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为生歌唱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4:17 | 查看全部
有一年,齐国军粮出现短缺。齐桓公忧心忡忡地对大臣管仲说:“你一向足智多谋,你能不能想个法子,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前提下,为国库筹备足够的军粮呢?”“这好办!”管仲胸有成竹地点了点头说,“前几天,北郭有个人,挖地时挖出来一只龟,这只龟就值五百亩地的粮食。我去把那只乌龟弄回来就行了。”齐桓公不知道管仲的葫芦里要卖什么药,但他相信管仲的智慧,便没多说什么,任由管仲行动。
  
  第二天,管仲派出十乘车的使团,浩浩荡荡前往那个人家,赐给他官帽一顶后,便一路敲锣打鼓,把那只龟给“请”了回来,供奉在寺庙前的大台上。白天杀了四头牛祭祀它,晚上派百名士兵把守。众人大惑不解,一只乌龟何以受此隆重的礼遇?管仲就宣称:这只龟是东海海神的儿子,是无价之宝,谁要拥有了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这下,举国上下都沸腾了,那只乌龟也被越传越神乎。后来,齐国出兵攻打孤竹,管仲打听到齐国的首富丁家,粮食够大军吃五个月。于是,他就去找丁家老爷,说要把那只乌龟抵押给他,换他的粮食。丁家老爷受宠若惊,赶紧收了那只龟回家供着,而齐军出征孤竹的粮食问题就这么解决了。
  
  齐桓公听说了此事,哈哈大笑:“管仲你真能忽悠啊,一只无用的乌龟竟让你忽悠来数万担粮食!”管仲嘿嘿笑道:“大王,这个世间如果没有盲从、贪心之人,小臣上哪儿去忽悠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4:27 | 查看全部
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
  
  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
  
  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想了一座城垣。
  
  信者:“城垣造毕。”
  
  禅师:“请你再闭眼默造一根毫毛。”
  
  信者又照样在心中造了一根毫毛。
  
  信者:“毫毛造毕。”
  
  禅师:“当你造城垣时,是否只用你一个人的心去造?还是借用别人的心共同去造呢?”
  
  信者:“只用我一个人的心去造。”
  
  禅师:“当你造毫毛时,是否用你全部的心去造?还是只用了一部分的心去造?”
  
  信者:“用全部的心去造。”
  
  于是禅师就对信者开示道:“你造一座大的城垣,只用一个心;造一根小的毫毛,还是用一个心,可见你的心是能大能小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4:37 | 查看全部
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为冬天来了,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只好舍去。这不是‘放弃’,是‘放下’!”
  
  冬天来了,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又跑去问师父:“好好的水,为什么要倒掉呢?”
  
  师父笑笑:“因为冬天冷,水结冰膨胀,会把缸撑破,所以要倒干净。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纷飞,厚厚的,一层又一层,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让树躺下来。小和尚又不解了,急着问:“龙柏好好的,为什么弄倒?”
  
  师父脸一板:“谁说好好的?你没见雪把柏叶都压塌了吗?再压就断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为了保护它,让它躺平休息休息,等雪霁再扶起来。”
  
  天寒,香火收入少多了,连小沙弥都紧张,跑去问师父怎么办。“少你吃?少你穿了吗?”师父瞪一眼:“数数!柜里还挂了多少衣服?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仓房里还积了多少土豆?别想没有的,想想还有的;苦日子总会过去,春天总会来。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顿。”
  
  春天果然跟着来了,大概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春花烂漫,更胜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师父要出远门了,小沙弥追到山门:“师父您走了,我们怎么办?”
  
  师父笑着挥挥手:“你们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4:48 | 查看全部
有一个青年,二十岁的时候,因为没有饭吃而饿死了。
  
  他到了阎王爷面前,阎王从生死簿上查出,这个青年应该有六十岁的年寿,他一生会有一千两黄金的福报,不应该这么年轻就饿死。
  
  阎王心想:“会不会是财神把这笔钱污掉了呢?”于是把财神叫过来质问。
  
  财神说:“我看这个人命格里的文才不错,如果写文章一定会发达,所以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文曲星了。”
  
  阎王又把文曲星叫来问。
  
  文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有文才,但是生性好动,恐怕不能在文章上发达,我看他武略也不错,如果走武行会较有前途,就把一千两黄金交给武曲星了。”
  
  阎王再把武曲星叫来问。
  
  武曲星说:“这个人虽然文才武略都不错,却非常懒惰,我怕不论从文从武都不容易送给他一千两黄金,只好把黄金交给土地公了。”
  
