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3:04
命运的紫罗兰时间:2013-06-17 作者:未详 点击:757次 命运的紫罗兰
一
登天难,求人比登天更难;黄连苦,贫穷比黄连更苦。
春冰薄,人情比春冰更薄;江湖险,人心比江湖更险。
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测其险,可以处世矣!可以应变矣!
二
当爱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要立刻告诉他,更要紧的是给你的意中人打电话,你应恳求他不要忘记,并且最好立刻就打。
当死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要正告他,他拨错电话号码了!
当凶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一听出他的声音便应沉默,待听完他的主要意思以后,你再轻轻地挂上电话。
当懒神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根本不必听他的唠叨,你要立刻给他唱一首快乐活泼的歌曲。
三
应变的最高境界,是抱定初衷,矢志不渝,以不变应万变。次之,是屈以求伸。再次之,是暂作壁上观。最次之,是舍弃无求。倘改弦易辙,则逸出了应变的范畴。
处世之术的最高境界,是全靠一片天籁。次之,是大事不糊涂,小事全糊涂。再次之,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次之,才是心细如丝,锱铢必较。
四
逆境的出现,虽不一定必有自我招引的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总与自我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相连。在逆境的压力下检查自己的弱点、缺点、失误、舛错是痛苦的,往往也是难堪的,然而必须迈出这一步。
五
那些对你说“我早就跟你讲过,不要如何如何”的人,他们现在的话你完全可以一句也不要听。那些对你说“我早就想到了,可一直没好意思跟你讲”的人,他们现在的话听不听都可。那些直接对你的现状提出建议的人,他们的话才值得倾听。
六
用自己的逆境与别人的顺境相比,是糊涂。用自己现在的逆境同自己以往的顺境相比,是愚蠢。用自己的逆境和他人的逆境相比,是卑微。
七
一片叶子落到你的肩膀上,如一只手将你轻拍。
落叶是刚刚结束的生命。它以变化了的色泽、正在失去的柔软,以及开始蜷曲的形体,向你展示着一个生命那最后阶段的依恋与惆怅。
落叶跌在你的肩上,如轻拍轻抚,提醒着你:请珍惜!
八
倘若世人都堕入“甘于贫苦”的精神境界,那么,世上也就不会有反对剥削和压迫的社会革命了,也就不会有推动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了,也就不会有反对法西斯和种族歧视的斗争存在了,整个人类社会怕也难走向繁荣昌明了。
九
经常产生自我渺小感的人,也许客观上达到了伟大。
经常产生自我伟大感的人,大半客观上恰恰渺小。
当着别人特别是当着大庭广众声称自己渺小的,他心中未必真的有渺小感。
当着别人特别是当着大庭广众声称自己伟大的,他心中也未必真有伟大感。
经常测量自己在渺小和伟大之间的位置,并冷静得出恰当结论的人,是必能有所成就的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3:17
那个你一生都在伤害的人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623次 那个你一生都在伤害的人,其实是你的母亲。
在你一岁的时候,除了睡觉、号啕和吃奶,你再不管其他事。那时家贫,没有奶粉、鲜奶、饼干和麦乳精……母乳是你最营养最廉价的食品。可是贫苦的生活让体弱多病的母亲根本没有足够的乳汁喂养你。然而,每一天母亲都会将干瘪的乳头塞进你的嘴里。母亲期待它能被你贪婪的嘴巴吮出一两滴乳汁。你吮,嘴里叼着母亲的乳头,没深没浅。终有一天你将母亲的乳头吮出了鲜血。母亲是痛着的,但她不敢将乳头从你嘴里拔出,她知道你会哭闹,更知道鲜血是有营养的。长大后你喜欢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说你受尽苦难,你说你小时候从没有吃饱,你说你之所以这样聪明是因为喝了足够多的母乳。但是,你从不知,那些乳汁里面,其实流淌着母亲太多的鲜血。母亲痛,但因了你的安静,母亲无比快乐。
