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6:32

求职先求心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142次   傍晚时分,我打着伞在清凉的暮雨中回家。途中接到一个奇怪的电话,对方确定是我后,未及开口便失声哭泣,吓了我一跳。原来是Joe的母亲,她说她实在调整不好抑郁的心情,被儿子失业的事压得喘不过气来。
  
  Joe两个月前被辞退,怕寡母担心,一直瞒着老人,每天出去找工作,最终因为情绪异常被母亲发觉。
  
  “这孩子每天还是下班时间回来,开始几天还算正常,最近一回来就躺到床上,呆呆地看着天花板,什么话也不说。今天我给他洗衣服时才发现两个月前的离职证明。”电话那头的母亲又哽咽起来。
  
  我很理解她的心情。Joe本来有份不错的工作,在外资公司做翻译,收入可观。看着儿子每天早出晚归,传统观念浓厚的母亲总怕他工作不稳定,希望儿子改换门庭,换一家稳定的事业单位。Joe费劲心思地挤进事业单位,宁愿接受比之前低一半的月薪。但没想到,如今并没有“铁饭碗”,所谓“稳定”只是相对的—不到一年,Joe便失去了工作。
  
  “我看他的压力特别大,真怕他无法承受。求求你帮帮他吧。”
  
  我劝她不要着急。这是一般规律,连续受到求职挫折或一个月找不到工作,原本自信轻松的求职者也会变得神经质,挫折感严重,丧失信心,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看不到将来的出路。特别是判断失误、放弃其他好机会的人,更是追悔莫及,整天处于痛苦懊悔之中。
  
  这种常见的职场经历,多年前我也遇到过。放弃多少人羡慕的好端端的工作,不顾公司的极力挽留和升职加薪承诺,我冒着巨大的职业风险去尝试新机会。
  
  去之前自以为料想到了所有可能的风险因素,工作时倍加小心,努力排除各种困难,可是有一点我没有想到,那就是风险投资的资本力量:这只超能量的巨手赶走了公司所有的中国员工,留下的全都是外籍人员。
  
  我失业了。一个月里我整天懊悔不已,无心做任何事。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脸上严重过敏,而且经久不退,于是心理压力更大。尽管当时有找我的公司和猎头,我却始终调整不好心态。
  
  一家知名的网络公司通知我去面试,和CEO陆凡面谈。到了中关村附近的公司所在地,我心里不由得把它的办公环境、工作的员工和过去的公司比较。我过去工作在奢华的国贸商圈,大部分同事来自著名外企,显而易见的差距让我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更加后悔当初的选择。
  
  HR让我在会议室里等一会儿,说陆总刚出国回来,正在打电话。其实仅坐等了10分钟左右,我却觉得十分漫长,心里不断地想着:都怪上次的工作选择错误,否则我怎么可能坐在这里接受别人的面试;只有我去面试别人、决定别人职业命运的份儿!CEO怎么了,我过去面试的CEO还少吗?想着想着,情绪愈发低落。
  
  当陆凡出现在我面前时,我对他晚到10分钟表示不满:“你代表公司,怎么能迟到呢?”陆凡向我道歉:“我从美国回来到这里工作时间不长,我就代表我自己,不代表公司,我迟到了,对不起。但我希望你不要为此影响你的工作选择,我们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最后给我留下他的手机号。
  
  我悻悻地走了。回到家后呆坐了半天,心烦意乱,不知道是因为太想得到这份工作还是不想得到。出去面试了一下午,没有什么结果,时间白白浪费掉,不过不出去找机会,在家待着这段时间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想起原来的公司,想的都是好处,想起熟悉的同事们正在愉快地忙碌着,而自己却满心郁闷地四处找工作。
  
  那么差的人都能有班上,我怎么就找不到好点儿的工作呢,以后的职业生涯不会就此断送了吧?就这样思来想去,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甚至开始从自我感觉良好向失去信心跌落。
  
  其实,等10分钟算得了什么呢?后来,我安排老板面试一位把中国最大门户网站带到纳斯达克上市的CXO(什么都可以做的首席万能官),如此重量级的人物每次都长时间等待,等两个多小时不稀奇。为等10分钟而放弃一个机会,只因我当时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到位,无端地迁怒旁人,这样的求职怎能成功呢?
  
