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9 19:50:16

高晓松:好时代的坏孩子时间:2014-10-23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正好在夕阳下,正好在远方”,看着这几句好多年前写给叶蓓的词,他想起了当年当日,那时的他有柔软的心和狰狞的表情,而现在,表里正好换了个。
  
  他给自己的新书取名《如丧》。在他看来,这是如来的反义词:如来,就是如同要来,还没来,但终归会来;如丧,就是如同要丧,还未丧,但终归会丧。
  
  “我还没到‘如丧考妣’的年纪。‘丧考妣’还可以有点心理准备,但青春不同,不知道哪一天哪一刻就没有了,是你不慌张那一天还是你阳痿那一天,反正你不知道,毫无准备就没了……”
  
  高晓松的人生很精彩,至少到目前为止如是,他已经尝试了太多的角色,经历了大起大落。走出大学校门几个月后就发了财,私家车、大哥大,还有一个号码很牛的BP机……当年人们所认为的财富象征,他集于一身,那一年,他22岁。两年后,他发表的第一首歌《同桌的你》大红大紫,小半年里几乎成了“国歌”。
  
  音乐人、电影导演、作家……高晓松恣意地在众人面前展示着自己的才华,恃才傲物成了圈中人对他的一致评价。当一切如火如荼、顺风顺水时,那众所周知的6个月降临了。
  
  6个月,一个曾经视自由为生命的人失去了最珍视的东西,被囚禁在一个连雨都看不见,只能竖起耳朵静静聆听窗外百米之外雨声的地方。
  
  他说:“在那里每个人都一样,只有一床被子、一床褥子,没有枕头、被单、床单,因为那些都能杀人。把褥子卷一点到头上就当枕头睡了。里头没有任何电源插口,怕人触电。”
  
  一个身上带着与生俱来的痞气的北京爷们儿,就在那里与那样一群人朝夕相处,他教他们写诗,跟他们神侃,平静地接受着法律的惩罚与上天的恩赐。
  
  法律剥夺了他6个月的自由,但同时,上天给了他停下脚步思考和沉淀的时间。
  
  他说:“生活在最关键的时候让我悬崖勒马,免于陷入疯狂。而且正好在整个文化行业大井喷之前,让我能安静下来想一想,以免被裹挟在大潮里彻底迷失。”
  
  那段日子,他常想起李叔同和苏曼殊临终时说的两句话:“悲欣交集”和“一切皆有情”。他说:“你在看不见天空的地方想外面的世界,觉得每个过往的人和事都有情,都有悲欢,都是缘分,都成了远方。你把心肠拿出来慢慢洗,不着急,慢慢就看见了。”
  
  人生需要偶尔停下脚步。尽管他是被迫的,也幸好他被迫停了下来。在这6个月中,他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一段段影像,曾经的自己,莫逆的朋友,甚至那些只见过一两次面的人。他说:“那些人有的说过话,甚至发生过什么,有的仅仅在旅途中擦肩而过,听见只言片语,看过浮光掠影。原以为这些都已沉入如烟人海,没想到坐在木板上竟能一一浮现。”
  
  如果不是这不得不停止折腾的6个月,或许他这辈子都不会主动给自己留出时间去怀念这些生命中曾经的过客。他为每一个人立传,“如年轻时的狐狸,一路上撒尿做标记,以为自己还会回来,等老了蜷伏于远方某地,想一想那些不靠谱的足迹”。
  
  他感谢生活,感谢生活带给他的一切。
  
  他说:“在看守所里无法用电脑写作,笔也只有最柔软的笔芯。刚开始特别别扭,后来我自制了一支笔,把早上喝的粥涂在笔上,拿纸卷在笔芯外头,卷成一支比较粗的笔。”
  
  就是用这样一支自制的笔,他翻译了文坛巨匠马尔克斯的《昔年种柳》—一本之前还没有人翻译过的书。他说:“谈版权时我就跟马大师和他的经纪人说,一个热爱他的文字的犯人,在监狱里用柔软的笔芯在极其昏暗的灯光下读他的书,没有桌子,只有一个板。他坐在板上,抱着两床被子,边翻译边写,希望他能给予出版的许可……当你认认真真逐字逐句推敲翻译一本大师的著作时,收获的东西远比泛读要多。”
  
