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1:03
让好人缘找上你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缘好,受欢迎。其实,是否受欢迎和性格有很大关系,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人更容易被群体接纳。除了性格这种更多源自先天的因素之外,“好人缘”的形成还可凭借哪些后天的条件呢?
接纳:你也可以无条件地爱自己
电视剧《闯关东》中,朱开山之所以能成为商贩、老乡、胡子、对手都敬重并愿意与之结交的人,一方面因为他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善待每一个人,希望与人友好相处,不挑剔,不挑衅,还能容纳别人的过错。
如果你希望被人接纳,那么首先要接纳自我。自我接纳代表了一个人对自身的积极态度,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这样,身边的人会不由自主被你吸引。
另外,也应该学会更好地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每个人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你对他人张开双臂,他人自然也会对你绽放笑容。
倾听:不用开口也能牢牢抓住他
罗斌总是很受欢迎,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一天,他参加一个社交活动,一位女士好像被他吸引住了,一直在说,而罗斌只是有时笑一笑,点一点头。那他是怎么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罗斌说:“最初我只是问她:你的肤色晒得真漂亮,是去哪儿度假了吗?她告诉我去了巴厘岛,还不断称赞那里的阳光、海滩,之后我问她可否讲讲她的旅行,她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们一直都在谈巴厘岛。她觉得和我聊天很愉快,而实际上我并没说几句话。”
认真地倾听也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所说的内容很感兴趣,那么你和对方的距离就会很快缩短,创造出顺利交往的友好环境。
倾听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附和,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可以赢得对方的喜欢,甚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谈吐水平。
当然,倾听也是有技巧的:保持一定的眼神交流,可以有一些面部表情;手里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适时地给予回应,可以是言语上,也可以是微笑、点头。
赞美:给嘴巴涂点蜜
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有一个名为“赞扬大轰炸”的小活动,主持人会让小组成员互相称赞,每个人都要接受其他成员的赞扬,不能推辞、否定,只能接受,而小组成员给出的赞赏也必须真心诚意,不能带有讽刺、挖苦的成分。活动结束之后,小组的氛围总是特别的温馨,每个人都是笑逐颜开,他们感受到了被夸赞的甜蜜,也感受到了发现美好、呵护美好的喜悦。
赞美别人,本是一件“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乐事,可很多人总是把赞美与恭维、溜须拍马挂钩,加上东方人含蓄的特性,大家总羞于开口说一声“好!”其实,赞美并不等同于恭维,说一句“你的肤色晒得真漂亮”或者“你这个主意不错”,其实只是最基本的关注和认可,它传递了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真心地给出自己的赞美,并不会让自己有谄媚之嫌,相反会赢得与人谈话的先机。
兴趣:让人缘找上你
子衿是一个内敛的女生,却和很多人都谈得来。原来,子矜的兴趣非常广泛,她喜欢看书,国内外名著都通读过,她还喜欢武侠,对足球情有独钟,聊起足球来,能让很多男生都汗颜;此外,她经常看话剧,最近又开始接触摇滚……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知识涉猎,让她在和别人交谈中很容易找到契合的主题,同时也让静谧的她更多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一个拥有某种兴趣爱好的人,有着比别人更多可供交流的经历和感受,也有更多类型的休闲活动和朋友。兴趣可以带来交谈的话题,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和体验,提升人的魅力。如果兴趣广泛,那么和什么人谈话都会比较投缘,人缘也可能越来越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4:19
让好人缘找上你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70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人缘好,受欢迎。其实,是否受欢迎和性格有很大关系,性格开朗、热情大方的人更容易被群体接纳。除了性格这种更多源自先天的因素之外,“好人缘”的形成还可凭借哪些后天的条件呢?
接纳:你也可以无条件地爱自己
电视剧《闯关东》中,朱开山之所以能成为商贩、老乡、胡子、对手都敬重并愿意与之结交的人,一方面因为他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善待每一个人,希望与人友好相处,不挑剔,不挑衅,还能容纳别人的过错。
如果你希望被人接纳,那么首先要接纳自我。自我接纳代表了一个人对自身的积极态度,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己的缺点而自卑。这样,身边的人会不由自主被你吸引。
另外,也应该学会更好地接纳他人。与人相处是一个相互的过程,每个人都喜欢那些喜欢自己的人,你对他人张开双臂,他人自然也会对你绽放笑容。
倾听:不用开口也能牢牢抓住他
罗斌总是很受欢迎,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一天,他参加一个社交活动,一位女士好像被他吸引住了,一直在说,而罗斌只是有时笑一笑,点一点头。那他是怎么抓住她的注意力的?
