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丁于兵

个人“绝技”该不该共享?——“绝技”互学提高班组战斗力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1:27:45 | 查看全部
引用第39楼bztdxxl于2007-11-03 12:18发表的  :
事件部分丰满了,但是评论部分依然显得有点弱。我觉得,让绝技共享的前提必须先把绝技转为有价值的产品,让工人的绝技绝招走上市场,按质论价,这才能彻底解决绝技共享问题,才能让创造绝技绝招的人无后顾之忧地、心理平衡地彻底献出绝招绝技。前面的事件部分已有了这方面的具体做法,为何后面的评说不抓住这个最应该在当今企业提出并倡导的问题做做文章呢?

夏老师,按照您11月3日的点评,我11月4日又重写了评论部分,劳请您费心再看看


个人“绝技”该不该共享?



事件:“绝技”互学让赵静心情很不“静”


近日,襄樊火车站货运车间货运一班的班组长赵静心情很不“静”。原因是:襄樊火车站为了提高职工全员业务水平,决定开展为期3个月的全员绝技互学活动,要求全站74个班组推荐个人“绝技”,以班组为单位,开展“绝技”互学活动。这看似一件好事,却引得赵静心里很“不静”,平生波澜。


原来,赵静有一项“重车称重”的绝技。所谓“重车称重”,就是货车装满货物后,要连车带货称总重量,既不能超吨,也不能欠吨。这看似简单的一项工作,却是全班组最头疼的事,班组大多数职工总是称不准,有时需要来回称好几回。赵静在这方面自有一套,每次班组职工“搞不定”的时候,都会去找赵静,赵静一来,总是一遍通过。正是由于赵静有这个“绝技”,所以,这次全班组第一个推荐她,要她传授。


传还是不传?赵静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一连几天,赵静都在观望,看看别的班组有没有动静。结果赵静发现,其它班组也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上报的“绝技”多达200多项,但没有一个班组真正开展互学活动。


这一情况,也被襄樊火车站领导班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车站专门组成工作组,深入到班组中进行调查。面对站领导,赵静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顾虑。


赵静学到这一“绝技”,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赵静刚上班时,也是常常一个重车要称10几遍。通过细心观察,赵静发现老班长称重比较准。于是赵静主动地和老班长“套近乎”,老班长退休的时候,终于把这个“决窍”传给了赵静。由于赵静的出色表现,她很快在班组脱颖而出,不仅被选为班组长,还多次在车站货运员“重车称重”技能大赛中夺魁。也正是由于赵静拥有了这项“绝技”,才使她成为班组管理的“权威”,为她当好班组长,管好班组,树立威信增色不少。


通过调查,火车站领导发现其他不愿意传授“绝技”的职工思想大致和赵静差不多。一是认为“绝技”来之不易。多数职工表示,他们经过多年的摸索、反复的实践才总结、掌握了现在的“绝技”,不愿意轻易外传。二是担心地位、岗位不保。象赵静就担心,一旦自己在“重车称重”方面不再拥有绝对的权威时,自己班组长的位置将不保。其他一些职工也表示,由于自己拥有“绝技”,在竞争上岗时落选的可能性就不大。三是担心利益受损。很多职工都表示,由于自己掌握“绝技”,工作效率就高,体现在按劳分配上收入就高。而且,车站经常开展技术大比武,拥有“绝技”就无疑拥有一件重要的“秘密武器”,一旦自己的“绝技”传出了,在技术大比武中再想夺冠就难了。


针对职工思想中存在的问题,车站紧急在全站开展了“掌握‘绝技’为了啥”的大讨论。重点讲清掌握“绝技”是为了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讲清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讲清没有企业,职工的“绝技”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的道理,只有广大职工普遍掌握了较高的技术水平,才会促使大家钻研更“高明”的“绝技”,不断提高全站职工业务水平,促进企业的大发展。通过加大宣传,统一思想,逐渐扫清了“传技”职工的思想障碍。


针对一些职工担心“传技”后在竞争上岗中不再占有优势,担心地位不保的顾虑,车站制定了《职工“绝技”管理奖励办法》,每年对职工的“绝技”按对企业的贡献、减轻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安全系数等多个方面,分一、二、三等进行认定。职工传授一项“绝技”,在竞争上岗时按等级分别加10、7、4分。针对一些职工担心“传技”后利益受损的问题,车站转换思路,把“绝技”进行产品化转换,按质论价,按等级沽价,内部模拟市场化运作,挂牌“上市”。经过征求职工的意见,车站决定专门设立“绝技”补贴,对共享的一、二、三等“绝技”每月分别给予150、100、80元的补贴。此举一出,既免去了创造出“绝技”的职工竞争上岗时的后顾之忧,又让拥有“绝技”的职工看到了“绝技”共享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很多职工表示,“绝技”补贴固定受益,比靠“绝技”赢取奖金还要有保障,从而心理平衡地彻底献出“绝招”、“绝技”。


