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59:11
和整个存在连接时间:2014-09-19 作者:未详 点击:158次 课堂上,一个学生问:“许多人之所以追求权力、财富、名誉等,是因为他们的生命匮乏,那么生命匮乏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老师指着教室里的电扇反问:“它已经运转好长时间了,为什么电能还这样充足呢?”
马上有一个学生回答:“因为它和整个电网连接着。”
老师点了点头,又指着教室外的风问:“它们已经存在了亿万多年了,为什么还能不息不止呢?”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学生回答:“因为它和整个天空连接着。”
老师点了点头,又打开了电教屏幕:一条崎岖蜿蜒的山路上,有一个衣衫褴褛的人。那情景平淡无奇,那人却沉迷陶醉。一朵鲜花绽放了他一脸的笑靥,一声鸟鸣又引起了他的一阵欢歌。他背手踱步四处张望,如同富翁徜徉在自己的花园里。
老师问:“这个贫穷落拓之人为何沉浸在丰盛富裕中?”
过了许久,才有一个学生回答:“因为他和整个存在连接着。”
老师的眼睛突然闪耀岀灼灼的光芒,说:“你能把理由阐述一下吗?”
受到鼓励的学生精神大振,大声说:“只有管道的阻隔堵塞才能造成精神的匮乏空虚,因为任何别的东西都不能替代生命的能量;和整个存在连接的人必定丰盛富裕。自然界的一切虽不归我所有,但能为我所用。当水滴汇入海洋时,海洋也流入了水滴。”
“答得好,加10分!”这位经常在各种知识竞赛中充当评委的老师忘情地说道。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7:59:38
学会欣赏小事情时间:2014-09-19 作者:未详 点击:73次 丽莎·比默的丈夫在“9·11”事件中遇难后,她在《美国早安》节目上说,她最怀念丈夫托德的事情是那些小事情,比如他回家时车库的开门声,以及孩子们跑去迎接他的情景。
丽莎还回忆了这样一段故事:
很多年以前,我读高中的时候,有一位很优秀的老师,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突然去世了。
丈夫去世后约一个星期,她在教室里与学生们分享了她的内心感受。
夕阳透过教室的窗口洒进来,马上就要下课了,她将讲台上的几件东西推到讲台的边缘,然后坐到讲台上。
她脸上一副温柔的表情,想了一下,说:“下课了。不过,我想跟你们大家分享一个想法,这个想法与课程无关,但我觉得是很重要的。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都是要学习、分享、热爱、感谢和奉献我们自己。我们谁都不知道这种美妙的经历将于何时结束。它随时都可能被取走。也许,上天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充分地过好每一天。”
她的眼睛开始湿润了,这时,她接着说:“所以,我希望你们都向我做一个承诺。从现在开始,无论是在你们上学的路上,还是在你们回家的途中,都要发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美好事物。这些东西不一定是你能够看见的东西,它可以是一种气味,比如说,从某户人家飘散出来的新鲜出炉的面包香味,也可以是微风轻拂树叶发出的‘沙沙’作响的声音,或者是清晨的阳光捕捉到轻轻地向地面飘落的秋叶。请你们寻找这些东西,并好好地珍爱它们。因为,尽管我这样说很老套,但这些东西是组成人生的‘材料’,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欣赏的小事情,是一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肃静。我们收拾好自己的书本,然后一个接一个默默地离开教室。那天下午,我在回家的途中所注意到的东西,比我整个学期所注意到的还要多。此后,我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回忆一下这位老师,回想她说的话,我总是试着去欣赏那些我们有时候会忽视的小事情。
丽莎说得对。所以说,从今天的午饭开始,请特别关注一下你所看到的东西。光着脚去散步。太阳下山时到海滩上走走。今晚在回家的途中,停车买一个双料冰激凌蛋卷。因为,随着我们年纪的增大,我们感到遗憾的事情并不是我们所留意的事情,而且我们没有做过的那些小事情。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00:00
一位父亲的教子之方时间:2014-09-19 作者:未详 点击:65次 随着社会日益激烈的变化,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也跟着变化越来越快,快得让家长受不了、跟不上。让老师们束手无策。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爸妈只要给我一个眼色,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打不屈服
我和儿子吵得最厉害的一次,是在他念国三的时候。当时,他非常叛逆,也爱顶嘴,不管跟他讲什么,他永远有各种理由反驳。他最爱听西洋饶舌歌曲,砰砰砰砰,听得我头皮发麻。
后天就要段考了,他却把音乐开得震天响,半躺在沙发上,我忍不住大声斥责他:“音乐开这么大声,真的看得下书吗?”一回头,发现他站了起来,双手握拳,瞪大眼睛说:“我就是要这样才读得下!”