罗斌说:“最初我只是问她:你的肤色晒得真漂亮,是去哪儿度假了吗?她告诉我去了巴厘岛,还不断称赞那里的阳光、海滩,之后我问她可否讲讲她的旅行,她很高兴地答应了,于是我们一直都在谈巴厘岛。她觉得和我聊天很愉快,而实际上我并没说几句话。”
认真地倾听也是有效沟通的前提,学会倾听,让对方觉得你对他所说的内容很感兴趣,那么你和对方的距离就会很快缩短,创造出顺利交往的友好环境。
倾听并不是毫无意义的附和,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可以获取大量信息,可以赢得对方的喜欢,甚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谈吐水平。
当然,倾听也是有技巧的:保持一定的眼神交流,可以有一些面部表情;手里不要有太多的小动作;适时地给予回应,可以是言语上,也可以是微笑、点头。
赞美:给嘴巴涂点蜜
在团体咨询与治疗中有一个名为“赞扬大轰炸”的小活动,主持人会让小组成员互相称赞,每个人都要接受其他成员的赞扬,不能推辞、否定,只能接受,而小组成员给出的赞赏也必须真心诚意,不能带有讽刺、挖苦的成分。活动结束之后,小组的氛围总是特别的温馨,每个人都是笑逐颜开,他们感受到了被夸赞的甜蜜,也感受到了发现美好、呵护美好的喜悦。
赞美别人,本是一件“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乐事,可很多人总是把赞美与恭维、溜须拍马挂钩,加上东方人含蓄的特性,大家总羞于开口说一声“好!”其实,赞美并不等同于恭维,说一句“你的肤色晒得真漂亮”或者“你这个主意不错”,其实只是最基本的关注和认可,它传递了赞美者友好、热情的待人态度。真心地给出自己的赞美,并不会让自己有谄媚之嫌,相反会赢得与人谈话的先机。
兴趣:让人缘找上你
子衿是一个内敛的女生,却和很多人都谈得来。原来,子矜的兴趣非常广泛,她喜欢看书,国内外名著都通读过,她还喜欢武侠,对足球情有独钟,聊起足球来,能让很多男生都汗颜;此外,她经常看话剧,最近又开始接触摇滚……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知识涉猎,让她在和别人交谈中很容易找到契合的主题,同时也让静谧的她更多了一份独特的魅力。
一个拥有某种兴趣爱好的人,有着比别人更多可供交流的经历和感受,也有更多类型的休闲活动和朋友。兴趣可以带来交谈的话题,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和体验,提升人的魅力。如果兴趣广泛,那么和什么人谈话都会比较投缘,人缘也可能越来越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4:31
高三,一场青春的“阴谋”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64次 在上高三以前,我一直是班上的风云人物。当了两年的一班之长,同学和老师都很认可我;我的学习成绩,尤其是数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老师们都对我很有信心,觉得如果不出意外,我考上重点大学是板上钉钉的事情。除此之外,我时不时还会收到不少女生递过来的小纸条。我在同学和老师的不断“吹捧”之下格外得意,走在校园里,我时常吹吹口哨,哼哼流行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仿佛真的看到心仪的大学在向我招手。
进入高三之后,我们换了班主任,同时又调进了几个新同学,据说这些新同学的学习成绩都不怎么好。
李者学习成绩很差,但是篮球打得非常好,经常会叫一帮队友在自习课时偷偷溜出去打篮球。他来到我们班之后,很快就当上了体育委员。后来他又向新来的班主任提建议,说应该本着“民主”的原则,重新在班上选举班长。当时的我对此并没有太在意,因为我觉得自己此前已经在班上树立起了威信,这次选举不过是走形式,班长之位肯定还是我的。
但那次班会投票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全班45个同学,我只得了8票,而李者竟然得了28票,当上了班长。这样的结果,令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难道同学们都不服我?那为什么此前我一直没有察觉出来?是我太骄傲自大了吗?”我不停地反问自己,但还是想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竞选班长失利,让我仿若从云间跌落到地上,巨大的落差让我无所适从。然而高考的达摩克利斯剑悬在头上,我只能拼命压抑自我,埋头苦学。
在这次竞选班长之后,班主任又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座位大调整,我因为个子较高,被分到最后一排最靠墙的一个位置。那个位置周围坐的都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同学,他们经常上课说话、睡觉、看闲书,老师们很少注意到这里,同学们也只有在扔垃圾时才会跑到这边——因为我的座位后边,就是一个大垃圾桶。
这次座位调整,就像是压垮我脆弱心灵的最后一根稻草,我的月考成绩开始慢慢下滑。尽管有几位任课老师找我单独谈话,帮我分析原因,让我调整状态,但我的成绩还是越来越糟,无力感和挫败感始终萦绕在心头。
流火季节,高考不期而至,我败北了。曾经在老师眼中被视为种子选手的我,却连一所普通的二本学校都没有考上。巨大的羞耻感让我整个暑假都躲在家里,闭门不出。后来,在爸妈的鼓励和老师的建议下,我选择了复读,重新开始了新一轮的高三征程。
在复读班里,我遇到了以前的同班同学,他曾经是李者的室友,那次在选举班长的班会上唱票的就是他。他告诉我,当年投票选班长时,李者做了手脚,他说:“当时全班有30张票是投你的。如果他没做手脚,班长的位置肯定还是你的。”
