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彭娇妍

《梦的解析 》作者:弗洛伊德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0:59:24 | 查看全部
〔22〕译注:莫扎特所作之歌剧,剧本为法人包玛歇所作,该剧描述阿玛维巴伯爵在其
家仆费加洛的婚礼前,想尽办法想染指他那位新娘——伯爵夫人的侍女苏珊娜的笑闹讽刺剧。
    〔23〕在写这份梦的内容时,我竟重复地写了这一句话,显然这是一种无心的误失,但
我仍保留下来,因为经过解析,也许会找出另有一种意义吧!
    〔24〕这纯粹是一种错误,而非笔误,因为后来我才知道华休的伊玛尔村,并非当年费
休夫所住的伊玛尔村,只不过是地名雷同而已。
    〔25〕一八○九——一八九二,英国诗人。
    〔26〕译注:莎士比亚有一剧本以此为名。
    〔27〕有两句童谣可暗示此种联想,一为德文:“蔷薇、郁金香、康乃馨,所有花儿终
归凋谢”(Rosen,Tulpen,Nelken,alleBlumenwelken),另一为西班牙文的:“小伊莎
贝拉!不要因为你的花儿凋谢而哭呀!”(Isabelita,nollores,
gue semarchitanlasflores)又这段西班牙文曾现在费加洛那剧本内。
    〔28〕其实不是在《阳春》里,而是来自左拉的另一部小说《土地》里——这错误是我
在解析过程中才发现到的。在这儿我想请诸位注意一下Huflattich(款冬)与flatus这字
发音之相近。
    〔29〕一位迂阔的传记作家,维特尔斯,曾指责我在上述的那句话中漏掉了耶和华之
名。事实上在英国的奖牌上是含有这圣者之名,但却是用希伯莱文写的,而且是写在那奖牌
上所绘的云影背景中,所以要把它看成图的一部分或文句的一部分,其实均无关宏旨。
    〔30〕德文Frauenzimmer一词为对“女性”带轻蔑之称谓,而Frauen本字即女性,
Zimmer为“房间”。
    〔31〕译注:此原为希腊传说,Abydos的青年黎安德每夜游渡Hellepont海峡到
Sestos往晤其爱人希洛,在一风雨之夜,希洛之导引灯火被吹熄以致黎安德溺毙,其后希
洛寻获其尸,乃投海殉情而死。
    〔32〕译注:为乐天派之酒徒,粗率而好讥讽。
    〔33〕另一种解释:他是单眼,就像那万神之父的欧丁——欧丁的“安慰”。而在童年
景象中我曾“安慰”父亲:我会给你买个新的床。
    〔34〕这儿仍有一些值得解析的:手拿着玻璃做的尿壶,使我联想到一个笑话:一个眼
科医生为一个不识字的农夫配眼镜,让他试这个、试那个镜片,总无法使他能够读出字
来。——(“农夫的捕器”——前一个梦所述及的“少女的捕器”)——左拉的《大地》一
书中那农夫如何对待他那白痴父亲——在先父去世的前几天,他一直大小便失禁,而像小孩
子一般地撒在床上,因此,悲剧式地补偿,使我在梦中成了他的看护,“在这儿,‘心里想
到’与‘真正经验到’,就像是同一回事,”,这句使我想起巴尼查所作的一部富有革命意
味的戏剧,他在这书里,把天父比喻成一个瘫痪的老头子,而受制于一位大天使,一种类似
甘尼密〔35〕的人物,这位天使对天父有一种使命:要使天父的意愿,永远与事实如一,结
果害得他反而因此永远不敢咒诅、立誓,因为他一咒诅,天使就会马上使它变成事实。——
计划、思考其实是在反对我的父亲,就像梦中的“大叛逆”,“蔑视权威”均可溯自于对家
父的不满,君王往往称为一国之父,可见父亲是最早最老的权威,而对一个小孩子而言,他
是唯一的权威,而由此在人类的文明进展中演变而成社会的各种独裁(至目前,母权仍未能
找出有类似父权之地位)。——在梦中我所想到的那句话“心里在想”与“真正经验到”,
是同一回事,正可解释歇斯底里症的症状,而这也与男用尿壶又有联带关系——对一个维也
纳人,我实在用不着解释Gschnas的原则——这就是利用一些无用的、琐碎的废物作出罕见
名贵的东西——譬如说,我们那些艺术家们在欢宴上常作的把戏,以一些餐具,几束稻草,
和长竿子拼凑成一组甲胄。而我发现歇斯底里症病人也有这种类似的行为,他们除了感受到
真正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刺激以外,他们常会由一些无关痛痒的真实经验里,不自觉地受到对
他们最恐怖、最荒唐的事件。而他们的症状并不附着于那真实事件的记忆,却症结于这些本