襄樊火车站的“绝技”互学活动如期开展。在第一期“绝技”互学活动中,赵静为货运车间14个班组246名职工传授了她的“绝技”。职工们都感概地说:“这个活动真是好。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学会了别人用很长时间摸索出来的经验窍门,而且不仅是一项绝技,还是多项绝技,对我们的工作帮助非常大。现在,我们人人都是高手,个个身怀绝技。” 


评论:给“绝技”估个价又何妨?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很多演员、运动员、民间艺人、学武之人都有“绝技”。“绝技”来之不易,往往是勤学苦练、呕心沥血的结晶,通常需要经过多年的磨练才能从实践中得来,因而显得弥足珍贵。


“绝技”难得,“绝技”来之不易,“绝技”往往与创造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然而,在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的今天,企业的发展进步越来越强烈地要求“绝技”创造者抛弃狭隘的个人利益观,树立以企业为中心的大局观,实现“绝技”共享,使个人财富成为企业的共同财富,使个人谋利的工具成为企业加快发展前进的动力。既然个人“绝技”与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那么,怎样才能让职工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把“绝技”贡献出来呢?给“绝技”估个价吧——襄樊火车站的作法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值得大力提倡和倡导。


事实证明,“绝技”也是生产力,它在企业生产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价值是直接的、有形的、巨大的。经济学告诉我们,有价值就有价格。“绝技”创造者为了创造出这些“绝技”,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是创造者们多年甚至是工作一生的“产品”,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也有知识产权,给它们定个价,由企业出资购买并使之服务于企业,也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首先,要把“绝技”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这是让“绝技”共享的必要前提。“绝技”能产生效益,能产生价值,能给职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它自然就有价值。“绝技”共享走市场化之路,必须把“绝技”当作一种产品来看待,正确地进行估价,实现“绝技”从“无形”到“有形”、从“虚”到“实”的转换。在“绝技”进行价值转换的过程中,朝夕相处的班组职工最有发言权,要多倾听班组职工的意见,按质论价,经过多方面综合权衡后给“绝技”定出一个合适的价格,让创造者满意、让职工信服。


其次,是要走市场化之路。职工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也生活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他们的思想、观念也要受到社会的影响。在现代社会里,凡事都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企业也不例外。如果采取强制、行政命令的手段让职工把“绝技”贡献出来,很可能会造成职工反感,不愿也不想把“绝技”贡献出来,即使贡献出来了,也可能会“留一手”。要想让职工把“绝技”无私地、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必须按照经济规律办事,有偿购买,有偿转让,企业与职工互惠互利。


第三是要提供相应保障。“绝学”、“绝技”作为职工的安身立命之本,出奇制胜之道,在职工竞争上岗、上等升级等关乎职工位子、票子等切身利益的大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让职工彻底地、毫无保留地贡献出平生“绝学”、“绝技”,必须对这部分人提供相应的保障。襄樊火车站在“绝技”互学中就采取了给“绝技”贡献者在竞争上岗时进行加分的作法,让“绝技”贡献者提前吃下“定心丸”,无疑具有很大的示范性。要想让“绝技”共享,要求企业管理层必须考虑到“绝技”给创造者带来的保障,尽最大努力弥补“绝技”共享后给“绝技”创造者在利益分配、竞争上岗、上等升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损失,只有让“绝技”创造者彻底打消了顾虑和后顾之忧,“绝技”创造者“传技”时才会传得开心、传得彻底、传得毫无保留。


地址:湖北省襄樊市襄樊火车站办公室; 丁于兵; 邮编:441003; 电话:07103021982
审稿:湖北省襄樊市襄樊火车站站长张双友 电话:0710302198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11:57:36 | 查看全部
修改后的事例和评论十分经典!力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44:52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8楼赵则阳于2007-11-04 11:57发表的  :
修改后的事例和评论十分经典!力挺!   


谢谢赵老师鼓励

向赵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4 12:46:45 | 查看全部
引用第49楼澧水旺仔于2007-11-04 12:13发表的  :
改得不错,要是发稿于兵就该请客了,连上五篇哦!


哪有喔,我来平台3个多月了,总共才发了7篇

你以为人人都是你啊?你都发那么多了

羡慕啊,我什么时候能和李老师发一样多就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21:28:03 | 查看全部
不佩服不行啊,真是高手,把夏老师的意思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4 22:21:48 | 查看全部
"绝学"让一般人不大好理解,文中能否统称"绝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8:49:13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4楼澧水旺仔于2007-11-05 08:47发表的  :
于兵好,于兵靓,于兵的文章呱呱叫!


呵,帅哥,又涮我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8:49:54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3楼咸阳王毛键于2007-11-04 22:21发表的  :
"绝学"让一般人不大好理解,文中能否统称"绝技"?


同意,已改正。谢谢王老师指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09:27:36 | 查看全部
引用第57楼澧水旺仔于2007-11-05 09:09发表的  :
恭贺于兵人铁发了篇《花生油》


呵,向李老师学习,向李老师看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2:37:08 | 查看全部
哈,我的稿置顶了,向伟大的夏老师致敬!


感谢赵则阳、旺仔、王毛健等老师对此稿的关心和指点,一并谢过,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