作为父亲,我怎能忍受孩子这种挑衅的态度,“你现在的这种姿势是要跟我打架吗?”我问他。他生气地冲进房间,“砰”的一声,把房门重重关上。
那时,我已失去了理智,拿着鸡毛掸子就跟进房间。他立刻识相地起身,伸出手,把头转向另一边。那种倔强的态度实在让我忍无可忍,便开始动手打他。
见他不哭也不求饶,我心里出现一个声音:“今天不打到你哭,我就输了;我一定要打到你哭、你求饶才行。”我把他扭出房门,要他双手撑在走廊的墙上,开始没命地打他,每打一下就骂一句:“打你死!”
那天,他穿着一条短裤,不久,大腿上布满一条条伤痕,不仅红肿,还渗出些血丝。我转而抽打他的小腿,这时候,终于听到哭声了,是太太和女儿的哭声。
太太跑过来护卫他,我冷冷地对她说:“我在教育孩子,你不要管,他才国中,就管不了,以后怎么教育!”女儿也哭喊着:“爸爸,求求您不要再打了!弟弟,求求你赶快说‘对不起’!”女儿一边求、一边哭,他却默不作声,仿佛事不关己。
打累了,我把鸡毛掸子狠狠地摔在地上,进他房间拿出了他的书包,用力地往门口一扔说:“你有种就给我离开这个家!一辈子都不要回来!”没想到,他真的穿好衣服,系上鞋带,拾起书包背着就往外走。我气不过,冲出去又把他拉回来揍了一顿。
主动道歉
晚上,我根本没心情吃饭,躺在床上,双眼望着天花板,心里想: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我的教育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明天,我要怎么面对儿子?要跟他道歉吗?哪有父亲跟孩子说“对不起”的?一整夜翻来覆去,辗转难眠。
清晨5点多,半睡半醒之际,我看见房门被推开,儿子走到床前,跪下来放声大哭:“爸爸,对不起!”我赶紧下床,紧紧抱着儿子,勇敢地告诉他:“爸爸对不起你。”
站起来的瞬间,我猛然察觉,孩子已经长大了,不但比我高,连肩膀都比我宽,而我却只会拿大人的权威去压制他。我为前一天的行为感到很后悔,不解自己为什么要发疯似的打他?真的是“打在儿身,痛在父母心”啊!见他伤痕累累,我去拿了一瓶碘酒说:“爸爸帮你擦药好不好?”他说:“不要,现在擦会很痛。”
夏天是穿短裤校服的,我只好建议他改穿长裤去上学,他点头说:“好。”当他背起书包离开家门的那一刻,我望着他的背影,忍不住又掉了一次眼泪。
我心里想,昨天的他是如此叛逆,今天怎么会主动来道歉?太太解开了我的疑团。她从儿子的房间拿出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儿子,你是我们的唯一!爸爸妈妈永远爱你,不论你犯了什么错,爸爸妈妈永远会原谅你!妈妈求求你,找个机会跟爸爸说‘对不起’。”简单几个字,抵过我用棍子伤害了彼此。
回想过往,仍感到后悔不已,真的如同所言:“孩子不是反对父母的教导,而是反对父母教导的方法跟态度。”
爱的智慧
儿子上了高中,依然没有放弃他喜欢的热门音乐。但我已经懂得怎么包容、接受,我跟着他听饶舌歌曲,试着去了解那些吵闹的音乐。有一天,他要我帮他向学校请两个小时假。我问他要做什么?他拿出一张CD说:“我想去参加这位饶舌歌手的签唱会。”
闻言,我心里虽不同意,但想到一味地反对,只会造成反效果,于是,就帮他写了一张请假单。第二天,他兴高采烈地告诉我:“爸爸,谢谢你!老师已经准假了。”看着他脸上绽放的笑容,我想,这或许是个对的方式。
签唱会那天,我告诉他:“爸爸今天请了一天假,陪你去参加。”
他不解地问我:“我自己去就行了啊!不用您陪啦!”
