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1:12
预防成为道德狂时间:2014-10-18 作者:未详 点击:208次 1、剥夺他人的自由将引发最大的道德崩溃;
2、他人的自由是有权行使一切法律不禁止的行为,包括许多你认为的不道德的行为;
3、如果你试图去剥夺他人不道德的自由,你就变成了最不道德的道德狂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1:26
一个人的小镇时间:2014-10-18 作者:未详 点击:233次 在美国西部两州交界处,有一个不起眼的小镇——白石镇。
20年前,这个地处偏僻的小镇,因有一条旧铁路将小镇与外界相连,镇上几十户居民并不感到寂寞。小镇上的房屋建筑也很漂亮。没想到后来老铁路由于连年亏损,不仅停止运营,而且被拆除了。
镇上的居民开始外迁。到了最后,只剩下漆匠布格斯一家了。无论妻子儿女怎么动员,布格斯就是不愿意离开故土。他说小镇是我的根,我就留守在这儿,替大家看着房屋,以后你们回到小镇还有一个家。
布格斯留守下来,开始过一个人居住在一个小镇上的生活。
这位漆匠每天早上起来时,仍像以前一样,喊着妻子的名字:“亲爱的妮娅,今天报纸送来了吗?早餐就一杯牛奶和两块面包吧?”走出家门时,会照常跟邻居打招呼:“约翰大叔,今天的天气真好,是该将房子修理修理了。”走到镇上一家小杂货铺前,会拍打几下门喊道:“凯文你这个懒鬼,都啥时候了,还不打开店门……”走到琼斯老太太家门口时,会拍下脑袋,像想起什么似的喊道:“琼斯老太太,你托我买的东西,我已经交代给我的儿子,他下星期从曼凯托市回来,您放心好了。”
到了晚上,布格斯又拿着手电筒,带着狗,在小镇巡视。谁家的门被风吹开了,他会小心关上:谁家屋顶的瓦被掀了,第二天一早,他会搬来梯子爬上房顶为房子重新添上一块瓦片。没有人要求布格斯这么做,但他认为,小镇是大家的,只要他在这里生活,就要尽一份责任和义务。
时光荏苒,这样过去了七年。初秋的一天,有一支野外勘探队路经白石镇,看到小镇那些漆刷得很漂亮的房屋,听见鸡和羊的欢叫声,就停车来到镇上歇息。让大家吃惊的是,全镇只有漆匠布格斯一个居民。
很快,一个人与一个小镇的平凡事迹传开了。
布格斯为小镇做出了贡献,当地政府也做出决定,任命他为白石镇镇长,并按月发给他一份津贴。不仅如此,《吉尼斯大全》也把这位漆匠的事迹收集了进去,因为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掌管着只有他一个居民的小镇的镇长。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2:22
中国年轻人正在丢失硬能力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88次 一位美国朋友谈及对未来中国人的看法:20年后,中国年轻人会丢了中国人现在的硬能力。他们崇拜各种明星,不愿献身科学,不再以从事学术研究为荣,聪明拔尖的学生都去学金融、法律等赚钱的专业;而美国人因为认识到其硬能力(例如数学)不行,进行教育改革,20年后,不但保持了其软能力即非专业能力的优势,而且在硬能力上会赶上中国人。
这个美国人的看法,其实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出现了苗头。比如,很多中国人放弃原本很强的硬能力不用,一窝蜂地去读MBA,完全不顾自己是否适合做企业领袖。
最近,一位在一所小得不能再小、我从来没听说过的美国中部B-school(商业学院)毕业的中国留学生,托同学请我帮忙找工作。我不知他是否知道,别说是留学生,就是美国人在那种商业学校毕业,在纽约这样竞争激烈的地方,机会也几乎为零。而且他学的是投资,那就更别提了。举个例子,如果华尔街想找对化学公司或高科技做投资分析的雇员,他们不会去B-school,而会招一个化学博士,除非你上B-school之前,在化学或高科技公司工作过或有这方面的专业文凭。
每次回国都有人问我:“你本科学哲学,研究生学的是社会心理学,怎么能进入美国银行工作?”他们不知道在美国银行里,真正学金融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从其他各种专业毕业的。在美国,读社会心理学专业要学很多统计知识,银行正是看中我的这一点。在美国金融界里,很多人是工程学或物理学毕业的。金融实质上是一个大工程,而学工程或学物理的人,一般很容易理解金融,而且这些人往往数学好。