  心情调整关是求职阶段应该最先跨越的。没有平和的心态和自信心,没有潇洒的神态和干练的精神,就没有下一次机会的青睐。
  
  人生向来福祸相倚,无论面临何种境遇,只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坏事能变好事,逆境能变顺境,这也算危机处理能力吧!把逆境当做职业经历的一种体验,回头看,往往结果并没有当初想象的糟糕。度过这一阶段,回头细细品味和思考原来每个细节的想法、做法,和后来的事实对照,慢慢体会、渐渐感悟,你将发自内心地赞同这句老话:失败乃成功之母,磨砺教人成长。
  
  何况,离职很可能是找到适合平台的天赐良机。
  
  我的人力资源助理娴,努力、负责,能力也不错,销售出身,不拘小节、雷厉风行。各单位对HR在软能力、气质上的要求因企业文化而异,传统事业单位和老国企的人事干部严肃、呆板,这在现代企业意识中无异于装腔作势,早被淘汰了。先进HR的标准是亲和力强,专业能力全面,处世功力深厚。
  
  娴爱说爱笑、过于外向的性格与部委干部出身的老板心目中的HR岗位形象不吻合。在职场中,很多人进行职业系列转换,如研发工程师转做行政,销售转成管理等,最先挑战的是“形象”合辙。如果能运用原来职业的特点给新的岗位带来创新和更新,就是成功的转变。否则不论能力高低,总体印象就不被认可。娴属于后一种情况,后来被迫辞职。
  
  前途未卜,娴的信心大打折扣:“今后找这样的工作容易吗?我男朋友很优秀,没有好工作怎么和他相配?”不过,她是天生的乐天派,拿得起放得下,很快调整好心态:“暂时回家,失业的损失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不就是每月少买几件新衣服吗?就当先存在商店里了。以后找到收入更高的好工作,再补回来。”
  
  想明白之后,她去北戴河度假。回来后去新东方报名强化英语,学成后密集求职,很快登陆一家著名外企。娴的个人风格深得这家公司上下喜欢,几年后升至HR主管,而且历经公司大大小小的人员调整,依然非常稳定地待下来了。人们都说,现在的她比过去过得好多了。
  
  求职期间调整好心态之重要,如同赛场上的运动员,过度焦急、紧张、麻木对结果有害无益,常常使动作变形,在对抗赛中败下阵来。
  
  求职先求心,心态稳定、目标明确,好运自然来到。Joe后来去了一家外企,再后来开了自己的公司,他比一年前明显成熟了,包括思想、言谈、行为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有时我想,幸而他离开了,其实那家事业单位不适合他,因为离开,他被迫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天地,才有不错的现在和可能更美好的未来。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6:50

梅西:成功是一场永不结束的比赛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129次   他在阿根廷出生那一年,正是马拉多纳率阿根廷足球队夺得1986年世界杯的第二年。
  
  少年时期,他便展示出过人的足球天赋。有一次,父亲带他到当地的一家足球俱乐部玩,恰逢俱乐部组建少年队,就请求让儿子试试。教练拒绝说:“他只有5岁,太小了,并且他那么瘦弱,不合适。”父亲再三请求,教练无奈地回答:“那就试试,如果有人替他,我随时把他换下来。”他没有被换下,因为他第二次得球就连续过人,直至把球送进对方球门。教练当即录用。
  