听到这些,我怔了很久。我曾经笃定地认为,那次落选班长是我整个高中时代的转折点,它让我从一个自信、勇敢、乐观的人,变成了一个忧郁、多疑、沉默的人。自那以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束缚自己。没想到,这一切都源于李者,他的一个“小动作”竟然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把我击倒了。
第二次高考,我终于如愿以偿地考入一所重点大学。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我才慢慢重拾信心。虽然在以后的漫漫人生路上,我遭遇了比这更严峻、更险恶的打击,但是年少时遭遇的这场“阴谋”,却始终印刻在我的心头,因为它告诉我:不管遇到多少风霜雨雪,你都应该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打败你的始终是你自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4:41
封存在18岁的初恋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207次 18岁那年,我上高二。那时,情窦初开的我心里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作为全校公认的“三好学生”,我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喜欢上了一个阳光、洒脱、瘦高的男生!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我想,这个秘密只能封存在我的内心深处,永远不会有出头发芽的一天。
那年元旦联欢晚会结束后,我收到一件神秘的礼物和一封情书。遗憾的是,它们的主人并不是我心仪的那个男生。那时候,校风很保守,即便有早恋现象,也类似“地下党”,是不敢公开出来的。所以,我收到礼物和情书,如同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心里异常紧张,当晚竟然失眠了。整个晚上我都在琢磨怎么把礼物退回去,而又不致伤害那个男生的自尊,不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情谊……我打了很多种腹稿,但最后我还是没勇气直接单独面对他,便托一位要好的同学把礼物和回信转交给了他。其实他是我喜欢的那个男生的最好的朋友。
寒假过后,开学一个多星期了,我喜欢的那个他还没来报到,我心里充满了不安,却又无从打听。我魂不守舍地上课,天知道老师都讲了什么。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报告!”那个我日思夜想的声音终于在教室门口响起。正在黯然神伤的我满是惊喜地抬起了头,期待老师赶紧让他进来,生怕稍慢一步他又不见了似的。我以为,他来了就会好好跟我们一起上课。可是,他来竟是为了申请退学。得知真相后,我仿佛觉得天要塌下来似的,我第一次意识到他在我心里竟是那么的重要。
当天,我趁旁人不注意,把一张字条夹在他桌子上的化学书里,又把他的尺子放在同一页,以便下午上化学课时,他打开书就能看到。老实说,十多年过去了,字条上的原话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一首在心里酝酿已久的小诗,里面含蓄地表露了我对他的爱慕之情,并期待他能留下来继续读书。下晚自习时,他塞给我一张字条,上面写着:“3天后给你回复。”
忐忑不安地度过了生命中最漫长的3天,我终于等来了他的一封长信,信的大意是,亲朋好友说服不了他重回课堂,老师同学也改变不了他退学的决心,但为了我,他情愿留下来好好读书,与我一起考大学。从此,我们便开始了一日一封信的“笔谈”。我们都是课代表,在收发作业时借着作业本的掩护,交换“情书”。这样的日子,充满刺激和甜蜜。
那时,《还珠格格》正在热播,主题曲是我们都喜爱的《雨蝶》:“我向你追,风温柔地吹,只要你无怨,我也无悔。爱是那么美,我心陶醉,被爱的感觉……”我记得他还把这首歌词抄写在信纸上,送给了我。他那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字迹,也是我喜欢上他的原因之一。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后来,当他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喜欢的人竟然也是我时,他开始变得沉默。再后来,当我知道他退学的真正原因——他的初恋拒绝了他时,我开始怀疑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再也无法找回从前那种单纯的信任与快乐,再也不能尽情享受爱情的美好与纯真了。
转眼间,压力重重的高三来了,来不及思考这场爱情的前途,我们就在忙碌、紧张的备考中,以沉默无言的方式宣告了它的“寿终正寝”。从此,18岁的爱情便成了封存在我心底、旁人难以触及的美好记忆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4:50
封存在18岁的初恋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207次 18岁那年,我上高二。那时,情窦初开的我心里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作为全校公认的“三好学生”,我居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喜欢上了一个阳光、洒脱、瘦高的男生!如果不是后来发生的一件事,我想,这个秘密只能封存在我的内心深处,永远不会有出头发芽的一天。