联想起美国朋友的话,反观中国学术腐败问题、学位含金量降低问题,学校和家庭教育都忽略软能力的培养。而年轻人在选择学业和职场时,又很容易盲目,放松了我们中国人历来强调的硬能力的积累,这很令人担忧。
现在,美国教育改革锣鼓喧天,如果这场教育改革成功,而中国还不为所动的话,那位美国朋友的预言,20年后就会变成现实。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2:45
伊丽莎白的荣耀与哀伤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205次 2012年,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继位60周年时,王室传记作家威廉?肖克罗斯由衷地说:“我想说,在这波澜起伏的半个多世纪,伊丽莎白二世做了这个国家的元首,再好不过了。她的这份工作可不轻松,她是名义上的政府首脑,要和首相保持密切联系,还要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这还是个孤独的岗位,她送走了一个又一个至爱亲朋,越来越孤独。”
1952年初,25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和丈夫菲利普王子出访英联邦国家。2月5日晚,他们下榻在肯尼亚森林里一间建在大无花果树下的树屋内。次日黎明,公主爬到树冠看日出,这时一只白色的鹰在晨光中飞了起来,在她的头顶盘旋。她的随从侍官说:“后来,我才意识到,那一定是先王去世的时分。”
国王乔治六世驾崩时年仅56岁,却已缠绵病榻数年。御医向所有的人包括王室,隐瞒了国王的严重病情:肺癌。乔治六世的去世令英国人悲痛不已,数百万英国人的胳膊上戴了一个月的黑纱。
在网络时代,很难想象上个世纪60年代之前信息是如何从伦敦传到肯尼亚的,英国媒体比伊丽莎白公主更早知道她继位成了君主。公主一行从BBC短波节目中确定消息,立刻改变行程回国,两个孩子的妈妈、年仅25岁的伊丽莎白成了女王。她很镇定,倒是菲利普王子的反应好像“天塌了一半一样”。
次日清晨,国王去世的消息传来时,正在第二任首相任期内的丘吉尔还躺在床上,一边抽雪茄,一边看报纸。他的助手提醒他,要做好与新女王共处的准备,他才恍然大悟:天啊,我几乎都不了解她,我一直觉得她还是个小姑娘。
此后,一段老骑士支持、呵护小公主的浪漫故事开始了。每周二是女王和丘吉尔首相会面的日子,经历了20世纪前半叶所有动荡的丘吉尔教了她许多。后来女王曾说会谈总是“非常有趣”,丘吉尔透露他们谈的是“赛马”。
1952年至今,英国内阁已换过11位首相——起初是她听丘吉尔、艾德礼等年长者的建议,后来换她给年轻的布莱尔、布朗、卡梅伦建议。没有一个人泄露女王对他们说了些什么,会见时发生了什么。女王也从未接受过采访,她和首相的谈话全部被封存为秘密。
1964年,女王遇到了第一位左翼首相—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王室充满担忧,女王则很泰然。威尔逊尊重女王,视她为可以在一起商讨国事的元首,丝毫不在乎激进的内阁大臣称“恨不得在她背上捅一刀”。
女王很有技巧地处理了至高无上的君主和首相之间的微妙关系。撒切尔夫人强硬,决不妥协,对煤矿工会的斗争实行严酷的镇压。她从媒体上得知女王不支持她,难过得以至于绝望。女王是不是真的这么想,很难说。不过撒切尔夫人下台后,女王对她非常友善。自认为激进的撒切尔夫人也坚定地拥护君主制,被讽刺为“行屈膝礼的时候脚后跟都支到澳大利亚去了”。
1997年女王的金婚纪念午宴上,时任首相布莱尔——女王继位时他甚至还没有出生——说道,这个世界上他只能向两个人说他喜欢哪个内阁成员,一个是老婆,一个是女王。
女王登基时的英国,尚未从“二战”阴影中走出来,伦敦等大城市遍布弹坑,食物匮乏。丘吉尔带领人民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第一任首相艾德礼开始创建福利制度。传媒尚在起步阶段,只有BBC一个电视频道。
BBC转播了女王的加冕典礼,加冕仪式被视为国家团结的象征,涂圣油、宣誓,完全按照基督教教义的规定进行。1/3的英国人认可女王的君主地位,认为君权神授,那些不相信上帝的孩子在学校会受到公开的批评。
那个时代的道德观强调责任和服务意识,提倡节俭和克制。《观察家报》评论员玛丽?里德尔说,伊丽莎白公主一生下来就很乖,来到人间吃的第一口食物除了牛奶,还有“责任”。
那个年代英国的等级观念还很严重,但特权阶层的王室成员已具备了“服务民众”的思想。女王的祖父乔治五世在得知英国最大的煤矿主达勒姆男爵克扣矿工工资时,曾咆哮道:“换你拿他们的工资试试看!”