  从此,他开始了自己一帆风顺的足球生涯。因为他的足球风格颇像马拉多纳,不久就被人们称为“马拉多纳转世”。阿根廷人对他寄予厚望,媒体甚至破天荒地专门辟出版面报道一个少年球员:“他训练不是最刻苦的,技术却最好;他在场上不是最卖力的,却充满灵气。难得的天才,天才就是这样!”在如潮的赞誉声中,他更加坚信自己是个足球天才,有一天会顺理成章地站上世界足球之巅。
  
  然而,命运在他11岁那年发生了剧变。
  
  他虽然球技突飞猛进,身高却停滞在1。27米,远远低于同龄人。俱乐部为他安排身体检查,结果发现他患有发育荷尔蒙缺乏症,这种罕见的非遗传性先天疾病会阻碍他的骨骼生长。消息一出,所有人对他的看法立即逆转,同伴嘲笑他为“小矮人”,俱乐部更是对他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天才”瞬间被狠狠地抛向“地下”!父亲得知,如果要想让他正常发育,必须每天注射成长激素,整个疗程需要3到6年,费用昂贵,家里根本无法承受,于是找到俱乐部老板,求他出手相助。老板说:“俱乐部经营状况很不理想,不可能投入一大笔钱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可他是个天才!”父亲喊道。老板笑道:“阿根廷最不缺的就是足球天才。”
  
  那天晚上,一家人陷入了绝望的悲痛中。夜里,父亲来到他的床头,问:“你还想继续踢球吗?”他点头。父亲沉思良久,最终决定把他送到西班牙寻求解决之道。临走之前,父亲送了他一句话,这句话如钉子般钉在他的心里,刻骨难忘。
  
  来到西班牙,他开始在不同的俱乐部进行试训。在巴塞罗那,他在一场少年队比赛中打进5球,征服了俱乐部官员,他们同意收留他,他仿佛脱胎换骨一般,训练刻苦,不惧伤痛,很快便脱颖而出。
  
  2005年,第15届世青赛拉开战幕,他代表阿根廷出战,以令人惊艳的表演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最终,他率领阿根廷队夺得了冠军,自己也被评为MVP(世青赛最佳球员)。“金童”“天才”“未来球王”等赞誉接踵而来。有人问他,你最在意哪句评价?他说,最在意父亲说过的一句话。“哪一句话?”他笑而不答。
  
  也有人担心,他会如众多天才前辈一样,最终沦为一颗“流星”,毕竟少年成名却半途夭折的先例不少。几年以后,人们发现当初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他以坚定不移的脚步扎扎实实地朝最高峰稳健迈进。19岁那年,他成为巴塞罗那队的主力球员;20岁,成为全队核心;21岁,世界足球先生第二名;2009年12月1日,22岁的他一举摘得欧洲金球奖,成为阿根廷历史上获得该奖的第一人;12月22日,他登上了足球运动员的最高峰—荣获“世界足球先生”。
  
  他就是当今世界足坛最炙手可热的巨星—梅西。获得世界足球先生不久,有记者采访梅西,问:“你最感谢的人是谁?”他说:“是那些曾经看轻我的人。”记者愕然,他又说:“如果没有那些嘲讽和轻视,我会一直以天才自居,阿根廷从来不缺乏天才,但最后真正成为可用之才的却寥寥无几。是父亲的一句话让我受用终身,也激励我走到今天。”“哪句话?”“我来到西班牙的前一天,父亲郑重地告诉我:孩子,接下来的路,我不想再有人把你捧上天,但希望你能够放低姿态,靠拼搏和汗水一步步地攀上天。于是,我在这场永不结束的比赛中坚持下来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7:04

李彦宏:你应该拥有阳光下的成功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次   朋友们:
  
  此刻,北半球正进入夏天,白昼变长,阳光充沛,生命从青涩走向成熟。你可能是在读的学生,或是即将离开校园、进入职场的毕业生,也可能是正在为理想打拼的职场新人。现在,你们也正处于人生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百度搬离北京中关村以前,我办公室的窗一直朝向我的母校—北京大学。透过那扇窗,我可以看到我当年住过的宿舍和从青涩走向成熟的自己。大学时光给了我独立思考、作出判断的能力,我一生都从中受益。
  