身的幻想上。这种解释使我克服了很多难题,并予我以甚大之愉悦。并且我可以用这来解释
梦中的“男用尿壶”,因为最近一次的Gschnas晚上所展出的柳克里西亚〔36〕,服毒所用
的高脚杯,其制造的原料据说竟是用通常医院所用的“男用玻璃尿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0:59:37 | 查看全部
〔35〕译注:天神宙斯带去为众神司酒的美少年。
    〔36〕译注:罗马之烈妇,于公元前五一○年为TarquiniusSertus所污而服毒自杀。
    〔37〕梦的分层意义是梦析中最微妙,而且最成果辉煌的一大发现。如果忘了这个分层
探讨的可能性,那么就对梦的本质无从把握住。然而迄今这方面所作的研究,除了峦克曾由
排尿刺激作出一相当有条理的分层符号以外,并未有更完备的研究报告。
    〔38〕译注:由于第一章 一般译本均认为太过冗长,故本书只译Brill之节录。
    〔39〕我希望每个人均能详读那本伏尔特所作的各种梦实验(他收集成二册出版),他
由此而证明以实验中的状况能解释每个梦内容的实在很少,而且断言以这方法来探究梦的问
题并没有多少发展的余地。
    〔40〕见利普士所著《精神生活的基本事实》。
    〔41〕一种欧洲国家的币值。
    〔42〕就我所知的这梦的两种来源并不完全与其内容相符。
    〔43〕译注:RepressionSuppression分别译为“潜抑作用”、“压抑作用”系按徐静
医师所著心理自卫机转一书之译名,前者意指“不知不觉地抑制至潜意识中”,而后者指
“有意识地抑制自己认为不该有的冲动与欲望。”
    〔44〕峦克,曾研究过很多由器官的刺激(如排尿、遗精的梦)引起到令人由睡中惊醒
的梦,他发现这是由睡眠与器官两方面需求的冲突而引起,并论及后者来对梦内容的影响。
    〔45〕这种常见的梦境,可使梦者感到动弹不得,或无法作什么动作,这与“焦虑”有
密切关系
    〔46〕这种认为没有梦者的联想资料到手,就无法释梦的说法,其实也需有所保留。有
一种情形,我们是可以不同这些联想而能释梦的:那就是,当梦者在梦中利用了“象征成
分”。但这时,我们所用的方法,严格地说,应该叫做“释梦的辅助方法”。
    由这些“典型的梦”,我们希望可以看出究竟我们释梦的方法能有多大用处,并且万一
这方法有所不适,也可就此加以补救。通常这类梦的解析,我们不是无从获得那些用以了解
普通梦的联想资料,便是所到手的资料混乱而不合用。
    〔47〕费兰齐曾报道许多女人赤裸的梦,而很清楚地推溯出这来自童年期的暴露快感,
但这些报道却与我们所谈的“典型的梦”略有出入。
    〔48〕很明显地,梦见所有家人在场也具有同样意义。
    〔49〕译注:伊达迦国王,曾参加特洛城包围战,回程中发生许多冒险事迹为荷马史诗
奥德塞之主角。
    〔50〕参看拙著一个五岁男童恐惧症的分析以及儿童性理论。
    〔51〕在前一个注解,所提到的那畏惧症病童,汉斯,在三岁半时,他对那新生的小妹
狂热地表示“然而我并不希望有个妹妹”,而十八个月后,他因心理症就医时,坦承当时他
希望妈有天会在浴缸失手,而使小妹溺毙。然而,汉斯却是一个天性善良,很有感情的小
孩,而且不久他就非常喜欢妹妹,并且刻意照顾她。
    〔52〕自从这段文字写出来以后,在精神分析的文献中,我收集了一大堆有关小孩对其
兄弟姐妹或双亲的敌视态度的报道。有一位作者,史毕特勒以其最真实、最生动的叙述写下
他自己童年时最早感受到的一种典型的稚气态度:“……还有,现在又来了新来的第二个阿
道夫,一个自称是我弟弟的小怪物,但我就看不出他有甚用处,或者他们为什么故意骗我说
他很像我,我本身已经自足了,多一位弟弟又于我有甚好处?他不仅无用,他甚至是个麻烦
呢!当我缠着祖母抱我,他竟也要插一腿,当我坐在婴儿车内乱转时,他竟在我对面,而占
了我一半地方,以致我们不得不常常互相踢到彼此的脚。”
    〔53〕——我以前所提过的那三岁半的小汉斯,也曾对他妹妹用同样这种批评。而且他
以为是因为没有牙齿才不会讲话。
    〔54〕译注:此为希腊神话中丘比特所深爱的美女,被视为灵魂之化身,在艺术界常被
画为蝴蝶或有翼的人。
    〔55〕我很惊奇地获知,有一个聪明的十岁男童,在他父亲暴毙不久后,他说:“我知
道父亲已经死了,但我就搞不懂,他为什么总不回来吃晚饭。”其他有关这方面资料,可参
照FrauDrvonHngHellmuth所编的孩童心理。
