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00 | 查看全部
别回头
时间:2015-06-22 作者:未详 点击:239次

  带女儿上电视访谈节目。
  
  “如果发生大地震,你被压到了,女儿想救你,但是眼看房子要垮,你会怎么做?”主持人问我。
  
  “我会叫女儿快跑!快跑!别管我!”
  
  主持人又转过去问女儿:“这时候,你会听你爹地的话,头也不回地快逃跑,还是留下来?”
  
  “我会头也不回地跑。”女儿说。现场的观众都“啊”了一声,却见女儿幽幽地继续说,“我会跑,但是我会一边跑、一边哭、一边喊‘爸爸我爱你’!”
  
  我一下子湿了眼眶:“对的!孩子。回头只会使你伤心,回头只会拖累你的脚步。如果有那么一天,别管爸爸!向前跑,别回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02 | 查看全部
 三年后,阡陌再次站在纳木错湖边,看湖水湛蓝,听微风过耳,她以为那个叫北风的男人终究会回来找她,就像他从西藏追随她去了那个江南小镇一样。可是他始终没有来。他的身影每天都在她的心里晃动,所以,为了一个男人的记忆,她再次来到纳木错。
  
  千年雪山,千年湖水和三年前的风景,三年前的人。
  
  阡陌慢慢走向湖边那棵老树。三年前的那次疗伤之旅,阡陌曾当着北风的面,将自己的心事与祈祷原原本本塞进去,然后糊上泥巴封起来。当时,北风就站在她的后面笑,眯着眼睛,像看小孩子表演。
  
  现在,她要把那个愿望取出来,换另一个。
  
  三年的风霜,老树依然挺拔。三年前北风在眼前出现的时候,她正一门心思躲在对武清的思念里,如今,她又陷入对北风的沼泽。
  
  原来,心,只是藏在躯壳里,却有着自己的灵魂。
  
  阡陌的手颤抖起来,她果真摸到一卷纸,纸张清脆。拈起来,她的心便猛然缩紧,全身的血液哗啦一下回流,汹涌──那纸上,分明是北风的字迹。
  
  茫然间,仿佛听到他在细语,他说他愿意离开,帮她去寻那个叫武清的男人;他说,也许,某一天,你还会想起我,想起纳木错,那就三年期限吧,我也要过俗世日子,每一年,我会到这里给你写信……如果你不来,爱便去……
  
  她觉得自己疯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12 | 查看全部
对胖子好一点
时间:2015-06-22 作者:未详 点击:144次

  朋友在安卡拉工作,没几年当上了一个中层领导,着实风光,他叫我去土耳其游玩。朋友先带我在公司走了一圈,到了吃饭时间,他拿了两个餐盒,拉着我飞一般冲向食堂,那速度比刘翔差不了多少。我想,你一个中层领导,公司为何不给开个小灶,或是单独到外面吃?
  
  后来才知道,安卡拉很多公司都是大企业小食堂,一到饭点,员工就像冲锋的战士一样杀向食堂。人多了自然要排队,朋友是中层领导,也得老老实实杵在那里干等。吃饭的队伍可谓“又粗又长”。忽然,我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几个人为一个中年胖子让了道,叫其先买饭。
  
  我想,那个胖子有几分官样,怕是有比朋友更高的职位。可一打听才知道那胖子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也不是老板的小舅子之类的,别人为其让路只是因为他胖!
  
  我一脸错愕,给胖子让路?朋友给我解释:“大公司小食堂,排队吃饭非常拥挤,属于每个人的空间本来就小,一个大胖子能占到两三个人的位置,会让队伍更加拥挤,所以大家让他先打饭,这样队伍也就变得‘苗条’一些,有利大家提高吃饭效率。”
  
  朋友告诉我,在安卡拉,排队还有其他一些小规则,比如,如果大家没有太急的事,可能会给情侣让路!因为年轻情侣正在享受浪漫,大家为何不替他们节省时间去接受爱的淋浴呢,要知道,人都有年轻浪漫的时候。当然,如果队伍中有老年夫妻,大家就会自动为老人的夕阳红让路。
  
  给胖子让路,是为效率,是谓“理”;给情侣让路,是为了爱,是谓“情”,这也就“合情合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12 | 查看全部
 最后一封信上的地址标的,是半年前……
  
  阡陌觉得自己是飞着的,她手里拈着那些长长短短的句子,顺着地址飞啊飞,向他的身边……
  
  她奔赴千里找到他的时候,他正携了新娘子的手,穿过喜乐,走过红地毯。
  
  她终究是超过了他等待的期限。
  
  有时候,时间的洪荒中,早了一步,或者晚了一步,便是水流风去,各自人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23 | 查看全部
平庸之恶
时间:2015-06-23 作者:未详 点击:143次