  翻译完《昔年种柳》后,强烈的写作冲动让他拿起笔,继续倾诉自己心中的情感:《如丧》的第一篇便是他在那时完成的小说—《写给1988年暑假的高晓松》,这是他自认为多年来写得最为出色的文章。
  
  2011年的他写给曾经的自己,失去自由的他回想着当年的不羁,时间上的分割,空间上的对比,那一刻,他将自己割裂开来,用客观的眼光和态度去看待年少时的一切。
  
  那段人生中的沉淀,让他学会了低调,懂得了内敛,尽管他骨子里仍然恃才傲物。刘震云曾经评价高晓松:“他写音乐、写书、拍电影,以他的才华,只要他专注于其中任何一方面,就一定能做到大师的程度。”在人前,他会谦虚地说自己这辈子都做不成大师,但把酒言欢时,他的回答却是:“在一个方面做成大师不算牛,在三个方面都是大师才是牛人。”他依然会在美丽的阿尔卑斯山脚下面朝平静的湖水大喊“我才高八斗”,他依然在所有他觉得自己能够施展才华的方面竭尽全力,只是现在的他少了些浮躁,多了些沉淀。
  
  入行18年,曾经轻狂的他或许没有想过现在的模样,那时他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绚烂迷幻,让人无暇顾及未来是什么模样;现在他依旧才华横溢,而且已经“老”得可以谈谈自己的未来……
  
  Q:在看守所的日子里,有让你难忘的人和事吗?
  
  A:那里是一个与外界完全不同的环境。我在中学、大学全都因为打架挨过处分,所以融入那个环境不算太难。我在里面还教人写诗,教他们十三韵,有一阵子还掀起了一股写诗的高潮。
  
  那里的很多人和事让我挺难忘的。我在里面认识了一个年轻人,五官长得端正,人非常正派。他之前做服务员时,遇上一个醉酒的客人耍酒疯揍他,他还手时把人家的眼眶打裂了,因此被判了刑。我跟他说出狱后给我做助理,他特别高兴。但是我出来后跟家里人、经纪人商量,他们全都不同意。整个社会其实对刑满释放人员还是挺歧视的。前一阵子他出来了,我给了他一笔钱,帮他报了厨师学校,希望他能靠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
  
  Q:这次的经历之后你的生活有变化吗?你还是以前那个恃才傲物、常常表现出优越感的高晓松吗?
  
  A:生活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少说多做,一切都会慢慢过去的。至于优越感,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渗到骨子里了,北京人,书香门第,从中学到大学读的全是名校,再加上年纪轻轻就名利双收,想没有优越感都难。那时候我太膨胀了,现在不太一样的是我不太表现自己的优越感了。“低调,一定要低调!”我每天都跟自己说。有优越感不是坏事,坏的是你总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
  
  高晓松,中国著名音乐人、导演、制作人、词曲创作者;1988年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后退学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4年出版的《校园民谣》到1996年的个人作品集《青春无悔》令其声名鹊起,揽获多项音乐大奖,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音乐制作人;2011年11月8日,因醉驾被判6个月拘役的他获释。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9 19:50:28

梦露:那个忧伤的女文青时间:2014-10-23 作者:未详 点击:109次   《玛丽莲?梦露秘闻》的作者米歇尔?摩根说:“她扮演的无脑金发女郎深入人心,大家都觉得她就是那样的人,这与事实真相相差甚远。人们总拿她当笑话,但她不断试图让自己做得更好。”
  
  证据之一是她爱读书。1954年,摄影师艾娃?阿诺德为《君子》杂志拍摄了梦露最为出名的照片之一:她坐在公园里看《尤利西斯》。阿诺德在摄影手记中这样写道:“她性感,性感的是她在读《尤利西斯》。她不做作,她对文学的爱是自然的,照片中的她是那么专注,没有比专注更性感的东西了。”在摄影师阿尔弗雷德?艾森斯塔特为《生活》拍摄的梦露家居照中,有一张拍的是她蜷在沙发上看书,身后有满架的书—那是她的私人图书馆。
  