    〔56〕一个受过精神分析训练的父亲曾作如下的一个报道:他那四岁聪慧的小女儿,在
这种状况下了解了“离开”与“死亡”的分别:小孩在餐桌上出乱子,而注意到那寄宿在她
家的女侍者不耐烦地瞪着她。于是她告诉爸爸“约瑟芬应该让她死掉!”她爸爸和气地问:
“为什么一定要她死呢?使她离开我们不就够了吗?”小孩回答道:“不!这样她还会再回
来的!”就小孩时期明显的“自我恋”看来,任何拂逆其意的小事均为大逆不道,而就像德
拉寇法典〔57〕一样,小孩们也认为所有的各种犯罪均惟有一种惩罚——“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0:59:52 | 查看全部
〔57〕译注:雅典立法者德拉寇所拟之严峻法典。
    〔58〕这种情况往往以惩罚的形式加以“改装”——即利用道德反应,恐吓其可能丧失
父母。
    〔59〕至少有些神话是如此记载的,但按一般说法,“阉割”只有克洛诺司用来对付其
父乌拉诺司而已。
    〔60〕精神分析的研究从没引起过如此痛苦的矛盾——由“童年时所含乱伦的冲动深藏
于潜意识里”的说法,而招来如此愤怒的反对以及如此有趣的变化。最近甚至有人,不顾所
有过去的经验,而拟只用象征符号来代表乱伦的意义。费兰齐根据叔本华的信中一段文字,
曾试图对俄狄浦斯的神话作一别出心裁的解释。但在这本书中,首次提到的俄狄浦斯情意综
是对这方面作更深入的研究所得,并借此对人类社会的了解及宗教道德的进化获得意想不到
的意义。详见《图腾与禁忌》一书。
    〔61〕请比较前述的暴露症的梦资料。
    〔62〕有关哈姆雷特分析研究的继续发展以钟士博士最为出色,他曾对这观念的各种批
评加以精辟的辩驳(哈姆雷特及俄狄浦斯情意综的问题)。哈姆雷特的资料与神话的英雄之
诞生的关系也由兰克加以阐释。至于有关马克白的分析,可参考我的其他著作精神分析工作
中的几种特殊型态以“俄狄浦斯情意综”来解释哈姆雷特之秘密:动机的探讨。
    〔63〕甚至梦中一些“巨大的”、“大量的”、“非凡的”、“夸张的”东西都是儿童
的一大特色。小孩子一心只盼望长大,而想吃东西也与成人一样多。小孩是很难使他满足
的,他无法了解“足够”这个字的意思,对他所喜爱的他永远贪求不厌,惟有经过训练,他
才能渐渐学会谦虚、中庸。而我们都知道,心理症病人也多半同样地倾向于过分,而失之中
庸。
    〔64〕参照第三章 所述小女安娜的梦。
    〔65〕译注: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1:00:02 | 查看全部
〔66〕钟士博士在美国科学学会作有关梦的自我中心的演讲时,座中有位妇女曾反对他
这种“非科学的推论”,她认为演讲者只能说这是这国人的梦有这种特色,但决无权推广为
美国人也不外如此。就她自己而言,她敢肯定地说,她所有梦均以“利他”为目标,然而,
为了不伤这位妇女的国家优越感,我必须再多作一些说明,以免人们误解了我这“梦均为自
我中心”的论调。由于所有发生于“前意识”的念头,均可在梦中(显意或隐意)出现,所
以利他助人的感情当然也有可能于梦中流露出来。同样的,对某人的怀念喜爱,如果的确存
在于潜意识里,那么在梦中发生是大有可能的。因此我所提的那种说法的真正意思是说:在
梦中潜意识刺激里头,我们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醒觉状态下已经压制下去的自私的倾向。
    〔67〕精神分析的研究使我们得到如此的结论:由小孩小运动表演的偏好以及歇斯底里
发作时这些动作的重复出现,我们知道,除了感官上的愉快以外,必定仍有另一个因素存在
(往往是潜意识地):那就是在人类及动物所看到的性交的记忆影像。
    〔68〕一位天性并不神经兮兮的年青同事,在这方面提供了我一件他的经验:“当我荡
秋千荡到最高高度时,我的生殖器往往有种很奇怪的感觉,这对我而言虽然并不是一种快
感,但我仍认为是一种肉欲的感觉。”我常听到病人告诉我他们第一次感到性器勃起并常有
肉欲的感觉是在他们儿时爬行的时候。由精神分析可以确定地证明孩童期间的混战、扭打往
往使他们第一次意识到性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1:00:44 | 查看全部

第六章 梦的运作

第六章 梦的运作
前言
所有以前所作过的有关梦的解释都是以记忆中所保留的“梦内容”直接予以阐释。他们
