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丁于兵

个人“绝技”该不该共享?——“绝技”互学提高班组战斗力

发表于 2007-11-5 12:51:51 | 查看全部
丁老师写的确实不错.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2:53:32 | 查看全部
引用第60楼szy_001于2007-11-05 12:51发表的  :
丁老师写的确实不错.支持!

谢谢先锋老师鼓励,向先锋老师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6 14:06:58 | 查看全部

洛阳机务段:变“一招鲜”为“招招鲜”

近段时间单位特别忙,忙里偷闲跟一贴,欢迎各位老师狠很拍砖!

洛阳机务段:变“一招鲜”为“招招鲜”

本报讯    “太好了,以后再也不用为如何防止6K型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环火发愁了。”11月6日上午11时,刚退乘回来的洛阳机务段洛阳运用车间机车乘务员周创业,看罢段内部报纸《洛机之声》“教你一招”栏目中刊登的“三招消灭电力机车牵引电动机环火”这篇文章后,高兴地喊了起来。2007年以来,该段号召全段安全生产中各个方面的行家里手把自己的一些“绝活”、“绝招”总结出来,择优在《洛机之声》报发表,供全段干部职工学习借鉴,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洛阳机务段是一个拥有6000多名职工的大型电力机务段,2005年至今,该段仅在各级各类技术比武活动涌现出来的技术能手就达160多名。为把“技术能人”这笔财富利用好,今年年初,该段党群办、安全、技术、教育等部门动员这些“技术能人”尽量用通俗化的、易于传播的语言把自己在工作中的“高招”、“绝招”毫不保留地奉献出来,在《洛机之声》报开辟专栏发表,让其他干部职工学习借鉴,以期达到“你一招,我一招,大家齐心协力出妙招;出高招,出绝招,同心协力共把安全保”的效果。为激励“技术能人”参与此项活动的积极性,该段《洛机之声》报编辑部每月底要在报纸上公开点名表扬,对“绝招”、“绝活”传播效果好的“技术能人”还报请段党委给予奖励。第一个“登台亮相”的”技术能人“是宝丰运用车间青年副司机陈二伟,他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了“一要学懂看透电路图,二要熟悉故障处理程序和熟练使用试灯,三要熟记电器部件位置,四要坚持经常演练”的《围歼机车电器故障四步曲》,在《洛机之声》报刊发以后,在3000多名机车乘务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段党委得知情况后,马上给予小陈发出专项奖励200元,并在全段予以通报表扬。一时间,“技术能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仅10月份至今,《洛机之声》报编辑部就收到“技术能人”的来稿20多篇。
“一招鲜,吃遍天”。如今,洛阳机务段少数“技术能人”的“一招鲜”通过推广正逐步被全段6000多名干部职工学习接受,使过去的少数人“一招鲜”变成了“招招鲜”,职工素质有明显提高,确保了安全生产。据统计,仅今年10月份以来,该段职工就发现并防止各类机车故障60多起。

作者单位、姓名:洛阳机务段党委办公室  张先锋
联系地址: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五股路洛阳机务段党委办公室
电子邮箱:szy_001@126.com
联系电话:059-21383(铁路专网电话)
          0379-62721383(市电)
          13837976256(手机)
邮政编码:471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5:24:35 | 查看全部
“24时绝技在线资源网”为企业创新保驾护航


“徐工,您好。我们这设备出现新问题,现在难以解决,劳驾您这位专家到现场来传授您的绝招。”李班长看看手表,已是凌晨三点,但是设备的故障影响了机组生产运行,必须及时处理,于是他拨通了“24时绝技在线资源网”电话。不到半小时,从正副班长、技术专工到部、厂有关领导,全都来到了现场。

“24时绝技在线资源网”是国电荆门热电厂为在线员工提供尖端专业技术援助,解决现场生产疑难杂症而设置的专门的组织机构。网络成员从正副班长到厂有关领导,他们不论身份如何,个个都拥有一样或者多样绝技,有的甚至身怀百般武艺,就是专业技术顶尖人才。徐工以前是继电保护班班长,曾被评为国家电力公司继电保护岗位技术能手;舒工过去是锅炉运行值班员,曾荣获全国电力系统锅炉运行技能竞赛第三名,还被授予“全国电力行业运行技术能手”称号……有关负责人告诉笔者:“此网络24时在线,节假日不休。网络人员必须确保自己的通信工具每天24时内畅通无阻,随时服务于现场生产,实现绝技资源时时共享。”一般来说,班组成员及正副班组长是网络基层中人,对于班组现场生产的疑难杂症首先由班组自行解决。若不能及时解决便可立即联系“24时绝技在线资源网”,电话传授,有时甚至需要到现场亲自指导,针对设备实际状况大会诊,进行现场绝技实战擂台赛。这样不仅可以检验绝技的实用性,还能够不断磨砺绝技,更新绝技。实战完毕后,继续开展绝技理论大辩论,将绝技实践操作过程记录备案,形成新的在线绝技,完成实践到理论的飞跃。