  回望过去,我时常觉得幸运。我在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光,从事我最热爱的事业,能在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为世人创造一些价值。在这样的路上,我坚守着那些简单、朴素的信念,并依靠这些信念的力量逐步接近成功。
  
  你们正带着新奇和些许惴惴不安走入更广阔的世界,进入生命的夏天。在这个季节,走一条什么样的路,将决定你未来的收获。此时此刻,你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整个世界正变得更加理性、公平。在这样的世界,秉持朴素的信念,将获得巨大的力量;在这样的世界,你不必违背自己的内心,放弃棱角和个性去学习圆滑的处世之道;在这样的世界,阳光下的成功与我们如此接近。
  
  你们注定将经受考验和磨砺,还有些痛楚。但这就像夏天的乌云和雷雨,只能短暂占据天空。如果这个世界曾经施予你不甚积极的影响,你需从现在开始,放下这些包袱,获得阳光下的成功—因为这符合社会和整个世界进步的方向。
  
  我和百度都无法提供人生的捷径和职场上的潜规则,而且我们并不为此感到抱歉,因为这些并非用户所需。
  
  你不必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扭曲本真的自我;
  
  你不必操习那些你曾经不屑一顾的所谓技巧来获得他人赏识;
  
  你不必让自己的成就与虚与委蛇、见风使舵、患得患失、畏首畏尾相联系。
  
  在阳光下拥有朴素的成功,让自己变得敢于、乐于、善于为世界创造价值。
  
  你们的朋友李彦宏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7:17

你不能一个人到达目的地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478次   真正重要的是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只要每个人都能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工作,那我们自然就会更加喜欢这个世界。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说:“我们无须怀疑,只要组织起一小群有思想而且忠诚于团体的人就足以做成大事,而且这也是自古以来做大事的唯一方法。”
  
  我希望你能有办法将上面这句话变为现实。当然只有你一个人是做不到的,你需要组建自己的小群体。我们都会在这样的社会中继续生活下去,去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网。
  
  “贫穷”绝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更意味着你没有办法跟那些可以帮助你成功的人建立联系。
  
  你不能一个人到达目的地。
  
  任何领域的成功,尤其是在商界,都注重与人共事,而不是反对和提防人。
  
  我认识到真正的“关系”在于如何想办法让其他人更成功,在于努力地去“付出”而不是“索取”。
  
  对于来自不同领域的两个人,如果他们能够因为跟对方接触而达到双赢的效果,那么我一定会介绍他们认识一下,我一直都在这么做。每一天,这样的事情对我来说就像是一种解谜的游戏,我要做的就是把合适的人和合适的机会配在一起。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7:30

点燃友谊之火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313次   从前有个叫阿里的人,在老富商阿玛尔的店里打工。他很穷,但很勇敢。一个冬天的晚上,阿玛尔说:“到现在还没人能在山頂上不盖毛毯不吃东西过一夜。我知道你很需要钱,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就会得到一笔巨额奖赏。如果你做不到,就得无偿为我工作三十天。怎么样?”
  
  阿里想了想,他确实很想得到那笔奖赏,于是回答:“好,我明天就去。”
  
  走出店铺后,听到凛冽的寒风在头頂上咆哮,阿里的心里顿时打了退堂鼓。他没有回家,而是找到他最好的朋友艾迪,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阿里问艾迪:“你说我打这个赌是不是太疯狂了?我有可能拿到那笔巨额奖赏吗?”
  
