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0:00
木乃伊与萨伊定律时间:2014-09-04 作者:未详 点击:203次 萨伊定律也称“萨伊市场定律”,得名于19世纪的法国经济学家让·巴斯蒂特·萨伊。
不过,真正提出相关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穆勒,萨伊只是进一步阐释。
根据萨伊定律,商品的供给会为自己创造出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必定是相等的。
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凯恩斯定律”,认为需求能自己创造出供给。
关于萨伊和凯恩斯两个人的定律谁更有道理,历来是经济学争论的焦点。不过关于萨伊定律的“供给创造需求”,木乃伊们能说话的话也许会赞成。
大约从中世纪开始,埃及就不断出土木乃伊。供给有了,可是需求在哪里呢,这些死人究竟有什么用,难道在家里当摆设吗?欧洲的商人奇迹般创造出了需求,他们到处宣称木乃伊磨成的粉能包治百病,从头疼到性无能都用得到。于是欧洲人开始一船一船地从埃及进口木乃伊,这种神奇的功能让古埃及死去的国王们一直保持着一个体面的价格。
除了神药的需求,艺术家们也发现了木乃伊的实用价值。他们发明了一种名叫“死人头”的褐色颜料,是用木乃伊的裹尸布做成的,在17世纪这种颜料非常流行,到了19世纪,当这种配方被广为人知之后,它才渐渐失宠了。
在19世纪,埃及人在国王谷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木乃伊,满大街都是卖木乃伊的,就像集市上卖甘蔗一样。也就是说,市场上木乃伊的供给一下子超过了需求。当它的价格跌到比煤炭更低时,人们发现了它的新用途,就是作为燃料。在当时开往开罗的火车上,堆满了木乃伊。你可以想象这一幕,司机时不时地拖着一个国王或者大臣扔进炉子里,火车一定跑得比灵魂还快。
可是这样贱卖,商人是赚不到钱的,很快,欧洲商人又开发出木乃伊的新需求。欧洲的贵族们在家里开始流行起了“木乃伊大派对”,在当时,解开木乃伊的布条是社交界的盛事,主人发来邀请函给亲友,由当地的医生解开布条,在人群的尖叫声中,淑女和绅士们瞪大眼睛看着一丝不苟的国王们。当然这种行为也是破坏性的,即便是法老的木乃伊,整个活动也没留下多少记录,最后只剩下赤裸的国王和破烂的布条。木乃伊就这样成了上流社会的社交玩具。
在供过于求的时代,人们不断开发出木乃伊的各种功能,不断创造出对木乃伊的新需求,完美解释了萨伊定律。然而随着木乃伊出产量越来越少,同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它们的历史和考古价值,木乃伊行情一路看涨。到了2006年,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拍卖的一具法老时代的木乃伊,价格就在150万美元以上(再后来有钱也买不到)。那些火车司机要是知道,当初在火车锅炉里烧的是一捆一捆美钞,一定会后悔死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0:15
不是世界不好,而是你见得太少时间:2014-09-04 作者:未详 点击:194次 在一家高大上的公司上班的最大好处之一,是经常有人带着我分辨不清是哪种腔,管他是伦敦腔还是纽约腔的各种级别的boss过来发好吃的。那天戴着绒线帽的某个香港口音的潮男走进办公室,施施然掏出一个精致的罐子,分给众人。
盒子里面的吃食是做得精致的马卡龙,一个一个色彩缤纷模样小巧甚是可爱,不过,于我而言也就仅限可爱。我对马卡龙这种被人称为“少女的酥胸”的甜点没什么好感,以前在某价格不菲的西点店点过,小小一个几十元,我这种嗜甜如命的人,都觉得它黏糊糊的,除了甜腻得吓人之外别无长处。
“哇,好好吃哎。”老板吃了一个,连连赞叹。我随手从盒子里拿了一个粉红的,咬了一口,刹那明白了马卡龙为何获得如此多的美誉。杏仁小圆饼外壳酥脆,内里却湿润香甜,满满的草莓酱恰到好处,口味层次丰富,丝毫没有甜腻的感觉。