  2010年出版的《碎片:玛丽莲?梦露的诗歌、私人短笺、信件》记载了梦露的书架:康拉德的《间谍》、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贝克特的《无名者》、哈罗德?弗兰德的《巴黎狂恋》、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德莱塞的《嘉丽妹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约翰?斯坦贝克的�锻炼贡??ⅰ贰对??谐≌秸?贰⒖?逞强说摹对诼飞稀贰⒓隅训摹抖槁洹贰⒗??颍堪@锷?摹兑?稳恕返鹊取�
  
  这些书可不是放在那里做做样子的,有严重失眠症的梦露几乎全读过它们,还写读书笔记。《碎片》一书正是收集了梦露写在笔记本、便条、酒店信笺甚至是处方笺上的种种文字。出版方表示,梦露在文学上的成就不比在电影上的低—只是她总是把文章藏在抽屉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9 19:50:41

每个人的青春都很相似时间:2014-10-23 作者:未详 点击:112次   站在即将告别的青春门槛上,咀嚼着那些过往的美好,似乎只能用回忆才能更好地留住它。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青春是独一无二的,其实我们的过往总是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只是坚持原创的我们并不知道。而相似并不代表谁抄袭了谁,仅仅是因为彼此都曾年轻过。
  
  暗恋是青春时飘荡着的一只风筝,明明咫尺之间,却又像隔着天涯。我们能做的就是一个人扯着线在田野里不停地跑,直到有一天看到对方断线而去,只剩下依旧扯着空绳子前行的自己。明知道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却还总是喜欢去空旷的田野,追忆着风筝曾在自己的视线里飞翔的情景。
  
  自卑情结也是很多人成长中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因为学习不好,因为暗恋一个人,还有各种甚至是别人永远都不会明白的原因,却足以让自己卑微到尘埃里。当然,随着岁月的流逝,自己偶尔也许会若有所思,在某一天也许会意外释然。
  
  谁年少时没有过虚荣。偷偷认识很多远方的笔友,经常写信,以证明自己并不孤独,精神世界还很丰富;悄悄减肥,抹姐姐的眼霜,哪怕是穿宽松的校服、梳平常的发型,那也是在镜子前磨蹭半天精心打扮过的;快过生日的时候给不在身边的同学、朋友一一打电话,让他们一定把礼物打包邮寄过来,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就沉浸在那种被人关注的喜悦里,其实只有自己才明白那背后的落寞。
  
  年轻的我们太容易把自己定义为失败者,于是便慢慢否定了最初的坚持,直至彻底放弃。这样就理所当然地把希望又寄托在了下一代身上,就像当年父辈们施加给我们的太多梦想,如此以往,反复寻常。但当得知有些人在五六十岁还在为自己最初的梦想而坚持的时候,我们扪心自问,谁还记得最初的梦想,而自己当年又曾为梦想付出了多少。
  
  初恋在每个人的青春里都占有重要的位置,不管它曾留给我们的是酸涩还是忧伤,多年以后,我们对它却总是念念不忘。可是如果真的要你去见当年的那个人,我们可能会胆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岁月过往,不知对方已经变成了什么模样,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坚持不见。怀念那段岁月或许只是因为那时年轻,与其说是怀念那份恋情,倒不如说是在怀念自己青春年少时最动人的时光。
  
  因为有信仰、有成长,自己的青春才不至于困顿在那些迷惘得不能自拔的年少里。总之,每个人都能找到让自己心安的某种信仰,可能是一种精神世界里的坚持、一份爱情的守候、一种家庭责任心的驱使,当然,相对于曾经的年少,那已经是很多年之后的事情了。
  
  每个人的青春都很相似,都有着暗恋、自卑、高傲、虚荣、不屑世俗和那不知所措的迷惘与忧伤。在和青春正式挥手道别之前,我们总是有一些或大或小的改变,多了些世俗,学会了察言观色,明白了言多必失,在一次次的生活磨砺中破茧成蝶。而我们那些独一无二却又很相似的青春,则永远停留在了曾经年少的春天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1-29 19:50:54

