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王瑞平

[解词释义] 中国晚清史【连载】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0:40:26 | 查看全部
英国领事馆的领事、副领事和一两个助手或翻译,基本上来自英国的殷实人家,领事馆负有监督和惩戒的职责。根据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它的全部工作几乎都是为了促进商业。领事要规定负责引导船只进出港口的领航员应得的报酬。他要接受和保管船只的执照,并向中国海关报告船只的到达。然后在船只离开时交还执照。领事也要检查进口货物,听取关于课收税额方面的申诉。他要和中国当局合作确定铸币的标准,还要保管一套在领事馆应用的度量衡标准器件。他要负责签发船只之间货物转驳的证件。他的职责还包括管理口岸的英国水手,听取人们对中国和英国臣民的控诉;而且他可以独自对英国罪犯进行惩处。他有同中国当局合作的其他各种义务,例如执行口岸限制事项;监督土地与房屋的租用;防止走私;引渡犯人;一般地说要在中、英两国国民之间做调解人。由于同中国政府的一切接触都要使用中文——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所以领事就依靠英国译员充当左右手。象威妥玛、巴夏礼、李泰国、赫德、麦都思和密迪乐等精干有力的人物,都是循此途径晋升起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0:43:17 | 查看全部
美国是任命商人作领事,因此使英国人在外侨团体中稳占优势地位,因为商人领事会有直接的利害冲突。在中国人眼里,商人领事就象是买了个几品顶戴的旧行商一样,不免对之又慕又恨。因为尽管他们有官员身分,但骨子里仍然是商人;有的英国商人也是这样:他们通常取得领事身分,代表着那些同中国订了条约但却没有派出领事的西班牙、秘鲁、荷兰、普鲁士等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0:45:54 | 查看全部
条约制度靠武力建立起来,也只有用炮舰外交去维持。这也可以说成是某国使用海军力量作为威胁手段去支持条约权利中的所谓合法要求的伎俩。这一伎俩典型地表现在 1848 年上海青浦事件中。青浦位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①洛克伍德:《18581862 年的赫得公司》。关于通商口岸的通货,见弗克兰·金:《18451895 年中国的货币和货币政策》。①郝延平:《十九世纪中国的买办:东方和西方之间的桥梁》,第 51 页等处。允许外国人活动的半径范围之内,有三个传教士访问了这个小城。他们受到粮运船民的袭击,只是由地方官出面才被营救出来。英国领事阿礼国要求赔礼道歉,但中国当局对附近约一万三千多名运贡米去北京的漕粮船民是否要采取行动表现得犹豫不决。英领事于是停付条约规定的贸易税,还把他唯一的一艘装有十门炮的皇家海军方帆双桅船调来以阻止一千四百只装有稻米准备离开码头的民船启运,并要求在四十八小时内逮捕十名为首的肇事者。阿礼国接着派遣刚好乘一艘炮舰到达的巴夏礼越过当地道台直接向南京总督要求赔礼道歉。结果总督把这个道台免职,并对几个肇事者给以在外国人居留地戴上刑枷一个月的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0:47:55 | 查看全部
这种对甚至在数量上大大占优势的群众使用武力的大胆果断的行动受到外侨团体的全力支持,虽然此举在香港和伦敦并不怎么受到赞赏。但阿礼国却顽强地表示,这是保护在华英国人的唯一办法,而且以后几代住在上海的外国人也基本上同意他的观点。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0:50:02 | 查看全部
炮舰外交揭露了关于中西交往中谁说了算这个反复未决的斗争。从根本上说,这是一场最广义的文化冲突。英国希望的不是把中国当作殖民地来统治,而是要中国按照英国方式在法治精神下进行国际交往和自由贸易,因为这将为英国的商业利润打开门户。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中国古老的社会中进行一场革命,而这一点当然要遭到坚决的反对。①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卷 1 392393 页,摘自英国蓝皮书《在中国受到的侮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00:51:15 | 查看全部
英国与广州的对峙

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高压政治使治域广袤但力量不足的清政府威信降低,并危及它的权威。1841 5 月的三元里事件(见第四章)就是一个前兆:清官吏对外国入侵者表面上的安抚进一步唤起了排外情绪,并且动摇了老百姓对清皇朝是受命于天的默认。因此在整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广州的清帝国官吏,不得不在英国人及绅士领导的民众之间左右讨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21:40:16 | 查看全部
在战争时期,特别是三元里事件刚刚过去时,绅士和村民联合建立了民团局来维护地方团练。为此目的,他们在广州北面组织了一个总局以协调已经在邻近市镇(包括八十多个村庄)建立起来的十几个团练的行动。这个新成立的局(叫昇平社学)经官方承认,凑集了大量的资金,募集了好几千多勇。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21:42:03 | 查看全部
这种由绅士领导的乡村武装,对于不可抗御的英国人似乎构成了一个坚强的壁垒。在广州的三百名左右外国人依旧被限制在号称十三行的老区长达八百英尺的滨江地段以内,那里有约四英亩空地。想到别处去租赁房屋的尝试,通常总是要碰钉子的。他们可以在河上划船,但是稠密的人口往往使他们感到窒息。所以英国人下乡有着很实际的目的,即为了锻炼、娱乐和体育运动,特别是想猎捕野禽。但由此而招惹的事件不久就满载在名为《在中国受到的侮辱》这本英国蓝皮书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21:43:56 | 查看全部
    既然在朝贡时代断然拒绝外国人进入广州城内, 那么在 1842 年以后维持这种禁令,就成了广州人反抗的标志了。双方都不断地扔石头、殴打和骚乱,在这当中,广州人的高傲和敌意常常不亚于英国人的鲁莽和傲慢。1847 4月,英国公使德庇时爵士终于再一次诉诸炮舰外交,把英国的战船从香港调来进攻虎门炮台。三十六小时内,英武装力量打哑了清朝八百二十七门大炮,进入广州,占领了十三行。然而他们可能取得的最大成果乃是耆英同意广州城门两年后向他们开放。“德庇时的进犯广州”就这样不了了之。八个月以后,六名在民团区域郊游的英国人被杀。耆英立即派兵占领那个村庄,惩办了凶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24 21:45:08 | 查看全部
然而他不断想通过维护英国人享有和平交往的条约权利去安抚英国人的努力,使他似乎成了广州的抚夷派,而北京却有理由害怕这种安抚会失去民心。因此耆英于 1848 年上半年被召回,其继任者为汉人徐广缙:徐奉行的是依靠民众排外情绪的政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