  阎王再把土地公叫来。
  
  土地公说:“这个人实在太懒了,我怕他拿不到黄金,所以把黄金埋在他父亲从前耕种的田地里,从家门口出来,如果他肯挖一锄头就挖到黄金了。可惜,他的父亲死后,他从来没有挖过一锄头,就那样活活饿死了。”
  
  最后,阎王判了“活该”,然后把一千两黄金缴库。
  
  这是一个流行的民间故事,里面含有非常深刻的寓意,是说一个人拥有再大的福报和文才武略,如果不肯踏实勤劳地生活,都是无用的。
  
  另一个寓意是,对于肯去实践的人,每一步、每一锄头都价值一千两黄金。如果不去实践,就是埋在最近之处的黄金也看不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4:59 | 查看全部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人类书写的千年智慧,有时竟比不上大自然一次慷慨给予的启迪。在安顺观黄果树瀑布,看滔滔河水从高处飞泻下来,像无数大大小小的银龙从天而降,那么有气势,有风姿,突然明白了《易经》中的一句爻辞“上九,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这句爻辞说的是龙飞升到九天之后,无法再往高处飞升,便只剩下两种可能:其一是原地不动,其二是下落。原地不动难以做到,所以往往只能选择第二种情况——离开显赫而崇高的位置。
  
  明白盛极而衰之道而知进退也被老子视为人生的智慧,春秋末期的名士范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周景王二十四年,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吴王阖闾阵亡。周景王二十六年,阖闾的儿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在勾践穷途末路之际。范蠡投奔越国,为勾践出谋献策。范蠡被拜为上大夫后,陪同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三年后归国,范蠡访到才貌双绝的西施,运用“美人计”里应外合,终于使越国雪耻灭吴。在举国欢庆之际,范蠡却携西施泛舟江湖,悄然隐退。他辗转来到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意思是说自己就像盛酒的革囊,用起来可以很大,收起来可以很小,能随机应变把握命运。范蠡在齐国经商,很快就获利千万。齐人推举他做了国相,可是才过了三年,他再次激流勇退,归还了相印,散发了家产,搬迁到陶定居,自称陶朱公。定居陶后,他不仅经商,还养鱼,没几年,又获利巨大。当地民众尊陶朱公为财神,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纵观范蠡的人生,无论是治国还是齐家,是从政还是经商,他都能游刃有余,在云诡波谲的时代掌控自己的命运。与范蠡一同辅佐勾践的重臣文种就是另一番命运:他在越国灭吴后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离开越国,不幸被勾践赐剑自绝,应了范蠡的预言“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范蠡具有名士风流的魅力,这当然不仅仅是指他在功成身退后携得西施美人归,而主要是说他的人生表现出一种进退有度的艺术格调。如同一位与命运博弈的高手,范蠡运筹着自己的人生,并且每一次都稳操胜券。范蠡两次辞去高官,通行的说法是为了避祸。当然,范蠡洞悉了勾践嫉贤妒能,“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安乐”,但以范蠡的智谋与勾践周旋,勾践恐怕不是他的对手。范蠡在辅助勾践成就霸业后选择离开,其实另有着更深层的心理动因:如果范蠡继续留在越国,官位已封顶,政绩也达到顶峰,已没有什么发展空间,因此他另辟蹊径,转移商场,再显英雄本色。后来他放弃齐国国相的地位和万贯家财来到陶,也是同样的道理。一方面为了避免他人的嫉妒和觊觎,另一方面为事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
  
  细细思量,范蠡一次又一次将自己从高位降落到平地,与瀑布的降落何其神似,都蕴含着人生的大智慧——瀑布甘于居下,是有进取精神的,它在降落的同时也在积蓄势能,为奔向前程提供动力;而范蠡主动辞官,散发家产,也是以退为进,为才能的施展腾挪出更广阔的空间。对范蠡而言,权力和金钱并非他生活的目的,他的目的是追求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成就感。因此他需要一种将自己的才华和潜能充分调动起来的环境,这促使他在越国濒临灭亡之际投奔勾践,在功成名就之时又洒脱地放弃已经拥有的资本从头再来。在瀑布和范蠡身上,印证了这样的道理:退,其实也是一种智慧,一种超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5:09 | 查看全部
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灯寺的释济大师说:“我只是读书耕作,从来不传不闻流言蜚语,不招惹是非,但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人用恶言诽谤我,用蜚语诋毁我。如今,我实在有些经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门削发为僧以避红尘,请大师您千万收留我!”
  
