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4:53 | 查看全部
 2009年,伦敦副市长伊恩·克来蒙因被查出在2008年11月时谎报一张商务餐饮发票而被迫辞职。2008年,时任市长利文斯通的一个顾问,被爆料2007年11月在公务出访阿尔及利亚商谈伦敦市政府是否能为当地青年人提供英国寻根活动的资助时,被安排免费入住了200英镑一晚的海滨度假村。她事后不但没有上报其“超标”待遇给监督部门,更在媒体爆料后抵赖事实。当最终被媒体举证时,她不得不从10万英镑年薪的职位上主动下岗。
  
  不仅是伦敦市政府,英国中央政府上到首相、内阁大臣,下到普通公务人员,在宴请收受礼品等方面也都有详尽“守则”。
  
  根据英国政府公布的公务员守则,首相卡梅伦和大臣们的收礼标准上限为140英镑,超过140英镑的礼物都要登记上交,而且所有具体信息都向公众开放。比如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英国政府内阁网站上查到卡梅伦2012年4月1日—6月30日出访、收受礼物等详细资料。其中,4月收受超过140英镑价值的礼物包括:沙特阿拉伯国防部赠送的礼物钟,被收存在有关部门;苹果公司赠送的iPad,被留作公务用途;马来西亚总理赠送的花瓶和餐具,被有关部门保存。而5月上交的礼品中,包括了中国方面赠送的花瓶、名著以及美国总统奥巴马赠送的一件皮夹克等等。
  
  按照规定,如果大臣部长们希望保留他们收到的公务礼品,他们可以出资购买,支付钱款总额可减去140英镑那部分。
  
  在接待标准方面,议员们任何的公务活动都要由秘书登记在册,可以享有的接待规格为,下议院议员上限为650英镑,上议院议员为500英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5:05 | 查看全部
 
  美国:11美元的午饭太昂贵
  
  美联储前资深监察员卢菁告诉记者,美联储对工作人员的外出就餐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她在任时的规定是只能接受5美元以下的餐饮、点心或者礼物。比如在去银行检查时,只能接受银行招待的饼干、饮料等。但午饭就需要自掏腰包去餐馆买一个便餐。
  
  “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们去花旗银行检查工作。花旗为我们订了三明治午餐。我们领队算下来,分摊到每人头上为11美元。于是让我们每人掏了11美元。当时大家都很不高兴。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吃那么贵的午饭。”卢菁说。
  
  各类金融业行业会议为了邀请美联储的官员,经常会提供打折甚至免费的票。但这也属于美联储的官员不可接受的馈赠。其他政府机构也是一样。美国法律里就有一条“免费参加也属于被禁止的礼物”。
  
  当然,现在美联储定的收礼标准已经比5美元略微高一些。但是卢菁说,金融危机后,监管部门的任务加重,媒体曝光率提高,对于馈赠、宴请等审核开始更加严格。
  
  “我清楚记得刚进美联储培训的时候,一再被告知,‘不要做任何能让你们上《纽约时报》的丑事。美联储最重要的就是名誉,没有名誉就没有公信力’。”
  
  在美国,收礼是一个非常敏感的字眼。美国政府伦理道德办公室是专门监管联邦政府官员职业道德的机构。根据规定,美国严格禁止任何公职人员为自己或者家人招揽或接受以影响官方行动为目的的东西。禁止的不仅包括接收来自机构之外的礼物,也包括向下属接收和索取礼物。
  
  此外,美国各州都对政府官员和立法者接受礼物馈赠等做出严格规定。这些规定详细定义了礼物的种类,其中包括折扣、款待、请客、贷款、债务偿还期延伸或任何有金钱价值的物品,甚至包括交通运输工具等。美国政府和许多法律网站都列有详细规定。任何公众都可以检索并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5:53 | 查看全部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美国公务员可以接受礼物。首先,公务员每年接受礼物的市场价值不能超过50美元,每次接受礼物的市场价值不能超过20美元,而且不能是现金、礼券等。这些礼物包括饮料、点心、证书、奖杯等纯用于纪念意义的礼物等。
  