  这是一堂高一理科班的历史课,这堂课要讲“二战”爆发的原因。当学生们走进教室时,魏勇正在播放“二战”时著名的德国歌曲《莉莉·玛莲》,缠绵悱恻的女声倾诉着姑娘与恋人的离别之情。那种从黑胶唱片上转下来的老歌声,很容易将人的思绪带回从前。魏勇喜欢用纪录片、历史图片、录音等素材辅助授课。因为他涉猎广泛,所以他总能找到有意思的素材,让学生在上课时找到“穿越”回历史现场的感觉。
  
  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学生们很容易从教材上找到一些约定俗成的说法: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要反抗《凡尔赛和约》的过度制裁;德国遭遇经济危机需要转嫁矛盾,等等。这些都是历史考试时的知识点。
  
  魏勇放了一段纪录片,那是“二战”前希特勒在万人集会上的演讲。他充满激情的手势和话语,诉说着德国人的痛,鼓舞着德国人奋起,台下人头攒动的德国民众热泪盈眶,近乎疯狂。
  
  魏勇用这样的素材让学生们明白,一个在后人眼中十恶不赦的魔头,为什么在当时会赢得万人拥戴。
  
  他接着请学生们思考:“如果你们是当时的德国人,你们是否支持发动战争?”已经“入戏”的学生们分成了两派:一派主战,因为“富贵险中求,打一仗说不定日子能变好”;另一派反战,因为“很可能打输,日子更不好过”。
  
  魏勇笑着说:“你们的回答使我深深地感觉到,一旦你们走上社会,你们也可能成为战争爆发的土壤,因为居然没有人去考虑战争本身应不应该发生。”
  
  “我们中国现在也缺资源,照理我们也应该去打一仗,侵略几个国家,抢点资源,这样做行吗?”他渐渐严肃起来。
  
  “‘二战’后德国不打仗了,他们制造世界一流的汽车,用贸易的方式不也富裕起来了吗?什么叫文明?是不是就是远离丛林法则,解决矛盾的方式不那么暴力?各位,这是不是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一连串疑问中,关于“二战”爆发的原因的思考告一段落。
  
  接下来,魏勇给学生们看了东条英机在远东国际法庭上自我辩护的影片。在黑白影片中,这名中国人熟悉的战犯语气淡定地陈述着日本参战的理由:“如果不进行战争,帝国的生存就会陷入危机……要把东亚各民族从白人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
  
  魏勇说道:“每个发动战争的国家都认为自己是正义和高尚的,所以人们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上战场。”
  
  原本嬉笑的学生们开始渐渐安静下来。
  
  接下来是一个测试,学生们被告知:“假设你是一个叫汉斯的德国人,在集中营做看守,现在要你在一份处决犹太人的命令上签字,你签不签?”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签”,理由大都是:“我不签也会有别人签,反正他们会死,可是不签的话,我的命运就不好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30 | 查看全部
深海的色彩
时间:2014-12-08 作者:未详 点击:133次

  你可能在上海附近见过混杂着泥沙的黄色的海;你也可能在青岛见过因为很多浮游植物而呈现绿色的海,不过我想大多数人对于“海的色彩”这个话题,第一反应还是“蓝色”。为什么是“蓝色”?海真的是蓝色的吗?
  
  要解答这个问题,就让我们先来看看光线在水中的传播吧。当阳光照射在海面上时,红光、橙光这些波长较长的光,基本上就是直接一头扎进水中,勇往直前直至被完全吸收。而蓝光、紫光这些波长较短的光,却是只要稍微碰壁,就会向四周散射或者反射回来,只有少量会被吸收。我们看到的大海的蓝色就是这些被散射和反射回来的蓝色光。另外,红光、橙光、黄光这些长波长的光能量较低,它们能穿透海水的距离很短,到水深100米处就被吸收得差不多了;而绿光和蓝光的能量比较高,也就能穿透更多的海水,到达大约水深200米的地方。所以海水越深,我们看到的蓝色也就越深。
  
  但是这些反射到我们眼睛里的蓝光蒙蔽了我们,让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由于大多数的光线无法穿过比200米更深的水域,所以,在我们所能看到的蓝色以下,还存在着一个更为广阔的幽暗世界,那,就是深海。
  
  地球上的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甚至深达10911米,就算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米)填进去,也还差2000多米无法将其填满。然而,这占到海洋总体积85%的巨大空间,却长期以来处于被忽略的状态。事实上,如果考虑到深海占据了海洋的大部分,我们应该说“黑色的大海”比“蓝色的大海”更加确切。
  