为什么你不够优秀时间:2014-10-23 作者:未详 点击:122次   一家著名公司的董事长,经历了三次重大的公司危机均化险为夷,使企业屹立不倒。记者问他:“您将公司转危为安的灵感来自何处?”他说:“林中独步。”
  
  我深有感悟,有的时候,我们忙碌了很久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因为我们焦虑的情绪和浮躁的心态掩盖了事物的本质,这让我们仅仅在表层着急忙碌,做了大量的无用功,收效甚微。
  
  在更多的时候,独处产生感悟,感悟产生灵感,灵感产生进步。我的很多工作灵感是睡前躺在床上得到的,在黑暗与沉寂当中让全身心放松下来,灵光乍现。每当此时,我就会拿起床头的手机或者打开笔记本电脑或者拿起身边的纸笔,记录下脑中瞬间闪现的灵感,然后马上打电话通知我的团队成员。第二天他们就将这些灵感转化成非常精彩的工作创意,取得难以想象的成果。这个习惯让我逐渐明白:彻底的思考常与彻底的孤独为伴。
  
  我非常痴迷功夫电影,从小到大都是如此。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功夫电影中的绝顶高手都是孤独的,也在孤独中创造了不少绝世武学。例如张三丰,他闭关思考,悟出以柔克刚的太极拳招与太极剑法,终成一代宗师。我觉得,当一个人真正孤独地面对自己并开始思考时,这个人才开始成熟,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时刻才会有创造的可能。
  
  我书房的窗户正对着这个城市里最繁华的街道,但是每个周末我都喜欢静静地坐在书桌前开始我的写作与思考。不远处的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与我书房内的安静祥和形成了极为夸张的对比,而我却非常珍惜这种闹市中的安静,正是这种安静让我想通了很多平时在热闹的办公室里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每每想起一个个安静思考、快乐写作的日子,我都能真切地感受到那种“世界峥嵘,心灵锦绣”的淡定和从容。
  
  现在很多专家都在讲建立人脉,但很少有专家叫人去感受孤独。建立人脉的成功方法并没有错,但是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进行孤独的思考,形成一种通盘的布局,也是确保你的奋斗能够成功的必要条件。
  
  没有人承认自己的一生会碌碌无为,但似乎又没有人心甘情愿地与孤独为伴。在这个年代,很多人憧憬的东西都比较浮躁:金钱、俊男美女、地位、娱乐等这些漂浮在表层的人类需求,很少有人问自己,自己内心深处最想要的是什么。
  
  我非常赞同一种说法: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
  
  世界上有三种人:人手、人才和人物。后两种人往往是孤独的,“人才”会承担一定程度的孤独,而“人物”则会享受当下的大孤独!
  
  每个人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询问:你够优秀吗?
  
  但是,你最好先问问自己:你够孤独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 13:48:57

新周开启快乐起航,大家早上好, 今天12月1日星期一,农历十月初十,今天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5天,离全年结束还有30天。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2014年活动主题仍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英文主题getting to zero),副标题是“共抗艾滋,共担责任,共享未来”。旨在号召全社会积极投身于艾滋病防治工作,共同承担防治责任和义务,群策群力,各展所长,遏制艾滋病的流行。请关注新月新周天气变化,白天小雪,4-5级偏北风,最高气温零下11度,今日夜间阵雪,西北风3-4级,最低气温零下19度,AQI指数为70,PM2.5为37,空气质量良好,可以正常在户外活动。风雪交加,气温下降极易发生感冒,请特别注意增加衣服保暖防风防寒避免感冒,天冷路滑出行万望小心慢行加倍注意安全。      
你好十二月,再见十一月。十二月第一天,亲爱的家人们早上好!美好的一天从真诚祝福开始!2014年,只剩最后一个月了!一年很慢,又很快。年初的计划,我们都实现了吗?想去的地方,都去过了吗?喜欢的人,在一起了吗?那么多的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别忘记最初的梦想,别忘记出发。一起加油,用现在的努力换取一个不后悔的将来! 加油吧,为2014画个满意的句号!最后祝愿家人们每天都充满喜悦、充满智慧、充满希望、充满光明、充满信心、充满慈悲、充满福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2 09:50:20