  释济大师静静听他说完,微微一笑说:“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捡一片净叶你就可知自己的未来了。”释济带年轻人走到禅寺中殿旁一条穿寺而过的小溪边,顺手从菩提树上摘下一枚菩提叶,又吩咐一个小和尚说;“去取一桶一瓢来。”小和尚很快就提来了一个木桶一个葫芦瓢交给了释济大师。大师手拈树叶对年轻人说:“施主不惹是非,远离红尘,就像我手中的这一净叶。”说着将那一枚叶子丢进桶中,又指着那桶说:“可如今施主惨遭诽谤、诋毁深陷尘世苦井,是否就如这枚净叶深陷桶底呢?”年轻人叹口气,点点头说:“我就是桶底的这枚树叶呀。”
  
  释济大师将水桶放到溪边的一块岩石上,弯腰从溪里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对施主的一句诽谤,企图是打沉你。”说着就哗地一声将那瓢水兜头浇在桶中的树叶上,树叶激烈地在桶中荡了又荡,便静静漂在了水面上。释济大师叉弯腰舀起一瓢水说:“这是庸人对你的一句恶语诽谤,企图还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请看这又会怎样呢?”说着又哗地倒下一瓢水兜头浇在桶中的树叶上,但树叶晃了晃,还是漂在了桶中的水面上。年轻人看了看桶里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着的那枚树叶,说:“树叶秋毫无损,只是桶里的水深了,而树叶随水位离桶口越来越近了。”释济大师听了,微笑着点点头,又舀起一瓢瓢的水浇到树叶上,说:“流言是无法击沉一枚净叶的,净叶抖掉浇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语、一句句诽谤,净叶不仅未沉入水底,反而随着诽谤和蜚语的增多而使自己渐渐漂升,一步一步远离了渊底了。”释济大师边说边往桶中倒水,桶里的水不知不觉就满了,那枚菩提叶也终于浮到了桶面上,翠绿的叶子,像一叶小舟,在水面上轻轻地荡漾着、晃动着。
  
  释济大师望着树叶感叹说:“再有一些蜚语和诽谤就更妙了。”年轻人听了,不解地望着释济大师说:“大师为何如此说呢?”释济笑了笑又舀起两瓢水哗哗浇到桶中的树叶上,桶水四溢,把那片树叶也溢了出来,漂到桶下的溪流里,然后就随着溪水悠悠地漂走了。释济大师说:“太多的流言蜚语终于帮这枚净叶跳出了陷阱,并让这枚树叶漂向远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拥有更广阔的世界了。”
  
  年轻人蓦然明白了,高兴地对释济大师说:“大师,我明白了,一枚净叶是永远不会沉入水底的。流言蜚语、诽谤和诋毁,只能把纯净的心灵淘洗得更加纯净。”释济大师欣慰地笑了。
  
  净叶不沉,又有什么能把纯净的心灵击沉呢?即使把它埋入污泥深掩的塘底,它也会绽出一朵更美更洁的莲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5:19 | 查看全部
一天,修学律宗的有源律师前去请教禅门的大珠慧海禅师。他对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请问您修道有没有秘密的法门?”
  
  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有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密行。”
  
  有源律师接着问:“请教您是怎么秘密用功的呢?”
  
  大珠慧海禅师说:“肚子饿时就吃饭,身体困时就睡觉。”
  
  有源律师不禁疑惑地问:“可是,一般人的生活,不就是每天吃饭睡觉,难道他们和禅师您的密行相同吗?”
  
  大珠慧海禅师不以为然地摇摇头,说:“不同,不同。”
  
  “什么地方不同呢?”有源律师追问。
  
  大珠慧海禅师微微一笑:“一般人吃饭时百般挑剔、嫌肥拣瘦。看见有好吃的就忍不住贪吃;看见不好吃的就起嗔心不吃。该睡觉时不睡,却胡思乱想,千般计较、千般思量。”
  
  虽然是吃饭、睡觉这么简单的事,可是究竟有多少人可以舒舒服服地吃饭、安安逸逸地睡觉?有的人食不知味,有的人睡不安心,如此一来,人生其他事又怎么能做得好呢?
  
  对学禅的人而言,平常心很重要。当吃饭时,把饭吃饱;当睡觉时,把觉睡好,这就是最好的修行。每天把该做的工作做完,用合理的方法待人,不要对别人、对社会留下歉疚,就是最好的禅者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5:29 | 查看全部
有一位禅师欲到普陀寺去朝拜,以酬宿愿。
  
  寺院距离普陀寺有数千里之遥。一路之上,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时时提防豺狼虎豹的攻击。
  
  启程之前,徒众都劝阻禅师:“路途遥遥无期,师父还是放弃这个念头吧。”
  
  禅师肃然道:“老衲距普陀寺只有两步之遥,何谓遥遥无期呢?”
  