十岁的时候,你读小学二年级。你讨厌上学,你认为上学是世间最无聊的事情。你开始逃学、掏鸟窝、爬峭壁、摸鱼虾,将弹弓对准邻家的窗子……你所有开心的游戏都与上学和功课毫无关系。你功课不好,母亲并不怪你,可是你逃学,伤透了母亲的心。学费是她一分钱一分钱从土里刨出来的。灯下的母亲苦口婆心,你听不进去。你不但逃学,还有了退学的打算。母亲终于打了你,巴掌落在你的头顶,很轻。可是你哭了,号啕。后来,你终于继续上学了。母亲痛,但因了你重新走进校门,母亲无比快乐。
二十岁的时候,你高中毕业。你渴望上大学,可是,母亲再无能力供养你继续读书。整个暑假你闷在家里,吃饭干活,几乎一言不发。临开学的日子越来越近,你终于鼓起勇气,与母亲商量。你说能不能再借点钱?只要借够第一年的钱,剩下的三年,你自己想办法。母亲叹了一口气,说,我再试试。她出门,却站在门口,不知往哪里走。该借的都借了,她再也借不到一分钱。后来她只能去到镇医院——她剩下的唯一办法,就是卖掉自己的血。那些日子母亲每隔两天就跑一趟医院,直到血贩子见到她就把她往外轰。其实你也知道母亲是去卖血,你想劝阻母亲,可是你想到校园里的柳树,想到宽敞的图书馆,想到亮晶晶的大学校徽,你佯装不知,你变成世界上最冷血最无情的动物。开学前一天,钱终于攒够,你知道母亲身体需要大补,你想给她留下一点钱,可是你最终也没有那样做。你钻进驶往城里的公共汽车,当汽车驶离大山时,你还是流下了眼泪。你仍然年幼,年幼的你如同一个自私冷漠的索命鬼。母亲痛,但因了你离开大山,母亲无比快乐。
三十岁的时候,你爱上一位妖艳的女子。那时你已有家庭,有美丽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有令人羡慕的职业和地位,可是为了那个女子,你宁愿放弃这一切。你带着那个女子回到老家,母亲为你烧了最可口的饭菜,又将最好的房间让给你们。可是临睡前她唤你出来,她说她不应该干涉你的生活,可是你应该考虑清楚。你听不进去,你认为所有人的话都是错误的,包括你的母亲。母亲哭了,那天母亲为你流下眼泪,她说相信我,你会后悔的。你慌了,忙说好,先不急着离婚,容我考虑考虑。其实你欺骗了母亲,你根本没有考虑,回到城里,你很快就离了婚,很快就娶了那个女子。半年后母亲听说你的事情,去城里看你,却被你的新欢堵在门口。她知道母亲曾经对你说过什么,于是对母亲怀恨在心。那天她将母亲毒打,她下手很重,母亲满脸乌青。尽管婚后你很快对那个女人产生反感,但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你痛下决心与她分手。你仍然年幼,年幼的你如同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地雷般让母亲心惊肉跳。母亲痛,但因了你终于回归,母亲无比快乐。
你四十岁的时候,母亲已经老了。你的事业蒸蒸日上,你的生活变得从未有过的充实和繁忙。当然有时候你会偷得一日闲,正好利用这点时间去拜访你的上司和朋友,却唯独不去看望你的母亲。你知道该陪陪她,可是,你总会为自己的不回家找出诸多理由。而在你心里,真正的理由只有一个:陪母亲既不会对工作有帮助,又不会对人际有帮助。你给母亲打电话,你说周末开会。母亲总会嘱咐你别太累。每次母亲都这样说,只要你不累,母亲便满足了。最后一次,你必须赶回去,因为母亲病了。母亲说她很少生病,可是你知道母亲不可能很少生病。这一次,你只知道母亲病了,却不知道她已病危。你握着母亲的手,泪如泉涌。可是你总算回来了,母亲竟然在弥留之际,露出了笑容。母亲说你累吗?你说,不累。母亲说怎么才回来?你想跟母亲说实话,你想说,你其实刚刚跟局长打了一会儿牌。你怕母亲伤心,你只好说,开会。母亲是伴着你的谎言走的,最后一刻,你仍然将她欺骗。是的,你仍然年幼,年幼的你如同一个只会撒谎的小男孩。也许母亲知道你在说谎,母亲痛,但因了你能够陪她离开,母亲安详并且快乐。
五十岁的时候、六十岁的时候、七十岁的时候……也许,母亲已经去世了。你想她,但无论你如何想她,你也无法再见到她。可是假如母亲仍然在世,我想,你仍然会伤害她。你的伤害将会伴她一生,撒谎、冷漠、自私、不守承诺、自以为是……然后,在她离去的时候,你对她的伤害才戛然而止。你伤害母亲,因为母亲太过爱你。因为这世上,只有母亲不会记仇。你因为母亲太过爱你而伤害她,因为母亲不会记仇而伤害她,你的生命里,只有母亲是安全的。