  美国政府公务员在受雇时会有严格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工作职责、受贿的规定、利益冲突等等。所以,美国的政府机构基本上是“清水衙门”。
  
  美国公务员在所在城市公干时,即使不在办公室,也不能报销餐费,更不能接受其他机构的宴请。只有在公务员出差时才可以有一定的补贴。
  
  根据美国总务管理局的规定,政府公务员出差的餐费补助按照所去地点消费水平的不同,从每日46美元到71美元不等。出差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按照该标准的75%计算。住宿的宾馆由政府部门直接预订,但根据地域不同、旅游淡季和旺季,总务管理局也设置了宾馆价格上限。
  
  所有的费用额度在总务管理局网站上都有清楚说明。网站甚至设有搜索功能,只要输入出差目的地,就能显示相应的金额规定。例如,公务员如果去华盛顿市出差,每天的餐饮津贴为71美元,2013年2月住宿的上限为每天183美元。本报记者网上查询发现,这在当地最高只能住到三星级的宾馆。
  
  美国政府部门的宴请则根本没有特定经费,如果按照需要必须宴请,还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包括在宴请目的、地点、人数、每人餐费标准等等。这类公务宴请还必须用政府信用卡结算。另外,一般公务员、包括市长都不配公车。每年,政府的预算和账目必须公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6:08 | 查看全部
日本:收礼愁收茅台酒
  
  一家日本跨国公司社长面对一瓶来自中国政府官员赠送的茅台酒犯了愁:这瓶酒价值2000元人民币,但是他无法回赠同等价格的礼物,因为如果他这样做的话,就会涉嫌行贿罪。
  
  日本法律规定,企业给政府官员赠送的礼物,每一件总价值不能超过5000日元(约350元人民币),超过即属于行贿。
  
  结果,这位社长最终用相当于2000元人民币的日元,分别购买了6份糕点,分送给一同访日的几位中国官员。
  
  日本人的“小气”背后,是法律的红线。
  
  日本社会对于企业与政府官员之间的“经济互动”极为敏感。多年前,日本国土交通省一位主管宅急便事业的课长因工作要从东京调往大阪。此事被日本一家宅急便公司社长知道,就告诉这位课长公司正好有运货车前往大阪,可以将一些家具顺便运往大阪。课长也就搭乘了这一“顺风车”。
  
  这件事后来被媒体抖了出来,课长因为触犯了公务员法中“禁止利用职务影响力谋取利益”的条例,不仅被要求按照正常的搬家标准,支付12万日元(约9000元人民币),而且被人事院降级使用,并削减三个月薪水。同时,这家替课长搬家的宅急便公司涉嫌向公务员行贿,被处以200万日元(约14万元人民币)的罚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6:17 | 查看全部
 按规定,日本企业不论大小,宴请政府官员(包括外国政府的官员)的标准,每人一般都不会超过1万日元(约700元人民币),送礼的标准则一律在5000日元以下,否则被税务署查出,不仅面临处罚,而且还可能触犯法律。同时,请客送礼的对象,必须写明姓名职务,以备税务署核实。
  
  日本企业税法规定,中小企业一年请客送礼的最高额度为300万日元(约21万元人民币),防止企业借机偷税漏税。这意味着,企业老板平均一天用于请客送礼的费用,最多不得超过8000日元(相当于12碗拉面价钱)。
  
  税务署在核实一家中小企业一年的账务时,对“交际费”会进行详细的查询。如果总价超过了300万日元,那么超过的部分往往不是对企业进行处罚,而是由企业的经营者(社长)个人掏腰包承担。
  
  那么政府官员请客有什么限制?日本会计院有这么一个规定:各中央机关厅局长级干部请客,人均标准一般不超过1万日元。课长级(处级)干部请客,一般不超过6000日元。因此,政府官员请客,往往会为了寻找一个价格适中又环境优雅的餐厅伤透脑筋。一旦超过上述标准,就必须要向会计院说明超过的原因。
  
