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67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2025年11月19日企业热点新闻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本报讯(记者吴铎思 通讯员张桂花 赵夕彤)日前,在新疆昌吉220千伏昌吉变电站,昌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值班员高伟、杨子豪将该中心自主研制的端子箱新型加热驱潮装置安装在110千伏设备区断路器端子箱内,并成功运行。该端子箱内6个加热驱潮装置同时启动后,箱内热风加速循环,在5分钟内便使端子箱达到设定温度值,解决了箱内线路在冬季内外温差下容易受潮产生凝露的问题。

端子箱是室外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与室内保护装置、测量控制、通信装置联系的中间环节,箱体内部合适的温湿度环境是保证电力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受温度变化影响,室外箱体内部容易出现凝露现象,可能导致端子排螺栓和连接垫片发生锈蚀,进而引起二次端子接触不良、保护柜拒动、误动,甚至导致电网系统发生安全事故。对此,2021年1月,昌吉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中心依托伏安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创新攻关小组,聚焦西北地区变电站室外端子箱箱体凝露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小组成员深入变电站工作现场面向变电站值班员开展调研,了解箱体运行维护中的相关问题和需求。2024年,经新疆电科院成果鉴定,端子箱新型加热驱潮装置技术成熟度达5星,可有效抑制变电站各类箱体的凝露现象,但同时提出装置存在安装烦琐、接线复杂等问题。

目前,端子箱新型加热驱潮装置已加入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在新疆50余座变电站推广应用,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海外发明专利授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本报讯 (记者邢生祥 通讯员焦玉娟 刘伟)“李师傅,您近几天血压偏高,建议您及时调整降压药剂量。”近日,在青海油田采油五厂“健康小屋”,医生寇学芬指着健康检测一体机的屏幕向集输工李艳细致讲解。

针对一线职工高原疾病多发、医疗条件不足等问题,青海油田推进健康企业建设,打造“健康小屋”。小屋配备健康检测一体机,能监测血压、血氧等12项健康指标,检测数据异常时,系统自动预警并将数据同步至健康管理平台,医生可实时查看并制定干预方案。截至目前,油田已建成“健康小屋”27座、健康角69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由于作业空间狭小,日常咱们在轨座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前后轨座对齐,轨座与脱水筛角钢梁接触面清理干净,确保轨座与角钢梁贴严实!”在首钢矿业大石河铁矿裴庄产线,职工创新工作室骨干成员贺召辉正在现场进行实际教学培训。

近日,首钢矿业大石河铁矿裴庄作业区以脱水筛网轨座更换为切入点,将设备维护与岗位培训深度融合,为夯实岗位实操能力创造条件,以实际行动确保产线设备运行效率再提升。

“脱水筛作为湿砂脱水、脱泥的关键设备,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产线流程的连续性和产品质量。然而在日常生产中,筛网轨座因长期受物料冲击和振动影响,极易出现磨损情况,从而导致筛网松动甚至脱落,更换轨座需要两名维修人员协同作业,耗时约30分钟,过程中存在作业强度大、技术要求高等难题,直接影响了现场生产安全与效率。”贺召辉介绍说。

面对这一难题,裴庄作业区主动作为,深入践行“操检合一”,组织岗位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共同参与设备维护。作业区现场开展脱水筛轨座更换教学实操,详细讲解M16螺栓紧固要点、轨座安装标准及常见故障判断方法,并指导操作人员亲手完成拆卸、更换与调试全过程。通过“边干边学、以干促学”的方式,不仅将更换时间有效缩短,更使一线岗位掌握了关键设备的维护技能,真正实现“会操作、懂维护、能处理”。

“‘操检合一’是大石河铁矿裴庄作业区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岗位复合型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依托培训机制构建,新举措也为后续设备自主维护、降低外委依赖程度以及提升产线本质安全水平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大石河铁矿裴庄作业区党支部书记、区长孟令鹏说。

“下一步,大石河铁矿将聚焦产线经营生产中的难点与痛点,以多形式、更务实的现场教学与技能练兵为关键,着力打造出一支一专多能、协同高效的高素质产线队伍,为产线高效、安全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发展动能。”大石河铁矿矿长助理刘宏伟说。(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 通讯员 任宏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7日,武田中国宣布其设立于四川成都的武田中国创新中心(简称“TCIC”)正式投入运营。TCIC是武田数字化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田首个将同步推进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开发与落地应用的创新中心。