  不,我们也不能就此说深海就是全然的一片漆黑世界。就像宇宙空间存在着众多发散着光芒的星辰一样,深海也闪烁着星星点点的光芒。那是什么?请别忘记,地球是一个充满了生命奇迹的星球。深海也同样如此。这一广阔的空间是地球上最大的生物栖息地,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储存库。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知的动植物种数是约200万种,而据估计,深海中可能还有1300万—3000万个物种尚待我们发现。而这些生物的色彩,也构成了深海色彩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水深200米以下那些生物的色彩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36 | 查看全部
海是藏不住的
时间:2015-06-23 作者:未详 点击:136次

  我6岁的时候,才第一次看到海,虽然我是在海边长大的孩子,而且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海员。
  
  那次看到海,是在去外祖母家的路上。沿着乡间的小路,跟在母亲的身后走,我总感觉路边的甘蔗林里传来明晃晃的亮光。我趁母亲不备便往那里跑,这才看到了海。
  
  追过来的母亲生气地说:“你父亲不让你看海,就怕你觉得好玩自己就跑来了,担心你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其实父亲担心的不仅是这个。回到家里,我父亲郑重地对我说:“我小时候就是老觉得在海边好玩、在船上生活好玩,这才过上现在的生活。但在海上工作太辛苦了,我希望你好好读书,将来不要再从事海上的工作。”
  
  东石,我生活的这个小镇,或许有太多像我父亲那样的人。十几年来,镇区发展的趋势一直往反方向滋长,整个小镇在集体逃离那片曾带给他们乐趣和磨难的海洋。然而这片试图被父母藏住的海,却因父母的禁止越发吸引我。
  
  再次去外祖母家的路上,我突然放开步子往甘蔗林那里冲。母亲气恼地追我,把我追急了,我竟“扑通”往海里一跳,海水迅速把我淹没了,那咸咸的海水包裹着我,把我往怀里搂。这海水之上那碎银一样的阳光铺满我的瞳孔,让我陶醉。等我醒来的时候,我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
  
  海是藏不住的。父母因为自己曾经受过的伤痛和对我的爱护,硬是要掩饰。我听到海浪声,以为是风声;闻到海腥味,以为是远处化工厂的味道。然而,那庞大的东西一直在起伏着,而且永远以光亮、声响在召唤着我。我总会发现,而且反倒因为曾经的掩饰,我会更加在意它,更加狂热地喜欢它。
  
  那次溺水之后,父亲突然带我去航行。
  
  那真是可怕的记忆,我在船上吐得想哭,却没力气哭出声,我求父亲让我赶紧靠岸。从那之后,我不再疯狂地往海边跑,但也没惧怕海,我知道自己和它相处的最好方式是什么。那就是坐在海边,享受着海风亲昵的抚摸,享受着包裹住我的庞大的湛蓝和那种即便一个人也不觉得孤独的安宁。年龄更大一点后,我还喜欢骑着摩托车,沿着海岸线一直兜风。
  
  海藏不住,也圈不住。对待海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每个人找到自己和它相处的方式。每片海,都沉浮着不同的景致,也翻滚着各自的危险。生活也是,人的欲望也是。
  
  以前以为节制或者用自我的逻辑框住,甚至掩耳盗铃地藏起来是最好的方法,然而,无论如何,它终究永远在那里躁动地起伏着。
  
  我期许自己活得更真实也更诚实,要接受甚至喜欢自己身上起伏的每一部分,这样才能更喜欢这个世界。我希望自己懂得处理、欣赏各种欲求以及人性的各种丑陋与美好,找到和它们相处的最好方式。我也希望自己最终能把这一路看到的风景,全部用审美的笔触表达出来。
  
  我一定要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距离,找到欣赏它们的最好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40 | 查看全部
 无色
  
  在一个没有隐蔽所可供躲藏的地方,最简单的隐藏策略就是把自己变成透明的。大量的动物都想方设法把自己变得更加透明,让别人难以看见。比如玻璃章鱼,全身上下惟一不透明的地方就是它的肠道。而这些肠道总是维持垂直,让其制造出的阴影减到最少。
  
  而对于一些无法变得透明的部位,一些生物会使用一项叫做“发光消影”的技术,用生物光来消除不透明部分的阴影,通过调整发光器的亮度,它能把自身体色调到与周围环境的光线亮度一致,这也能起到“透明化”的作用。这项技术对于那些在不同水层间上下迁徙的深海生物尤其有用,能让它们不论是在明亮的海水上层还是幽暗的海水中层都能游刃有余。银斧鱼和圆罩鱼是使用这项技术的个中好手。远在人类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飞机上利用这项技术之前,它们就早已将其利用得炉火纯青了。
  
