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转载】自成气象的山西散文(全文)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1:32 | 查看全部
微信公众号“小众”在张锐锋专辑的荐语中说:“张锐锋的散文,对每一个具有自觉文体意识的散文作家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存在。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无论你如何挑剔、指责他散文的弊端,你都无法忽略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2:03 | 查看全部
杨新雨的散文创作始于上世纪末,清新淡雅,在细节处打动人心。他的文风基本是内敛的,或者说善于隐藏,但却能感觉到丰富和潜在的力量,这力量的显现也不是爆发式的。甚至看不到什么偏激的用词,在表达时他总是挑选中性的方式。一件事他一点一点讲述出来,平静,干净,也不怎么铺垫,看似一览无余。读完之后的感觉也不是震撼式的。但它长久地萦绕在阅读者的心里,仿佛在微微颤抖地流动着。一种奇异的流动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2:57 | 查看全部
评论家傅书华先生在《新雨散文纵横谈》里写道:“新雨的散文耐读,还因为他的散文往往写的是一种复合型情感,还因为他在散文中往往设立两个相对立的价值支点,在两个价值支点的相对立中构成一个价值的‘张力场’,而在这个价值场中,则蕴含着时代的嬗变,社会的转型,人生的两难,存在的相悖。作者对此又并不作线性的思考,单一的判断,而是在张力中给读者以深入的思考,并因这思考产生、形成了绵长的回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4:17 | 查看全部
王祥夫在《杨新雨小论》里这样评价:“杨新雨的散文和随笔大多不长,就文章风格而言是朴素平和的,好像是深宅大院里用了上百年的老红木家具,漆水已经脱尽,让人看到的是不再有修饰的本色。景物描写和人物素描性质的笔墨均很少,好像只是一种平淡了的记述,但读起来让你感动,让你感动的恰又不是惊天动地的事件和呼天抢地的情感迸发。……就像我们在街市中行走,看到什么都是片断的,不固定的,一闪一闪的,但杨新雨偏偏会在这片段的瞬间捕捉到让你心动的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5:18 | 查看全部
伍立杨在《一枝气可压千林 》一文中说:“真正有吸引力的文字艺术,其吸引力都是内在的。杨新雨的文体,总是那样的深稳沉着,气骨迂徐,所谓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大有言外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5:57 | 查看全部
杨新雨著有散文集《孤独仰望》,曾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赵树理文学奖散文奖等。他的作品《养母》流传甚广,更于2005年至今,被选入北师大版初中语文教材之中,他的其它许多作品也被选入多种散文选本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6:34 | 查看全部
沈琨笔耕约五十年,发表散文约三百余篇,出版了散文集七部。得到众多的评论和赞誉。二十多年前,老散文家柯蓝说沈琨的散文“文笔流利,写景描情,状物状人,均有他的独到之处”,说他“所猎涉的题材较广”,“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文艺评论家李国涛更看重沈琨的“文笔与才情”,他觉得沈琨“似乎领会了(郦)道元夫子的精神”,“全书的文章都保持着相当的水平,而且可以说有明显的沈琨风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7:33 | 查看全部
   1993年,作家王祥夫在《山西文学》发表《读沈琨散文记》,认为山西“执笔写散文者不少,但成绩斐然者甚少,而沈琨的散文创作是一个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1:59:47 | 查看全部
之后,沈琨开始了他的“三晋文化散文”的写作。人们看到,沈琨的散文创作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和超越。这种嬗变和超越,突出表现在他的创作视野走出“盆地”意识,走向“大文化”境界,表现在他的作品所蕴含充盈的气韵“博大”上。第三届“冰心散文奖”的获得,标志着沈琨的散文达到新的高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6 22:00:30 | 查看全部
   《岁月山河》出版以后,很快引起热议。一年内出了三个版本。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石英先生称这部书是“一部文化内涵丰厚的力作”,认为这部书被列入“文化散文”的框架内,是凭着作家“自身的拥有,自身的笔路,娓娓道来,却在表白的平实中深寓韵味——其文的吸引力不由外在添加,而是内在情致和既有功力使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