我告诉他:“你只请了两个小时假,搭公车会来不及上第三节课,我开车送你比较快。”
到了西门町,离预定时间还有1小时,队伍已经排了500米远。我们等了很久,一点动静都没有。我走到前面,问清原委,主办单位说:“已经发出300个号码牌,签完这300个,歌手就要走了。”
我穿越人群,告诉儿子这个消息,他不相信,我又陪他走了一趟,确定了之后,他非常失望地回到他用书包占的位置。
我请儿子看看队伍中的青少年,他们铺着报纸,有人躺在地上睡觉,有人在抽烟,有人在打牌……我搂着他的肩膀说:“儿子呀!你不希望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吧?”
他默默无语,背起书包说:“爸爸,您带我回去上课好了。”到了学校门口,要下车的那一刻,他回头对我说:“爸爸,您放心好了,以后我不会再做这种傻事了。”
从那时候起,我知道孩子对我产生了信任感。
和孩子有了更多共同的话题,也让我更加确信,用爱心与耐心陪伴孩子,才是“爱孩子的智慧”。
儿子上了大学,开始用电脑创作饶舌歌,还将我常听的音乐拿去搭配。那时,刚好新闻局在征选歌曲,没想到儿子的作品竟被选为佳作,得到了5万元奖金。
2005年,贡寮国际海洋音乐节有150个乐团报名参加,儿子组的团“拷秋勤”荣获前10名,并受邀上台演出。
表演当天,由于沿途塞车,我和太太开了4个多小时才到贡寮。现场只有我们两个人是“LKK”,年轻人都穿着比基尼、泳裤,儿子站在台上就像个指挥官,请台下的人举起右手,大家就跟着举右手;他跳左边,大家就跟着跳左边……那时我才了解年轻人的精力要这样发泄。
后来,新闻局想录制一张专门收录年轻人创作的CD,与国外进行音乐交流,儿子创作的两首歌被收录在其中,让我们感到很骄傲。
在成长过程中,儿子始终没有放弃他的兴趣与理想。如今,他就读台北艺术大学硕士班,依旧热爱乐团,同时拥有好成绩,这让我们很放心。
我现在暗自庆幸,当时转变了想法,改变了对待儿子的方式,化解了我们父子间的冲突,没有掉进不可自拔的旋涡。
每个人都是在为人父母之后,才开始扮演这个角色,学习其中的奥妙;爱,不代表了解,所以更要用心陪伴。试着去了解孩子的行为,那么,在父子关系上,“虽不中,亦不远矣”。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00:18
做一束人世间的光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323次 “光呀,你为什么飞行得如此之快,让人世间的一切脚步都望尘莫及呢?”有人问光。
“那是因为,我的生命从来都不负重前行。”光说,“现在我就落在你的身上,你能感到我生命的重量吗?”
那人细细地体味了一番,却怎么也感觉不到光有些微的重量。
于是,那人似乎明白了:不负重的生命,才能轻装上阵。
“你生命没有重量,可为什么在人们的心里,你的分量又是如此之重呢?”那人又不解地问了起来。
“那是因为我追求的是生命的质量。”光说。
“那你又是怎样追求生命质量的呢?”
