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2:33

探望一段爱情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66次   年过80岁的法国人李丹妮,50多年前在中国与小她1岁的袁迪宝相恋,不久后分离。
  
  “文革”中通信中断,两人唯一的联系是按照当年的约定,共同注视天边的金星。她终身未嫁,一直到两年前重逢,已是耄耋之年的她才披上嫁衣,成为他的新娘。
  
  这个故事,两年前很多媒体报道过。前几天,我去探望了这对有着童话般爱情的老人。
  
  袁迪宝的胡子已长至胸前,头发也掉光了,但当李丹妮说起他们当年相恋唱的歌时,耳朵几乎失聪的他立刻高兴地唱了起来。
  
  那一刻,李丹妮握着他的手看着我笑,带着那种“你看他”的爱意。
  
  我问李丹妮:“你有时候会不会想埋怨,等了这么多年,却等来一个吃饭时胡子上都会沾满米粒的老家伙?”
  
  她说:“我没有这个权利,因为我并没有为他做过什么。”
  
  袁迪宝听不清她说什么,只一边用自己的额头顶着她的额头说:“不要说啦,辛苦啦!”一边笑嘻嘻地拍着她的脸。
  
  李丹妮想让袁迪宝跟自己回一趟法国,他却懒得动,说:“老喽!不能动了,也认不得路了。”
  
  李丹妮说:“我希望你陪我。”
  
  “对啊,你是希望,但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他自己也知道心虚,“我去游泳,游一个小时都没问题,但如果慢吞吞地走来走去就很累了。”
  
  李丹妮撒娇:“如果我回法国,你会不会想我?”
  
  “当然会想你了!我都想了50多年,两万多个日日夜夜了。”袁迪宝用他的甜嘴儿很轻松地摆平了此事。
  
  每天晚饭后,袁迪宝都会拉着李丹妮一起看金星。那一刻,袁迪宝脸上有着20多岁时陶然自乐的欢喜,李丹妮眼中充满当年注视他的脉脉柔情。
  
  这样的爱情和信念,很多人青年时代都曾有过,只不过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消失了。而李丹妮是一个在众人穿黄布军装的时代一直穿旗袍的老师,是一个宁可在修道院终老也不会因为孤独接受男人爱慕的女人。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有这样的人生——没有怨恨,不认为自己有所牺牲,只是忠于自己的内心。
  
  她选了林风眠送给她的画当自传封面,那是一只逆风而行的大雁,朝着自由的方向飞翔。她说这是她的命运,会一生都向着抵抗力最大的方向前行。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3:08

努力和能力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73次   努力和能力,若缺其一,你就不可能出类拔萃;如果二者兼而有之,你定会卓尔不群。

  努力的平凡者比不努力的聪明人更有所成。

  工作是赢得荣誉的代价,付出少价值就低。

  即使身居高位,所缺的往往是实干,很少是才能。

  宁愿在伟大的事业上取得普通的成就,也不想在低级的职位上出类拔萃,这本也无可厚非;

  如果你本是天才,却甘于平庸,则毫无道理。

  天赋与后天的努力都不可或缺,付出努力方可大功告成。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3:18

做事有始有终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226次   在造访命运之门时,如果你从快乐之门进,必然会从悲哀之门出;如果你从悲哀之门进,必然会从快乐之门出。

  所以,凡事收场时你要倍加谨慎。
  
  收场时的完美远胜于开场时的喝彩。不幸的共同之处在于:开场时喜洋洋,收场时却惨兮兮。

  真正重要的不是你进场时的欢呼鼓掌——这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是离场后人们对你的怀念之情。

  只有少数人在你走后,还希望你再来一次。

  幸运之神很少能陪你到门口,欢迎你来时她笑脸相迎,送你走时她冷若冰霜。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3:29

财富与名望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83次   财富与名望,一个变化无常,一个永恒持久。

  财富是为了今生,名望是为了来世。

  得利要防人嫉妒,得名要防人遗忘。

  人都渴望财运,有时也能达成愿望;

  名气则是努力挣来的。

  对名声的渴望源自美德。

  从古至今,名望总与巨人相伴,且往往会使人走向两种极端——要么成为可恶的魔鬼,要么成为卓越的天才。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6:40

译名记趣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49次   众所周知,香港人翻译外文名字,一向生猛劲爆。迈克尔·乔丹叫米高佐敦,贝克汉姆叫碧咸,乔布斯叫贾布斯,观其用字,颇为拗口。但香港人振振有词,说香港译名读音最准,非内地译名可比。听来有理,但看旧的港文,有些还是会保留旧译,把内地译做莫桑比克的那个东非国家,译成了莫三鼻给,未免让人可怜东非那近2000万人口。我的一个朋友说:“不知者乍看这4个字,还以为一人姓莫,排行第三,被行了割鼻子的劓刑呢!”好好一个国名,都给译出故事来了。
  