请收敛一些,收敛一些,再收敛一些。因为她是你的母亲,因为你只能够拥有她一次。不求你如何爱她——无论你如何爱她,也远不及她给你的爱真切博大;不要再伤害她——因为无论如何,无论她对你如何不满,她绝不会伤害你。哪怕一点点,哪怕一点点中的一点点。
那个你一生都在伤害的人,除了你的母亲,或许还有你的父亲,你的兄弟,你的姐妹,你的爱人,或者,你最好的朋友……我想说,趁他们还活着,趁你还活着,让伤害,到此为止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3:29
快慢之争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737次 有一个拳击手非常刻苦也很聪明,他每天练拳十小时以上,而且非常注重提高速度,他认为快速就是制胜的不二法门。经过努力,他的速度越来越快,不仅是出拳,连躲闪速度也变得越来越快。
有了如此迅速的攻击与防守,他的成绩扶摇直上,连赢了99场比赛,那些拳手都不如他快,最终在比快的过程中落败了。如果能赢得第100场比赛,他将成为新一代的拳王。
很快,第100场比赛的对手出现了,这同样是一名连胜了99场的高手,同样以快速著称。
比赛的那一天,两人在赛场上一交手就立刻亮出自己的绝技,打得越来越快,渐渐地,他觉得自己似乎在和另一个自己过招,对手的每一招似乎都在自己的算计之中,但因为速度不相上下,两人都无法战胜对方。
为了争取胜利,他咬着牙不断提高自己的速度,这时,他看到了对手眼中的一丝慌乱,他得意地想,对方一定是体力不支跟不上自己的速度了,不出三招,自己一定能打倒他。
但是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仅仅过了一招,比赛就分出了胜负,令人惊奇的是,被打倒在地的一方竟然是速度越来越快的他。
面对高速运转的他,对方只是突然放慢了速度,然后,他就惊愕地发现,自己的脸主动撞上了对方的拳头。
原来,在超过极限的速度下,他只能习惯性地打出每一招,而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对方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突然放慢速度,从而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在倒下的那一刻,他才终于明白,快速其实只是拳法中的一招而已,如果过于执著于速度,就会成为速度的奴隶,也会败在速度上面。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往往因为过于执著于某件事情而丧失自我,从而导致失败,我想,作为一个心存理想的人,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时刻保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掌控方向,即使暂时失败也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稳步前行,快与慢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3:41
苏格拉底,让大脑绕个弯儿时间:2013-06-18 作者:未详 点击:2834次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曾跟随其学习8年。柏拉图一开始对自己的老师并不信服。
一天,苏格拉底带着柏拉图去探访一位朋友,走到一条乡路上时,柏拉图见有不少马车载着货物朝前走,便对苏格拉底说:“我们比一下脚程如何?”苏格拉底微微一笑,说:“好的。”
“那我们穿过前面的城镇后会合,谁先到达,谁就是胜者。”说着,柏拉图就向前奔去。
柏拉图喜爱活动,体壮如牛。路越往前越难行,有好几次,柏拉图冲撞在马车上,他不得不慢了下来。进了城镇,柏拉图暗暗着急,因为前面是个集市,街道两边摆满了货物,中间是拥挤的车辆和人流。再往前走,竟有满满的一车货物严实地堵在路上。等柏拉图穿越城镇后,愣了,原来,苏格拉底已经气定神闲地站在会合点了。
柏拉图气喘吁吁地问:“您怎么这么快就到了?"