吃完马卡龙的时候,突然脑海里闪过了一句话:“你以前觉得马卡龙不好吃,不过是因为你没有吃过真正好的。”
一个朋友,极为讨厌推理小说,每每看到我在读,总是要对我批判一番,说是穷极无聊,后来我觉得不胜其烦,死活推荐了海堂尊的《巴提斯塔的荣光》给他,过了一周,他把书还我,颇为扭捏地问我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书可以推荐。这大概是我看过的第一个黑转粉的故事。
小时候买了许多青少版的世界名著来看,长大后也经常会看一些翻译作品。我曾经非常想不通一些名著何以会被称之为名著,不仅晦涩,更多的是枯燥,而句子亦是拗口,后来有一次,有机会读了一册名家翻译的版本,方才感受到信雅达的美。
表姐自大学毕业后相亲无数,从22岁到29岁,仍然没有实现把自己嫁出去的目标。有次去外地看她,晚饭时听她屡屡抱怨男人的不可靠,目光短浅。而在她的人生里,除了相亲之外,连真正的恋爱都没有谈过几次。
而某次,一个网友找我倾诉,说是异地恋失败。后来有一次看她的主页,总是分享别人一些关于异地恋或是异国恋的文章,然后留下高贵冷艳的“总会分手的”,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她究竟哪来的如此多的怨气。
想来他们,都未曾怎么经历,也未曾如何见识过,就开始草草放弃。
每次有明星宣布恋情或者有明星宣布分手,都会有一大批人在网上宣称自己相信爱情,或者不相信爱情了。对于爱情的信任,就因为一些花边新闻而随随便便地改变,那你自己的生活,又会怎么样呢?
这世上有太多的人,吃过几次烧坏的鱼,便判断鱼肉不好吃;读过几本烂书,就信了书不好看;听过几件杀人案,就觉得人心都是坏的;见过几个外围,就说女人都只爱钱;遇上过几个渣男,就说男人都是骗子;分过几次手,就以为世界上没有真爱。甚至不仅是自己悲观,还要把这种情绪都强加到别人身上。
我一直都很讨厌妄下判断与故作成熟这两件事。很多时候,我们轻易地判断某件事不好,没希望,没结果,不过是因为我们看见过的太少,或者看见的东西层次不够。而仅仅凭借我们所见过的那些浅薄世界,就去一脸成熟地评判这个世界,其实并不明智。
相信美好的东西,但别仅仅是因为迷恋美好的东西带给你的愉悦,承认缺陷,而不沉浸于缺陷与黑暗面可能带来的痛苦。
心空无一物才会寂寞,人无所相信才会痛苦。
这世界并非不好,不过是我们未曾见过好的罢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0:27
俞敏洪的联系方式时间:2014-09-04 作者:未详 点击:187次 大学的时候,研究生会主席抓了几个本科生联合起来做一个论坛,我作为外联部的成员之一,中心任务只有一个,去请俞敏洪老师来学校参加学术论坛,并作为唯一的开场嘉宾致辞。这项任务难度很大。俞敏洪老师在哪儿?在中关村的新东方总部吗?在天上的飞机上飞着?在加拿大的家中享受天伦之乐?俞敏洪老师的地址是什么?
尝试从新东方总机上问一下,用脚趾想都知道没戏。找了个同学蹭了节新东方的口语课,中间下课去问代课老师怎么能联系到俞敏洪老师。未遂。上Google、上百度搜索了好几天,没结果,我也早知道网上不可能有这个。
买新东方的杂志找找看,也没有!最后一击:突然发现一条消息,俞敏洪老师今晚在距我学校4小时火车的城市的新东方分校做签名赠书活动。此刻是上午11点,我看了看表,抓着书包。把银行卡号留给同寝室的人(我怕第一次到陌生地方钱不够用,以便让同学紧急时打钱进去),然后回宿舍换了衣服和运动鞋就奔火车站了。
戏剧性的是,当天的火车票没了,我跑到对面的长途汽车站。花了50多块钱买了票,就自己坐大巴车去了。
下午四点多到达目的地,又坐了好几趟公交车七拐八拐到了新东方,死等签售开始!
轮到我的时候接过书什么都没敢问就过去了,我一想,不对,我跑这么远不是为了这本书,我得问问联系方式才算没白来。于是又去排队,正好给后到的同学领一本书。再轮到我的时候,我鼓起勇气问了句:“俞老师,能给我个您的联系方式吗?”他的秘书在旁边紧跟着开口,我赶紧记下来,颠儿走了!然后晚上拉着同学在漆黑而不知名的马路上行走了两个小时找到一家一个人25元钱的小破旅店住了心惊胆战的一晚!
