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4-14 10:03:52
|
查看全部
队友情真(原创)
沈宏胜
少年时代每每回忆起来,总是忘情的。尤其是我们这样的群体,如今已经过了花甲之年,想到少年的同伴,或者相聚时其亲切之感油然而生。迎接猴年春节之前,从微信上获悉,德珠已从上海回铜探亲,于是我向好友幸才说明了聚会一事,幸才立马答应可以。正月初十,我们在市内一家土菜馆相聚,共10人。其中,昌宝自参加省第三届运动会之后,有40余年未见面。
我们虽谈不上为铜陵体育做了多少贡献,但也曾经为铜陵体育赢得了荣誉。敏丽、德珠、伊凡、振兵等队友参加省里集训,吴敏丽因获得全省自由操第一名,于1972年代表安徽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少年体操比赛。在省三运会上(1974年),景山、福刚获得了跳马、吊环个人比赛第三和第五名。最令人值得欣慰的福刚代表安徽队参加全国第三届运动会,获得了跳马第八名。自高考恢复后,铜陵体操队有多人进入高等院校深造。1982年,蒋德珠、杨婉丽、吴军、瞿卫军参加了全国第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比赛。其中,蒋德珠、杨婉丽、瞿卫军参加艺术体操比赛,吴军参加男子体操比赛。毕业后,或任学校教师,或到国外打拼,或在企事业单位谋职。如今,有的已经退休,有的接近退休年龄。
说到铜陵队员的跟头为何比其他地市的队员跟头翻得高,幸才说得很打趣。我们是在水泥地上训练的。70年代初,市体操训练房,只有一层薄薄的地毯几块棕子垫。训练时稍不注意,就会落到水泥地上。队友李富安在练习团身后空一周,就是前额与双腿同时落地。当时把我们吓一跳,可李富安摸摸前额,又继续训练。也正是他这种拼劲,1972年他被选入安徽省技巧队,多次参加全国比赛,并且为安徽体育赢得了荣誉。
为了做好参加安徽第三届运动会准备,教练安排我们到南京观摩全国体操选拔赛。在南京市体院馆,我们一睹了当时全国体操最高级别的比赛。男子个人全能第一名有福建的蔡焕宗,第二名的为上海杨明明,安徽吴守德为个人全能第四名;女子为云南的蒋少毅和安徽的丁照芳。闲暇之余,我和幸才一道乘公交到南京雨花台游玩。在公园里遇到几个陌生人,问我们带没有带钢笔,我们不加思索地回答,没有带,只有手里一把带铁耙子的小扇子。“这个也行。”陌生没等我们反应过来,拿起我们手中的扇子,在铁耙子上画了几笔,就给我们。说一毛钱。看到画的不错,自觉得被骗了,但最后还是付了一毛钱。
回到铜陵后,我们投入到集训当中。每天10多个小时的训练,让我们无暇顾及家人。每天早上5点多钟起床,早训练,吃罢早饭后,要训练到上午11点多钟,午饭后,我们要午睡到下午3点半。那时我们睡觉真不想起来,起来后也是无精打采。等活动一段时间,才可以投入正规训练。晚上我们要练到9点半,有时也到10点多钟。
1979年,举办第四届安徽省运动会,我以为自己年龄大了,未参加体操项目比赛,与队友组成男子技巧四人组参加比赛。结果参赛成绩不如人意,比淮南队少了0.3分屈居第四。而陈福刚带领的铜陵男队获得了团体第二名。
我说,我们是汗水凝结的友谊,参加聚会的队友认同。正如被安徽杂技团选用的吴敏丽所说,是体操让我们有缘;是队友的那份真情,让我们相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