大家早上好,今天12月2日星期二,农历十月十一,今天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6天,离全年的结束还有30天。请关注天气变化,4-5级西北风,最高气温零下14度,今日夜间3-4级偏北风,最低气温零下17度,环保温馨小提示:坚持低碳出行,公交优先,尽量合作乘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不驾驶、乘坐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
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明天的一切虽然不可知,但,沿途,你会遇到许多美丽的风景!不管你经历多痛的事情,到最后都会渐渐遗忘。因为,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2014年只有30天了,一年又要过去,没有时间遗憾,唯有追赶和改变。别让明天的你,再憎恨今天不曾尽力的自己!时间还来得及,就从现在开始,改变吧!跟过去的每一天好好道别,铭记那些让你脚踏实地的坚持,感恩那些让你有笑有泪的成长。也提醒自己:还有梦想尚未实现,还有远方不曾抵达。2014,愿剩下的每一天都不会虚度。珍惜,前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09:02:31

大家早上好,今天12月3日星期三,农历十月初十二,今天是公历一年中的第337天,离全年结束还有28天。今天还是“世界残疾人日”。旨在促进人们对残疾问题的理解和动员人们支持维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请关注今日天气变化,白天4-5级西北风最高气温零下13度,今日夜间4-5级西北风最低气温零下16度,风大寒冷极易发生感冒,请特别注意增加衣服保暖防风防寒避免感冒。天冷路滑出行万望小心慢行加倍注意安全。有时候,因为无法挽留住美好的时光,而感到悲伤.殊不知,在落寞的氛围中,我们又虚度了多少光阴。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生活从来不会刻意亏欠谁,它给我们一块阴影,必会在不远处撒下阳光。            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情是一点一点换回来的,人生也是这样一页一页真实翻过来的。天下大,大地小,人生渺茫,思绪万千,心灵波折百变,可想而知,每个人都有了归宿,不是因为车,不是因为房,不是因为财富,更不是因为智慧,是因为奋斗不止的心,依依不舍的建造,用思维的灵活,建造了灵魂的外景,要想变的好,必须保持一颗不受外界侵扰的心,明白自己是谁,该走什么路。当我们学会懂得珍惜平凡的幸福时,就已经成了人生的赢家。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24:47

留给子孙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107次   原本以为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没想到结果依然是充满困惑!
  
  最近,与朋友闲聊,无意中竟然说到一个以往从没想到过的话题: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有一件事可省心了:反正就这么一个子女,到那个时候,也用不着写财产的遗嘱了,多多少少,全是他们的了。
  
  是呀,我们的父母临走还有个财产分配的事,到了我们这一代,没想到,一种新的活法诞生了。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有朋友说是好事:兄弟姐妹分遗产,分得心平气和、喜笑颜开的,极少;争得面红耳赤、你死我活的,很多。眼下,不用考虑这个难题了,你说,有什么不好?再说,这世界够烦的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么!我们这一代人,上半辈子穷怕了,总觉得不能再让我的儿子、孙子重复我的穷。如真有钱留给子孙花,也算是尽到了责任,了却了心事。
  
  但也有朋友说,这不见得是好事。说着,拿出手机,打开一条微信,说:“不信,你们自己看吧。”
  
  只见微信是这么写的:
  
  林则徐曾经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这话说得是何其精辟与超脱:子孙如果像我一样有成果,那么,我就没必要留钱给他,如拥有过多钱财,则会消磨他的斗志;子孙如果是平庸之辈,那么,我也没必要留钱给他,平庸的人如拥有过多钱财,只会增加他的过失。
  
  一段微信,似乎把一件原本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事搞复杂了。
  
  其实,不是微信把事情搞复杂了,而是生活原本就不简单。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不值得定律”,其主要观点是说,凡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想想看,拥有了一座金山的人,又怎会甘心再吃苦去奋斗呢?而带着“不值得”的心理去学习、去工作的人,所收获的,也必将是一个“不值得”的人生。
  
  真没想到,没钱的日子不好过,有钱的日子也不一定好过。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人生遇到的难题竟然是如此之多,为了下一代,一直要操心到离开这个世界。
  
  是否只注重了物质投资,而忽略了精神培养呢?
  