回来以后我写了封邮件,简述了我们这次活动的事情及想要邀请的事宜,被拒!
我写信给了秘书们,婉拒!
我换人请其他新东方的高层,全部默拒!
最后又厚脸皮写了一封感人至深、发自肺腑的信过去,切中要害,从头到尾,字字泣血,这下俞老师不仅答应了,而且是要从当天的另一个活动中半途赶过来,致辞完以后再赶回去,中间给我们活动一个小时。
那封信是什么?为什么能打动他?这是研究生会三个主席都问过我的问题。这封信不是在吹牛,也不是在哭穷,更不是在假慈悲,而是我把这件事从前到后全部串联起来,告诉俞老师,在他不知道的时候,以及他不知道的地方,有一个小女生,在完全没有任何门路和技巧的前提下,用了多少时间,一个人走了多远,在陌生城市的黑夜里担惊受怕了多久,才拿到这样的一个珍贵的机会能与他对话。而那天他随手在一本书上签下一个名字,以及抬头微笑地说出一个邮箱地址的时候,是如何让一个小女孩相信“百折不挠”与“锲而不舍”究竟是怎样的含义。
可能这不算一个梦想。或者只是为了完成一个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但是我愿意把它定义成一种信念,一种从无到有的信念。就像新东方那句喊了很多年的校训:“从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而这之后,我便永远相信,只要我想要的,没有什么我得不到,只是看我究竟有多么想得到!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0:36
爱来过,夜一般的轻悄时间:2014-09-04 作者:未详 点击:142次 1
初夏,绿叶刚刚吐出嫩芽,夏天来到海边花园里。和煦的南风,轻柔地传来断续的懒洋洋的歌声。一天就这样结束了。
然而,让爱之花盛开的夏天来到海滨的花园吧。让我的欢乐诞生,让它拍着手儿,和着汹涌澎湃的歌声翩翩起舞吧,让清晨甜蜜而又惊奇地睁大眼睛吧。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0:48
2
我年轻时的生命犹如一朵鲜花,当和煦的春风来到她门口乞求之时,她从充裕的花瓣中慷慨地解下一片两片,从未感觉到这是损失。
现在青春已逝,我的生命犹如一颗果实,已经无物分让,只等着彻底地奉献自己,连同沉甸甸的甜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1:00
3
我渴望珍藏一个秘密,犹如夏日的云朵裹着没有滴落的雨珠——一个包裹在静默里的秘密,带着它我可以四海漂泊。
我渴望在阳光下沉睡的树林里,溪水潺潺悠悠,在那里有人倾听我的柔声细语。
今宵的沉默似乎期盼着一阵足音,你却问我为何潸然泪下。
我无法向你解释,因为对于我这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1:11
4
我爱,到我的花园里漫步吧,穿过扑来眼底的热情的繁花,不去管她们的殷勤。只为突发的欣喜像惊奇夕阳的灿丽,你且暂停一下脚步,然后飘然逸去。
爱的赠礼是羞怯的,它从不肯说出自己的名字;它轻快地掠过幽暗,沿途散下一阵喜悦的震颤。追上它抓住它,否则就永远失去了它。然而,能够紧握在手中的爱的赠礼,也不过是一朵娇弱的小花,或是一线光焰摇曳不定的灯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1:22
5
假如我今天烦躁不安,我爱,宽恕我吧。这是第一场夏雨,河边的树木在摇曳颤抖,花繁叶茂的迦澹波树举着醇香的酒杯,在劝诱过路的风。看呵,天空里道道电光闪烁着投下匆匆的视线,风儿正在你的秀发上狂跳嬉戏。
假如我今天太殷勤,我爱,请不要生气。迷蒙的雨幕掩住我们每日所见的景物,村子里一切劳动已经停止,牧场上杳无人迹。即将降临的雨儿在你的黑眼睛里发现它的音乐,7月在你的门旁等待着用它含苞的素馨簪上你的秀发。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1:32
6
呵,这些茉莉花!我仿佛记得我第一次双手满捧着这些茉莉花,这些白的茉莉花的时候。
我喜爱那日光,那天空,那绿色的大地;我听见那河水淙淙的流声,在黑漆的午夜里传过来;秋天的夕阳,在荒原上大路转角处迎我,如新妇揭起她的面纱迎接好的爱人。
但我想起孩提时第一次捧在手里的白茉莉,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回忆。
我生平有过许多快活的日子,在节日宴会的晚上,我曾跟着说笑话的人大笑。在灰暗的雨天的早晨,我吟哦过许多飘逸的诗篇。我颈上戴过爱人手织的醉花的花圈,作为晚装。
但我想起孩提时第一次捧在手里的白茉莉,心里充满着甜蜜的回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51:50
斯坦福大学的“失败”实验室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60次 不久前,因工作需要,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我去了一次斯坦福大学,并拜会了斯坦福大学的心理教育专家西雅·布里托斯先生。布里托斯在心理教育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果,他喜欢通过让学生做实验的方式,传授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心理学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信念。
见面后,布里托斯先是简单地跟我交流了一下他的心理教育观点和理念,然后便兴致勃勃地请我参观他的好几个心理实验室。其中一个叫“失败也无妨”的实验室,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一走进这个实验室,如果不是事先被告知,我根本不会相信这竟是一个心理实验室——里面挂满了气球、彩带和塑料花等五颜六色的装饰物,完全就像是一个充满欢快气氛的派对现场!