苏格拉底指指另一条道,又指指自己的脑袋,见柏拉图仍一脸茫然,便说:“很简单,当我看到路上有很多载着货物的马车时,我并没有像你一样,急于前奔,而是动了脑子,我猜想前面的城镇肯定有集市,那么,拥挤自不必说,所以,我便从岔路上绕了过来。”
柏拉图恭恭敬敬地喊了声“老师”,自此才算真正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从此谦逊学习,最终成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人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障碍,其实,无论是一段路,还是一座城,穿越虽然艰难,绕过去却很容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3:50
价值范精华时间:2013-06-19 作者:未详 点击:493次 有个大学生,毕业后到一家知名品牌公司打工,几年后成了公司的骨干,业务越做越大,老板给他的薪水也越来越多。
这时,他觉得公司已经离不开他了,就一次次提出加薪要求。
刚开始,老板都同意了,但最后一次,老板拒绝了他的要求。
他辞职了,带着骄人的业绩投奔另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接纳了他,但开出的年薪只有10万,他对这家公司的老板说:“你应该知道我的价值,我以前的年薪是30万。”
老板让人给他端来一杯咖啡说:“这杯咖啡,在高档的酒吧是80元一杯,在火车上是15元一杯,在我们这里却是免费的。你的价值也如此,在我们这儿,你只能拿这个薪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4:01
宽容的最高境界时间:2013-06-20 作者:未详 点击:824次 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不分彼此,是因为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联系上,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艰难地度过了几日。可也许是因战争的缘故,动物四散奔逃或被杀光,这以后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物,仅剩的一点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
这一天,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就在他们自以为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幸亏只是伤在肩膀上。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去,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
天知道他们怎么过的那一夜。第二天,部队救出了他们。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是谁开的那一枪,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那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家,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后来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放下即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狂妄无知,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让世界少一些不幸,回归仁慈友善,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
哲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4:13
赵州石桥时间:2013-06-21 作者:未详 点击:781次 唐朝的赵州从谂禅师幼年出家,依止南泉普愿禅师20年,80岁时驻锡于赵州城东的观音院。
某天,一位年轻的禅僧前来参礼,谈起他在路途中见到的石桥。
禅僧说:“赵州石桥,远近驰名,学人向往一睹风采已久,没想到亲眼见到,也不过是一座普通的小桥而已。”
从谂禅师微微一笑,说:“可惜呀,你远道而来,只见到一般的石桥,并没有看到真正的赵州石桥。”
禅僧被从谂禅师这么一提点,顿时心生惭愧,赶紧再问:“请问禅师,什么才是真正的赵州石桥呢?”
从谂禅师淡淡地说:“度人来往。”
“假如没有人来往呢?”
“那就是石桥功德圆满了。”
40年前,佛光山初建时,在东山建了一尊接引大佛。那时受制于经济的困难、建材的局限,大部分佛像都是用水泥塑成的。后来,各地人士前来参访,看到接引大佛身边那一圈水泥塑造的佛像,就批评说:“可惜,都是水泥文化,没有什么价值。”
我也慨叹说:“的确可惜,老远来一趟,都没有看到佛像,只看到水泥。怎么我们住了几十年,只知有佛像,不知有水泥?”
世间万法,一切唯心,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所以,我们到什么地方,能见到什么境界,就看我们的心境如何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4:25
人为什么一定要混得好?时间:2013-06-21 作者:未详 点击:2944次 一个老朋友,去国外很多年,听说最近回来了,但他没有和朋友们联系,一个人躲起来了。大家都知道这些年他混得不好,但回来了不见人,倒是没想到。为什么?知情的人说,他是怕被熟人们追问,怕被大家轻视。说起来这似乎也是人之常情,但躲又能躲多久呢?回都回来了。
这些年,离乡的人越来越多。中国人离乡就是为了衣锦还乡,这让许许多多的游子,怯于回乡。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压力,斩断了多少魂牵梦绕的回乡之路。
可谁又能保证你离乡就一定能发达呢?尤其是这些年,国内发展迅速,家乡处处日新月异,游子们的回乡路被拉得更加遥远漫长了。
人,为什么一定要混得好呢?没能够混得更好、不逼着自己混得更好的人,就一定是没出息、没本事、活该被人瞧不起看不上的人吗?