其实,这仅仅只是电厂身怀绝技的专业技术人才现场实战运作的一个剪影。据了解,电厂为了充分利用绝技资源,对于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的做法是:重奖他们,重用他们,让他们到生产关键部位担任重要职位,将传授绝技变成一种职责,一种动力。电厂的绝技拥有者,一部分被吸纳入技能人才库,享受奖金、津贴,有的还可以出国旅游;有的被逐级提拔,成为生产技术指导者、安全生产责任人。这样采用网中网,技中技,环环相扣,在全厂范围内形成绝技传授层层网络,把绝技传授遍及每个班组、员工,使得绝技学习不再神妙莫测、高不可攀,同时又在实践中检验和推动绝技的快速成长,打造批量完美“绝技”,为企业的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员工绝技作为个体资源,它来源于生产实践,同时又是生产实践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为了更广泛地应用绝技资源,进一步延长绝技生命力,让绝技全方位服务于生产经营活动,电厂遵循辨证吸收,灵活应用,推陈出新的原则,完善了绝技管理办法。除实战指导外,还采取了诸多举措。一是绝技基地授课法。此法采用集中学习,主讲老师多为身怀绝技的专业人士,授课方式力求探究与互动。二电话求教,随问随学法。此举可电话联络,也可当面请教。笔者曾多次向网络技术专家求教,他们都耐心细致地一一作答,有时甚至会主动地把问题引向深入。他们就像是绝技大辞典,24时实时在线,供大家全方位查询,即问即答,倾囊相授,把绝技资源与大家共同分享,将个人绝技转化为企业财富。三局域网络绝技大会场自学法。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各部门都拥有完整的网页,设置有专用的绝技在线查询。各生产班组可以绝技资源时时搜,鼠标轻轻一点,绝技轻松学来。电厂全方位布下重重学技网络,将绝技学习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为机组安全经济运行铸就铜墙铁壁,为员工绝技学习搭建广阔平台,这不仅是对普通员工的促进、指导,也是对身怀绝技者的检验和监督,促使绝技拥有者将传授绝技变为一种驱动力,促进身怀绝技者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成长,在线实时刷新技术绝招,不断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写稿  杨晓红  国电荆门热电厂燃料部  changz_yxh@126.com    审稿  国电荆门热电厂党委工作部  0724-2227220      邮编  448040



【后记】 让“绝技”成为企业创新的“推进剂”

《实践论》表明:“一个人的知识不外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两部分。”“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没有直接经验就不可能有间接经验。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或外域的知识。”“绝技”作为实践真知,是生产实践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智慧结晶,对己是直接经验,对人是间接经验。班组员工应该努力实践,积极发明绝技,相互传授绝技,科学接纳绝技,从而不断完善自己,促进自己迅速成长。  

  一是主动投身实践,创造发明绝技。绝技之所以能让人出类拔萃,光彩照人,是因为它吸收了历史精华,同时紧密联系实际而产生的瞬间灵感。班组员工应重视实践操作,勤于动脑,才能事事都巧干,人人都有绝技。“24时绝技在线资源网”对一线员工倾囊相授的绝技,正是自己从日常实践工作中日积月累的精华,是技术创新的“火源”。  

二传授绝技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其一,绝技具有传承性。科学巨匠牛顿曾谦虚地说:“假如我能比别人了望得略微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其意义就是技术、理论或认识本身也具有历史的继承性,每个主体可以也应该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式来获得间接经验,这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 人生如白驹过隙,人的生命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也不必事事躬亲。学习别人的绝技,就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站在历史的“金字塔”上,站得愈高,看得愈远,进步也就愈快。其二,绝技也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善待它。绝技也有它的产生、发展、消失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地域的变迁、设备技术的更新,新的绝技将取代原有的绝技,昔日的绝技将褪去光环,成为历史的“金字塔”,成为后人依靠的“肩膀”。但是如果不曾被传授,那将会逐渐被遗忘,永久被埋没,从而导致资源浪费。所以绝技必须适时适地广泛推广应用。  