  依我看来,有钱总比没钱好,要不,为什么要奔小康呢?关键是在培养下一代的问题上,也要物质和精神两手抓。在经济无忧的前提下,培养的重心应该向精神方面转移。以至我们的下一代,有钱能用好钱,没钱能挣到钱。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势,始终心态阳光,目标向前。
  
  尤其是在今天,独生子女的第三代已经诞生,第二代独生子女面对下一代,少了经济的压力,比起我们当年,不仅更显大气,甚至有点毫无顾忌了:奶粉要吃进口的,欧洲的不行,最好是美国的;生个小孩,不买架钢琴好像是坏了什么规矩,做了件对不起他们的事情。记得邻居搬家时,父亲对女儿说,送样纪念品给我,没想到,邻居的女儿竟然说:“爸爸,把钢琴送给他吧!”原来,他女儿根本就不喜欢弹钢琴。
  
  亲戚中有个小孩才一岁半,他父亲对我说,你能否想想办法,让他进一个好一点的幼儿园?我说,我六十多了,怎么会有幼儿园的关系?他说,不行,你无论如何得帮忙,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讲得振振有词,理直气壮。愁得我搜肠刮肚,四处托人,最后好不容易才挤进了一家收费极高的幼儿园。据说,是双语教育的。
  
  今天,一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把多少家长愁得吃不好,睡不好,把多少孩子压得也有点喘不过气来。当然,起点高,只要经济上承受得起,孩子能顺势发展自然没什么不好,问题是,起点高,是否就等于一定有好的结果呢?未必。
  
  此时,我想起中国有句老话叫“穷养儿子,富养女”。能说这句话的,家境定然不错。否则,谈不上是穷养还是富养的问题。其次,这句话的本质,显然指的是精神层面的投入。依他们看来,做个真正的男人,这一生要蒙受的磨难、冷眼、屈辱、挫折不知要多少。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此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即使家里再有钱,对男孩应从小就培养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作风,仁义孝道的思想,尤其在物质上不能过多给予,否则容易成为又一个纨绔子弟。富养女,其实是一种教育投资,教育的富足,使孩子见识多、独立、有主见、明智,很清楚自己真正追求的东西。中国人之所以称女孩为千金,也正因为有这方面的原因。
  
  这句话尽管有时代的局限,今天只生一个,也无所谓生男还是养女,但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一个育儿经验:在没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一定要重视对下一代的精神培养。
  
  反思今天的我们,面对一代又一代的独生子女,我们是否只注重了物质投资,而忽略了精神培养呢?是否只注重了眼前的成果,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呢?
  
  下一代是赢在起跑线上,还是成功在转折点上?
  
  独生子女的家庭,哪怕有了第三代,相比以往,人际关系变简单了,财力精力更集中了,此时,我们也确实具备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能力。见到下一代能进所好学校,考个前几名,学会弹钢琴,得个奥数奖,做长辈的都会有种成就感,都会引以为豪。
  
  但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孩子最幸福的,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给予了他们什么,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什么。再说,儿时的成功,不等于未来的成功。即使赢在了起跑线,也绝不等同于人的一生能获得幸福。
  
  如今的成功人士,哪一个是赢在起跑线上的?哪一个不是经历风风雨雨才脱颖而出的?
  