由梦内容寻求解释,有些甚至不经过解析,而直接由梦内容获取结论。然而,这方面我们却
有一些不同的资料,在我们研究出来的结果与“梦内容”之间,我们发现了另一新的心理资
料:梦的隐意沿袭自古所用“梦内容”〔或称为“梦的显意”(manifestdream—
content)〕。因此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个崭新的工作,一种近似小说的工作——仔细检验
“梦的隐意”与“梦的显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后者如何由前者蜕变出来。
    “梦的隐意”与“梦的显意”就有如以两种不同的预言表达同一种内容,或说得更清楚
些,“梦的显意”就是以另一种表达的形式将“梦的隐意”传译给我们,而所采用的符号以
及法则,我们唯有透过译作与原著的比较,才能了解,一旦我们做到了这点,那“梦的隐
意”就再不是一个如此难以了解的秘密。“梦的显意”,就有如象形文字一般,其符号必须
逐一地翻译成“梦的隐意”所采用的文字。因此,这些符号决非以其图形的型态即可解释,
它必须按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来作这项翻译的工作。譬如说,现在我面前呈现一个画谜,有一
所房子,在屋顶上有只木舟,然后是一个大字母出现;再来便是一个无头的人在飞跑
等……。一眼看上去,我一定会斥责这简直是荒唐而毫无意义,一只木舟怎有可能摆在屋顶
上,无头人怎么会跑,而且人哪有可能比房子还大,还有,如果整个画面是代表一幅景物,
那么一个字母又代表什么呢?自然界的风景哪有这种景象?因此要想对这画谜作正确的解
释,唯有抛弃这些对这部分或整个的反对批评,相反地,将这每一个影像均视为有意义,而
绞尽脑汁地去找出每一个所代表或牵涉到的文字,而后再把这些文字凑合成一个句子,这时
它们再也不是毫无意义了,而很可能地,成了一句漂亮动听寓意深长的格言。梦其实就是这
么一种画谜,只是我们祖先却没把握住真正的释梦方法,而误把画谜当作一张艺术作品加以
鉴赏,也因此,才会认为梦是毫无意义,一文不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1:01:17 | 查看全部

甲、凝缩作用

甲、凝缩作用
在梦的“隐意”,与“显意”之间的比较,第一个引人注意的便是梦的工作包含一大堆
的“凝缩作用”。就“梦的隐意”之冗长丰富而言,相形之下,“梦的内容”就显得贫乏简
陋而粗略,如果梦的叙述需要半张纸的话,那么解析所得的“隐意”就需要六或八至十张的
纸张才写得完。这差距的比例按各种不同的梦而异。但就我的经验看来,几乎多半是这样的
比例。一般而言,我们多半低估了梦所受凝缩的程度,以为由一次解析所得的“隐意”即包
含了这梦所有的意义,然而事实上继续对这梦分析下去,往往又发掘出更多深藏在梦里的意
义。因此我们必须先要有个声明,“一个人永远无法确定地说他已将整个梦完完全全地解释
出来”。尽管所作的解释已到毫无瑕疵、令人满意的地步,但他仍可能再由这同一个梦里又
找出另一个意义出来。因此严格地说,凝缩的程度是无法定量的。由这梦的“隐意”与“显
意”间的不成比例,而得出“在梦的形成时,必有相当多量的心理资料经过凝缩的手续”的
结论恐怕会受到一些反对。因为我们经常有种感觉,“我昨天整个晚上做了一大堆的梦,但
却忘了一大半”,因此有人会以为醒后所记得的部分只不过是整个梦里头的片段,而如果能
把所做的梦全部内容追记出来,那就差不多可与“梦的隐意”等量齐观了。就某一程度而
言,这种说法不无道理。梦只有在睡醒后马上记下来才有可能精确地把握住所有内容,否则
随着时间必渐渐淡忘而不复记忆。然而,我们需要认清一件事实,自以为所梦的比所追记得
出的资料还要丰富得多,其实是一种错觉,而这种错觉的来源以后会再详细解释。还有,梦
工作所采用的“凝缩作用”并不因为“有可能遗忘掉一些内容”的说法而有所影响,因为我
们可以由记忆所尚保留的梦的各部分分别找出所代表的一大堆的意义。果真梦的大部分内容
均不复记忆,那么我们将很可能无法探究一些新的“隐意”,因为我们毕竟没有理由判断这
些遗忘掉的梦所隐含的“梦思”一定与我们所仍保留下来的部分内容所解析出来的“隐意”
完全一样。
    就每一部分的“梦的显意”逐部分析时所产生的一大堆意念看来,许多读者一定禁不住
心中有个怀疑,难道现在分析这梦时心灵所产生的每一种意念均可能构成“梦的隐意”吗?