事实就是这样,当今现实社会是这样看也是这样做的。我们自己也一样,在内心深处,不但这样衡量判断别人,甚至也这样要求苛责自己。
这就是当今中国现实的价值观。
但人与人是不一样的,人比人吓死人,如果大家都一样,也就没有好与坏的区别了。这世界注定要有混得好的与混得差的两种人。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所谓混得好的永远是一小撮,绝大多数人过的都是普通人的普通日子。但不同于今天的是,过去混得好的人,不像今天这样嚣张跋扈,混得差的人,也能安之若素。
为什么今天人们会这样不给别人,不给自己留后路?
这些年所谓混得好的标准在中国被畸形地越放越大。某大学的一位导师对自己的弟子说,到了40岁,你若挣不到4000万元就不要觍着脸来见我。这样的氛围,让我们的身边充满了垂头丧气的失败者。
凭什么一个刚工作几年的大学生就得买得起房?凭什么一个女孩没几件名牌就没脸见人?凭什么中年人就一定要有车有房?中国人真的有这么富裕吗?
到底是我们自己在逼自己,还是这个社会在逼我们?这个问题我回答不好。但我知道这世界从来不会为谁而改变,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有改变自己。不是一味地改变自己的处境,而是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人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价值观,不盲从,敢于面对自己的真实。这个世界过去总是在教人如何不服输,殊不知,顺其自然,各安天命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躲起来的哥们儿出来吧,谁爱说啥就说啥吧,躲起来他们会说得更多。再有,你在别人眼中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重要,他们说过之后也就忘了,自己还忙活不来自己呢。倒是要想想,出来了该干点什么。只要自己能养活自己,自己满意自己,这才是最紧要的、也是要去做的最起码的事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5:46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时间:2013-06-05 作者:未详 点击:9844次 唐末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闽王为了收服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
无论闽王如何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一直保持沉默,只顾喝茶。
尽管闽王不爱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添茶。
眼看着闽王杯子里的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添茶。
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父,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添茶呢?”
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继续为他添茶。
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
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上,问:“你会喝茶吗?”
闽王回答:“不会。”
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
闽王纳闷地问:“喝茶还要学吗?”
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如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可不是吗?只有空的杯子才可以装水,只有空的房子才可以住人,只有空谷才可以传声……每一个容器的利用价值在于它的空。
有道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空是一种度量和胸怀,空是有的可能和前提,空是有的最初因缘,因此,佛经里常有“一空万有”“真空妙有”之说。可见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如茶,空杯以对,就有喝不完的好茶,就有装不完的欢喜和感动。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8-28 12:16:02
奶牛与黄瓜时间:2013-06-05 作者:未详 点击:1183次 从前,有一对夫妻,总是为将来发愁,越想越感到烦恼,因此他们常常整夜在床上辗转反侧,翻来覆去睡不着觉,每天都忧心忡忡。
一天,他们又为无法挣更多的钱担忧。丈夫对妻子说:“如果我现在有了钱,我就会去买几头母牛。”
“然后,我们就可以有好多牛奶。”妻子接过话头说,“我可以用牛奶做黄油,做奶酪,还可以送一些牛奶给我姐姐。”
“送给你姐姐?”丈夫不高兴地说,“你怎么可以把我们家的东西送人!”
“我不过是把多余的牛奶送给她。”妻子解释说。
“多余的牛奶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呀,”丈夫说,“我不允许你再有这种送人牛奶的念头!为了防止你背着我给你姐姐送牛奶,我要把家里的坛坛罐罐全都砸了!”他说着就动手砸了起来。
这时,他们的一位邻居来访,看见这种情况,就好奇地询问缘由。得知情况后,这位邻居就操起一把扫帚,跑出屋外,对着空气胡乱地挥舞起来。
“你这是干什么呀?”这对夫妻不解地问道。
“我要把你们家的奶牛赶走!”邻居说道,“它们吃了我们家的黄瓜。”
“吃了你们家的黄瓜?”这对夫妻十分气愤,“可是,你们家连长黄瓜的地都没有!”
“我会有一块地的,”邻居说,“有了地之后,我也会种黄瓜的。”他说着又继续挥舞起手中的扫帚。
这时候,这对夫妻才明白了邻居的用意,不由得满脸通红。
有研究者说,我们所忧虑的将来的事情百分之九十都不会发生,所以我们应该立足于现在,多做些有益的实际工作;对不会发生的事情瞎操心,既愚蠢又很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