据布里托斯介绍,这个实验室由4个部分组成,每一个部分分属一个独立的小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一个跟冒险和失败有关的主题。第一个房间是智力冒险与失败,第二个是金融冒险与失败,第三个是情感冒险与失败,第四个则是体力冒险与失败。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任何一项冒险活动,独自一人或是与团队一起参与。”布里托斯解释道。
“那有具体衡量冒险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标准吗?”我问道。
“有的,每项冒险活动都有一个‘冒险指数自动计算器’,它能根据参与者的表现,精确地计算出在多高的指数时他们觉得最恰当和最舒服,在此时他们冒险成功的可能性最大,反之则失败的可能性最大。”
“这些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呢?”我继续问。
“让学生了解他们在不同情况下对风险的反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的态度,以便做到了解自我。”
为了更加具体地说明,接下来,布里托斯开始不厌其烦地向我一一介绍了4个冒险活动的大概内容和情况。
据介绍,在智力主题的房间里,学生要解决一系列开放性的、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要灵活、快速,否则就等于失败。
布里托斯随手翻出3道智力考察题,分别是:在MARCH(3月)与APRIL(4月)这两个月的中间部分,你会发现什么?有两个人在树林里迷路了,然后一个人往北走,另一个人往南走,但奇怪的是,20分钟后,他们又碰面了,这是怎么回事呢?篮子里共有4个鸡蛋,然后来了4个人,每人各自从中拿走一个鸡蛋,结果篮子里还有一个鸡蛋,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几道题一时还真把我给难住了,让我非常尴尬。好在布里托斯没有卖关子,很快便揭晓了答案——中间部分是R;两个人是相向而行的;其中一个人是连篮子和一个鸡蛋一起拿走的。我恍然大悟,不禁为这些题目拍案叫绝。
而在金融主题的房间里,学生要挑战一些类似赌博的游戏,挑战前先要押上10——100美元作为“赌注”。越难的游戏,赌注越大。布里托斯称,有些学生一上来就直接下最大的赌注,有些学生则一点点从小到大,挑战失败后的反应也各不相同,有的暴跳如雷,有的则若无其事。
而在体力主题的房间里,布里托斯会测试学生们在诸如室内攀岩、跳远比赛的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的各种反应,对待成功或失败的心理和表情。
最后,在情感主题的房间里,则需要学生们在一张纸上写上自己心中的情感秘密,可以是关于爱情的,也可以是关于自身缺点的,考验参与者的心理开放度。结果很多同学因为害怕别人知道自己心里的秘密而交了白卷。
“这4个主题几乎涵盖了一个人一生中的全部冒险和失败,但是即便参与者全部没有通过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是在实验室里,而非现实中。”布里托斯称,接下来他还会让学生们谈谈对风险尝试和失败的看法,经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和谈论,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独特的应对风险和失败的办法,就看效果怎么样了。
“让学生们学会正确看待冒险和失败,因为生活中的每次尝试和冒险都有失败的可能。只有提前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它真正到来时泰然处之!”布里托斯最后这样总结这个心理实验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