那年元旦联欢晚会结束后,我收到一件神秘的礼物和一封情书。遗憾的是,它们的主人并不是我心仪的那个男生。那时候,校风很保守,即便有早恋现象,也类似“地下党”,是不敢公开出来的。所以,我收到礼物和情书,如同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心里异常紧张,当晚竟然失眠了。整个晚上我都在琢磨怎么把礼物退回去,而又不致伤害那个男生的自尊,不会影响同学之间的情谊……我打了很多种腹稿,但最后我还是没勇气直接单独面对他,便托一位要好的同学把礼物和回信转交给了他。其实他是我喜欢的那个男生的最好的朋友。
寒假过后,开学一个多星期了,我喜欢的那个他还没来报到,我心里充满了不安,却又无从打听。我魂不守舍地上课,天知道老师都讲了什么。有一天,我们正在上课,“报告!”那个我日思夜想的声音终于在教室门口响起。正在黯然神伤的我满是惊喜地抬起了头,期待老师赶紧让他进来,生怕稍慢一步他又不见了似的。我以为,他来了就会好好跟我们一起上课。可是,他来竟是为了申请退学。得知真相后,我仿佛觉得天要塌下来似的,我第一次意识到他在我心里竟是那么的重要。
当天,我趁旁人不注意,把一张字条夹在他桌子上的化学书里,又把他的尺子放在同一页,以便下午上化学课时,他打开书就能看到。老实说,十多年过去了,字条上的原话我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是一首在心里酝酿已久的小诗,里面含蓄地表露了我对他的爱慕之情,并期待他能留下来继续读书。下晚自习时,他塞给我一张字条,上面写着:“3天后给你回复。”
忐忑不安地度过了生命中最漫长的3天,我终于等来了他的一封长信,信的大意是,亲朋好友说服不了他重回课堂,老师同学也改变不了他退学的决心,但为了我,他情愿留下来好好读书,与我一起考大学。从此,我们便开始了一日一封信的“笔谈”。我们都是课代表,在收发作业时借着作业本的掩护,交换“情书”。这样的日子,充满刺激和甜蜜。
那时,《还珠格格》正在热播,主题曲是我们都喜爱的《雨蝶》:“我向你追,风温柔地吹,只要你无怨,我也无悔。爱是那么美,我心陶醉,被爱的感觉……”我记得他还把这首歌词抄写在信纸上,送给了我。他那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字迹,也是我喜欢上他的原因之一。
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后来,当他知道自己最好的朋友喜欢的人竟然也是我时,他开始变得沉默。再后来,当我知道他退学的真正原因——他的初恋拒绝了他时,我开始怀疑我们之间的感情……我们再也无法找回从前那种单纯的信任与快乐,再也不能尽情享受爱情的美好与纯真了。
转眼间,压力重重的高三来了,来不及思考这场爱情的前途,我们就在忙碌、紧张的备考中,以沉默无言的方式宣告了它的“寿终正寝”。从此,18岁的爱情便成了封存在我心底、旁人难以触及的美好记忆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5:01
名校校训——罗切斯特大学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115次 罗切斯特大学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创建于1850年。
学校位于美国纽约州西北端安大略湖南岸的罗切斯特市,是纽约州第三大城市,与纽约市相距500公里,通过运河可以互达。
罗切斯特市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此地,有乔治·伊士曼创立的伊士曼柯达公司——传统摄影与底片的龙头企业,其全球营运总部——柯达大楼设在市区中心;有影印复印技术的创始先驱——施乐公司;有光学仪器与隐形眼镜的跨国企业——博士伦的全球总部。因此,罗切斯特市有“世界影像中心”的美称。
罗切斯特大学现有注册学生过万人,师生比例为1∶9,每位学生不仅能享受到大型教育机构提供的研究和创新机会,而且还能得到教授的特别关注。罗切斯特大学提供与时俱进的课程设置,其下所属的伊士曼音乐学院为全美最佳的音乐学院,以学理与演奏兼重著称;西蒙商业管理学院是全美MBA排名第23名的商学院;激光能量学实验室拥有全球第二大功率的激光器;其医学院,尤其是临床医学更受好评,其附设的思壮医院是纽约西部最大的医学中心。除此之外,罗切斯特大学的光学、经济学、政治学、心理学等学科也都是著名的科系。继哈勃望远镜之后,美国太空总署最令人期待的韦伯太空望远镜工程的研发人员,1/4来自罗切斯特大学。迄今,校友中有8人获得诺贝尔奖,包括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华裔校友朱棣文。在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2013年全美大学的综合排名中,罗切斯特大学位列第33名。
校训:永争上游(拉丁原文Meliora,英译Everbetter)
“永争上游”远不止是一句治学的训词,更是深植于心的价值取向,它是使罗切斯特大学脱颖而出、卓尔不群的内在动力。需要指出的是,罗切斯特大学“永争上游、追求卓越”的理念不局限于个体的臻于至善,而是渴望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造福全人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5:13
高效学习有秘方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146次 学习成绩是否取决于智商?熬夜背书是否有效?许多学习经验就像偏方,有没有效只能靠主观感受。英国心理学会“研究摘要”网站总结了全球7项学习心理学研究,用科学的研究结论告诉给你,怎样学习更高效。