  徒众茫然不解。
  
  禅师释道:“老衲先行一步,然后再行一步,也就到达了。”
  
  是啊,世上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你先走出一步,然后再走出一步,如此循环,就会逐渐靠近心中的目标了。如果你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还谈什么成功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5:41 | 查看全部
 这是一个生命的奋斗史,一篇我很喜欢的纪录片。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它是一只非洲狼,不知为何,一出生它的一条腿就比其他三条短了一截。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这是致命的缺陷。当摄制组发现这只跛狼时,断言它将活不过童年。也许正是这种不幸,激发了摄制组的兴趣,他们决定跟踪拍摄跛狼的生命历程。
  
  在哺乳期,这只跛狼就呈现出生存的艰难。它总是落后于兄弟姐妹抢得母亲的乳头,甚至有时候只能等兄弟姐妹饱餐之后,才能在母亲早已干瘪的乳房上费力地吮吸一阵子。
  
  狼的哺乳期一般只有三个月,哺乳期的竞争还算不上激烈。三个月后,悠哉的食物来源只要是父母亲捕杀回来的野兔、羚羊等动物,这时,小跛狼的生存面临了更大的危机。当母亲从外面叼回食物,它的兄弟姐妹们箭一般一拥而上,大快朵颐,等它上前,几乎连插针的缝隙都没有了。小跛狼通常是等别人享受完盛宴之后,才能去捡拾那些剩下的骨头和皮毛,他的母亲对他的处境始终视而不见。在动物界,母亲从来不偏爱袒护某个子女,哪怕它弱小得继续帮助。这是自然法则之一,只有最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对整个种群才有利。也许,对于这只可怜的跛狼来说,它接下来的命运就是饿死。
  
  但事情总有例外,在经历无数次挨饿的痛苦后,小跛狼有一天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那天,当它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食物时,它愤怒地咬住一只争抢者的后腿,使劲的往外拖。受袭者一声尖叫,退出了争抢的队伍,小跛狼立即坚定的插了进去。那天,它第一次饱餐了一顿。此后,这种犀利的抢食方式,让小跛狼受益匪浅,它最终成功成长为一只成年狼。
  
  狼是群居动物,它们共同捕食、共同享受战果,但千万不要以为狼群是共产主义社会。在群体中,贡献最小者,通常会被同伴逐出狼群的领地,成为流浪狼,其结果将是死路一条。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弱小者会削弱整体的战斗力,不利于整个种群的发展壮大,甚至会拖垮整个狼群。要想在群体中继续生存下去,跛狼必须成为捕食能手,最起码不能拖大家的后腿。这对一只先天残疾的狼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一切再次出乎预料,成年后的跛狼在捕食活动中表现不俗,尽管它的速度略逊于同伴,但它的敏锐力和耐力比同伴更强。它总能最先发现攻击的对象,并第一个冲上去。更可贵的是,它能以惊人的持久力追击猎物。有时候,眼看猎物就要逃脱狼群的围剿,它任坚持追击,独自与猎物决斗,它曾多次被黄牛高高挑起,重重摔倒后又迅速爬起与对手相搏。常常在他的最后坚持下,整个狼群或得了更多的战利品。
  
  跛狼不是集体中最优秀的,但它是最尽力、最拼命的,它的贡献是不可小觑的,这让它在狼群中获得了同伴的敬重和不可动摇的地位。更让人欣喜的是,它还获得了一只母狼的青睐,它们最后结成伴侣,并育有6只幼崽。
  
  一只被人类早早判了“死刑”的跛狼,最后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不仅如此,它还赢得了地位、爱情和尊重。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许多深刻的道理,着实让我们值得学习这只跛狼的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8 11:15:52 | 查看全部
你是不是在抱怨生活多么不如意?是不是上司对你太刻薄,同事对你不友好,爱人跟你越来越没话说,孩子总是那么不听话?其实,生活是美好的,只是很多细微的美好你没有注意到。
  
  1.每天散步10至30分钟。散步的时候,面带微笑。如此这般,就犹如服用了无副作用的、纯天然的兴奋剂一样。
  
  2.每天至少静思10分钟。如果需要,买一把锁,把房门锁上,免受别人打扰。
  
  3.买一台数字视频录像机,用来录下你想看的只有在深夜才播放的电视节目,以改善你的睡眠。
  
  4.每天早晨起床时,做这道填空题:我今天的目标是。
  
  5.花一些时间与70岁以上的老人和6岁以下的孩子在一起。
  
  6.每天试着至少逗乐3个人。
  
  7.妒忌别人是浪费时间,你拥有的就是你需要的。
  
  8.不要拿自己与别人比,因为你不会知道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9.人生短暂,不应该有时间恨别人。
  
  10.形势无论好坏,总是会变的。
  
  11.要认识到人生就是一所学校,你遇到的问题就是一门课程,你终究会解决它,就像你学会了代数一样,然后终生受益。
  
  12.生活是不公平的,但仍然是美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