TCIC以推动数字医疗创新为使命,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全面提升武田中国的数字化创新能力,使数字技术深度融入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同时,TCIC聚焦开发数字医疗产品与解决方案,致力于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加全面且个性化的治疗体验。此外,TCIC还将深度参与由武田中国和多方共建的“数智医疗创新共同体”建设,与业务团队共同推动数字医疗创新成果的规模化应用与商业化落地。

据悉,自2021年创立武田中国创新孵化器“T-Spark”以来,武田中国持续招募、培育、验证和孵化高价值的本土数字医疗创新解决方案。截至2024年,已吸引240余家初创企业参与,累计有20多个创新方案入选概念验证阶段。(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姬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我们以聚焦一流建设目标、锻造一流政治素质、营造一流成长环境、锤炼一流工作作风、创造一流岗位业绩为目标,推动建设‘五个一流’工程应急救援产业工人队伍。”日前,安能重庆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能重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不断建强工程应急救援产业工人队伍,形成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造、敢担当讲奉献的队伍。

据介绍,安能重庆公司由武警水电第八支队转隶组建,是重庆市减灾委、防指、地指成员单位,重庆市灾害事故工程抢险救援队、重庆市房屋市政工程应急救援队挂牌单位,国务院国资委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创建企业。

近年来,该公司高标准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强化主人翁意识,激发创业激情,提升综合素质,维护合法权益,增强员工成就感。在重庆工程应急救援领域,由安能重庆公司创立的“桐心聚能”“菜籽红心”“同心蓄力”等党建品牌颇具影响力,彰显出该公司在一流政治素质方面的锻造力。

此外,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活动成为职工队伍技术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据了解,该公司先后获评应急管理部三等功2人,各类表彰220人。截至目前,获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省部级工法2项、企业工法3项、软件著作27项、发表论文论著40余篇、主参编各类技术标准8项。获评国家级QC质量成果1项、省级QC质量成果5项。(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黄仕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5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举行的“创新加速气候行动,携手共创绿色未来”主题活动上,隆基正式对外发布其《2024-2025隆基绿能气候行动白皮书》,提出“到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

“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场需要全球协作的系统工程,企业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体现在对地球家园的贡献中。”隆基创始人李振国提出构建开放创新生态、推进能源公平可及、深化全球合作机制、完善绿色发展政策四点倡议,呼吁全球各界从“承诺走向落实”。

隆基在本次白皮书中进一步明确其阶段性目标:到2030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较2020年下降60%;范围三排放强度下降52%。公司承诺在2030年前完成全部生产经营场所充电设施覆盖。

据悉,2024年隆基运营碳排放总量为3,184,782吨二氧化碳当量,因业务规模扩张虽较2020年增长23.8%,但较2023年峰值下降37%。其中,范围一排放下降8.0%,范围二排放下降37.0%,显示公司在能效提升与绿电替代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2024年,隆基共实施477项节电技改项目,预计年节电4.26亿度,相当于减排25万吨二氧化碳。集团整体电单耗同比下降10.7%,各制造环节,单晶、切片、电池、组件的电单耗分别下降4.27%、13.6%、26.0%与19.1%,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隆基2024年使用可再生电力47.46亿度,占总用电量的47.5%,较2020年提升5.7个百分点。公司计划在2027年、2028年分别实现70%与100%可再生电力使用。

目前,范围三排放占隆基全价值链排放近90%,是净零目标的关键战场。2024年,其范围三排放总量达273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其中外购商品与服务占84%,主要来自硅料、铝边框、玻璃等原材料。

为降低上游碳足迹,隆基推出“供应链绿色伙伴赋能计划”,推动50家供应商开展碳核查。在物流环节,公司通过“陆改水”“海铁联运”等方式提升多式联运比例,2024年成品运输中低碳运输占比达79.3%。