“我给寒冷中的人们以温暖,给迷茫中的人们以指引,给黑暗中的人们以光明。”光说,“我一生都在追求奉献,是奉献让我在人们的心中有了沉甸甸的分量。”
那人听了后,开始对光产生一种深深的敬意,心想,在有生之年,自己也要做一束光,做一束人世间的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00:48
梁冬:为你的人生调整好频率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235次 名人档案
梁冬,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后离职出任百度公司创意品牌副总裁,成功地使“百度一下”成为深入人心的中国人习惯用语。2007年创办太美科技控股公司,同时他也是AdvanceAsia(爱的亚洲)文教基金会的创办人之一,帮助中国人站在世界的广度,重新体会中国文化。
成功?在梁冬眼里,这个词突然变得有些飘忽。确切地说,他重新定位了它。
曾经,他很纠结。
在北京广播学院读大学时,每每看到来往穿梭的如云美女,他的心情总是很复杂。很想看又不敢看,因为自卑。毕竟,“眼袋大过眼睛,腰围大过身长”,这个鲜明的身体特征在他进入凤凰卫视之前,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当时,他对成功的第一定位是“有朝一日要做一个工作,能直勾勾地看美女,而且可以调侃她们,还能挣钱”。这个理想给了他足够的动力努力学习,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当时最新锐的电视媒体—凤凰卫视。
梁冬后来才明白,成功其实就是个俗不可耐的故事,延续着“在挫折中不屈不挠”的俗套。他在凤凰卫视做了很多节目,却一直找不到自己。这让他想起了一个有名的烈士黄继光,那个不惜用生命堵枪眼的人。在主持《娱乐串串Show》一夜成名之前,他感到“郁闷至死”,一直觉得自己就叫“梁继光”——这个主持人今天病了!OK,梁冬你上……
在“堵枪眼”的日子里,有一次差点断送他的“大好前程”。
那时陈鲁豫已经很火爆了,号称“新闻独步天下”。可是突然有一天,她眼睛上长了一个“巨大无比”的包,那天的“凤凰早班车”就把自我感觉不适合做新闻节目的“梁继光”推上去了。鲁豫每次准备节目是早晨5点钟起床,而梁冬则整整提前了两个小时起床准备。他心慌意乱地赶到单位,却看到一群香港的年轻人,刚刚参加完派对在他们单位楼下接吻,这让他感到极不平衡,甚至“义愤填膺”。
更可恶的是,开播前15分钟,美国突然发动了一个轰炸伊拉克的行动,所有准备好的新闻全改了,还要立刻进入直播状态。于是,直播时,他“语无伦次,冷汗透背,比没吃饭做仰卧起坐还累”,节目还有三分钟才结束,他就对全亚洲的观众说“咱们明天见”。主编发疯似的冲进来告诉他,还有两条新闻没有播。那天回去看回放,他一边看一边把自己的头扎在马桶里面哭泣。
在后来的两周时间里,他天天盼着鲁豫赶快好起来,度日如年。那时互联网很热,他心灰意冷至极,就想趁机转行加入网络的热潮。这时一个前辈对他当头棒喝:如果你作为一个失败的主持人离开这个行业,你一辈子都不会有一个英名。
一语惊醒梦中人,美好的生活不过就是你咬了咬牙,选择坚持下来。终于等到他的那档《娱乐串串Show》,他像火山爆发一样,一夜蹿红。他大学时的“理想”也终于实现了,全中国最重要的选美赛事有一半是他主持的。
他说,其实世界上的东西就是一通百通,你明白了它背后的逻辑,不管是做节目,还是管理公司,做投资,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很从容,这就是中国智慧。当然,你可以拼一时,却不能拼一世。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毅然离开凤凰卫视,离开百度公司,悠哉游哉地单干。
如今,在他的新浪微博上,他的个人签名中写着“中国文化传播者”,他“半路出家”去学中医,研究《黄帝内经》,他会毫不犹豫地带着客户去缙云山闭关7天:一碗粥,9颗花生米,吃40分钟,每一口嚼36下,没吃完就打饱嗝了。他开始享受别样的成功,另一种风生水起的生活。缙云山的道长说,他的样子变了,比以前(两年前,刚刚离开百度时)安静了,不那么纠结了,不那么反应迅速了。他享受的幸福是略受约束的自由,上有老下有小,公司还不盈利,老板还在给员工打工。
可是,他却很知足。他说,很多人内心里有这样一个频率,就像收音机,就看你是103。9还是106。1,找到自己的频率,你调到这里,有人正好发送信号,你接收了就会进入你的心灵,就会去改变和调整你的生活。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33:05
名人都曾入错行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209次 他在歌厅当过驻唱歌手,组过乐团到处走穴演出,还开办过工厂,做过“北漂”。最后,因为“不想这么耗着”,才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的配音专业。有一位长辈得知他考上电影学院后,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他: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慢慢走上了演艺道路,小眼睛的他凭借《斗牛》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时,他手握奖杯在全场善意的笑声中说:看样子,我选对了。所以现在他出现在大家面前的身份不是企业家、歌厅艺人,而是演员。他也有了底气和信心对自己说一声:我没有选错行。