  当然,我不反对,孩子在起跑线上能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但我更在乎让我们的孩子,在改变命运的转折点来到之前,具备一种选择的能力和判断能力。
  
  人生的转折点很多,儿时,长辈可以提供条件,帮助选择,但人生更多选择必须由自身决断,旁人是无法插手的。比如,升学的困惑、求职的迷茫、恋爱的纷扰、事业的变迁……
  
  人的一生往往不是赢在起跑线上,而是成功在转折点上的。尤其是今天,不仅中国在转型,世界也在转型,转型期的特点,就是无论你原先处在哪个位置,如今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关键是看你对机会的把握。
  
  所以,哪怕你把所有的财富、地位全部交给孩子,你的孩子也不一定会幸福。你只有教会孩子如何把握转折点的机遇,做一个成功的人,教会孩子敢于追求自己的目标,并学会享受达到目标以后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你的孩子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
  
  由此看来,留给子孙最好的东西是财产,但不仅仅是财产,更多的是精神,是意志,是方法。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应注意这一点,因为对我们来说,在培养孩子成功的道路上,只有一次机会。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25:04

公德和私德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168次   有一天,我从超市回家,双手提着满满的东西。进小区院门的时候,我必须把东西放下来,找出包里的磁卡刷卡。正在这时,我看见十米远处有一个邻居,一个40多岁的女子走过来了。我喘了一口气,很庆幸地对她笑笑……庆幸有人来开门了。
  
  哪里知道,对方看见了我“明目张胆”的期待,脸一扭,冷笑一声说:哼,居然等我来开门,我宁愿绕道走……我一开始有点反应不过来,又好笑,又好气。她为了不让我顺势进这个门,竟绕道300米外旁边的院门,为了不利人而不惜不利己,实在令我无语。
  
  她不是陌生人,进进出出的,一个小区里住了近十年,低头不见抬头见。我和她没有说过话,也没有任何过节儿,不知道她为什么如此不开心,以至于顺便给邻居开个门的顺势人情都不肯做。
  
  其实,她不只针对我,她脸上的敌意,是那种无固定目标的普遍的敌意,也包括对她自己。她心里的纠结,不开心,远远地从她的步态里流露出来,想藏都藏不住。
  
  很快,相似的情景重现。不过,这一次是她提着满满的蔬菜水果回家,要进这个院门。我看见了她,几乎没有迟疑地扶住会自动关闭的院门,等了至少有一分钟,等她进了门,我才把门轻轻合上。她没有说谢谢我,甚至,连看都没有看我一眼。但是,以后再在小区里见到的时候,她的面容,已经没有了那种明显的敌意。
  
  记得读过几本关于中国人国民性的书,都说中国人是没有公德的。梁启超在他的《新民论》里就说,“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社区里的椅子会被拆,树上的枣子还没有成熟就被打落,路灯被手痒痒者砸碎了,公用电话亭里的电话机被破坏或拆走……每每看见,我都会叹气,因为刚好印证了关于国民性的悲观主义结论。不过,最让我叹气的一次是在年前的一次相亲的过程中。
  
  我的好朋友介绍了一位男子给我认识。他是她的同事,在一个巨无霸超级大媒体工作。那天,一开始我们相谈甚欢。但是,不知怎么就谈到了时事,说到了某贪官携巨款举家外逃。他说,他曾经采访过他,感觉上应该是个不错的人。我说这样的人应该追回来绳之以法,有点义正词严的意思。不料,他很不以为然地说,你那么激动干吗,和你有什么关系,追回的钱也到不了你的口袋。我反驳说,怎么和我没有关系,我是纳税人,他损害的是我们大家的利益。他不再说话了。冷场了很久,我们就此告别,他再也没有联系我。
  
  女朋友问我怎么回事,我说了原委。她笑了,说,男人肯定都不喜欢你这样的。我说,我怎么了?她说,你为了一个不相干的逃犯,得罪了一个有可能与你百年好合的婚姻对象!
  