  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句话在生物界中可谓屡试不爽。捕食者总有相应的策略来对付猎物的小伎俩。——某些鱿鱼戴着偏光镜,可以看到那些几乎完全透明的生物;也有一些动物戴着黄色滤镜,这会让对方的发光器呈现绿色从而暴露行踪。
  
  红色
  
  海洋中水深200米—1000米的地带被称为“微光带”,光合作用在这里已经无法进行。但仍然存在白天和黑夜的分别。很多生活在这里的生物都是红色的——由于不存在可以把红色反射出来的红光,它们看起来就是黑色的,这让它们得以完美地融入环境之中。
  
  为什么不干脆变成透明的?有时候不透明也很有必要。比如说一种最近才发现的水母,它的胃是深血红色的,目的是为了掩盖它吃进肚子里的生物所发出的生物光,不让自己在大块朵颐之际变成其他生物的猎物。
  
  同样,捕食者也针对这些红色生物开发了相应的秘密武器。比如巨口鱼,它能用发射红外光的方法,去照亮这些本应消弥于黑暗中的红色生物,让它们再无所遁形。由于大多数的深海鱼类对红光都不敏感,这些发出红光的捕食者能够得以悄悄接近猎物而不被其发现,它们简直就像戴了夜视镜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52 | 查看全部
 蓝色
  
  水深1000米以下,就再没有任何光线可以穿透进来了。由于捕食、防卫和吸引配偶的需要,很多生活在这里的生物都会发出蓝色的生物光,为什么呢?想想我们刚才说的内容就知道了——因为蓝光是在海中能够传得最远的光,当然发蓝光效果最好啦。也因为如此,这里的大多数生物也都只能分辨出蓝光。
  
  显眼的蓝色可以成为很好的报警讯号。环礁水母在受到惊扰的时候,身上会像放焰火一样发出一圈圈闪亮的光芒,其亮度可吸引100米外的掠食者的注意。这种焰火表演就像警铃一样,足以把接近它的生物吓一大跳。不想被随后赶来的捕食者吃掉?那还是赶紧溜之大吉吧。
  
  黑色
  
  在一片漆黑的大背景下,把自己的体色变成黑色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几乎和变成透明具有一样的效果。有好几种鮟鱇和章鱼是近乎黑色的,也就不那么奇怪了。也有很多生物采取的是将透明与黑色相结合的策略,比如黑水母:除了透明的凝胶组织以外,它还有一个深黑色的绒布状伞膜,两者的配合让它成了一个像黑洞一般的物体,能吞噬所有触及它的光线。
  
  另一个值得说说的动物是凸眼玻璃乌贼。它遇到敌害的时候,首先采取的策略是通过往体腔里注水的方法,让自己变得透明。如果这招没有效,它才采用乌贼通常采用的墨汁策略,只不过一般乌贼喷墨汁是往体外喷,而这种章鱼却是往自己肚子里喷,喷墨汁的结果就是让自己整个变成黑色,隐入漆黑的深海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11:58 | 查看全部
难忘太空生活的55个昼夜
时间:2015-06-23 作者:未详 点击:97次

  玛莎·埃文思,美国宇航局前宇航员,其太空飞行经历充满神奇的色彩,她执行过多项任务,于2010年11月正式退役。
  
  当你离开地球家园时,所受到的那种情感上的冲击是无法预测的。你低头俯瞰地球,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在地球上了,这种场景令人震撼不已。我先后执行过美国宇航局的5次航天任务,总共在太空中度过了55天。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进入太空飞行并不仅仅是一个令人震撼的瞬间,那种感觉既非常神奇,又无比平淡。它拥挤嘈杂,偶尔使人不舒服。在太空中旅行,至少用我们今天这样的方式进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刺激,却有着难以抵御的巨大诱惑力!
  