  艾迪想了片刻,开口说:“我来帮你吧。明天,你在山頂上的时候向前看,到时候我会在你旁边的山頂上为你点一夜的篝火。你看着篝火,就不会觉得冷了。阿里,我相信你保准能做到,不过,过后你要记得给我点回报。”
  
  那天夜里,阿里在山頂上果然发现旁边的山上亮起了篝火。阿里心里暖暖的,他顺利度过了这个晚上。阿玛尔履行他的承诺,给了阿里一大笔钱。随后,阿里带着这笔钱来到艾迪的家里。
  
  阿里说:“谢谢你,我的朋友,没有你的帮助我不可能赢得这笔钱。你说过,你想要我报答你。”说着,把一袋钱递给艾迪。
  
  艾迪摆摆手:“我要的不是钱,是你的一个承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有冷风从我的生活中刮过,你就会为我点燃友谊之火。”
  
  阿里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住了艾迪的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7:49

你该留意这样的幸福时间:2014-09-24 作者:未详 点击:91次   乍暖还寒的春天,当第一缕暖阳照射到窗外的墙壁时,我发现墙缝儿里慢慢地爬出一只蚊子,它转动几下,竟然在空气中慢慢地飞翔起来,越飞越高,渐渐远去。很显然,这是一只躲藏了一冬的蚊子。望着这样的蚊子,我不觉一阵惊讶。
  
  这一冬的天气是多么的寒冷,几次降雪,又几次寒流,冰天雪地中,这不足一指厚的墙缝儿,总有零下二十几度,一只小小的蚊子,倒有多少力量来保温取暖,它怎么就能度过如此寒冷的漫漫冬季?不仅是一只蚊子,对于许多熬过严寒的小虫,我都有一种百思不得其解的好奇,自然也对它们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心,更多的,便是无限的敬畏和遐想。
  
  夏天,狂风大作,雷雨交加,比樱桃还要大的冰雹从天而降,瞬时间,天地摧枯拉朽,大树被折断,广告牌被掀翻。我站在窗子里,望着窗外地上的一朵小花惊奇。小花不过手指大,被狂风暴雨吹打得东倒西歪。冰雹中,它像一片已经被撕碎的纸屑倒在泥水里,是死过千百遍的模样。
  
  谁想,当雨过天晴,太阳穿云破雾,露出光芒的时候,它竟依然活着,而且挺拔旺盛地开放着。阳光下,是一片灿灿的美丽和红艳,以致四下都被它所耀眼。真是一种奇观。
  
  这景象,会让我愣上许久,惊讶的感觉始终不肯退去,它那么纤细的小小直茎,怎么能经受得住如此狂风暴雨的洗涤,以及比它自身要大许多的冰雹摧残?它不是早已趴下,早已夭折,早已死去了吗?谁想,它却活着,并且美丽地绽放着。
  
  那年去西北大漠,6月骄阳下,沙滩里的温度高达六十五六度。方圆百里无水,更无一棵植物,水壶里的水,还没滴落到地上,就蒸发得无影无踪。如此滚烫的天地,让人不禁生出一些恐怖。
  
  谁想,就是在如此滚烫的世界里,竟有一只小虫在爬行,六十多度的高温,连小虫自身都要被蒸发烤熟,它怎么就能生存?然而它确实就在这里生存着,而且代代相传,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呀。据说,这样的小虫,要在沙漠里苦其一生,一生都被炎热所烘烤,所煎熬。
  
  活了大半辈子,一生弄通了许多活人的大道理,却没有想通,一只蚊子怎么可以在冰天雪地里过冬;一朵小花,怎么能够经受得住比它自身大得多的冰雹摧残十遍百遍而不死;沙漠里,那只无依无靠的小虫,又怎么能在滚烫的、没有水的干枯世界里生存繁衍。
  
  我经常于无意或偶然间,注意到自然界中这些特别的现象。起初,这些现象会让我充满好奇,过后,心中便会浮现出无限的思量与震动。惊愕与感叹后,便是被深深地打动,继而又像是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暗示,所启发。于无声之中,获得一种顿悟,收获良多,感慨良多。
  