他就是“影帝”黄渤。
同一场颁奖礼上,另一个女演员却因为得到“影后”称号而哭得不能自已。演艺圈里,她是公认的勤奋刻苦,不靠绯闻上位,不靠新闻出位,靠的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拍好戏做好人,她能够得到影后,实至名归。然而有谁想得到,新科影后当年也不过是个小县城里的音乐教师,旧梦不需记。她本人在回忆自己的演艺道路时也说过当时的自己很土,很没自信,当初报考上海戏剧学院,也并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只是想圆一个成为大学生的梦。谁料她不但如愿成了大学生,也成了内地年轻女演员中实力最强者之一,在金马奖之前,她已经获得华表、百花双料影后,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她就是“侠女”李冰冰。
她来自小城市,却有着强烈的艺术追求和愿望,当年她高考落榜后,被分配到安徽蚌埠自来水厂当工人。然而,就像她自己说的“我觉得我是一个很不认命的人”,工人并没有成为她的终身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有人对她说:你的表现力不错,可以去报考电影学院。这个女工的命运走向从此发生了逆转。此后的她塑造了一系列令观众耳熟能详的角色,成了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女演员之一,和导演顾长卫的爱情也被视为演艺圈的典范。
她就是蒋雯丽。
他在修车厂当过学徒,在电脑公司组装过硬件,而做过的时间最长的工作是建筑工地的工头。由于家庭条件比较艰苦,他工作起来十分卖力,常常比别人工作得时间更久,任务更多。在新加坡参加了一次业余歌手大赛后,他才渐渐走上歌唱道路。他的声音初次听起来粗粝、沙哑,称不上悦耳,但是听下去之后就会发现歌者的一份赤诚。在奶油小生充斥歌坛的时代里,这种特殊性使得他脱颖而出。他的沧桑不是刻意为之,而是生活阅历给予他的馈赠,所以他的歌一下子打动了千万歌迷的耳朵,他的唱片成为当年唱片销量榜上一匹最大的黑马。这恐怕是包工头时期的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情。
他就是歌手阿杜。
命运是一部永不停止的连载小说,有许多可能性,谁也无法预知最后的结局。如果他们当初认命地活下去,也能过上常人生活,但演艺圈却将失去几位优秀的明星。在生命的关键点上,他们把握住了自己的命运走向,带着一股向上的冲劲儿,为了自己的理想打拼,这才有了后来的骄人成绩。有朝一日他们可以问心无愧地对所有人说一声:我没有选错行。
(摘编自《做人与处世》)
人过留声
●我已经连续4年来到百花电影节,可以说是一届奥林匹克。我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地再来,在这背后更懂得坚持的意义。这4年我一个人做着自己的奥林匹克,虽然没有站在奥运会赛场上,但是我今天依然非常非常地感慨!
—李冰冰获得第29届百花奖影后的感言,之前她曾获三次提名,均落选
●刚考上电影学院时有同学说,黄渤也考上了?现在的招收标准太松了吧?后来去试镜,导演跟帅哥美女聊了很久后过来问:“你是经纪人吧?”有位长辈知道我要演戏了跟我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看来我选对了。
—黄渤获得第46届金马奖影帝的感言
●我当歌手之前是建筑工人,可是我从小就爱唱歌,下班后就跟着电台唱。后来陪朋友去参加歌唱比赛,意外地从三千多名参选者中胜出,从此我的人生就改变了。
—阿杜被问及“入行以来最难忘的是什么”时如此回答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36:05
过长达41年的跟踪调查,他们发现:从总体上看,毕业照中面部表情微笑,充满阳光的这部分人,到中年后其事业的成功率以及生活的幸福程度,都远远高于那些面部表情不好的人。
这些研究人员真是有心人,发现了这个被我们大部分人所忽视了的细节。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在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融入职业和社会竞争的洪流。十几年后,一些人找到了理想的单位,建立了幸福的家庭,实现了理想和人生价值;也有一些人碌碌无为,最终在残酷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一无所获。如果我们认真回想就会发现,从根本上决定我们生命质量的不是金钱,不是权力,甚至也不是知识和能力,而是心态!