换句话说,我们岂不是先假定所有这些念头均在睡眠状态下活动着,并且均参与了梦的形
成。有些梦形成时并没参与的新念头是不是很可能在解析梦意时才产生呢?对这反对意见,
我只能给予一种条件性的回答。当然,这些分散的意念的组合是直到分析时,才第一次出现
的。但我们可以看到的,这种组合只有在各种意念之间确实已经在“梦的隐意”里有某种联
系时才会发生的。因此,可以说,惟有在能以另一种更基本的联系形式存在下,才有这种新
组合的结果。由分析时,所产生的大部分意念看来,我们不得不承认它们早在梦的形成时已
有所活动。因为如果我们由一连串的意念下手时,许多乍看之下,对梦的形成并无关联的意
念,却会突然发觉它带给我们一个确实与梦的内容有关联的结果,而这正是梦的解析所不可
或缺的关键,但它却只有由那一连串的意念追寻下来才能达到。读者此时不妨再翻阅前述的
有关“植物学专论”的那个梦,即可发掘其中所含惊人程度的“凝缩作用”(虽然我并未能
完完全全地解析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1:01:38 | 查看全部
然而,人们在做梦以前的睡眠状态下的心理又是怎么一种样子呢?是不是所有“梦思”
已并列地横陈于脑海里呢?或是一个个地互相竞逐于心灵呢?或是各种不同的意念,各由不
同的制造中心,同时涌现到心头,而在此引起大聚会呢?我认为目前讨论梦形成的心理状态
并用不上提出这种仍无法确证的观念。但,我们可别忘记我们所考虑的是“潜意识的思
想”,这与我们自己沉思默想中的“意识思想”是有很大不同的。
    然而,既然梦的形成确实是经过一番“凝缩作用”,那么,这过程又是如何进行呢?
    现在,如果我们假定这一大堆的“梦思”只有极少数的意念能以一种“观念元素”表现
于梦中,我们就可以推论说,“凝缩作用”是以“删略”的手法来对付“梦思”,“梦”并
非“梦思”的忠实译者;它并未逐字逐句地翻译。反之,它只是东删西略的产品。我们不久
就会发现,这种观念其实是不太正确的。但,目前,我们且以这为起点,而先自问:“如果
‘梦思’中只有少数元素可以进入‘梦的内容’,那么究竟什么条件决定这些选择呢?”
    为了解决这问题,我们且研究一下那些符合我们所追寻的条件的这种梦内容中的元素,
而这方面最适合的资料是那些在形成时经过强烈的凝缩才产生的梦。以下我选用第78页的
“植物学专论”的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1:01:50 | 查看全部

    梦内容:“我写了一本有关某科植物的专论,这部书正摆在我面前。我正翻阅着一张折
皱的彩色图片。这书里夹有一片已脱水的植物标本,看来就像是一本植物标本收集簿。”
    这梦的最显著成分即在于《植物学专论》。这是由当天的实际经验所得,当天我的确曾
在一书店的橱窗看到一本有关“樱草属”的专论。但,在梦中并未提到这“属”,只有“专
论”与“植物学”的关系遗留下来。这“植物学专论”马上使我想到我曾发表过的有关“古
柯碱”的研究,而由“古柯碱”又引导我的思路走向一种叫做Festschrift的刊物,以及另
一个人物“柯尼斯坦医师”——我的至友,一位眼科专家,他对古柯碱之临床应用于局部麻
醉颇有功劳,还有,由柯尼斯坦医师又使我联想起,我曾与他在当天晚上谈过一阵子,而为
别人所中断。当时所谈涉及外科、内科几位同事间的报酬问题。于是,我发觉这谈话的内容
才是真正的“梦刺激”,而有关樱草属的“专论”虽是真实的事件,但却是无关宏旨的小插
曲而已。现在我才看出来,“植物学专论”只是被用来作当天两件经验的共同工具,利用这
无关宏旨的真实印象,而把这些甚具心理意义的经验以这种最迂回的联系将之合成一物。
    然而,并非只有“植物学专论”的整个合成的意念才有意义。就是“植物学”、“专
论”等各个字眼分开来逐个层层联想也可引入扑朔迷离的各种“梦思”。由“植物学”使我