那个时代的儿童们受到传统的英格兰教育:长大后要尽全力做事,不能怨天尤人,要忍耐宽容、处变不惊。1940年,伊丽莎白公主在电台节目“儿童时间”中发表演说:“我诚挚地对大家说,我们留在家中的儿童充满了乐观和勇气。”
伊丽莎白从未在镜头前面露苦涩,她不会任性地要求乘私人飞机去购物,甚至从来没有表现过衰态和疲态。她总是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也按照正确的去做。
她和菲利普亲王是真正的金童玉女,在现实生活中完美地实现了公主和王子的童话婚姻,至今仍恩爱有加。但你从媒体上几乎看不到她的私生活,她得到过一个忠告:“过度曝光会扼杀君主制。”
肖克罗斯感慨:保守秘密是女王应付媒体的诀窍,也让她成为全世界最有魅力的名人。女王的影像资料为数不多,其中一部电视系列纪录片《女王和国家》,是为配合女王登基金禧盛典由国家电视台BBC拍摄的,但她仍然要求将背景安排在苏格兰的行宫。片中,女王仍然没有回答任何问题。用其传记作家萨拉?布拉弗德的话说:“她从来没有错过一只脚。”
伊丽莎白“任职”女王的60年,大概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变化最为丰富的60年,每10年就是一个时代。上个世纪70年代是最艰难的10年。经济大滑坡,罢工此起彼伏,民众对政府极为失望。1977年,女王在愁云惨雾中举办了登基25周年纪念典礼。摇滚乐队“性手枪”那年发行了一张单曲,歌词中写道:“上帝保佑女王,她不是一个东西。”
女王真正的危机也开始降临:王子公主们的婚姻开始破裂。女王的4个子女有3个人离婚。1992年独女安妮公主率先离婚,查尔斯和卡米拉的“卫生棉条”电话录音被曝光,查尔斯和戴安娜分居。尽管民意调查的结果显示女王的支持率仍然很高,但王室的威信摇摇欲坠。
这一年温莎城堡失火,媒体引发了一场“拒绝为王室支付修缮费用”的风暴。梅杰首相大发脾气,批评公众缺乏同情心。过了几天,患了流感、发着高烧的女王发表讲话,说为了回报公众,她将在夏天对公众开放白金汉宫。她表示,没有一种制度包括君主制可以“逃脱给予它的支持和忠诚的人的监督”。她的谦卑又一次赢得了公众的欢迎。
戴安娜之死使得君主制度前所未有地敏感起来。戴安娜被视为王室的受害者,她的死激起了人们的共鸣:对英国王室的失望。戴安娜在巴黎身亡之际,女王、查尔斯、两位王子正在苏格兰度假。因为没有立即回到伦敦,引来了小报对女王连篇累牍的指责。
葬礼前一天,女王回到伦敦。白金汉宫门口聚集了很多人,她走下汽车,一边穿过人群,一边和人们交谈。她发表了一个电视讲话,赞扬戴安娜。葬礼上,她对着戴安娜的灵柩鞠了一躬。
葬礼之后,女王收到了数千封臣民的来信,表达对她遭受媒体攻击的同情。两个月后,女王为庆祝金婚发表讲话。她清楚君主政体是有生命的,必须经常变化:“君主政体仅存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的基础上。人们对政治家的拥护反应在投票箱里,然而对于我们王室,信息常常很难解读,还会因为顺从、花言巧语以及与民众流行的观点相冲突而变得晦暗不明,但我们必须解释清楚。”
女王和愿意公开所有情感的戴安娜完全是两个人。女王的一位朋友说,如果和女王谈论悲伤的话题,她就不知所措,要么转换话题,要么逗狗玩。这并非女王不关心对方的感情,只是她那一代人接受的教育是,表达情感是失礼的,悲伤更是“下层的情感”。
女王对于君主制最大的贡献在于,她成功延续了“英国王室”这一国家品牌。
今年,女王86岁,她更老,被生活磨损得更厉害,当然也更有智慧了。她的臣民们称她“亲爱的烤黄豆”,意思是她像英国早餐少不了的茄汁黄豆,让人感觉暖融融的。女王代表了典型的英国人,代表了传统的价值观和家庭观。
伊丽莎白的祖父乔治五世的私人秘书克里夫?维格拉姆在上个世纪初把王室的职责定义为“大英帝国的公关部”,宣传推广国家形象。从那时开始,王室设立了专职的新闻发言人,负责在王室公开活动中联络媒体和摄影师;组织公关活动,安排各种宫廷聚会,邀请的宾客除了名流权贵,还增加了普通公民。这一招到今天都非常有用,就连持共和立场的社会党人也乐意接受国王的邀请,前来一睹王室风采。
在社会营销专家、英国广告公司传播集团上思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大卫?科索看来,女王是非常出色的品牌经理。“在商界,大家都知道最好的品牌价值应该用一个词就能归结出来,具体到皇室品牌,那就是‘延续性’。商业咨询人最怕听到客户说:‘我们既想要传统,又要有现代的风格。’女王深知‘延续性’,明白英国百姓偶有过激的举动,也期望王权统治保持延续性。”
一项针对共和主义的调查显示,共和主义的支持率自1969年以来基本稳定在19%。工党下院议员、历史学家特里斯特拉姆?亨特认为,民众看君主制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因为它是“延续性、传统和高贵”的最佳体现,虽然这些都是共和主义者“信仰的对立面”,但“不论好坏,我们还要君主制,它给更多现代的、多元的英国带来了诸多好处”。