  日常生活中,很多的时候,并不是那些高深的书本理论给了我多少启迪,而是这些弱小生命的现象让我眼前一亮,由此而产生了人生心得。
  
  常常,是这些恰如奇迹般的生命,给了我无尽的想象与勇气,告诉我生命的本身,面临着多大的威胁,又存在着多么大的潜能。而作为人,我们又是多么的幸福自在:冬天,我们不用躲在冰冷的墙缝儿里栖身。夏天,我们不用在狂风暴雨中被冰雹蹂躏。6月,我们不用在干枯、高温的沙漠中苦熬苦受……也许我们太不在乎这些了,因为这些早已被我们所征服。那么我们剩下的,也许真是该好好地生活了。于是,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拥抱美好,便成了我偶然间去反复思索的事情,每当此时,我便会由衷地感到一种不断升腾的幸福在心中涌动。幸福,其实早就在我们的身边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8:26

大头还是小头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217次   《光明日报》曾对“全国科技小发明比赛”中获奖的118名选手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你成功的主要心理特征”一栏里,92%的学生填写的是“好奇心强”。
  
  湖南永州有一位叫何骥的少年,他有一天到鸡棚捡蛋的时候,禁不住地想:“鸡蛋为什么一头大一头小呢?是大头先出母体,还是小头先出母体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每天一放学就立刻赶回家,蹲在鸡棚旁静静地观察,有时甚至连晚饭都忘了吃。两个多月后,他终于发现:鸡蛋是大头先出母体。就此,何骥写了一篇论文,得到了许多生物学家的称赞,原来,他的这一发现居然是文献中从没有记载过的。
  
  可见,好奇心的确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勇敢地、不断地提出问题,推动自己去有所发现和进步。
  
  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出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其实,人的本性是不满足,而好奇心就是人们希望自己能知道或了解更多事物的一种不满足心态,如果能拥有并保持住它,你便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奥妙之处,你就能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所作为。反之,人就会对任何事物都漠然视之,不再有疑问和迷惑,进而也就不会再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那你的人生必然会陷入沉闷与乏味中,犹如一潭死水般没有意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8:41

孩子如风筝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199次   你耗费毕生精力将他们托离地面。
  
  然后不停地奔跑,气喘吁吁……
  
  不幸,有一天,风筝坠到房顶。
  
  你修修补补,辅导安慰。
  
  再次迎风托起,
  
  确保将他们放飞天空。
  
  他们在天空自由翱翔,你的绳子越放越长。
  
  每次绳子打结,伤心之余又快乐无比。
  
  风筝越飞越远,
  
  你知道用不了多久,风筝会断线,他们将离你远去。
  
  这意味着飙升和自由,但也有孤独。
  
  只有这样,你才觉得自己很值得!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8:57

班干部的烦恼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66次   一次邂逅,让李晶想起当年的班干部生涯。
  
  读中学那会儿,李晶是班长、校广播站的播音员、学生会干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站在正中间的旗手是她,每个岁末学校文艺汇演的主持人也是她。如此多的荣誉,令她在同学中成为最耀眼的那一个,“众星捧月、不怒自威”,李晶提及中学时代的自己,总这么骄傲地笑言。
  
  然而,星星们提起她这个月亮却没什么美好回忆。
  
  一度坐在李晶前面的方凯对李晶印象最深的是她的白眼——
  
  一次,方凯值日,站在校门口检查进校学生有无穿校服、戴校徽,站久了,人有点乏,李晶走到他面前,先翻了他一个白眼,再严肃地拍拍他的胳膊,让他立正,还勒令他扣上衬衫领子的第一个扣子:“你看看你!哪有一点值日生的样子?!”
  