联想到一大堆人物:格尔特聂(德文“园丁”之意)教授及其“花容玉貌”的太太,一位名
叫“弗罗拉”的女病人,以及另一位我告诉她有关“遗忘的花”的妇人。由格尔特聂这人,
再度又使我联想到“实验室”以及与柯尼斯坦的谈话,以及这谈话中所涉及的两位女性。由
那与花有关的女人,我又联想到两件事:我太太最喜爱的花,以及我匆匆一瞥所看到的那本
专论的标题,更进一层地,我联想到在中学时代的小插曲,大学的考试,以及另一崭新的意
念——有关我的嗜好(这曾由上述的对话中浮现出现),再利用由“遗忘的花”所联想到的
“我最喜爱的花——向日葵”而予以联系起来。而且由“向日葵”,一则使我回想意大利之
旅游,另一方面又使我忆及童年第一次触发我日后读书热的景象。因此,“植物学”就是这
梦的关键核心,而成为各种思路的交会点。并且,我能证明出这些思路均可于当天的对话内
容一一找出联系。现在,我们就恍如在思潮的工厂里,正从事着“纺织工的大作”:
    “小织梭来回穿线,一次过去,便编织了千条线。”
    在梦中的“专论”再度地涉及两件题材:一端是我研究工作的性质,而另一端却是我的
嗜好的昂贵。
    由这初步的研究看来,“植物学”与“专论”之所以被用作“梦的内容”,是因为它们
能使人联想到最多数的“梦思”,它们代表着许多“梦思”的交会点,而就梦的意义而言,
它们也就具备了最丰富的意义。这种解释可用另一种形式表达如下:“梦的内容”中每一个
成分具有甚多的意义,它们代表着不只一种的“梦思”。
    如果我们仔细检验梦中每一成分如何由“梦思”蜕变过来,那我们将可了解得更多。由
那“彩色图片”引入另外新的题目——同事们对我的研究所作的批评,以及梦中所已涉及的
我的嗜好问题,还有更远溯到我童年时曾经将彩色图片撕成碎片的记忆。“已脱水的植物标
本”牵涉到我中学时收集植物标本的经验,而特别予以强调之。因此,我得以看出“梦内
容”与“梦思”之间的关系,并不只是梦内容的各个成分代表好几种的“梦思”,同时每一
个“梦思”又能以好几种不同的梦内容的成分代表,由梦中某一成分着手,经过联想的思路
可以引出好几种“梦思”,反之,如果由某一种“梦思”着手,也可引出好几个梦中的成
分。而在梦的形成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梦思,或一组的梦思,先以简缩的手法在“梦内容”
中出现。然后另一个梦思,再以同样手法接续于后(就像按人口比例,每多少人选出一位代
表的过程一般),事实上,整个“梦思”是同时受到某种加工润色,而在这整个过程中唯有
那些具有最强烈最完整实力的分子才脱颖而出,因此这种过程反而较像“按名册选举”。无
论是哪一种梦,一经过我解析,我总发觉我这“基本原则”屡试不爽,“由整个‘梦思’蜕
变而形成各种‘梦内容’的成分,而这各种成分又各有多种的梦思附于其上”。
    为了说明“梦思”与“梦内容”的关系,确有其必要再多举一个例子,以下所举的例子
可以更清楚地看出两者相互交织的错综关系,这是一个患有“幽闭畏惧症”所做的梦,读者
们不久就可以看出为何我如此欣赏这梦的结构,而称之为“非常聪明的梦活动的成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1:02:04 | 查看全部
二、“一个美丽的梦”
    “梦者与很多朋友正在×街上驾着车子兜风,这街上有一间普通的客栈(但事实上并没
有)。在这客栈里的一个房间内正上演着一出戏剧,最初他是个观众,但后来竟成了演员。
最后大家都开始换衣服,准备回城里去。一部分人在楼下,一部分人在楼上换装,楼上的已
经换好了装,但楼下的仍旧慢吞吞地,以致引起楼上的同伴不满。他的哥在楼上,他在楼
下,他认为哥哥他们换装那般匆忙简直太没道理(这部分较模糊)。并且,他们在到达此地
以前,早就已经决定好谁在楼上,谁在楼下。接着,他独自由山路登向城市,脚步十分沉
重,举步艰辛竟至在原地动弹不得。一位老年绅士加入了他的行列,并且愤怒地谈论意大利