在产品层面,隆基持续推进碳足迹认证与低碳设计。2024年,其硅片、组件及氢能产品共获得53项碳足迹认证。其中,Hi-MO9组件碳足迹已降至350kgCO₂e/kW以下,获得法国、韩国及EPD等多国认证。

技术方面,隆基单晶硅电池转换效率达27.81%,晶硅-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达35%,双双刷新世界纪录。搭载HPBC2.0技术的Hi-MOX10组件量产效率达24.8%,再创全球组件量产效率新高。(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蒋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近日,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协会传来消息,由中铁四局安徽中铁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材料公司)完成的“高稳定性早强液体速凝剂系列产品研发、产业化及工程应用”项目,正式通过了权威科技成果评价。经行业专家与协会鉴定,此成果的性能指标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决定产品应用极限的“负温稳定性”指标,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早期市场上的液体速凝剂普遍存在稳定性差、回弹量大、水泥适应性差以及早期强度不够等问题,影响混凝土施工质量,造成原材料浪费。直面这些行业痼疾,材料公司研发中心团队意识到,没有一种“万能钥匙”能打开所有的锁。

他们针对复杂多样的施工需求,在3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优选合成原材料,调整工艺和配比,从实验室合成到中试,再到试生产,累计500余次试验,解决了低温稳定性等一系列问题,成功锻造出三把特性鲜明的“技术钥匙”:一是普适型速凝剂,足以应对大多数施工环境,成本优异、适用性强是应用广泛的“主力队员”;二是磷酸体系速凝剂,主打低温环境的产品稳定性和性能,为冬季施工提供了坚实保障;三是低碱无氟的早强型速凝剂,能够大幅提高混凝土的早期强度,为抢险救灾等紧急工程提供有利条件。

目前,该系列成果已在全国布局20余条产业线,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通过举世瞩目的高原铁路、成渝中线、渝昆高铁等国家战略通道的建设应用数据表明,混凝土回弹率得到了有效控制,喷射混凝土损耗控制在10%左右,更显著改善了隧道中作业环境,系统性地提升了我国喷射混凝土技术的整体水平,保障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安全、质量和效率。

据统计,2023年至2024年间,这三类速凝剂已累计供应超过23万吨,服务于全国40多个重点工程,是国产高端速凝剂对进口产品的强力替代和对行业短板的精准补齐。(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许尧 刘赫 记者 甘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11月18日,我国首个采用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这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建设能源强国”重大部署后首个全面启动建设的核电项目。

山东招远核电项目位于烟台招远市张星镇,是中广核在全国布局的第十个核电基地,规划建设6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庞松涛表示,该项目是中广核积极融入山东能源发展规划、梯次打造核风光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的关键项目,将持续助力山东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据了解,项目全部机组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500亿千瓦时,可满足约500万人口的年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等效每年减少标准煤消耗约152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620万吨,环保效益相当于植树造林超11万公顷。

在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山东招远核电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喻向东向记者介绍:“项目最显著的特点是配置了高达203米、淋水面积为16800平方米的高位收水自然通风冷却塔,首次将二次循环冷却技术应用到了‘华龙一号’机组上。”他进一步说明,冷却塔将核电站常规岛的直接冷源由大海变为大气,依托大气热阱带出常规岛热力循环余热,海水仅作为补充水源。这一设计不仅实现了冷却水的循环使用,还大幅降低水头和能耗,最大程度降低飘水率,有力保障了冷源安全。采用该技术的招远核电,拓宽了核能项目开发空间布局,将为我国核电建设开辟新路径、提供新经验。

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亚璋在发布会上对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创新价值作了详细解读。他表示,高位收水自然通风冷却塔凭借自身蓄水量,在失去厂外补水的特殊工况下,仍可确保机组连续运行不少于2小时,为极端情况下机组安全稳定退出预留“缓冲带”。此外,项目还首次为“华龙一号”配置核级机械通风冷却塔,其自备大容积水池可在失去补水情况下,为反应堆提供不少于30天的冷却能力,进一步强化核岛冷却保障。二者协同构成“自然+机械”的二次循环冷却技术体系,构建起覆盖“常规岛-核岛”的全面冷源保障系统。