  进进出出的人都看着方凯,其中不乏年级低的学弟学妹,李晶却不以为意。“李大班长,我也是要面子的啊!”提到这件往事,穿西装、打领带的成年方凯对着披肩发、穿套装的成年李晶半真半假地抱怨起来。
  
  说这话时,方凯与李晶正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
  
  这是李晶表姐的婚礼现场,说来凑巧,李晶的表姐夫和方凯是同事,李晶和方凯原是面对面坐着,突然眼神一对,同时惊呼起对方的姓名,与座者连忙为他俩调整座位。
  
  “那会儿,你就是个事儿妈。”方凯笑道。
  
  “老师不在的时候,你就是老师,你总站出来,站在讲台上,用黑板擦当惊堂木拍桌子,厉声喊,别说话了,别说话了!然后往黑板上写捣乱同学的名字。”
  
  “是啊,一次黑板擦的灰扬起来,呛得我直咳嗽。”李晶接着说道。这时方凯直乐:“我们高兴得在下面鼓起掌来。”
  
  方凯回忆,那时,他们给李晶起的外号是“理事”,就是“李事儿妈”的简称。方凯还说:“最烦你帮老师改完卷子回到教室,看到谁就告诉谁你考了多少分。所以,有一次你回来后默不作声,我们猜你一定考得不咋样,不停地给你喝倒彩,问你的成绩……”
  
  李晶在方凯的追忆中往事重现,初中毕业已经十年,她还是第一次这么和昔日同学畅谈过去,她也是第一次知道作为“月亮”的她在同学们心中竟然是“事儿妈”的形象。她有些沉不住气:“难道我就没留给你们什么好的回忆?”
  
  “当然有,你给我们很多乐趣。”方凯在大圆桌前手舞足蹈,拿着筷子如拿着笔,瞬间如回到中学课堂,“比如,起早到学校对前一天作业的答案,或者干脆‘互相参考’一下,总有一个放风的,不断张望,‘喂,理事来了,理事来了’,大家便会心一笑,连忙收摊,像小贩遇到城管。”
  
  “那,抄作业对吗?”话题转向中学时代,李晶也瞬间变成了中学生口气,当然这也和她如今的身份——人民教师有关,“我现在对学生,有类似的情况也是严惩不贷。”
  
  “那,打小报告对吗?”方凯模仿她的口气,“但凡你看到的,都要汇报给老师,我们背后都说你狐假虎威。日后,在职场,遇到告密者,我也会想到这人肯定是从小当班干部出身。”
  
  李晶一时词穷,仍忍不住为那时的自己抱屈,她说,其实当时她也不容易,赔上自己的时间、精力,帮老师做这做那,“老师布置我的任务是监督,我也只是完成这任务,还不落好,还‘事儿妈’……”
  
  “你不只是完成任务,你还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学生干部仍是学生,不是另一个老师。”
  
  方凯手一挥,大概觉得两个成年人继续讨论少年时代的“恩恩怨怨”有些可笑,谁知两人的对话被圆桌前的众人所注意,他们笑嘻嘻地回忆起各自少年时代的干部们——
  
  有人说:“我们的班长外号‘黑旋风’,原因是有一次,她抓起一个‘犯错’的同学,拎着同学的袖子,旋风般奔向老师办公室,那天班长穿的是黑色的衣服,从此后,我们就喊她‘黑旋风’。”
  
  有人说,中学毕业时大伙儿凑份子去离家数百里的南京旅游,就没通知班长,“受了他三年管制,毕业了,谁还怕他?谁还理他?”“别说那次,日后我们聚会也都有意不联系他。”
  
  ……
  
  李晶有些沉默,前一天,她还要求几个班干部将班级情况事无巨细汇报给作为老师的她,“你们要做好老师的小帮手”,可此刻方凯的话在她耳边回荡:“你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学生干部仍是学生,不是另一个老师。”
  
  过程中,哪些环节她做错了?
  