  日本社会在每年的7月和12月,都有向关照自己的长辈或上司送“御中元”和“御岁暮”的传统,每一份礼物的价格也就在2000日元—5000日元左右。但如果政府官员收到不属于亲属关系人士的送礼,就必须要还礼以表示自己“无意受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6:27 | 查看全部
要活多久才能领回缴的养老金
时间:2014-12-05 作者:未详 点击:107次

  早晨,市中心的公园,一群老头老太正在晨练。一老太说:最近怎么没看到张大伯?另一人说:张大伯生病了,走不动了。老太回答:要告诉张大伯,好好活下去,争取多拿国家的养老金!
  
  以上是公园里很常见的一幕。只是他们想错了,给他们养老金的可不是政府,而是现在工作的年轻人。事实上,现在这辈老年人是最幸运的一代,因为中国正享受着史无前例的人口红利,劳动力人口占了总人口的70%。2012年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首次下降(未来10年,下降趋势可能是持续性的)。等到现在这辈年轻人老了之后,注定无法享受到同等待遇的养老金。
  
  最近关于中国社保缴费率高不高的问题,专家们打起了口水仗,但我觉得很多人都搞错了方向,缴费率必须要和回报率放在一起考虑才有价值,毕竟你缴社保是为了到时候能够享受回报。
  
  现在超过9成的人,只知道自己缴了社保,其他就一概不知了。你知道自己每个月要缴多少社保吗?你知道要缴满多少年吗?你知道退休之后能够领到多少钱吗?如果有人问你这3个问题,估计很少人能够准确回答。这不能怪老百姓,实在是目前的社保制度太复杂了,每个地区还不同,不同身份的人也不一样,更要命的是制度本身还一直在更改。
  
  有些经济学家戏称社保制度就是个“庞氏骗局”,庞氏骗局的特征就是下家给上家交钱,等到找不到足够的下家,整个骗局就要破产。现在工作中的年轻人缴的养老金,其实都已经给现在的老年人花掉了;等年轻人退休时,要下一代给他们缴社保。问题是下一代人数越来越少了,哪里去找这么多下家?很多年轻人误以为等他们老了,也能够享受到类似于现在老年人享受的养老金,那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要知道,社保的规定一直在更改之中,而且基本上每次更改你都是吃亏的一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8:27 | 查看全部
现在你缴的养老金分两部分,一部分由单位缴纳,占工资的20%(上海是22%),一部分由个人缴纳,占工资的8%。其中单位缴纳部分和你无关,全部进入社会统筹账户(其实已经花掉了,给现在的退休人员支付了养老金),个人缴纳部分进入你的个人账户。
  
  如果你缴纳时间不满15年,那么你就无法享受养老金待遇,你可以将个人缴纳部分一次性领走,单位缴纳部分由于已经花掉了,所以跟你也没关系。这对于在外地工作的人简直是噩梦,除非你确定能够在一个地方干满15年,否则你就不应该缴养老金。
  
  假设你已经缴满15年,按照现在的规定有权利享受养老金待遇,那接下来就是退休之后如何领钱的问题。目前中国人的平均寿命是74岁,你60岁退休,能领14年,14年是168个月,到时候你每个月能拿的钱分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个人账户,每个月领取1/168的个人账户金额;另一部分是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X%,其中的X是指你缴养老金的年限,如果你只交了18年,那就是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18%。15年这个最低限制未来也有可能提高,比如提高到20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8:44 | 查看全部
 下面咱们来计算一下你要活多久才能拿回你缴的钱。由于我们不知道几十年后的平均工资是多少,也不知道未来的通胀率是多少,更不知道国家的规定会如何改,因此我们全都以当前的数据进行计算。
  