每个人都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而决定个人含金量高低的则是心态。纵使你才华横溢、能力超群,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整日消极抱怨、患得患失,又怎么能实现自己辉煌的职业梦想与宏伟的人生目标呢?正如阿里巴巴总裁马云所说:“看一个人、一家公司是不是优秀,不要看他是不是哈佛或斯坦福毕业,不要看它有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生,而要看这帮人干活是不是发疯一样干,每天下班是不是笑眯眯地回家!”职场的竞争表面上是知识、能力、职位、业绩、关系的竞争,实质上却是职业心态和人生态度的竞争。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37:04
一树一树的紫薇花开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195次 专栏·抬头看天,低头见花
丁立梅,中学教师。著有作品《每一棵草都会开花》《诗经里的那些情事》《尘世里的初相见》等。
紫薇是什么时候开始做开花的梦的?4月暮春的天,它还一副沉睡未醒的样。别的植物早被春光唤醒,争先恐后地兜出自己的好颜色,争奇斗艳,一决高下。独独它,光溜溜的枝干上,看不出一丝显摆的迹象,—它真是沉得住气。
后来的后来,有那么一天,我的目光,不经意滑过路旁的紫薇,立即顿住了,—它竟顶着满树翠绿的叶。那时候,其他植物早就绿成汪洋了,它的绿,仿佛是一夕冒出来的,不张不扬。总要等到花开的时候,人们才惊诧地发现,路边,原来长了这么多的紫薇啊!
它的花开,真是不得了的事,端的就是云锦落下来。不是一朵一朵地开,而是一树一树地开。哗啦哗啦,紫的,白的,红的,蓝的……颜料桶被打翻了,一径泼洒下来。每瓣花,都镶了蕾丝一般的,打着好看的褶子。瓣瓣亲密地挤在一起,朵朵亲密地捱在一起,于是你看到的,永远是大团大团的艳。惊艳!——它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一只大蜘蛛在花间做网。蜘蛛真会找地方。大太阳下,蜘蛛织的那张网上,紫薇花的影子在轻轻摇晃。我想起小时侯的顽皮,一遇到蜘蛛网,必摧毁之。蜘蛛却倔强,它会在老地方重建它的家园,一丝一缕地,再织出一张网来。与蜘蛛相比,人有时脆弱多了。
很自然地,我想到那堵高高的围墙,它与我的少年时光密不可分。围墙内,是花草的栽培之地,种着各种各样的花草,紫薇最多。乡下人把那地方称作苗圃。苗圃有专人把守。把守它的是个面相挺凶的男人,他总是牵着一条大狼狗,在他的领地里来回巡视,寻常人进不去。
花却不愿受束缚,它从围墙内探出头来,逗引着过往的行人。尤其是紫薇盛开的时节,远远就能瞥见一片一片红色的云彩,在那里飘荡,苗圃成瑶池仙境。我上学放学,都要路过,每次都会在那里驻足停留许久。那时,我尚不知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紫薇,乡下人唤它痒痒树的。因它枝干滑溜,轻轻一触,满树花枝乱颤,似怕痒的小女儿,你搔她痒痒,她咯咯笑着躲藏。
终于有一天,我和同桌逃了课,躲过守园的男人,翻过围墙去。围墙上的玻璃,把我们的手臂划伤,云锦一样的花,很快让我们忘记了伤痛。我们并排坐在一棵花树下,看蜘蛛织网,看花的影子,在彼此的脸上跳舞。围墙外,有人声渐渐近了,渐渐远了。蜘蛛的那张大网,被我们捣毁,它又重新织起。守园的男人,一直待在大门口他的小木屋里,收音机里唱着我们不懂的京剧,铿铿锵锵。那只爱吠的大狼狗,整个下午,却一声未吠。
我们一直待到日暮才走,还是翻围墙。守园的男人,未出现。让我们害怕的大狼狗,未出现。我们很顺利地,偷得两枝开好的紫薇花。