  早年中国定译名,有一个奇妙的原则:不管你来自哪里,是啥姓氏,务必入乡随俗。比如利玛窦先生,一个意大利人,若按照当今新华社的译法,该叫里奇·马特奥;又比如花剌子模王阿拉乌丁·摩诃末,若按照现在的译法,该是阿拉丁·穆罕默德。但因为译得太早,他俩没法从坟墓里爬出来抗议,只得罢了。
  
  把外国人的姓名变成中国字,当然要礼敬有加,给点好字眼。美利坚这个名字,最初不过是阿美利加·韦斯普奇先生远航到那里,马马虎虎,拿自己的姓氏定的名,哪里承想就意思丰富,美而且利,还坚起来了。瑞士、瑞典如果搁到今日,多半会被按音译成斯维策兰、斯维登,那祥瑞典雅之意就荡然无存了。又比如,华盛顿这个名字华贵繁盛,可是读音本该是沃辛顿;英国首都,英语读音更接近朗登,法语读音干脆是隆德,但一被译成伦敦,立刻就伦理敦厚、从容温雅了。
  
  早年间的译名并不统一,所以读音古怪者有之,比如莫三鼻给;优美典雅者有之,比如枫丹白露,法语原意是蓝色泉水,读音更接近“封太纳布勒”,译做枫丹白露,实在是神来之笔。又比如,徐志摩将佛罗伦萨译做翡冷翠,逸清沁碧,绝妙好词。民国时有一些奇怪的译法,比如雨果在鲁迅笔下被呼做“嚣俄”。有些报刊为显得风流雅致,热心地把托尔斯泰译成陶思道,把果戈理译成郭歌里——不知道的人真以为前者是饱学宿儒,后者是风流诗人,他们是两个出身书香门第的中国人呢。晚清时,把拿破仑译做拿破轮,还出过考试题:《项羽拿破轮论》。有士子不通外务,真以为让项羽去拿破轮子,上来就想当然发感慨:“以项羽拿破轮,是大材小用,其力难施,其效不著,非知人善用之举也!”
  
  后来翻译界有了规矩,首先是名从主人。比如利玛窦既然已经叫了这个中文名,就不要改叫他里奇·马特奥了;晚清修士伊萨克·罗伯茨自称罗孝全,也就只好任他去;澳大利亚总理凯文·路德既然自称陆克文,咱也就跟着叫吧。然后是便于反推,按照新华社的译音表,大家也就有了对应的称呼了。但这样一来,失却不少乐趣,还让人误会。
  
  比如,你看约旦国家男篮打球,人人身上写着“乔丹”,乍看触目惊心,觉得个个都是球神附体?细看才知道,约旦的英文写法Jordan和乔丹本出一脉。只能怪译名没统一,约旦、乔丹本是同根生,却认不到一块儿。又比如,伟大的哲学家罗素,按照现在的译法,该叫拉塞尔——真要改了,他一下子就从素雅的哲人变成豪迈的大汉了。幸而名从主人,罗先生也可以瞑目了。
  
  英语里有Elliot这个姓氏,比如在鸦片战争时,英国驻华商务总监就姓这个姓,旧史译做义律,乍听以为是一个中国老爹给孩子起的名,劝儿子要讲义气兼自律。英国诗人艾略特其实也姓这个姓,但名从主人,就不特意改了。钱钟书开他的玩笑,在《围城》里扔给他一个译名,叫爱利恶德,不大好听。新华社如今把这个名字译做埃利奥特,倒也罢了。妙在香港大学有一个ElliotHall,按照新华社的译法,就该叫做埃利奥特礼堂。可是香港的读书人聪明劲一犯,就有创意了:仪礼堂。
  
  当然,也不能一味瞎客气。《鹿鼎记》里,清朝翻译想礼敬俄罗斯苏菲亚公主,于是给她定译名为苏飞霞,好听;韦小宝懂点俄语,给两个俄罗斯兵士起译名:齐格诺夫叫猪猡懦夫,华伯斯基叫王八死鸡。可见金庸先生早谙熟中国人民的智慧:给人家起好名字不难,想玩谐音骂别人更是翻脸间的事。中国汉字五彩缤纷,赞骂只在一念之间。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7:00