国王。最后,快到山顶时,他的脚步开始变得轻松自如。”
    举步困难的印象尤其清晰逼真,甚至醒后,他犹自分不清刚刚那经验是真实或梦境。
    由梦的显意看来,倒是内容平平,但这次我要一反以往的常规,而以梦者所认为最清晰
的部分开始着手解析。
    梦中所感受到的最大困难——举步迟重并带气喘——是梦者在几年前生病时曾有过的症
状,当时再加上一些其他的症状,被诊断为“肺结核”(可能系“歇斯底里的伪装”)。由
我们对“暴露梦”所作的研究,已经了解了这种梦中运动受禁制的感觉,而现在,我们又可
以看出这也可用来作为其他种类的代表。“梦内容”中有关爬山的部分,初则十分吃力,到
了山顶化为轻松,使我联想到法国小说家都德的名作沙孚〔1〕这故事里,一位年青人抱着
他心爱的女郎上楼,最初佳人轻如鸿毛,但爬得越高,越觉得体重不堪负荷,这景象其实就
是一种他们之间的关系进展的象征。而都德借此以戒斥年青人切勿四处留情,空留满身风流
债,到头来吃不完兜着走〔2〕。虽然我确知这病人最近曾与一女伶热恋,而终告破裂,但
我仍不敢说,我这种解释确实正确。在沙孚的情形正与此梦“相反”,梦中的爬山是最初困
难,而后来轻松,但小说中的“象征”却反而是最初轻松,后来却成了重负。我很惊讶地,
病人竟告诉我这种解释正与他当天晚上所看的一部戏剧的结构十分吻合,那剧本叫做维也纳
之巡礼,叙述一位最初颇受人尊崇的少女,如何沦落到卖笑生涯,而后来与一位高阶层男士
发生关系,开始“向上爬”,但最后她的地位却更加低落,这剧本又使他联想另一个剧本
《步步高升》,而这戏的广告画就以“一列阶梯”为代表。
    再接下去的解析显示出,那位与他最近热恋过一阵子的女伶就住在×街上,而这街里并
没有客栈。然而,当他在维也纳与这位女伶打发这夏天的大半时间时,他就下榻于这附近的
一间小旅馆〔3〕。当他离开那旅馆时,他告诉车夫:“发现这儿没有一只臭虫,我很高
兴!”(事实上,害怕臭虫又是他的另一畏惧症),而车夫回答道:“这地方怎么有人住得
下呢?这根本算不上是一间旅馆,充其量不过一间‘小店’而已!”而“小店”这字眼又使
他马上想起一句诗:“后来我就成了这么好的主人的宾客!”但这首乌兰德的诗中所歌颂的
主人却是一株“苹果树”,第二段诗句又由思潮中涌现出来:(浮士德四一二八——三五)。
    浮士德(面对着年青的女巫):
    我曾有过一段美梦,
    我看见了一株苹果树,
    那儿高挂着两颗最漂亮的苹果,
    她们诱使我不由自主地“爬上去”。
    漂亮的苹果,
    自从天堂里惊鸿一瞥,
    你就朝夕心仪这苹果,
    而我非常高兴地获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2 01:02:17 | 查看全部
在我的花园里正长着这种苹果。
    “苹果树”与“苹果”的意义,我想是殆无疑问的。那女伶丰满诱人的胸部,正是使我
们这位梦者神魂颠倒的“苹果”。
    由梦的内容看来,我们可以确信这梦是含有梦者小孩时期的某一种印象(梦者此时为三
十岁)。果真这种说法正确的话,那么这必是指着梦者的奶妈而言。奶妈柔软的胸部事实上
就等于小孩子最好安眠的“旅馆”。“奶妈”以及都德笔下的沙孚,其实就影射着他最近放
弃的那位情妇。
    这病人的哥哥也出现在“梦内容”,“他哥哥在‘楼上’,而他在‘楼下’。”而这与
事实又相反的,因为就我所知,他哥哥目前穷困潦倒,而他反倒仍维持得很不错。在叙述这
“梦内容”时,梦者曾对“他哥哥在楼上,而他在楼下”一节言词闪避不定。而这句话正是
一种我们在奥地利所常用的口语,当一个人名利丧失殆尽时,我们会说“他被放到‘楼下’
去了”,就像说他“垮下来了”一样。而现在我们该可以看出,在梦中某件事故意以“颠倒
事实”的情形出现时,必有其特殊意义的,而这种“颠倒”正可解释“梦思”与“梦内容”
之间的关系。要了解这种“颠倒”确有其途径可循,在这梦的末尾,很明显地“爬山”以及