  完全可以想象,当你在发射塔顶部坐着,身体下方堆积着3万多千克易爆的火箭燃料时,你该有多么紧张和忧虑。但实际上在你进入航天飞机等待发射的两个小时里,并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许多宇航员只好打个盹儿来消磨时间。在飞行系统接受数千项发射前的检查期间,你如同一袋土豆似的被安全带绑在座位上。有时你不得不醒来回应地面指挥中心的询问,回答“知道了”或“明白”。但发射本身完全是另一回事,用8。5分钟从发射台到轨道,然后全程加速,达到2。8万千米/小时的轨道速度。
  
  适应零重力状态
  
  事实上,一旦你进入轨道,随之而来的零重力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因为没有重力,体液朝头部涌去,让人体从根本上来了一个翻新改造,肚子变得扁平,觉得身体被拉长了,因为你长高了2。5厘米~5厘米。
  
  然而零重力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随着体液流向头部,你的头会痛得很厉害。身体在头几天需补偿损失的1升液体,因为我们基本上用不断撒尿的方法使头痛感消失,很多人会想呕吐。要使自己觉得更舒服,其中的一种办法是设法恢复“上下”的感觉,使自己的视觉系统确信“上”就是头部所处的位置,“下”则是脚所在的地方。当你能够这样做时,你就可以逐步适应零重力的状态。每经历一次太空飞行,这种对零重力的适应性就来得更快一些,因为身体会记住在太空中出现过的状况。等过几天胃部最终平息下来时,你才会开口问:“午餐吃什么?”
  
  在任何一次太空飞行中,我吃得都不是很多。即使在地球上,我的饭量也不大,食物在太空中的味道变得与在地球上的味道完全不同。我曾经随身带了一块很大的巧克力,但吃起来感觉味道像蜡一样,很令人失望。但你不是为了品尝美食去太空的,无论是在航天飞机还是在国际空间站里,都没有办法做饭。太空食品都已经事先被煮熟,然后再进行冷冻干燥或真空包装。食用前加一点水,再放进烤箱预热。或者像军用速食食品一样,是一种热稳定食品。机舱里没有冰箱,无法保鲜食品,因此,在航天飞机上执行任务的初期,我们不得不尽可能地吃新鲜食物,通常是苹果、橘子和葡萄柚等水果。
  
  奇特的睡觉方式
  
  太空生活中最奇特的经历之一是睡觉,而这在地球上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在航天飞机里,你可以将睡袋捆绑在墙壁、天花板或地板上。只要你喜欢去哪里睡,你就可以在哪里睡,就像露营似的。睡袋上设计了两个袖孔,你可以从中伸出手臂,拉起睡袋的拉链,接着将围绕身体的魔术贴扎带拉紧,使自己感觉被裹住了一样。然后你用另一根魔术贴扎带将自己的头部捆绑在枕头上—说是枕头,实际上就是一块泡沫,可以起到放松脖子的作用。如果你没有把手臂放进睡袋里,它们就会在你面前飘动。有时候早上醒来看到一只手臂在眼前飘动时,你心里会想:“哎呀!这是什么东西?”直至你意识到,原来它是自己的手臂。
  
  在执行航天任务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睡在气闸舱里,它位于航天飞机乘员舱的中层甲板舱内。因为不进行舱外活动时,没有人会在那里工作,所以,气闸舱就像是我的私人卧室。它也是航天飞机里最冷的地方,温度只有20℃左右。我睡觉时自有办法,将手臂放进睡袋中,并且身上穿4层衣服。有时我会把一袋食物放进烤箱里,待加热后,将它像热水袋一样扔进睡袋里。在我进行第5次航天飞行的最后两个晚上,我把航天飞机的飞行甲板定点为睡觉的地方,将睡袋捆绑在位于飞行甲板顶部窗口下面的位置。航天飞机飞行到一定位置时,地球会出现在窗口,醒来后我惊讶地发现,整个世界赫然展现在自己面前,而且在那一瞬间,就只为我一个人。
  
  轻松的太空旅行
  
  在我看来,太空飞行最令人吃惊的事情是让人十分放松。当你在地球上时,你几乎无法切断和外界的联系,人们可以随时找到你。然而一旦置身于太空,你就能够真正做到远离人世了。你可以和地面进行通讯、发送电子信函,却没有太多需要排解的生活烦恼,比如说,有没有付清账单,有没有喂狗。我觉得这些日常琐事都停留在大气层里了,自己彻底从地球上解放出来。但是等我们返回地球时,所有的世俗琐事就会重新纠缠于身。
  
  对于进入太空,我从未有过腻烦。每次回到地球时,我也从来没有极好的感觉。我的内耳在返回时会因为重力而变得不可思议的敏感。内耳能让人在地球上保持平衡,而它在太空期间基本上是关闭的。平衡感在刚刚回到地球时会消失,因此,每次回到地球,我都必须重新学习怎样在重力场里走路。如果我转动头部,我就会跌倒。在太空飞行时未使用的肌肉需要重新活动起来,以便帮助我掌握行走、站立和拿东西等日常动作。我可能需要用数天或数周的时间进行锻炼,才能够重新适应地球上的生活。
  
  太空生活充满艰辛但又令人兴奋,它非常可怕但又有说不清楚的吸引力。我真希望能马上回到太空中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