  十年了,从没人邀请她参加过任何一次同学聚会,难道也是同学们有意为之?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6:09:13

猫时间:2014-09-23 作者:未详 点击:163次   到朋友家,看到主人养的一只大猫,学着人样,靠着墙,对着座灯取暖,双“手”交叉,跷起“脚”睡觉,样子实在惹人喜欢,我想我会考虑弄几只猫来养养。
  
  小时候家里有猫,但开始为生活奔波后,我常要出国,别说养猫,连金鱼也不肯收留。我的性格是如果要养的话,就一定要一心一意去照顾它,绝对不可假手于菲佣。
  
  香港人养狗的多过养猫的,美国人则相反,他们除了宠物店之外,还开了猫的健身院、猫的表演学校、猫的针灸所、猫的酒店等等。他们还为猫搭桥牵线,客人可以租一只猫,举行猫叫比赛,最后还有猫的养老院。
  
  超级市场中,猫食罐头的种类已经多过婴儿的,美国人生的小孩越来越少,养的猫却越来越多。或许有一天,猫的数量终会超越人口数量,整个国家被猫的排泄物埋葬!在漫画家吉姆·戴维斯住的印第安纳州,有1500种与加菲猫相关的商品出售,戴维斯说,加菲不是猫,它是一个小孩子穿着一套猫的衣服。1982年加菲猫的漫画书占美国畅销书市场的1/3,世界各地的出版商也向戴维斯买版权,但奇怪得很,他不养猫,因为老婆不喜欢猫!
  
  谈到加菲猫,欲罢不能。
  
  漫画家吉姆·戴维斯只有40岁左右,加菲,是他祖父的名字。戴维斯创造加菲,说这只猫主角的好处在于它不必是白人或是黑人,没种族差别;它又不是公的或母的,男女都喜欢它;而且,没有说过它是一只老猫或是一只年轻猫,所以大人和小孩子都能接受。
  
  星期天画比较大幅的漫画,戴维斯要花4~6个小时,普通日子只要花1~1个半小时。其他的时间,戴维斯就只顾着玩耍和回答“加菲迷”们的来信了。
  
  加菲语录已经成了经典、成了哲学:“人生就像一缸热的洗澡水,浸在里面挺舒服的,但是在里面越久,你的皱纹就越多。”
  
  我本人不喜加菲那种贪吃、懒惰又尖酸刻薄的性格,但还是每天追这段漫画来看,它画得实在很精彩。出版商分析这种心态,他们说:“加菲最吸引两种读者,喜欢猫的人和讨厌猫的人。”
  
  戴维斯说:“有时候,我觉得我靠画一只笨猫为生,自己也很好笑,但是更好笑的是居然有人出钱来买。以猫为对象的漫画很讨好,加菲吃得太多、睡得太多又不肯运动,这对一只猫来说还是可爱的,如果我画的是个人,那他就很讨厌。”
  
  除了加菲之外,美国最畅销的两本杂志叫《猫》和《猫迷》,每一期都能卖几十万本。
  
  猫已成了美国文化的主流,舞台“长寿剧”《猫》在世界各地的大都市上演,东京还有它的日本版本,剧本是从依列特的一首关于猫的诗中得到的灵感。
  
  走进美国的任何一家书店,你会发现宗教或烹饪的书都被搬到了后面的书架,摆在你眼前的都是“猫书”,要不然就是“猫历”、“猫印纸”和“猫记事簿”。如果你在图书目录表中翻“猫”那一栏,占的页数可数不清,已经有人出版了一本猫的命相书了。
  
  可以邮购的“猫书”书名已有500个。有一本书算过,从古至今英文版的“猫书”大概有1。8万本,这本书是专门谈其他“猫书”的。
  
  我在计划监制倪匡兄的《老猫》,所以近来也看了不少关于猫的视频,对猫的活动做研究,重新发现它们优美的姿态。猫行动起来简直是淑女,我还惊讶于它们的速度,佩服它们的宁静。
  
  美女们多数喜欢猫,她们抚摸猫、哄猫睡觉、替猫洗澡、抱着猫玩、喂猫吃东西,给猫无尽的爱,我真希望自己是一只猫。
页: 1779 1780 1781 1782 1783 1784 1785 1786 1787 1788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