速成起来的中国“贵族”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74次   “培养一个贵族至少需要三代的教养。”巴尔扎克的这句名言曾被我们中国人广泛引用,原因是“一部分中国人先富起来”了。他们行有名车代步,坐有靓女相陪,大小官员常是他们的座上客,这个星那个星常是他们的至爱亲朋。他们每每出手阔绰,一掷万金、几万金、十几万金,以搏奢斗豪为乐为荣,因而便都俨然贵族起来了。而有些人则指责他们还算不上真正的贵族,所持的根据就是巴尔扎克的这句名言,我也引用过这句名言,但是现在我不太相信它的正确性了。
  
  《百万英镑》这部电影,就具体、形象、生动地颠覆了“巴先生”的这句名言。一个落魄到走投无路的青年,一旦拥有了百万英镑,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地完成了由一个穷光蛋变为一位贵族的过程吗?美国还有一部电影叫《不公平的游戏》,讲的是两个老资本家在百无聊赖的情况下,打了一个赌注为10美元的赌——一个要使一名怎么也谋不到职业、整日流浪街头乞讨的黑人青年迅速成为大亨,从里到外贵族起来;一个要使一位踌躇满志、不久将成为自己乘龙快婿的“准贵族”白人青年,从贵族的高门槛外一个筋斗跌到贫民窟去。结果这两个老资本家都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至于什么风度啦、礼仪常识啦、言谈举止啦,那都是完全可以在别人的指导下速成的,所需时间绝不比一个厨子的速成期长。
  
  反正这两部电影是这么告诉我们的,信不信由你。
  
  别说贵族了,国王也是可以速成的。
  
  还有一部外国影片叫《金头盔》,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王后生了双胞胎,由于某些大臣的野心暗中起作用,将本该按老国王遗嘱继承王位的哥哥送出了王宫,沦为穷乡村里的贫儿,使弟弟成功地篡了位。二十几年后,另一些大臣出于同样的权势野心,将哥哥寻找到了,暗中加紧培训,当然是按国王的言谈举止、风度和威仪进行培训的。速成之后,绑架国王,取而代之。弟弟从此由王变囚,并被戴上了金头盔至死。可见,“巴先生”的名言的确是不足信的。
  
  波斯王一世居鲁士大帝出身于平民。按说,他的儿子该是平民的孙子。可他毫无平民情感,自小就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不可一世。
  
  有一次他因对其父王无礼,遭居鲁士训斥。
  
  居鲁士说:“从前我跟我父亲讲话,绝不像你现在跟我讲话的样子。”
  
  小居鲁士仰脸叉腰地说:“你只是平民的儿子,而我却是居鲁士大帝的儿子,咱们两个是可以相比的吗?”老居鲁士非但未怒,反而异常高兴,他将儿子搂在怀中,连连夸奖:“说得有理,说得有理,不愧是居鲁士大帝的儿子!”
  
  一位大帝的儿子,是多么容易否认自己也是平民的孙子啊!对平民阶级,又是多么自然而然地就予以轻蔑了啊!哪里需要三代之久才能洗心革面、脱胎换骨呢?
  
  环视我们的生活,谁都不难发现——中国正速成地派生着一茬又一茬的大小“贵族”。长则十几年内,短则几年内,再短甚至一年内、几个月内、几天内,一些原本朴朴实实的老百姓的孙子、孙女,摇身一变,就成为大款、富豪,起码是什么老板的公子或千金了。这种变化当然是好事,总比他们永远是老百姓的孙子、孙女要好。但遗憾的是,他们一旦“贵族”起来,在风度、礼仪、言谈举止方面,反而变得越发地缺少甚至没有教养,变得像小居鲁士一样。而他们那成了大款、富豪或老板的父辈,也那么自然而然地便忘了自己其实是老百姓的儿子。他们对自己像小居鲁士一样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不可一世,专善比阔、比奢的儿子,又往往是那么沾沾自喜。
  
  这些速成起来的中国“贵族”,对平民百姓的轻蔑,毫无感情,毫无体恤,毫无慈悲,是比巴尔扎克笔下的某些贵族人物对平民百姓的恶劣的“阶级立场”尤甚的。所以中国有一这么一句话:“千好万好,不如有个好爸。”当代中国人一般只比“爸”而不怎么比“爷”,因为一比“爷”,现今的许多达官新贵、才子精英、文人学士、名媛淑女,也许统统都只不过是农民的孙子、孙女了。
  