  我想了好久,告诉她,我有遗憾,也有庆幸。遗憾的是,他居然是你的同事。你们可是举国“仰视”的大媒体啊,应该代表社会的良心才是。她说,你又呆了,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就目前来说,所谓社会精英的道德水准,普遍低于普通百姓。良心在一个拾荒的老太太那里,可能还有,在我们这里,可能就不多了……我还告诉她我也庆幸,庆幸我和他就此别过。我的百年好合的对象即我未来的老公,必须是一个有起码公德心的男子。我不能指望一个没有公德的人,会有私德,会对我好。女朋友认真想了想说,还真不确定他能对你好,因为你不是他生的,也不是生他的那个女人……呵呵,我们大笑,笑了半天,笑不出来了。
  
  我曾经亲耳听到一个大男人对我说,我这辈子要负责任的女人,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我妈,因为她生了我,所以我要对她好。另一个是我的女儿,因为是我生了她,我只能对她好。除此之外,我没有必要对谁好。
  
  这个男子在正统教育体制下受过完整教育,有相当资产。女儿在国外读书,妻子在那里陪读。他在国内有两家公司在运作,身边不缺女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3 16:25:18

跟老板同行的危险时间:2014-10-22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有一次我们公司六七个人跟中国区美国大老板一起,从哈尔滨乘火车到长春,买的是那种标准的四人一间的软卧票。上了车,一名女销售员说:“咱们男女分开,我可得好好睡一觉。”剩下几个男的在一间,下属们主动挤在一个下铺上,老板一个人坐在对面的下铺。车晃晃悠悠的,大家都有点倦,我关切地对老板说:“您要是累的话就躺下休息一会儿吧。”
  
  老板把头一梗,说我不累。
  
  后来同行的人狠狠批评我说:“你傻到家了。咱们老板最讲形象,平时头发、领带乃至袖扣都一丝不苟,你让他当着我们四仰八叉地躺下,你脑子进水了。”
  
  有人比较理性,说这事的关键是应该多订一个包厢,让老板自己过去就是了;更理性的人则提出了“跟老板出门就是累”这样深刻的命题。
  
  后来我总结的是,跟领导出行,时间一定要长到足以让领导绷不住的程度,这种旅行之美才会悄悄地呈现。
  
  我有一些记者朋友,常跟着我们国家领导人在各地视察,或者出国访问。特别是出国的时候,他们说领导可随和了,国宴完了,脱下西装摘掉领带,大家一起喝酒,唱卡拉OK,领导唱流行歌曲唱得比谁都好呢。
  
  我当记者的时候曾跟随一位国务院副总理访问爱尔兰。那里风景优美,古迹丰富,正儿八经的国事活动完了以后,有两个半天的时间是访问加游览。开始绷着的首长后来随和极了,到了景点一个一个招呼大家拍照,首长夫人和随行的部长们也跟所有工作人员打成一片。没有专机的地方在机场等飞机,大家又一起唠家常。分别的时候都依依不舍。
  
  我的观点是:领导是人,老板是人,平日里他们被神化了,结果是总想回到人间,你可不能忘了给人家机会。
  
  关键的问题是,不能因为你跟老板唠了家常,你就能在任何场合都跟领导装一家人。不能因为旅途中老板买了件小玩意儿送给你,你就想当然地认为明年的工资也一定会涨。
  
  我们公司有个负责国际业务的大老板,总给我们讲那些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经历。他说有一回在南部非洲某国,一下飞机就上了类似坦克的那种吉普车,车上坐着几个荷枪实弹的保镖,很是威风。到了豪华酒店一停车,冲上来几个扛着相机的摄影师,对着他咔嚓咔嚓一通狂拍。大老板对着镜头微笑,想着第二天当地报纸的头版照片。
  
  还没等他微微翘起的嘴角返回原位,车上的几名保镖如猛虎下山般冲上去抓住摄影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相机,有的一把揪出胶卷,有的把数码相机中的数据卡抢出,然后一脚把摄影师们踹到墙边,动作熟练而标准。
  
  大老板完全被搞蒙了。保镖头目过来说:“阁下有所不知,这些家伙很可能都是黑道上的,他们把那些乘坦克吉普带保镖的重要人物拍下来,照片放在网上,整个非洲大陆的黑帮都会盯住你们,找机会绑架你们本人或者家人、随从,然后索要巨额赎金。”
  
  大家都咂着嘴说,看来跟老板出行也不是没有危险的。
页: 1714 1715 1716 1717 1718 1719 1720 1721 1722 1723 [1724] 1725 1726 1727 1728 1729 1730 1731 1732 1733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