女王在位60年了。这期间,她养了30条威尔士矮脚狗,任命了5位坎特伯雷大主教(英国国教领袖),听过12位领袖汇报国事,听到无数次“退休”(意思等同于“退位”)的建议和呼吁。
《王室》杂志认为:“正是由于有君主制,英国才觉得自己永不灭亡。让位意味着国王的功能被贬低,君主制的地位被降低到欧洲其他小国的水平。不管是要求女王为查尔斯让位,还是要求查尔斯为威廉让位,如果让位就是把国王看成是一个‘职业’,到了年龄就要退休,在英国的福利制度下颐养天年,这是不能想象的。”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3:02
幸福原来在这里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78次 幸福在哪里呀?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呀!其实,就像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一样,生活中也并不缺少幸福,缺少的只是感受幸福的心。
幸福在厨房。
放学回到家中,屋子里总是弥漫着一股饭菜的香味,淡淡的饭香,浓浓的菜香,不浓不淡的汤香,掺杂在一起,于是乎,就变成了饭前“吊我们胃口的香味”,这种香味一次次地冲击着我们的嗅觉。再回头看看,妈妈在厨房烧菜,我慢悠悠地走过去,抱住妈妈的腰,撒娇似的告诉她在学校一天所发生的事。她津津有味地听着,我滔滔不绝地说着,不一会儿妈妈的脸上就漾出了微笑。我想,这就是幸福吧!我找到了:幸福原来在这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3:15
幸福在客厅。
饭后,家人都会搬把椅子一齐到客厅,围成一个圈玩游戏。中间放一个酒瓶,一个人转动它,瓶口朝谁,我们就要问他问题,他必须如实回答,否则,嘿嘿……我们都沉浸在欢声笑语之中,未曾想过会打扰他人,真有点不好意思。不一会儿,楼下的邻居敲门询问缘由,我们便不好意思地告诉他,他说要和我们一起玩,连忙请他进屋。圈大了一点,欢声笑语更多了。我又找到它了:幸福原来在这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3:26
幸福在草坪上。
夏季,我们一家人都怕热,于是出去乘凉。我们躺在草坪上,望着星空,听爸爸妈妈讲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听着听着,我和弟弟的“好奇矛头”指向了爸爸妈妈,急切地想了解爸爸妈妈之间的事。我发现,在月光的映衬下,妈妈的脸红了,但妈妈还是给我和弟弟娓娓动听地讲了她和爸爸的故事。在草坪上,四个人,围坐在一起,围着的是一小方土地,围着的也是整个世界。你——又被我找到了:幸福原来在这里。
的确,幸福无处不在,在厨房、客厅、草坪……只要会发现,愿意去寻找,幸福可以在每一个角落。幸福其实是蒲公英,风载着它能飞到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3:37
“野路子”制胜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247次 2012年8月8日下午,伦敦奥运会赛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工作千头万绪,而主办方却腾出手来在伦敦奥运会的官方接待中心举办了一场对奥运、对中国传统艺术都具有特殊意义的活动——都本基“天下和谐”书画艺术世界巡展发布会。这是主办方的精心安排,表达了对北京奥运会的纪念及来自北京对伦敦奥运会的祝福。
展览会上展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些看似惊心动魄的行草“霸体字”,作品风格雄健奔放,锋芒毕露,充满着个人主义色彩。既有深沉郁勃的情怀,也有自出机杼的浪漫。这些“霸体字”看上去都和传统意义上的任何“体”都不相同,但却让人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都本基何许人也?他是徐悲鸿大师再传弟子,陈墨先生门生,擅国画、工书法、精篆刻、熟诗词,是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全面型艺术家。这使人们想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4个国家和地区代表团引导牌手写书法,那些充满独特风格与魅力的书法作品都出自他之手。
在展览会的现场,一位爱好书法的记者采访了都本基。记者问:“你的书法看似散发着反传统的论调,为何能让人折服?”