  假设王三在北京工作且长期定居,月薪是1万元,连续缴了30年养老金,那么他缴的总额是:1万元×28%×30×12=100。8万元,其中个人缴纳部分是28。8万元。等到他退休了,每个月可以领取的养老金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个人缴纳部分除以168,也就是1714元;另一部分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0%,因为他缴了30年,4672元×30%=1401。6元。两者相加为3115。6元。这就是他每个月能领到的养老金。很幸运,他只需要花27年就能够拿回本金,此时他已87岁。由于社会平均预期寿命是74岁,其中的差额13岁就是你的目标,你必须要比平均寿命多活13年,才能拿回本金,保证自己不亏。如果未来推迟退休年龄,那么你还需要活得更久一些。
  
  政府算得这么精,知道你那13年的钱是永远也拿不回来的,那么这点钱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答案是养现在的退休人员。以前的退休职工,年轻时是没有缴纳养老金的,都给国家做了贡献,后来国企改革,也没有为这些人缴纳多少养老金,有些国企直接倒闭,但是职工按规定退休了,国家就得拿出钱来养老,对不?这些钱从哪里来?就由工作中的年轻人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38:55 | 查看全部
你一定觉得以上的计算很不精确,但其实已经是对你最有利的计算方式了。先看你个人缴纳的回报,1714元放到现在都不算什么,等到你退休的时候说不定只能买包烟了。至于说社会统筹的部分,现在你1万元的工资几乎是平均工资的2倍,但那时候只是平均工资的30%,收入水平的下降幅度是非常剧烈的。
  
  大家都知道,公务员退休的时候,可以按退休前工资的一定比例拿退休金(上海能达到80%),这些钱从哪来呢?全是财政拨款,这就是所谓的社保双轨制。企业与公务员系统的退休养老金存在巨大差距。原因就在于,一个吃统筹的大锅饭,一个靠全体纳税人来养。与其研究推迟退休年龄,还真不如取消社保双轨,要么所有人一起吃大锅饭,要么所有人一起吃财政饭。
  
  推迟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到时候你可能要活过90岁才能拿回本金,这个难度太大了。怎么样,现在你有动力锻炼身体了吗?不过,如果大家都活得更久了,规则可能又改了。
  
  有人可能会说,现在全世界都面临社保破产的问题,欧美国家更严重。这个说法没错,但区别是欧美真没钱了,而咱们是有钱,就看愿不愿意花在民生上。2011年,全国5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支出1。8万亿元,可是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余额就达到了1。2万亿美元,如果再算上外汇储备,那么足足可以养全体中国人10年。增加养老金投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0:47:41 | 查看全部
生或不生先想清楚
时间:2014-12-05 作者:未详 点击:155次

  伴随改革开放降临的新一代常被贴上“独生子女一代”、“物质主义一代”、“漂一代”、“互联网一代”的标签。这样的背景带给他们的,一方面是自我意识强烈、追求生活品质、视野开阔、价值观趋于多元,另一面则是迷失于家庭宠爱、生活压力巨大、安全感缺失、心理问题复杂而突出。
  
  凡此种种特质,都导致新生代在生养问题上持有迥异于前辈的态度。结婚、生育是不是人生的必然选择?这一代人被推到不得不思考的境地。
  
  然而,社会的宽容度显然在被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站出来,申明自己不生养的态度。虽然他们各自的想法不同,却共同促成一个令人欣慰的事实:人,正受到更多尊重。
  
  不愿做提线木偶的青年
  
  经过学校门口的时候,十几岁的车明宇看见站在那里等待接孩子的家长们,心生怜惜:“人生的精力都用在这上面……长大后我千万不要像他们那样。”他当时这样想。
  
  看到孕妇,他会悲由心生,他不仅为眼前这个被重物压迫的女子感到悲凉,更因想到她即将面临的生产痛苦而感到压抑。“如果我真喜欢一个女孩子,就不会让她遭这个罪。”他曾这样想着。
  
  如今的车明宇30岁了,还没结婚,也不打算要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