1。培养“成长型思维”。有人认为,智力决定成败。但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心理学教授卡罗·德威克发现,努力的人更能取得成就。她建议,学习者应有意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模式”,即把所取得的成绩归功于自己付出的努力而不是智商,鼓励自己通过主观努力来解决问题。
2。相信自己能行。自信心能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能力。2008年,美国乔治敦大学的波比·霍夫曼等心理学家通过试验发现,自我效能感(即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在学习中,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不论年龄大小,学习者都要相信自己能够学得很好。
3。别责备自己。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迈克尔·沃尔教授,追踪调查了134名考试失利的大学生后发现,在接下来的考试中,那些马上从后悔与自责中走出来的学生,比陷入深深自责的学生取得了更出色的成绩。
4。做一个小测验。抽点时间做一个小测验,比一遍遍地重复复习更有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纳特·科内尔解释,测验能帮助大脑形成一种强效记忆,这种记忆不容易被抹去。测验还能很好地检验学习效果,但科内尔提醒,刚学完新知识便马上进行测验,不能形成持久记忆。
5。把握学习的节奏。心理学上经典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进程并不均匀,最初的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减慢。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心理学家道格·罗勒进一步发现,考前突击不可取,掌握好复习时间才能有效学习。例如,若要在10天后对所学内容进行检测,那首次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完1天后。
6。保证充足的睡眠。全球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刊载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马修·沃克尔教授的一项试验研究成果。试验中,志愿者被要求记忆一组包含人物、地点、事件等信息的图片。其中一组志愿者在试验前一晚保证了充足的睡眠,而另一组却被迫熬了一个通宵。结果发现,被剥夺了睡眠的志愿者比睡眠充足志愿者少记住了19%的图片。沃克尔总结:睡眠不足会影响获取知识的能力。
7。累了就打个盹。许多研究都证实,哪怕只是10分钟的小憩,都能有效减轻疲劳,恢复注意力,但打盹姿势对休息效果的影响很少有人关注。中国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赵大勇研究发现,躺着打盹比趴着更能减轻疲劳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5:23
非凡的成长时间:2014-09-05 作者:未详 点击:225次 成长是自发的,有时候只需要在一旁静静地观望。
这是缅因州的一个寒冷冬日,深蓝色的天空下,松树枝头堆着的白雪如同一朵朵花,无比美丽。如果不是刺骨的严寒,我更愿意投入户外的美景中。实际上,在全年最冷的日子里,我通常只在非常必要时才外出——购买食品、铲雪,或者给火炉劈柴。但我15岁的儿子安东却是另一番景况。
现在是早上7点,我站在温暖的厨房窗前,手里捧着一杯热茶,凝望着安东在昏暗、寒冷的清晨,费力地迈着脚步去上学。比起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睡意正浓时把自己从床上拽起来,他的装束更加非凡:一条短裤、一件T恤。我看了一眼温度计,7℃,真的非凡。
一位好心的邻居曾责备我,不应该“让”儿子在冷天出门时穿这么少,但是安东一直如此。记得在他5岁时的冬天,他曾赤着脚穿过雪地、跑到湖边,一个猛子扎进冰冷的湖水里,他似乎一点儿都不感觉冷。因此我想,也许不是我这个母亲不尽心,只是他足够强壮。
当然,在以前,我的做法是冲动地用羊毛大衣、双层袜子、围巾和手套把他包裹到令他窒息的程度,那让他感觉不舒服而且恼火。考虑到养育一个孩子所要面临的其他更为复杂的状况和挑战,我很快学会了放弃这样的关心。无论我感觉多么冷,我只是默默地看着他我行我素地穿上胶底运动鞋,忍耐寒冷,不发一言。
之后,有一天,我的忍耐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记得那天早晨我醒得很早,听见怒号了一夜的大风还未停息,我们老旧的木质结构的房子连接处“吱呀”作响,好似波涛起伏的大海上一只摇摆不定的小船。
我从床上爬起来望了望窗外,看见一阵强风裹挟着雪花经过窗户。火炉里的柴已经燃尽,我穿上厚衣服,套上皮靴子,做好走进雪里去柴堆再抱一些柴的准备。但是,爬出温暖的被窝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事情。
我正在挣扎之际,听见了一声异响。一种劈木头的“咔嚓”声透过风的“呜呜”声和房子的“吱呀”声传了进来,没间隔太久,又是一声“咔嚓”!我躺回床上,仔细聆听这有节奏的劈木头声。
“咔嚓!”
