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转载】自成气象的山西散文(全文)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38:19 | 查看全部
燕治国是又一位多产且全面的作家,作品兼及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民歌搜集、整理和编写等。散文集有《人生小景》《人生小路》《晚晴里的风景》《人生进行曲》等。作品被多种选刊选载,其中《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获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以及山西省政府文学艺术创作奖、《中国作家》《山西文学》优秀作品奖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39:04 | 查看全部
他的《渐行渐远的文坛老人》,怀着对国内文坛著名老作家崇敬的感情,真实地记录了他们的人生片断与创作轨迹,让读者看到了这些作家可亲可敬的性格特点和为人为文的操守风范,同时也是弥足珍贵的文学史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39:40 | 查看全部
王祥夫以小说家入散文,与纯粹的散文家作品又有所不同,其作品得小说的叙事优势,从容而蕴藉。兼之,王祥夫善画,善书,他又自艺术家的角度入散文,故其散文风格形成独到风格,笔下风物摇曳生姿。已出版《杂七杂八》《纸上的房间》《何时与先生一起看山》《衣食亦有禅》等多部散文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40:27 | 查看全部
段崇轩评论说:“小说、散文、评论三种文学样式,王祥夫轮番操作,游刃有余。但他的主要创作成就,无疑在小说和散文两方。他的散文大多描写的是他的所经、所见、所感,譬如他的游历随感、书斋生涯等等,是真正见性情、见学识的创作,儒雅、空灵而有趣味,是他内心世界的写照。而他的小说创作,则‘入世近俗’,多取社会现实生活为表现对象,社会的腐败、人性的扭曲、弱者的无助,都在他的视野之内,表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当代作家的社会良知和人间情怀。在散文中,是一个感性的、自我的王祥夫,在小说里,是一个理性的、社会的王祥夫,恰好表现了作者精神世界里的两极状态。但这两极状态又不是互为隔绝的,他的个人情致和审美趣味往往制约和支配着他的小说创作,这就使他的创作多了对现实事件幕后和背景的思考与展现,多了对民俗、历史、文化的注目与描述,使一些简单的现实题材平添了一种文化韵味、文化背景,使王祥夫的小说不经意间超越了许多同时代作家的作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42:21 | 查看全部
毕星星创作开始很早,自己说应该开始在“文革”时代。其创作以纪实文学和散文为主。1992年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过一本小册子《蓝光红火》,就是纪事性质的散文。近年出版的著作有《蓝火苗  红火苗》、《走过带伤的岁月》、《大音绝唱》、《坚锐的往事》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43:01 | 查看全部
毕星星散文,大多发在《随笔》《南方周末》《散文》《南方都市报》。新世纪以来,几乎每年有散文随笔杂文登上国内几种主要的年选、排行榜。曾获荣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20042006年度赵树理文学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43:33 | 查看全部
毕星星作品风格冷峻,用语简洁到吝啬。李国涛在评论毕星星时说:“诗有六艺,星星的散文多属赋也。所谓赋就是‘铺叙其事’,换个说法就是纪事。星星在文学期刊做编辑,业余主攻文学评论,散文在他是副业的副业了。他的多种经营各业兴旺,使我喜悦。副业也罢,在星星并不是小摆设。他的散文,直面现实,激浊扬清,对于生活中背运失时的普通人,星星尤能给予满腔的同情和支持。尽管他也不够强大,却总想用自己的正直善良承担许多。我从中感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苦衷。这,令我在激奋之余,有时也不免扼腕长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44:55 | 查看全部
山西几位评论家把毕星星散文称作“史记体”,不管准确与否,毕星星认为,这个概括方向大致不错。他的散文,讨厌无病呻吟,追求深厚的政治历史内涵。尽可能为恢复历史真相、强化集体记忆写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45:29 | 查看全部
蔡润田是一位儒雅学人,学养深厚,他的文字属于理论批评及研究文类的居多,而《南华杂俎》和《独语集》,可以看作是他的散文随笔集。他在《独语集》后记自嘲“未必能赢得喝彩,差可自遣也就够了”,但仍然赢得方家的喝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46:06 | 查看全部
韩石山评论说:“他的文字,属于典雅华赡一路,思路也缜密深邃。”“许多生活情节,便充溢着人情味而妙不可言,如同清晨时分,翠绿的叶片上颤动的水珠,晶莹剔透,欲滴不滴,让人爱怜也让人担忧。”“这些精妙之处,就是那晶莹的露珠,只有初启的朝暾,轻拂的晨风,才能领受它的鲜嫩与娇媚,只有一个同样精妙的心,才能铭记几十年,于今写出,仍是那样鲜活,那样水灵。”“更为绝妙的是,这些回忆,他不是用第一人称写出,乃是用第三人称的‘他’作叙述的主角,一种生疏化的处理,或许就是西方文论里的‘间离效果’吧,似乎在说着与自己无关的事,反让你更觉得真实、亲切,不由自主地溶入作品里的情境,领受一种生疏的也是新奇的意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