都本基说:“我还是以传统为本,但遵循传统不能板滞自我,要突破传统的藩篱,不落传统的窠臼,以继承并批判的眼光让传统为自己所利用。就如古代闯荡江湖俠客,必须自创一些克敌制胜的‘野路子’,方能立足不败之地。”凭着“野路子”,都本基创立了自己独特风格的“霸体字”,在人才济济的中国书画界,他是唯一一位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与奥运文化、奥运精神独具匠心地联系起来的大师。
当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遭遇瓶颈,寻常路走不通时,不妨试试“野路子”。“野路子”藏着大智慧,蕴涵着转机,透射着曙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3:49
把压力变成本事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276次 我们在职场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有人在重压之下放弃,也有人把压力变成了本事,让坏事变成了好事,把压力变成了提升自己的动力。面对压力,我们只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应对,就能让自己的工作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这样一来,把压力转化成动力的我们就更容易脱颖而出,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打下夯实的基础。
有一段时间,剧组里经常来一些别人推荐来的武打演员。这些演员都希望能够进入剧组参加拍摄,而原来在拍摄时表现不太好的演员因此被换掉。这一天,刚刚结束一场拍摄之后,武术指导忽然发现演员计春华还站在刚才表演的地方一声不响地练习着下一场要拍摄的武打招式。武术指导走过去环抱着双臂和计春华聊了起来,问他为什么要练习这些动作。
计春华擦去额角的汗水,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说道:“您也知道可以做武打演员的人有很多,如果我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熟悉我所扮演角色的武术招式,那就不能把角色的性格彻底诠释出来。也就是说我要有非常好的适应力,迅速适应我的角色,这样才不会被淘汰。所以,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练就强大的适应力,有了这种本事,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加精彩!”武术指导听完之后,对这个演员格外留心起来。很快,他就发现计春华不仅有着非常好的武术功底,而且也是剧组里最勤奋的人,于是武术指导便和导演沟通,帮计春华争取了更多的戏。
赢得了机会的计春华也没有让武术指导失望,他用自己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剧组上下一致好评。这部戏上映之后,计春华迅速走红,成为了著名的武打明星。
把压力变成本事,你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强大的压力,既是难题,也是催化剂。真正的聪明人会利用时刻面临被淘汰的压力激发出自己的潜力,从而培养出自己能够迅速适应各种环境的本事。拥有了这种本事的员工,自然更有竞争力。计春华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才争取到了更好地发展的机会,从而让自己的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骆驼牌”香烟的创始人——理查德·雷诺兹曾经说过:“压力让弱者变得更加脆弱,压力也让强者变得更加强大。”把压力变成本事,我们就能激发出自己的生命能量,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43:59
没腿的不倒翁时间:2014-10-17 作者:未详 点击:343次 小时候,很喜欢玩不倒翁。
父亲给我买了很多种不倒翁,据我观察,发现这些不倒翁,都是没腿的。
有没有一种有腿的不倒翁呢?
一次,我问父亲。父亲说,不倒翁有了腿,就不是不倒翁了,它就会被人推倒。
为什么不倒翁有了腿,就会被推倒呢?
父亲说,行走的人哪有不跌倒的?不倒翁的“不倒”,是以失去双腿、行走和自由为代价的啊!
从这以后,我渐渐失去了玩不倒翁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