现在,连室内的寒冷也无法抑制我的好奇了。我起床,走到窗前。窗外,在一根根的木头中间,穿着T恤、戴着工作手套的是我的儿子安东,他正在用我教给他的方法娴熟地劈柴——口中呼出团团的白雾,手里的斧头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利落地把一根木头劈成两半。
原来,这个不愿意穿厚衣服和袜子的男孩,在天蒙蒙亮时,自愿地劈木头。不一会儿,我听到他返回房子,把木柴倒进火炉旁的箱子中,重新生起火。做完这一切后,他又默默地回到被窝里。
我的第一个想法是跑过去向他说“感谢”,但我没那样做。因为,有一些神奇的魔力不应该被道破。
我知道,是他天性中美好的、爱的因子促使他去做,而他的不怕寒冷又允许他这么做。我想,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已经到达另一个里程碑:不必被要求,便能意识到包括父母在内的他人的需要,并主动承担。
真的非凡。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5:34
有这样一首歌,让我想起青春的样子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72次 周六深夜,一档音乐节目在重播,这一期的主题词是“兄弟”。节目的后半程,杨坤的《兄弟》来了,刚翻出三年前以它为由写的文字,就听电台DJ说,“接下来,是老狼1994年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在重新听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这个深夜,对我的家属将要做的一个疯狂举动突然间不再耿耿于怀了。
家属通知我,4月最后的一个周末,他将从周五起三天不回家。他们大学全班人马在距离母校不远的一处山庄集体包房、包大巴车,他们将连日集体行动,群宿、群聊,在京有家的也将夜不归宿。听上去有点疯狂不是?行动的背景是,那个周末,他们的母校百年校庆,多年来从不在校庆日回去凑热闹的这些人,这次却打算集体回去,因为,今年是他们毕业20周年。
一毕业就去了美国的同学特地回国啦,毕业分配去了小县城的同学也来啦,毕业分配去了工厂的同学也正往这儿赶呢……正越过千山万水往一起凑的这些男人,他们曾经的关系,就是他们的校友高晓松写的那样,是“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是“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倒退20年,他们有的睡上铺,有的睡下铺,不住A寝室,就住A寝室隔壁……曾经随意披挂着跨栏背心,趿拉着破拖鞋,多个寝室胡乱串门,分着烟抽,一晃5年,从十七八岁分享到了二十二三。这层关系,就是20年后这番集体行动的最原始理由。
早些年,我曾“不幸”列席过这些“上下铺兄弟”中个别人的饭局,那饭局,能从天大亮喝到夜深沉,兄弟们在饭桌上举杯推盏、分着烟抽,嘴边翻来掉去的,就是睡上下铺那5年里一切陈谷子烂芝麻的事。而这次,因着毕业20年,天南海北的人都往一起凑,闭着眼睛都能想到,这三天集体行动要多乌泱有多乌泱。在外人眼里,分烟、灌酒、车轱辘话,多没劲啊!但在男生尤其工科男生那里,互相递根烟,相互灌杯酒,回忆回忆当年写不完的作业、做不完的实验,就是对年华老去最具象的感慨了。他们的智商,从来很少用到对月吟诗把酒当歌这上头。虽然出自同一个校园,但他们不是高晓松。
事实上,一旦告别了“有漂亮的女生,白发的先生,几个爱情诗人,几个流浪歌手”的校园,并不是所有的“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都能海外镀金,都能升迁有道,都能生意兴旺,都能事业有成。我的一些朋友,他们在大学时代里的“上下铺兄弟”,毕业后,有人反反复复进出着精神病院,有人成了不断吃药打针的资深病友,有人经济拮据做事艰难,有人从毕业那一天起就杳无踪影……毕业后的每一轮聚会,当满堂欢声笑语时,在座有谁闪过一念,“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朴树在《那些花儿》里说的,“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才是很多个“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的真实命运。
