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转载】自成气象的山西散文(全文)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2:58 | 查看全部
他的文章兼及文化、学术、纪实、散文诸因素。《雕刻在石头上的王朝》,以诗意的笔法和灵空的感觉,通过对云冈石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透视,丰富而厚重地抒写了北魏王朝留存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文明史,还原了一种历史生动的映像,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3:42 | 查看全部
张行健1984年就开始发表小说,其创作精力自然主要放在小说上,迄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计500余万字。但他对散文也情有独钟。他认为,小说写阅历和感觉,写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而散文则是写性情写体验,写真切的生活经历和深邃的艺术感觉,有相同有交叉,更有不一样的文体的微妙和魅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4:32 | 查看全部
多年以来,张行健在先后在《山西文学》《人民文学》《中华散文》《山花》《黄河》《延安文学》《青年文学》《读者?原创版》《岁月》《野草》等发表100余篇散文作品。散文《婆娘们》获“人民文学杂志优秀散文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5:14 | 查看全部
张行健的散文立足于一个“真”字,生活之真、情感之真、情绪之真,在创作状态上还有全身心的投入,在客体的表达和铺陈中,力争兀显个体的元素,强化个人的文学气质,表现属于自我的那一份思索与情感,态度和认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5:52 | 查看全部
韩振远的小说创作的成就令人瞩目,曾获得赵树理文学奖中篇小说奖。而他的散文创作也成绩卓著。作品见于《美文》《中华散文》《散文》《散文百家》《天涯》等刊,许多被选载、入选各种年度选本。著有《家在黄河边》《回眸远古》《古之旅》《晋商之源》等多部散文作品集。2004年获中国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并获《山西文学》《黄河》《读者》《散文选刊》多种奖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6:53 | 查看全部
20082月,他的散文《50后与80后》在《读者?原创版》和《山西文学》发表后,在50后与80后两代人中引起强烈反响,迅速被全国数十家报刊转载,文章被《读者?原创版》网站刊发后,数天之内占击量达18余万人,留言近2000条,同时,全国上百家网站转载,总点击量超过百万人。为回应读者,作者专门写出《被亲情拴在一起》一文,刊于《读者?原创版》20082期。《50后与80后》所以能引起如此大反响,与本人一贯倡导“将散文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散文理念有很大关系,从表现乡村生活疾苦的《风雪打工汉》,到表现农民工问题的《遭遇出逃民工》,再到这篇表现两代人时代特点的散文,是作者散文理念的成功实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8:13 | 查看全部
韩振远认为:“对散文写作者来说,不是要如何挖掘自我,而应该是如何走出自我,去面对社会,发现大千世界中的动人之处,从而把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被自己的理念缚住手脚,也不会被散文的表现方式缚住手脚,去不自觉地寻找新的表现手段,观念更新,形式更新的追求自然会体现在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9:00 | 查看全部
徐小兰小说、散文兼写,已有近二百万字作品散见于各文学刊物,散文集有《做个美丽自然的女人》《不能不说的疼痛》《柔软的坚守》,长篇文化散文《千年望族》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9:31 | 查看全部
她说:“常常觉得:我如散文,散文如我。今生今世,我就是为散文而生,为散文而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3:09:57 | 查看全部
王祥夫在《孤独的倾诉》一文中写道:“感觉中,那是个很大的舞台,舞台很深远,没有色彩,只有一束光,从上倾泻下来,照在一个身穿黑衣的女子身上,她静静地站着,朗诵一首很长的诗,这可能是徐小兰散文美学意义上的抽象。如果说,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基色是绿色的,杨朔先生的《茶花赋》的基色是火红的……那么,徐小兰的散文则是不设色的素描,是一幅幅黑白心象素描……抹去文学的因素,徐小兰的散文还有着社会学资料存在的价值,这就是徐小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