那时只道寻常,一树花开,两个年少的人。可是经年后,我却沉在其中,欲罢不能,恨不能坐了时光的车,再回过去看一看。都记得的,青砖的围墙,里面长着数棵紫薇树。大门口有守园男人的小木屋,还有他的大狼狗。男人不是想象得那么凶,在我们翻越围墙后的某天,我路过,大狼狗冲我叫,他喝住大狼狗,安慰我,小姑娘不要怕。
当年的那个苗圃,早已不在了。当年守园的那个男人,后来去了省城。谁知道他竟是个书法家呢。—我听人说起时,微微笑起来,眼前晃过一树一树的紫薇花。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37:49
纷扰人世中的洁白之心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202次 1
一个漆黑的夜,刚刚下过雨,我和父亲走在泥泞的乡间路上。
我努力去分辨着脚下的路,怕会踏进积水里。眼前暗沉,只是偶尔会见到一片淡淡的亮,就像平整的路面,于是抬脚上去,却是一个水洼。父亲说:“亮的地方是水,黑的地方是路。”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却让年少的我费解了许久。多年以后远走他乡,境遇黯淡,艰辛辗转,有时急不可待地踏向看似光明的去处,却往往陷入更糟糕的处境。忽然记起当年父亲的话,才明白,不只是下过雨的夜路之上,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那些有光亮的地方,并不一定是坦途,更可能是积水之渊。
2
春已深,积了一冬的雪消融殆尽。大地上干干净净,只有阳光清清亮亮。那时正身处大山间的小城,郁郁不得志,和所有平凡的人一样,过着平淡而艰难的生活。
那个阳光暖暖的午后,独自去山间散心,满怀抑郁,只能向岭树山云挥洒。在山前见一极深的大坑,其间有白影,于是顺着慢缓的坑沿溜下去。到了坑底,惊讶地发现,那些白影竟是一些完整存在的雪!
面对见了一冬的雪,此刻,竟是涌起一份莫名的感慨与感动。因为在深深的坑底,温度低,阳光照不进,反而使雪更长久地留存了下来。这使我想到了故乡的村庄里,早年间的老井,在盛夏的时候,井底依然有晶莹的冰。
从坑底出来,再见柔暖的阳光,心中再也没有了阴影。是的,也许身处最底层,更能长久地保持一颗洁白之心。
3
儿时,街口有一残疾人,修理自行车,由于腿疾,他走路姿势奇特,常常引得小孩们围观哄笑。那时我只是远远地站在一边看,心理却有着几分难受。因为我最喜欢的一个亲戚,也是腿有残疾。时日一久,那修车人见到我总是慈祥地笑,我也回报他以温暖的笑。而他对那些孩子却是冷眼相对,全无一点慈祥之意。
直到上中学后,有一次问他为何如此对我,他说,因为你首先是尊重我的。忽然明了,有时,不嘲笑,也是一种尊重。
有一次,一个教过我的老教师路过我的城市,到我家做客,多年未见,她已是垂垂老矣。在我的书柜里,她发现了当年上学时,她写给我的一封信,立刻泪水盈眶。那时候,她离开我们学校,去了另一个城市,后来给我们每个学生都写了封信。她没想到事隔多年,我也几易栖身之地,却依然保存着那封信。
她说,谢谢你的珍惜。其实,我并没有想得太多,只是,许多东西,我都留着。是的,不抛弃,就是一种珍惜。
4
我儿时的伙伴,依然驻守在故乡的小村,种着地。而和他年龄相仿的,都已经远走他乡,打工,做生意,许多已经混得风生水起,再差也比种地强得多。别人都劝他,让他也出去闯闯,他不应,似乎很喜欢种地。
去年回到故乡,除了他,大多已是物是人非,沧桑满眼。他陪着我转遍儿时一起玩过的地方,时光重叠之间,我唏嘘不止。村南的甸子上,有一处,极幽僻,人迹罕至。那里生长着几棵杏树,又到花开时节,暗香浮动。那时我们常偷偷跑来,欣赏那一树春花灿烂,或是品尝那盈口的甘甜。
他的眼中清澈无比。心知他真的是喜欢上了那份淡泊,平平淡淡,安安静静,岁月静美。就如这几棵杏树,虽无人觉,依然自在地开花结果,岁岁年年。
忽然记起那首诗:“木末芙容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纷纷开且落,如此的人生,也许正是奔波的人心中偶尔想到的精神家园,也许正是生命的本真所在。这也是一种坚强.