高晓松要说的,也是如此。在《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里,有兄弟交情,有校园温馨,但更多的,我觉得是悲凉,是怅然,是对校园围墙外一切命运既无奈却坚忍的接受。
不管你是男生女生,只要你的人生中曾经有过一段校园生活,你一定就有一个或几个你的“上铺兄弟”。当年才20多岁的高晓松,用淡淡的口吻,安静的叙事,就帮我们勾勒出我们记忆中的那位“兄弟”。但为什么就是他高晓松呢?清华子弟高晓松,如果当年不逃课,不挂科,不外出追女孩,不玩琴,而是规规矩矩一如校园里常见的大多数,还有后来的《同桌的你》《流浪歌手的情人》《青春无悔》等等吗?因此,每听《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我总忍不住想,高晓松写的就是他自己,或者是每一个我们自己。
而当告别了睡上下铺的日子,不管你是毕业20年,还是毕业10年,还是毕业一年,一定有不少人,他们的上铺兄弟至今还仅仅是“睡在我寂寞的回忆”。而他或她自己,也大多淡忘了“分给我快乐的往昔”,而过上“现在有很多的朋友,却再也不为那些事忧愁”的日子。好在,即便日子庸常,回忆寂寞,还永远有那样一些人,从没放弃这个梦想,就是“你问我几时能一起回去,看看我们的宿舍我们的过去”。
幸运的是,我们拥有这样一些歌,为我们记录下何其相似的一切年轻——怎么样考学,怎么样上学,怎么样打饭,怎么样的学生澡堂,怎么样的校园情书,听过相似的歌,经历相似的生气与开心。这样一些歌,犹如一把公用钥匙,为站在宿舍昏暗楼道中的我们,打开了一扇门,然后我们微笑相对,相互招呼:进来吧!看,咱当年的寝室,你的床,靠窗的那张,我在你上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0-11 11:45:50
你不知道初恋有多美时间:2014-09-06 作者:未详 点击:134次 彼时,是初春,乍暖还寒的时节,适逢兰花打苞。为配合“绿色高校”评选活动,辅导员号令本城的学生发扬风格,将自家的花花草草来一场乾坤大挪移。
原本,若白并不想带兰花,可是,当南方承诺带一盆兰花时,她不由自主地轻声说,我也是。话一出口,脸就红了。
若白的心事很简单,她喜欢南方。
南方怎么会喜欢她呢,他那样好看,那样出类拔萃,好似身上披着阳光,走到哪里都明亮得耀眼。而她,模样普通,性情卑怯,留遮住眼睛的长刘海儿。
知道不可以,却又放不下。就如现在,他说要带一盆兰花来,她来不及细想,便随了他。
这让南方注意到了若白。确切地说,他先注意到了那盆兰花。兰花很美,叶片浓绿,花颈修长,花蕾还未成型,细细碎碎簇在一起。然后,南方就看到了捧着花盆的若白。她迈着小碎步,走进教室,午后的阳光从后面打过来,给她的鬓角涂上一抹金黄,她的睫毛又浓又密,低垂下来,好似刚刚合拢的蝴蝶翅膀。
这个貌不出众的女孩子,此时此刻,竟是如此的动人。更动人的是她的气质,那样清雅,那样素淡,与手里的兰花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看着看着,南方只觉得,那花,那人,那场面,水墨画卷一般清淡美好。若白是有感应的吧,不然,她的脸颊何以那样红?
南方却不管她的羞涩,三步并作两步,来到她面前,一叠声地说:“原来你也喜欢兰花呀!”语气雀跃,字字句句,都是遇到知己的欢喜。
若白的一颗心,顿时兵荒马乱。好容易走到窗边,若白如释重负,把花盆轻轻放下,一抬眼,看见比邻的另一盆兰花,便猜想那是南方带来的,心里立刻又忐忑起来。
南方不知她的忐忑,一伸手,将两盆兰花拢到一起,侃侃而谈:你这个是“红芙蓉”,我这个是“锦绣中华”,这两个品种,虽然算不得金贵,花色却是极好,若是盛开,红的似火,白的如雪,放在一起相互映衬,最是好看。
南方这样一说,若白便觉得,那两盆兰花飞快地含苞吐蕊次第盛开了,她听见了花瓣舒展时的幽微细响,还闻到了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那清香让若白如痴如醉,直到听见南方问她养兰花多久了,她这才如梦初醒。因为初醒,所以迷蒙,又是摇头,又是点头,支支吾吾,含含糊糊,嘟囔了一句什么,连她自己都记不得了。只记得自己落荒而逃。
南方再次与若白搭话,是在第二天中午。
下课铃一响,人潮汹涌而出,都往饭堂跑。只消几分钟时间,教室里便空落落地只剩了两个人。
若白走得晚,是多年的习惯。南方走得晚,是顺应若白的习惯。
南方觉得,若白这样羞怯的女生,定然不喜欢在众目睽睽之下讲话,那也没关系,挑一个人少的空当,他细细讲给她听就是。他想与她分享栽种兰花的经验,想给她讲他家祖孙三代爱兰如痴的趣事,他想跟她说的话,那么多,那么多。
