公被后人称为“蠢猪”。可也就是这个极其“愚蠢”的人,当时领导的弱小宋国,却能够在春秋时代位列五霸之一。整个故事的确是发人深省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能够信守义理,遵循战争规则,不能不说体现了人性中最为宝贵的一面。这种时候是掺不得假的,人性的尊严或无耻,可以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从另一个方面检验了人的勇气,即在最危险的时刻能否维护心中的价值准则。这需要多么强大的信念。这在只问结果不问手段的人那里,永远也得不到理解。
  
  手段与结果往往会相互弥补和相互映照。以卑劣的手段获取的胜利往往是局部的、暂时的、难以持久的。卑劣的胜利仍然还要以最终的失败作为结局,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常常得到了证明的、绝不鲜见的。伟大的文化和传统,有时候真的会孕育一次失败,但这并不是最终的结局。前面说过,最理想的棋局,当然是美好的棋形与适时而至的胜利双双来临。
  
  人在生死之间的选择,的确最能够凸显一种文化的力量。伟大而优雅的文化所具有的决定力,常常会以一些不可思议的、极端的例子表达出来。往前翻一下史书,人们会记得有一个叫嵇康的人,记得他的“广陵绝响”。在即将被处死的那一刻,嵇康对刽子手提出了一个奇怪的要求,就是让他最后弹一支曲子。他弹了一曲《广陵散》,说此曲从此已成绝响,然后从容赴死。另一个真实的故事离我们稍稍近了一点,就是清末的谭嗣同。他是参加变法的“戊戌六君子”之一,事发后清廷残酷镇压,大举搜捕“乱党”,谭嗣同本来是最有条件逃脱的人,却在最后一刻放弃了出逃,慨然受死,要“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唤醒一个沉睡的民族。
  
  人生犹如一盘棋。从最初的一枚棋子落下,直到最后的终局,胜负是一回事,留下怎样的棋形又是另一回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3:38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时间:2013-07-06 作者:未详 点击:600次   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你把球鞋丢在这里,是想害我摔死啊!!”古古对阿男大吼,这是他们同居的第三年。
  
  绊到球鞋,真的会摔死吗?
  
  难说。在楼梯转角绊到球鞋,然后从第十楼一路“顺利”地翻滚到一楼,可能会死掉。所以这话也未必太夸张。
  
  但古古绊到阿男脱下的球鞋,一定也有别的话可以说。
  
  古古可以推理:“你球鞋怎么脱在这里?你昨天晚上一定又喝醉了。”
  
  古古可以怨叹:“你不是讲好不买这双球鞋的吗?这双球鞋的钱,够我买一个微波炉了!”
  
  古古也可以撒娇:“怎么办!被你的球鞋绊倒了啦!痛痛捏……”
  
  古古会说什么样的话,决定于她要在阿男的眼中,扮演什么样的人。她要扮的是欧巴桑,她就会说出欧巴桑爱说的话;她要扮未婚妻,就会说出未婚妻该说的话。
  
  很多人以为:你说什么样的话,透露出你是什么样的人。
  
  但我认为不只如此。我觉得: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You are what you say。”
  
  你老是觉得你是可怜虫,别人都在欺负你,你确实就会常常说出可怜虫心态的话。但不只如此,反过来也一样:你每句话都说可怜虫才会说的话,说久了,你就会是可怜虫。
  
  当古古大吼说“你想害我摔死”时,阿男一定会觉得这疯婆子有被害妄想症。从此,阿男心中的古古,就多了一张小小的便利贴,上面写着:“被害妄想者”。下次他们再吵架时,“被迫害”就会变成阿男抱怨古古的一个依据。
  
  是啊,古古说的话,不但是“果”,透露出古古怎么看事情,还会倒过来变成“因”,倒过来“引导”古古去看事情,然后再“引导”古古身边重要的人这样去看古古。
  
  你嘴上爱抱怨,你就成为“怨女”。你嘴上爱耍贱,你就成为“贱嘴”……虽然,我们都知道你骨子里可能并不是这样的人。
  
  你真的想变成给别人温暖的小太阳吗?那你就从说话开始,订出一些简单的,你真的做得到的事。例如:规定自己每周三中午一定发出一封简讯,问候一位在你通信簿上的朋友,而且在对方回你简讯之后,一定再回复一个给对方加油的简讯。
  
  ——“那万一对方跟我借钱怎么办?”,“那……还是要叫他加油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6 14:33:50

茶几和地板时间:2013-07-06 作者:未详 点击:2367次   瑞芬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读书时是年级里年龄最小,成绩最好的女生,刚开始工作时又是单位学历最高的。瑞芬毕业后,好几年还在做基层工作,看着同学都已经当主任、当科长了,难免觉得自己屈才。那时她有句经典语录:“都是一样的料子,木匠把你做成茶几,你就是上好的红木茶几;木匠把你做成地板,你就只能给茶几垫底。”
  
  瑞芬先后换过4家单位。
  
  第二家单位挺器重她,当年就提拔她当中层干部。瑞芬在那家单位风生水起地做了几年,工作成绩可圈可点,领导也欣赏她。只是瑞芬的直接领导和她年纪相仿,从年龄梯度来看,瑞芬的职务上升空间受限。瑞芬原地踏步等了几年,看同学们纷纷加官晋爵,憋屈感再次袭来,最后决定跳槽。
  
  第三家单位是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将瑞芬挖过去的,许诺给她的主任位置也很快就兑现了。只是瑞芬发现,这个主任在单位竟然连中层干部都不算,曾在重要岗位担任过中层的她,难免失落。
  
  瑞芬到第四家单位时,已年纪不惑。毕竟经历多了,想通了很多事情,只想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再去动升职的心思。不过现实却应验了那句话,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单位领导很快就发现了她的工作能力,很是重用她。
  
  瑞芬私下对我说,离开第一家单位时,她在心里说“因为你们不重用我,现在唯一的大学生就这样流失了”;离开第二家单位的时候,她心里也在暗想:“你们都说我是个好主管却不能提拔,现在我撂挑子走人了,看你们怎么收摊。”
  
  她等着看人家的好戏,可是结果让她有些失望,离了她原来地球转得和以前一样好。
  
  人人都自以为是上好的料子,最适合做茶几;万一不幸被做成地板,那就是大材小用了。

  其实对于单位来说,茶几料子和地板料子都不缺,必须有人做茶几,有人做地板。

  既然你现在已经是地板了,不如安安心心做好铺垫,如果你真有才,终有一天人们会发现,这块地板原来是红木的啊,比那个杂木茶几可值钱多了!

  真正的大材,不怕小用,就怕原本是杂木却硬要将自己当成上好的红木来看待。
页: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