沙孚中的叙述又是“颠倒”的一例,而这种“颠倒”的意义可分析如下:在沙孚这本书里,
那男人抱着那与他有性关系的女人上楼,那么,如果在“梦思”里,一切都颠倒的话,那该
是一个女人抱着男人上楼,而这只有可能发生于童年时期——奶妈抱着胖娃娃上楼,因此,
这梦的末尾部分成功地将奶妈与沙孚拉上了关系。
    就像诗人提出沙孚这名字,总免不了引申到女性同性恋一般,梦中“人们在‘楼上’、
‘楼下’,在上面、下面忙着”也意指着梦者心中的“性”方面的幻想,而这些幻想,就与
其他受潜抑的欲望一样,与梦者之心理症颇有关系,“梦的解析”并无法告诉我们,这些只
是幻想,而非事实的记忆,它只能供给我们一套想法,而让我们自己再去玩味其中的真实价
值。在这种情形下,真实与想象的乍看均具有同等价值(除了梦以外,其他重要的心理结构
也有这种类似情形。)。就如我们早已获知的,“许多朋友”是象征着“一种秘密”。而梦
中的“哥哥”,利用对童年时代景象的“追忆”加上“幻觉”,用来代表所有的“情敌”。
然后再接着一件无甚关系的经验,“一个老年绅士愤怒地谈着意大利国王”意指着低阶层的
人闯入了高级社会所发生的不合。这看来倒有点像都德笔下那年青男人所受的警告,而同样
地这也可用在吮乳的小孩身上〔4〕。
    在上述的两个梦里,我在“梦思”内所一再复现的成分均用方体字或括弧以别于他字,
俾使各位更易看出“梦内容”与“梦思”的多种关系。然而,因为这些梦的分析仍未能作得
彻底,所以也许有必要再选一个梦来作整套的分析,以便看出梦内容中的多种意义。为了这
目的,另选用前提过“伊玛打针”的梦,而由这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梦的形成”所用的
“浓缩作用”往往利用了多种的方法。
    “梦内容”中的主角是我的病人伊玛,在梦中她看来就如她平常的样子,所以,那无疑
地是代表她本人的。然而,当我在窗口给她检查时,她的态度却是我由另一位妇女身上所观
察到的,而这女人,在“梦思”里,我宁可用来取代我这病人。由于伊玛在梦中有“白喉伪
膜”,使我联想起长女得病时的焦急,因此她又代表着我的女儿,而由于我女儿名字的雷
同,又使我联想起一位因毒致死的病人。在梦中,以后伊玛人格的续变(但梦中的伊玛的影
像并不再变)代表着:她变成了一位我们在民众服务门诊所看的一位病童,在那儿我的朋友
们为她们统计智能的差别。而这种变迁很明显地是受了我的小女儿的影响,由于她常不愿意
张开嘴巴,同样地梦中的伊玛就变成了另一位我检查过的女人,而利用同样的联系,又引申
到我太太身上。还有,由我在她喉头所发现的病变,也可以再引申出好几位其他的人。由伊
玛而引起连串的联想所产生的这些人物,在梦中并不曾亲身出现。她们全都隐身于伊玛一人
之后,因此伊玛成了一个“集合影像”,而不可避免地是有许多互相冲突矛盾的特点。在梦
中伊玛代表了其他这些为梦中“凝缩作用”所抛弃的人物,但却仍把这些人物的特点多少保
留下来,点点滴滴注入于梦中伊玛的形象内。
    为了解释“梦的凝缩作用”,我以另一种方式创造了一种所谓“集锦人物”——将两个
以上的真实人物的特点集中于一人身上。利用这种方法,我在梦中制造出M医生,他以“M
医生”为名,并且言行均同于平时的M医生。但他所生的病以及身体上的特征却与属于另一
个人物——我的长兄。而苍白脸色,由于是他们两人的共同特点,所以较无特别意义。梦中
的R医生同样地,是R与我伯父的“集锦人物”,但这个“集锦人物”却是用另一不同方式
所编造出来的。这次我并未将两个人物的记忆中的特征予以合并,相反地,我采用了嘉尔登
制造家人肖像的方法——我将两个人物复叠在一起,而使两人的共同特征得以更趋明显,而
彼此不同的特点反倒互相中和而变得模糊。这书中我伯父的“漂亮胡子”得以出现,就因为
这是R与我伯父两人面相上的共同特点。至于,说到那胡子渐渐变灰色,则可以引申到我父
亲与我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