喜欢一个人,才会想跟她说很多话。
可是,若白不给南方说话的机会。他问她家里的兰花还有什么品种,她红着脸急急摇头,眼神躲闪,犹如惊弓之鸟。因为慌不择路,转身离开时,她甚至重重地在门槛上磕了一脚。
南方被晾在教室里,发了很久的呆,因为不知所“错”,所以不知所措。
窗台上那两盆兰花,茎叶丰茂,葱绿可人,只可惜花穗长得太慢,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红白相映,绽放成一道美丽的风景。
之后,南方好久都不敢再跟若白说话,直至评选活动落下帷幕,那些花花草草各自完璧归赵。
南方的那盆“锦绣中华”,在搬回家的第二个星期,终于含羞绽放。花穗莹白如雪,花香沁人心脾,只可惜南方无心观赏,他的一颗心,全在若白和她的“红芙蓉”上。忍了又忍,南方还是在图书馆门前拦住若白,轻声问:“我的兰花开了,你的呢?”若白再次让南方失望,只丢下一句“没有”,便飞身骑上单车,头也不回地走了。
若白不喜欢自己,一点都不。南方觉得。
事实证明,南方的猜测是正确的。
从第二天起,南方就发现,若白有了护花使者。如果是像模像样的护花使者倒也罢了,偏偏还是个吊儿郎当的主儿,头发遮住眼睛,牛仔裤上漏洞百出。兰花一样纯净的若白,居然和这样的男生交往。
南方心有不甘,悄悄跟踪他们,直至看到他们并肩坐在公园长椅上窃窃私语,他那颗热腾腾的心,才彻底冷掉。
却不料,几天之后,若白居然主动与南方讲话了。也是在图书馆门前。她将车子踩得飞快,从后面追过来,经过他身边时,她一改往昔的局促,大大方方地说:“我的兰花也开了,真的像火一样红呢!”那声音清脆上扬,满是欢喜。南方只淡淡“哦”了一声,并未放慢骑车的速度。
她的兰花开了,可是,他的兰花已经开始凋谢。
春天一晃而过,所有的花儿都谢了。然后,毕业,找工作,青春的筵席就这样散了。
再相见,是多年以后了。同学聚会,觥筹交错间,歌舞升平里,男人谈钱,女人谈化妆品,一派吵吵嚷嚷,好不热闹。唯有南方和若白,沉默内敛,笑容清淡,举止间有兰花的香气氤氲蔓延。他们明明是同类,却偏偏在青春的路口走散,到如今,四目相对,只剩下怅然若失的份儿。
因为怅然若失,两个人不由多喝了几杯。喝多了,话就多了。
南方说,若白,当年我问你兰花开了吗,后面还有很多话要跟你讲,你为何掉头就跑?你不给我机会,是不是因为那个头发很长的男生?惭愧地说,我跟踪过你们,看着你们坐在公园长椅上窃窃私语,我心如刀割。
若白愣住,用力咽下一口苹果醋,又酸,又甜,又苦。她的心,何曾不被刀割过?当初,因为南方,若白稀里糊涂地便答应辅导员带一盆兰花。可是,梅兰竹菊这样的雅致之物,向来都养在书香门第清闲人家,她的父母是进城务工的农民,整日里为生计疲于奔命,哪里有心思侍弄花花草草?可是,话说出口,覆水难收,若白不想出尔反尔让人笑话,当然,主要是不想让南方笑话。家里没有,只好去借。所幸,还真有人愿意借给她。借花的条件是,她要帮那个借她兰花的男生写毕业论文。那男生是若白的远房亲戚,高职面临毕业,正四处找工作,没时间写论文。他之前多次许以小恩小惠,想让若白帮他“代笔”,若白都不为所动,但这次,她别无选择。这样的“交易”,自然要保密。若白做贼心虚,利用课余时间,在大学对面的小公园与那男生见面。虽然,若白厌恶那男生的嬉皮笑脸,但一想到因为这盆兰花,南方开始对自己刮目相看,她便觉得,一切都值了。
原本,评选活动结束之后,这“交易”也会随之谢幕,可是,听到南方问她“兰花开了没有”之后,若白又改了主意。她想拥有那盆被南方的目光细细抚摸过的兰花,永远拥有。她要养着它,护着它。给它浇水,帮它松土,看它开出火红的花朵来。若白的愿望再次得到满足。代价是,陪那男生去面试找工作。
若白一直记得,当她把那盆兰花搬回家后,心情是何等的欢欣雀跃,她想唱歌,想吹口哨,想对整个世界微笑。可是,若白最终还是笑不出来,因为,当她鼓足勇气,告诉南方“我的兰花也开了”时,他的反应异常冷漠。若白委屈得差点落下泪来,原来,她费尽周折,不过是自作多情而已。可是,她明明觉得,他是喜欢她的呀!
这一段波折往事,因为真相不明,所以悬而未决,一直牵牵扯扯萦绕在若白心里,如今,它终于有了着落。
可是,花开一季,不能重来,这迟来的真相讲出来又能怎样?朝花夕拾,拾起来的不过是破絮残红,倒不如不拾。
想到这里,若白话到嘴边又生生地咽下,她只对南方说,那些琐碎旧事,我记不得了,我只记得那一年,我们的兰花都开得很美,红的像火,白的似雪,红白映衬,美得让人心疼,让人落泪。
这样说着,若白背过身,眼泪一滴一滴全都落到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