从重奖、重用绝技发源者到24时全方位传授技术绝招,从传授岗位绝技到为班组解决疑难杂症,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从而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飞速发展。我们个人、班组、企业,乃至社会,正是在不断地辨证接纳绝技、学习绝技,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不断推陈出新,最终促进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习,更应该推广绝技,让它成为班组进步的助推器,成为企业创新的“火种”,成为社会发展的燎原之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5:41:40 | 查看全部
先跟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22:45:18 | 查看全部
丁老师写的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23:09:32 | 查看全部
有观点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7:32:55 | 查看全部

师傅传技该不该留一手

近日,渝阳煤矿电器维修技师张江、赵平等几人老是闷闷不乐,究其原因,原来是他们每次处理割煤机电控装置关键故障时就无从下手,非得师傅出马才能解决。每当问题解决后,领导禁不住对着他们称赞其师傅说:“看,姜还是老的辣”!师傅强本无可非议,但张江他们却抱怨说:“师傅在传技时留了一手,没有把最关键的技术传给他们,让他们处理到关键时如同狐狸捉刺猖,无从下手”。
   对此说法,张江等几人的师傅王成仁一直未与否认,他认为,就因自已多年摸索积累了解决割煤机电控装置核心技术的经验,拿上了特殊技术津贴,如果将这项技术轻易传给别人,大家都掌握了这项技术,自己到时不但得不到领导赞赏,还有可能拿不上特殊技术津贴,权衡之下,他传徒时就保留了关键之处。

   师傅传技该不该留一手?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走访该单位数名有绝技的专才,然而所得答案该与不该均有。有的认为,自己有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绝招,自然不能轻易外传,虽然不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地步,但也只有保留绝技才能让领导重视,才不会有无用的感觉。也有的表示绝技应该共享,认为在一个企业内,只有大家都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更能提高工作效率,企业才能更快发展,同时也可以发挥技术人才的创新发掘能力。

    在这个问题上,该矿矿长严光贵表示,将考虑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政策,让绝技员工免除传授绝技的后顾之忧,让师傅在传授技术时不再留一手,真正实现绝技共享,从而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加快企业发展。

    (笔者评说)说到师徒关系,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起这样一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主要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虽然现在时代进步了,但现在企业中,老职工与新职工的师带徒传技方式基本未变,基本还处于一般的师傅与一般的徒弟的关系上,师傅可以传授绝技,也可以保留绝技,彼此间没有明确的责任和义务。虽然今天的师傅不用再担心“教会了徒弟,自己会挨饿”了,但是一种新的带有极狭隘色彩的意识又随之产生了,这就是最好不让徒弟超过自己,徒弟超过自己后,由于可能发生的津贴及领导重视度的改变,同样会让他们感受到巨大压力,这是影响他们传授技术的主因。

      其次,学技主要在于徒弟本身,因为师傅没有责任非要把技术、甚至是绝技传授出来,徒弟就要有抓紧把技术学过来的紧迫感,因为你是在向人家索取技术,你若没有主动求学之心和诚恳之意,师傅又为什么非要把技术传授给你呢!从辩证的观点来看,师傅培养不出比自己强的徒弟就算不得好师傅;徒弟不比师傅强,就算不得是一个好徒弟。徒弟应该而且也是能够超过师傅的,这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这一点,作徒弟的一定要认识到,因此要在行动上和毅力上下够决心,树立赶上和超过师傅的雄心壮志,虚心地向师傅学习技术,吸取他们的先进经验,只有这样,学技才更为得力。

   再其次,要想改变师傅不愿传授绝技的这种状况,关键还在于企业本身。正如该矿矿长所说:“企业应该给绝技员工传授绝技搭建一个平台,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适合本企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解决绝技员工授技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传授绝技,实现绝技共享”。相信只有大家都掌握了绝技,才能更加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发挥技术人才本身的创新发掘能力,最终达到人企双瀛的目的。

作者:回味
作者单位:重庆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
联系电话:13274002230
邮编:401448
审核:渝阳煤矿党办副主任岳万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7:37:17 | 查看全部
两个拟定主题,不好跟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20:20:05 | 查看全部
丁老师,颇有大家风范呦,不知道象我们炼油工人这样的熟练工种有没有纯粹的绝技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