创新冷却系统的落地,离不开高质量的建造支撑。承担冷却塔施工任务的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长期深耕超大型高位收水自然通风冷却塔建设。“项目冷却塔建造采用哈蒙Ⅲ型冷却塔筒壁电动爬模、‘123’机械化立体施工和环基人字柱筒壁与塔芯结构‘双主线’同步施工等技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提升施工效能。”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建明表示,将充分发挥在高位收水冷却塔建设领域的技术和经验优势,高质量推进招远核电项目冷却塔建设。

在施工一线,创新理念已深入项目建设的方方面面。据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亚璋介绍,施工团队按照“一机一策”的精准策略,针对性地策划了钢衬里全模块化施工、主管道自动焊机等36项先进建造技术方案,全面覆盖核心厂房和重要设备,系统提升建造品质与工程效率。同时,智慧工地3.0、数字沙盘、无线测温等数字化应用同步落地,为关键工序提供实时监测与全过程留痕,构建起可视、可控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在自动化施工方面,中核华兴作为项目主要施工单位之一,也带来了创新突破。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博介绍,项目一期工程采用了集成化智能模板加工系统,在核电行业内首次实现木模板无人化、智能化生产。此外,通过智能钢筋加工车间、预埋件“积木工厂”自动化生产线等自动化、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将更多工序前移至工厂和模块生产环节,显著提升结构成型质量与施工效率,推动核电建造从“传统施工”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

除了发电与建设,核能的综合利用也是项目重点推进方向。喻向东透露,招远核电正积极谋划核能综合利用,融入山东省胶东半岛清洁供暖一张网建设,助力北方清洁供暖和生态环境改善。项目一期工程核能供暖按照“同设计、同建造、同投运”方式推进,单台机组每小时最多可提供约1000吨蒸汽,供暖面积超1500万平方米,供暖范围可覆盖招远市及周边县市。未来随着工程建设的平稳平顺推进,项目还将持续拓展工业蒸汽、核能制氢、海水淡化等核能综合利用场景,为区域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查看全部
初冬的清晨,寒气渐浓,而新修缮的班组活动室内暖意融融。8点10分,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北化研究院集团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化工四厂各班组员工身着统一工装,精神饱满、整齐端坐,专注聆听班组长布置当日任务、提示安全风险,反复强调按章操作的要领。

墙面上,“存在安全隐患的21种人”的宣传看板醒目,每一句警示都像是一位严肃的安全员,时刻提醒着在场的每一位员工。

这个看似平常的班前会场景,如今已成为银光集团以班组为阵地,推动规矩意识落地生根、筑牢安全生产防线的生动缩影。

从前,站立式“面对面”交接班是银光集团班组管理的一个传统。从今年10月份起,化工四厂为解决三个班组能够“坐下来”同时开班前会的场地难题,积极协调改造闲置区域,精心打造出符合“职工小家”标准的活动室。这个看似简单的改变,不仅让班前会有了固定阵地,更让规矩意识在基层班组找到了扎根的沃土。

“班前会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却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也是规矩意识培育的重要阵地。”化工四厂“大学习班组长”李明阳介绍,今年以来,银光集团自上而下推动规矩意识建设,营造纪律严明的安全生产氛围。银光集团总经理及班子成员每月深入基层,参加联系班组的班前会,现场督导新修订的《班前班后会实施细则》与《连续作业岗位交接班管理细则》的落实情况。这种“以上率下”的工作方式,有效推动了各项管理要求直达班组末梢。

规矩的建立,不仅需要形式上的固化,更需要内心的认同。在化工四厂工作20年的李师傅,对银光集团梳理的“存在安全隐患的21种人”深有感触:“‘自以为是的固执人’‘凑凑合合的懒惰人’,这些画像既形象又深刻,就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能够时时对照反思,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据了解,银光集团前期推出了《银光集团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并提炼“存在安全隐患的21种人”作为反面警示教材。自10月起,全员通过班前班后会开展学习与自查自纠。入职不久的年轻员工小陈对此深有体会:“作为‘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我深知自己最容易因经验不足而出错。现在每次开班前会,看到墙上‘21种人’的宣传板,就像有师傅在身边时时提醒,告诫自己必须时刻严守规矩、规范操作。”(工人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贾敏 记者 康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