  所以,巴尔扎克的这句名言,放之于中国而不准也。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8:16

懂得展示你的勇气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70次   勇气不是开玩笑的。只要为之屈服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之后会无止境地屈服下去。最终达到目的所遇到的麻烦不会比最初少。精神上的勇气总是胜过体力上的蛮勇。勇气应该像利剑一般,待命于谨慎之鞘中,伺机而出。同时,它也是你保护自身重要部位的盾牌。精神上的软弱比身体上的虚弱更贬低人。很多人资质非凡,就因为没有刚毅的心,只能死气沉沉地枉过一生,在萎靡中死去。奇妙的大自然自有其绝妙的安排:在蜜蜂身上结合了甘甜的蜂蜜和尖锐的毒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8:31

幸运之道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30次   幸运自有规律:智者不会只靠运气,运气可以小心维护。

  有些人满足于徘徊在幸运的机会大门前,期望幸运女神将其打开。

  有些人做得更好,他们凭借自己的胆大心细,奋勇向前,亲近幸运女神,用美德与英勇赢得她的喜爱,进而获益。

  但是,从真正的人生观来讲,美德与见识才是真正的评判官,因为世上没有幸运与不幸之别,只有聪明与愚蠢之分。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8:49

你简单,世界就对你简单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125次   你等待那天,离家闯荡。
  
  你的一步,是妈妈的天涯。
  
  房间很小,心很大。
  
  你要征服世界,却总败给小强。
  
  你想融入这个城市,房东却提醒你,你只是一个过客。
  
  你一路珍惜,却无法决定得失。
  
  你很爱妈妈,却不在她身边。
  
  你带着梦想出发,他们带着不屑打发。
  
  别介意,总有一扇门为梦想打开。
  
  找到工作的那一天,你对世界大喊:“我来了!”
  
  现实却开始教你另一门课。
  
  你想坚持正确的事,他们说要跟对领导。
  
  你想有一说一,他们说要谨言慎行。
  
  你想帮助别人,他们说要分清敌我。
  
  有人筑起围墙。
  
  有人喜欢空谈。
  
  有人习惯平庸。
  
  假装看不见自己的梦想。
  
  你开始怀疑自己,学着跟他们一样。
  
  变成了他们,你并不快乐。
  
  简单做人,专注梦想。
  
  原来,忠于内心才会真正快乐。
  
  认准了就去做,你不再跟风。
  
  跟随梦想,做你喜欢且擅长的事。
  
  你主动分享,就算他们心里筑着高墙。
  
  你不怕说不,哪怕因此变成少数。
  
  也许孤独,但你不再徘徊。
  
  想高飞,你终将找到一个能展翅的地方。
  
  那里没有潜规则,说话不用绕弯子。
  
  你和最优秀的人一起,享受自由的空间。
  
  相互信赖,愿意被挑战。
  
  用结果证明自己,你便脱颖而出。
  
  为别人铺平道路,你也更加成功。
  
  做事和做人一样,简单可依赖。
  
  你会孤单,也会受挫,但不会寂寞。
  
  车子很远,房子很贵,不过都无所谓。
  
  因为,梦想在呼吸。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49:10

吸引我们的是不完美时间:2014-09-20 作者:未详 点击:217次   美,并不存在于相同中,而是存在于差异中。
  
  有谁能够想象长颈鹿没有了它那长长的脖子,或者仙人掌没有了它的刺呢?有了高山周围那些不规则的山峰,才能显出高山的壮观。如果它们全都变成相同的,那么,它们将再也无法使我们向往。
  
  其实,令我们惊叹和吸引我们的,是不完美。
  
  我们看到一棵雪松时,是不会这样想的:“树枝应该全都长得一样长。”我们想到的是:“它真强壮。”
  
  我们看到一条蛇时,从来不会这样说:“它在地上爬行,而我却是昂首直立行走。”我们想到的是:“它是很小,但它的皮肤五颜六色,它行动优雅,比我更强大。”
  
  骆驼带着我们穿越沙漠到达我们要去的地方时,我们绝不会说:“骆驼有奇怪的驼峰,长着丑陋的牙齿。”我们想到的是:“骆驼很忠诚,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是值得我们爱的。”
  
  夕阳在形状不规则的云朵的遮蔽下总是显得更美,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夕阳才能体现出我们在梦中和诗歌中常见的那种绚丽多彩。
  
  “我不漂亮,所以爱神没有来敲我的门。”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可怜。
  
  事实上,爱神已经来敲过门了,但是,这些人打开门时,并没有准备好欢迎爱神进屋。
  
  他们想先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其实,他们原本的自我已经很好了。他们一直在试图模仿他人,而爱神却总是在寻找原创的东西。
  
  他们一直在试图反映来自外部的东西,却忘记了最亮的光来自内心。
页: 1788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查看完整版本: 【留声机】事评——小故事点亮你的智慧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