为生歌唱
发表于 2014-12-10 18:38:42
曾记花开不记年时间:2014-09-18 作者:未详 点击:190次 清少纳言曾写:在月光非常明亮的晚上,极其鲜明的红色的纸上面,只写道“并无别事”,叫使者送来,放在廊下,映着月光看时,实在觉得很有趣味。
一千多年前的小情调,虽然遥远,读起来却没有时光隔阂,一如春草,透着诱人的青。
清少纳言一生共嫁了三次,一次不如一次,到了晚年,生活贫困,一代旷世才女,住在破屋里。不懂事的少年,嘲笑老迈的她,却哪知她从前的雅致—穿着淡紫色的衬衣,外面又套了白皙的罩衫,一肩垂发,纹丝不乱,阅尽华美,却是淡定自如。
日本的文学,我喜欢读的是清少纳言,她的文字并不严谨,串成华丽的珠串,往往随心所欲,是指间泻落的一把珍珠,只闻相触之声,却无线的约束。
小事物的情调,显而易见,透过女性的视角来看则更美,枕间横着的一支笛子,瓦檐间泛青的草,夜雨之后,窗棂格子上凝着的小雨滴,春天有鸟在空中飞过,叫一嗓子—不如归去,是子归。
一日去买面包,怀中所抱,是姜黄色的纸袋子,看了真是喜欢,很安稳很现世的颜色,抱在怀中,有亲昵感。久了,忘了抽屉里的旧信笺,一日打开看,回忆扯扯连连,像拨开的藕丝,连起隐隐的细致。想起若干年前的某一天,站在街头的电话亭,给那个人打电话,初夏的天,梧桐树叶子有点儿生嫩,生着毛茸茸的边,开始有蝉声,却有些单调,夏衣刚刚上身,是件蓝色的裙子,母亲嫌老气,自己却固执地喜欢。那头的他接了电话,这头却不知说什么好,记得最清楚的一句,就是那句“没什么”,就匆匆挂了电话。若干年后,再路过那个地方,已改造成十字路口,车水马龙,曾经坐落电话亭的位置,如今已是车的激流。
事物消失得很快,很快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变老,而那时的一切都会被时光冲淡,月亮不再明亮,红纸早已褪色,可那句仿佛鼓起所有勇气说出的“没什么”,却在某一段时光,让人不经意地想起。年长时,人情虽然世故,但彼时心念的,仍是人之初时最单纯的可爱。
看我们年少时的偶像组合,复出了,可青春不再,看他们演绎着昔日的经典,心里顿时有了错位的惆怅,不是当时人,哪里能够知道当时的风情,在记忆里,那种喜欢是无以替代的。
最快的,是时间。童年时,时光是只小雏鸟;青年时,那小鸟双腋成翼;中年时,时光的飞翔让你力不从心;到了暮年,只有看着时光之翅掠过的仓促。就是这么快,转瞬间,人就老了。
老了就老了,用清少纳言的口头禅来讲,人生的过程,这真是很有意思的事。那时读贺铸的诗,有一句“红衣褪尽芳心苦,曾记花开不记年”,看了,令人心动而神驰。
喜欢木本植物,按四时之序生长,无论枯索与繁华,能够感受到它们的好,就足够了。